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91300000009

第9章 江南桥乡数金泽

水是桥之魂,桥乃水之梁。金泽镇北枕淀山湖,南依太浦湖,水面积占了全镇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素以桥多著闻”,有“江南第一桥乡”之称。

古代纳富之地,必卧虹藏桥。历史上江南地区是古代中国最富庶的地区,桥起到的作用远远不止是保持陆路交通的通畅,由于南来北往的车船聚集在这里,桥的周围往往由此发展成为各种类型的交易场所,逐渐形成了集镇。

金泽古时称“白苎里”,在白米港畔,因当地盛产大米和苎麻而得名。唐朝时期,“白苎里”集镇雏形已经形成,当时在白米港一带有大米市场、苎麻市场、猪羊市场、鸡鸭市场,还有酒肆茶楼等聚会场所,热闹非凡。唐末至五代时,北方战乱频频,不少难民南逃至此地,由此人丁兴旺,集镇形成于公元960左右。到了宋代,大兴水利,农业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南宋时期对南方的开发,促成江南地区成为经济文化中心,乡村集镇日益兴盛。据文献记载,金泽镇有“兴于宋、盛于元”之说。至于“白苎里”集镇何时改为“金泽”,已不得而知。相传由于当地文人认为“白苎里”这地名缺乏文采,故用古书中“穑人获泽石如金”之句,改称为“金泽”。

金泽的桥,大都建于宋、元两代,且有“庙庙有桥,桥桥有庙”、“庙里有桥,桥里有庙”的俗谚。史书上称,宋时金泽已有“六观、一塔、十三坊、四十二虹桥”。这四十二虹桥,就是指在面积仅0.6平方公里的镇区内有42座古桥,堪称水镇桥梁密度之冠了。如今绝大部分寺庙已废,但当年的桥却风姿犹存。至今镇上还保存着万安桥、普济桥、迎祥桥、天皇阁桥、如意桥、放生桥等10余座。在下塘街一带有一段相距350米的河道,河道上并列的五座古桥,竟然跨越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所以有“四朝古桥一线牵”的说法。这些古桥造型美观,结构精巧,为国内外桥梁专家和学者所注目,在古桥梁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故有“金泽古桥甲天下”的美誉。

桥是江南古镇的神韵,桥也是江南古镇的精华。金泽的桥确实很有特色,而且意蕴深长,情味无限,有其独特的魅力。万安桥建于宋景定年间,是金泽最大的石桥,有“金泽四十二虹,万安桥居首”之称,桥名寓意“万世安详,风调雨顺;万民安业,五谷丰登”,石桥结构坚固,形式优美,历经千年风雨仍安然横卧江南,是上海地区最古老的石桥。万安桥向南不远处是普济桥,它与万安桥非常相似,故称之为姐妹桥。建于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的普济桥,为单拱圆弧形,具有明显的宋代石拱桥的特征,此种形状的石桥国内已不多见,于1987年被列为上海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金泽至今保存得最完好、最美观的古桥是如意桥,此桥建于元代,明、清两代多次大修,故桥身整齐优美,由一色打凿整齐的花岗石砌成,桥拱倒影碧水,成虚实相接,恰成一圆形,有诗赞曰:横桥远画如游龙,明珠影落长河中。一座座风格迥然不同的古桥,把古镇的河、街、巷、宅等连接在一起,使桥融入了自然环境之中,与古镇相映成趣,形成了江南水乡古镇独特的风貌。

金泽古镇桥多庙也多,有26座古庙,其中颐浩禅寺、东岳庙,西林禅寺三座最为有名。建于宋景定元年(1260年)的颐浩禅寺,以南宋宰相吕颐浩故宅为寺,故得名。历史上颐浩禅寺建筑规模宏大,相传有5048间寺院房舍,占据了大半个古镇,曾经盛极一时。颐浩禅寺于1992年修复后,建造石碑坊一座,重建了观音殿、山门、殿堂、寮房等寺宇建筑,占地6亩多,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1992年7月,正式开放为佛教活动场所,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寺额“颐浩禅寺”。寺内现存三株古银杏,其中最大的一株四人合抱粗的古银杏树已有700年,历经世事沉浮,如今依旧枝繁叶茂、冠如华盖。

