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8200000011

第11章 辛亥风暴中的搏击(6)

12月9日,清军由井径出发,到了蔡庄,即安置炮位,欲攻乏驴岭,岭上民军望见,即有数十人跑下来夺炮,两军逼近数十步,开枪互击,激战甚烈,清军极力反抗,民军未能将炮夺取。民军受伤者数人,均被清军杀害。但清军也被民军击毙7人,击伤18人。其中还打死1个管带。12月10日,清军见乏驴岭兵势甚厚,遂由岭北绕道而进,但在雪花山遭到民军伏击,两军交锋,自早上5点战至午后1点,民军大败,被俘20余人,清统制曹锟、统领卢永祥,各用腰刀亲杀10余人,清军又返回战场,将受伤未之死民军首级割下,到营前献功。数日来以此役为最烈,民军死者500余人。清兵死伤约百余人。12月11日,有平定州及娘子关绅民,推举代表2人,到清军营前,要求停战议和,而曹锟却认为他们是民军奸细,即于营外正法。第二天,清军占据乏驴岭后,便架起大炮,直向娘子关连击7炮,民军见寡不敌众,遂弃关退走,至阳泉驻扎。清军占领娘子关后,将民军大炮4尊、子弹数百箱、稻米800袋,全部夺走,其余民间财物,也被官兵劫掠一空。当天,段芝贵奉袁世凯令,到井径宣布停战,以利南北议和,但曹锟推说两军正在酣战,万难制止,于是,12日攻娘子关后,才停止战斗。之后不久,三镇兵即向太原进发。

娘子关终于失守了。对于娘子关的失守,当时景梅九曾认为是因姚以价“退兵过速”。然而从他从娘子关返回太原曾密对阎锡山所说的“娘子关终不可守”(景梅九:《罪案》第236页),并让阎锡山预作考虑的这个情况来看,原因并不在此。娘子关虽然形势险要,但民军缺乏炮兵,“虽有可守之地,而无可守之器”,加之兵力有限,敌我双方实力悬殊,并且袁世凯决心消灭山西民军,以图在即将举行的南北和谈中争取到更多的筹码,因此,娘子关失守只是时间上迟早的问题,不过,若能再坚守些时日,阎锡山也许会对以后的事情安排得较为周密一些,而不至于那样仓促。

娘子关于12月12日失陷后,16日,阎锡山、姚以价撤返太原。鉴于三镇兵将大举进攻太原,而民军已无力抵抗的现实,阎锡山曾与温寿泉、赵戴文、黄国梁等多次集议,其中有人主张不一定坚守省城,往南往北都行。多数人主张由太原暂时退出后,到陕西与张凤翙靠拢,联络起来,以图再举。温寿泉则力主阎锡山应留在太原,以稳定民心。由于各执其词,意见不得统一,而形势又相当紧迫,因此,再未继续商讨,便按原来的“分兵南北”之议,阎锡山与赵戴文、张树帜等率部分义军离开太原,向北进发;温寿泉、景梅九、杨彭龄等率部分义军南下而去,姚以价则乘火车辗转去了汉口,黄国梁与王嗣昌等先往阳曲县青龙镇,后来也转到天津。

