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人会问:“为什么我的命这么苦?”
而事实上,有的人腿瘸了,有的人病瘫在床,有的人毁容,有的人贫穷,有的人是精神病,有的人屡受打击,生命晦暗不见曙光,而这些最艰苦的生命时光,可能是生命进步的显示,因为克服难关与障碍会加速灵魂的成长。挑起这种重担,你很坚强。好比只有好猎手才能猎狮虎,好渡手才能渡大江。
没有一棵树是丑的
金明春
小时候,她很自卑。他经常问妈妈,我怎么长成这个样子啊?
每当这时妈妈都很痛苦,妈妈只是长长叹息一声,妈妈无法向她解释。
她的腿有残疾,这让她总是感觉自己不如别的孩子,自己很丑,为此,她常常流泪。
再长大一点,她更注重自己的形象了,于是,也便更为自己的身体缺陷而痛苦了。
一天,舅舅来了。舅舅看见外甥女长高了、长大了,很高兴,但看到外甥女愁眉苦脸的,心生疑问,小女孩的妈妈告诉了他实情。
舅舅沉默了许久,打开电脑,打开了一些树木的照片。
屏幕上出现一片绿意葱葱的松树,“好看吗?”他问小女孩。
小女孩看到这些蓬勃着生命力的树木,说:“真好看!”
屏幕上出现一片挺拔的杨树,“好看吗?”他问小女孩。
小女孩看到这些树木,说:“好看!”
屏幕上出现枝干又干又皱的树木,风雪中枝头绽放着美丽的梅花,“好看吗?”他问小女孩。
小女孩看到这些美丽的梅花,说:“真好看!真漂亮!”
屏幕上出现一片沙漠胡杨,胡杨干枯的枝干,叶子在阳光下黄黄的,像镀了一层金。那是一种沧桑的美,小女孩说不出那是一种怎样的美,但她被这美震撼了。她惊叹道:“太美了!”
舅舅说:“你看,没有哪一棵树是丑的,每一棵树都是美的。人也是一样,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人都有其美的一面,鲜活的生命,有着一种生动的美,即使有些缺陷,但在生命壮美的前提下,那又算得了什么?”
小女孩明白了。
她记住了,没有一棵树是丑的。
从此,她不再为自己的缺陷而忧愁,她开始为自己的蓬勃的生命而欢欣鼓舞,她积极乐观,脸上洋溢着少女幸福的笑容。
每一棵植物都是美丽的。
上天在为你关上一道门的时候,同时又为你打开一扇窗。
当你的相貌或生理被上天忽视时,上天会为你在其他方面给予加倍补偿。
别为你的长相一般而苦恼,别为你的生理缺陷而自暴自弃。
他小时候是一个脆弱胆小的学生,在学校课堂里总显露一种惊惧的表情。如果被喊起来背诵,立即会双腿发抖,嘴唇也颤动不已,回答起来,含含糊糊,吞吞吐吐,然后颓然地坐下来。由于牙齿的暴露,难堪的境地使他更没有一个好的面孔。他回避同学间的任何活动,不喜欢交朋友,成为一个只知自怜的人!后来,他认为只有清楚自己身体上的种种缺陷,认为自己是勇敢、强壮或好看的,用行动来证明自己,才可以克服先天的障碍而得到成功。凡是他能克服的缺点他便克服,不能克服的他便加以利用。通过演讲,他学会了如何利用一种假声,掩饰他那无人不知的暴牙。虽然他的演讲中并不具有任何惊人之处,但他不因自己的声音和姿态而遭失败。
他没有洪亮的声音或是威重的姿态,他也不像有些人那样具有惊人的辞令,然而在当时,他却是最有力量的演说家之一。他就是美国总统罗斯福。由于没有在缺陷面前退缩和消沉,而是充分、全面地认识自己,在意识到自我缺陷的同时,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在顽强之中抗争。不因缺憾而气馁,甚至将它加以利用,变为资本,变为扶梯而登上名誉巅峰。在晚年,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他曾有严重的缺憾。
曾长期担任菲律宾外长的罗慕洛穿上鞋时身高只有1.63米。他曾为自己的身材而自惭形秽。年轻时,也穿过高跟鞋,但这种方法终令他不舒服,精神上的不舒服。他感到自欺欺人,于是便把它扔了。1945年,联合国创立会议在旧金山举行。罗慕洛以无足轻重的菲律宾代表团团长身份,应邀发表演说。讲台差不多和他一般高。等大家静下来,罗慕洛庄严地说出一句:“我们就把这个会场当作最后的战场吧。”这时,全场登时寂然,接着爆发出一阵掌声。最后,他以“维护尊严、言辞和思想比枪炮更有力量……唯一牢不可破的防线是互助互谅的防线”结束演讲时,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后来,他分析道:如果大个子说这番话,听众可能客客气气地鼓一下掌,但菲律宾那时离独立还有一年,自己又是矮子,由他来说,就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从那天起,小小的菲律宾在联合国中就被各国当作资格十足的国家了。罗慕洛认为矮子比高个子有着天赋的优势。矮子起初总被人轻视,后来,有了表现,别人就觉得出乎意料,不由得佩服起来,在人们的心目中,成就就格外出色,以致平常的事一经他手,就似乎成了石破天惊之举。所以,他说:“但愿我生生世世都做矮子。”
