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145100000004

第4章 像钢铁一样坚强

1905年,是俄国革命高涨的一年。工人罢工,水兵起义,游行示威,俄国革命向何处去?社会民主工党应该怎么办?

列宁明确指出:要领导一切被剥削劳动群众为社会主义奋斗,由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柯巴赞成列宁的主张,他写了《略论党内意见分歧》等文章,强调要把工人运动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结合起来,他在文章中说:

“什么是没有工人运动的科学社会主义呢?——这好像是放在船上而不用的指南针,只会生锈,结果只好把它扔到海里去。什么是没有社会主义的工人运动呢?——这好像是一艘没有指南针的大船,虽然也能驶到对岸,但是有了指南针,到达对岸就会快得多,危险也会少一些。把这两件东西结合起来,就会有一艘很好的大船,它会一直驶向对岸,平安靠近码头。把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结合起来就会有社会民主主义运动,它会一直向前猛进,到达‘乐土’。”

柯巴写了一份又一份传单,号召工人们起来战斗。这些传单包括《高加索的工人们,是复仇的时候了》《各民族友爱万岁》《告公民书:红旗万岁》《公民们》《告全体工人书》《第比利斯,一九〇五年十一月二十日》等。这些传单里充满了火一样的激情,愤怒地揭露了罪恶的沙皇政府。他高呼“打倒专制制度!”“武装起义万岁!”“民主共和国万岁!”

柯巴的文章和传单通俗易懂,用的是工人的语言,说的是工人生活中的事情,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很受广大群众欢迎。

在一次群众大会上,柯巴说:“为着真正获得胜利,我们需要什么呢?为着这点,就需要三件东西,第一是武装,第二是武装,第三还是武装。”

远在国外的列宁注意到高加索的柯巴,让妻子克鲁普斯卡娅写信,要求把柯巴的文章寄过来。

1905年12月,在芬兰的塔墨尔福斯召开了布尔什维克代表会议,柯巴作为高加索地区的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这是他第一次出国,也是他第一次见到列宁。过去,他和列宁只有书信来往。列宁在会议上的讲演,深深地吸引了柯巴。后来,他回忆并赞叹列宁“非凡的说服力,简单明了的论据,简短通俗的词句,没有矫揉造作”,“那种不可战胜的逻辑力量”是列宁“演说艺术中最强有力的地方”。

1905年12月,俄国工人在莫斯科发动的武装起义被沙皇政府残酷镇压,俄国出现了严重的白色恐怖。

有的人在白色恐怖面前吓破了胆,登报退党,向沙皇政府“忏悔”。列宁提出“革命必须退却”,必须学会在新的形势下工作。柯巴完全同意列宁的意见,认真地总结了失败的教训:缺乏武器,缺乏组织,缺乏统一的团结的党,农民和军队没有响应起义。在疯狂的白色恐怖面前,柯巴满怀信心地指出:

同志们,俄国无产阶级并没有被击溃,它仅仅是退却,目前它正在准备迎接新的光荣的战斗。俄国无产阶级绝不会放下染满鲜血的旗帜,绝不会把起义的领导权让给任何人,他将是俄国革命的唯一胜任的领袖。

1906年4月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第四次代表大会,柯巴化名“伊凡诺维奇”参加了会议,他在会上发言,主张把土地分给农民,这和他亲身感受过农民苦难的生活是分不开的。

1907年5月在英国伦敦召开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第五次代表大会,柯巴再次化名为“伊凡诺维奇”参加了会议,见到了许多党的领导人。他第一次见到托洛茨基,发现两个人的意见分歧很大。后来斯大林承认,他从心眼里讨厌托洛茨基,觉得托洛茨基辩论起来滔滔不绝,却是个“漂亮的废物”。他们两个人的性格、生活习惯、观点,都有许多不同。

在革命的低潮中,柯巴在高加索坚持着革命活动,巴库石油工人为改善劳动条件和提高工资举行罢工,迫使资本家同意工人的条件。这时,俄国大多数地区的工人运动被镇压,全国一片沉寂,柯巴在高加索一带却取得了有意义的进展,得到了列宁的称赞。

1908年3月,柯巴又一次被捕,关押在拜洛夫监狱。监狱里拥挤不堪,臭气熏天。凶恶的刑事犯和政治犯关在一起,监狱当局让刑事犯监视政治犯,迫害和殴打政治犯。还派密探混进牢房刺探情报。监狱的院子里搭着绞架,执行死刑,恐吓其他犯人。有些人被关进来以后痛苦万分,看不到出路。

