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寒的家庭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哲学家、社会活动家,此外,他还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发明家、科学家和音乐家。他设计并实践了著名的“风筝实验”,深入探究了电的运动规律;他发明的很多电学方面的专用术语已成为世界通用词汇;他设计并制造了避雷针,破除了人类对未知力量的迷信。
富兰克林不仅科学成就斐然,在政治领域,他更是拥有极高的威望和声誉。他是第一位美国驻外大使,参与起草了美国的《独立宣言》和美国的宪法。他主张废除奴隶制度,深受美国人民的爱戴。
富兰克林的祖上是英国人,世代靠一块大约30英亩的土地维生,除此之外,他们还经营铁铺的生意,这项生意一直持续到富兰克林伯父的时代。
富兰克林的祖父托马斯一辈子都住在诺桑普顿郡的埃克顿教区,直到他老态龙钟时,才前往牛津郡班布雷村投靠他当染匠的儿子约翰,死后也被葬在这里。
富兰克林的伯父托马斯继承父亲的衣钵在家里学当一名铁匠;他非常聪明,而且受到教区内一位绅士的鼓励,努力向学,成为当地一位公证人,是地方上一位相当出色的人物。
托马斯死于1702年1月6日,四年后的同一天,我们的主人公富兰克林出生了。长大后,富兰克林从埃克顿的一些故交口中听到许多关于伯父的事,他很惊讶地发现自己和伯父竟然有许多相似之处。
富兰克林的二叔约翰是一名染匠,三叔本杰明则在伦敦的一家丝绸染房当助手。
富兰克林的父亲约瑟在很年轻的时候便成家了,并于1682年带着第一任妻子和他们的三个孩子来到了美洲新英格兰的波士顿定居。约瑟和第一任妻子在那里又生了4个小孩。富兰克林的母亲是约瑟的第二任妻子,他们又生了10个孩子,这样,富兰克林一家总共有17个小孩。
除了两个女孩儿外,富兰克林是家里最小的儿子。
富兰克林的哥哥们年纪稍长点的都被送到各行业去当学徒。富兰克林则在8岁时进入语法学校就读。
念了一年书后,因为负担不起求学费用,约瑟把富兰克林送去了另一家学校学习算术和书写,可惜富兰克林在算术上毫无进步,因此在学校念了一年后,10岁的富兰克林回到家里帮父亲照料蜡烛和肥皂生意。这原不是约瑟的本行,但他原来从事的染料生意在这里不足以糊口,所以才转行制造并销售蜡烛和肥皂。富兰克林在厂里负责剪灯芯,往模具里填蜡料,照料店面,有时也替父亲跑跑腿。
富兰克林厌恶这个行业,他想去航海,可是父亲极力反对。不过,由于住在海边,富兰克林可以常常跑去玩水,他很小就学会了游泳和划船。
富兰克林在父亲的店里工作了两年,一直到他12岁。他的哥哥约翰学的也是这门手艺,那时因为结婚的关系离开家,前往罗特岛自己开设了一间店。很明显,富兰克林注定要接替他的位置,成为一个蜡烛商人,这实在违背他的意愿,他讨厌继续做生意。父亲也意识到,如果不替富兰克林安排一个适当的职业,他很可能会离家出走。
从此以后,父亲经常带富兰克林出去观看木匠、砖匠以及铜匠们干活,如此他便可借机观察他的小儿子比较适合陆地上的哪一项工作。这些观察对富兰克林非常有益处,有时候他很喜欢看一些优秀的工人操作他们的工具,并从中学到许多东西,因此,家里如果有什么东西需要修理,一时找不到工匠时,富兰克林便自己动手。当他想做实验时,又可以制造一些小机械以满足自己的兴致。
最后,父亲决定让富兰克林去学习当一名刀匠,叔叔本杰明的儿子萨缪尔曾在伦敦学过这种手艺,那时候,他刚好在波士顿开了一家店铺。父亲送富兰克林到那里当学徒,但是萨缪尔却希望从富兰克林身上获得一些报酬,这触怒了约瑟,他又将儿子带回了家。
努力自学
富兰克林从小就喜爱读书,他把赚到的一些小钱都花在了买书上。他得到的第一部书是分册的《约翰·班扬集》,其中他最喜欢的是《天路历程》。后来,他将它们卖掉,又买了一套伯顿的《历史文集》。