任何一个生命都是一部伟大的著作,每一个生命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天赋以及不可估量的潜能……
地下的根也许是丑陋的,枝干也许是丑陋的,叶子也许是丑陋的,但它开出的花是美丽的。
其实,每一棵植物都是美丽的。
丑陋的花枝也能开出美丽的花,丑陋的花枝也能结出甜蜜的果实。
其实,每一个生命都是鲜活的。
每个生命都能成为奇迹
一季缤纷
网上认识一位脑瘫女孩儿,那是一个极其健谈且又急于倾诉幸福的女孩儿,刚加上好友就和我聊起了关于她自己的一切。
原来,她是先天性脑瘫,导致左眼歪斜,口齿不清,且30年的光阴都不得不在轮椅上度过。平日里,她连最起码的生活都无法自理,但她是个不甘向命运低头的女孩儿,她渴望自己能像所有的健全女孩儿那样,拥有一份神话般的完美爱情,总期待着有一个令她心仪的白马王子为她翩翩而来,不嫌弃的她身体缺陷,能够读懂她的内心,并给她披上洁白的婚纱,让她做一个最美新娘,而后两个人携手一生,恩爱到老。然而,她的愿望却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在父母看来,像她这样的状况,最好还是不结婚的好,免得以后被夫家嫌弃,再遭爱情遗弃,与其那样,不如防患于未然,干脆孤独终老。父母的看法让她无法认同,更不能接受,她自认为除了身体上的缺陷,她和普通人没什么不同,她跟所有的健全女孩儿一样向往爱情,渴望爱情,期待着有一个男孩子对她一见倾心,或者是日久生情,而后与她一起缔造爱情神话。所以,尽管父母百般阻挠,她却从未放弃对爱情的执着向往,现实中无法寻找,她就梦想着能够在网络上偶遇一份她期盼的绝美爱情。而这样的一份爱情真的就让她遇到了,男孩儿也是个身体有残缺的人,但也和她一样渴望着生命中会出现一份真爱,共同的愿望让他们彼此心生怜惜,并逐渐产生爱的火花。网聊越久,他们越觉得对方就是自己渴盼的爱情,于是他们爱得轰轰烈烈,也最终冲破重重阻力走到了一起。婚后的他们过得很是幸福,因为他们都很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感情,所以比正常人婚姻里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包容。最后她说:“每一个生命都有追求爱情的权利,因为身体,我的生命已有了残缺,所以更需要一份爱情来完美。”
同样也是一位脑瘫女孩儿,虽然病魔无情地剥夺了她身体的健康,她却凭着过人的智慧考上了最好的大学,大学毕业后又攻下了文学硕士学位。她从不在人前诉说自己的奋斗史有多艰难,只是用一个个辉煌的成绩证明给别人看,她并不比任何人差!她的理想是当一名像夏洛蒂·勃朗特那样的作家,能够写出对世人有影响的名著。但她的梦想之前从没有人知道,她只允许梦想在自己心中发芽、成长,她将以百倍的信心、万分的努力去培植、去灌溉,直到梦想花开那天,她相信所有人都可以看得到,到那时,就不会有人说她不自量力,说她痴人说梦。正所谓老天不负有心人,她凭借着自己的持之以恒,最终让自己的文字在各大报纸、杂志遍地开花,甚至两年时间出版了三本个人散文集,最终被一家很有名气的图书出版主编看中,成为了出版社的一名文字编辑。从此,白天她为别人的文字做嫁衣,晚上又会挑灯追梦,用自己灵动的思想,优美的文字,编写出一篇篇动人的文章,在追梦的道路上一路开花。很多作者都尊称她为老师,但鲜有人知道他们敬慕的编辑老师却是一个刚20多岁的年轻女孩儿,甚至还有着身体上的残疾。而她也从不把自己的故事往外说,因为她不想让别人把她当残疾人看,除了身体之外,她自认为她的思想,她的灵魂,她的追求,她的梦想,比任何人都健全,都美丽,都高大!
是啊,每一个生命都会开花,即便老天赐予我们的是苦难,但相信只要自己不放弃,你的生命就有可能是一个奇迹。
因为遇见了他们,程建志和安德鲁
张珠容
王奕鸥从小就患上一种由基因缺陷导致的先天性遗传疾病——成骨不全症,也叫脆骨病。成骨不全症患者极容易骨折,一碰就“碎”,所以常被人称为“瓷娃娃”。
作为“瓷娃娃”这个少数群体中的一员,王奕鸥有一段时间特别沮丧、消沉。那时她想:为什么我跟大多数人都不一样?直到她遇见了程建志和安德鲁。
王奕鸥接触网络后,第一次在网上搜“成骨不全症”时,跳出的第一条是台湾的一个网站,名叫“玻璃娃娃关怀协会”。通过这个网站,王奕鸥和协会的秘书长程建志建立了联系。当她得知程建志也是成骨不全症患者时,最先问的就是他现在的生活状况。程建志笑呵呵地在电话里说:“我在生活中是一名兽医。我的爱人是我的大学同学,然后我们有一对儿女。可惜女儿运气有点差,遗传了我的疾病。在业余时间,我会去开一开出租车。每当有一名乘客上车,我就给他们普及什么是成骨不全症……”
在程建志的描述里,成骨不全症仿佛只是一场简单的感冒,完全没有影响到他的正常生活。他的这种乐观态度,深深震撼了王奕鸥。之后,王奕鸥就开始关心起这个问题:大陆的成骨不全症患者都在哪儿?
