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92300000001

第1章 散文有大美——贾平凹散文整体导读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后改称“平凹”,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出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的一个乡村教师家庭。黄土高原、西北地域动人的山水草木、浓厚的乡土文化、淳朴的生活方式对他的一言一行皆有深远的影响。即便他以后身处城市多年,创作笔触仍离不开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土地,笔触间流露出浓浓的乡音乡情(如本书中的《商州又录》《五味巷》)。可以说,有了西北黄土地的滋养和润泽,贾平凹的散文才显得厚重大气。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贾平凹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散文创作实践者更是一位有影响的散文理论的创立者。他从自己多年的创作经验和主编《美文》杂志的编辑实践出发,深感散文题材越写越窄,写作路数越来越模式化的弊端,提出了“大散文”的概念。他在阐述这个概念的时候称:“‘大散文’讲究的是散文的境界和题材的拓宽,它并不是提倡散文要写大题材,要大篇幅。”具体是指散文的内涵要有时代感,有生活真实;同时,散文的题材要拓宽,什么都可以写入散文。而在创作手法上,散文亦应转益多师、为我所用。贾平凹“大散文”写作观念的提出,对于当代散文创作内容偏浅、情感偏轻、境界偏小的趋向,是一种反拨,也引发了文坛的相关争论。

引用现当代文学研究专家郜元宝先生的话来做一个总结:无论对于时时反顾的隐秘沉沦的民间世界,还是对于时时瞻望的时代精神,贾平凹都十分认真,刻意的虚伪做作与他无缘,因此他的作品蓄积着当代中国丰富的精神文化信息,不管怎样,他仍然不失为一个有才气的值得尊敬的作家。

我们不妨从这本书的目录看起。所选二十二篇文章,分为三类。三类的标题分别是:“生活与记事”、“人物与精神”、“风物与民俗”。

“生活与记事”所选七篇,大体为贾平凹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其中不乏对幼时艰难的家庭生活的回忆(《纺车声声》),对幼时美好的人和事的回忆(《我的小学》《风筝》《月迹》《月鉴》),对成长过程中难忘的生活经历和情感的回忆(《祭父》《六棵树》)。散文是纪实的,作家又总是从写自己开始的,所以这一类从内容来说,可以看作是贾平凹的自述类文章,独立成篇固然可看,纵向观照,又成作家的生长编年史和精神发展史。在这一辑的文章里,我们可以看到艰苦的生活条件对作家的磨炼,我们可以看到慈爱的母亲怎么逼迫他幼时读书才不至于辍学,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于艰难时代中仍然无悔地追求美和真。

“人物与精神”所选五篇,前三篇可以看作是前一辑内容的延续:《初人四记》记叙了贾平凹少年时期生活中遇到的喜怒哀乐,以一个少年的视角记录了当时社会的状貌,这不也是“生活”的内容吗?当然侧重点在人。《我的台阶和台阶上的我》写自己从小到大,特别是大学以来,是如何一步步在追求文学的道路上无悔跋涉的,这和《纺车声声》、《我的小学》在时间线上不是一脉相承吗?《我不是个好儿子》和《祭父》在内容上堪称姐妹篇,是对自己母亲一生的深情回忆。这三篇确实可以归入“人物”,可同时也都是“生活”——这提醒我们,叙事类的文章,写人和叙事应该是统一的、融合的。这一辑的最后两篇的内容,用“人物和精神”来概括,才名至实归。这两篇的笔法不同于普通的写人文章,它们采用了类型化的手法,点面结合,努力勾勒某一类人的特点,笔触却并不粗放,反而细致富于个性;又在对这类人的刻画中,折射出时代的影子和社会的变迁,这确实是既有“人”,也有“精神”。

“风物与民俗”里,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贾平凹“商州系列”的散文这是极富地域风情和生活体验的写作。《商州又录》就如作者所说,写的是陕西省商洛市(即作者的家乡)的“山光水色、人情风俗”,而下面几篇或长或短的文章,即使只看标题(《陕西小吃小识录》《吃面》《茶事》),也可看出端倪,无非是陕西一带的吃喝玩乐、世俗生活。对比前两辑,我们可以发现,自述类的散文,是对自己生活的回忆和梳理,这是从作家个人的内部视角出发而兼及对外部环境的叙写;“人物与精神”的后两篇,作者的视角已经由内而外,试图突破个体,写出某个人群的特征和他们所代表的文化精神;到了“风物与民俗”里,贾平凹可以说在出入之间达到了一种平衡——既有对外在山水民俗的细致刻画,以一个观察者的身份而存在;同时又有对世俗生活和民情风俗的切实体验,以一个体验者的身份而存在。两者糅合,才是贾平凹所谓“大散文”应有的视域:“写大的境界,追求雄沉,追求博大感情;拓宽写作范围,让社会生活进来,让历史进来。继承古典散文大而化之的传统,吸收域外散文的哲理和思辨。”