富兰克林的求知欲很强,却又找不到适合他的书看。约瑟有一间小藏书室,多半是一些神学类的书籍,富兰克林读过其中的大部分书,但是已经决定不做牧师。他读过一本普鲁塔克写的《名人列传》,获益匪浅。还有一本笛福著的《商业计划论》以及另一本马瑟博士写的《行善论集》。这些书都使他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转变,对他的一生也起到了极大的影响。
看儿子对书籍兴趣浓厚,约瑟决定将他送去当个印刷工,虽然他已经有个儿子詹姆斯在从事印刷业了。
1717年,富兰克林的哥哥詹姆斯带着一架印刷机和铅字从英国回来,开始在波士顿创立印刷事业。和父亲经营的事业相比,富兰克林显然更喜欢印刷这一行业,然而,他对航海仍有一股强烈的向往。
父亲为了阻止富兰克林出海,急欲将他送到詹姆斯那里去。与其终日做蜡烛和肥皂,倒不如去哥哥的印刷厂,于是抗争了一段时间后,富兰克林便同意了。
富兰克林和哥哥签下一纸契约书,根据契约,他必须在詹姆斯的店里当学徒,直到21岁,在最后一年他才可以领到薪水。
没多久,富兰克林对印刷的工作便驾轻就熟,成为了哥哥的得力助手。他也能得到一些较好的书了。一位书店的学徒与富兰克林认识后,经常带书出来借给他看,为了不被书店的老板发现,富兰克林必须很快看完,完整地将它们归还。因此,他常常通宵达旦,熬夜将这些书读完,并在第二天一大早由书店的那位学徒将它们放归原处。
这段时间里,有一个拥有不少藏书的商人马修·亚当斯先生常到詹姆斯的印刷厂来。他注意到富兰克林很喜欢读书,便邀请他到他的藏书室,还和气地任由他挑选自己喜欢的书借去看。此时的富兰克林对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己也试着写了几篇。
詹姆斯觉得这些诗也许能卖钱,便半鼓励半哄骗地让富兰克林写一些应景的诗歌。其中有一首叫《灯塔惨案》的诗,描写了一位船长和他的两个女儿因船只失事而葬身大海的事;还有一首《水手之歌》,描写的是“黑胡子”海盗蒂奇的故事。
实际上这些诗写得都很糟糕,但富兰克林拿着这些被印刷出来的“杰作”到城里去卖时,《灯塔惨案》的诗竟然还卖得很不错,也许是人们对这一事件记忆犹新吧。这一小小的成就令富兰克林沾沾自喜起来。但是他的父亲却很反对他作诗卖钱,他嘲笑富兰克林的诗歌,并告诉他,诗人多半是穷光蛋。
在父亲的警告下,富兰克林没有成为一个诗人,不过,散文的写作却有助于他日后的工作,并且成为他成功的进身阶梯。
当地镇上还有一位很喜欢读书的孩子叫约翰·柯林斯,和富兰克林往来甚密。两人经常在一起辩论,而且总设法将对方驳倒。这种争辩方式很容易变成一种坏习惯,促成爱在别人面前抗辩的态度,使人在团体中引起他人的厌恶并遭受排斥。很不幸,富兰克林染上了这种习气,主要还是受到父亲约瑟那些宗教论辩书籍的影响。后来,富兰克林发现,除了律师、大学生以及在爱丁堡成长的人外,一般人很少有这种习气。
有一次,柯林斯和富兰克林就女人是否应该接受教育发生了争执。柯林斯认为女人不需要接受教育,因为男女天生就不平等;富兰克林的看法和他相反,他看柯林斯滔滔不绝地雄辩,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觉得柯林斯使人屈服的原因并非由于他有充分的理由,而是他那一种逼人的气势。
最终,两人没有分出胜负便分手了,并且有一段时间没有碰面。后来,富兰克林将自己的观点写下来寄给柯林斯,柯林斯也给富兰克林回了信。如此三四个回合之后,有一天,父亲仔细读了富兰克林写给柯林斯的信,他并没有加入讨论,只是趁机告诉富兰克林写作的方法。他说虽然富兰克林在拼字和标点方面要强于柯林斯,但在遣词造句方面却没有柯林斯考究,叙述上也没有柯林斯条理清晰。富兰克林觉得父亲的分析很客观,于是下定决心要努力学习写作。