柯巴镇镇定自若,迅速和巴库的布尔什维克组织建立了秘密联系,在监狱里写评论,秘密送出去刊登在《汽笛报》和《巴库无产者报》上。他还组织政治犯坚持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著作。在空闲的时间,他学习德文,背诵单词。许多同伴由衷地钦佩他,尊敬他钢铁的意志。

沙皇政府判处柯巴到索洛维切果斯克流放两年,这个偏僻的小村在俄国欧洲部分的最北部。押送路上,柯巴得了重病斑疹伤寒,发着高烧,不停地说着胡话。多亏了他坚强的体魄,才战胜了疾病。1909年2月底,他到了流放的地方。一天也不耽误,立刻就着手准备逃跑。6月,他逃到彼得堡,见到了老战友阿利卢耶夫。阿利卢耶夫热情地欢迎他,给他搞到一张假身份证,柯巴拿着这张假身份证马上回到了巴库。

巴库的党组织被摧残,党员大大减少,《巴库无产者报》也停止出版。有的人退出了革命队伍。怎么才能重新振奋革命队伍,把工人们团结起来?靠空洞的革命口号,当然不行。柯巴首先整顿党的组织,只用了短短的三个星期,重新出版了焕然一新的《巴库无产者报》。在第一期醒目的位置上,刊登着他写的社论《党内危机和我们的任务》,回答了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他周围,逐渐形成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有奥尔忠尼启则、邵武勉、叶费莫夫等人,巴库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一座“不屈不挠的堡垒”。几十年以后,斯大林回忆说:“在石油工人中间的三年革命工作,把我锻炼成了一个实际的战士和实际的地方工作领导者。”

1910年3月,柯巴再次被捕,被押送到索洛维切果斯克,他设法逃脱,于1911年9月6日到达圣彼得堡。三天以后,沙皇的警察抓住了他,把他强行押送到索洛维切果斯克,只过了几个月,1912年2月柯巴又一次逃走。

沙皇政府一次又一次的逮捕和流放,没有磨灭柯巴的革命意志,他像钢铁一样坚硬顽强。从这个时期,他开始使用新的化名斯大林。

在俄语里,斯大林(СТАЛИН)这个词是从钢(СТАЛЬ)转化过来的,两个词的发音非常接近。他为自己起了这样一个名字,象征着坚韧和顽强,说明了他的性格、他的追求、他的情感。从那以后,人们称他为斯大林,把他看做钢一样顽强的领导人。斯大林的名字逐渐传遍了全世界,没有人不知道这个名字,他真实的姓朱加什维利,知道的人却不多。

在流放地的时候,斯大林被缺席选为中央委员会俄国局的领导成员。俄国局负责各地党组织的监督和发展工作,任务相当重要。

俄国革命新的高潮即将来临的时候,1912年4月22日,社会民主工党创办了《真理报》。在《真理报》的创刊号上,斯大林写了编辑部文章《我们的目的》,号召无产阶级在阶级斗争中统一起来,在内部却要和平,要同心协力。

斯大林非常重视《真理报》,重视宣传工作。《真理报》成为俄国,后来是苏联人民最热爱的报纸。

《真理报》创刊的当天,斯大林在彼得堡的大街上被捕,这一次,他被流放到遥远的西伯利亚的纳赖姆边区。7月18日到达,9月1日他立刻逃走,9月12日就回到彼得堡。他为《真理报》勤奋地写文章,参加党的秘密会议。

11月,斯大林要到波兰的克拉科夫去见列宁,但是他没有护照,又不认识路,怎么才能越过边界呢?被俄国的巡逻队捉住就麻烦了。

斯大林来到边界附近的一个小镇,见到了一个波兰的老鞋匠,老鞋匠让他休息和吃饭。这位波兰人很亲切,问斯大林是不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

“很远很远。”斯大林说,看了看在屋子里摆着的钉鞋工具和小凳子,说道:“我的父亲也是一个鞋匠,在那边格鲁吉亚的老家里。”斯大林指着遥远的东南方。

“在格鲁吉亚?”那个波兰人重复着,“那么,你是一个格鲁吉亚人?我听说过你的国家,一个好地方,有山,有葡萄园,而且像在波兰一样,也有沙皇的宪兵。”当时,波兰人民在俄国的殖民统治下,是一个被压迫的民族。英勇的波兰人民一直不屈服。想到同样受压迫的格鲁吉亚,这位鞋匠充满了同情。

