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01700000005

第5章 戴家祥:金石为开

报上一则简讯报道《金文大字典》出版了,令人有些兴奋。

金文即青铜上的铭文,又称钟鼎文,是研究商周文化的原始资料,如今能释读的人不多了。《金文大字典》的诞生,无疑是为研究者架起了一座通向古文献的桥梁。

细想想,我又感到不以为然,当今的词典出版多,谬误也多,金文研究者又是凤毛麟角,这本字典能编成什么样子?后来在另一则出版信息上看到青铜器专家马承源是这部词典的副主编。马氏是我相识多年的学者,学养深厚而且学风严谨,他参与主编的工具书,应该可信并具有权威性。某天和他相遇,谈起《金文大字典》,他说:“我这个副主编只是挂挂名,你可找主编戴家祥先生。”

戴家祥,很陌生的名字。现在挂名编书也是一种流行色,这本书的副主编都是挂名的,主编就更可想而知了。马承源既然能屈尊副主编之位,看来这位主编也不是等闲之人。

想看到这部字典,我去了书店,卖书的人说,进来过几部都卖出去了。后来在刘旦宅教授家里,我看到它,绛红色的锦匣上装饰有青铜羊面纹,内装三巨册《金文大字典》,墨绿色硬壳封面上镶嵌着青铜圆盘,其实是一只缩小的西周散氏盘,此盘原器铸有数百字的铭文,为“治地之约”,是在战争中各方分割土地的记录。字头全都采用铭文拓片,保存了古文字的风貌,释文也用工整的小楷抄写。这部精抄、精印、精装的大字典,本身就是一件工艺品。

在这之后几天,我就去华东师范大学拜访戴家祥教授。他居住在楼下,有三个房间,水泥地,白粉墙,还有通常所见的人还没住进去就已生了锈的钢窗,木桌,木凳,还有两只单人沙发。书架上零零落落地放着一些有关金文的书。这时他午睡未起,卧室的门是敞开的,我就走了进去,看到他正从那张单人床上下来,被子的一端用线带扎住。我们都经验过这是一种最原始又最方便的保暖方法。

虽是九十高龄,他的思路清晰。只要引出一个话题,他就娓娓不停地谈下去,并带有几分幽默。

他说:1957年蒙冤受陷,二十多年不得从事笔砚。1977年平反昭雪,我即着手搜集有关金文的资料,想编《金文大字典》,但我已年逾古稀,而且患有心脏肝胆多种疾病,先后动过三次手术,头童齿豁,担心无法实现年轻时候的夙愿。有幸得到青铜器鉴别专家马承源、甲骨文专家潘悠和研究生王文耀、沃兴华的帮助,历时十多年,终于完成。又几经周折,最后承蒙学林出版社雷群明诸君慷慨相助,使我能在风烛残年,看到它成书出版。

我问:先生在年轻的时候就治小学从事文字学的研究?

他说:我是1926年考进清华国学研究院,师从王国维先生,从事金文甲骨文的学习与研究。这年招生二十名,谢国桢考第一名,我考第七名。清华国学研究院的教学大纲是王国维先生起草的,采取了中国书院和英国牛津大学两者相结合的办法教学。教授有赵元任、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李济是青年讲师。他们教学也各有特点,和王国维在一起,他不讲,只听学生讲,讲到他满意的地方,他就点点头说“还可以”;和梁启超在一起,只听他讲,不给学生讲话的机会;和陈寅恪在一起,他讲一半学生讲一半,有一次他把我叫去,要我讲南北朝史,这当然是考我了;赵元任先生眼界很高,我们都感到他瞧不起学生,我没有登门求教。

我问:当年清华研究院的同学中,现在健在的还有谁?