这时,富兰克林偶然看到一本名叫《旁观者》的杂志,他从来没有看过这样的东西,于是便买了下来,反复读了好几遍,爱不释手。他觉得里面的文章写得好极了,希望能够模仿它的风格进行写作。打定主意后,富兰克林抽选出几页,把每一个句子的含义做一个简短的摘要记录下来,过几天再凭借自己的想象,将这些摘要组成一篇文章,而且尽可能保持它原来的风貌,写完后,富兰克林再把自己所写的文章和《旁观者》的原文相对照,发现自己的缺点后,再将它们逐一更正。
学习写作的过程中,富兰克林发现自己的词汇太贫乏,不能自如地驾驭自己的想法和语言。他又试着将一些故事改写成诗歌,等到他已经忘记原来的文章时,便再把这些诗歌改写成原来的形式。经过一系列的训练,渐渐地,富兰克林发现自己在某些细节处理上比以前进步多了,这大大鼓舞了他。
富兰克林练习写作和读书的时间都在晚间工作结束后,或者黎明前,以及星期日。他常常躲避上教堂做礼拜,设法独自留在印刷厂。在父亲的身边时,父亲是绝对不允许富兰克林不做礼拜的。虽然富兰克林仍将做礼拜视为一种责任,但是为了学习,他实在抽不出时间来。
在富兰克林16岁的时候,他读到一本书,书中推荐人们吃素食,于是他决定按照书中的说法来做。此时他的哥哥詹姆斯还没结婚,所以印刷厂里的工作人员都在一起吃饭。富兰克林拒绝吃肉,引起了很多不便,别人经常指责他。富兰克林按照书中介绍的方法烹调了几道菜,如煮马铃薯、速成布丁、燕麦粥等。接着,他向哥哥提出将伙食费的一半发给他,他自己解决吃饭问题。
詹姆斯早已迫不及待地要甩掉这个饮食有怪癖的弟弟,于是欣然同意。富兰克林发现,他还能从哥哥付给他的伙食费中留下一半来买书。
詹姆斯和其他人去吃饭时,富兰克林就迅速地吃完一顿简单的饭,有时候是一块饼、一片面包、一把葡萄干,或是从面包师那里买来的水果馅饼和一杯开水。其余的时间,他都用来看书,一直到其他人回来。
富兰克林的数学不好,对数字没有概念,在学校时,他数学曾经两次不及格,这让富兰克林十分难为情。现在富兰克林找到一本数学书,开始自学起来,慢慢地,他发现其实数学并不是很难学。富兰克林还读了关于航海方面的书,才对其中的几何学有了一点概念。
在这段时间,富兰克林也读了洛克的《论人的理解力》,以及一本名叫《思维艺术》的书。
当富兰克林正努力改进自己的文体时,他找到一本英文语法书,在这本书的后面有两篇关于修辞学和逻辑学的简短介绍,在逻辑学的那篇终结的部分,又引用了苏格拉底的辩证法。此后,富兰克林陆续又读了些哲学方面的书籍。
1720年前后,詹姆斯力排众议,开始着手办报,这是美洲殖民地的第二份报纸,名叫《新英格兰报》。在《新英格兰报》之前,这里唯一的一份报纸是《波士顿邮报》。富兰克林的任务是负责将这些报纸送到订户家。
詹姆斯的朋友中有许多才华横溢的人,他们喜欢在报上写些小品文作为消遣,以此来增加知名度并促进报纸的销量。这些绅士们常到印刷厂来,听他们谈起报纸是如何受欢迎的时候,富兰克林也跃跃欲试,很想一展身手。但是他还是一个小孩子,詹姆斯一定会反对在报上发表他的作品。于是他想出一个办法,他改变了自己的笔迹写了一篇匿名的文章。晚上,他悄悄地将文章从印刷厂的门缝下塞了进去。第二天早晨,文章果然被詹姆斯发现。当听到他们决定刊出这篇文章的消息时,富兰克林的心里说不出来的高兴。大伙还猜测着这篇文章的作者肯定是一个很有学问的知名之士时,富兰克林越听越开心。
受到这一番鼓励,富兰克林又写了几篇文章,并且都是用同样的方式投递,这些文章也同样获得佳评。不过后来这个秘密还是被发现了。虽然富兰克林受到了朋友们的重视和褒奖,但是詹姆斯心里还是不太高兴,他担心这些赞誉会使富兰克林越来越虚荣。不管怎么说,这件事成了二人关系破裂的开端。