对这本书的内容进行了初步的梳理以后,我们进一步通过一些实例的分析,来看一看贾平凹散文的艺术特色。布封说:“风格即人”这句简短的箴言可以看作我们读文学作品的重要圭臬。文学是表现人的,不仅在内容上如此,在艺术风格上更是明白可见作家的性格、阅历、品味、兴趣。我们不妨通过这本散文选集窥得一个立体的贾平凹。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贾平凹散文的文体特点,在这里可以概括为继承和创新并重。

贾平凹提出“大散文”的概念,他说“散文是大而化之的,散文是大可随便的,散文就是一切的文章”。这虽然是自由而灵活的散文创作观,但却并不意味着贾平凹的散文是不讲规矩和章法的。相反,他的散文在中国古典散文写作中吸收了诸多营养,在文体选择层面尤其如此。比如,《我的小学》《祭父》《我不是个好儿子》这样的文章,就是吸收了中国古代散文中人物传记类或行状类的文章,回忆叙写身边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其文细节生动、情真意切。《祭父》这篇文章的标题,更让我们联想到古代文学史中的诸多著名的祭文,如韩愈的《祭十二郎文》,袁枚的《祭妹文》。再如《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此文以书信为体例,一则确实是致远方小妹的挂念劝诫之意的合适文体,一则是有意摹古。中国古代散文中,尺牍占有重要比例。这种私人场合(与亲朋)交往的文字媒介,常常真情流露,无所顾忌。贾平凹此文,从拟题到文字书写,都在向古人书信致敬。再如本书“风物与民俗”中的系列文章,如《河南巷小识》《陕西小吃小识录》,倡导“大散文”者落笔却不回避其“小”,这样的文体明显可以从众多的古代笔记中找到:一物一记,点到为止,绝无多言。

当然,贾平凹的散文文体,除了上述继承之外,还有一些仅仅借用评述言辞、文学史知识是无法归类、总结和指称的。比如他的代表作《商州又录》,往简单了说,可以说这是十一篇散文的组合。但是往细处看,却又发现如此判定仍嫌粗疏。比如,一二篇可以看作写景散文,三、四、五、六写人,都是常规笔调;但“八”忽然写了一个来无踪去无影的采药老人,飞鸿雪泥,余音袅袅,直如前人笔记小说;回看“六”,又和海明威《印第安人营地》何其相似乃尔,可以看作是翻写外国小说的商州散文。难怪很多论者,对“商州”系列的文章究竟是小说还是散文争论不休。其实,这正是贾平凹散文的高明之处,在这里,他的创作不刻意讲究文体规范,却又幻化无迹,借用多种文体,从而打散文体带来的束缚,扩大了散文写作的疆域。他在《商州又录》的小序里说“我更不知道这算什么样文体”时,一定是得意多于困惑的。

其次,贾平凹的散文有着多样的语言风格,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他首要的语言风格,可以说是清新优美与质朴浑厚并重。《月迹》里写月亮,看上去几乎是孩童的稚拙语调:“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尽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用了多处叠词,并不刻意加上富丽的词藻,一派天真浑成,骨子里却是精心写作的态度,把月亮的纯净优美写到十分,语言本身也不带一点尘滓味道。这样的语言,在《月鉴》《风筝》等描写作者儿童时代、少年时代的文章里有多处体现,大家阅读的时候可以好好品味。”

贾平凹的散文,尽可能遴选质朴平易、亲切自然的文字来写人状物,文章自有一种厚度。《商州又录》的好几篇开头,都是平白如话“这个冬天里,雪总是下着”、“西风一吹,柴门就掩了”、“秋天里,什么都成熟了”,写得自然又随便,但下文语言描写的奇崛处,却往往与之相映衬(枯死的是软弱,柯枝僵硬……满山树的柯枝,使它分不清哪一丛是老鹿的角),质朴的词句里,可见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宽广博大的人文视野。

