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庭的正月初二,也是很热闹的,来喊姑的、叫亲的,姻亲一群一群的来。
大灶上忙完的母亲,急忙吃了两口饭,边吃边对孙世平说:“等会不知道是你那个舅舅来接我,中午我们要留饭,你今天必须在屋里陪一下舅舅们。今天你爹不在屋,要去前厅招待,你可不能再跑了啊!”孙世平脆生的应是。
母亲热切的拍了一下孙世平的头说道:“还是平儿疼娘!你姥爷姥姥走的早,我和你舅舅们相依为命,不是你大舅二舅他们娘早就让山里的野物吃了。”
孙世平一脸乖巧的说:“娘,以后我来保护你,专打吃人的野物,让它们不能害人害娘。让娘安安心心的陪着我。”母亲被忽悠了,眼泪从脸上流下来,清汪汪的眼眸看起来很湿润。
一旁的刘二狗周板凳等几人,异口同声的说:“我也可以保护,我也打害人精。”刚失去爹娘的孩子,被孙世平母子的感情共鸣了,不由自主的从心里参与了孙世平的感情。
母亲李阿花慈爱的拂过孩子们的头,温声的说:“可怜的,都是好孩子!和平儿好好学,他大伯都说他是天才,跟着他亏不了你们。”说着又是一泓清水从脸上滑落。
母亲忙又擦去,转身收拾好饭碗走回了灶房。孩子们一齐转过身看着母亲离开的背影,什么也没说,感情的浇灌来的天然自在,瞬间填补了刚刚失去爹娘的幼小的心灵。
母亲无意间的举动,替孙世平收服了一群死忠。自此黄埔一期的心里都有一个口号“为了母亲!”
是啊!为了母亲!后世在太祖等一群有着共同理想的革命家的领导下,有多少革命先烈,有多少年轻的子弟兵,为了母亲,为了祖国母亲!抱着缴获的钢枪冲向了明知必死的战场,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母亲的尊严和荣耀,让天下多少母亲思想不受压迫,身躯不再受辱。
今天在一群小屁孩的心里的话,体现在他们看向孙世平的目光中,充满了灼热与期盼。但他们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或者可以干什么,来发泄心中被激昂起来的冲动,只能等待着孙世平的命令。
刘二狗的人生从拿起别人的饭碗,开始发生变化,主动地获取生活的尊严,从劳动开始。刘二狗是忙碌的,孙世平是欣慰的。
可众孩童就茫然了,刘二狗为什么要替他们收拾碗,还找灶房厨娘,问了刷碗的地方,屁颠屁颠的,蹲下去洗刷起来。然后就是一群孩子扑上去--涮碗。
刘二狗被封了个卫生委员,卫生委员的称呼把刘二狗搞蒙了,但是这毕竟是十六人中,第一个被主家少爷封的管理职位,于是刘二狗成了十六人事实上的头领。
当孙世平单独对刘二狗,简单解释了卫生委员的管理职能权限时,刘二狗又瞬间萎了,他喃喃的对孙世平说:“少爷,我能不能不干啊!”
“不行,你干好这一样,我才可以看你的表现进行调整,干不好的话,卫生委员都没你的事。”刘二狗一听腾的一下站立起来“那行,少爷你说话算话啊!”
刘二狗领着一群孩子,找到门房,拿起管家孙禄分发的打扫工具,分区划片的干了起来。
做过小厮的他知道,怎么不打扰到主家和客人,不到午饭时间,就把孙府路面打扫的干干净净,本来年前大扫除就搞过一遍,这会更干净了。
喜欢上山找吃食的秦肥兔(自作主张的给推荐个马甲),提醒刘二狗,咱的名字写的还不熟练呢!于是一群人拿着工具,跑回左厢房,一个个放下工具,拿起树枝临摹起来。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字写百遍那有不熟练的。
何况是一群匠户的孩子,匠户大多心灵手巧,自家老祖宗能成为匠户,就有这方面的遗传。
有一些工具使用的秘诀,和器材制造的想法,会被匠户偷偷地留存下来,怎么留,用笔写啊!所以很多孩子是有一点识字基础的。
如果他们的学识能够支撑,他们将一件事物研究彻底,并著书留存,再出上几个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器物,那可就是青史留名的科学家了。
说到科学家,孙世平就想到了宋应星、孙元化,徐光启,宋应星现在还在家侍奉老母呢,孙元化这时候快被抓回京城了。这俩个大才怎么才能搞过来呢?
