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83800000034

第34章 辽饷减半

“老先生请问。”朱慈烺知道,挑刺的来了。

“我朝自太祖高皇帝开国以来,就明定,凡商税,三十取一,过者以违令论,厘金税沿途收取,恐有超过三十取一的嫌疑;况且厘金税加重商人的成本,商人为了牟利,必然提高商品的价格,将厘金税转嫁到百姓头上,到最后,受害的还是百姓。如今天灾人祸不断,百姓已然十分困苦,再加厘金税,百姓恐难以负荷,还请殿下三思。”林欲楫一头白发,说话颤颤巍巍。

朱慈烺恭敬回答:“老先生可能有所误会,太祖祖训三十取一,指的是一次,而不是多次,不然崇文门和临清卡岂不已然违反太祖祖训了吗?”

“崇文门和临清卡一南一北,相距千里,两处都能收到,却也是难。”林欲楫皱眉。

“但也不是没有!”

林欲辑嘴唇紧闭了。

朱慈烺继续道:“厘金税一百取一,即使是奢侈品,也绝不超过三十取一,因此,绝没有违反太祖的祖训,至于商人会不会把厘金税转嫁到百姓头上,当然是会的,不过除去粮食和布匹,其他对百姓的影响应该是微乎其微,最最重要的一点,商人多收十两银子不会造反,然辽饷多收一两,农民就没有了出路,增商人税赋,减农民负担,正是合适。”。

“羊毛出在羊身上,无非还是盘剥百姓!”林欲辑叹。

这一点,朱慈烺承认。

“是,但感受不同,一个是直接,一个是间接,物价高了,百姓首先怨恨的是奸商,但辽饷收多了,百姓的怒气却是直接冲向朝廷,两害相权取其轻,何况不是害,而是利,废辽饷开厘金,对朝廷有百利而无一害。”朱慈烺尊尊敬敬。

林欲辑摇头道,忧心忡忡:“殿下动辄说利,老臣不以为然。商人也是我大明百姓,何以要对他们苛捐杂税?我大明拥有四海,倘使朝廷节用以爱人,使民以时,各级官员清廉自守,开丝绸、瓷器、茶叶通商之路,仅此三项即可富甲天下,何至于今日之国库亏空!上下挥霍无度,便掠之于民;民变在即,便掠之于商,此亡国之道也,老臣以为,厘金万万不可开!”

御座上的崇祯和朝臣们都变了脸色。

亡国两字,也就林欲辑这种即将致仕、无所顾忌的老臣敢说,换做其他任何人都是犯忌,都要被严惩。

朱慈烺也微微心境,这老头还什么话都敢说啊,耐着性子,尊敬解释:“老先生差矣,厘金税决没有劫掠商人之意。就如辽饷不是劫掠农民一样,都是迫不得之下的财税之策。辽饷自万历年到现在,已经收了几十年了,天下百姓苦其久矣,已然不可再持续。既然都是我大明百姓。那就应该承担大明百姓的义务,农民家中无有一物,再逼他们纳银就是在逼他们造反,商人多银,此时不正应该拿出银子,以解国难吗?局势稳定了,天下太平了,他们的财产不才能保存吗?还是那句话,商人出十两银子不受影响,农民征一两银子就没有了活路,一户商人可救十家农户,老先生为何厚此薄彼,只看到商人多出的那点小钱,却没有看到农户家的苦难呢,这难道是圣人的教诲吗?”

“这……”林欲楫一时语塞。

朝堂一片静寂,所有人都咀嚼太子这番话。

一户商人可救十家农户,若是这样,倒也不是不可。

“厘金税可行,臣附议!”寂静中,林欲辑的副手,礼部右侍郎蒋德璟忽然站了出来,但不是附和林欲辑,而是赞同朱慈烺。

蒋德璟,字申葆,晋江人,天启二年(1622)登进士,蒋德璟有才能,且性情耿直,原本是一可以托付重任的重臣,但可惜他是东林中人,且现在在朝的东林人中,数他官职最高。因此朱慈烺对他不敢太过亲近。

吴牲和蒋德璟同为右侍郎,但礼部是六部之首,因此,吴牲地位不及蒋德璟,何况现任的礼部尚书林欲楫马上就要致仕了,如无意外,蒋德璟必然接替林欲楫,高升为礼部尚书,因此蒋德璟是朝中东林之首。

但蒋德璟并不是东林领袖,现在的东林领袖是即将入京的左都御史刘宗周和赋闲在家的江南钱谦益。

东林人传统,历来并不以官职为尊,东林创始人顾宪成只是一个小官,但却不碍于他的大儒和领袖地位。声望才是决定能否成为东林领袖的唯一标准。当然了,声望够,官又大,那就是无可厚非的领袖了,崇祯元年的钱龙锡,后期的范景文和倪元璐,都是两者结合,被崇祯帝捧起来的东林领袖。