但是,贾平凹的语言,也有贴近乡土人情、不避俚俗但求真切的那一面,比如《六棵树》里对于秃子的体征和言行的纯自然主义的描写既可说是优点,也可能被评论家诟病。

除此之外,贾平凹尚有夸张、幽默、风趣甚至略带荒诞的语言风格,使得我们在读完某些篇章之后莞尔一笑,乃至捧腹大笑。在这本书里,此种语言风格集中体现在《闲人》和《弈人》这两篇,作者简直是通过这两类人,写出了社会的一幕幕活剧!“闲人一气吃下一百二十串羊肉串,喝下十瓶啤酒”,离生活尚不远;“将老子端起来”,使其知道儿子的存在,有点离经叛道;为了逃避寂寞,挂在钟楼上自杀,“而且报话的大钟是每一小时要长鸣一次”。这样的了结生命的方法,已经远超常态,做了文学的变形,显示出属于哲学的荒诞意味,在读者的瞠目结舌、啼笑皆非之中,显现出作者非凡的文字表现力。

最后,我们应该认识到,贾平凹的散文,善于取譬设喻、随物赋形贯穿他多篇散文的几个重要意象,值得我们细细把玩咀嚼。

值得注意的意象之一是贾平凹散文中的“月”。“月”本是中国古典诗文中最常见的文学意象,其意义指称如故乡、团圆、相思、亲情等,前人之述备矣。但是贾平凹在《月迹》这篇笔调近乎透明的散文里,居然用最为童稚的笔调,写出了“月”之新意!如果要概括的话,那就是妹妹的一句话:“月亮是个好。”这么简单似涂鸦的话语,却又总结、提炼、升华了月之意象的几乎所有古典语义,还在新时代下(此文写于1980年)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诚哉!此文、此句不由让人回想起鲁迅当年所写的同样是简单稚拙的《好的故事》。我们甚至可以说,从这篇纯净的文字中,从月亮意义的重构中,已经可以初窥贾平凹的日后大散文观的雏形,比如对古典的继承和再创造。同理,《月鉴》中的月之内涵,大家也可以细细品味。

值得注意的意象之二是贾平凹散文中的“山水”。这在本书《商州又录》里体现得最为明显。我们可作如下几个层面的解读。其一是自然山水风光之美,这在《商州又录》一二篇里体现得特别明显。其二是人活动的背景,如第三篇写“女人从窗子里往外看,对面的山头上,孩子的爹正在那里犁地。一排儿五个山头上,山头上都是地”,写的是山里人家生活在怎样的一种环境里。其三是“山水”和人的生命融为一体,成为人的生命的见证、延续和归宿。如第六篇写一个山里男人艰难地等待他的儿子出生,最后一句话是“又一个山里人”;第九篇写“在水里钻了一生,死了却都要到山顶上去”的山里人,写在这同时妊娠的女人祈祷儿子顺利产下,“咱山上河里总盼着一个劳动力啊!”,到了这一层,山水有灵,即是人生。

还有一些意象,虽然不像以上所提那样在贾平凹的散文创作里具有整一性和连贯性,可也在文中或为线索,或有寄托,如纺车、风筝、台阶,都值得单独拿出来想一想。

在对贾平凹散文的艺术特色作了以上总结之后,我们最后谈谈该如何结合他散文的特点进行阅读。

一、长短拾取。贾平凹的散文长短皆宜且好写长文。这里短文不赘,单说长文。大家一定要学会“长文短读”,如果是组合式的(如《商州又录》),就先概括每一篇的含义,再看看篇与篇之间的关联为何;如果是单篇的,一定要注意节与节之间的“经脉关联”,甚至可以先采用速读、跳读的手法把握此篇的整体写作方向和脉络,再走向局部细品长文其实并不难读,适当的方法练习,加上经由阅读经验获得的对作者写作意图的某种预设和估计,使长文阅读变成一个有趣的探索文心的过程。

二、形象把握。上面已经说了,贾平凹的散文里有一些精心择取和营构的意象。除此之外,他的散文里还有各色人等,刻画如在目前这些都值得我们在阅读时去赏鉴。对于意象,除了把握形象本身的美,还得关注作者于其中的寄寓。而关注作者的寄寓,就必得在文本中了解作者的心胸——他与古人如何对话,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创新,他属于自己的艺术生命究竟哪些继承了古人,哪些又脱化了古人。这样的问题,我们当然不要期望在某几篇文章或这本书的阅读当中就透彻掌握,但理应作为基本读书方法时时实践。对于人物形象我们可以去揣摩形象本身的特点,可以看看这是个体还是群体,可以找寻个体中的共性,可以找寻群像中的个性,可以看看人物和作者之间是什么关系,作者写人物事迹时,是沉浸在自己的情感世界里,还是有意或无意地跳出来了。如此,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才算立体而完整。

