登陆注册
10085300000010

第10章 我眼中的光绪皇帝

光绪皇帝到了十八岁,可以独立执政时,慈禧太后便归政于他,不再做帝国的摄政女王。在她的懿旨中,她曾经对皇帝提出期望,希望他“克己奉公,为政以德,体恤黎民,以使国家长治久安”。这才是一个圣明的君主应该做到的。而在另外一道懿旨中,则提出希望“皇帝对待国事不得有丝毫惰怠之心”,这样才“无愧于天地,无愧于列祖列宗”。于是,在光绪十三年的阴历正月十五,光绪皇帝正式亲政,遂昭告天下,晓谕万民。

光绪这个称呼,意为光明永续,而帝王的年号,不仅是一个属于他的称号,还寄予着对这个国家的美好希望,有着许多象征性意义。

光绪皇帝是清朝的第十二个皇帝,按照满清政府的观点,他是一个出身高贵,血统纯正的皇帝。这位皇帝五岁登基,一开始由两宫皇太后摄政。而东宫太后慈安于1881年离世,从那时起,朝中一应事务,便只由慈禧太后一人处置。光绪皇帝在位时间之长,在清朝的皇帝中名列第三(前面是康熙在位六十一年,乾隆在位六十年)。我见到光绪皇帝时,他只有三十二岁,还很年轻。

我做了一番研究,发现光绪皇帝虽然也有些个人魅力,但若要同慈禧太后比起来,却是望尘莫及了。太后的魅力令人心醉,但光绪则缺乏这种品质。若是细论起来,太后的待人接物的风范,那是放之四海皆准的,而光绪皇帝则完全是典型的东方人的风格。

光绪皇帝体态优雅从容,身形不高,约在一米六上下,只见其骨骼清奇,龙睛凤目,河鼻海口,雄姿杰貌,颇有一番帝王之相。然其肤色微暗,略显苍白,这一点和慈禧太后家族的人不太一样。一般说来,满族人的皮肤比汉族人要白一些,但这似乎更像是养尊处优、锦衣玉食的结果。他有一头乌黑油亮的头发,光泽可鉴,若不是剃成辫子,只怕是更加显得风流倜傥。可惜依照满清的传统,男子必须剃发结辫。他也没有蓄须,因为按照中国的习俗,男子不到四十,是不能蓄须的。即使贵为天子,也必须遵从这一习俗。和许多出身名门,有教养的中国人一样,他的脚和手都不大,而且那两双手比较细长,似乎富有表现力。

若无重大的场合,例如朝廷大典或是会见外宾,光绪皇帝平日里所穿的服饰都比较简朴,上面鲜有珠宝玉石作为装饰。他面容慈祥,性格沉毅,那双眼睛透露着精明与智慧,但时时被忧郁所掩盖。他的行为举止也无不透露着小心谨慎,但他之所以给人这种印象,并非是由于缺乏自信的原因。在我的心中,他就是一位理想的东方国家的君主,一位圣明天子。在他笑容下面,似乎隐藏着什么难以言说的神秘,他的眼神沉着冷静,显示着他丝毫不向命运低头,面对困境,他总会在轻蔑地一笑,然后从容地去应对。

这种抽象的看法真是微妙,只能说,这是东方的神秘,是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神秘。一开始很难说出这种印象是来自对皇权的敬畏,还是因为缺乏对东方的了解。但是光绪皇帝那消瘦的下巴、苍白的面容,以及锐利的目光,显示出在他的灵魂深处,积蓄了巨大的力量,一旦得以释放,必然会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然而,光绪皇帝身上透露出极度的压抑感,似乎到了崩溃的边缘,是否是因为他一直以来,都梦想重建一个伟大的帝国?是否是因为他的变法失败,在默默等待着一个真正属于他的时代的到来?这些都是谜团,让人难以猜度,但是,这一切看起来似乎又是顺理成章。

他似乎完全意识到,他当年在时机和人事上都做出了错误的选择,最终导致变法失败。但他的那双大眼睛似乎表明他的心灵深处,依然存在着坚毅的耐性,他一直在等待着,一旦时机到来,他仍然会设法完成中国的变革。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光绪皇帝对太后存在敌意。然而严格来说,他们之间的关系,还是需要分清高下尊卑的,但是更多的看来,他们之间的感情还是很深厚的。