富兰克林也认为哥哥在许多地方对自己要求都太苛刻,两人经常在父亲面前发生争吵。詹姆斯是个容易冲动的人,年少的富兰克林没少挨他的拳头,这也使他对哥哥非常不满。他一直希望能找个机会离开,不再受哥哥的压制。终于有一天,这个机会来了。
《新英格兰报》登载的一篇关于某一政治问题的文章触怒了议会,结果詹姆斯被监禁了一个月。富兰克林想这大概是因为哥哥不愿泄露原作者姓名的缘故。不久后,富兰克林也被逮捕了,而且还遭受了几次审问,但是他却没有给他们满意的答复,或许是他们认为富兰克林还是个未成年人,因此告诫他一顿后便放他走了。
虽然富兰克林常和詹姆斯闹情绪,但是詹姆斯被逮捕后,富兰克林却替哥哥感到不平,他毅然接掌了哥哥的工作,并且大胆地写了一篇抨击政府的文章,詹姆斯得知后也觉得很欣慰。詹姆斯出狱时,议会同时下达一道命令:不准詹姆斯·富兰克林继续发行《新英格兰报》。
有人建议将报纸改个名称以免和法令相抵触,但是詹姆斯认为这样做有许多麻烦,最后决定采取另一个比较好的方式,让报纸以“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名义继续发行;为了避免议会谴责他利用徒弟(富兰克林是詹姆斯的学徒)的名义发刊,大伙想出一个变通的办法,将富兰克林的旧合约作废,但是,为了不让詹姆斯因为此事受到损失,他们又另行签订了一份合约,暗中维持学徒的关系,不过,这份合约只有兄弟俩知道。于是,报纸便以富兰克林的名义继续发行。
离家出走
《新英格兰报》以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名义继续发行之后,富兰克林和詹姆斯之间又产生了新的矛盾,于是他决定彻底地离开詹姆斯。
当詹姆斯知道富兰克林将离开他时,他设法使他不能在镇上的任何一家印刷所找到工作,詹姆斯走遍各个印刷所,关照了每一位个老板,因此他们都拒绝给富兰克林工作。
富兰克林很想去纽约,但是父亲并不赞成他的想法,他和詹姆斯站在一边,极力阻止富兰克林去纽约。这时,柯林斯替富兰克林想了一个办法,他去和纽约一艘帆船的船长商量好,给富兰克林留一个舱位。于是,在柯林斯的帮助下,凭借卖掉几本书换取的一点钱,富兰克林暗中偷渡到了纽约。
三天后,当富兰克林形单影只地置身于离家300英里外的纽约时,这个年仅17岁的少年对航海的兴趣立刻荡然无存了。在这里,他一个人也不认识,口袋里的钱也所剩无几。
令人无法乐观的现状并没有使富兰克林手足无措,他自觉手艺还不错,便前往拜访当地印刷厂的老板威廉·布拉福德,希望能在那里找到工作机会。可是布拉福德无法雇用富兰克林,他的助手已经够多了。他对富兰克林说:“我的儿子在费城经营印刷厂,他最近刚丧失一个得力助手,如果你到那里去,我相信他一定会雇用你。”
尽管费城距离此地还有100英里,富兰克林还是搭船出发了。
在前往费城的途中,富兰克林所搭乘的船遇到了风暴,狂风和海浪把船只破旧的帆布撕成了碎片,船员只好把船停到附近的长岛去避险。当他们靠岸时,发现礁石遍布,没有一个地方可以登陆。夜晚来临了,船上的人们束手无策,只好无奈地等待风平浪静。富兰克林和其他人都躲到船舱里,希望能够入睡,可是海浪不断涌上船头。不久,每个人都被海水浸得湿漉漉的,这样辗转了一整夜,没有人睡得着。第二天,风势减弱,他们在天黑以前抵达安博伊港。
因为没东西吃,没有水喝,又被海水泡了一晚上,富兰克林发起了高烧。他在书上读到过多喝开水能治疗发烧,于是就遵照这个指示,不断地喝水,出了大半夜的汗,高烧也慢慢退了下去。
清晨,富兰克林离开了码头,继续步行前往伯灵顿,有人告诉他从那里可以搭船到费城去。
一路的艰辛跋涉使富兰克林开始懊悔不该离家出走,他寒酸的外表让他看起来像个来历不明、身份可疑的家伙,不时遭到周围人警惕和怀疑的目光,他很怕会被当地人抓起来盘问。好容易来到伯灵顿后,他懊恼地发现船只在他到达前刚刚开走,最近的一班船要等到下星期二了。
