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95500000003

第3章 陆小曼:最是一年春好处

陆小曼(1903-1965),原名陆眉,江苏武进人。1915年就读法国圣心学堂,18岁就精通英文和法文。擅书画,师从刘海粟、陈半丁、贺天健等名家。1922年和王赓结婚,1925年离婚。1926年与徐志摩结婚,同年参加了中国女子书画会。1941年在上海开个人画展,晚年为上海中国画院专业画师,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

在上海度过的那个1947年,对陆小曼而言,既非写得异常吃力的两万字小说可以概括,也非一幅淡绿浅红的山水画可以描述。没有徐志摩的浓情蜜意,没有翁瑞午的温存,没有胡博士的劝导,陆小曼一个人在自己的“年谱”上随意消磨,南北过往中,只剩得一支淡墨,平淡涂抹。

一个人在某一年做了些什么事,原本皆是机缘,无可计划、无可言说,后来者的评判多半都有点“事后诸葛亮”之嫌。但好事者、假诸葛们始终乐此不疲,历年来毫无消退与收敛的迹象。

近年来,所谓“新文学研究”或“新文化研究”界热衷于搞名人年谱,总是试图在生活史与思想史之间找到某种因果关系,甚至于还有一网打尽、事无巨细统收的“年谱长编”。如此一来,一个人因某种特定原因,成为公众乐于谈论的所谓“名人”时,这个人在某一年做了某些事——这些事件无论是私密的或公开的,有意义的或无聊的,皆是可以排进年谱以供研究与谈论的了。某位名人在哪一年做了些什么事,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样做有什么后续影响,就成为某些文史专业研究者的“三段论”;他们还据此提炼出某一年特别重要,这一年又标志着什么、意味着什么、成为里程碑之类的种种判定式结论,搞得煞有介事。好像某位名人真与某个年头有特殊关系似的,说得纲举目张、头头是道,一发不可收。

还好,陆小曼的生涯,目前暂时还没有好事者为其编撰年谱。这位命运绮丽、生涯奇特的传奇女性,很难被所谓的专家学者们归纳出某种因果律,或也正因为如此,她得以免去被编入年谱的“待遇”。然而,没有年谱的她,似乎比那些有年谱的名人更受人关注,关于她的种种话题,历年来也层出不穷,并不冷寂。

陆小曼的老师刘海粟(1896-1994)说:“陆小曼的旧诗清新俏丽;文章蕴藉婉约;绘画颇见宋人院本的常规,是一代才女,旷世佳人。”这才女佳人的赞誉,似乎让陆小曼生命中的每一年都充溢着华丽与考究。除了1926年嫁给徐志摩,1931年徐志摩遇难,以及1938年与翁瑞午同居,这三个年头之间的种种私生活话题之外,35岁之后的陆小曼,青春嘉年华之后的落寞琐屑,似乎又并非那么华丽动人、非谈不可的了。这段时间,无论是编撰年谱者还是文史八卦者,大多闭嘴、保持沉默了。

事实上,关于陆小曼,除了那些已经嚼烂了的婚恋故事之外,她的生涯难以归纳与概括;那种归结标签式的论点大可不必,也确无此必要。她的晚年事迹,由于缺乏足够量级的文献资料,甚至于连谈论都缺乏可切入的主题了。

1947年,于陆小曼而言,是个毫无光鲜可言的年份;这一年,她44岁,可谓洗尽铅华、素心恬淡。但新近发现的一幅陆小曼绘制的《春山图》,似乎又令人开始遐思那个时代的人物与风华,如笔者这样的好事者亦禁不住要借此“图引”,按图索骥一番了。

《志摩日记》中的花样年华

1947年3月,陆小曼整理出版的《志摩日记》,由晨光出版社出版发行。这不过是一册《爱眉小札》的扩写版,那些看似轻描淡写、闲散舒适的文字,实际上都只是徐志摩死后16年来的遗孀身份的再确认罢了。继续秀恩爱也罢,“人鬼情未了”也罢,《志摩日记》的出版的确也轰动一时。单纯从编排设计而言,《志摩日记》显然更胜《爱眉小札》一筹。书中内容很多,文图并茂,收录了徐志摩的《西湖记》《爱眉小札》《眉轩琐语》等文章;还有二十四幅题字题画,除徐志摩、陆小曼的作品外,还有胡适、蔡元培、林风眠、邵洵美、杨杏佛等人的题字题画。

