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89400000006

第6章 《白丝带》:制造天堂

《白丝带》(The White Ribbon)在德语国家放映时有一个副标题:一个德国孩子的故事(Eine deutsche Kindergeschichte)。对德语国家的观众来说,这个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故事,是别有深意的。影片中的这群小主人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成年,并成为那次战争的主角。他们在战争中的行为直接受到儿时教育的影响。因此《白丝带》描述的不仅是这些德国孩子的童年,也是对德国历史中一段隐痛的反思。

不过,不太了解德国和“二战”的观众会觉得《白丝带》非常怪异,影片从一开始就笼罩在一种莫名其妙的压抑气氛里,显得毫无逻辑。因为影片描述的情节过于荒诞,很容易被看作是发生在虚拟世界里的一个带有寓言色彩的故事。对德国人之外的观众来说,很难想象,这些奇怪的事情居然源于真实,连其中最不可思议的细节都来自于文献记载。当我们发现影片和现实的关联,《白丝带》带给观众的就不仅是不安,而是震惊。

因为影片的主人公是一大群年龄相近的孩子,一开始观众很难弄清他们分属哪些不同家庭。使他们看上去更为相似的是,家中的父亲都极为专横。在没有避孕措施的时代,普通家庭里常常挤满一堆小脑袋。承担养育责任的父亲不像一家之长,更像是管理军团的长官。他拥有不可置疑的权威,可以采取任何方法对待未成年的子女。除了打骂之外,有的家长更是充分运用想象力,发明出千奇百怪的手段。《白丝带》中的丝带就是源于一个真实的事例。在影片中,牧师家的孩子因为晚上没有准时回家,不仅不能吃晚饭,还被要求戴上一条白丝带。它并不像牧师解释的那样,是纯洁的象征,而更像是一个耻辱的标志。就像小说《红字》中的红字或犹太人被迫佩戴的大卫星,白丝带提示着周围人,这个佩戴者是不纯洁的,应当受到惩罚。

在几个不同家庭中,孩子遭到惩罚的理由虽然不同,但通常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晚出不归、手淫、大声叫喊、抢夺别人的玩具等。在今天看来,这些不过是孩子的天性使然。但是在那个时代,这些人之常情被认为是“大逆不道”。在片中的新教家庭里,父亲以纠正孩子的错误为天职。他们真诚地希望能从幼年时开始改造孩子,让每一个人都成为符合规范的典范。这种制造人间天堂的美好愿望如此强烈,以致惩罚时,孩子和家长自己的痛苦就像是崇高的献祭。

可惜这个美好的愿望从来没有实现过——人间从来没有天堂——相反,每当人们狂热于制造天堂时,往往把现实变成了地狱。对人性的苛责和对伟大理想的灌输,制造出的往往是怪物。追求纯洁的愿望似乎是美好的,但是一旦变成强迫,就成了迫害。当迫害有了足够的理由,迫害者自诩为正义的化身,人性中潜在的暴力情结便会发展为肆无忌惮的残忍和血腥。

在《白丝带》中,助产士的残疾孩子卡里(Karli)遭到绑架和虐待,几乎失明。这种残忍的行为已经很令人震惊,更为可怕是写有《圣经》经文的卡片被放置在卡里身上:“因为我,天主,你的上帝,是忌邪的上帝,因此要处罚那些犯了罪的父亲们,并对他们的刑罚转嫁于他们后代的身上,在第三代和第四代身上。”恶劣的罪行是出自虔诚的信仰,残酷对待无辜同类的理由是匡扶正义。最令人恐惧的是两者之间的鲜明对比,却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影片中的孩子们总是给人一种僵硬的感觉。他们从来不笑,像他们的家长一样身体笔直,表情严峻。但是在模仿成年人的外壳之下,依然隐藏着天真。只不过,天性的流露也是以极为怪诞的方式显现的。新教牧师的长子马丁(Martin)正处于青春萌动的前期,他那些孩子气的行为和身体的自然反应在刻板的父亲看来都是不可原谅的。为了验证父亲对他的教训和恐吓,马丁铤而走险,站到木桥的栏杆上。他想知道上帝是不是真的认为自己是不可饶恕的。如果他真的罪孽深重,就应当受到惩罚,就应该从栏杆上掉下去摔死。但是他没有掉下去,反而把目睹他反常行为的小学老师吓坏了。在成人和孩子之间、在人的天性和理想化的教条之间,存在着一道人为的鸿沟,它的不可逾越不仅导致了孩子们性格的扭曲,也为他们的一生的悲剧埋下了伏笔。和白丝带一样,这个向上帝求证的故事也是真实的。哈内克在研究教育文献时读到它,并应用到电影里。[9]

被权威式家长教育大的孩子,即便在成年之后,依然会相信而且迷恋权威。而这正是德国接下来发生的事。他们再次被空洞的愿景洗脑,丧失了一个正常人的判断力,心甘情愿为实现一个“伟大”的目标充当打手、炮灰和体制里的走卒。二战中那些丧心病狂的行为和惨绝人寰的悲剧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发生的。