富兰克林垂头丧气地回到镇上,去找一位曾在船上卖姜饼的老妇人,希望她能给自己一点意见。她邀请富兰克林在等船期间住到她家里,富兰克林正愁无处安身,便接受了她的邀请。当她知道富兰克林是一个印刷工后,就劝富兰克林留下来,自己开一家印刷厂,但是她不了解开设印刷厂是需要资本的。
老妇人很好客,请富兰克林吃了一大盘牛肉,却只肯收很少一点钱。富兰克林本想安心住在老妇人家里等待下一趟去费城的船,可是,当他傍晚沿着河边散步时,发现有一艘船从河面经过,这正是一艘驶往费城的小船。
他们让富兰克林上了船,一路上没有什么风,大伙使劲地往前划,到午夜时还没有看到费城的影子。一些人认为他们划过头了,不愿再划下去了,其余的人也不知道船正在驶往哪里。于是大伙只好划向岸边,驶进一条小河,在一处旧篱笆旁上岸,众人拆下篱笆烧了一堆火。那天晚上非常寒冷,富兰克林就这样被冻到天亮。这时他们中的一个人认出来这是一条位于费城上流的河,于是大家纷纷上船划桨,果然不久就看到了费城。
经过了长途跋涉后,富兰克林浑身脏兮兮的,比较像样一点儿的衣服还没有运来。此时,他身上只有一块荷兰币和一先令的铜币。富兰克林将铜币递给船夫,可朴实的船夫却因为富兰克林帮他划船,所以拒绝接受,不过富兰克林坚持要他收下。
上岸后,富兰克林在街上四处游荡。此时的他又累又饿,心想要是有一块在波士顿常能吃到的硬面包该有多好。
在一家面包店前,富兰克林停了下来,他向面包店要他在家乡吃的那种硬面包,可是店员告诉他,这里没有那种面包。富兰克林并不知道这里的物价比波士顿低,也不知道这家店里面包的种类,便要店员随便拿三便士的面包。店员拿给富兰克林三个又大又软的面包卷,他很惊讶三便士能够买到这么多面包。因为口袋里已经塞满了袜子之类的东西,他只好在左右手臂下各夹一个面包,手里再拿着一个。
富兰克林就这样沿着这里的街道边走边吃,最后他发觉自己又绕回到市街码头。他走到载自己来费城的那艘船上,要了一口水喝,吃了一个面包后,他已经饱了,便把剩余的两个面包送给同船前来的一个妇人和她的小孩,她们正站在原地等船,要去更远的地方。
吃饱喝足后,富兰克林又跑到街上去了。这时街上有许多衣冠楚楚的人都在向着同一个方向走着,富兰克林也加入他们的行列,随着他们进入附近的一所礼拜堂。富兰克林坐在里面张望了一会儿,也没听到什么声响,由于夜里缺乏休息,此刻他身心疲倦,不知不觉中就沉沉地睡着了,一直到散会后,一个好心人才把他摇醒。这个礼拜堂便是富兰克林在费城踏进的第一座房子。
富兰克林受到一位刚刚做完礼拜的教徒的指引,去了一家旅馆投宿。在旅馆用餐的时候,他又受到了人们十分不友善的打量,富兰克林猜想他们可能以为他是一个逃犯。
在这家旅馆一直酣睡到第二天清晨,富兰克林尽可能地将自己打扮整齐后,便出门去拜访老布拉福德的儿子安德鲁·布拉福德。很巧,他在店里遇到了老布拉福德先生。老先生骑着马,赶到富兰克林的前面到了费城。老布拉福德介绍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认识,安德鲁·布拉福德对富兰克林很客气,还招待他吃了一顿早餐,不过,他告诉富兰克林他这里目前不需要人手,因为他刚找到一位助手,他又告诉富兰克林,城里有一位凯姆尔先生最近要开一家印刷厂,也许他会雇用他。布拉福德先生还承诺,如果凯姆尔先生没有雇佣他,他可以回到这里,他会给他提供住处,并给他一些零活干,直等到他找到工作为止。
老布拉福德先生自愿陪富兰克林去凯姆尔的印刷厂,见到凯姆尔先生后,老布拉福德说,“嘿!朋友,我带了一个年轻的印刷工人来见你,或许你正需要这样一个人。”凯姆尔先生问了富兰克林一些问题,还拿出一个排字架给富兰克林,观察他的身手后,凯姆尔决定立刻雇用富兰克林。老布拉福德先生将富兰克林托给凯姆尔先生后,便离开了。
结识州长
