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7900000009

第9章 求学岁月:贯通中西学问(9)

傅斯年处于这种的环境,又有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的品性,所以欧洲留学7年,使他学业有迅速的长进,不仅在许多基本的学科里获得了有用的知识,就是比较专门、冷僻的学科也有所涉猎。他学习的专业以文史为主,为了探求学术研究的方法,又研究了数理化,甚至有一段时间曾致力于地质学的研究。有一次,他和罗家伦、毛子水等同学在柏林康德街四号中国餐馆吃晚饭,傅斯年进去时夹了一个重重的书包,几位同学拿了一翻检,竟是厚厚三本一部的地质学,平时不好开玩笑的毛子水,对此书有所了解,幽默地说:“这部书是博而寡要,傅孟真读他是‘劳而无功’。”傅斯年当时气得直跳。可见傅斯年对地质学也下过功夫。这个故事是傅斯年在留学期间博览群书、贪多务得的典型事例。

傅斯年他们在留学期间可以说是富于学而贫于财,他们在勤奋追求知识的岁月中却忍受着贫困的折磨。傅斯年等人名义是官费留学,但当时国内正是南北分裂、军阀混战时期,各派势力忙于争权夺利,哪有人想到在国外辛苦求学的学子呢?正如《中国留学教育史》所说:“民国八、九年至民国十三、四年,军阀祸国,财政收入皆充内战之费,一般正当支出,因而无着,国内之欠薪累累,国外留学生之所费,无法汇出。”陈寅恪的女儿曾回忆说:“父亲在德国留学期间,官费停寄,经济来源断绝,父亲仍坚持学习,每天一早买少量最便宜的面包,去图书馆度过一天,常常整日没正式进餐。”傅斯年的情况比陈寅恪更差。因为傅斯年祖父母在其留学期间先后去世,只剩老母弱弟等人,他们自己生活尚无着落,自然无力接济远在国外的傅斯年,因此,傅斯年在国外几乎是忍饥挨饿。他曾写信给在法国留学的刘半农,叙述经济的困难,信中说:“中国自有留学生以来,从未遭此大劫。”刘半农当时已是五口之家,妻子和三个孩子都在身边,经济非常拮据,与傅斯年同病相怜,回信说:“可怜我,竟是自有生以后从未罹此奇穷大苦也。”傅斯年在写给罗家伦、何思源等人的信中,也多次谈到因生活费无着,东借西挪,几乎断炊的窘状,如他在1926年2月致罗家伦信中曾说:“幸与老陈(指陈寅恪——作者注)定了一约,他先把二十镑之马克给我,我交了学费及他种零费,借给一位更穷的朋友三十马克,交了这月房钱,今天只剩下四个半马克,愁得这两天无以为计也。”不久,又在致罗家伦、何思源的信中告诉他们自己的官费已无望,从此生活更无着落,信中说:“月中穷不可言,特别糟者是今后全无办法,山东学费已全无望矣。”在致罗、何二人的另一封信中说得更惨:“5月中旬连吃四日干面包,实在不免于夜间流涕。”从这些信中可以看出,傅斯年等人在欧洲留学期间生活的艰难与困苦。这对他们的人格是一种锻炼,对他们的思想也有一定的影响。傅斯年终生反对奢侈浪费,要求贫富平等、救济贫困,与他青少年生活贫困艰辛有直接关系。

(二)思想的收获

傅斯年1920年到英国伦敦大学留学,1923年秋天转赴德国柏林大学继续求学,直到1926年10月回国,七年间以学业为主。但傅斯年是具有强烈社会使命感和责任心的知识分子,他在努力学习学术文化知识的同时,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学习与社会政治有关的知识。英国是自由主义重要发源地,傅斯年在这里生活三年多的时间,他的思想进一步受到了自由主义的熏陶。