她尝试建立了一个名叫“玻璃之城”的网站,结果没过多久,就有三四百成骨不全症病友在上面注册、交流。王奕鸥第一次见真实的病友是在一家医院的门口。那个病友是严重的成骨不全症患者,来自内蒙古,名叫安德鲁。安德鲁看起来就像一个两三岁的婴孩,四肢都是萎缩的,被一个阿姨抱在怀里。
安德鲁看到王奕鸥后主动打了招呼,之后就问:“我帅吗?”
王奕鸥说:“帅!你多大呢?”
安德鲁说:“我26岁了。平时没事就在家里炒炒股,我还开了一个亲子教育学校呢。”
聊着聊着,安德鲁就笑着问王奕鸥能不能把他左边手里的手机递到右边手里。原来,因为骨折过几百次,安德鲁的身体已经严重畸形,左右手不能碰到一起。
安德鲁的生活态度再次震动了王奕鸥的内心。那时她就下定决心,要为和自己一样的病友去做点什么。
2008年5月份,王奕鸥和另一个罕见病病友黄如方合力发起了一个民间公益性组织——瓷娃娃罕见病关爱中心。这个中心致力于为脆骨病等其他罕见病群体开展关怀和救助服务,促进社会和公众对于罕见病群体的了解和尊重,消除对他们的歧视,维护该群体在医疗、教育、就业、关怀等方面的平等权益。关爱中心创办至今已近10年,王奕鸥和团队已为数百名病友提供了医疗救助。
从当初那个极易骨折、缺乏自信的女孩,到如今这个民间公益性组织的带头人,王奕鸥就像变了一个人。大家问她:“是什么力量改变了你?”
王奕鸥说:“我要感谢程建志和安德鲁。他们的鲜明生活态度告诉我:虽然成骨不全症影响了我的身体,但我依然拥有去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
我没有草原,但我有过一匹马
凉月满天
这是一个作家的文章题目。文章内容没读过,我只见过这个人。
一个盲人。
河北省第一届散文大赛,他获一等奖,就是凭的这篇文章。一个七尺高的汉子,被搀扶着,摸摸索索上台发言,大家都看得见,就他看不见。患疾失明时,大学毕业还不到一年,如今看样貌已经四十岁。本来觉得自己三十岁失声够惨,和他一比,我觉得可以跳一段新疆舞表达被命运眷顾的幸运。
他在台上讲挣脱与突围,讲命运与苦难。这个我明白,每个人的生命都有禁制:疾患是禁制,病苦是禁制,工作是禁制,家庭是禁制,连爱情都是禁制。史铁生对一群盲童说,残疾无非是一种局限。“你们想看而不能看。我呢,想走却不能走。那么健全人呢,他们想飞但不能飞。”
一个朋友如今正处于要命的两难阶段,想换工作,又舍不得现有的待遇;不换工作,又忍受不了缓慢、沉闷的气氛。他很憔悴。他急需突围。
每个人都急需突围。
读一篇小说,一个年轻人自幼失明,隐居山谷,一日突逢变故,被迫出山,以一个目盲之人的尴尬,面对种种大千世界。他的师父亡故之前,对他反复叮嘱,说你不要出山,一定不要出山,山外的世界太纷乱。可是他毕竟出了山,见识了情天恨海,见识了肝胆相照,见识了国仇家恨,到最后,竟然又由于偶然机缘,见识了大千世界——他复明了。原来天是这样的,地是这样的,花、草、树、鸟、沙是这样的,爱人,原来你是这样的。
那一刻,他的心里鼓胀的,是对生命的满满的爱,与感恩。
而那一刻后,他却被告知,他的目疾原本不过小事一桩,他的师父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不肯替他根治。他先是怔住,后来明白,师父想让他目盲隐居,躲开世间一切。就像黛玉自幼多病,和尚化她出家,父母自然不肯,和尚便叮嘱不可让她见外人,不可听见哭声,方可平安了此一生。可她毕竟仍是见了宝玉,仍是一生悲啼,于是青春夭逝,花落萎地。
可是,若是让她选,她选哪一个?
若是让你选,你又怎么选?
小说里这个青年,即面临同样的选择:是选择复明,然后游走世间,百愁千恨俱尝遍,还是仍旧保持失明,回到山谷,过平平淡淡的一天天?如果他选复明,还得要经过万针攒身的疼痛试炼。可是他却仍旧选择把身上扎满针,像个刺猬,在疼痛苦楚中,迎接太阳喷薄而出的黎明。
你看,挣脱的不是禁制,是命运;突围的不是命运,是自身。
而这篇文章的作者,却是连这样的选择也不能有。他被妻子扶着,走在参观酒厂的路上,别人看得见的路,他看不见;别人看得见的水,他看不见;别人看得见的菜色丰盛,他看不见;别人看得见的笔走游龙,他看不见;别人看得见的酒罐、酒缸、酒坛、酒瓮,他看不见。
可是他却说:我在我的生命中,发现了我的真理,这个真理只有一个字:爱。周围许许多多的人,眼目明亮,人声喧嚷,歌笑鼎沸,透过面皮可以看得见许多叫嚣的欲念,却独独于这个失去光影世界的人那里,我听到了这个字,纯净如水晶。
爱世界,爱他人,爱自己,爱命运。他凭借目盲,竟然超越心灵的最大局限。
那么,假如说,局限是自己给自己设置的呢?
假如你这样想:也许你的身体赞同完整,赞同健全,你的心智赞同完美,但是,你的心灵却渴望能够在一种不完整、不健全、不完美的境地中体验一下自己究竟会有多强大,能够走多远,于是,你的灵魂导演了这样一出出的好戏,囚禁你的身体,试炼你的心智,从而逼迫你的潜能,引导你走向最后的真理——我们不是命运的被动承受者,而是命运的创造者。我们创造了不完美,来证明我们的完美。假如这样想,你会不会好受些?