而钱谦益始终不入崇祯的法眼。

甲申之变中,范景文和倪元璐都以死殉国,

有人说,东林党人在崇祯皇帝死的时候无人死节,那是大错特错的。

蒋德璟虽然不是东林领袖,但在朝中的东林党中,却有足够的影响力,这一点和吴牲完全不同。吴牲虽然也属于东林党,但却是一个孤鸟,严格来说,吴甡只是一个戴了东林帽子的愤青而已。

蒋德璟是朝中东林之首,他的表态,隐隐是某种风向的转变,

林欲辑皱起眉头,蒋德璟这是在拆他的台啊。

朱慈烺暗暗点头,蒋德璟还是有点见识的。

“臣附议!”

“臣反对!”

反对和赞成的声音在朝堂上响成一片,争执不断。但总体来说,赞成的还是比反对的少。

口风如雨,朱慈烺站身其中,感觉像在被口水洗澡。

“殿下,臣有一问。”又有人站出来点名朱慈烺,这一次是刑部右侍郎孟兆祥,孟兆祥是忠臣,甲申之变时,战死在正阳门下,其子孟章明带着全家人自缢而死,可谓一门两烈士,父子皆忠臣,因此朱慈烺尊敬的回了一礼:“侍郎请问。”

“厘金局沿途设置,用人甚多,如何保证没有贪污舞弊之徒?”孟兆祥问。

朱慈烺道:“这就是内阁和刑部的事了,我只是提一个大建议,施行的小细节,还要内阁和各地督抚大人们商议。”

孟兆祥点点头,退了下去。

朱慈烺心中明白,孟兆祥没说反对或者支持,但隐隐然已经是支持了,不然不会问到厘金局成立的细节,这一点的小心思,朝臣们包括御座上的崇祯都心知肚明。

“内阁怎么看?”

一番争吵之后,崇祯终于看向了内阁。

辽饷加重农民负担,致使“民穷财尽”,各地官员诉苦的奏折,他每天都会收到很多。崇祯很了解,也很痛苦,但国库空虚,朝廷财源枯竭,不征“辽饷”,朝廷拿什么平定辽东,剿灭流贼呢?

因此,辽饷是不得不“恶”。

但朱慈烺的厘金税,让他眼前一亮,如果厘金税一年正能收300万,朝廷又何必施行那臭名昭著的辽饷呢?不过朝臣的反对之声让他犹豫,僵持情况下,内阁四臣的意见至关重要。

众臣目光都看向首辅周延儒。

周延儒轻轻咳嗽一声,站到殿中,沉吟了一下,端着肩膀对崇祯行礼:“厘金税甚好,老臣以为试行。”

厘金税是皇太子提出来的,有理有据,皇上眼睛里隐隐又有喜色,他这个首辅当然不能唱反调。

朱慈烺长长松了一口气。周延儒虽然有奸相之名,但看来却也不是昏庸盲动之辈。

御座上的崇祯帝也松了一口气。

朝堂隐隐骚动,那些反对的官员表情激动,不明白首辅大人为什么要同意?

“不过厘金税一年是否能收到三百万,老臣却有点保留。”周延儒恭谨的向朱慈烺躬了一下:“请殿下恕罪。”

朱慈烺还了一礼,笑:“厘金税新开,周老先生大人有所疑惑,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只要各地的厘金局都设置起来,严格收税,一年三百万的银子,我还是有把握的。”

朱慈烺的自信来自后世,满清在没有江南的情况下,都能收到一千万,如今大明江南在手,京杭大运河在手,而且奢侈品加倍收税,如此情况下,如果连区区三百万都收不到,那就怪了。

明朝的官场还不流行称呼长官为“大人”,只有首辅次辅等内阁成员可以享受“老先生大人”的待遇,因此朱慈烺称呼周延儒为周老先生大人。

“但如果收不够呢?”周延儒一脸忧心,声音沙哑:“厘金税收不上来,辽饷又废除了,到时朝廷拿什么发军饷?辽东和流贼又如何平定?天下岂不就乱了?因此老臣以为,辽饷暂时还不能废除,等到厘金税收上来,确有三百万,足以补上辽饷的缺额之后,再废除辽饷也不迟。”

不得不说,周延儒的话很妥当,有老成谋国之意。

殿中众臣都是点头。

连崇祯也微微点头。

周延儒能当首辅,却也是有两把刷子的。

但朱慈烺却不能赞同。

明末时,辽饷已经成为压垮天下农民,尤其是北方农民的最后一根稻草,丰年还好,一旦有灾祸,一年的收入根本不够支付田亩赋和辽饷,官府缉税又急,为了逃税,很多人不得不逃离家乡,最后变成流贼,加入了李自成的大军,因此,要想控制北方的乱局,对李自成釜底抽薪,废除辽饷迫在眉睫---早一日废除,北方的乱局就能早一日结束。

