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85300000010

第10章 我眼中的光绪皇帝

光绪皇帝到了十八岁,可以独立执政时,慈禧太后便归政于他,不再做帝国的摄政女王。在她的懿旨中,她曾经对皇帝提出期望,希望他“克己奉公,为政以德,体恤黎民,以使国家长治久安”。这才是一个圣明的君主应该做到的。而在另外一道懿旨中,则提出希望“皇帝对待国事不得有丝毫惰怠之心”,这样才“无愧于天地,无愧于列祖列宗”。于是,在光绪十三年的阴历正月十五,光绪皇帝正式亲政,遂昭告天下,晓谕万民。

光绪这个称呼,意为光明永续,而帝王的年号,不仅是一个属于他的称号,还寄予着对这个国家的美好希望,有着许多象征性意义。

光绪皇帝是清朝的第十二个皇帝,按照满清政府的观点,他是一个出身高贵,血统纯正的皇帝。这位皇帝五岁登基,一开始由两宫皇太后摄政。而东宫太后慈安于1881年离世,从那时起,朝中一应事务,便只由慈禧太后一人处置。光绪皇帝在位时间之长,在清朝的皇帝中名列第三(前面是康熙在位六十一年,乾隆在位六十年)。我见到光绪皇帝时,他只有三十二岁,还很年轻。

我做了一番研究,发现光绪皇帝虽然也有些个人魅力,但若要同慈禧太后比起来,却是望尘莫及了。太后的魅力令人心醉,但光绪则缺乏这种品质。若是细论起来,太后的待人接物的风范,那是放之四海皆准的,而光绪皇帝则完全是典型的东方人的风格。

光绪皇帝体态优雅从容,身形不高,约在一米六上下,只见其骨骼清奇,龙睛凤目,河鼻海口,雄姿杰貌,颇有一番帝王之相。然其肤色微暗,略显苍白,这一点和慈禧太后家族的人不太一样。一般说来,满族人的皮肤比汉族人要白一些,但这似乎更像是养尊处优、锦衣玉食的结果。他有一头乌黑油亮的头发,光泽可鉴,若不是剃成辫子,只怕是更加显得风流倜傥。可惜依照满清的传统,男子必须剃发结辫。他也没有蓄须,因为按照中国的习俗,男子不到四十,是不能蓄须的。即使贵为天子,也必须遵从这一习俗。和许多出身名门,有教养的中国人一样,他的脚和手都不大,而且那两双手比较细长,似乎富有表现力。

若无重大的场合,例如朝廷大典或是会见外宾,光绪皇帝平日里所穿的服饰都比较简朴,上面鲜有珠宝玉石作为装饰。他面容慈祥,性格沉毅,那双眼睛透露着精明与智慧,但时时被忧郁所掩盖。他的行为举止也无不透露着小心谨慎,但他之所以给人这种印象,并非是由于缺乏自信的原因。在我的心中,他就是一位理想的东方国家的君主,一位圣明天子。在他笑容下面,似乎隐藏着什么难以言说的神秘,他的眼神沉着冷静,显示着他丝毫不向命运低头,面对困境,他总会在轻蔑地一笑,然后从容地去应对。

这种抽象的看法真是微妙,只能说,这是东方的神秘,是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神秘。一开始很难说出这种印象是来自对皇权的敬畏,还是因为缺乏对东方的了解。但是光绪皇帝那消瘦的下巴、苍白的面容,以及锐利的目光,显示出在他的灵魂深处,积蓄了巨大的力量,一旦得以释放,必然会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然而,光绪皇帝身上透露出极度的压抑感,似乎到了崩溃的边缘,是否是因为他一直以来,都梦想重建一个伟大的帝国?是否是因为他的变法失败,在默默等待着一个真正属于他的时代的到来?这些都是谜团,让人难以猜度,但是,这一切看起来似乎又是顺理成章。