那么,每个面对苦难,陷身局限的人,都是勇敢的人,都有狮子的勇气。即使没有草原,也有自己的马,鞍辔加身,长声嘶鸣,骑上它,闯天涯,天涯尽头开满花,每个花心里都端坐着一尊佛。
这位作家说他请过许多的书法家,为他写过相同内容的八个字:目中无人,心中有佛。佛是什么?佛,就是世间最大、最明亮、最包容、最无私无欲、无怨无悔的爱啊。
桂花的芬芳
闫荣霞
她笑容开朗,心态阳光,看着她,没有人知道她是一个绝症病人。她的病很特殊,学名叫做“三好氏远端肌肉无力症”。我先是从王朔的小说里知道有这种病的,男主角得了这种病,刚开始只是一两束肌肉群不听指挥,后来会衍进到全身所有肌肉群都不听指挥,意识清醒,全身瘫痪,连眨下眼皮都不可能,就那样迎接死亡。
真惨。
更惨的是,全球病例只有40人,她是其中一位。她姐姐是一位,弟弟是一位,一门三绝症。
小时候,她动不动就跌倒,别的孩子一下子就能爬起来,她却只能把全身重量都压在手臂和膝盖上,爬到路边或墙边,然后慢慢想办法让自己沿着高处立起来,痛啊。
19岁那年,她、姐姐和弟弟同时发病,医生叮嘱三姐弟:“赶紧做自己想做的事。”分明是下了绝症死亡判决书。姐姐崩溃大哭,想去死,她却想着怎么才能够有尊严地活下来。她说服姐姐:“你连死都不怕了,为什么还会害怕活着?”既然妈妈带着姐弟仨奔波求医是无效的,她又跟妈妈说:“人生有比看医生更重要的事情。”于是妈妈也被她说服了。
然后,她开始鼓起勇气,走上社会。别人坐出租汽车的时候,一迈步就能上车,她却得扭身把屁股坐到椅子上,然后用手一只一只搬起自己的脚放进车内。有一天,她遇到一个司机,看她的别扭模样,得知她是先天恶症,就告诉她,自己的太太得了肾脏萎缩,住了很久的医院,最近恐怕快不行了。而他的儿子智商不足,不能放出去乱跑,只好关在家里。小孩子不听话,他就打,打得小孩子一直哭,哭累了,就睡着了,这样他才能出门赚钱养家……
她真切地感受到,这个世界上,不幸的人真多。下车的时候,她把所有的钱都掏出来,跟司机说带太太出去走走,吃顿好的,我请客。然后,再打开车门,把脚一只一只往下挪。而司机双手紧握方向盘,低着头,浑身颤抖,眼泪落在方向盘上。
后来她才想明白,其实,司机是看到她的不幸,所以自揭疮疤,用自己比她还不幸这个事实,来笨笨地安慰她。这个世界上,善良的人比不幸的人更多。
她想,帮助弱势群体中的更弱势者,也许就是我一生的使命吧,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期盼所有老弱病残,都能不再活在恐惧与无助中。”人生有了目标,心中有了愿望,她鼓足勇气,勇往直前。她说:“我们的生命不够长,不能浪费时间在愤怒、吵架、报复这种事情上面。”
现在的她不但是台湾人间卫视的新闻主播,也是弱势病患权益促进会的秘书长、罕见疾病基金会和台湾生命教育学会的代言人。2007年与台大教授结婚,2011年接受国民党征召参选,希望能提供切身经验,“以‘立法’方式,为老弱病残打造可长可久的安身立命制度”。
她叫杨玉欣。照片上的她,眼神明亮,笑容灿烂,生命如桂花绽放。
读一本书,叫《2012,心灵重生》,书中提到桂花的开放方式:“如果希望桂花在某段时间开花,非但不能多浇水,还得特别少浇一些,原来,当水分不够的时候,桂花树会有危机意识,怕自己还没开花就死了,就会赶紧尽力地开花!”
其实这个世界上,人人都是桂花树,只是有的花树享受的水肥过于充足,疯枝狂长,平时总是说忙呀忙呀,到最后大限临头,却发现以前那些让自己忙的事,全都是无谓的,可是也晚了:活了很久却一朵花也没有开出来。而有的人生命短如流星,却光芒耀亮天际——他们也是一棵棵神奇的桂花树,命运不赐给他们足够的水肥,他们却凭着厄运,促使自己开出鲜花,香遍天涯。
不再被人忽视的理由
春秋
他是一位不幸的少年,因为身材矮小,总是被别人忽视。上小学的时候,学校开展小发明比赛,但是班级小组推荐的名单中没有他。于是他找到老师表示愿意参加比赛,老师尽管有些怀疑,但仍然答应了他。几天后,他交上了自己的作品——无尘电动黑板擦。这个作品不仅在学校获了奖,还在市里获得一等奖。
上中学的时候,他的身高只有1米多一点。一次,电视台、教育厅、省科协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他经过考虑,给电视台打去电话,擅自决定代表自己的学校报名参赛。结果,他设计的电动车防滑带获得此次大赛一等奖,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2003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举办一次“全球儿童文化论坛”,在全球每个国家选择一名14岁以上的青少年赴巴塞罗那参加活动。这一次,他又主动报了名,并被列为候选。然而,全国共有120名候选青少年,从中只能挑选1人。组织者把120人分为12个小组,每组选1名代表上台演讲。不幸的是,他没有被小组选上。当其他选手在台上侃侃而谈的时候,他再也坐不住了,悄悄地跟一位工作人员说:“叔叔,您能不能帮我喊一下台上的主持人?”主持人走到他的身边,他小声地对主持人说:“尽管没有人推选我,可我觉得我有这个能力,您给我一次机会,我会给您一份惊喜!”主持人和评委沟通以后,终于答应让他上台试一试。这一试,他成了中国唯一的入选者!