“对,就像在波兰一样,”斯大林说,“没有用自己的语言教书的学校,却有很多宪兵。”

斯大林对波兰人坦率地说:“我今天必须通过边界。”

波兰人没有再问什么,他果断地同意:“好吧,我愿意带你过去,我知道路。”

这位波兰的鞋匠带着斯大林,从谁也不知道的地方,安全地越过了边界。分手的时候,斯大林想给他一点钱,波兰人坚决地推开了斯大林的手,说:“不,不要这样。我们都是被压迫者的子孙,应该互相帮助。”

在克拉柯夫,斯大林又一次见到了列宁。

在俄国,民族问题非常重要。俄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一百多个民族。但是,俄国不是一个和睦亲切的大家庭,而是沙皇残暴统治下各民族的大监狱。少数民族在沙皇统治下呻吟,不许他们说自己的语言,不许他们写自己的文字,他们民族的风俗习惯得不到尊重。沙皇政府宣扬大俄罗斯主义。在反对沙皇统治的斗争中,怎样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革命党怎样制定自己的民族政策,是非常重要的大事。列宁认为,斯大林出身于被压迫的格鲁吉亚族,没有大俄罗斯民族主义,一定能提出很好的意见。

斯大林出身于被压迫民族,长期在民族矛盾极为尖锐的高加索地区生活,对民族问题有最切身的感受。列宁非常高兴,给高尔基写信说:“我们找到了一个出色的格鲁吉亚人,他已经答应在收集了所有的奥地利和其他方面的材料以后为《启蒙》杂志写一篇长文章。我们要重视这个问题。”

1913年1月,斯大林写出了《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这是一部重要的著作,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了民族的特征、民族问题的实质。斯大林指出工人阶级应该坚持“国际主义团结的原则”。列宁非常重视这部著作,称赞这部著作写得很好。

1913年2月,斯大林回到俄国的彼得堡,积极投入了《真理报》的工作,他主张要报导工人被压迫被剥削的生活,也要报导农民在地主压迫下的苦难。

2月23日,斯大林又一次被捕了。列宁为斯大林的被捕感到痛心,说:“我们的被捕情况是很严重的,柯巴被抓走了,柯巴幸而写完了一篇关于民族问题的长文。很好,要为真理而战。”

在彼得堡的监狱里关押了五个月以后,沙皇政府把斯大林流放到遥远的土鲁汉斯克边区,不久,又把斯大林押送到更遥远的库莱卡村。这个村子位于北极圈以内,冰天雪地,几百里没有人烟,气候严寒,呼啸的暴风雪让人喘不过气来,狂风停息以后,厚厚的积雪几乎要把村庄埋起来。夏天极为短暂,遍地泥泞,蚊虫满天乱飞。最顽强最坚韧的人才能经受得住这种考验。

斯大林坚强地生活着。他给远在彼得堡的阿利卢耶夫一家写信,感谢他们给他寄来的棉衣,他要求寄一些风景明信片,“在这个倒霉的地方,大自然也格外单调,夏天有河,冬天有雪,这就是大自然赋予这里的一切。我非常渴望看到大自然的美景,哪怕是在纸上看到也好。”

斯大林和当地的居民相处得很好,他们教斯大林在叶尼塞河上捕鱼。每一次总是斯大林捕的鱼最多,当地人谁也比不了。人们很惊讶:“难道你懂鱼的语言?”原来是斯大林善于动脑筋,能找到鱼的踪迹。

有一年冬天,斯大林在森林里遇到了可怕的暴风雪,迷了路,好容易才遇见两个农民。农民见到他的时候吓坏了,他的头发、眉毛、胡子上全都结满了冰,脸上沾满了雪,全身都是冰雪。农民说:“初看起来,简直像个冰雪的魔鬼。”

在流放地的生活是艰苦的,几十年以后,斯大林对女儿斯维特兰娜回忆起在这里的生活,打猎、钓鱼、在森林里散步,他谈到西伯利亚那严峻的美和粗犷沉默的人民,他说,他热爱西伯利亚。对于那里的贫困和落后,他深深感到痛心。

流放地还有许多革命者,斯维尔德洛夫和加米涅夫住的地方不远,他们有的时候聚在一起,讨论着,研究着。斯大林不善于和人争论,经常默默地吸着烟斗,认真地倾听、思索。

1914年夏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俄国军队在战场上连连失败,德国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大片俄国领土。在残酷的战争中,沙皇政府更加腐败,俄国人民遭受了沉重的苦难,工业衰退,农业凋敝,物价飞涨,没有粮食,买不到面包,到处是人民的不满。