“江南桥乡数金泽”。金泽镇于2014年被授予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称号。桥乡金泽镇未来的发展定位非常有特色:以与世界级著名湖区相适应的品质特色镇为目标,以生态小镇为方向,做生态保护的标杆、历史文化彰显的标杆和生态资源利用的标杆,将金泽建设成为“生态型科创小镇”。

同类推荐
  • 腊八节

    腊八节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味道之第一宗罪

    味道之第一宗罪

    一切过度的沉溺,都是有罪。在西方文化传统中,“贪吃”被列为七宗罪之首。当饮食成为人类过分沉溺的欲望,其他一切淫邪的罪错便随之而来。在梁文道笔下,吃喝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而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切片,它与音乐、民族、教养、情色甚至善恶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传统远去,喧嚣升起,品味变成炫耀的资本,饕餮之徒化身为美食家——人类因贪吃被驱除出伊甸园,背负起原罪,却为自己创造了另一座天堂。
  • 世界文化博览2

    世界文化博览2

    带你领略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文化的力量和魅力,享受精神的盛宴,浓缩世界文化知识精粹。旨在为读者提高文化修养、丰富人生内涵、添加知识储备、准备写作素材、增加聚会谈资……
  • 资治通鉴一日一读

    资治通鉴一日一读

    《资治通鉴》向来被视为辅佐统治、提供政治智慧的“帝王之学”,是中国自宋代以来历代皇帝的必学科目,也是今日为官从政者案头必备的历史参考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参照这面历史的镜子,可以练就看破成败的眼光,养成敏锐的世情嗅觉,让我们跳出人性的盲点,不再跌入历史的覆辙。历史是最不该被忽视的智力资源。关于今人面临的竞争、成败、取舍、抉择等生存问题,过去的时空中早就有过相关的案例:终南捷径、东山再起、狡兔三窟、择木而栖……破解尔虞我诈的政治权谋,领略对抗性的精英思维,悠悠青史,无疑是国人最可宝贵的阅历。
  • 常用熟语典故探源

    常用熟语典故探源

    本书以问答形式阐述常用语的渊源问题。把一些“随口能说,一听就懂,深问不知为什么”的问题,追根溯源,一一作答,把它的来龙去脉及其典故所在介绍给读者。文字通俗易懂,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较强,能给读者打开智慧的大门,带来新的启示与帮助。
热门推荐
  • 重生暖婚:宸少,宠上瘾

    重生暖婚:宸少,宠上瘾

    【重生,甜宠,双洁,1V1,已完结】“夫人,今天份的情书收到了吗?”电话那头清冷磁性的声音传来,苏慕嘴角没忍住抽了抽。emmmm,白煜宸最近怎么这么反常? 脑子该不会被门夹了吧?……重生前,苏慕义无反顾的和未婚夫解除了婚约,最后被渣男骗财,还搭上了一条命;重生后,她痛改前非,直接拉着未婚夫闪婚了!婚后,她看着那个趴在桌子上写情书的某男,无语望天。这绝对不是她认识的冰山毒舌男,那丫的怎么可能会写情书,疯了疯了……
  • 绝世斗神

    绝世斗神

    斗气大陆,百族林立。强者为尊,弱者流离。争斗杀伐,恃强凌弱,不过家常便饭。看宅男林鹤重生后,如何在异界大陆上辗转成神,尽在绝世斗神。
  • 绝品弃妃:王爷请自重

    绝品弃妃:王爷请自重

    重生之日,竟是夫君纳妾新婚之日。仕可忍孰不可忍,休夫,带上嫁妆远走高飞。半路遇贵人,岂料他竟是伪君子,想趁她之危,要挟以身相许。什么?弃妇你也要,不行,不行,本小姐没有老牛吃嫩草的习惯。什么?还要封妃,不行,不行,你这样做,会让本小姐认为你太没品了。惹不起,躲得起,走人。想走,先问过本王再说。
  • 清史稿