富兰克林发现凯姆尔先生的印刷厂只有一架破旧的印刷机和一套磨损了的小号英文铅字。当时,他正用这套铅字替议会里的一位年轻秘书排一首挽歌,那个青年是个优秀的诗人,很受当地民众的拥戴。凯姆尔自己也做诗,但都是些蹩脚的诗,他写诗向来不打草稿,脑海里想起什么便直接用铅字排出来,所以他没有原稿,只有一排铅字盘。
这一首挽歌似乎要用到全部的铅字,又没有人能够帮他,富兰克林试着帮他修理印刷机,以便派上用场,又答应等他把所有的字凑齐排好后,便马上回来帮他印挽歌。晚上,富兰克林回到布拉福德先生家,在那里吃住,并帮他做点事。
几天后,凯姆尔找富兰克林回去印挽歌,他现在又弄到一盒铅字盘,还有一本小册子要再版,这便是富兰克林要做的工作。
富兰克林觉得布拉福德先生和凯姆尔都不具备从事印刷行业的知识和经验,布拉福德先生虽然有些经验,但他并不是这一行出身的,而且文化程度很低;凯姆尔虽然略通文墨,却完全不懂印刷。后来富兰克林还发现在凯姆尔性格里很有点无赖气。他不喜欢富兰克林为他工作时还住在布拉福德先生家。他自己也有一间房子,但是没有家具,没法租给富兰克林,他便带他到他的房东里德先生家去,想让他住在那里。这时候,富兰克林的衣服已经运到了费城,于是,他便穿戴整齐、体体面面地第一次出现在里德小姐的面前。
在镇上待了一些时日后,富兰克林结识了一些年轻朋友,他们也都喜欢读书,富兰克林每天晚上和他们一起自学,非常愉快。靠着平日里的省吃俭用,富兰克林还能攒下一点钱,生活倒也过得十分舒适。他尽量不去想波士顿的家人和朋友,并且不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行踪,当然,除了柯林斯外。柯林斯知道富兰克林的一切,他也帮他保守秘密。可是,发生了一次意外,使富兰克林提早返回了波士顿。
富兰克林有一个姐夫叫罗伯特·霍尔姆斯,他是一艘帆船的船长。有一次,他在费城下游40英里的纽卡斯尔听到富兰克林的消息,便寄了一封信给他,告诉他家人和朋友对他突然出走都很关心,只要他肯回去,一切都会遂他的心意。富兰克林回了一封信给他,感谢了他的美意,并且说明了自己离开的理由,富兰克林希望这样可以使他相信,自己并不是他想象中那么糊涂。
那时候,宾夕法尼亚州的州长威廉·基思爵士也在纽卡斯尔。当富兰克林的信送达霍尔姆斯船长的手中时,基思州长正好和他在一起,霍尔姆斯便对他提起了富兰克林,还将信拿给他看。州长读完信,又了解了一些富兰克林的事情后,显得很惊讶,他认为富兰克林是个了不起的青年,应当加以鼓励,况且当时印刷业在费城还是一门颓废的事业,如果富兰克林肯在那里开一家店,他断定他一定会成功,而且他还可以帮他揽些政府的生意做。
有一天,凯姆尔和富兰克林在窗口边工作,看到州长和另一位衣着华丽的绅士从马路对面朝他们的店笔直地走过来。凯姆尔以为这两位尊贵的客人是来拜访他的,便飞快地跑下楼去,可是州长却说要找富兰克林。
基思州长径自走上来,非常谦逊而礼貌地和富兰克林寒暄,并说了许多恭维的话,表示希望能与他结识。州长还很委婉地责备富兰克林,为什么刚来费城时没有立刻去找他。之后,州长邀富兰克林同他们一起到酒馆去,他和身旁的弗伦奇上校准备去品尝马得拉岛特产的白葡萄酒。
富兰克林很惊讶他们对自己这个寒酸的印刷工竟如此客气,凯姆尔此时也呆若木鸡,当然,富兰克林还是随着他们一同到了街拐角的一间酒馆。几杯酒过后,基思州长建议富兰克林应该在此地开一间店:“很久以前,我就想在这里筹建一家大型的印刷厂,可是没有找到能够胜任的人选,今天碰到你真是太好了!富兰克林先生,你想不想为我分忧呢?”
基思州长还详细说明了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他和弗伦奇上校还向富兰克林保证,他们对富兰克林的事业很感兴趣,一定会帮他搅到政府的生意。
“我很感谢阁下对我看重,可是,我没有本钱去开展这么大的事业。”富兰克林说道。
“至于钱的问题嘛,你可以找你父亲商量商量嘛!”