他似乎完全意识到,他当年在时机和人事上都做出了错误的选择,最终导致变法失败。但他的那双大眼睛似乎表明他的心灵深处,依然存在着坚毅的耐性,他一直在等待着,一旦时机到来,他仍然会设法完成中国的变革。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光绪皇帝对太后存在敌意。然而严格来说,他们之间的关系,还是需要分清高下尊卑的,但是更多的看来,他们之间的感情还是很深厚的。

有人认为,自从1898年的“戊戌政变”之后,他们之间出现了隔阂,但是在我看来,光绪对慈禧太后丝毫没有任何怨恨之情,他认为,阻挠他实现富国强兵的梦想的,并不是慈禧太后,而是中国的保守主义,尽管他想通过变法推动中国的进步,但是保守派官员组成的强大联盟却在他的改革之路上设置了重重障碍。

慈禧太后是在保守派大臣的恳请之下才重新执政的。根据太后的意思,政治变革不可操之过急,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积弊深远,传统势力强大的国家中,更应该循序渐进,谨而慎之。如若不然,国家只怕会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现在,皇帝似乎意识到了这一点。他的深不可测的眼睛隐藏了无限的力量,可能足以改变整个世界。他是否在静静地等待时机的到来,然后紧紧地抓住机会,一蹴而就,将中国引向成功?他的微笑也透露着坚忍和一丝神秘,使我感到他是一个极为自信的人。

他知道,在朝中的官员中,真正支持他的人还是很少的。他虽然没有被废黜,但朝廷大事悉听令于太后。凡遇重大事件,与军机大臣共商机宜,则必请太后垂拱。大臣们进献奏章,则先奉于太后,太后阅毕才轮到皇帝,而光绪只是粗略地看一看,便呈还太后,往往不置一词。这显然不是因为光绪的无能,而是屈从于太后的巨大压力。

尽管光绪皇帝知道供他大展身手的时机尚未到来,但他依然孜孜不倦地学习。他对感兴趣的时政要闻颇为上心,对各国的国计民生、政治学识都抱有极大的兴趣。当然,如果慈禧太后和他同处一室,我想他绝不会在太后面前显露出他的任何想法。他也知道,太后也很希望中国能够走出积贫积弱的困境,但是她的方法更保守,相对于自己的办法,也许比较慢,但最终的目的却是一样的。皇帝似乎完全信任慈禧太后,并唯命是从,一任军国大事,悉听令于她。他知道,世人也会很快看到,太后也要使中国走向进步,她并非要毁灭中国,也不反对改革,而且就在此时,太后已经意识到,改革的时机到来了。

光是从近年来慈禧太后颁布的法令来看,她改革的心情也是很强烈的。中国能否在慈禧太后的领导下实行变法,重振往日的雄风;抑或是光绪皇帝在有生之年,通过改革来使中国走向强国之路,成为令后世颂扬的一代明君。这类问题太过复杂,不是我等小民所能预料。

皇帝的寝宫面临昆明湖,壮丽雄伟,丝毫不亚于太后的宫殿。他的身边也有许多太监、宫女,因此他的生活是完全独立的。每天早晨,光绪必须先到乐寿堂问安,然后一同上朝,接见百官,处理政事。之后便返回自己的宫殿,去发愤图强。

每当盛大的节日,皇帝都会随太后一起参加筵席,观赏戏剧,或是随其一道游园,只是皇帝对戏剧并无多少兴趣,不很在意,他往往会中途退场,到后面的休息室里读书、抽烟。当然,在太后面前,他是从来不会做这些事的。

皇帝每天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习英文,他是一个很专心的学生。宫里还专门有一个官员,为他购买书籍,这绝非一个闲置,因为皇帝经常一天数次发布旨意,令其外出购书。皇帝不仅阅览中国的古书,也特别喜欢近人翻译的西方著作。人们总说,皇帝只要有一本书,便可打发一天的时光,由此可见其专心好学,勤勉努力。