《志摩日记》的封面设计也很奇特,竟然出现了两种设计。一是在右下角配置一张徐志摩微倚瓶花的玉照;一是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合影。作为民国时代摩登男女的爱情手册,《志摩日记》的“单人版”与“双人版”都很紧俏,畅销一时。特别有意思的是,这本册子不单单是要体现徐志摩非小曼不娶、陆小曼非志摩不嫁的一番夫妻情深,更重要的是,还要向世人透露出一个信息,即陆小曼的追慕者众,绝非只有徐志摩一人出色出众,还有一位人物,也是社会栋梁、一时才俊。他就是胡适。

《志摩日记》中,就收有一首胡适的赠诗,那首著名的《瓶花诗》。诗曰:

不是怕风吹雨打,

不是羡烛照香熏。

只喜欢那折花的人。

高兴和伊亲近。

花瓣儿纷纷落了,

劳伊亲手收存。

寄与伊心上的人。

当一封没有字的书信。

一九二五年作瓶花诗寄给小曼,

后来复修改了几个字,今天重写了呈小曼。

适之

这首赠诗,胡适写明了初作时为1925年,但没有写明改写的具体时间。有案可查的是,这首赠诗确实初作于1925年6月6日,时年34岁的胡适在北京大学任教授。这首诗原载于北平《现代评论》第二卷第四十九期(1925年11月14日),后经改写,又收入胡适的新诗集《尝试后集》。据后世研究者称,此诗1928年的改写,主要是调整了句尾的韵脚,以期略微符合基本的韵律要求。据称,后来此诗曾由赵元任谱曲;实际上,这首诗还被认为是符合《西江月》格式所填制之词。就诗句中的个别字词而言,这里送给陆小曼的改作,既非1925年的初作,亦非收入《尝试后集》中的“定本”,与这两个版本均有一些差异。或许,这实在是天壤间又一首胡博士的“佚诗”版本罢。

当然,这首“佚诗”也正好从侧面抒写出了陆小曼的花样年华——无论是当年与徐志摩在一起时的陆小曼,还是此时孤零零回忆着徐志摩的陆小曼,生活中从来不缺乏类似于《瓶花诗》这样的诗意。

《皇家饭店》里的风景

到了1947年夏天,陆小曼还写起了小说。这一篇约两万字的小说《皇家饭店》,可以说,是她一生中唯一的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创作。这篇小说收在了赵清阁编的现代中国女作家小说专集《无题集》。赵清阁在编这本小说集时,一反在作家发表过的作品中选录的通常方法,而是约请她们专为这本小说集赶写新作。陆小曼的《皇家饭店》也是如此。

陆小曼在写《皇家饭店》这篇小说时,曾给赵清阁写信说:“今夏酷热甚于往年,常人都汗出如浆,我反关窗闭户,僵卧床中,气喘身热,汗如雨下,日夜无停时,真是苦不堪言。本拟南京归来即将余稿写完奉上,不想忽发喘病,每日只能坐卧,无力握笔,不知再等两星期可否?我不敢道歉,我愿受责。”据说,当时陆小曼的心态极其消沉,她闭门谢客,整日躺在床上或吸食鸦片。

小说终于完稿,陆小曼的精神状况似乎也随之释然,甚至开始有些振奋。她似乎从小说中的女主角婉贞身上汲取了能量与毅力,竟然戒除了鸦片,而且又重新开始绘画了。

《皇家饭店》取材于沦陷时的上海,小说的主人公婉贞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女性,她生活拮据,为了筹集儿子的医药费,被迫到富丽堂皇的“皇家饭店”的小卖部站柜台。在此期间,她目睹了出入皇家饭店的富贵者的种种丑态,最后,她实在看不惯这些人的嘴脸,两日之后毅然拂袖而去。

应该说,两万字的中篇小说《皇家饭店》,在《无题集》所选辑的12篇女作家小说中,写得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差。但作为此书编者的赵清阁是有眼力的,当年《无题集》印出时,可能很多购买者并不是冲着集子里收录的12部小说去的,而只是冲着“陆小曼”一个名字去的;可能也并不是真想读一读陆小曼的小说,而只是冲着随书附印的那一张“陆小曼近影”去的罢。