民军撤离太原后,原来的清政府官员即活跃起来,由于当初太原起义后,阎锡山对清廷官员采取劝降任用办法,只要投降就不加罪,所以,大都存活并委以重任,而今他们见民军撤离,无不弹冠相庆。原省咨议局局长梁善济与提法使李盛铎(起义后推举为军政府民政长)同谋为清军内应,并乘机大肆搜刮,自缢未死的原布政使王庆平,在张锡銮来到任前,暂行护理省政。12月12日王调离后,布政使由李盛铎接替,并护理巡抚。1912年1月5日,卢永祥带步兵第一标、骑兵3队,山炮、工辎各两队到太原。10日张锡銮也抵太原赴任。旧时官员,纷纷出来任事。不久,张锡銮调东北,李盛铎执行巡抚事。卢永祥进驻太原后,即派兵分别向忻州、平阳进攻,所到之处,大肆搜刮抢掠杀戮,其中,以赵城受祸最惨。反革命的复辟,给山西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南下的温寿泉一路,他们计划南下后,光复河东,然后出兵河南,以图大举。这一路民军,由李鸣凤收留的从娘子关退回的一部分士兵为先头部队,景梅九带领学生军和辎重殿后。经徐沟、平遥、介休、灵石、霍县,抵达赵城后,经过整顿,推举杨彭龄为行军都督。义军进至洪洞,鉴于平阳城清军力量雄厚,遂决定暂不攻平阳,而绕道至河津,与陕军取得联系后,先下运城,再去平阳。按照这一决定,义军一路向前,冲破重重阻拦,最终抵达河津县。在这里,决定温寿泉、景梅九偕同陕军派来的联络人员王一山,赴陕与陕军联络。此时,从北京绕道回到河东的王用宾、刘锦川、尚德、陈衡光等,已在运城召集各县士绅开会,组织了“河东绅商议事公所”,并成立了有团兵数千人的“蒲解两属民团”,被释放出来的张士秀则自愿赴陕请求陕军援晋。王用宾等还分别潜赴河津等县调集兵力,准备待陕军过河后协同进攻运城。陈树藩、井易幕、井月秀等率领陕军东渡后,先到虞乡,尚德向陕军介绍了运城内外的地形和兵力情况,1911年12月28日,陕军进抵距运城十里的解州属赵村,29日拂晓,与前来进攻的盐捕营交战,盐捕营因与王用宾等有过联系,所以未进行激烈战斗,即行撤走,接着,陕军便向运城进攻,下午光复了晋南重镇—运城。

在秦陇复汉军司令官陈树藩的主持下,决定由当地人士组成机构,维持地方,随即议定由从陕西归来的张士秀任河东民军总司令,总理地方军政事务;王用宾任兵马节度使并兼任民政长,尚德为交通司长,其他军务、财政、司法、总务、审判、银行、警察等部门长官也作了相应委派,各县知事均选派革命党人担任。这时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它对山西革命极为重视,派特派员王北方来运城视察革命情况,他召集各军政负责人开会,讨论革命方略,为了能够统一指挥,并对南北两政府行文便利,认为亟应组织统一领导的机构,在阎锡山都督未回省的情况下,同意由副都督温寿泉立即组织河东军政分府,并以尚德为秘书长着手组织,成立了河东军政分府,同时与陈树藩等商讨组织“豫、晋、秦、陇联军”,策应潼关豫军东下,以截击南下清军之背,会议方定,陕西告急,陈树藩、井易幕即行返陕。

运城光复不久,军政分府即命李鸣凤、张士秀率部分驻于韩信岭以南至黄河以北的地区,防堵南下的三镇卢永祥部和北上的河南毅军赵倜部。李鸣凤还到平阳南的蒙城,组织了攻平阳的部队,准备一举攻下平阳。此时,得知南北议和的消息,为避免城内人民遭受损失,遂停止了攻城。共和告成后,平阳得以光复,因而晋南地方完全掌握在了以温寿泉为首的河东军政分府手中。

北上的阎锡山撤离太原后,拟去清军力量薄弱的绥远包头一带。他所以这样打算,是因为他对绥包一带的情况有所了解。清廷在内蒙古中部和西部地区所设的归绥道,是山西省的四道之一,驻归绥的部队为山西的后路巡防(前路、中路巡防分别归太原镇、大同镇指挥),其统领周维藩为清翰林院编修,在赴日本考察军政时,曾结识了一些同盟会员,太原起义后,周维藩在当地同盟会员杨瑞鹏的推动下,至兴和宣布起义,而包头的同盟会员在杨瑞鹏的发动下,曹富章、张林等也曾在包头附近的黄草洼宣布起义,并开进包头城(后被五原厅同知樊思庆镇压)。因此,这里有着一定的革命基础,并且经济上也比较富庶,况且相对晋北离清军之力较远。所以,阎锡山想依此作为“暂避其锋”,以“待有利时机”的落脚点。