2004年3月,他接到了联合国的正式邀请。5月12日,身高只有1.2米的他,作为中国唯一的代表站在了国际论坛上。他的演讲赢得了场内持续热烈的掌声。2004年12月,法国著名儿童片“无线宝宝”制作中心专程赶到中国,为他拍摄专题片。
他的名字叫姚跃,安徽省合肥市三十八中一位16岁的残疾少年。“小不点儿”的他,在许多方面表现了不一般的“大智慧”。他获得过合肥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安徽电视台“金点子行动”发明创造(青少年组)二等奖,省残疾人乒乓球赛第四名、合肥市中小学生乒乓球赛团体第一名。他专为残疾人制作的网站可以为残疾人提供免费咨询服务,英国一家残疾人基金会准备吸纳这个网站。
一个人可以被别人忽视,但决不可以自己轻视自己,从而自暴自弃,一蹶不振。只有自己尊重自己,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竭力把自己推到前台,就会展现人生另一番风景。这也是不再被别人忽视的理由。正如在接受西班牙国家电视台记者采访的时候,姚跃说:“当你被别人忽视的时候,请记住一句话:你自己就是伯乐。”
那棵树,这个人
晓非
第一眼望见这棵树时,我心头一惊,瞬间给震撼了。
山壁上,一块三角形的岩石尖端悬挂着一棵松树。松树主干约三四米,青灰色的表皮,坑坑洼洼,伤痕累累,满是风雕雨蚀的痕迹。但体态矫健,旁逸斜出的枝丫,向天空伸展碧绿的长臂;枝丫上,一簇簇的松针翘首张望,根根气势昂昂。好像有隐秘的力量,驱动它们争先恐后地向白云奔去。远看,仿若一只振翅的大鸟,又似一个翩翩的舞者。
目光顺着树干往下移动,更会惊异,这棵松树的根部,只有一半扎进岩尖,另一半裸在空中。裸露的根部,一根根的须茎粗壮有力,它们互相缠绕,密密实实抱成一团,和岩石里的根同心共气,一同支撑着蓬勃摇荡的生命。
我敬慕地望着,品读着一个生命的传奇:曾经的一个松子,被命运扔到冰冷的绝境。松子努力发芽生根,从岩隙里寻觅一点点生机,它把根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在空中寻求水分,另一部分扎进岩层。风霜强健了它的骨骼,雪雨柔韧了它的经络……最终,不可抑制的生机喷涌而出,长出了触碰天际的翅膀。
在乡下朋友家,第一次认识张云生,我就怀疑得来的消息有误。先生和我说过,他是三汊港高中的老师,身有重疾。可眼前的他,肤色红润,音质洪亮且有磁性,凝神时,眼里一束光在闪亮。说到病情,张云生朗朗笑着,现在活的每一天都是赚来的。
几年前的一个早晨,张云生的嗓子咳出粉色的痰液,去县人民医院检查,医生郑重相告速去省城确诊。第二天,省城诊断结果为,中晚期鼻咽癌。一个掌管吐纳要塞的地方,生长出狰狞恶意,似乎总是要掐断你生命的呼吸,任谁都心生惊悚。
人过四十,见过不少死亡,他的弟弟就是在眼前离世的。这次,似乎轮到了自己。这不是出门做客,不是旅游,去了还会回来。死亡,是永远的告别。世界还在继续,你却不在这里。人死后是否有轮回,会回到这个世界,那毕竟是想象。对于罹患癌症的人,前面似乎只有一条路。把自己交给医院,那里有各种仪器,各种手术刀,农药一样毒的化疗,那是个可以让你见识但丁现代版的地狱篇。
张云生不愿被动地躺在医院,尤其是接受化疗。他担心剧毒的化疗摧毁他的免疫系统。他有自己的理论:人无法不活在病毒病菌中,人没有得病,是因为免疫系统的免疫力能战胜病毒病菌,免疫能力下降,病毒病菌才会乘虚而入耀武扬威。他说身体的免疫力相当于正能量,只要正能量上升,癌细胞就会悄无声息地被萎缩,被剿灭。正能量会被化疗伤害,也易被自己的精神击碎。住院期间,他亲见年轻力壮的小伙,精神将肉身瘫倒,目睹郁郁寡欢的病友,从高楼一跃而下。
张云生有了一个比医院更好的去处——没过多久,他办理出院手续回家了,只在规定的时间接受检查。
回家的张云生,每日读书钓鱼,陪伴家人享受天伦之乐。最为他乐道的还是钓鱼。选一处水域,下饵甩杆,静坐于小凳,放眼望去,蓝蓝的天空,朵朵白云在懒散游走,绵延的山头,染绿抹黛秀色宜人。此时张云生空明澄澈,畅快惬意,聚神于水中的红浮子,他在和水下的鱼儿较劲,意识中也在和看不见的命运博弈。
我想,一个每日和山水有约的人,心思必然简静透明,心情亦是悠然芬芳。自然中,他俨然化为一个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人。那奔流不息的活力之水,也随着自然,缓缓流入他生命的深处。
几年过去了,张云生早已走上讲台,带领他的学生在数学王国里遨游。至于鼻咽癌细胞,他没有去管。或许,他身上的那些癌细胞,懂的和一个内心从容坚定的人,握手言和。
张云生于险绝之境,让生命站立住了。这是由死到生的涅槃。
生命的深处,不必同情,只予喝彩。
生命奇迹
旭辉