《白丝带》虽然是一部黑白影片,但和彩色电影诞生前的黑白片有很大不同。在《白丝带》的黑白之间,大面积的灰色有很丰富的层次,影片中的物体在光影变化中显现出的质感更为细腻。这正是哈内克追求的效果。在彩色底片发明之前,德国二十世纪初的照片都是黑白的,人们对于那个时代在视觉上的印象似乎也是黑白的。

不过哈内克决定将《白丝带》拍摄为黑白片,不是为了让观众感到自己置身于那个时代,从而产生亲近感,而是相反——他要制造的是一种疏离感:没有色彩的情景和我们周围的现实之间的反差,让观众不能完全融入影片的情景里。对哈内克来说,如果观众沉浸在影片中,盲目相信他所呈现的,就失去了他拍摄这部影片的意义。他的目的,是希望观众以审视甚至怀疑的目光看待媒介,不轻易被编导牵引,能运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片中人物的情感和立场。

由于出资方打算在电视上播放该片,所以将《白丝带》拍摄为黑白片自然会引起他们的质疑。为吸引最普通的大众,电视节目当然是越热闹越花哨越好。一般认为,播放一部黑白电影肯定会影响收视率。但哈内克很坚决。拍摄此片时,他已经是知名导演,获得了国际声誉。如果此片能在戛纳获奖,大家就会去看,而不在乎是黑白还是彩色的了。事实果然如此,本片在德国播放时,竟然打破了收视率纪录。

哈内克是非常讲求影像质量的导演,他不满足于使用一般的黑白胶片来拍摄。在反复对比之后,他和摄制组决定用彩色胶片拍摄,再转化为黑白效果。而且由于资金充足,他可以在制作后期时使用更多技术方法让影像更精致。在拍摄现场,他们同时使用了两个监视器,一个是与现场一致的彩色监视器,另一个是黑白的。两相对比,就会发现黑白影像如同被过滤了一样,失去了现实感,显得有些遥远而冷漠。

在转化为黑白影像时失去的细节,可以使用技术手段弥补,甚至按照导演的愿望进行强化。比如,在医生被送到医院后,他的儿子坐在楼梯上哭泣,大女儿安娜(Anna)试图安慰他。此时安妮脸上挂着一滴泪,但是在拍摄的素材中不太明显。借助后期技术,这滴泪水被突显出来。[10]片中还有一些细微部分经过精心处理,使这部看似简单的影片更为精致耐看。

影片是以小学教师的回忆贯穿起来的,从一起意外事故开始讲述,接着是第二起、第三起……怪事频发的小村子里气氛骤然紧张。但是人们在自己身边找不出肇事者和作案动机,直到影片结尾,医生和助产士突然离开了,小学教师才发现了线索。哈内克之所以要让他作为讲述者,是因为这个讲述者并不是全知全能的,他只能从自己的角度告诉观众村里发生的事情。更多他不在场的场景是没有讲述者的。影片的叙述角度因而跳来跳去,不断变化。这就使观众在观看时无法依赖于这个讲述者对影片中发生的事做出判断。

在我看来,这也是哈内克的一种“疏离”手段,让我们必须依靠自己的思考,而不是被编导牵着鼻子走。哈内克对媒介的自觉源自德语国家的知识分子在二战后的痛苦反思:教育、传媒、信仰和道德,这些对大众精神世界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因素曾经被滥用而导致了悲剧。《白丝带》可以被看作是对此的具体阐释。

(本片获2009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同类推荐
  • 多维视野中的比较文学研究

    多维视野中的比较文学研究

    中国比较文学学科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复兴与建设以来,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学者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的专著,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与以前相比都有长足的进展;中国学者提出的有的学术观点与学术主张,也引起了世界其他国家比较文学学者的关注。
  • 玉米玫瑰

    玉米玫瑰

    发现新事物新感觉是好的,似乎觉得在旧的事情上又有了一点新的意思更是深厚的甜蜜。
  • 红烛·死水

    红烛·死水

    《红烛》中的诗多创作于闻一多留美期间。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或表达在异国他乡的孤寂,或批判封建统治下的黑暗,或反映劳动人民的苦难,或描绘自然的美景。《死水》中,诗人更加注重以精巧的构思来凸显诗的神韵,同时他还十分注重新诗的格律化,这一点对后起诗人也产生了广泛影响。
  • 北方

    北方

    《北方》主要内容:从“吹芦笛的诗人”到时代的“吹号者”,从对母亲“土地”的歌颂到对祖国“太阳”的热爱,从欧罗巴到中国大地,都飘荡着诗人艾青深沉的呼唤——“我爱这土地”!这是赤子的真情,是自觉的独立意识,唱出的是自我的歌!《北方》让你在新的世纪重新感受艾青对民族新的思索和对诗歌新的探索!
  • 中国神话与传说故事解析(中国文学知识漫谈)