三、语言涵泳。贾平凹散文的语言,风格多样,自成一家,这在上文已有评析。对一个作家语言最好的致敬方式,就是多读。默读当然是最普通、最常见的方式,放声朗读则可以从声音层面检验作家的语言有无美感,反复诵读其中的精彩段落直至能背,则是初步完成对美好语言的礼赞。下一步就是动一动笔头,抄写之,仿写之。特别是仿写以后,虽然纸上文字可能画虎不成反类犬,但内心对遣词运句的方法理解,又会深入一层。最后,你放开这本散文选,去读其他书,似乎忘了你背过、抄过、学过,但是,随着时间的流淌,语言的灵魂会慢慢沁入你的骨髓。

四、参照比较。让我们偷懒引用本书中《读书示小妹十八岁生日书》一篇中提到的读书方法来说明此点:“多找这位作家的书来读”,“再读外人对他的评论,所写的传记”,“也可再读和他同期作家的一些作品”,“明白当时是什么社会,如何的文坛,他的经历、性格、人品、爱好等等是怎样促使他的风格的形成”。这就是精研文本之外的另一种重要的读书法,即“知人论世”,通过时代背景、文学背景来了解一个作家具体的写作风格作品。贾平凹本人读书极多,在散文文体和写作上有借鉴极广,因而他的散文集是一本能引发更多阅读的书。或者说,大家以后有了更广的阅读面之后,可以回过头来想一想,有哪些书,哪些文章可以和本书的写作互相参照验证。

同类推荐
  • 擦去心灵上的尘土(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擦去心灵上的尘土(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在这套丛书里,我们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专门选择了一些特殊的故事,分别对他们在这一时期将会遭遇的情感问题、生活问题、学习问题、交友问题以及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和讲解,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以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 最新5年中考满分作文大全

    最新5年中考满分作文大全

    本书由权威教育专家审定推荐,覆盖了5年内最新全国重点考区满分作文,传递阅卷现场评分规则。并再现30篇考场失误范文,给出改进方法。命题人权威预测2016年考题。本书是从最近5年的中考作文中精选优秀范文,并聘请一线名师对考题及范文进行详尽的分析,归纳出得分亮点,以供应届中考考生学习参考。
  • 与哲人一起思考哲学(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

    与哲人一起思考哲学(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

    《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与哲人一起思考哲学》名为《与哲人一起思考哲学》,着重点主要放在哲学对人生的启迪上。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中外哲学发展史上的主要流派和基本思想,了解这些,能让我们知道自己的思想根源从哪里来,从而引发我们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比较深刻的思考。
  • 欧也妮·葛朗台(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欧也妮·葛朗台(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中小学生必读丛书:欧也妮·葛朗台(教育部推荐书目新课标同步课外阅读)》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也是宏伟巨制《人间喜剧》中的组成部分。《中小学生必读丛书:欧也妮·葛朗台(教育部推荐书目新课标同步课外阅读)》以欧也妮的婚姻为中心线索,讲述了其父葛朗台以金钱唯上,在家庭内采取专制掀起的种种风波,加之银行家戈朗森一家和公证人克罗旭一家为了娶到欧也妮好继承葛朗台遗产之间的明争暗斗,以及欧也妮与查理葛朗台相爱最后却被查理背弃的痛苦的人生遭遇。《中小学生必读丛书:欧也妮·葛朗台(教育部推荐书目新课标同步课外阅读)》揭示了在人的家庭幸福和道德品质上金钱的巨大破坏力量,以及当一个社会都陷入金钱崇拜时所带来的社会丑恶和人性沦丧,给予人深刻的思考。《中小学生必读丛书:欧也妮·葛朗台(教育部推荐书目新课标同步课外阅读)》塑造的守财奴葛朗台一角,可谓家喻户晓,远远超过了巴尔扎克塑造的其他人物,成为世界文学上一个永远被人津津乐道的形象。
  • 新编外国文学教程

    新编外国文学教程

    《国家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建设系列教材·普通高等学校中文学科通用教材:新编外国文学教程》的特色:简明实用、便于教学、贴近前沿、注重实践。《国家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建设系列教材·普通高等学校中文学科通用教材:新编外国文学教程》编写十分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以及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凸显问题意识与探索意识;在史料甄别、使用和阐述过程中,力求体现撰写者的史学观和文学观,以论带史,以观点统帅材料,力戒机械地罗列史料。
热门推荐
  • 柯南之雪羽