北上的民军在阎锡山率领下,到五塞后,与朔方兴讨使孔庚等相会合。此时,从绥远撤下来的周维藩部已占领大同,并且在怀仁大败从大同撤出来的清毅军。对于阎锡山放弃太原出走,孔庚认为“是一大失策,但事已至此,难以挽回,遂建议阎锡山通电全国声明北伐,以保全山西民军荣誉。阎采纳此义,但仓促间未能发出通电”(刘存善:《山西辛亥革命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7月版,第125—126页)。这时,阎锡山也感到有些后悔,曾自责有过,行至大同时,他拜让都督印与周维藩,周坚辞,又恳交孔庚,孔亦却之。阎锡山说:“我不干了,吾将去五台,削发入山,惟诸君谅我,感恩不朽”。周维藩说:“都督晋人,且首义,我三人为革命同功一体,胡可计名位。大势所趋,革命必成,省垣虽失,无损大局,且我军自怀仁一战,士气振奋,关内外尚有万人,据险而守,足以拒敌,若都督一去,示人以怯,则军心涣散,三晋之人复何恃”。孔庚对此番话深以为是,于是仍拥阎锡山为都督,孔庚为前敌总司令,兼第一师师长,李勉之为参谋长,王家驹为统带,周维藩为总参谋兼第二师师长,刘少瑜为统带(方仲纯:《辛亥塞外革命纪略》,《近代史资料》1957年第5期),并且召开会议,认为清毅军虽败,其主力还在左云一带,若守大同,恐腹背受敌,而闻包头起义也失败,北进之计自不可能,因此决定“当择地暂避其锋,徐图进展”。于是,阎锡山等率部辗转至保德。12月23日,阎锡山在黄河滩上进行演说,借以激发军心,鼓舞斗志。他在历数了辛亥太原起义以来的艰难挫折后,谈“此时战争,迁延数月,于兹亦骑虎之势,得下为难,勿因败以生畏葸,勿坐观以误事机。再抖精神,重振志气,扫伪朝之余毒,复祖国之光旗,此功此责,乃山与诸同胞共之者也”(张树帜:《山西辛亥起义日记》,《山西文史资料》第19辑,第96页)。之后,阎锡山委孔庚为北路军总司令,凡北进部队,统归其节制。

从阎锡山撤离太原后的辞职不干,甚至想要去五台山削发为僧,再到在黄河滩上演说中的慷慨陈词,不难看出,他对革命的前途有一度是曾悲观沮丧过的,在遭受“燕晋联军”失败,又不得已放弃太原等挫折后,出现这种情绪的,实际上并非阎锡山一人,只不过由于他特殊的身份地位,在有关史料中对他的记述较为详细,因而显得有些突出罢了。但是从他在黄河滩上的演说中,却也可以清楚地说明,阎锡山并未一直陷入悲观沮丧这一不良情绪之中,而是经过反思之后,又重新振作了起来。决心“再抖精神,重振志气”,再接再厉把革命事业进行到底的。可以说他的这番演讲, 其实也正是他对自己“因败以生畏葸,坐观以误事机”懦夫思想的一种反思和自责,也是对革命抱定信心的豪情表白。阎锡山重新振作,对尔后民军在绥包一带的革命行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阎锡山等在河曲县十里长滩附近的古城镇时,在包头策划起义失败后的杨瑞鹏、王肯堂以及在牛镇起义亦遭失败的李德懋都来到这里。杨、王二人在包头策动起义失败,主要是在清军驻绥远将军堃岫的授意下,五原厅同知樊思庆暗中胁迫已被杨、王说服起义的清军管带王芝寿、谢有梓将有关起义密议坦白后,借宴请革命军官为名,将参加起义的革命军官佐40余人杀害。杨、王等人见到阎锡山后,告诉绥远清兵无备,劝阎即速进攻。1月4日,阎锡山率北路军从古城镇出发,10日部队到达距包头约15公里的大茅庵村时,发现清军,并拟与驻扎包头镇之清军管带谢有梓、王芝寿及五原厅同知樊思庆谈判,确定以南海为谈判地点。第二天,阎锡山派孔庚、吴信芳、李黾为代表前往,孔等刚至南海,即被清军四面包围,欲施诱杀之计,幸吴信芳与谢有梓交往甚密,孔等方得以安全返回大茅庵村。民军对樊等诱骗行为,极为愤怒,乃分兵三路进攻包头。樊思庆等见自己的阴谋未遂,而手中兵力又有限,于是率领500余人,向归绥逃遁,但也被李德懋、张树帜率兵击溃,缴获枪械马匹甚多,当天即1月12日,北路军占领包头。包头各界欢迎“都督”入城时,还出现了一个插曲,赵戴文为了阎锡山安全起见,伪装“都督”,走在前面,突然有一潜伏于大街一边的歹徒向赵戴文打了一枪,但幸未击中。占领包头后,阎锡山一方面维持地方秩序,一方面发展武装,并筹措粮饷,打造兵器。