革命的风暴就要来临了。

同类推荐
  • 俾斯麦:德意志帝国的缔造者

    俾斯麦:德意志帝国的缔造者

    奥托·冯·俾斯麦,生于1815年4月1日,逝世于1898年7月30日,普鲁士宰相兼外交大臣,是德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被称为“铁血首相”。奥托·冯·俾斯麦是德国近代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作为普鲁士德国容克资产阶级的最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自上而下统一德国的代表人物。《图说世界名人:俾斯麦(德意志帝国的缔造者)》记叙了俾斯麦为个人事业和国家前途不畏艰险,鞠躬尽瘁的事迹,让读者看到一部不一样的、真实的“铁血宰相”奋斗史。
  • 中国古代名人传

    中国古代名人传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华历史每走到关键处,总要凸现出几颗辰星,或明或淡,闪耀在历史的天空。他们中有英雄豪杰,也有跳梁小丑;或流芳千古,或遗臭万年。因为他们的出现,才演绎了中国历史的奇丽壮阔与丰富多变。他们身上浓缩了华夏数千年的风雨历程,彰显着中国人性的善恶与美丑。
  • 100美元到620亿美元

    100美元到620亿美元

    沃伦·巴菲特曾说:“恐惧和贪婪这两种传染性极强的灾难的爆发,会一直在投资界出现。这些流行病的发作时间难以预料,由它们引起的市场精神错乱,无论是持续时间还是传染程度同样难以预料因此,我们永远无法预测一种灾难的降临或离开,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其实,“一个人一生中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自己”。
  • 谢志峰艺术人生

    谢志峰艺术人生

    本书展示了谢志峰先生丰富多彩的艺术人生,叙述了谢志峰收藏的历史渊源及其文物收藏系列的精华,并从艺术的角度探讨了谢志峰收藏之外,还揭示了他在诗、书、画、陶艺等方面的综合艺术修养。
  • 朴槿惠的品格力量

    朴槿惠的品格力量

    本书讲述了韩国女总统朴槿惠的心路历程,揭示了她在绝望中创造希望的品格力量。全书共十章,内容包括:勤奋,从一无所有到无所不有;坚韧,在绝望中创造希望;气度,赢得人心的处世哲学;优雅,女人的必修课;心正,所有的人都会支持你等。
热门推荐
  •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家喻户晓的回忆性散文集,比较完整地记录了他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脉络,在塑造了一些个性鲜明的人物的同时,将这些回忆融入理性的思考中,读来温馨而又受益匪浅。
  • 爱在前世你未知

    爱在前世你未知

    清冷绝美文武双全堪比孙家尚香,前朝敌国重臣幸存遗腹之女穿越时空幻化静幽文弱寒门奋斗女孩,情愫暗生心碎苦恋花心倜傥集团继承人,却不曾想正是前世孽缘再续。身世迷离,纠结缠绕。误会连连,劫难重重;纯情柔弱却隐忍坚强,为财还债,为爱还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李嘉诚内部讲话:关键时,李嘉诚说了什么

    李嘉诚内部讲话:关键时,李嘉诚说了什么

    15年蝉联华人首富的商界大亨,经久不衰的华人企业家领袖;中国传统行业的领军人物,多元化投资领域的不倒翁,无国界经济的操盘圣手;李嘉诚送给新时代创业者的最好礼物。《李嘉诚内部讲话:关键时,李嘉诚说了什么》深刻还原和剖析了李嘉诚的创业经历以及他曾经的讲话,并展现了李嘉诚在企业成长的关键时刻所起到的作用和采取的应对措施。同时,对李嘉诚的做法进行了分析和拓展,为那些正在经营企业或处于企业管理层的人们提供一种借鉴和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对企业进行经营和管理。
  • 永恒之帝

    永恒之帝

    永恒一直是万物争议的话题,而在茫茫宇宙中,深藏着永恒的秘密,人类、异族都在追寻它的足迹。当有一天,他睁开了眼睛,我们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 再见依然喜欢你

    再见依然喜欢你

    当年错过的感情,再次相见,一切依旧,那一身碎花裙,就站在那里微笑,似是等待一个人的到来,但你知道,那个人不是你,你走上前来,拍一拍她的肩膀,笑道。“好久不见。”
  • 重生女帝之凤倾天下