徐光启就不要想了,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当朝次辅,怎么可能搞得来啊!
孙世平边想着怎么搞人,边回家走。路上碰上自己的哥哥孙世安,两兄弟一起回到家里。看见母亲正在小灶上忙活。
孙世平的二舅李阿虎带着李宗义和李宗玉正坐在堂屋。一边喝茶一边说:“嫁个百户,还要自己忙活,老孙家就是不讲究。”
母亲反驳道:“二哥,你说的不对啊,老孙家这才是真讲究呢!他家周济了多少人啊,宁愿自己省一口,也要救济人群,昨天又收了二十多个匠户孩子,那叫一个可怜啊!”
李阿虎说:“我这不是心疼你吗?好了不说了。嗯,世安和世平来了。”
“世安你们两个,带你二舅他们去一下,你祖母大伯那里,来了怎么也要过去问个安的。”
母亲的安排是要执行的,走几步路的事。一出门宗义和宗玉,就分别攀上了两人肩头。
宗义比世安还要大几岁,直喊着两兄弟也不去山上看看他,老待在家里有什么意思,还是山上好玩,就是练功累,还老挨揍。
宗玉就小声的问:“世平,我爹他们要让三哥和我来找你读书,可以吗?爹说你大伯是远近百里出名的大才子,又特别看重你。让你和你大伯说说,能行不?”
孙世平当然没二话,到时候孙传庭点个头,剩下的自己就能全办了,反正一头羊也是放,一群羊也是放,顶多看谁在读书方面有天份,让大伯晚上加个班就可以了。
五人进了祖母房间,见得祖母在座,李阿虎就领着四人给祖母磕头问安。
祖母开心的说:“来就来了吧,还带了那么多山珍野味,年前送过来一小车了,老身岂能再生受啊!家里也不缺。快起来快起来。”
李阿虎忙说:“婶子不知道啊,咱那片林子现在都是俺家去管,又没人去收税,东西多了吃不了卖不动,不能糟蹋了不是。这都是托孙家的福啊!”
老太太笑着说到:“那好我看都是好野物,皮毛好,肉也腊好了,这份心思太难得了。青珠拿几个喜庆元宝,给世平他表哥们压腰。”
青珠托了小盘子,上面放了四个银元宝,上面刻有花纹和喜庆的祝福话。
李阿虎让他们收下,又谢过了祖母。才又落座说话。二舅将在山林的趣事,拣着简单的说两个,让祖母很开心,连连说着:“没想到山林里还有这么欢乐的事。”
其实这就是姻亲强弱双方态度和姿态的问题。老太太开心了,亲家也得到了认可,老李家姿态很正确,老太太态度很和蔼,合作继续。
从祖母那出来,到了孙传庭的房屋里面,正厅的左边是书房和一个小卧间,左面是一个待客厅。
正厅的条案上摆着六个或梅瓶或彩罐的瓷器。条案的下面摆着桌子,两边各一把太师椅。下面摆着俩排六张椅子,中间各放了一个方形茶几。
座上几人看得人来,纷纷起身,待得孙传庭打完招呼,众人纷纷见礼,今天来的都是姻亲。不分什么亲疏,礼节上也大多就是拱手为礼。
只有小辈没人权,孙世平陪着表哥们磕几个头,不过也得了几个红包,伯母娘家特别赠送给孙世平一套文房四宝。
寒暄一会,孙传庭看了一眼孙世平走向书房,孙世平理会其义,也跟随着进了书房。
孙传庭就问:“你舅家孩子想来读书,你可知道?”孙世平忙说:“知道,正要和大伯说这事。”
孙传庭正色道:“那好,我同意了,但是我没时间做人家的西席。回头启蒙你来教吧,反正有十六个了,不差多几个,但是要认真点,不要误人子弟,坏了自己的名头。”
孙世平点头答应,正和他意。随后两人转出书房,孙百户在看见老大点头之后,才对李阿虎说成了,李阿虎开心的连连道谢。
众人散去,孙世平跟着孙百户、二舅几人,一起回了自家的庭院,李阿虎爷三把孙百户灌倒。母亲带着孙世安,依依不舍的回娘家去了。
崇祯五年初二,在孙百户的呼噜声慢慢的远去,新的一天又要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