1月15日,山西巡抚张锡銮,山西咨议局副议长杜上化派代表孔繁霨、马瑞图,到包头迎阎返省,因为自阎锡山北上后,地面不时告警,维持秩序,非都督旋省不可。而阎对张未敢遽信,况且自己已占领包头,有了栖身之地,所以,不愿急于南归,同时,由于义军占领包头后,堃岫即电请内阁,请求派兵支援,但却求援未果,遂派统领谭永发率蒙古队及旗兵巡防与步队约计2000人,进攻包头,屯兵于距包头90里的萨拉齐厅。1月15日,阎锡山领统带王家驹率步队两营、马队1营、重炮队1队、游击队1队,开往距萨拉齐30里之鄂格逊。两军在此相遇后,从上午战至下午,清军馁甚,退入萨拉齐城内,紧闭城门,拒不出战。王家驹、张培梅城下叫骂,亦不应战。民军无奈,只好退驻吴坎,此地距萨城仅1里,正当民军粮饷告乏之时,当夜张树帜由包头运来一批大米、白面和猪肉。为尽快解决战斗,民军遂以大炮轰击萨城西门。由于清军官兵多无心打仗,因此,城虽未破,已逃亡过半,支持到下午,便弃城而逃。1月20日,王家驹、张树帜等占据萨拉齐,第二天,阎锡山进入萨拉齐。

萨拉齐失陷,使堃岫大为惊慌,急忙召集士默特旗的参领们开会,商讨对策。这些蒙古族的军官虽然与满族也有矛盾,有反清思想,但他们对同盟会提出的“驱除鞑虏”也颇为反感,加上山西民军又不注意民族政策,曾提取士默特旗的税款,侵犯了蒙古族的利益,所以表示愿意支持清政府,出兵抵抗山西民军的进攻。于是城内的蒙古族步兵第二营和骑兵营,奉命于1月24日出发,25日抵达刀石村(今陶思浩车站)。26日晨,山西民军敢死队向刀石村发起进攻,但在已有准备的清军的抵抗下,敢死队受到重创,后来虽然山西民军的正规部队赶到,人数上有蒙古营3倍之多,可是,由于冒着枪林弹雨指挥的王家驹不幸中弹牺牲,使部队锐气大挫,而此时蒙古骑兵营和谭永发的巡防队又支援上来,在此情况下,山西民军不得不撤出战斗,退至拖斯和村。刀石村因距陶思浩不远,其村西南有条小河叫谷勒畔河,因此,刀石村之战亦称为陶思浩或谷勒畔河之战。此役,据说山西民军伤亡数百人。阵亡的王家驹,共和后,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令陆军部准给其恤金并附祀忠烈祠。

同类推荐
  • 林肯传(传记译林)

    林肯传(传记译林)

    《林肯传》林肯是美国第十六任总统,著名的演说家、律师。这位“伟大的解放者”领导了针对南方奴隶制度的南北战争,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维护了联邦的统一,为美国在十九世纪末跃居世界头号工业强国开辟了道路。《林肯传》是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的扛鼎之作,也是他一生中撰写的仅有的一部传记。作者以其感人至深的笔触,生动再现了一个内心忧郁、富于理想、愈挫愈勇、满怀仁慈之心的林肯形象。林肯的从政之路充满坎坷和失败,但追求平等的政治理想却一直支撑着他屡败屡战,直至最终入主白宫。这位平民总统富于传奇色彩的一生,相信会让每一位读者唏嘘不已。
  •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同时他又是被公认的中国近代最后一个集传统文化于一身的典型人物。其所著家书,涉及的内容广泛,本书特选取其中150余篇,编为修身劝学、持家理财、治军为政、交友处世四个部分。编者为每封家书注有准确的日期,并进行了现代文全译,以便读者能够深刻地了解道光、咸丰、同治三个不同时期的曾国藩,了解其真正智慧之所在,读者从此书中可见一个思想者对世道人心的深刻体察和感悟。
  • 黑夜

    黑夜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埃利·威塞尔的代表作,回忆了他少年时代与家人在奥斯维辛和布痕瓦尔德两所集中营的真实遭遇。1944年,二战接近尾声,针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却愈演愈烈。始终以为“集中营”只是谣言的匈牙利犹太人,包括威塞尔一家人被送往集中营。威塞尔的父母和妹妹相继死去。威塞尔见证了集中营里惨绝人寰的苦难,无数信念和生命在眼前化为烟尘。然而,在黎明前的黑暗时刻,他仍然心存希望。《黑夜》让我们看见了残忍和慈悲的极限,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勇气。
  • 特殊材料铸人生