自由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形成于十七世纪的英国,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时期得到广泛传播,十九世纪逐步成为西方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自由主义在西方作为一种占统治地位的思潮,一直在发展变化。一般认为,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是古典自由主义时期,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是所谓的“二十世纪的自由主义”,也称为新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的内容相当丰富,并且在发展中出现许多变体,然而正如英国著名政治哲学家约翰·格雷所总结,自由主义流派变体虽多,但具有一些共同之处,这些共同点构成了自由主义的基础,他总结说:“自由主义传统中各种变体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关于人与社会的确定观念具有独特的现代性。这一观念包括如下几个要素:它是个人主义的(individualist),因为它主张个人对于任何社会集体之要求的道德优先性;它是平等主义的(egalitarian),因为它赋予所有人以同样的道德地位,否认人们之间在道德价值上的差异与法律秩序或政治秩序的相关性;它是普遍主义的(universalist),因为它肯定人类种属的道德统一性,而仅仅给予特殊的历史联合体与文化形式以次要的意义;它是社会向善论(meliorist),因为它认为所有的社会制度与政治安排都是可以纠正和改善的。正是这一关于人与社会的观念赋予自由主义以一种确定的统一性。”约翰·格雷总结了自由主义的基本内容与特征,实际包括三个方面:个人独立与自由,社会关系平等,社会经过改造而日趋完善。自由主义在欧美具有强烈的影响力,正如专门研究西方思想史的学者所总结:“在西方近代历史上,自由主义运动是一场影响广泛而又深远的运动。它不仅是一场理论的运动,还与社会、政治与经济的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可以说,现代社会的面貌在很大程度上是自由主义塑造的。”自由主义思潮在西方的蓬勃发展,不仅逐步占据了西方的意识形态,也传播到了东方,大致在二十世纪初开始进入中国,以后在中国产生着愈来愈大的影响。

西方自由主义传入中国的标志,一般追溯到严复翻译自由主义的名著,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的阐释,其主要作品《论世变之亟》、《原强》、《原强续篇》、《救亡决论》等,都带有自由主义色彩。这些论著将西方自由主义理论介绍到中国,人们试图将其作为救亡图存的工具。戊戌变法前后,谭嗣同、梁启超等人成为具有自由主义倾向的代表人物,将自由主义论述的范围扩大到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他们通过创办学会、报刊、学堂等方式,在中国传播自由主义的理念。他们的宣传,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人僵化闭塞的社会心理和狭隘守旧的思维方法,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具有新思想、追求民族独立、个性自由的民族民主主义者。

考察西方自由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史会发现,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自由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只是先声和初试阶段,新文化运动时期才进入高潮。原因有二:一是辛亥革命以后,中西文化交流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二是一大批留学欧美,经历自由主义洗礼的留学生回国,他们多在教育和文化领域工作,利用各种方式宣传自由主义思潮。举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辛亥革命的领袖人物之一蔡元培,1917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出了“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的办学思想,将自由主义的基本理念落实到教育实践之中,又聘请一批有自由主义倾向的知识分子任教,并将宣传自由平等、社会革命的《新青年》搬到北京。这期间,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胡适留学归国,任教北大,一时间北京大学成为自由主义思潮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基地。

傅斯年在北京大学读书期间,正是自由主义在北大迅速传播的时期。把傅斯年从传统国学引向新文化运动,将其培养为具有自由主义倾向知识分子的导师是胡适。胡适与傅斯年就自由主义思想而言,具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可以说,傅斯年的自由主义思想主要受胡适的影响,但在许多方面进行了发展。傅斯年曾自述他与胡适思想的联系与区别,他说:“适之是自由主义者,我是自由社会主义者。”就他们两人一生的思想与行为而论,这种评论是符合实际的。傅斯年与胡适的社会政治思想包含的内容都相当广泛,难以全面叙说,这里只就个性独立和社会改造思想略加叙说。

