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7700000006

第6章 佛教与禅(2)

一禅“数息”——注意力集中到呼吸上,从1数到10,如此反复,达到寂无他念;

二禅“相随”——由数呼吸次数转到随顺一呼一吸的运气上;

三禅指“止”——从呼吸转向鼻头,专注其上,排除杂念;

四禅指“观”——从头到足观其身,信佛三宝,众冥皆明。

支系之“般若”即智慧,指“缘起性空”理论,借助于汉地人们熟悉的《老》、《庄》的玄谈得以流行。外来的宗教文化要传到异国他乡,必须依附于当地的社会文化才有立足之地,才有可能独立发展。魏晋时期,般若学与玄学两个社会思潮相互影响、融合。

三、中国化佛教

起先,外来的佛教受到中国本土的道教、儒学的排斥和打压。为了在中国这片沃土扎根,佛教开始对中国的王道政治、宗法理论采取靠拢、迎合、调和的作法;对道教则以牙还牙,奋起反击。但它们又有相通之处,如道家的“长生不死”、“羽化成仙”。前期的佛教,后期的禅宗其实都深受老庄学说的影响,比如“反本归源”与“反归自然”、“无为清净”,修行方法上的“饥食困眠”。吕洞宾的“一断烦恼,二断贪嗔,三断色欲”与佛教如出一辙。后来中国佛教也开始借用道家的“无”,说明佛教的“空”,既排斥对方又吸收对方的长处。

中国儒学以人为本,立足点是人;佛学以佛为本,而中国禅宗的佛性则已经落实到现实的“人性”、“心性”上,“自性若悟,众生是佛”。慧能的《坛经》已经儒学化,关注人生的价值,把佛教真正中国化,开辟了佛教在中国独立发展的道路,奠定了佛教进一步兴盛的基础。宋元时代的佛教儒学化,表现为佛教理论紧紧抓住“孝”字,如高僧契嵩五戒中的“不杀,仁也;不盗,义也;不淫邪,礼也;不饮酒,智也;不妄语,信也。是五戒修,则成其人,不宜孝事?”佛学与儒学都是劝人“弃恶从善”。唐代僧人宗密说:“孔、老、释迦皆是至圣,随时应物,设教途殊,内外相资,共利群庶。”禅入儒,儒融禅,乃至儒、释、道三教合一。道家吕洞宾,唐咸通三年进士及第,通儒经,有诗句:“为人不可恋嚣尘,幻化身中有法身”,反映了佛道相融。张三丰自称张天师之后,主张“三教同源同法”。儒者行道济世,佛者悟道济世,道者明道度人,三教圣人皆本此以立教。至此,佛教彻底中国化了。

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紧密结合。隋唐之后,中国佛教主张“入世即出世”,为现实而修行,把“治心”与“治世”巧妙地统一起来,逐渐渗透到了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相互为用。历代帝王大多也尊崇佛教、弘扬佛法,个中原因不言自明。

大乘佛教的根本精神,即禅的根本精神,一切从利他出发,在利他中利益自己。禅的终极意义是面向社会人生,积极入世的,走向民间,贴近现实,实乃人间佛教。

人间佛教的理念,经太虚大师、印顺法师,赵朴初居士倡导,逐渐深入人心。人间佛教的特点在于以人为本,立足时代,关注现实社会的进步,净化社会,纠正了过分强调出世和个人解脱,切盼人类道德水准的提高和人类生活的改善,“日日是好日”。把握大众心理,顺应众生。人间佛教是以奉行众善,普度众生为大愿,并跟上祖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步伐,希望人民幸福安康,国家昌盛,世界和平。

现时代中国佛教的指导原则是:“本着人间佛教的积极进取精神,顺应时代因缘,把我们佛教徒的智慧和力量倾注到当今国土,利乐有情的事业中去。”(中国佛协《决议》)

四、佛教与禅

最初的禅早于佛教,而且为各教派所采用。禅为佛教之母胎,佛教依之方能再展现其内在的生命。释迦牟尼在瑜伽派的修行基础上将小乘禅法加以提升,使之成为最初的佛教禅法,有的称为大乘禅法。佛教传入中国后,大小乘禅法都得到了介绍。最具有中国特色的禅宗,其形成原因可以说是大乘空观与小乘禅观融通的结果。作为中国佛教的禅法,应当从晋朝达摩来中国传道算起。唐末禅宗的南宗开创者慧能提倡顿悟法门,单传独授,把“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为禅”。惟传一心,净化心境。北宗神秀说:“今言禅者,见本性为禅。”后来南宗成为禅的主流,中国禅学的代表,主张众生成佛在于自己的本心。中国禅在唐以后主要是指以慧能为代表的南宗禅。印度禅重行,重理才是中国禅的特征。唐代禅门兴隆,风靡天下,并浸润儒学。传至马祖道一和百丈怀海,便形成为完整的中国禅学体系,远播朝鲜与日本等国。

