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涯》2001年第06期
栏目:特别报道
1997年5月, Z君在H省K市十六庙拍摄渔民的工作。这里的渔民不少来自距K市几十公里的Q市东营镇双坡村。东营镇双坡村的渔民并非天天守在十六庙,他们要“赶水流”,每个月停在十六庙的时间都是有固定天数的;此外,为生计所迫,Z君还必须得拿出一定的时间去拍广告,以维持他的最低生活标准。结果两下里岔开,Z君并非每次来到十六庙都能碰到双坡村正在这里作业的渔民们。如果渔民们正好回去,Z君便只好“信马游缰”地沿着江边往前走。
Z君喜欢H省,喜欢这里的人,尽管他连一句H省话也听不懂,却仍然固执地认为这里是未受“现代文明”侵害的最后一片净土。渔民不在时,泊船的临时“码头”空空荡荡。没有了买主,未被出售中的沙松柴垛越摞越高,过木柴用的磅秤失去了用场,孤零零地闲置在那里。以渔民为主要销售对象的小卖部,此时也显得懒洋洋的,只有几个年轻人在那里打牌。烈日下,十六庙显得很安静,偶尔会有几个村童跑出来玩耍,可当Z君举起相机时,他们又会呼地一下跑散,躲在自家的门后面,偷偷地看着Z君。Z君只好自我解嘲地说,“鬼精灵”。
从十六庙往前走,过了两个村,穿过平和桥下,就来到十庙的地界。桥下的水面很宽,一种类似于牛磅草的水中植物长得很茂盛。有船从桥下通过时,这些水草就会有节奏地向岸边挤。时间是中午,几个半大的男孩子正在玩打水漂的游戏,勤于劳作的当地居民,早已给Z君留下很好的印象,所以Z君并不因为孩子们穿着破烂,疯跑和乱叫而对他们有什么反感。
为首的一个男孩子很瘦,但很有精神,由于风吹日晒,皮肤黝黑。他胆子很大,见到Z君走过来,便让他的小伙伴们停止玩耍,排成一排,让Z君给他们照相。他告诉Z君,他知道Z君手中拿的东西是什么,“那是照相机,我也有一部”。他说:“你有多余的胶卷可以给我一个……”Z君看到他那顽皮的样子觉得很开心,想到这可能是一个好题目的开端,在拍摄时也就格外留心起来。小男孩将小伙伴们撵开,说他是“大王”,得有张单人像。他走到便桥的桥墩下,摆起了姿势,Z君刚要拍,他又说,“等一等。”显然他对刚才的姿势不太满意,既然是“大王”,就要有“大王”的风度。他想了好半天,终于拿定了主意,将一条腿盘起,两手抱在胸前,这可能是他想到的某个电视片中“黑社会”老大的模样。Z君边拍边感到有些诧异,这个小家伙显得不同于别的孩子,第一次见到Z君,便如此从容不迫,他的成长环境一定有一些有意思的东西。照片拍完后,他不让Z君走,说还有一些小伙伴在村子里玩。他让Z君过去,说要给Z君介绍一下,那些小伙伴也是他的“兵”。Z君随着他转过一条小巷,来到有半个篮球场大小的一块空地。男孩子把一些女孩子集合好,让Z君给她们拍照,可惜这些女孩子并不听他这位“男司令官”的话,纷纷躲闪跑回家里。他见女孩子们不听指挥,便向Z君抱歉,说他也要回家洗澡了,没工夫再陪Z君。
这是Z君第一次来到十庙,对这里的地理及周边环境还闹不清楚。他只是径直地往前走,一条巷子走不通时,再换另一条。无目的地乱走,给Z君带来了许多新奇的发现,首先是这些小巷子差不多都能通到海边,而海边的房子,几乎要浸泡到水里,环境十分脏乱。其次是巷子旁边低矮的房门前,几乎都坐着一个或几个女人,她们手中总不停地打着毛线活,眼睛却瞧着Z君。过了约摸半个时辰,Z君又回到了那块空场上。小家伙刚洗完澡,衣服还没有穿,见到Z君回来,便死拉硬拽地将他的队伍集合起来。这回女孩子们不再跑了,条件是拍完照片,要给她们一张。小家伙光着屁股,摆出一副“勇往直前”的架式,女孩子们笑得前仰后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