胡适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压抑个性,摧折个性。他在《易卜生主义》一文中对专制社会摧折个性进行了分析和抨击,说:“社会最爱专制,往往用强力摧折个人的个性,压制个人自由独立的精神;等到个人的个性都消灭了,等到自由独立的精神都完了,社会自身也就没有生气了,也不会进步了。”胡适把专制社会摧折归于道德的范畴,因此他对专制的摧折个性仅仅视为不道德的行为,而要青年人反对专制社会的道德束缚,发展个人的个性。他强调,发展个人的个性,须要两个条件:第一,须使个人有自由意志;第二,须使个人担干系,负责任。很显然,胡适在批判专制社会摧折个性的同时,努力要求青年人接受自由主义,发展自己的独立人格。他曾比喻说:“社会国家没有自由独立的人格,如同酒里少了曲,面包里少了酵,人身上少了脑筋,那种国家社会决没有改良进步的希望。”胡适强调个人的独立、自由,强调个性解放,要求人们摆脱社会专制的控制,虽具有积极意义,但这种发展个性含有消极的摆脱、对专制社会妥协的意味。

傅斯年的个性解放主张虽然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出,与胡适相呼应,但思想与态度更为积极、激烈,尤其留学英国期间,在要求独立发展个性、养成自由独立人格的同时,他提出要“无中生有的造社会”,其用自由主义改造社会的思想进一步明晰化。

傅斯年在留学期间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青年的两件事业》,寄回国内。文中论述了青年努力的方向,实际是论述了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表达了强烈的自由主义的思想倾向。其核心是青年如何改造自己,实现个人价值,进而改造社会。他说:“社会是个人造成的,个人的内心就是一个小社会。所以改造社会的方法,第一步是改造自己。”傅斯年认为,一个国家人口的整体素质决定社会的质量,改造社会首先要从改造个人开始,而青年是社会中最有生气最有活力的人群,改造个人,造成社会的元素,必须从青年开始。他要求青年要不怕艰难困苦,找机会磨炼自己,改造自己。他对此阐述说:“人的精神的大小,简直没有法子量去;以强意志炼它,它就可以光焰万丈,所以看来好像不济的人,未尝不有成就惊天的事业的可能;不炼它它会枯死,所以清风亮节的人,常常不产生一点东西。所以我对于青年人的要求,只是找难题目,先去改造自己。这自然不是人生的究竟,不过发轨必须在这个地方。若把这发轨的地方无端越过去,后来就有貌似的成就,也未必倚赖得过。所以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以坚强的意志,去战胜对境的艰难;就是没有艰难的对境,也要另找艰难的对境,决不可以趋避的方法,去躲对境的艰难;就是有不艰难的对境,不要就此苟且下去。”傅斯年要求青年人找难题目磨炼自己,改造自己,目的是要青年健康成长,锻炼自己改造社会的才干和能力。他特别以辛亥革命时期的先烈为例,强调辛亥革命时期,先烈们通过艰苦奋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才取得辛亥革命的胜利。傅斯年认为,现在改造社会的条件和环境困难程度比辛亥革命还要艰难,所以说“事业加重了,努力也要加重的”。