禅宗要有宗师指导,大藏经是所依仗的经典。然而,禅的立足点不全在于经教中。它强调以自己的佛心为立足处,“以心传心”,注重实践的行为,所以又名“佛心宗”。禅的“见性”,即彻见自己本来心性的灵机。《六祖坛经》说:“令学者顿悟菩提,各自观心,自见本性。”见性,是宗教内生活的根本要谛。所以说,禅是注重向着自己内心来探求的,强调自我净化。禅的生命力,在于它能征服人心。

禅学是佛教各宗派中共同具有的,关于禅定修习方法的理论和实践体系,通过调节身体姿势和呼吸状态,达到心神宁静、意念集中的状态。无论小乘教义实践系统的“三学”(戒、定、慧),还是大乘教义实践系统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都占有重要位置。佛教信仰者通过禅定修习,体验佛教的世界观,以解决生死为中心的佛教哲学,把信仰和理论、教义和实践连接起来,是佛教中不可或缺的要义。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要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佛教规定,僧尼的正业是“一禅二诵”,即坐禅、研读佛经。所以对出家僧尼来说,坐禅修定,更是主课。历代高僧大部分时间都在坐禅中度过。

中国的禅学有将近2,000年历史,它从佛教的整体中剥离出来,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文化形态。禅宗教义,乃是中国玄学与佛教禅学相结合的产物。印度禅学给了它肉身与外形,中国玄学给了它骨架和血液。禅宗建立了自己的经典教义,导致一宗独盛,贴近现实,走进民间,受到世人普遍关注。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度产生过“禅学热”,中国禅学至今仍受到许多人的尊崇。进入21世纪后,禅学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想懂得一点禅的常识的人为数不少,这也是笔者撰写此书的动机之一,想自度度人。

在现代西方世界,禅则作为东方文化和精神的代表,以其对个人生命和心灵的关注,对自然形态的保护,以及反理性和超逻辑性的色彩,与现代思潮相沟通,在学术界和思想界引起轰动。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人们深深地呼唤着禅。禅可以把握自己,肯定自我,热爱人生,使人心灵获得自由。当你对人生中的一些烦恼挥之不去,被沉重的工作担子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去读一点禅学,就可感到轻松,减少忧虑,培养爱心,热爱人生,让自己的生命焕发出光彩。

佛禅与世无争,涅槃寂静,凭超凡脱俗等种种修持获得精神上的静谧,确能养生长寿。活到90岁乃至100岁以上的高僧大德并不少见,如唐代的赵州和尚活了120岁,近代的虚云大和尚也活到120岁。有的高僧坐化后还留下“舍利子”,延续至现今。有的肉身经年不朽,非常神奇,至今未考究出其中奥秘。比如唐代的无际禅师91岁圆寂(公元790年),肉身在空气中一直盘腿而坐,1,000多年来俨然活人,被视为“世界奇迹”。

1.佛教的三大禅定法系

如来禅——“三学”、“六度”之禅。中国禅宗初祖达摩单传的大乘禅法,在观息上做功夫,注重禅定——断惑证真——渐门;

祖师禅——即心成佛之禅,专指六祖及后世禅法,改单传为普传,由儒入禅者较多,为达摩所开,来自释尊“拈花微笑”,在观心上做功夫——顿门——大乘禅法;

秘密禅——即身成佛,在“三密”(身结印契为身密,口诵真言为语密,心作观想为意密)为用上做功夫,为大乘禅法。

2.禅定分类

1.佛教禅

如来禅——断惑、证真

祖师禅——明心见性

秘密禅——即身成佛

2.非佛教禅

凡夫禅

瑜伽禅

外教禅

外道禅

同类推荐
  •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

    本书通过通俗的文字和200多幅漫画和插图, 介绍了梁漱溟对传统儒家文化的体认和研究, 兼及其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人生实践, 是一部引导读者了解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并启发读者思考人生问题的入门读物。
  • 李叔同的凡世禅心

    李叔同的凡世禅心

    李叔同是一位艺术修养全面的艺术家、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颇有造诣的才子。在俗39年,在佛24年,谜一样的李叔同留给世人的是无尽的感慨和话题。本书内容包括:吟到夕阳山外山,古今谁免余情绕;度量如海涵春肓,气概如乔岳泰山;宁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等。
  • 心若莲花,爱如菩提(李叔同作品精选)

    心若莲花,爱如菩提(李叔同作品精选)

    本书精选了他从风华才子到云水高僧的传世名篇,配有法清法师意境高远画作,文中有情,画里有禅。诗情画意,美不胜收。
  • 圣经故事4

    圣经故事4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唐僧玄奘,年少时跟随兄长出家,于藏经楼专职抄写佛经,过目不忘。28岁时,不顾朝廷禁令,冒死偷渡玉门关,独自一个人踏上漫漫西行取经之路。沙漠中迷路,高山遇雪崩,六次遭强盗,甚至被异教徒当成活人祭品……沿途艰险不断、诱惑不断,玄奘未曾动摇。4年时间,1400多天,玄奘终于穿过西域二十四国,于公元631年到达西行目的地——印度那烂陀寺。此后十余年,玄奘游遍印度,虚心求学,吸取各宗各派之精华。在曲女城辩法大会上,玄奘与大乘佛教斗法、与小乘佛教斗法、与婆罗门教斗法、与各派智者斗法,18天无一人挑战成功,一举成为全印度第一高僧,征服全印度,修得正果。
热门推荐
  • 神秘首席:撒旦的错嫁新娘