富兰克林却很怀疑父亲是否会支持自己。基思州长说,他将为富兰克林写一封信给约瑟,告诉他这是多好的一件事,毫无疑问,他一定会被说服的。他们认为富兰克林应该带着基思州长的推荐信,搭乘第一班船回波士顿去,同时,这项计划要保密。
富兰克林还像平常一样,继续和凯姆尔一起工作,基思州长经常找富兰克林出去吃饭,他对富兰克林的态度十分和蔼、亲切,也非常友善,富兰克林觉得能和他一起出入费城的大街小巷实在是莫大的荣幸。
1724年4月底,有一艘开往波士顿的小船。富兰克林向凯姆尔请假,说自己要回家探望朋友。基思州长写了一封长信给富兰克林的父亲约瑟,在信中极力夸奖富兰克林,大力推荐富兰克林在费城创业的计划,还说他一定可以赚大钱。
富兰克林乘坐的船一出海后,就遭到暴风雨而搁浅了,船底不停漏水,船上的人们只能不停地轮流向外淘水。最后,总算在两个星期后平安地到达波士顿。
富兰克林已经离家七个月了,家人没有半点关于他的消息,唯一得知他下落的霍尔姆斯又还没回来,也不曾写信提起。所以,富兰克林的这次突然返家让家人既意外又惊喜。
家人看到富兰克林健健康康地站在他们面前,都很高兴,只有哥哥詹姆斯除外。富兰克林到他的印刷厂去看他,此时的富兰克林比从前在他店里工作时体面多了,他穿着一套合身的新衣,又戴着一只表,口袋里还有5英镑的银币。詹姆斯不冷不热地招呼富兰克林,将他上下打量一番后就工作去了。
那些工人们十分好奇,不断地问富兰克林离家后的情形,富兰克林向他们说明在费城的生活很快乐,并且表示自己很想再回到那里去。其中一个工人问富兰克林那里使用的货币是什么样子,富兰克林抓起一把银币摊在他们面前,这些人便像在看西洋镜一样看着这些银币,当时波士顿流通的只有纸币,哪里见过这样精美的银币呢!
富兰克林又乘机向他们展示了自己的手表。最后,他又拿了一点儿钱让他们去买酒喝,然后才离开。他的这一次的拜访严重地冒犯了哥哥詹姆斯。当母亲劝说詹姆斯,希望他们兄弟俩能妥协,发挥手足之情共同合作,为了前途而努力时,詹姆斯却回答说:“那小子当着工人的面刻意羞辱我,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件事,永远也不会原谅那个狂妄的小子!”
约瑟看到了基思州长的信后,显得很诧异,不过却很少对富兰克林提起这件事。当富兰克林的姐夫霍尔姆斯回来后,约瑟便拿这封信给他看,问他认不认识这个人,约瑟认为州长先生建议一个尚未成年的孩子去独立经营事业,未免太轻率了。
霍尔姆斯说他也赞成州长的意见,但是约瑟最后还是拒绝了这个建议。他写了一封很客气的信给基思州长,感谢他对富兰克林的照顾,并且婉拒了开店的主意。他认为自己的儿子太年轻,还不足以承当这么重大的生意,何况他也没有这么多的资金可以帮助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的朋友柯林斯在邮局做事,他听富兰克林提起那边的情况后,十分欢喜,于是决定和富兰克林一起去费城。但是,富兰克林还在等待父亲的决定,柯林斯只好先出发,并留下一大堆数学和自然哲学方面的书,要富兰克林帮他带到纽约去,他打算在纽约等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的父亲虽然不大赞成基思州长的建议,但是富兰克林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当地这种知名人士的赞誉,又懂得勤奋向上,看起来又过得这样体面,他自然感到很欣慰。他眼见富兰克林和詹姆斯之间已没有和解的可能,便答应让富兰克林回到费城。他殷殷地劝告富兰克林要懂得尊敬他人,并且还要努力博得别人的尊重,尽可能改掉讽刺他人的习惯,他认为富兰克林爱讥讽别人的毛病会影响他日后的发展。
约瑟要富兰克林努力工作,节俭自爱,这样到他21岁,也许可以存够做生意的钱,如果不够,他愿意到那时再资助儿子一部分。就这样,富兰克林收获了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和祝福,再度踏上去往异乡的旅途。