《无题集》中的“陆小曼近影”,少女时代的清纯才女形象、少妇时代的风情万种姿态一瞬间化作云烟;45岁的陆小曼像一朵将要萎谢的曼陀罗花,虽不华艳,却也楚楚。那帧影像,真像病榻上散逸出来的一缕幽烟,可以无足轻重,也可以灵巧幻化。

胡适所说的“陆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或许,就可以为《无题集》中的这帧照片做注脚罢。

淡墨无题《春山图》

陆小曼和陈半丁、翁瑞午一帮师友学画作画,其作品风格、水平、意趣若何,据目前已知的零星文献来看,在1947年中并无什么特别重要与关键的事件可循。

一幅作于1947年,款署“陆小曼”的《金鱼图》立轴,似乎可以证明陆小曼在师从陈半丁之后,在国画花鸟技法上的进步。不过在2005年的某次拍卖会上,这幅着色艳丽、工笔细致的画作仍然流拍,因为人们只热衷于陆小曼的罗曼史,而对她的画作却无法研判与欣赏。

1947年,陆小曼究竟作过多少画,又有哪些画流传下来,这都是“陆学”专家们的重要课题。据说陆小曼从小体弱多病,每次旅游,见到名山秀水,总是兴奋莫名,但却常常因为体力不支而中途告返,很少长途跋涉,所以她特别喜欢山水画。

陆小曼与徐志摩结婚后,曾在上海拜贺天健为师学画。她曾创作过巨幅山水长卷,这幅长卷为徐志摩极为珍爱之物,无论北上南下,都要随身携带。甚至于连他最后一次赶赴北平去听林徽因的讲座,也因此遭遇空难而丧生的那次飞行中,也随身携带了这幅长卷。据说,徐志摩曾以此卷遍寻友朋同仁题跋,深以其妻有此画艺为傲。然而,曾经对这位才女推崇备至的胡适,此时却给夫妻二人都泼一盆凉水。他在长卷上的题跋中,以半开玩笑半认真的口吻写道:

画山要看山,画马要看马。闭门造云岚,终算不得画。小曼聪明人,莫走这条路。拚得死功夫,自成真意趣。小曼学画不久,就作这山水大幅,功力不小!我是不懂画的,但我对于这一道却有点很固执的意见,写成韵语,博小曼一笑。

胡适自谦称不懂画,却要去劝陆小曼不要再画。这和他在徐志摩逝世之后,劝陆小曼不要迷恋翁瑞午,如出一辙。道理说了一大堆,自谦、打趣也是一大堆,目的只是劝才女不要作画,或者遗孀何必别恋。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人物,胡适忽然在陆小曼的个人爱好与生活情趣方面,变成了保守的“教导主任”,谆谆教诲,苦口婆心。然而,胡适“煞风景”的题跋,并未妨碍陆小曼的雅兴,她还是继续画,继续恋,始终不听劝。她终究还不是胡适的那枝“瓶花”,她自由自在地姹紫嫣红去了。

无可否认,1947这一年,陆小曼的画作的确并不多。因为存世画作中,现在能看到的,明确署款为1947年所作的陆氏画作只有两幅,除了前述流拍的《金鱼图》之外,还有一幅新近发现的试笔性质的山水画。画作没有正式的题名,只能根据画面内容暂名为《春山闲游图》。惯常的文人山水意境,巨峦奇峰,林深道幽,流水小桥之上有隐士闲步。构图无奇、笔力颓软,山石的皴法还有些犹豫草率;从着色用墨上来看也明显不同于她此后晚期作品的那种艳丽精工,可能仅仅是一幅试笔性质的习作。

画面上端题为:“丁亥(1947)新秋,奉佩华表姐雅鉴教,小曼陆眉作于眉轩。”还有两句“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江南”的题诗,则是将韩愈诗句中“皇都”改作“江南”所化用的。遥想那个70年前的江南之秋,在咳喘中完成《皇家饭店》小说,在两万字的文学创作与现实生活纠结之后,陆小曼又开始想象屋子外山林、小桥、流水等等曾经熟悉的古典意象。她在秋天想象春天,她在屋子里向往山林,一番新的旅程在颓软的笔触中艰难启程。

胡适曾经写信给陆小曼,说只要她离开翁瑞午,生活事务一切他都可安排。为什么非得离开翁瑞午,这位“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人物就可以为这位过气的才女安排生活?只是因为她曾是徐志摩的夫人,出于对挚友遗孀的关心,还是因为翁瑞午教会了陆小曼享用鸦片,让她现在的生活确实身心俱毁、名誉扫地?