青年当前的事业是“无中生有的造社会”,怎样造社会,为什么要造社会,傅斯年对此都进行了阐述。他认为社会应该是有机体的社会,是由有能力、负责任的社会成员组成的,当时的中国只有群众,而群众是许多如同散沙的个人组成的,并不是有机体的社会。他对此解释说:“但所谓无中生有的造社会,看起来好像一句很奇怪的话。我须加以解说。请问中国有不有社会?假使中国有社会,决不会糟到这个样子。中国只有个人,有一堆的人,而无社会,无有组织的社会(去年《新潮》一卷二号里,我有一篇文,论这件事)。所以到现在不论什么事,都觉得无从办起。”傅斯年在这里对社会的认识相当明确,他理想的社会与现时的社会有着很大的差距。他理想的社会是有组织的社会,成员有较高素质,有责任心,对国家、民族能尽义务,有担当。他对此也进行了概括:所谓造有组织的社会,一面是养成“社会的责任心”,一面是“个人间的粘结性”,养成对于公众的情义、见识与担当。总而言之,先作零零碎碎的新团结,在这新团结中,试验社会的伦理,就以这社会的伦理,去粘这散了板的中华民国。傅斯年在文中也分析了造成中国社会现状的原因。他认为中国社会现状的形成主要是中国历史的原因,即中国封建专制社会长期延续的结果。长期的封建君主专制造成臣民的依附性,每个社会成员都没有独立的人格和主体意识,更没有社会的责任心。傅斯年对此叙述说:“但中国今日何以竟成没有社会的状态?难道中国这个民族就是一个没有组织力的民族吗?我们就历史上看起,这也有个缘故。当年中国政治的组织,中心于专制的朝廷;而文化的组织,中心于科举,一切社会都受这两件事的支配。在这两件事下面,组织力只能发展到这个地步。专制是和社会力不能并存的,所以专制存在一天,必尽力破坏社会力。科举更可使人在思想上不为组织力的要求,也不能为组织力的要求,所以造成现在这个一团散沙的状态。我们请想想这个状态,真是根深蒂固的了,自然改他是难的。”傅斯年认识到专制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中国社会改革存在许多困难,但他明确表示,绝不能因为困难而不进行改革。他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无中生有的去替中国造有组织的社会,是青年的第一事业。”从傅斯年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他把发展个人、改造社会看成青年事业的两个方面:改造自己,提高个人的素质和能力,是造社会的基础;改造社会,“无中生有地造社会”,是青年们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他本人亦为之奋斗了一生。

同类推荐
  • 宠辱一身的历代皇后(上册)

    宠辱一身的历代皇后(上册)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又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早就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前仆后继,绵延百代。著名科学史家贝尔纳曾说:“中国在许多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和科学的巨大中心之一。”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曾创造了无数的文明奇迹。
  • 流年碎影,民国女子的爱与忧伤

    流年碎影,民国女子的爱与忧伤

    本书甄选24 位知名的民国才女,用细腻的心思和唯美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一段段充满传奇的人生故事中。她们有的是出身豪门的名媛,尊贵、高雅;有的是书香才女,出语惊人、绚烂如花;有的是风月场里的明星,烫着时髦的头发,穿着香艳的旗袍,妆容精致,眼神中流淌着忧伤……她们姿态万千,在那段岁月里演绎了不同的人生传奇。那些泛黄的老故事,经尽岁月沉淀,泛着独特的风韵与芬芳。本书作者搜集了大量资料,梳理湮没在时间长河中的如烟往事,以女性的直觉和独特的视角,走近那些风华绝代的民国女子。这不仅仅是一部怀旧之作,更是品爱之旅。
  • 陈氏家族全传

    陈氏家族全传

    讲陈氏家族不能不提陈其美。陈其美是当年上海市革命军服加身的“大督军”,是孙中山的同盟会骨干成员,是蒋介石参加革命的引路人,又是他将陈果夫、陈立夫托付给了蒋介石。 陈果夫、陈立夫是蒋家王朝的组织部长。他的用人计谋,加剧了四大家族间的豪门恩怨和尔虞我诈的争斗。陈氏家族靠其结党营私,政治势力远大于“宋、孔”两家。 本书描述了陈氏家族与蒋家王朝的关系,以及蒋家王朝败落后陈氏家族成员的悲喜人生。
  • 刘晏:大唐财相和他的国富论

    刘晏:大唐财相和他的国富论

    刘晏何许人也?在中国历史上,他比肩春秋的管仲、战国的商鞅、西汉的桑弘羊、宋朝的王安石、明朝的张居正,是“中国古代六大经济改革家”之一。他是唐朝的理财圣手,精于计算的铁算盘。安史之乱后,他受命于危难之际,主管中央的财政、经济工作。他力图变法吸收了管仲、商鞅、桑弘羊的变法经验,在漕运、盐政、赋税、铸钱和常平诸方面推行一系列改革,使濒于崩溃的唐朝经济得以复苏,国运得以中兴。
  • 中国历史名人之七

