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05200000001

第1章 星期日

来源:《清明》2004年第06期

栏目:中篇小说

袁丽在厨房里烧菜,刘欣在厨房里给老婆打下手。有一搭没一搭的,袁丽又开始嘀咕起来。

“不该让他这么早上学的,真不该!”

“是啊!”

“你以为他是个神童?你以为他是我们那时候?一家几个孩子,爸爸妈妈顾不过来?学习好不好全看自己的造化和水平。哪像现在?一家就一个孩子,谁不超前教育?谁不望子成龙?现在……都是你,非让他提前上学,拼音根本没接触过,会几个加减法有什么用?”

“是啊,是啊!”。

“你没看陈老师那表情,好像我们家的峰峰是蠢材一个呢。她说他连写一行空一行都不懂!”

“是啊,幼儿园老师哪教过写一行空一行呢。峰峰毕竟只上过中班嘛!”

“那你干什么偏要让他上学呢!”袁丽将锅铲子敲得“当当”响。这些天,自从儿子刘浩峰上了小学,袁丽整天就为这事闹架。

“盛饭,盛饭。”袁丽不耐烦地叫着。好不容易在一起过个星期天,刘欣一点也不想和老婆吵架,何况,银行分的这栋宿舍楼,隔音效果一点也不好。

“峰峰,峰峰,回来吃饭!”刘欣推开窗户,朝院子喊去。

“轰隆”一声,简直是惊天动地的一声响,刘欣眼看着一侧院墙坍塌下来,脑袋里“嗡”的一声,“天啊,地震!”他惊叫着,飞快地冲下楼去。

“峰峰,峰峰……”他撕心裂肺地叫着。院子里已聚满了一堆人看着坍塌的院墙,不停地闹声嗡嗡。

峰峰从人群中跑出来,大声嚷嚷:“爸爸,爸爸,墙垮了,墙垮了。”随后而来的袁丽惊得面无人色,搂着峰峰,左看右瞧:“你没什么吧?宝贝,没砸着你吧?”峰峰摇着头,因为目睹了刚才惊心动魄的一幕,非常自豪地在人群中演讲:“刚才和威威、翔翔在一起玩,不知道怎么回事,墙就垮了,像电视中的‘9.11’一样……”

威威、翔翔的父母也出来了,各自搂着孩子在那儿大骂:“这些黑心烂肝的,不晓得是个什么房产公司,银行会买他们的房子!现在只垮了一堵墙,到时候垮了一栋楼,我看他们怎么办?”

大伙儿义愤填膺,大骂开来。有人说前几年报纸上报道过,哪个地方就真的垮了一座楼,幸亏不是休息日也不是晚上,只死了十几个人,要是正在休息日或晚上,那不一栋楼的人全完了?

大家越说越气,女人们害怕起来,有人说这房子的地基是填塘挖的,还有人说他家的房子已裂了一条缝,大家又惊吓起来,许多人准备去他家参观那道裂缝了。

不知道谁打了“110”,警车开来了,晚报的记者也来了,拍了几张照,问了几个人,知道没什么伤亡,大家也就烟消云散了。

折腾了半天,回到家,一桌的饭菜早凉了。刘欣重新热饭热菜,偷眼看一下袁丽的脸子,吊得老长了。

“幸亏没砸着孩子。”刘欣找着话儿说。

“哼!”袁丽冷笑起来,“砸着孩子,去拼了他的老命!”袁丽突然咬牙切齿地高声叫骂起来,“你怎么不混个一官半职啊?也去你们行长科长住的楼里弄套房子。老大不小的了,怎么就混不出个样儿呢?要钱没钱,要权没权的。”