    柯南之雪羽

    主角穿越到了柯南的世界,成了代号为hennessy(轩尼诗)的组织成员,而且还是组织一位已逝元老的儿子,身为哀迷的他,立志要消灭组织,决定用一生来保护那个女孩——灰原哀
  • 陈巷

    陈巷

    它本无名,来往的人通唤他“陈巷”。他的存在如陈巷一样就是个谜,天明而息,日落而起,而那个孩子则却偏偏闯进了他的迷局。“安一,若你此时踏入陈局,此生便再无安逸……”她稚稚的笑着,“陈巷,我就是信你不会害我。”满地黄花堆积,他们生命的交集,就此开始——四围鬼符泣,青衣王孙点灯起。话乌蜻,白衣浪人伏笔迟。
  • 多维视野中的比较文学研究

    多维视野中的比较文学研究

    中国比较文学学科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复兴与建设以来,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学者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的专著,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与以前相比都有长足的进展;中国学者提出的有的学术观点与学术主张,也引起了世界其他国家比较文学学者的关注。
  • 人间风月如尘土

    人间风月如尘土

    爱情,是不早不晚,我刚刚好爱上你。遗憾,是不晚不早,你刚刚好错过我。宁初曾经甘愿为霍严朗飞蛾扑火,却在垂死之际,只换来他冷冰冰的一句:她的事,与我无关。可当她化为一滩血水,他捧着她的遗骸,竟然心痛到不能自已。从此,她变成他心口的一道伤疤,永远也不能愈合。--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那些年我们错过的勇气

    那些年我们错过的勇气

    五年前狼狈不堪的初依遇见谢皖江,于是年少的感情发了芽却无疾而终。五年后重逢,她是为了生存而努力的泊车小妹,他还是那个光芒万丈的著名建筑师。这一次为了爱她愿意奋不顾身,却发现身边有那么多无奈和隐瞒。魏承轩的真实身份,暗地里护自己周全的“少爷”,不得已的谎言和误会,这一切都让这段感情坎坷不已。世间难有万全之法,但爱某种程度上就是一场赌博,你是否愿意用一场奋不顾身赌一颗真心呢?
  • 为爱而来

    为爱而来

    40多年前,朱邦月的朋友临终时,将两岁的儿子和怀着5个月身孕的妻子托付给他。虽然是孩子的养父,但是朱邦月却奉献了连生父都不能给予的疼爱。本书是朱邦月的二儿子朱邵华以父亲的口吻写的自传体小说,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家庭几十年来遭遇的辛酸,屈辱,委屈以及磨难,但是,在这样外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下,他们一家四口相亲相爱,共伴今生。在当今社会下,这本作品极富教育意义,它能给人直面挫折的勇气以及面对苦难,永不言弃的力量。
  • 乱世姐妹花

    乱世姐妹花

    成亲当日,她被人掳去做督军的六姨太,督军之女却抢走了她的新郎代她入洞房,“我就是要这个男人,你又能如何?”一场大火烧毁了她所有的幸福,走投无路之际,她投奔了冷血残酷的土匪头子。“我们来做一笔交易,只要你能成功的勾引我,我就下山帮你报仇。”妹妹步步紧逼,姐姐连连退让,乱世中的姐妹,又将演绎怎样一场恩怨情仇。推荐幸福的完结文《幸福不打折》《薄情前夫请接招》。
  • 十七史百将传

    十七史百将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战宠天王

    战宠天王

    神鬼大陆上,别人最多只有一个战宠,洪渊却可以有十个,一百个,一万个,亿万个;别人要么在修炼,要么就只能停下修炼去收取战宠,对洪渊来说,收取战宠的过程就是修炼;因为,他是战宠天王,凌驾在所有天神之上的神王之王。深秋满月之夜,碎叶城上空出现异象,九条巨龙拉着一口石棺在空中划过,许许多多的超级高手和妖孽在后面追杀,电闪雷鸣天空似乎都要塌了下来。据老人们说,那是天上的天神在争斗,纷纷顶礼膜拜。洪渊的姑姑柳如烟却说,天神如狗。被迫连夜出城的洪渊,意外发现九龙石棺从高空坠落,捡到了一本天界的修炼功法《战宠天经》,从此踏进了一个波澜壮阔的世界。
  • 管理的力量

    管理的力量

    《管理的力量》以科学管理为依据,着重从目标、决策、领导、创新、激励、人才等几个方面介绍管理知识,同时,又结合中国式管理的一些内容,希望能为广大管理人员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看管理,也希望借助我们微薄的力量,为你的管理工作排难解忧,为你的企业大厦添砖加瓦。为中国管理加油!为中国经济加油!为中国梦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