    中国神话与传说故事解析(中国文学知识漫谈)

    《中国文学知识漫谈》,主要包括中国文学发展历史、民族与民间文学、香港与台湾文学、神话与传说、诗歌与文赋、散曲与曲词、小说与散文、寓言与小品、笔记与游记、楹联与碑铭等内容, 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可读性和知识性, 是我们广大读者了解中国文学作品、增长文学素质的良好读物, 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热门推荐
  • 妖神纪

    妖神纪

    这是一个以武为尊的世界!这是一个妖乱天下的年代!由血炼身,化身上古凶兽,造就妖神纪元!
  • 洪荒战神

    洪荒战神

    项问,一个角斗士。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受尽屈辱嘲笑。生死存亡之际得到未知兽魂的认可,成为一名兽魂师。从此,风云再起。魂徒,魂士,魂者,……魂尊,且看项问如何一步步迈入强者之林。寻身世,灭强敌,拳战四野,脚踏八荒。既然天下人皆负我,那我为你孤战天下又如何?屹立在傀灵山颠,怀抱昏迷的采儿,项问眼眸如水,战意滔天!
  • 世界儿童必读经典:植物故事

    世界儿童必读经典:植物故事

    有一种东西叫做钻石,如天上的星星,风雨的岁月和空间,凝固成人类精神的永恒,它跨越了世界、语言、年龄,每一本都是你生命中不可不读的经典。
  • 聪明做人智慧做事的7张底牌

    聪明做人智慧做事的7张底牌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没有人愿意碌碌无为地虚度一生.也没有人愿意在一把椅子上坐到老。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在做人做事方面成熟而圆润。然而.我们不难发现,许多人在有关做人做事的一些问题上.很容易出现问题。其实,聪明做人、智慧做事并不难。要知道,社会的运行与发展不仅仅依靠道德的力量,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还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有些人就是认识不到这一点,或者不能正确理解这种现实法则,因而导致做人做事出现了偏差,甚至犯错。事实上,只有理解了现实法则与道德法则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并且让自己的思维乃至行为规范于这个基本原则之内,我们才能真正看清世事的真面目,才能实事求是地指导自己该如何做人与做事。
  • 碧海青龙传系列四

    碧海青龙传系列四

    十万年前的洪荒之战,无数强者陨落天际,踏入轮回;十万年后,他们的转世逐一出现,当年的暗中布局,都渐渐地浮出水面;看似平静的人间界,终于再起波澜,大唐的烟尘,掩不住历史的脚印,唐朝的官场、江湖逐一出场,无数英杰也逐一隆重登场;但所有人,都只是一个人的陪衬……
  • 与你相遇好幸运

    与你相遇好幸运

    国内法医甘甜甜为了躲避母亲大人的相亲轰炸,背起行囊逃到意大利留学,刚踏上意大利的土地就碰到了抢劫的人,甘甜甜随手拉开的警车,竟为她开启了和暖萌浪漫的意大利汉子卢卡默爱情之旅。他神秘莫测却如影随形,甘甜甜不管在哪,似乎都可以看到这个魅力满分的意大利汉子。“卢卡!你特么到底是哪个行业的?巡警车里有你!火警车里有你!省财政办公室里也有你!现在连大广场上卖艺都有你的份儿!”“你不知道这首歌叫什么名字?”“想要大声说爱你……你到底,明不明白啊?”故事的最终,都是王子跟公主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纵使我不是公主,你也只不过是个没落的贵族,但是我们也可以——幸福而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就像童话的结局,一样美好。
  • 青年演讲技能训练

    青年演讲技能训练

    以排山倒海的微笑,用动人心弦的声音、和谐悦耳的语调、优雅自信的风度,去征服听众。正如当年盟军司令蒙哥马利元帅,在诺曼底登陆前对担负突击任务的士兵讲道:“你们在干一件无与论比的伟大事业。世界将通过你们变一番模样,历史将为你们树立一座丰碑,写上:你们是迄今最伟大的军人!这是世界上从未有过的壮举,将要由你们来完成。你们最终将成为英雄回到家里,同你们的亲人团聚。”
  • 换工作不如换思维

    换工作不如换思维

    千篇一律、机械重复、枯燥乏味是不是你工作的真实感受?另起炉灶、寻找新家、换个环境会不会是你的下一步行动?但是最终解决问题了吗?想要釜底抽……
  • 球为我狂

    球为我狂

    这是一本激情四射·演绎青春之歌的书,绿茵场上,他们挥洒的不仅仅是激情,更重要的是他们走出了青春期的烦恼和迷惑,收获了成熟,懂得了理解、关爱和团结。青春无悔,一如流光溢彩的画!
  • 艺苑雌黄

    艺苑雌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