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弗洛伊德开始探寻达尔文进化论中所包含的心理学意义起,人类便不断发现自身进化过程中阴暗的一面。人类的发展其实是一个不断自我斗争的过程,我们既能够容忍暴力,但又有一定的同情心。人类一切最基本的动机都是为了确保基因的生存与复制。人际竞争亦是如此,包括争夺资源,甚至是性(生殖)机会。一系列的动机过程便由此产生,包括自恋、精神病态、自我竞争、宗族主义、偏见、羡慕,以及本书的主题——嫉妒。
在多年的开拓性研究工作中,罗伯特·莱希(Robert Leahy)博士力求深入了解人类各种阴暗面的社会起源与其演变过程,从而提高我们承担与应对它们的能力与意识。在慢慢意识到这些情绪内在的驱动因素后,我们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显然,这也是这本书的核心目标之一。
罗伯特·莱希博士在书中向我们阐明了嫉妒与羡慕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若看到他人拥有我们梦寐以求的东西,我们往往会产生羡慕的感觉。这种羡慕通常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消极的羡慕会促使我们毁掉他人拥有的东西,而积极的羡慕会指引我们去模仿他人,努力使自己也变得更好。而嫉妒,从另一方面来说,通常产生于三人或多个人之间的竞争关系中,其中至少有一个人会获得比他人更多的关注与优势,此时便产生了嫉妒。最典型的情况莫过于男女关系,但不仅限于此。嫉妒和羡慕的相同点在于两者都能激发对对手的敌对行为或态度,甚至想要伤害、摧毁对方,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我得不到的东西,其他人也休想得到”。
嫉妒还体现在其他物种之中,尤其是在配偶守卫的行为中,往往是其中一方(大多数但不总是雄性)试图阻止他人接触他们所守卫的人,与此同时引起被守卫者的恐惧。事实上,诱发恐惧作为一种嫉妒的策略是非常普遍的。在《旧约》中,上帝被认为是善妒的,因此那些背叛他的人或不顺从他的人都会经历无尽的痛苦。那句人们常放的狠话——“你要是敢离开我……”就是嫉妒者赤裸裸的威胁。
由此不难看出,嫉妒是同情关系中最大的破坏者之一。在爱情中,嫉妒还引发了愤怒。嫉妒可以引发各种各样的关系冲突,从被动侵犯一直到家庭暴力,甚至是谋杀。跟踪行为背后隐藏的往往也是嫉妒,当渴望得到的对象选择了别人后,嫉妒便会激发复仇心理。最终,嫉妒只会把对方越推越远。与许多引发愤怒的情绪一样,嫉妒也不是平白无故产生的。
在《为什么嫉妒使你面目全非》一书中,莱希博士从临床医师的视角出发,总结了大量的案例经验,向我们展示了这个常被忽略的个人与人际悲剧。他在书中深刻地剖析了嫉妒的根源,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如果你正遭受着嫉妒的困扰,那么读完这本书,你将意识到你并不是一个异类,你所经历着的嫉妒带来的冲动与痛苦,都是你的大脑,或者准确地说,是人类的大脑使然。
莱希博士在书中不仅提到了本身受到嫉妒困扰的人,同时还顾及了那些受害者的情况。可悲的是,明明是那些心怀嫉妒的人犯下的错误,但受害者往往也会对发生的事情感到羞耻。因此他们可能会试图掩盖真相,甚至是自欺欺人,而不愿向外界寻求帮助。事实上,许多嫉妒或者暴力的受害者往往因为感到羞愧或害怕,而不愿意承认或揭露他们的处境。这本书将帮助你判断自己是否是嫉妒关系的受害者,并可能会帮助你确定是否需要接受专业的帮助。
《为什么嫉妒使你面目全非》一书探索了嫉妒的本质和模式,这些深刻的见解对于整个心理学的发展都具有非凡的价值。其中尤其重要的一点是能够指导我们如何摆脱嫉妒带来的羞耻感。首先,诚实对待自己是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重要的第一步。虽然有时候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想法,但是我们可以为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承担责任。归根结底,人类也只是万千生物中的一种,在我们短暂的一生中,从出生到死亡,我们所有的冲动与欲望都受到大脑思想的支配,而这些思想已发展进化了数百万年了。甚至当我们的基因促使我们去追求和得到自身所爱时,最终其实也是让我们放弃内心对和平的渴望。
这是一本深刻而重要的书,在这本书中你将学会接纳自己的嫉妒心理,并找到自己的解药。你将学会对自己坦诚,最终勇于直面并战胜自己的嫉妒心。莱希博士的文字非常细腻、富有感情,具有非常强的可读性,他将带领读者一起征服嫉妒,摆脱人类生存中巨大的痛苦与折磨。这将是你人生旅程中最重要的一本教科书。
保罗·吉尔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