那年他才十四岁,是个少年。
他正听收音机,一个声音从收音机里传了出来,说:“吊死你自己,没有你世界会更好。你是个坏小孩,坏到骨子里。”
这不过是噩梦的开始。
从此,他的脑子里时时刻刻都会出现一大堆声音,命令他、诱惑他采用各种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他是个废物。
他在那些声音的怂恿下藏起打火机和火柴,找到绳子,看到汽车疾驰而来就想迎着车灯冲上去。
父母拒不承认他患有精神疾病,他也强装自己一切正常。十八岁那年,他含着眼泪,和母亲、襁褓中的弟弟、慈爱的外婆告别,提着皮箱,被冷漠的父亲送往纽约,打工养活自己。
从此,他更是一个人面对着脑海里怂恿他寻死的一大堆声音,每个声音都对他的存在和生命极尽嘲弄之能事,连他的不敢求死也被毫不留情地讥讽为胆小鬼。
他每天都在进行着一个人的群魔之战,这场战争让他做不好工作,最终被解雇,又因为寻死被关进精神病院,被穿上紧身衣,受尽虐待。一次又一次,他受着脑海里声音的怂恿求死;而求生的本能一次又一次拉他脱离险境。如此辗转,整整三十二年。
一个十四岁的少年,变成了四十六岁,已经是一个肥胖、痴呆、流口水、对生活彻底无望的中年大叔,唯一不变的,是逼他寻死的那群脑海里的声音。
有的医生对他不耐烦,有的医生对他友善。有一个友善的医生建议他试一种副作用很小的新药。他相信医生,开始坚持服用,病情终于好转。而他也终于意识到,他根本不必听从脑海里的声音的命令,他完全可以凭自己的力量反抗“它们”。
当他的病情好一些,他开始做力所能及的工作,比如当厨师,甚至开始为精神病人争取投票选举的权利。
“一个人有精神疾病,和无能根本是两码事,”他说,“政府有那么多措施攸关我们的生活,为何我们这些有精神疾病的人要在政治上保持沉默?”
在他的努力下,单单纽约一州就有三万五千多名重度精神病患登记投票,他们之中大部分都是第一次行使投票权。
他太忙了,甚至没有注意到幻听程度正在下降。终于,有一天,当他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猛然发现一件惊人的事实:脑子里的声音停止了。
他鼓起勇气给他的父亲再次打去电话,父母在圣诞节那天来和他一起过,可是弟弟如今已经结了婚,做了父亲,不肯来见他,怕他的精神病会传染。
不管怎样,他说:“对我来说,幻听消失的那一年的圣诞节意义最深远。在那一年,我重回上帝的怀抱,并对我新家庭的每一个成员——包括我父母在内——表示感激。同时,我也知道要如何善用上帝给我的第二次机会。”
很多人给他打电话,倾诉他们的苦恼,他一一耐心接听。
他拯救了一个和他当年差不多大的少年,有一天他坐在一个大学的草坪上,看着欢快的毕业生步入会场——若是当年他能够得到适当的帮助,他也会像这群毕业生一样快乐的。然后他一眼见到这个男孩,又挺又高,面带微笑。
他想:这是一个奇迹。
是的。
他的生命就是一个奇迹——他就是自传式作品《声音停止的那一天》的作者,曾经的精神病患者肯恩·史迪。
如果每个人都肯珍惜自己的生命,无论走到怎样的黑暗、无望、无路的绝地,就是用门牙刨,也要刨出一个洞来,爬出去,外面正在等候他的,就是属于他自己的,生命奇迹。
把眼泪变成钻石
崔鹤同
一个女孩,1976年出生于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的艾伦敦市。父亲是从爱尔兰移民来的泥瓦匠,母亲是一个售货员。她出生时的小腿就没有长腓骨,已完全丧失了行走的功能。1岁生日那天,她被截掉了膝盖以下的小腿。女孩刚懂事时,母亲就对她说:“孩子,你生来就是为了历经不平凡之事的。悲伤没有用,你要把眼泪变成钻石。”
女孩记住了母亲的话,一扫悲悲切切的阴霾,变得活泼开朗起来,充满了挑战和冒险精神。
然而,那时当地的诸多工厂纷纷倒闭,一场“美国梦”被残酷的现实击得粉碎。父母不能为她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更别提时时保护她不受外界侵害了。但是,父母却没有丝毫地娇惯她,而是教育她和其他所有孩子一样去上学。随着身体的发育,她的残肢必须进行相应的修整,为此,她总共接受了5次矫正手术。因为她长着棕色的头发,因为她跑得慢,因为人们爱拿异样的眼光看待她,所以,孩子们总拿她取笑。为了释放精神上的压力和烦恼,她就泡一个热水澡,然后就是和两个小弟弟踢球或是去骑车。为了增强体力,她每周日起床后都要做104组“醒神操”。
上大学时付不起学费,她听说国防部在乔治敦大学开设了一项国际关系奖学金后,她果断地报了名,结果成绩优异如愿以偿。而且,她还有幸结识了一名优秀的田径教练P老师。那位老师对她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嗬,强壮的小姑娘!”这给了她巨大的鼓舞,使她眼前一片光明。老师教她练跑步和跳远。