1965年4月3日,陆小曼因肺气肿和哮喘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这位63岁的孤独老妪,在落寞中离世,她的灵堂上根本看不到任何当年仰慕者的悲香悼玉。那个曾说“陆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的胡适早在3年前已先走一步,猝死于台湾的一场酒会之中;否则,他到陆小曼的灵堂上看到这般光景更是不知他会如何评价了。

或许在上海眉轩度过的那个1947年,对陆小曼而言,既非写得异常吃力的两万字小说可以概括,也非眼前这一幅淡绿浅红的山水画可以描述。没有徐志摩的浓情蜜意,没有翁瑞午的温存,没有胡博士的劝导,陆小曼一个人在自己的“年谱”上随意消磨,她既不思忆“皇都”,也不留恋“江南”,南北过往中,只剩得一支淡墨,平淡涂抹。当然,画上题下的那一句“最是一年春好处”,还是隐约透露了这位传奇女性的心声,那是一种风光不再、只堪追忆的复杂意绪罢。

前夫王赓存照

坊间乐于谈论近代名人私生活者,不外乎女神林徽因与男神徐志摩。捎带上徐志摩的两次婚姻,先是张幼仪,后是陆小曼,都被津津乐道,如数家珍。其实,陆小曼与徐志摩都是“二婚”,但他们的前任似乎都不太知名,徐的前妻张幼仪后来被“掌故家”们拈提了出来,渐为大众所知;而陆的前夫王赓,知名度一直不高,所知者至今还不算太多。

王赓(1895-1942),字受庆,江苏无锡人,陆军少将。1911年清华毕业后被保送美国,先后曾在密西根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就读,1915年获普林斯顿大学文学学士后转入西点军校,1918年自西点毕业时成绩为全级137名学生中第12位。王赓回国后曾任职北洋陆军部,并以中国代表团武官身份随陆徵祥参加巴黎和会;后任交通部护路军副司令并晋升少将。1923年任哈尔滨警察厅厅长。1928年后,先后出任孙传芳部五省联军总部参谋长,敌前炮兵司令,铁甲车司令,国府淮北盐务缉私局局长,财政部税警总团总团长,第八十八师独立旅旅长等职。1932年因“泄漏军机”被判入狱两年零六个月。1935年出狱后任职铁道部,后任兵工署昆明办事处处长。1942年4月,作为政府军事代表团成员于赴美期间因肾病复发,医治无效在埃及开罗逝世。

关于陆小曼与王赓的结婚时间,坊间有1920年、1922年等多种含糊不清的说法,要将这一时间精确到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几无可能。笔者近日翻检民国时期旧报刊,偶然发现一份刊有陆、王二人的结婚照片的旧报,且附印有关涉二人确切婚期的“图注”。这一发现,可将之前种种流行说法一一补正,把这段史事澄清出来。现将这段图注原文,转录如下:

关于陆小曼

右方所刊之王赓与陆小曼结婚时俪影,在现在我想对于读者,一定很感趣味。陆小曼是与王赓离婚后,才嫁的徐志摩。徐志摩逝世后,沪战发生,乃发生王赓擅离职守为敌所获,以致影响战事全局,王于最近已被判徒刑。陆氏前后所嫁二人,一武,一文,但皆知名于世,陆亦足以自豪矣,陆与王结婚于一九二一年十月二十二日。时陆年十八。兹则已三十矣,陆原为北平圣心女学学生,擅英法文云。

事实上,与这段图注配发陆、王二人的结婚照片,非常罕见,相信如今已见惯了陆小曼与徐志摩合影的读者,看到这张照片一定会感觉十分陌生与讶异。细看这张照片,但见王赓着陆军礼服,陆小曼着西洋婚纱,二人神态端庄严谨,颇有相敬如宾、举案齐眉之意态。当然,如果以《爱眉小札》或《志摩日记》中的陆、徐二人合影来比较,陆、王二人的这张结婚照,更符合旧式传统而显得中规中矩,确实缺乏所谓浪漫、亲密、文艺的情调。

