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洛嘉的童年和少年是很幸福的,是在和谐、温馨的大家庭里度过的,他的性格和观点是在很有素养的家庭成员中和俄国反动的黑暗环境里形成的。
19世纪的俄国,官僚贵族和大地主联合在一起,疯狂地压榨人民、剥削人民。俄国一位伟大的诗人涅克拉索夫曾经愤怒地写过:
一个人艰苦地工作
工作刚完毕
就会看到——
三种人在享受劳动的利益
上帝、沙皇、绅士!
专制制度把一切革命组织摧残至尽。沙皇的官吏、警察和宪兵横行全国。工人为了一点微薄的报酬不得不一天劳动12至24小时。在农村,3万个地主占有7000万俄亩的土地,即等于1050万农户所有的土地。地主称王称霸,农民只有租种的“自由”,实际上多数还是奴隶主和奴隶的关系,无立足之地的农民不得不受地主的任意宰割。劳动者捐税成灾,人民没有出版、言论自由,国内哀鸿遍野的真实情况禁止报道……
四周一片黎明前的黑暗,
……
一阵阵凶狠狂暴的黑旋风,
默默无声的国家啊,
在你头上旋转,
一切善良和生气,
遭到了摧残……
沃洛嘉吟诵着这首诗歌。
眼看那些刚强不屈、不肯低头服从的人也只有这么一条无可奈何的出路:跑到草原和森林中去以行劫为生。
黑暗统治的时候,
生活困苦不堪,
有人离开了家乡,
逃往遥远的地方,
抛弃了故园,
离别了妻子,
为了寻找自由,
奔向伏尔加河的东岸——
当过教员和教育督学的爸爸常教给他这么一首民歌,使他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一颗颗抗争的种子。
面对家乡的农民和工人悲观绝望中只有喝酒才是唯一的安慰和解脱,沃洛嘉牙关咬得咯嘣作响……
我知道,有人想出许多新花样,
用来代替束缚农奴的罗网,
好吧!……可是人民会把它挣破,
诗神啊!满怀希望来迎接自由吧!
涅克拉索夫的诗句在鼓动着他。
沃洛嘉酷爱文学和历史课,对一些进步的憎恨黑暗社会的作品和作家兴趣极浓,几乎替代了他儿时钓鱼、上树、打猎等爱好,读后他不但对一些文章津津乐道,还大胆地将一些所见所闻和自己突然萌发的观点写进作文里。一次,教文学课的校长把作文还给他,并好奇地询问他:“你在这里写的那些被压迫阶级是哪些人呢?这跟你有什么关系?”
沙沙是民粹派的民意党的党员,开始在工人中宣传进步思想,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可以说他已成为“民意党”和马克思主义立场之间的人。他带回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经常成了沃洛嘉的课外读物,有时他还同哥哥为某种观点争执几句:
“你说是先打倒压迫阶级,还是先让被压迫阶级醒来?”沃洛嘉经常提出这样的怪问题。
“当然能先打倒压迫阶级算最省事的了,先让大家醒来是很不容易的事。”沙沙说。
“可是打倒他们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刀柄子都在他们手上,要人去夺,怎么最容易夺回来?”
沃洛嘉幼小的心灵中就开始这么想,有力量先要靠人,靠大多数人。他总能成为孩子们的核心人物就在时时实践着这一点,主动亲近占多数的贫穷的“下层人物”的孩子,乐于助人,在困难的时候挺身而出地帮助他们。
欧侯特尼柯夫,一位丘瓦什人,家里贫穷得有时揭不开锅,谈不上进学校,凭自己对自然科学的天资和爱好他自修完了中学课程的数学,很想再深造,可又必须进行一次中学毕业考试,拉丁文也在内。对一位俄文基础很差的丘瓦什人来说,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一位学习语言学和社会科学天资太差的人来说自学更不是一件易事。沃洛嘉知道这一情况后,不顾自己高级中学毕业的最后两个学年的功课,担负起他的文科辅导任务。
沃洛嘉既当学生又当老师,不要同学家里一分钱,课余的星期天坚持给他上辅导课,苦心用一年半的时间补完他8年的拉丁文全部功课。
欧侯特尼柯夫和沃洛嘉同年参加了中学课程的考试,让这个贫穷的孩子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升入了大学。
沃洛嘉在给同学作功课辅导时,他的一节节引例也在注意培养自己和他人的劳动能力和严谨的工作思维方式:
Cutta cavat Lqpidem.
滴水穿石。
Non vi sed saepe cadendo.
不是靠力大而是靠常滴。
Sic homo sit doctus.
博学多才。
Non vi sed multo studendo.
不是靠力大而是靠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