有一次她参加学校的田径赛100米跑,跑到一半,她的义肢突然掉了,她重重地摔倒了。所有的人也惊诧不已地望着她,她看了看老师,老师纹丝不动,只是挥了挥手,叫她装上义肢再跑。后来,老师对她说:“人生也如赛场,停顿只有失败。”从此以后,女孩更加顽强,不屈不饶。
后来,她第一次参加全国田径赛就打破了100米跑国家纪录。这也点燃了她征战亚特兰大残奥会的渴望。果然,1996年,20岁的她,用碳纤维特制的义肢刷新了两项世界纪录:女子100米跑和跳远。尽管,她每跑一步都要花费正常人四倍的力气。她一下子成了美国人的骄傲和楷模,也激励了成千上万美国人的梦想。她受邀出席各种重大场合,为女子体育基金奔走呼号,登上各类杂志封面。
1999年,英国服装设计大师亚历山大·麦坤邀请她为服装模特。T台上,她那高高的木质义肢像双靴子一样,她又显得那样从容不迫,仪态万方,婀娜多姿,令人赞叹不已。走秀后,很多人到后台向她祝贺。
如今,她已是名扬世界的残疾模特,她叫艾米·穆林斯。
现在,艾米又荣登全球知名化妆品牌欧莱雅形象大使的宝座。有人说,艾米是一出戏,一个传奇。艾米说:“真正的残疾是被击败的灵魂。”只要灵魂不败,坚忍不拔,就有成功的希望,就能把眼泪变成钻石,活出光辉灿烂的自己。
揭去弱者的标志
李红都
被医生诊断为神经性耳聋的那一天,他仅11岁,从此,课余时间跟着父母四处求医问药,想治好“变笨”了的耳朵。
花了很多钱,吃了很多药,可是听力却未见好转。为了给他购买那些价格不菲的“灵丹妙药”,原本就清贫的家里早已不堪重负,但一想到失聪会给求学和就业带来的种种坎坷,父母还是咬着牙想办法给他治下去。
可是,上帝睡着了,没有看到他和父母在求医路上的努力,未及行18岁的成人礼,他已彻底听不到父母的声音。几年后,听说新上市的一款数字型助听器可以帮助他听到一些声音,父母想办法帮他凑够了这笔钱。
他满心希望地跟着父母来到一家助听器验配中心,才发现这笔好不容易才凑齐的钱,仅够买下一只数字助听器,小心翼翼地戴上一只耳背机后,听到了声音,却听不懂话意。大夫说,两只耳朵都佩戴上,并且需要长期地训练听力,才能让他由听到转变为听懂。他怯怯地问:“那得多长时间?”
大夫摇摇头:“不好说,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快的是几个月,但慢的可能是几年、十几年,也可能一生仍是语言分辨力不理想。这是重度神经性耳聋的特征。”
他的脸唰地一下白了。
沉思片刻,他做出一个令医生和父母都大吃一惊的决定,放弃听力康复,用准备买这只数字助听器的钱去买一台电脑。
那一年,他23岁。听不到声音,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甚至日常生活,也没有多少人愿意费半天劲儿跟他说话,寂寞的日子里,他便守着一台电脑,在因特网这个未知的世界里摸索,渐渐地,他发现自己对软件和网页创建特别感兴趣,于是,他开始自学html,了解创建网页和其他可在网页浏览器中看到的信息。很多关于html的资料都是英文,不得已,他在攻读网络知识的同时,坚持自学英文,从那些看似天书般的英语字母里,寻找打开因特网奥秘的金钥匙。
每天背几个单词、短句,坚持阅读英语新闻和英文技术博客,他就这样攻下了html,接着他又开始攻jarascript、CSS和asp等网页开发技术。两年后,他已熟悉Web等开发技术,能熟练地运用Visual studio等开发工具,并攻下了多款英文软件。
2002年,在微软推出Net Framework 1.0后,他开始转入net开发领域的研究。2003年应聘到西安软件园工作时,他的学习和工作潜力得以激发,很快便成了公司的技术骨干,月薪高达五千元。他变得更加自信。
那段时间,微软公司常在网上发布一些软件测试版这类实验性的课题,只要有计算机知识,任何人都可以参与进来,他看到了,大胆参与课题讨论,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受益的不仅是微软,在解决那些行内公认的难题的过程中,他的能力也在不知不觉地提高,渐渐地,这位默默无闻的青年人引起了微软的注意。
由于不断帮助微软解决技术难题,自2004年起,他连续4年被微软总部授予“微软最有价值专家”称号。当时,微软在中国的MVP仅有一百多人,而残疾人MVP仅他一个人。
得到微软的认可,他的信心更足了。随后的几年中,在省、市、国家级的残疾人技能赛上,他一次次披金折桂,尽显英姿,及至后来远赴日本参加的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计算机高手,他的成绩也足以惊艳世人……
