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都抵御不了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老去,许多事情往往是要去做时却已深感力不从心。更大的问题是20岁时需要倾心尽力去做的事,到50岁时再做也许已毫无意义。随着年龄的增长,从现实的此岸抵达理想的彼岸的机会和途径越来越少,实现各种理想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小,特别是在一个人“五十而知天命”甚至“四十而不惑”之后,岁月的沧桑与磨难使一个人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在不断成长与成熟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走向苍老。
在轻松与闲适中打发了那么多美好的时光,回过头来一看,许多日子无所事事地过去了,如果努力经营一下,也许能让每一个时刻都绽放异彩。看着一代又一代人在我们面前老去,一代又一代人在我们背后成长,有时真觉得人生短暂得可怕。
人生苦短,春梦无痕。对人生与命运,我有一种宿命的悲观。这不是颓废,任何人只有深刻地意识到人生的短暂,才有可能义无反顾地去把握和珍惜生命瞬间的辉煌。
我打小就清楚地知道自己在骨子里就是一个不安于现状的人。1998年深秋,处于黄土高原边缘地带的故乡内蒙古准格尔到处是一派丰收的盛景,连空气和泥土里都是那种谷粒的芬芳和乳汁般的味道。听到一声蛙鸣,与一头牛对视,都感觉到是那么的亲切而温暖。就在这种阳光融融,丰收的气息充盈着天空和大地的美好季节,离我30岁生日还有整整20天的时间,我快速地做出决定,毅然离开养育了自己30年的故土和让许多人羡慕的职位,一路向南,直抵南国广东。从祖国的版图上看,是从“鸡脊梁”来到了“鸡脚”,这一路风尘对于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来说,应该说是充满了“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凄美和“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壮。
离开家乡的前一个黄昏,我带着不满6岁的女儿到我出生的土窑洞做了一次离乡式的“告别”,准确地说是一种怀旧情绪的释放和对难以割舍情结的安慰。已经塌陷的土窑洞是我的先辈们在贫穷与愚昧中艰难生存的缩影。作为故乡的儿子,我清楚地知道实在不能为她做些什么。在母亲泪水涟涟的目光中毅然转身离去的游子,一路向南,如果在故乡以外的地方能够生活得更加美好,应该说这本身就是对父母、对乡亲、对故乡一种最真诚的慰藉与回报。
我的祖籍是山西省河曲县。我的高祖在清末民初河曲县连年灾荒的时候,举家“走西口”来到了晋陕蒙交界处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准格尔旗,到了我这一代已是第五代。承受惯了北方高原的干旱、风沙和在周而复始工作氛围中消磨时光的我,一直向往南方这片生长希望、梦想,也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热土。虽然故土难离,但那句“所谓故乡,只不过是祖先人生旅程中的最后一个驿站”的话还是让我下了最后的决心。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喜欢这种变迁和漂泊,从北向南的迁移,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的巨大变化,我必然会承受很大的压力,而且对于未来到底能够获得什么,一切都是未知的,但生命本身难道不就是一次美丽的放逐与漂泊吗?如果人生没有一次次的选择与放弃,我又如何能感受一路的风雨和美景呢?
在故乡时,我就听说过在我生活的那个地区,人们一年喝酒的酒瓶子依次排起来可以环绕地球赤道一周。许多去过内蒙古的朋友也讲,那里的人很实在,个个是“海量”,讲义气,很豪放,喝起酒来不要命,只要会喝酒,和内蒙古人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听了这些话,我很是心痛,以至于区别不出豪放与愚昧的异同。人们在寒冷中喝酒和做梦,在豪言壮语中失去一次又一次前进和发展的机会。多少年来,人们不仅习惯了忍受落后与陈旧,而且还产生了免疫力,就像寒冷对于北方来说并不可怕。
在故乡生活久了,最大的感受是寒冷和风沙的季节远远超过了气候温煦的日子。人们在寒冷的冬天里穿着厚厚的衣服,蜷缩着身子,在外边无事可做的时候总是急急地往家里赶。家里热乎乎的暖气会让人感到惬意和坦然。因此,乡亲们极易安于现有的生活,他们很多的愿望就像在寒冷的冬天里能够有一个温暖的窝,只要能够畅快地呼吸就心满意足了。大多数人喜欢满怀激情地侃侃而谈,大有一定要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的壮举,但最终还是被自己设置的条条框框所束缚,最终把收获寄托在了某种精神世界的虚拟和假想中。
我的故乡长期处于农业文化的社会背景里,以人伦为轴心的社会关系与现代文明的对接总是无比的缓慢。因此,完全的计划经济的印痕一直困扰着那里经济的发展。我的许多朋友至今还有这样的观念:国有单位大树底下好乘凉,死也要死在这棵大树下。计划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为懒人和庸人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大家都可以无所事事,而且可以伸手去要,带不来任何效益也同样可以理直气壮地享受各种福利与待遇。面对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大多数人也并不担心,并不害怕,他们会把“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我们国家历来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再改也会有保护政策作为一份心安理得的安慰剂。这种“官本位”的特权思想在老百姓那里也一样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
对于故乡来说,干旱、风沙、贫穷和落后等都不是可怕的,可怕的是面对外部世界的快速发展,不求彻底改变现状,只求均衡平稳。作为长期生活在北方的人,难道不应该去南方看一看,走一走吗?南方一年四季里阳光明媚,雨量充沛,一年四季满眼绿色,生机盎然,人们在追逐物质生活的享受和精神世界的满足中忙碌着。我觉得30岁之后的人生,就应该是这样的生活。
一路向南,背对故乡,我是怀着对故乡的无限热爱和无奈来感受南方激情四溢的生活的。面对南方,我可以说一无所有,一无所知,我真的无法说出我需要多大的勇气和耐力迎接这个陌生的环境所带给我的一切,但我有勇气面对任何可能的挑战,有信心面对未知的一切,退缩不是我生来的性格,逃避也不可能是我人生的轨迹。既然来到了南方,就是做好了面对任何失败和接纳一切成功的准备,在未来人生的道路上,也许会遍体鳞伤,也许会掌声不断,但所有的一切我相信都是命运最好的安排,如此,我能做的就是一路坦然前行,初心依旧。
一路向南!坚定不移!哪怕30年以后再对故乡说一声:你的儿子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