有人认为,自从1898年的“戊戌政变”之后,他们之间出现了隔阂,但是在我看来,光绪对慈禧太后丝毫没有任何怨恨之情,他认为,阻挠他实现富国强兵的梦想的,并不是慈禧太后,而是中国的保守主义,尽管他想通过变法推动中国的进步,但是保守派官员组成的强大联盟却在他的改革之路上设置了重重障碍。

慈禧太后是在保守派大臣的恳请之下才重新执政的。根据太后的意思,政治变革不可操之过急,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积弊深远,传统势力强大的国家中,更应该循序渐进,谨而慎之。如若不然,国家只怕会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现在,皇帝似乎意识到了这一点。他的深不可测的眼睛隐藏了无限的力量,可能足以改变整个世界。他是否在静静地等待时机的到来,然后紧紧地抓住机会,一蹴而就,将中国引向成功?他的微笑也透露着坚忍和一丝神秘,使我感到他是一个极为自信的人。

他知道,在朝中的官员中,真正支持他的人还是很少的。他虽然没有被废黜,但朝廷大事悉听令于太后。凡遇重大事件,与军机大臣共商机宜,则必请太后垂拱。大臣们进献奏章,则先奉于太后,太后阅毕才轮到皇帝,而光绪只是粗略地看一看,便呈还太后,往往不置一词。这显然不是因为光绪的无能,而是屈从于太后的巨大压力。

尽管光绪皇帝知道供他大展身手的时机尚未到来,但他依然孜孜不倦地学习。他对感兴趣的时政要闻颇为上心,对各国的国计民生、政治学识都抱有极大的兴趣。当然,如果慈禧太后和他同处一室,我想他绝不会在太后面前显露出他的任何想法。他也知道,太后也很希望中国能够走出积贫积弱的困境,但是她的方法更保守,相对于自己的办法,也许比较慢,但最终的目的却是一样的。皇帝似乎完全信任慈禧太后,并唯命是从,一任军国大事,悉听令于她。他知道,世人也会很快看到,太后也要使中国走向进步,她并非要毁灭中国,也不反对改革,而且就在此时,太后已经意识到,改革的时机到来了。

光是从近年来慈禧太后颁布的法令来看,她改革的心情也是很强烈的。中国能否在慈禧太后的领导下实行变法,重振往日的雄风;抑或是光绪皇帝在有生之年,通过改革来使中国走向强国之路,成为令后世颂扬的一代明君。这类问题太过复杂,不是我等小民所能预料。

皇帝的寝宫面临昆明湖,壮丽雄伟,丝毫不亚于太后的宫殿。他的身边也有许多太监、宫女,因此他的生活是完全独立的。每天早晨,光绪必须先到乐寿堂问安,然后一同上朝,接见百官,处理政事。之后便返回自己的宫殿,去发愤图强。

每当盛大的节日,皇帝都会随太后一起参加筵席,观赏戏剧,或是随其一道游园,只是皇帝对戏剧并无多少兴趣,不很在意,他往往会中途退场,到后面的休息室里读书、抽烟。当然,在太后面前,他是从来不会做这些事的。

皇帝每天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习英文,他是一个很专心的学生。宫里还专门有一个官员,为他购买书籍,这绝非一个闲置,因为皇帝经常一天数次发布旨意,令其外出购书。皇帝不仅阅览中国的古书,也特别喜欢近人翻译的西方著作。人们总说,皇帝只要有一本书,便可打发一天的时光,由此可见其专心好学,勤勉努力。

除了看书,皇帝还比较喜欢音乐,他非但精通中国的各种乐器,还曾经尝试着弹奏钢琴。他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很高,只要听过,他便能试着演奏出来,甚至无甚差别。他也是个心灵手巧的人,只有他能拆卸钟表的各种零件,对其一一研究,再将其恢复原状。通过这种方式,他懂得了许多复杂的机械原理。慈禧太后虽然知道他有这个本事,却仍然不放心,总担心他把她那些心爱的钟表拆开后,不能重新组装起来。但皇帝一旦动手研究钟表,也不允许别人打搅他的雅兴。

皇帝是一个很有生活规律的人,他通常凌晨两点起床,如果赶上祭祖或是其他的庆典活动,那他必于凌晨两点动身,而在八点之前返回宫中,参加早朝。在这期间,许多随行人员需要步行两个半小时往返颐和园与北京之间,走上十六英里路程。