当很多听力残疾人还在抱怨听不到声音,难以融入社会的时候,他已赢得了国际的认可,只要他愿意,很多软件公司都愿意向他敞开大门,曾经担心听不到声音,难以生存发展的顾虑,早已如烟云,从他越变越自信的心中消散。
回首往事,他感慨万千,那只戴在耳朵上没起多大作用的助听器,像一种弱者的标志,让他时不时地陷入自卑的阴影,黯然神伤。放弃那只助听器,心里不是没有痛过,但他懂得,一种疼痛的放弃,可能意味着拥有另一种充满希望的新生活。他放弃了,也得到了,揭去身上弱者的标志,他在网络和软件中成功地找到了与世界沟通的方式。这位令人敬佩的青年,就是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的杨涛先生。
如果不是23岁那次坚定的选择,他可能也会像大多数渴望听清世界声音的聋人一样,买下那只昂贵的助听器,艰难地一步步训练着听力,但谁又能保证他以后能像一个健听人,沟通不再会有障碍呢?与其抱紧那一点点渺茫的希望,不如用那笔钱买下一台电脑,在感兴趣的领域奋斗一番,自己来把握住自己的命运!人生就是这样,有许多不可预知的成功和失败,很多时候,输或赢的原因,就在于你选择了适应还是选择改变。
花的印记
张亚凌
周晓荷一直很快乐,笑声脆得像铃铛甜得像蜂蜜;也一直很骄傲,三四岁时学啥像啥天生一演员;也一直很幸福,觉得全世界的人都在宠爱着自己。
直到——
直到周晓荷略大一点儿,能读懂别人的目光及表情时,才感觉到世界彻底颠倒:嫌弃,讨厌,撇嘴,皱眉头……原来所有人对她都是那么厌恶,都恨不得将她从眼前抹去。之前所有的快乐、骄傲、幸福就在读懂别人眼神的同时,烟消云散,也瞬间长大,敏感,多疑,开始自闭。
罪魁祸首是那块痣,暗红色,在右边脸蛋靠近脖子处。那块痣更像个恶作剧:它努力摆脱脖子的约束,拼尽全力硬生生地爬到了脸颊上,——刚好在右边脸蛋的最下面。如果往下点,就在脖子上,围巾或高领都可以遮住,可它就是任性地逃离出来,挣扎着攀上脸颊,让你无可奈何。而别人的目光,总会落在那块暗红色上。
那些异样的目光,那些冷嘲热讽,那些轻慢的神情,织就了密密的网,将周晓荷死死束缚住,连同她原本欢快的心原本欢笑的脸。周晓荷又何尝不想去掉那个与众不同的标记?曾经,她气恼到躲在卫生间里使劲儿地搓着,搓得脸颊沁出了血,结痂后,依然那么狰狞。她也曾将头发收拾得很漂亮,祈求别人注意到好看的发型而忽视痣,可无论她怎么做,别人第一眼关注的,依旧是该死的痣。曾经,她让妈妈将毛衣的高领织得厚而高,直接遮到了半脸上。她甚至害怕将自己的脸洗干净,她觉得脏可以遮住那片暗红。
可所有的所有,都是徒劳。难看的痣,固执地坚守着自己可耻的阵地,让她痛苦不堪,自卑至极。
除非迫不得已,周晓荷从来不会跟别人交流,——无法改变她只有选择逃避。好在她从小喜欢画画,画啥像啥,她只能通过画画来麻痹自己暂时忘了痣的存在。似乎也只有在她给班里画黑板报上的插图时,才不那么令人讨厌。
直到进入初二。周晓荷遇见了她,她也姓周,叫周美丽,周晓荷的班主任。叫美丽的周老师也是个名字跟人的长相成反比的主,关键的关键是她也姓周,这多多少少给了周晓荷一些平衡。周老师搭肥一看,长得肥硕而粗糙,细看,更是形体宽大长相夸张。只是让周晓荷不解的是,不美丽的周老师任何时候都是春风满面,朝气蓬勃,似乎从来没有因为自己长成那样而掩饰而自卑。
周晓荷倒为周老师而郁闷了:见过不管不顾的,没见过她那样不管不顾的;见过有点像她那样不管不顾的,真没见过像她那样张扬着的不管不顾!看来林子大了,啥鸟都有,大人也一样。
开学第三周,周美丽老师将周晓荷叫到办公室。
晓荷,霍金难看不?周老师很随意地满脸是笑地问她。
周晓荷摇了摇头,那么伟大了不起的人,怎么会难看?
周老师又问她,我给你们讲的约翰·库提斯可怜不?
周晓荷又摇了摇摇头,他虽然没有下身,可他是世界上公认的国际超级激励大师,怎么会可怜呢?
周老师笑了,那我是不是特别让人同情?
周晓荷还是摇头,因为后来周晓荷才知道这个周老师可不是一般的人物,她出了几本书,还在报纸、杂志上开着专栏,是小有名气的作家。
周老师拍了拍晓荷的肩膀说:霍金只有手指能动,约翰·库提斯只是半个人,我已经形貌俱丑,你都觉得不难看不可怜不需要人同情,你呢?
周晓荷深深地埋下了头。是的,她呢?她腿不残手不坏却用自卑的斧头砍断了自己飞翔的翅膀。
你喜欢画画。周老师又说了,你注意到没有,你那块痣,怎么看都像一朵开得饱满的花,我只是为你遗憾,你竟然跟一朵花杠上了。
周老师后来说了什么,周晓荷压根就没听到,周晓荷只听到了一句:“你那块痣,怎么看都像一朵开得饱满的花,我只是为你遗憾,你竟然跟一朵花杠上了。”
那一晚,周晓荷第一次站在镜子前看自己,看那块压得她不能快乐的暗红色。周晓荷发现,高昂着头的自己其实蛮好看的。那块暗红真的像一朵花,一朵上帝为了让自己与众不同精心纹上去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