值得注意的是,刊发这张照片的北平《世界画报》,刊发时间为1932年8月21日——此时离陆、王二人结婚之时已过去了整整十年。之所以在此时刊发这张照片,恐怕一来是与徐志摩近一年前已逝世(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二来是与王赓在“沪战”期间因擅离职守被判入狱事件有关联。这一武一文的陆小曼两任夫君,当时都成了“新闻人物”,所以该报别出心裁地刊发了这张照片,以博读者瞩目。

这里有必要约略介绍一下《世界画报》的办刊情况。该报乃北平《世界日报》旗下的周报,每周日刊发一次,创办于1925年之后。《世界日报》是由成舍我(1898-1991)于1925年创办的,宣布办报宗旨为“第一是要说自己想说的话;第二是要说社会大众想说的话”,又提出“凭良心说话”,“用真凭实据报告新闻”的办报原则,颇受大众读者青睐与好评,日发行量达数万份。世界报社以北平《世界日报》为中心,以《世界晚报》《世界画报》为依托,又在上海创办《立报》,形成了规模可观的“世界报系”,在当时的京沪两地有着广泛受众,堪称那个时代的“主流媒体”。

在这样的“大报”上,大张旗鼓地刊载陆小曼与前夫王赓的结婚照与“情史”,当然是报社方面认定要炒作当时的“新闻点”,就是要将徐志摩逝世与王赓入狱两大新闻事件相关联。所以,在“图注”开头一句即称,“右方所刊之王赓与陆小曼结婚时俪影,在现在我想对于读者,一定很感趣味。”

当然,无论这份80余年前的旧报当时所着眼的“新闻点”究竟如何,它所刊发的这张照片及其“图注”却为后世留下了难得的、确凿的史料。且看这则不足200字的“图注”,就透露了两个重要历史信息,一是陆、王二人结婚时间得已确定,为1921年10月22日;二是王赓在“沪战”期间擅离职守,竟被日军捕获,后来曾被判入狱。

据查证,1932年“一·二八”事变期间,时任八十八师独立旅长的王赓因误入日军宪兵区,于礼查饭店被捕,后经英美法多国领事交涉,日军将其释放。随后,国民政府却以“泄漏军机”为由将其逮捕,并被判入狱,史称“王赓事件”(Ken Wang Incident).1932年8月2日,军事法庭对王赓泄密案进行宣判,法官宣读判词如下:

前八十八师独立旅长王赓,当沪战时,擅离职守,经礼查饭店时,被日军拘押,经交涉交十九路军总指挥部,转解军政部军法司看守,当由该司组织高等军法会审,先后会审数次及严密侦探,确无通敌嫌疑与证据;但事先未得长官答应,擅离戒严地点。依陆海空军刑法治罪,判决有期徒刑二年零六个月。

因“泄密”一说查无实据,坊间又流行另一种带有揣测性质的说法,称王赓之所以擅离职守,无非是为了去看望与慰藉坠机身亡的徐志摩遗孀,也就是他的前妻陆小曼。这种揣测虽同样无法确证,但似乎也合情合理,因为王赓与陆小曼的分手本属“和平分手”,且作为军人的王赓,对陆小曼的情感虽不及诗人浪漫强烈,但却一直保持着一种含蓄的呵护。这种不富于表现力,但却真实存在的情感,可以通过尚未与陆离婚时王赓致张歆海(徐志摩妻弟)、胡适的信中表露一二。当时,陆小曼因病在家中休养,在外地工作的王赓放心不下,与经常和陆有来往的张韵海、胡适通信,感谢这两位朋友关照其妻。信中这样写道:

歆海、适之:

正要写回信给歆海,恰好适之的信亦到。谢谢你们两位种种地方招呼小曼,使我放心得多。这几个月来,小曼得着像你们两位的朋友,受益进步不在少处,又岂但病中招呼而已。她有她的天才,好好培养可以有所造就的。将来她病体复原之后,还得希望你们两位引导她到sweetness andlight的路上去呢。