虽然皇帝很喜欢孩子,在宫中,无论男女,都没有特别受皇帝宠幸的人。他对身边年轻貌美的女子也无多大兴趣,也无什么特别的嗜好,实在是一位难得的贤君。

皇帝对太后非常尊重,上朝时,太后登临御座,他只坐在左边一只小方凳上。太后游览御花园,如果皇帝随驾而行,必立在轿旁侍候,若是与太后一同用膳,必坐在末端。

每当太后独自用餐的时候,她老人家所使用的筷子、勺子以及碗碟之类,都是银质的;而当皇帝、太后坐在一起,却会换上金制的餐具。

我不知道皇帝独自用膳时使用什么样的餐具,因为他总是在自己的寝宫里,而我也从未去过那里。使用金制餐具,似乎并不能使味道变得更好,好像也不是出于什么礼节上的考虑,如果不是需要,皇帝很少和贵妇们打交道。但是在节日里,皇帝有时会陪着慈禧太后和贵妇们出席公共场合,或是一同游园散步,他一如既往表现得彬彬有礼,但他似乎并不喜欢与众人处在一起,当活动结束之后,他便立刻返回自己的寝宫。

当太后接待外国使节时,皇帝会在一边坐陪,但是,任谁都能看出来,他对这种接待事宜比较厌烦。他会寻找机会离开,这倒不是因为他反对外国人,而是这种乏味的见面实在不合他的胃口。

而太后倒挺希望皇帝能够陪她一同在半官方的朝见典礼中出席。尽管在这些场合,皇帝从未表现出不悦的情绪,也从未将气氛弄得尴尬,但他似乎只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不知道这是因为腼腆,还是不喜欢如此。

同类推荐
  • 名人传记丛书:华兹华斯

    名人传记丛书:华兹华斯

    名人传记丛书——华兹华斯——一切知识的开始和终结,同人心一样不朽:“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谋圣鬼谷子

    谋圣鬼谷子

    鬼谷子作为兵家的著名代表之一,他通天彻地,兼顾数家学问,是战国历史上极具神秘色彩的显赫人物。是当下读者都比较感兴趣的人物之一,本书采用了大量纪实手法更全面和客观地观察鬼谷子。《谋圣鬼谷子》与大型历史谋略情节剧《谋圣鬼谷子》同名,是由著名导演郭宝昌倾心打造的一部史诗级电视盛宴。本剧由段奕宏、戚薇、倪大红、等著名演员联袂主演,号称2014年最好的战争史诗大篇,本书讲述了战国时期诸侯纷争、百家争鸣、异彩纷呈的历史。谋略家鬼谷子集儒、道、墨、法、兵、阴阳等思想于一身,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在乱世中,用“奇计”创造奇迹,用谋略推动时代发展的传奇故事。
  • 徐树铮(北洋风云人物)

    徐树铮(北洋风云人物)

    少时读书不成,卖布蚀本,又不愿继承父业,人称“曹三傻子”。愤而从戎,结“袁”而上,方成直系首领。成为北方霸主后,曹锟广敛钱财,家资无数,权力欲极盛,总想弄个总统干干。曹锟重金“贿选”,留下千古骂名。本书正是以“贿选”为核心,记述了曹锟“贿选”前后的起起伏伏。
  • 德川家康(青少版)

    德川家康(青少版)

    这是一本浓缩了三百年历史的励志读本,更是一本高度提炼的人生智慧,作为送给青少年的青春厚礼,这本《德川家康青少版》从复杂的历史怪象中梳理出最高的人生智慧,让青少年学会了解自己和他人,了解处世之道和成功之道,并将它们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像德川家康一样去应对生活中的一切变化,像德川家康一样用耐心和智慧赢得人生的辉煌。
  • 冰川之父:施雅风传

    冰川之父:施雅风传

    《冰川之父:施雅风传》中“创”和“闯”是施雅风的妻子沈健对他的评价。她将她对他的了解和认识只用了这两个字加以概括。创!他创造性地在中国兴建了“冰川学”这门新学科,开辟了“冰川”这个新领域;闯!他不畏艰险勇闯高原山峰进行科学考察,也无所畏惧敢于挑战权威。
热门推荐
  • 醒龙剑侠