刘欣的血往上涌,他的脸憋成了酱紫色。袁丽看了看他变色的脸,心虚起来,埋下头开始招呼儿子吃饭,家里的空气死僵起来。

袁丽是家中的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当姑娘的时候,凭着自己的身条和相貌,追她的男孩也不算少,再加上她有个体面的工作,袁丽的母亲,半辈子不曾得意的人突然抖了起来。“一家有女百家求”,袁妈妈明确地告知袁丽:婚姻大事最重要的,是对方一定要有房。二十多年来,袁丽一家五口再加上奶奶,全挤在总共才三十平米的两间房里,一抬眼,除了床,还是床。就为这房子,袁丽硬是含泪蹬掉了青梅竹马的男朋友,而和在银行工作又有分房希望的刘欣处了起来。最终,天遂人愿,在峰峰快一岁的时候,他们终于搬进了新居,还分了个不错的楼层。那几天,刘欣袁丽在家天天宴客,羡慕得他俩的同学眼红不已。毕竟,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有几个有他们这样的福气,年轻轻的就有了两室一厅的单元楼?

“嘭、嘭、嘭”,有人敲门。进来的是楼上的彭浩,看看他俩的脸色,他取笑起来:“怎么了?吵了架?吵完没有?吵完我再来。”

“瞎说什么!”袁丽嗔怪道,赶忙让刘欣给彭浩点烟,自己拽着峰峰上里屋学习去了。

“刚才他们上杨嘉伟家去了。”彭浩悠闲地跷着二郎腿,抽着刘欣递过来的烟,“杨嘉伟家的房子真的裂了一条缝。”

“那怎么搞?”刘欣着急地问。

“怎么搞?他们都吵着写联名信给上头,要求集体搬家!”

“那好呀!”

“哈哈!”彭浩大笑起来,“他们是小儿科,你也是小儿科?搬家?搬到哪里去?你们真是想得美!房子早就卖给我们了,关上头什么事?况且只是个院墙倒了;那条缝裂得又不吓人,说不定是瞎装修给弄的。只是那联名信……”

“怎么?”

“兄弟,”彭浩拍拍刘欣的肩,“我当你是兄弟,才跟你说。联名信没有必要签你的名,交到上面,再怎么法不责众,上头也会记着你的名:曾经给我们捣蛋过!话我不多说了,你自己想清楚,看着办。”彭浩说完,起身给袁丽打了个招呼,就走了。

剩下刘欣站在那儿发起呆来。

“我想了想,不签总比签好。”袁丽插嘴道。原来,她一句话也没听落下。“万一领导秋后算账呢?这种事还少了?”

刘欣心里又烦闷起来:“不就签个名字吗?我又不是头头脑脑,有什么大不了的?见不得彭浩那种小肚鸡肠又自以为是的小市民样。”

“谁是小市民了?就你清高,也没见你高到哪儿去呀?哼,一把年纪了,像你这样的,早都有个一官半职了,偏你……”

“啪!”刘欣把烟灰缸猛地往茶几上一磕,新仇旧恨一起涌上来,“我告诉你袁丽!你别一天到晚吼你老公当饭吃!搞得我一点火气都没了,全被你这坏娘们的阴气给罩住了。你再胡说八道,小心我对你不客气!”

“嘭嘭嘭”,袁丽还没回应着对骂,敲门声又响起来,这回进来了行里一帮子同事,打头的就是拿着纸笔要挨家逐户签名的杨嘉伟了。

袁丽的脸立马温和起来,这女子就有这个本事:在家里再怎么给老公摔脸子,出门了,全是温顺和气的好模样:“是要签名吧?这样吧,容我们再想想这房子还有些什么问题,然后补上几条,再签上名给领导看,今天这么仓促,哪得什么要领呢?”

杨嘉伟他们多聪明的人,袁丽的这点小把戏会看不出来?他们看看刘欣,打个“哈哈”,就都走了。

刘欣心里微微刺痛了一下:多大的一点事,未免太明哲保身了吧?那几个人临走,似乎都给了他蔑视的一瞥呢!