    清史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赌你不敢爱我

    赌你不敢爱我

    六月以来生不如死的训练和狗一样的生活,终于换到和初恋男友解释误会的机会,推开门要解释去发现男友劈腿。我要分手吗?不,我的人生只有意外丧偶没有分手。我看见桌子上的水果刀。误伤人被关进底舱,我遇到了苏放,一个躲在最底层货舱的偷渡客,我一步一步被他带入万动不复。到了最后时刻,我与他坐到赌桌前,就像两个资深赌徒,心定神闲的看着对方,看谁最先说出Showhand。游轮上的五年,我遇到各种各样的男人,游走于一个港口又一个港口,见识了漂亮和钱的魔力。我看着他一步一步变成披着羊皮的大鲨鱼。而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竟然成了他的猎物。
  • 姐儿门前一棵槐

    姐儿门前一棵槐

    这是一部战争情感小说,是一个将军惊心动魄的情爱史,是一个女人感天动地的美德书。在战争中荣升为将军的人,背后都站着一个伟大的女性!她们是中国革命最高贵的牺牲。本书温婉细腻地讲述了将军(牛儿)和妻子郑秀云与前妻凤儿之间的恩爱情仇,在苦难和尊严的人性挣扎中,一番儿女情长,几多尘缘未了,母性的自尊和宽容之美,读来催人泪下,扼腕叹息,如一幅优美的风俗画。
  • 那年盛夏是心动

    那年盛夏是心动

    蓦然回首,再忆往昔,是初遇?是心动……一次你以为的初遇:悬崖上的遇见,注定了再见。“你只会是我的。”“没那么简单。”再遇,是一个绝对的乌龙。也使她遇见了两只小包子,时池:“wow^棺材脸和小白花怎么能造出这么可爱的小包子啊!”知道真相后:“麻麻麻麻,我要看奥特曼打小怪兽!”“麻麻不要!香芋要看美少女战士!”时池哭笑不得,他再一次说:“你只能是我的。有什么难的?”时池痴痴地看着那张脸,身边围着两个粉雕玉琢的孩子。是啊,有什么难的?我们就注定要在一起!
  • 站在时光彼端的你

    站在时光彼端的你

    亲爱的怪草,你还好吗……“拍毕业照的时候,一定要叫上我。”这句话你在最后一次离开学校的时候说过。你一直是一个说话算话的人,但后来你爽约了。拍照走位时,我身边特地空出了属于你的位置,可你到最后都没有出现。这是早就知道的事情,但我还是一个人躲在狭小的厕所间里哭了很久。
  • 银杏王

    银杏王

    “银杏王”的大部分文章,都曾经在报刊上发表过,此书突出一个关键词“记”。阮道明抒写了少年在家乡卖柴火、烧木炭、捕溪鱼、抓毛蟹、捉黄鳝、拾田螺、挖薯榔等生活片段为题材的那些散文,如“牛缘”、“拄杖”、“种丝瓜”、“番薯情结”等篇。作者是个热爱家园、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人。他重观察、重欣赏、重聆听、重思考、重哲理。他对身边的物事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近感。他视它们为友伴,珍惜它们的存在。
  • 中国报业集团法人制度变迁研究

    中国报业集团法人制度变迁研究

    国内第一本从民商法学视角考察中国报业集团法人制度变迁史的学术专著。全书以新闻出版改革为背景,以转型期各报业集团法人定位的不同时段为经,以各家报业集团在三个时间段的不同表现为纬,深入细致地论述中国报业集团从事业法人走向企业法人的转变原因、发展进程、组合模式、未来发展等方面的异同,旨在探寻建设中国一流报业集团、实现中国文化产业腾飞的发展路径。对于深度了解当代中国报业集团的体制机制改革,为中国报业集团的做大做强提供理论支撑,对丰富和发展中国报业理论有一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