陆家有电报来叫我回京,苦的是我是个军人,不能随便行动说走就走。好的是一两日内就有机会来到,可以借公济私,人亦可以来京,钱亦可以多少带点。请你两位告诉小曼,好好安心调养,我也是个心急人(她自己叫过我毛脚鸡),慢不了的。

我没有到之前,你们两位更得招呼她点。见面再谢罢。

王赓

四月廿六日,星期日下午

这封收录于《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黄山书社,1994)中的王赓信札,可能写于其1923年任哈尔滨警察厅厅长期间——这期间他因忙于公务,无暇经常返京照顾家庭,故有委托友人胡适、张歆海等照顾陆小曼之举。当然,也正是在这期间,徐志摩走进了陆小曼的生活,不久之后,陆、王二人离婚,陆、徐二人结婚——开始了后世读者津津乐道的那一场“才子佳人”的风花雪月。

同类推荐
  • 历代小品

    历代小品

    小品散文的一种形式。篇幅较短,多以深入浅出的手法,夹叙夹议地说明一些道理,或生动活泼地记述事实,抒发情怀。我国古代即有此种文学样式,明清更为盛行。
  • 一个人的义无反顾

    一个人的义无反顾

    豆瓣最热门的情感美文集,艾明雅、毛路、陈亚豪、小岩井……十余位豆瓣红人用他们或温情、或犀利的文字带你穿透爱情的迷茫,得到自我救赎。本书是一部关于爱情的随笔集。全书围绕五个主题:初恋、单恋、虐恋、暗恋、苦恋,由24个故事组成。 有时候,爱不过是一场华丽的想象;有时候,那些突然之前发生的事,却能让你铭记一生;有时候,付出所有也换不来美好的结局;有时候,轰轰烈烈过后却没有在一起……有人说最好的爱情是一个人的事,一个人的义无反顾,一个人的冷暖自知,一个人的天荒地老……但是,亲爱的,请相信一定有人敬慕你的勇敢!
  • 德语国家诗人诗选(孙更俊译丛)

    德语国家诗人诗选(孙更俊译丛)

    本书摘录了众多德国诗人的名著。主要由《我坐在一块石头上》、《我看到水在流》、《教皇的妙计》等。
  • 灵魂的指向

    灵魂的指向

    在以后的日子里,“坐”过火车成了我向玩伙们显耀的资本。在向他们描述火车的时候,我刻意隐瞒了它实际的脏乱和简陋,将它夸饰成了童话里的天堂。一时间,“坐”火车成了村里所有孩子最梦寐以求的向往,我也便一跃而成为他们最羡慕的对象。
  • 你往哪里去

    你往哪里去

    在大与小之间,有限和无限之间,我们行走心灵与命运之路,清浅如朝露,琐碎如尘埃。《你往哪里去》是闫文盛近年创作的散文作品集,收录作品四十余篇。语言精到,意义符号丰满而有想象力。
热门推荐
  • 彼岸双华:孪生殿下

    彼岸双华:孪生殿下

    残艳刻毒的厉鬼王爷;悲悯宽容的皇族弃子;浪漫雍容的贵公子;隐忍沉静的神秘人,以她为中心,一个个卓然不群的人物相继登场,昔日的恩怨情仇一点点被揭露。两个一模一样的孪生兄弟,截然相反的脾气,当一切真相大白,原来他们竟是……她,守望千万年,只为寻找最初的爱。而她的守望,也终会得到他的守护。
  • 王爷太难混

    王爷太难混

    简灵没想到自己躲过了潜规则,熬过了跑龙套的苦逼三年,居然会在获得影后殊荣,登台发表获奖感言的那日被雷给击中,而后来到了璇玑国,还荣幸之至地成为了英明神武的尊逸王苏君琰。影后很想死,她才不想要当什么劳什子王爷好伐,她只想重回女儿身啊草。然而理想很丰满,但是现实却很骨干,简灵不得不接受这坑爹的设定,浑浑噩噩地将当红炸子鸡演好,最后某王索性破罐破摔,画风也越跑越偏……弄得璇玑国怨声载道,众人口耳相传,尊逸王莫不是中了降头吧?
  • 爱情逆袭之随源