现在已经是崇祯十五年,距离十七年的大限,只有两年时间了,朱慈烺一分一秒都不敢拖延。

“父皇,”朱慈烺向崇祯行礼:“李自成为何屡剿不灭?其兵马甚至还越来越多?究其原因,乃是因为中原大地到处都是流窜的饥民,有源源不断的饥民加入,李自成的兵马自然越来越多。而这些饥民本来是我大明的良民,因为天灾,因为辽饷,他们不得不逃离家乡,如果朝廷废除辽饷,他们自会返回家乡,哪怕只有十分之一,朝廷面对的压力,也会少掉十分之一,因此儿臣以为,辽饷必须废除!而且越快越好。”

一片沉默。

其实朱慈烺所讲的道理,朝臣们心里都是明白,但辽饷从万历四十年开征以来,已经成为朝廷最大的一笔岁入来源,没有了辽饷,朝廷根本没有钱粮应付各地的乱局。

但因为辽饷的存在,各地又变的民不聊生,从而引发了更多的乱局。

这就好像是鸡生蛋,蛋生鸡一样,陷入了一个魔鬼循环。

崇祯皱着眉头,朱慈烺的意思,他当然明白,如果厘金税一年真能收三百万,他绝对会毫不犹豫的废除辽饷,但厘金税刚刚提出,一年能收多少还是一个未知数,贸然废除辽饷,一旦厘金税不如预期,那朝廷不就完了吗?

崇祯站起来,在龙座前缓缓的踱步。

经过这些天,他对儿子的能力和判断,已经有了一定的信心,在内心里,他也愿意听从儿子的建议,废除辽饷。但辽饷关乎国运,周延儒所说,也是老成持国之道,因此他不能轻易下结论。

“不如这样。”这时,次辅陈演站了出来:“今年辽饷减半征收,等厘金税征收上来,明年再全部减免!”

崇祯眼睛一亮,站住脚步:“嗯,就这样!”

于是,事情就这么定了。

朱慈烺轻轻叹口气,虽然不满意,但也只能接受,大明朝这艘巨轮,在惊涛骇浪中颠簸已久,惯性巨大,急切之间想要改变它航行的方向,也是不现实。

辽饷减免一半,天下农民的负担,也就轻了一半,希望中原大地的那些流民,在听到这个消失后,能有一些人回家。

“殿下,臣有一问,厘金税是归太仓库呢?还是归内库?”

一名户部官员站出来,问。

太仓库是国库,内库是皇帝的私库。

内阁四臣,还有殿中的众臣都竖起了耳朵。

这才是事情的关键,万历皇帝曾经开征“矿税”,矿监矿吏都是宫中的太监,太监们德行有失,在地上横行霸道,惹的民怨沸腾,最后闹出事情,给他们擦屁股的是地方文官,但收来的矿税,国库却一分拿不到,全进了万历皇帝的内库。

文官们为此忿忿不平,有段时间,文官们和万历皇帝最大的对立就是矿税。

如今出了一个厘金税,而且是由皇太子本人提出,所以有人忍不住的想:这笔钱,该不会是要进内库吧?

朱慈烺转向崇祯:“请父皇定夺。”

同类推荐
  • 盛世中国:秦汉卷

    盛世中国:秦汉卷

    万里长城(2007年7月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被评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首)在北国边疆轰然矗立,巍峨如险峰,蜿蜒如巨龙,东起辽东,西临洮,形象庄严,气势磅礴,构成一道坚固、高大的藩篱,隔绝了境外的猎猎风尘和滚滚狼烟、凛冽寒潮和刀光剑影……
  • 三国有君子

    三国有君子

    穿越成了陶谦的长子陶商,居住在群狼四顾的徐州,今后当如何面对?在汉末昙花一现的陶氏究竟会否有所逆转?是接受无奈的结局,还是与群雄奋勇相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书友群:9/2/4/4/1/3/2/4/6/
  • 梦回中国古城

    梦回中国古城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从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揭开历史的面纱,看一看神秘中国的精彩。每本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
  • 镜子:照出你看不见的世界史

    镜子:照出你看不见的世界史

    “拉丁美洲的良心”用《镜子》映衬出世界史上的荒谬和不公。记者出身的加莱亚诺,善于从体制的边缘发现让人生疑的蛛丝马迹。他从散落民间的口头记忆中寻找受辱者的尊严,从被冷落在纸堆里的记录中搜求被劫持的良知。这一次,他开始动笔书写一部倒转的世界史,撬动令思想窒息的体制磐石,唤起被麻痹的基本知识,恢复被蒙蔽的正常思维。六百个故事,就是六百面镜子。谎言不攻自破,恶行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在这里面,有人看到的是骄傲,有人看到的是屈辱,有人发现了过去,有人遇见了未来。
  • 世界上下五千年全知道