同类推荐
  • 南回归线

    南回归线

    描写了米勒早年在纽约的生活经历,是一部描写自己内在精神世界的作品,同时也是对西方现代文明的嘲弄。该书包罗万象,揭示了芸芸众生相,包括他的同事、形形色色的求职者、他幼时的伙伴、他的父母和疯妹妹、他的朋友以及他身边的各种女性等。在米勒的文字世界里,一切都是游离的、跳跃的,一切毫无瓜葛却又相互联系……
  • 被忘掉的十三年

    被忘掉的十三年

    安娜十三岁的大女儿朱莉被人用刀挟持着离开了家,最后一个见到朱莉的目击者是十岁的妹妹简。在那个夜晚之后,这个家庭也因为朱莉的失踪变得支离破碎。八年之后,朱莉突然自己找回来了。安娜以为八年的噩梦终于结束,但慢慢地她发现,一切都变得奇怪起来:女儿朱莉对警察撒谎,逃避和心理医生见面,甚至在城镇周围鬼鬼祟祟地进行着自己的计划……安娜试着不去打破美好的希望,假装对一切都不闻不问。但种种线索都指向,这个姑娘也许并不是她真正的女儿朱莉。在安娜的调查和朱莉的回忆双线交叉下,残酷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 东北平原写生

    东北平原写生

    西腰窝,全称西腰窝屯。早些年,这里曾经发生过一件震惊全县的大事件。去年七月间,我来县里看个朋友,并跟他回了一趟老家,就是西腰窝屯。吃过午饭之后(还喝了一点儿酒),跟他的老父亲坐在炕上闲唠嗑儿,偶然间说到了那件事。老父亲快80岁了,剃着光头,说话大嗓门儿。老人家早年当过生产队的会计,粗通文墨,读过《三国》和《水浒》。他说他没别的毛病,就是耳朵有点儿背。我请他把事情仔细地讲一下。他说:“这七百年的谷子八百年的糠,翻腾它还有啥意思?他们说你是个写书的,就喜欢探寻这类事儿,那我就给你说说吧。
  • 二〇〇九年的招生

    二〇〇九年的招生

    候鸟来了。候鸟每年都来,且每年必定比上一年来得早。这不是因为全球气候变暖,也不是繁殖期延长或缩短,而是生计所迫。当然,候鸟也不是鸟。他们是人,是平时龟缩在大城市或小城市叫做大学或学院里的有身份的人。一到招生季节,他们就忘掉身份,脱下马甲,变成鸟,单独或成群,坐车或开车,到我们乡下来讨生活。如果春风得意,一路顺利,当然满载而归,依旧套上马甲,重新做人。万一败走麦城,两手空空,有些就变不回人形,仍然是鸟,直接飞到别处去另攀高枝。我们知道,任何物种都不是亘古就有的。这种因招生而繁衍出来的新物种,大约始于2003年。当然,鸟是分等级的,正如人一样。
  • 旗袍.2

    旗袍.2

    热播谍战剧《麻雀》编剧海飞作品,同名电视剧力掀2011年度谍战大戏狂潮,江山美人,刹那芳华,不止是情爱、阴谋与杀机…… 民国年间美丽女子关萍露,为新四军筹措药品,刺探军情,孤身奋战在汪伪特务机关和日本特务机关梅机关,并且深得两个特务机关首领的信任。她的美貌令人垂涎,才艺俱佳让她成为沪上明星,成为轰动上海滩的艳丽歌后,成为狂蜂浪蝶的追逐对象。但是深藏心底的民族大义、家国梦想,又让她成为战时红颜,凭着宁为玉碎之心,秘密成为地下党员,游走于两个魔窟中,经受着生死煎熬。她走近了汪伪特务头子,却被对方爱上。她走近了日本特务机关梅机关,却被机关长包装为亲日汉奸,被国人唾弃......
热门推荐
  • 青梅竹马是女帝

    青梅竹马是女帝

    红衣女帝伊人袖,青衫书生亦风流。舍权散财素身清,只愿与卿共余生。
  • 国宝谜踪

    国宝谜踪

    《国宝谜踪》以1941初年至1946年中为时间节点,以北平和上海为时空背景,以法国巡捕房华人探长谢天地为核心贯穿人物,以“三国”特工(法、日、国、共)争夺“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为线索,讲述了一个惊天大谜案。故事紧紧围中心大事件(护宝、探宝、窃宝、藏宝)的演进而展开。
  • Jack and the Geniuses
  • 千里姻缘天注定