除了看书,皇帝还比较喜欢音乐,他非但精通中国的各种乐器,还曾经尝试着弹奏钢琴。他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很高,只要听过,他便能试着演奏出来,甚至无甚差别。他也是个心灵手巧的人,只有他能拆卸钟表的各种零件,对其一一研究,再将其恢复原状。通过这种方式,他懂得了许多复杂的机械原理。慈禧太后虽然知道他有这个本事,却仍然不放心,总担心他把她那些心爱的钟表拆开后,不能重新组装起来。但皇帝一旦动手研究钟表,也不允许别人打搅他的雅兴。

皇帝是一个很有生活规律的人,他通常凌晨两点起床,如果赶上祭祖或是其他的庆典活动,那他必于凌晨两点动身,而在八点之前返回宫中,参加早朝。在这期间,许多随行人员需要步行两个半小时往返颐和园与北京之间,走上十六英里路程。

虽然皇帝很喜欢孩子,在宫中,无论男女,都没有特别受皇帝宠幸的人。他对身边年轻貌美的女子也无多大兴趣,也无什么特别的嗜好,实在是一位难得的贤君。

皇帝对太后非常尊重,上朝时,太后登临御座,他只坐在左边一只小方凳上。太后游览御花园,如果皇帝随驾而行,必立在轿旁侍候,若是与太后一同用膳,必坐在末端。

每当太后独自用餐的时候,她老人家所使用的筷子、勺子以及碗碟之类,都是银质的;而当皇帝、太后坐在一起,却会换上金制的餐具。

我不知道皇帝独自用膳时使用什么样的餐具,因为他总是在自己的寝宫里,而我也从未去过那里。使用金制餐具,似乎并不能使味道变得更好,好像也不是出于什么礼节上的考虑,如果不是需要,皇帝很少和贵妇们打交道。但是在节日里,皇帝有时会陪着慈禧太后和贵妇们出席公共场合,或是一同游园散步,他一如既往表现得彬彬有礼,但他似乎并不喜欢与众人处在一起,当活动结束之后,他便立刻返回自己的寝宫。

当太后接待外国使节时,皇帝会在一边坐陪,但是,任谁都能看出来,他对这种接待事宜比较厌烦。他会寻找机会离开,这倒不是因为他反对外国人,而是这种乏味的见面实在不合他的胃口。

而太后倒挺希望皇帝能够陪她一同在半官方的朝见典礼中出席。尽管在这些场合,皇帝从未表现出不悦的情绪,也从未将气氛弄得尴尬,但他似乎只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不知道这是因为腼腆,还是不喜欢如此。

同类推荐
  • 顾顺章:中共历史上最危险的叛徒

    顾顺章:中共历史上最危险的叛徒

    从浪迹上海滩的少年,到小工头、工人纠察队长,再到中共中央最年轻的政治局委员,他经历了血与火的淬炼。他曾使国民党特务闻风丧胆,被称为中共“特工王”。他的叛变险些毁灭中共中央而改写中国共产党历史。他一生只留下一张模糊不清的照片让人难识真面目。他走过的歪斜足迹直到今天才被厘清。他就是中共历史上最危险的叛徒——顾顺章。本书较为全面地记述了顾顺章从中共中央特科领导人,蜕变为中共历史上最具危险性的叛徒,最后又被国民党惨杀的一生。
  • 人类群星闪耀时(译林名著精选)

    人类群星闪耀时(译林名著精选)

    《人类群星闪耀时》是“历史上最好的传记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传世杰作,它曾培养了一代人的激情和梦想,但愿这梦想与激情能薪火相传,穿越信息时代的庞杂,将人类文明延伸至久远。这里的历史与英雄,不是学校里的教科书,也不是影视里杜撰的场景,它是人类文明世界里的另一种真实!该书收录了十几个故事,跨越了地域、时代与领域的界限,从托尔斯泰到拿破仑;从列宁到韩德尔……作者截取了决定一个人的生死、一个民族的存亡甚至整个人类的命运的时刻,构成了一幅人类群星闪耀图!
  • 名人传记丛书:杰克·伦敦