    爱情逆袭之随源

    这是一个前期委曲求全、后期反转逆袭的故事。明知他像无根浮萍、花丛流连、从未停驻,自己于他,也不过是万花之中一点红,又或许,连这都有所不如,只是一片绿叶罢了。八个月后的分手如约而至。但为何,她还是无法忘记?就像他忘不了心中的白月光,他之于她的意义,他永远都不会懂。明知得不到回报,重逢后,她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继续被他玩弄。他践踏蹂躏她的真心,甚至为了摆脱她而设计,她离入局仅半步之遥。心身皆伤下,她还是否能够继续坚持爱他?当温暖如春风般的偶像出现在她身边,给她冰冷的生活带去希望与呵护,她的心是否会因此而动摇?身在迷局,谁又能洞察清明?活在当下、怜取眼前,又有几人能够真正做到?他不能,那么,她能吗?
  • 猫武士之龙飞凤舞

    猫武士之龙飞凤舞

    本作品无太多预言。只讲了两只猫——小龙和小凤——的成长历程。两只幼崽都经过刻苦训练成为了优秀的武士,但兄妹俩却因为副族长而发生争执。最后,凤翅(小凤)为了救龙须(小龙)而死。本书纯自编,雷风影河四大族群已经过了好几年。
  • 别让制度毁了你的团队

    别让制度毁了你的团队

    企业要实现又好又快的成长,一靠团队,二靠制度。制度建立的过程,是企业文化在实践中加以应用的过程。就制度本身而言,只有最适用,没有最优秀。管理企业,不仅要靠智慧、靠手段、靠方法,更重要的是要靠制度。用制度管人,是所有成功企业发展的秘诀。但制度不是一切,合理建立和使用制度才是关键。本书聚焦管理中各个关键环节,用朴素平实的语言阐述了制度对企业管理的重要引导作用,将制度在企业管理中普遍涉及的问题具体化、清晰化,并提供与之相关的小例子和应对方法,娓娓道来,让你在阅读中得到启发,思路明朗,从而在实际管理中实现用制度管人的目的,让你的团队更有战斗力,让你的企业更有竞争力。
  • 穿越本色,宠妃难控制

    穿越本色,宠妃难控制

    崔扇希在一次登山时,遇到上仙胡得仙,她被胡得仙赋予使命,目的是到昭陵国接近太子安凌映,并在月食之日取得龙心。胡得仙告诉她,在她魂穿后,命运会安排三个男人爱上她,而他们将有助于她得到龙心。并且这第一个男人会为她而死,第二个男人会为她而疯,而第三个男人则会为她献上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朝华待卿安

    朝华待卿安

    少年曾许白了头,怎奈孤城无云烟。卿卿何许待朝颜,少年重头画眉欢。沈卿骆在爱恨情仇见选择了报复贺晏州在一生挚爱前选择了深情而赫连宸从一开始就选择了一条不归路从此了无欢事,再无羁绊此去经年,归去来兮···看一场再世情缘,人影绰绰······
  • 智娶冷情老婆

    智娶冷情老婆

    【新文:红妆天下:桀骜公主太修罗】初见他时,他是夜场的头牌少爷。而她是来寻乐子,一眼惊鸿,点了他!她说:“跟我,好么?”他嬉笑:“你养得起我,我就跟了你!”她勾唇一笑:“我的身家任你挥霍!”此后,他专陪在她的身边。她以为他只是平凡的身份。谁知,他忽然摇身一变,成了她最大敌人!他说:“我们结婚吧!”她嗤笑:“呵,我隔夜菜都不会看一眼,何况是一个玩腻的男人!
  • 龙瑞观禹穴阳明洞天图经

    龙瑞观禹穴阳明洞天图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心理素质决定成败

    心理素质决定成败

    人的一切行为都是自内而外的。一个成功的人,一个成功的社会,都离不开心理的成功。世界巨富沃沦·巴菲特在有人问他为什么比上帝还富有时说:”这个问题很简单,就像聪明人会做一些阻碍自己发挥全部工效的事情,原因不在智商,而在于心理素质。”当时在场的比尔· 盖茨深表赞同。具有良好行为的人必有良好的品性,具有伟大人格的人必有伟大的心性。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更是使一个人富有一生的资本。一种健全的人格,比一百种智慧都有力量。战胜别人从战胜自己开始。在个人整体素质中,处于基础、核心与归宿地位的心理素质,越来越成为人们身心健康、事业成败、生活幸福的决定因素,也越来越引起研究者和社会大众的热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