    千里姻缘天注定

    刚认识,三娘:“这个男人好帅!好有型!好迷人!”废太子一脸嫌弃:“滚开,女人!”相处之后,废太子:“我心悦你,从今以后,让我来保护你!”三娘:“谢谢啊,我想活得久一点,你离我远一点……”
  • 鱼米米的“拼房”罗曼史

    鱼米米的“拼房”罗曼史

    在赢得Peter的欣赏后,鱼米米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从Rher的招聘专员一路升到了高级招聘经理。与此同时她也已经和拼房将近一年的陆远天逐渐开始像恋人一样交往。Peter即将退休,Linda恐怕自己无法接任反而是米米晋升。于是Linda在得到承诺的情况下,串通了NETG的人陷害米米。陆远天为庇护米米而自请降职调离上海亚太总部。米米稳坐人事部经理两年后也渐感Rher能给的只有如此了,她渴望能让自己的专业学有所用,再加上对陆远天的思念也使她决定离开上海,到广州去寻找他。一次偶然的机会,终于让她重遇陆远天。两年的思念反让米米不知该如何面对陆远天。她重新去了两人合租的房子,却不想陆远天也来了……
  • 灵纹异兽诀

    灵纹异兽诀

    玄清历763年,原本蔚蓝的天空,莫名的出现了一道黑色的裂缝,从这裂缝中,出现了无数的黑色光点,光点四散向大陆四方,黑色光点四散几年后,大陆出现了一个无法证实的传言,世间出现了一本奇书,得其者,可收拢各光点里面存在的大能为己所用。从此天地之间,任己遨游,再无约束。而为了证实传言的真实性,也为了抢夺这本奇书,大陆陷入了一番无尽的争斗旋涡,史称:黑光纪元。
  • Tim Gunn

    Tim Gunn

    "There seems to be no one more qualified or equipped to ponder or even, dare I say, dictate 'quality, taste, and style' than Tim." -Sarah Jessica Parker, actor/producerTelevision has introduced the world to a new fashion authority: Tim Gunn. As Bravo's style mentor and Chair of the Fashion Design Department at Parsons The New School for Design, Tim delivers advice in a frank, witty, and authoritative manner that delights wkkk.net readers can benefit from Tim's considerable fashion wisdom in Tim Gunn: A Guide to Quality, Taste & Style. He discusses every aspect of creating and maintaining your personal style: how to dress for various occasions, how to shop (from designer to chain to vintage stores), how to pick a fashion mentor, how to improve your posture, find the perfect fit, and more. He'll challenge every reader-whether a seasoned fashionista or a style neophyte-to "make it work!"
  • 景教三威蒙度赞

    景教三威蒙度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养阴人

    养阴人

    五岁那年,姥爷给了我一块玉佩,说它是我的媳妇,十几年后我真的见到了玉佩中的女子,芊芊玉体,笑靥盈盈,她是姥爷养的鬼,也是他许配给我的妻。“娘子,我们如何圆房?”我望着这缕青魂无从下手,可那个女鬼却按着我的肩膀把我压了个结实。“相公,你没听过什么叫鬼压床吗?”
  • 夏洛蒂·勃朗特传(下)

    夏洛蒂·勃朗特传(下)

    这部传记早已被公认为是英国最伟大的传记之一,而且也属英国最有成就的小说家之一盖斯凯尔夫人的最佳作品。夏洛蒂·勃朗特以一部《简·爱》轰动文坛,但她从职业和性格上讲都是一个隐者,她对不求闻达的追求近乎疯狂: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人们对其知之甚少。但就在她去世几个星期后,在她父亲的请求下,盖斯凯尔夫人就着手这本“正本”传记的写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