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峦重叠,绿意葱葱,生机勃勃,雨,清洗掉了山中的污秽,还了大地一片清爽,虽然泥泞的路看起来很差,当太阳出来后它们又将变成滋润树木的养料。
迷幻森林消失在大家视线里,一片废墟的土地上傲然屹立一位身穿铠甲的人,或许称他魔更合适,连仙都被他拽入深渊中难道不是魔吗!
他是那样的普通,身上没有仙人的气质,没有恶鬼煞神般的狰狞,也没山呼海啸的气势,除了身上的盔甲发出金色的光芒外就和普通人没二样,甚至一个帝国士兵站在他面前都能盖过他的气势。
可帝国精英兵团的勇士们却不敢靠的太近,踌躇中不知道是上前还是撤退,没人指挥他们做出下一步行动。
坑坑洼洼的地上长出许多绿叶,曾经的参天大树已经变成木屑和断枝躺在地上,看似凄凉的画面却有生命活跃,一些断裂的树木长出新枝,哪怕没有树根也止不住它们成长的欲望。
天上一副地狱的情景,枯瘦干瘪的鬼手越来越多,漫天乱窜的飞度鸟和惊慌失措的骑手,凶煞之气附体的乌雀甲也被吓的隐与甲内不敢挑衅鬼手的权威。
荀文好奇为何这里的人如此畏惧来至异界之物,难道是他们做的恶太多,连仙人都如此轻易的擒获,他还准备与仙人们大干一场,不想却简简单单提前结束战斗。
天上掉下一具具尸体砸的地上泥浆四溅,对于顽抗到底的敌人荀文从不手软,控制鬼手捏爆他们。
终于清醒过来的将领们指挥部下扑向站立的荀文。
光翅扇动,一个飞跃升入半空,天空明亮起来,铁枪带着闪电飞入敌群,耀眼的光映亮盔甲,冰冷的枪尖洞穿黑气缠绕的乌雀甲,烟雾的乌雀哀鸣挣扎没了开始的凶煞,最后烟消云散。
血,激起他们体内的狠辣,如狼似虎的围上来,誓死也要拖着荀文下地狱。
荀文累了,二个超级技能消耗他太多念力,近半个时辰的战斗体力也枯竭,身形在灿烂夺目的爆炸中消失的无影。
虚空里等待机会的裘奜不动声色的悄悄靠近荀文消失的那一片区域,神识不断扫视暗无天日的虚空。
断天剑悄无声息的刺向盘膝而坐的一个黑影。
冰魄军团的大帐内,三十多名将领雄赳赳的挺立二旁,多日的雨没有磨垮他们的意志,战场胜利的喜悦冲淡雨带给他们的烦恼。
意气风发使面色苍老的统帅厄多尔看起来年轻了几十岁,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等裘奜的师团插入到露坎时就是他们一举突破防线的机会。
一个年轻的仙人走入中军帐,大家停下讨论惊讶的看去。他脚步匆匆,脸上焦急,仙人的风范荡然无存。
作为统帅厄多尔最年轻的助手许多秘密工作都由他负责,今天没有平日的沉着冷静,脚步有些漂浮,一名仙人不该有的状态出现意味发生了严重的事。
啪,厄多尔手中钢胆掉落桌上又沿着桌面滚下在地上砸出个坑。
钢胆是统帅厄多尔最喜爱之物,金银双色加上精美的暗纹描绘出一幅锦绣河山,二个圆球的钢胆不但能锻炼手劲而且能疏通筋脉,冰凉的星陨冰晶透过钢球沿着手臂经脉导入运行在身体的穴道线路中。
边工作边修炼已经成为他的习惯,同时钢胆也是他的暗器,不过他舍不得钢胆沾上血腥,这会让他觉得不舒服,他认为杀人的东西要放好,沾有死者怨恨的血像巫师的诅咒叫他心神不宁。
他的冰魄神功讲究的是冰心洁白无垢无泥,要是说他是个纯洁的圣人那你就错了,他自己不出手可以叫手下去干,死在他手的人不计其数,一将成名万骨枯,他有个名号叫“慈悲善人”实际是反义词。
“你说一死四擒,并且四人是在激发仙级状态的情况下。”厄多尔没有管掉在地上的钢胆,因为他要想清楚几个棘手的问题。
首先,要派人解释仙级人员超编没上报的事,虽然早已编好了说辞但仙庭追究起来他还是要受罚的。
第二,五名仙人失去,他的战略将被迫改变,本准备把仙人们用在最后,过早的暴露剩下的那些仙人也将失去出手的机会。
第三,自己优势丢失,对方优势增长,会影响到整个战局,从一个点到一个面最后整盘棋都有可能翻盘,一个军事家很清楚这个点的破坏力。
第四,派遣恶魔将军裘奜奇袭露坎有可能功败垂成。
第五,最可怕的一点,如果不处理好上面的问题自己的政治生涯被终结。
桌面上被钢胆砸出的一道印记像他的作战计划出现了裂痕一样让他苦恼。他有二个选择,一个是放弃奇袭露坎,改为步步推进。一个是集中优势打开缺口。
十多天没有突破嵘岗山脉上面发急的催促,跨过七个国家的阵线,兵力和补给帝国已经开始焦急起来。
中军帐摇摇欲坠晃动的厉害,大帐内的将军们脸色惊变,厄多尔的手掌变成雪白透明,真气凝聚蓬的一声,地上钢胆离开地面箭一样的被吸入掌心,他拿着钢胆轻轻的放在桌上的印痕里,钢胆旋转起来,喷散出云雾般的寒气。
厄多尔苍老的脸露出一抹笑颜,要玩就玩大点。
“各位将军现在回到营地,子时发动总攻,不惜一切力量拖住对手。”厄多尔老脸一收,浑浊的眼球暴出冷冽的寒光。
“是,大帅!”众将军领命急急走出大帐。
“封西,你带领剩下的仙人队伍突袭露坎,打不下就毁了它!”厄多尔心一横冷冷说道。
面对充满杀气的厄多尔年轻的仙人封西一哆嗦,露坎一座二百万人口的城市,现在驻有大量的伤兵和后备兵估计不下三百万人,毁了意味着全灭,他成仙以来杀过的人不到二十个。
“慈悲善人”真的很慈悲啊!他无奈的退出大帐,不听令死的是他还会祸及家人,前车之鉴历历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