    名人传记丛书:杰克·伦敦

    名人传记丛书——杰克·伦敦——生命之火,永不熄灭:“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尼采大传

    尼采大传

    法国作家丹尼尔·哈列维,通过对尼采和亲友们的大量往来信件以及亲友们对尼采的回忆进行整理,于1909年创作出了《尼采大传》一书,全书以时间为线索,对尼采自出生到去世的整个生命过程进行了细致而又精准的描述。本书所依据的大多为第一手资料,具有相当高的可信度,是一本较为权威的尼采传记,向我们展现出了一个听从内心召唤的真正思想者特立独行的一生。
  • 陈果夫全传(下)

    陈果夫全传(下)

    陈果夫是国民党历史上主持组织与人事管理工作时间最长的人。在国民党党务和用人方面具有相当大的影响。是蒋介石的重要亲信。陈果夫和弟弟陈立夫先后交替担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组织部长多年,从蒋介石崛起开始,陈果夫与陈立夫兄弟就一直是他的心腹和左右手。二陈为蒋氏出谋划策,规划中统局清除反对势力,终致开创出蒋家天下陈家党的局面。
热门推荐
  • 白话华严经 (套装全6册)

    白话华严经 (套装全6册)

    《华严经》描绘了富丽庄严的成佛境界,是诸佛最圆满的展现,也是每一个生命的觉性奋斗史。《白话华严经 (套装全6册)》兼具文言之韵味与白话之易懂,接引读者进入般若经典的殿堂,开启圆满自在的人生。《白话华严经 (套装全6册)》让你跨越文字隔阂,参与菩萨波澜壮阔的生命史诗!
  • 尤利西斯(上卷)

    尤利西斯(上卷)

    《尤利西斯》以洋洋近26.5万单词(英文)之巨的篇幅记录了广告推销商利奥波德·布卢姆1904年6月16日一昼夜在都柏林的经历,用翔实、细腻的笔触再现这个匈裔犹太人的生存状况和孤寂、彷徨的意识活动,兼及其妻摩莉寻欢作乐、年轻学生斯蒂芬·迪达勒斯找寻精神之父等情节,真实生动地描绘出一幅世纪之交青年人苦闷、绝望的现实图景。小说在布局上有意与荷马史诗《奥德赛》各卷相对应,既使全书的结构达到空前完美的境地,同时又鲜明地突出了旨在体现人类苦难的命意:主人公布卢姆一天中在都柏林的游荡与尤利西斯(奥德修斯的拉丁语名称)在海上的10年漂泊相映衬,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社会的腐朽没落和个人的渺小与悲哀。
  • 从初见那一刻就是他算好的局

    从初见那一刻就是他算好的局

    时初本是阴间不甘熬汤只想投胎做人的孟婆,出逃后人没做成,却莫名被绑上了一个坑鬼的系统。为了完成任务,凑齐自己的胳膊和腿,时初不得已开始各种快穿不停的生活。
  • 王牌特卫2

    王牌特卫2

    李建轻轻地架起狙击步枪,长长地呼吸一口气,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极其平稳,武当的内功心法,慢慢地在经络里流淌,如同清澈透明的小溪,带着一丝凉爽,让李建的内心,如同明镜一般。瞄准镜里,那道刀锋,被李建缓缓拉近,这时的刀锋,比1200米的时候,变得更如同一条线一般。李建的脑海里,一下想起了,小时候,师父教自己用手枪打吊在空中的细线,一直练了多年,自己的屁股不知道挨了多少次荆条的抽打。嘿嘿,今天这1300米的刀锋,就如同小时候用手枪打细线一般。李建慢慢地调整着瞄准镜,直至那道刀锋,变得很清晰,稳稳地套在十字中心,轻轻地扣动扳机。
  • 昆仑秘道(王铁男徒步探险笔记)

    昆仑秘道(王铁男徒步探险笔记)