富兰克林所乘的船中途停靠在罗特岛的纽斯卡尔,他打算上岸去找他的哥哥约翰,他几年前结婚后便搬到这里居住。约翰向来都很疼爱富兰克林,多年后再相聚,富兰克林受到他热情款待。约翰有一个叫佛农的朋友住在宾夕法尼亚,欠了他35英镑的现钞,他希望弟弟能代他收回这笔现款,并将现款暂时保管,等他这边方便的时候,再通知富兰克林把这些钱汇来给他。
富兰克林离开新港后,在纽约和好友柯林斯会合。柯林斯头脑清晰、勤奋上进,他在数学方面颇有天赋,这一点使富兰克林望尘莫及。当地许多牧师和绅士都很看重他,认为他将来一定会大有成就。富兰克林住在波士顿时,空闲的时间大都和柯林斯在一起聊天。
然而,这时柯林斯却染上了酒瘾,他几乎天天酗酒,又喜欢赌博,将所有的钱都输光了,富兰克林不得不帮他偿付房租和前往费城的路费,以及其他开销,这对富兰克林来说可是个沉重的包袱。
那时候,纽约州州长伯内特听说这艘船的乘客中,有一位年轻人带了很多书同行,便很想见见这个年轻人。在那个时代,喜欢读书并同时能拥有很多书的人是不多的,而且富兰克林又这么年轻。
富兰克林本来要带柯林斯一起去,但是他却酒醉未醒。来到州长家后,富兰克林受到了殷切的招待,州长还带他去参观了自己的书房,里面有很多藏书,他们愉快地谈论阅读和文学。伯内特是第二个对富兰克林礼遇有加的州长,富兰克林认为自己这样一个贫苦的孩子,能够获得他们的厚爱,实在是荣幸之至。
离开州长家,他们继续前往费城。在路上,富兰克林收到了佛农的欠款,如果不是这笔欠款来得及时,他们很可能就无法到达费城了。
柯林斯希望能在费城找到一份会计的工作,也许是被人家闻出他身上的酒气,或者他酒醉失态,虽然他有学识,又有头脑,但却找不到工作。柯林斯搬来和富兰克林一起住,他知道富兰克林身上有一笔佛农的钱,便不断向富兰克林借钱,还保证只要一找到工作便会马上还钱。最后,他借的实在太多了,富兰克林开始焦虑起来,万一哥哥约翰要他汇钱回去可怎么办。
后来,柯林斯遇到一个船长,那个船长正奉巴巴多一位绅士的委托,帮忙替他的小孩物色一个合适的家庭教师,柯林斯和他相谈甚欢,便随着他前往巴巴多,他离开的时候答应富兰克林,一领到薪水便会马上寄回来还债。然而他却一去无音讯。
挪用佛农的钱是富兰克林犯的第一个大错误,这件事情也证实了父亲的看法是正确的,他认为富兰克林太年轻还不足以担当这么大的生意,不过,基思州长看完约瑟的信后,却认为他过于保守了。他说人不能一概而论,年纪大的人不一定谨慎,也不见得年轻人就轻率。他说:“我已经下定决心在这里建立一所好的印刷厂,我相信你一定会成功。既然你的父亲不支持你,那我来帮你。你列出一张要从英国购买的物品清单,我会设法替你弄来,等到你将来有能力时,再将这些资产还给我。”
从此以后,富兰克林一直把要在费城开厂的事当作一个秘密,从来没有对人提起过。到后来他才知道,基思州长根本就是一个信口雌黄的人,从来没遵守过自己的诺言。不过是他主动提出来要帮助富兰克林的,因此涉世未深的富兰克林怎么会怀疑他的这种慷慨的真实性呢?
富兰克林将开一家小印刷厂所需的物品列了一张清单给他,估计要100英镑。基思州长看完清单后,又问富兰克林是否愿意亲自前往英国采购,这种经验对他来说很有益处。“此外,”他又说,“你还可以借这个机会结识一些朋友,和当地的图书业、文具业建立一点关系。”
富兰克林也觉得这是个很好的机会,所以就同意了。
在启程前数月,富兰克林仍旧和凯姆尔一起做事,凯姆尔和富兰克林相处得很融洽,意见也比较相投,他从来没想过富兰克林要独立开业的事。
这段时间里,富兰克林陷入了爱河。他爱上了房东里德先生的女儿黛博勒。因为两人都刚刚满18岁,因此,里德夫人一直在阻止他们走得太亲密。她认为应该等到富兰克林从英国回来,独立开业后再谈及婚嫁更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