    神秘首席:撒旦的错嫁新娘

    上部:为了任务,她只身潜入,奋身步入虎穴大婚当日,新郎远赴法国救治,独留新娘,看似跨世纪的奢华婚礼,却处处透着诡异的画面,别人的婚礼都是热热闹闹,而她方菁的婚礼却是安安静静。新婚之夜,她轻灵如猫夜行,只因豪华的别墅内似乎深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引人勘察。却不想,她的一切行动只不过是他人眼中玩物不知死活的举动。既然她如此不乖,那么,猫戏老鼠的游戏他也不在乎多玩几天。★☆★☆★☆★☆★☆★☆★☆★☆下部:当她沉入海底的那一刻,所有的一切开始逆转。千年前的记忆,千年前的情深,以及千年前的伤痛席卷而来。而当他再遇她,他惊喜,他彷徨,他失措。千年后那个会令他再次怦然心动的女人竟然是千年来他魂牵梦萦的那个人。而她却是心冷,情更怯。究竟他该如何弥补自己曾经所犯下的错误,又该如何挽回那颗被他伤得体无完肤的心灵。放手与禁锢,只在刹那之间。片段:“妈咪!那男人在看你。”宝宝说“他是看妈咪的美色,谁叫你的妈咪太过迷人啦!”某女眼皮也不抬,非常自恋道。“妈咪,那男人看你的眼神好像要吃了你。”宝宝继续说。“那当然,男人都是下半身动物,要是他没有吃妈咪的眼神,那就怪了!”某女解释道。“妈咪,那男人走过来了!”宝宝持续说某男走过来道:“小姐你胸前的扣子掉了”某女捂脸四处逃窜........
  • 魔兽战神15:妖神祖地

    魔兽战神15:妖神祖地

    掌命之神战无命被害,跌落凡间,神性尽失。若欲重返天道,必须从凡人开始修炼,百战成帝,千战成神,登顶战神巅峰;跻身仙界,历劫成帝,净化神兽鲲鹏血脉;飞升神界,修得五行圆满,九道大成,掌控天地规则,破碎虚空,方能重返天道。如若百世之内,战无命无法凭借自己的能力返回道界,那等待他的就是魂飞魄散。轮回路上的九十九世,战无命都生活在莫氏家族的阴影之下,莫氏家族,一个无人知晓却无处不在的神秘家族,上抵神界,下达凡间,遍布各大星域,渗入各大宗门。战无命与莫家有宿世杀身灭族之仇,仇深似海、不死不休!第一百世,战无命重生归来。这一世,他,要为自己复仇!
  • 原人论

    原人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尊主超凶

    尊主超凶

    对于一个怕蛇的女孩来说,穿越不可怕,可怕的是穿越重生成为一条蛇。她不敢照镜子,不敢喝水,做好了随时把自己吓死的心理准备。更可怕的是,她也不知道什么什么惹恼了一个天敌——丹顶鹤!他最喜欢的事便是踩着她的七寸,或是叼着她把她往树上甩。可她最爱的青蛙哥哥却对她爱答不理。在这里,蛇爱上青蛙,丹顶鹤爱上蛇,老虎与兔子是一对,萤火虫和苍鹰双宿双飞。精怪的世界我们不懂。
  • 甜心娇妻

    甜心娇妻

    她,温柔,善良,大方,聪明,个性洒脱。他,阳光,沉稳,睿智,做事果决。他们相遇在大学时期,却也分离在大学时期,因为误会,父母反对,这对有情人最终没有成为眷属。几年后,他们再次相遇,已物是人非,可是那段注定好的孽缘却又该何去何从。再次的相遇,他们还会重新在一起吗?以后的路上还会遇到什么样的人和事呢?
  • 秋池

    秋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Pioneers of the Old South

    Pioneers of the Old South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日月星辰棺

    日月星辰棺

    我叫刘欣奇,自从在医院遇到不认识的男人将我捡回来之后,发生了让我自己都不可思议的很多事情,真是让我热血澎湃……
  • 都市追凶

    都市追凶

    五年前的一桩疑案,让有晕血障碍的秋彦走上刑警这条路,青市多了一个让黑暗颤栗的神探,不过当他终于触及到疑案的真相时,忽然间,所有的对手都蜂拥而来,秋彦的处境也越来越危险……
  • 玛丽

    玛丽

    柳回春不喜欢雨天,他也不怎么喜欢晴天,他偏爱阴天。阴天时,他会带一把伞出门,长柄伞,木质手柄,黑色伞面,在一个非常不起眼的角落,还用黑色丝线绣上了他的名字缩写。再说说柳回春另外一个比较“显而易见”的怪癖吧,或者说是他的职业习惯——他只在阴天约见委托人,且从不在自己的侦探事务所与他们见面,从不。这天是十一月三号,一个阴天,柳回春带着他的黑伞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