    重生女帝之凤倾天下

    万里山河把酒言歌,岁月如梭苦茶自喝。眼看着那城塌了,她饮下那杯毒酒,眼中是无尽的释怀与解脱,似见那人就在前方等着她。"阿姐,我来了。等我可好……"?话不言多相思无错,美梦晓破万般皆错。?她以为再也见不到那人了,阴差阳错,她竟重生至四岁之时,回到那人身边。"这一次,一定不能失去你!"红尘不舍手足无措,无可奈何厮杀争夺。前世,他是她唯一的夫,却,也是破她城的主谋。如今他也是她的夫,重重的误解之下……她已不知从何说起……【双处1V1甜宠小虐,男生子,不喜请绕道!】
  • 送王昌龄

    送王昌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推理笔记7:三国杀

    推理笔记7:三国杀

    犯罪组织“三国杀”以杀人为乐,作案后利用诡计嫁祸给小职员康豆。为替康豆洗刷冤屈,“红色犯罪师”齐木与“三国杀”斗智斗勇。危难关头,齐木得神秘人物“幽灵”援手,才摆脱凶险。在与“三国杀”的较量如火如荼之际,齐木赫然发现:犯罪师界已经被神秘的“幽灵”控制。此时,“幽灵”怂恿齐木对“三国杀”以暴制暴,但齐木自有立场。齐木感到,“三国杀”似乎只是小角色,幕后的终极BOSS似乎另有其人……齐木与“三国杀”的较量究竟鹿死谁手?他能否帮康豆洗清冤情?神秘的“幽灵”,究竟是何方神圣?难道,他才是掩藏在幕后的终极BOSS?
  • 简随云

    简随云

    她叫简随云。如云掩在莽莽群山间——有一天——一个老人,跪地相求——求她出山,插手人间事——简随云,人如云,浮云淡淡,淡淡然——初看到她的人,只会以为这只是一个女子,一个不十分美丽,看起来飘然的女子。接触她的人,开始发现,这不仅仅是一个女子,还是一个深不可测,智慧绝伦的女子。再接触她的人,开始惊讶,这个女子不只深不可测,而且可以影响整个江湖!无论哪帮哪派,见到她以前也许不会受什么影响,但见到她以后,什么天大的事情都会被摆平。再再接触她的人,开始迷惑,这个女子倒底有什么背景?无论正邪两道,还是资深的武林泰斗,都得给她薄面,而她一句话,便可让天下第一宫放下百年恩怨,也可让北方第一堡一夜间风云变色。再再再接触她的人,开始恋她,就像要追随天边的云,想要追逐她。无论是男、无论是女、无论是正、无论是邪、无论是老、无论是少、无论是官,无论是匪,无论是商…而她,足可影响天下,却是置身世外,人间走一场,最终欲归重山中——天下,谁能让她留下脚步?能与她风云相合,共游天边的人,又会是谁?****************************************************多多的其它作品:《我的绝色老公》(已完结)*****************************************************注:(1)本文属于“写意版”。多多按照自己的风格将文分成系列。《我的绝色老公》是“唯美版”。《贼爱钱》暂定为“精怪版”。本文主体风格以写意为主,同样是慢热型,喜欢快节奏与火爆情节的朋友要先考虑一下,能否接受。但可以去看《贼爱钱》,那里的故事较为激烈。(2)由于多多年后工作有调动,外出次数与时间加大,很难像从前一样保证快速更新,但会竭尽所能,认真对待大家。(3)此文以江湖为主,带着多多的风格,内容希望大家不要考证,您喜欢可看,不喜欢请不要留下过于抨击的语言。(4)《贼爱钱》因前期准备的东西全部丢失,暂时放缓更新,但不会是死坑。(5)希望看过《我的绝色老公》的朋友,能脱出那部文的影响,多多也有压力,并不想被冠上写作质量降低的名声。每一部文,我都在用心写,但看框架大小,才能决定质量。*****************另:有朋友建了新群送给了我——群名:“随云看遍”群号:49484797(已满)“简随云飞”
  • 红粉世家

    红粉世家

    民国时期,淡泊名利的画家于水村迁居南京附近,过着寄情山水的生活。因偶然的机会结识了歌女桃枝,两人陷入热恋,后因误会导致分手。桃枝财气答应某老板的求婚,嫁与他作妻。在两人的结婚喜筵上,老板夫人大闹喜堂,多亏水村出面自认,化解了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