    醒龙剑侠

    蛮兵南侵,叶应天在机缘巧合下修炼得极高造诣的内功剑法,一直默默守着北疆门户,直至一同对抗溪谷巫人时的结拜义弟,大辉国皇帝宋子明请他担任征蛮大元帅。叶应天的一身武功,与甘潇潇的恩怨情仇,以及与孤女胡冰倩的爱情......
  • 藏戏(E眼藏地行 卷四)

    藏戏(E眼藏地行 卷四)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藏族的聚居地以青藏高原为主,分布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等省。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和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人居住。藏族也是居住地海拔最高,距离太阳最近的民族。藏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文献典籍的种类之繁,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在我国各民族中仅次于汉族,位居第二。公元16世纪中叶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后,藏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与各兄弟民族生死相依,荣辱与共,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
  • 三国将魂传

    三国将魂传

    梦想征服天下的玉正平,误入古墓得到了将魂能力,身体各部分可以自由化做火、风、山、林,在不断的成长和奇遇中,力斗“天英五帅”、勇战“烽火九燎原”,寻找伙伴,追逐梦想。
  • 经过考验的友谊

    经过考验的友谊

    门开了,门口的所有人拥上前,你一句,我一句地问:“怎么样了……”“我女儿怎么样了?”“我妻子怎么样了?”“医生你一定帮帮她……”……场面乱作一团。“安静……”医生提高嗓门喊道。“谁是家属?”“我……”全部异口同声地喊道。“我是她妈妈。”“好了,好了,这么说吧,孩子没有事,但是大人情况不是很乐观,现在请家属签字,我们会全力抢救的。”医生说着拿出几页A4纸。此时谁也顾不上医生长什么样,这几页纸里面写了什么,只知道签完字,医生就可以帮忙救人了。门再次被关起来,里面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谁也不知道,大家的心悬在了嗓子眼。
  • 重生校草有点冷

    重生校草有点冷

    青云大陆的一代凤帝穿越成现代大胖子唐柯,还是一名“男生”。角色大反转,再不是任人欺凌的她,逆袭成了国民校草。
  • 怎么管好叛逆的孩子

    怎么管好叛逆的孩子

    叛逆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由青涩逐渐迈向成熟的一个经典表情,如何使叛逆能够被用于创造而不是毁灭,父母的爱心和智慧的引导很关键。孩子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缺陷,只是程度不同,所以不能以挑剔的眼光看待孩子。家长们只要留意观察,就会发现孩子自始至终都有着很多优点。所以在孩子出现叛逆的时候也可能是其优点的另一种体现,这就需要家长们认真地对待,耐心地引导他们了。
  • 阴缘难逃

    阴缘难逃

    爷爷是个算命先生,他去世那天,傻子哥哥从他坟头背回来一具尸体,说是爷爷让他背回来给我做媳妇儿的,可这尸体竟然是…………
  • 月斜天涯

    月斜天涯

    生若为人,最悲哀之事,便是出生于帝王之家。那些帝王之家的子嗣人,当朝代更迭之时应该如何自处?她本是一个弱不禁风的小女孩,不了解自己的身世,身边没有任何亲人,成长的唯一意义就是被当做工具。十几年后行动开始,当执子之手只是一场阴谋的序幕,身为帝王子嗣的他,自以为行事谨慎,却在情关上折了腰,险些丢了性命……
  • 永不消逝的第一眼

    永不消逝的第一眼

    本书用生动的语言,灵动的画面,鲜活的人物,带你进入故事现场,进入人物的内心体悟中美文化,并让人豁然了悟:真情可以跨越国界,真情为世间最珍贵的东西。
  • 子在川上

    子在川上

    本书收入阿袁的9个中短篇小说,《长门赋》《郑袖的梨园》《鱼肠剑》《汤梨的革命》《顾博士的婚姻经济学》《姹紫嫣红》等。作品多反映高校教师,尤其是女教师的情感与生活,女博士、大龄女、恨嫁女……揭示她们学术之外世俗生活的,为我们撬开象牙塔的一角,展示不一样的高校人生与情感。浓厚的古诗词功底,在作品中应用得恰到好处,机俏的语言,活泼中透露着古典之风,文雅之气。深得评论界与广大读者的好评与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