    中国历史名人之七

    辽、西夏、金在建立自己本民族的政权中,都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如本书中叙及的阿保机、阿骨打、萧太后等。正当中原地区出现宋金对峙、纷争不已的时候,我国北方的蒙古族开始崛起于漠北高原。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政权。公元1279年,元世祖忽必烈灭亡了南宋,统一了全国。
热门推荐
  • 人人都说我和哥哥有(中篇小说)

    人人都说我和哥哥有(中篇小说)

    胡儿台住了个来自陕北的麦客,有人传说他来到胡儿台是和两个女人有关。要不,各家的麦子都收割完了,户主也给他把账结清了,这个名叫宝奎的单身汉子还不回陕北,倒是在胡儿台租了一间杂货铺子,连卖东西带住人,看样子他要在胡儿台常住下去了。听人说这宝奎来的时候,胡儿台村西的富贵刚娶了个陕北的媳妇,这媳妇翠生生粉嫩嫩,让全村的男人都红了眼,女人们都酸了牙。不到半天,“荷花”这个名字就在全村男女老少的舌头尖尖上滚了几百个来回。
  • 好名字好前程大全集(超值金版)

    好名字好前程大全集(超值金版)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姓名,由此可见,姓名对人们来说,是何等的重要。姓名,由姓和名组成,也称名字。人的姓名,是人类为区分个体,给每个个体给定的特定名称符号,是通过语言文字信息区别人群个体差异的标志。由于有了姓名,人类才能正常有序的交往,因此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人名是在语言产生以后才出现的。各个民族对人的命名都有很多习惯。这种习惯受到历史、社会、民族等很多文化因素的制约,一个人的名字通常都有一定的含义。
  • 故河口物语V

    故河口物语V

    这是一部有关一群拓荒者的小说。全篇以鹿女的“父辈之家”为主线,祖母贯穿始终。父亲的家大口阔之梦,母亲的粮食梦,小姑的读书梦,二叔的渔船梦……等为主要内容。糅合着鹿女及笔者的童年记忆与最初生活的体验。使之成为一部自然人情风物相结合的小说。更展示那个时期人不敌自然的悲惨,人与人之间诚挚忘我的的情感,与人对自然无限崇爱热切的矛盾心理。
  • 金牌经纪

    金牌经纪

    秦青爱得太卑微,所以,所以她爱的人可以堂而皇之地挥霍它,利用它,踏着它铺自己的星光大道。幸好,她在死无葬身之地之前遇见了项衍,心得以有所歇……“青姐,您走好,罗总说了,里面的艺人随便您挑一个,挑中了哪个就带哪个走。”AGO细声细气的声音拉长在昏暗的地下室入口的时候,秦青已经一脚踏下了阶梯。感觉到身后并没有跟随的脚步声,她又回了头,眯着眼看那个站在入口停步不前的身影,讥诮道:“如果选不中呢?”
  • 痞女倾国:爱你,纯属意外

    痞女倾国:爱你,纯属意外

    她,身为台湾最有权势的黑道集团千金,一场飞车意外,让她穿越时空,原以为可以吃香喝辣,美男环绕,却因为老娘的一句话,由是倾国倾城的大美女,变成了风度翩翩的极品公子。他,有着显赫的家事,绝美的容颜,却性情善变,时而温柔,时而冷漠,偶尔还带着一点孩子气,绝美容颜下不经意间流露出的苍白与脆弱,让人忍不住想要探究,到底哪个才是他最真实的一面?他,优雅俊逸,性情温和,不管喜怒与否,脸上始终挂着一层不变的笑容,却极少有人看的出,他笑容中的冷漠与疏离,也只有在她面前,他才会露出最纯粹最真心的笑容。他,妩媚妖娆,慵懒迷人,一双桃花眼,勾魂夺魄,在别人面前他是精明狠厉的皇子,在她面前却总是扮出一副柔弱无力,楚楚动人的模样。他,身份尊贵,天性善良,从相遇相识到相知相思,他始终恪守着朋友的界限,可心却还是在不由自主的沉沦,纠结挣扎过后,自以为能够坦然面对的时候,才发现,他,原来竟是她……
  • 为孩子讲点中华句典