    本书作者通过组织并参加的一系列昆仑山徒步探险事件的梳理和提炼,不仅展示了鲜为人知、已经沉陷于历史长河中的古道故事,也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对自然的探索是无穷尽、无止境的。探险精神,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之一。
  • 笛语新说

    笛语新说

    欣闻曹晓磊先生编著的《笛语新说》一书即将出版,我感到甚是喜慰。关于器乐演奏教育教学的专门著述在我省范围内为数不多,笛子演奏类的专著更是少之又少。今天,曹晓磊先生以他从事笛子演奏和教学的亲身感悟及切身体会和多年的实践经验,倾全身之力编著了这部新书,为我省的笛子演奏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 快穿攻略:男神爱不起

    快穿攻略:男神爱不起

    【1V1,身心干净】本书分上下两册,上册虐情谋爱,下册黑暗相伴。如受不得虐心位面的,请直接跳至第十四位面三百九十五章。拈花一笑百媚生,轮回异世挽君心。惊鸿一瞥是你,执手相伴是你,余生便也只能是你。谁敢不服,我愿为魔换尔一片清净。韩昙精分日常:夫人,为夫心绞痛,需夫人亲亲抱抱举高高才能好。苏扶月宠溺脸:夫君不疼,为妻这就上天道那儿替夫君“讨”两颗药来,给你治治心绞痛!天道:此乃两打劫为生的不良夫妇,坑蒙天道日常!一把天涯明月刀扛在肩头,苏扶月含笑道:你个糟老头子坏得很呐!【在线直播精分打脸过程,作者日常精分,本书全靠脑洞撑着。PS:打脸请专注第二册,第一册略虐略傻。】
  • 曾文正公嘉言钞

    曾文正公嘉言钞

    曾国藩作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自近代以来,就是中国青年争相学习的楷模。梁启超先生一生对曾文正公推崇备至,对其遗著更是“一日三复”,故从曾氏文集中摘录出此《曾文正公嘉言钞》, 以飨国人。本书为文白对照,对疑难的地方多加以注释,翻译精准简洁,将曾文正公的思想与心迹都明白地体现出来,使人以之为师为范,提升自己
  • 谁敢抢朕的女相

    谁敢抢朕的女相

    皇上的宠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一国宰相,竟是女儿身,消息一出,有人傻了,有人笑了,有人怒气,有人哭了;他,一国之君,最高兴的事就是趁她不备时偷摸她偷吻她,还…他,一国大将军,公事私事总爱找她的茬,不为什么,只因他喜欢;她的心最后沉沦了,究竟为谁沉沦?他?还是他?又或是他?乱了,这一切都凌乱了。片段欣赏“他就是你说的精心准备送给朕的礼物?”“是,他就是此时最当红的男伶,绝对可以满足皇上。”“他不行,你行。”男子邪魅一笑,大手一拉,某人直接掉进男子的怀中。片段欣赏“朕听闻有一种方法可以医治爱卿的怪病。”“还请皇上赐教!”“女子男养,男子女养,可以祛除怪疾,只要爱卿穿上这一套女装三日,相信爱卿的怪病很快便会痊愈。”男子挑高眉头,眼底尽显邪恶的笑意。片段欣赏“皇上有旨,多罗郡主才得兼备,与慕容宰相实属郎才女貌,天作之合,今特赐婚给慕容宰相为妻。”“臣接旨,谢皇上隆恩。”好,只要她敢嫁,她就敢娶。
  • 生存之一种

    生存之一种

    卢一萍,原名周锐,1972年10月出生于四川南江县。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曾就读于上海首届作家研究生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92年开始小说写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激情王国》,长篇纪实文学《八千湘女上天山》,随笔集《世界屋脊之书》及游记《黄金腹地》、《云南天堂》等,作品曾获天山文艺奖、解放军文艺奖、中国报告文学大奖、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及上海文学奖等。《生存之一种》是作者的一部中篇小说集,书中收录了《笼罩》、《如歌军旅》、《二傻》、《生存之一种》、《远望故乡》等5篇,文章笔端细腻深刻,读起来意境深远,值得品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