    世界上下五千年全知道

    本书以世界历史为主干,以古国文明、社会变迁、战争风云、科学进步,民族革兴、工业发展等事件为多姿多彩的枝叶,使读者们在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之余,既读了历史,又长了知识,更开了眼界。如果说一个民族的历史像一条千丝万缕拧成的线,世界史则更像一幅由不同画面构成的巨幅长卷,它们自成一体,又相互关联。在这幅画卷上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文明的创造史事实就是时间与空间的革命,当人类登上月球不再是梦想,当踏上宇宙已成为现实,当先进的交通工具将人们之间的距离缩得越来越短,当人类生存的环境及未来命运联系得越来越紧密时,地球变成了一个“村庄”,作为村民的我们每一个人,了解世界历史和世界历史大事就是在了解我们的身世。
热门推荐
  • The Science of Right

    The Science of Righ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你的魅力来自幽默

    你的魅力来自幽默

    幽默是智慧、学识、机敏的结晶,又是性格开朗、精神乐观的自然流露。它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又是日常生活的调色笔。《你的魅力来自幽默(图文版)》(编者歌斐木)以精彩的幽默故事为主体,以绝妙的点评为串联,全面展现了人们在面对职场、家庭以及自我时潜在的幽默因子,《你的魅力来自幽默(图文版)》在博得您会心一笑的同时,释放幽默的超凡魅力。
  • 不爱,就是最好的理由

    不爱,就是最好的理由

    执手到老;缘尽,各自安好!这一个个焐心治愈的爱情故事,满溢着爱的正能量。有暗恋,有热恋,有婚后再恋;有风和日丽,有歇斯底里,有决绝分离,有无法忘记……或幸福喜乐,或悲伤绝望,爱中况味娓娓道来。那个陪你走过美好时光人,其实也让你懂得了爱情的真意。我爱你,你也爱我,才是世间最美的风光。
  • 生命的接力如此美丽

    生命的接力如此美丽

    《生命的接力如此美丽》一书为我们展示了出自普通家庭的三代女性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生际遇中,如何以一脉相承的理想追求,来完成自身价值的最大实现。《生命的接力如此美丽》是作者余德庄历时六年的倾力之作,为中国作协和重庆作协重点扶持作品。《生命的接力如此美丽》是一本中国女人书。书里的一家三代女人皆善良、坚强、聪颖,吴雅是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女儿雷吟是加拿大的数学天才。书中记载了她们的奋斗历程,在战争动乱、家庭变动中她们始终以自身的奋斗来抗击外界的纷乱。而书中的历史背景和呈现出的价值观,皆有我们及长辈所走过的历史痕迹。
  • 红蝴蝶发卡

    红蝴蝶发卡

    张蜀三十六岁,女儿梦梦十岁那年夏天所发生的事,张蜀至死仍记忆犹新,很难忘记,就像昨天才发生的事一样。十年前的夏天,一个细雨霏霏的傍晚。在张蜀的记忆中,好像那年一进暑期,天就没下过雨,城市像一个大大的蒸笼,燥热热的,人就像热锅里的蚂蚁。前妻刚刚和张蜀离婚,张蜀尚未从离婚的阴影中走出来。一天他随单位人到和平医院体检,遇到了一个在那里做外科医生的男同学。这位男同学叫梁行,他们曾同窗近六年。梁行属于那种聪明绝顶的人,人长得十分帅气,个子有一米七八的样子。他父母都是搞艺术的。
  • 校草

    校草

    作品简介:一个老套的灰姑娘与王子现代版。头脑顶级的男人婆尹萱草为好友陷害,误考入贵族学院圣德。不起眼的她突然身价倍增不过也因为如此,她倒霉地成了女生公敌……
  • 霸帝

    霸帝

    意外穿越到三国,创下神之奇迹!桃园结义插一腿,过人胆识收小弟!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逐鹿中原,饮马天涯。征讨倭岛,扬我华夏。英雄,美人,阴谋,爱情,且看我如何春风独立……
  • 中国老板演讲录

    中国老板演讲录

    有这样一句话: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意思是说,君子和常人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因此,对于一个梦想取得事业成功的人来说,善于从这些成功的企业领导者身上学习到闪光点,必将受益匪浅。追求梦想,获得事业成功,是胸怀大志的人们奋斗的目标,编者从这个角度出发,收集了大量的著名企业领导者的演讲,内容广泛,包括创业、经营智慧、创新、国际竞争、企业文化、社会责任以及资本运作等共10个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优秀企业家的风采。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了解企业家成功背后的感人故事和经营哲学,相信本书,必将给那些谋求事业成功的人们,以很好的启迪和鼓舞。
  • 行次汉上

    行次汉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Perfect Wagnerite

    The Perfect Wagnerit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