    为孩子讲点中华句典

    本书精选了我国文化经典里的诸多名言警句和趣味典故。所选警句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名言,是必须传承的文化精髓,让孩子熟读经典,与古圣先贤直接对话,能使国学中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入到孩子的灵魂深处,丰富他们的知识,启迪他们的智慧,非常具有现实的教育和指导意义。
  • 爱你,只是妄想

    爱你,只是妄想

    她想有朝一日他会爱上她,但这一切,都只是妄想。这是一个神经病男与高冷女的故事,偏温暖向,不会大虐。谁都有些缺点,当缺点成为性格,能碰撞出什么火花?
  • 烧脑记

    烧脑记

    桑晓蓉来到我办公室,挤眉弄眼:听说他俩在一起了!我装糊涂:他俩?哪个他俩嘛?你就装吧。桑晓蓉转身而去。我当然知道她指的是谁,只是没想到,咱们所里如今成了多事的春秋。第一眼看到王菲菲时,怎么也想不到,她会引出那么多事儿,让两个男人,战国般你死我活。论起容貌,已经逃离了的曲梅和王菲菲可算是各擅胜场。曲梅窈窕,她丰满。曲梅标准的瓜子脸,她圆形的脸蛋,那面部的肤色,可是腮凝新荔;那面部的神情,是丹唇未启妖媚生的。也就是说,王菲菲的出现,让我们单位又来了个美女。我们单位是人文科学院所属的一个研究所,研究文化艺术。
  • 十月围城,总裁喜得一窝三宝

    十月围城,总裁喜得一窝三宝

    新文《报告,总裁已上瘾》:http://m.wkkk.net/a/1294966/豆蔻年华里,苏十月喜欢过一个男生。收到她的情书后,男生当众对她说:“你没有漂亮的脸蛋,好歹有迷人的身材;你没有迷人的身材,至少要有聪明的头脑;你没有聪明的头脑,总该有雄厚的家庭背景。结果你倒是够随便,居然能什么都没有!”在哄堂大笑里,苏十月用细弱蚊呐的声音反驳:“我、我觉得我人挺、挺好的。”苏十月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女孩,可谁说平凡的女孩就不能拥有美满的幸福?……因为一桩意外,他背负了两条人命,从此被困在牢笼里,不得救赎。传说他冰冷,狠辣,却无人知晓他心底藏着一个简单的愿望:一个家,两个人,一辈子。“爸爸!”“爸爸!”男人看着扒拉着自己裤腿的小动物,满头黑线。出一趟门就成了便宜爹,这运气真够好!“对、对不起!我、我不是故意的……”苏十月尴尬得脸皱成了包子,下意识地绞着手指。男人眯起眼眸。她低着头,他只看到黑黑的发丝和红彤彤的耳朵。“是你告诉她,我是她的爸爸?”呵,好大的胆子!“那,那是个意外!”苏十月飞快地抬起头来辩解,接触到他的视线,马上又低下头。就在那一刹那,男人看到了一双纯净无垢的眼眸。清澈得,让人想跳进去洗涤一番。……于是,男人的愿望实现了,只是多了只让人头疼的小包子!虽然做了个便宜奶爸,但他觉得日子还不错。直到有一天——【简介无能,故事远比简介精彩,支持土豆吧。还是暖文哦。】土豆完结暖文《剩女大婚,首席总裁的宠儿》,超宠超甜蜜哦!链接地址:http://m.wkkk.net/a/924263/
  • 决定一生的10堂情商课

    决定一生的10堂情商课

    积极向上的心态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决定未来的不仅仅是才能和技巧,更重要是心态。心态好,人生更美好。心态是决定命运的真正主人,它能够从里到外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命运。积极的心态让人能够积极进取,创造成功;消极的心态却让人消极悲观,永远没有成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