    特殊材料铸人生

    本书是颜鸣皋院士的一本人物传记。作者以深沉的情感、翔实的史料、流畅的文笔、精彩的描写、动人的情节、传奇的故事,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传主在曲折和苦难中漫漫求索,在风霜及忧患中拼搏奋斗,在使命与责任中攻关创新,在光荣与自豪中无私奉献的精彩人生!阅读该书,不仅可以了解一位中国科学家真实而又辉煌的一生,还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新中国航空工业忠诚践行“航空报国,强军富民”宗旨,曲折前进、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本书不仅适合航空从业者及社会公众阅读,尤其还对广大青少年读者具有教育启迪作用。
  • 达尔文(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达尔文(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本书除了向你讲述这个伟大科学家成长的故事,还将带领你去游览迷人的热带风光,向你展示奇异的民风民俗。读完之后,你将会发现,由于汲取了科学大师的精神养料,在人生境界上,你已经获得了新的提高。这是一本值得你细细品味的书。
热门推荐
  • 漫步遐思

    漫步遐思

    本书是陈先达先生的哲学随笔,先生针对日常生活中的困惑及其哲学问题,以一位哲人的视角进行探讨,或深入历史,或关注现实,或感悟生活,语言生动,深入浅出,雅俗共赏,使读者在对问题的思考和对现实的追问中得到哲学精神的滋养。本书曾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 农门贵女:王爷,宠上天

    农门贵女:王爷,宠上天

    一朝穿越,苏暖暖成了一穷二白的农家女,前有憨厚的爹娘和三个黑干瘦的哥哥,后有极品亲戚欺负到他们的身上,还扬言要卖给隔壁员外的傻儿子做妾?做你的春秋大梦去吧!敢欺她辱她,她必百倍还之。赚钱养家外加虐渣渣,靠着上辈子做美食的那点小经验,领着自己一家奔上小康之路········只是·······那谁说好的冷冰冰呢,你怎么不走了。“乖,娘子,天冷了。”
  • 学校体育文化论

    学校体育文化论

    本书以文化为大背景,从体育文化的视角,论述了体育文化内涵,外延,要素特征,物质形态,精神形态,价值功能,建设与管理等多方面的问题。
  • 封神双龙传(6)

    封神双龙传(6)

    商纣无道,群魔乱政,两名身份卑贱的少年奴隶,被偶然卷进神魔争霸的洪流之中。他们一个性格沉稳、温文尔雅,有着超凡的感悟力;另一个古灵精怪、活泼机智,满身的市井顽童气息,却聪明绝顶。二人由魔入道,亦正亦邪,却又非正非邪,不断完善自身的绝伦武艺与玄奇法术,并得到了上古神器龙刃诛神与轩辕圣剑,终成一代伟业,被三界众生奉为人皇、天帝,傲然封神。
  • 拯救我暗恋的反派大佬

    拯救我暗恋的反派大佬

    离别没有长亭古道,也没有劝君更尽一杯酒,只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有些人留在了昨天。她亲眼看着许白焰死在她眼前,不行,她在最后一刻也要让他重新来过,绝对不允许许白焰就这么死了。“许白焰,你听清楚了吗?我喜欢你,从很久很久以前。”“为你,我甘愿。”他为她甘愿俯首称臣,“我的大小姐,你一定要快乐。”
  • 第一香笔记

    第一香笔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语增篇

    语增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墨尔本,算到爱

    墨尔本,算到爱

    厦门-墨尔本,纽约-佛罗伦萨。爱情里的时尚,数学里的浪漫。一个品牌的世界梦想。[神光群:454173;书友群:590118637]
  • 幸福的柠檬

    幸福的柠檬

    “本书精选了作者74篇小小说,题材宽泛,内容涉及亲情、友情、爱情、成长、励志等,语言鲜活,富有灵性。透过这些篇杂,可以让读者触摸到真善美,触摸到一种大爱情怀。作者的笔触立足鄂北本土,倾向于底层,善于在生活中发现被人忽视的东西。在塑造小说人物时,用引人入胜的情节、细致入微的描写和朴实真挚的语言,不经意间戳中人们心底那处柔软,让人回味无穷。”
  • 七十二候考

    七十二候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