他说:去年姜亮夫也去世了,现在只有我一人。

我说,那么,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学生只剩你一人了,王国维的学生中唯一健在的也只有你了,你这个唯一的老学生编了一部唯一的《金文大字典》。他没有再说啥,只是淡淡地一笑。

从戴先生走进清华园学习研究金文甲骨文到《金文大字典》的出版,已有近七十年的历史了。在九十高龄还能有如此皇皇巨著,出自青年时期修得学养根基深厚,应该说他晚年有着天时地利人和之幸,恰逢青铜器铭文被发现收集整理的鼎盛时期,历史上任何一个金文学家都没有他看的资料多。

商周是甲骨文与金文并存时代,中国的文字已走向成熟。铭文书体,一般称为大篆或称籀书,也有称为古籀的。当时西方的秦国铭文书体则由籀书演变成秦篆,也就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标准小篆。到了汉代,青铜器被视为神圣,对其铭文已经感到陌生,汉武帝得到一个古鼎就改元为元鼎,汉宣帝时美阳县出土一件铜鼎,人们不认识鼎上的铭文,要把它存放在宗庙里。当时的京兆尹张敞对商周古文字有所研究,他确认这个鼎是西周时期之物,并释出鼎上的铭文,认为不宜放在宗庙里。在古代,鼎是权力的象征,称那些妄想篡位的人有“问鼎之心”。

随着出土的青铜器的增多,铭文也就逐渐丰富起来。为了释读铭文,各代都有学人编著字典。汉代许慎很注意搜集整理和研究青铜器上的铭文,编著《说文解字》,它是中国第一部字典。五代时郭忠恕,宋代夏子乔,清代的段玉裁、吴大澂,当代有容庚。

于是我又问:许慎的《说文解字》收录篆文九千三百五十三个,容庚的《金文编》收录一万八千余字,台湾周法高主编的《金文诂林》十四卷约一万八千条,每条字下列举原铭文句。和这些字典相比,《金文大字典》有何异同?

戴先生说:这个问题很复杂,只能简单地说,扬其所长,避其所短,补其不足,形成自家体系。自“说文”问世以来,有关金文的训释,都沿许氏旧说。但“说文”成书距李斯的书同文三百四十二年,许氏不但未见过周古文,连十五篇史籀大篆也只看过九篇。由于资料的局限,使“说文”存在着许多弊端。《金文大字典》可以正《说文解字》之误。

我问:《金文大字典》有何创新之处?

戴先生掰着手指说:第一,所有字例全部用拓片原尺寸影印,残缺之处也不填补,保持原来的风貌,这样就避免了因臆测而形成的谬误。第二,收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现的铭文资料,收录的单字超过了同类字典。第三,所有的单字都注明出处,并引出原文,集各家的诠释,对他人诠释不清或有争议之处,我们又从字的形、声、义三个方面作新的证说。第四,为了读者查阅方便,我们改变了《说文解字》的形体部首排列方法,以金文的形体结构为依据,采取分部检目方法。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字空”,用这句老话来形容这几位编字典的人,是最恰当不过的了。这是一种境界,是治学的,也是人生的。这使我想起采访甲骨文专家潘悠时的情景。她是那样瘦小,又是那样乐观。一见面就告诉我她的肝脏里有一颗小炸弹,经肝脏外科专家吴孟超注射酒精治疗,已经缩小了许多。很难想象她过了二十多年的家庭妇女生活,在街道什么苦事都干过,会装电灯,会粉刷墙壁,会油漆,也会电焊,更没有放弃甲骨文的研究。

像潘悠这样治学的往事对于人们也许还是有些意思的。1952年她以第一名的成绩考进复旦大学历史系,师从胡厚宣先生学习甲骨文,胡先生很器重她,曾想待她毕业后把她留在身边做助手。1957年在她毕业之际,因为不愿承认丈夫是右派,自己也被打成右派,开始了家庭妇女的生活。胡先生虽然调往北京,但对这个学生还是念念不忘,给她写信,给她寄资料。还有她的一些学兄,也在悄悄地帮助她,使她治甲骨之学没有中断。“文革”期间,她和同为甲骨文专家的丈夫吴浩坤,在学校要挨斗,在里弄里也要挨斗。夫妻俩常常约在电车站相会,到郊外走得很远很远,一边摘着野菜,一边讨论甲骨文。平反昭雪之后,胡厚宣把她推荐给戴家祥,经过面试,她才算结束大学毕业后二十多年的家庭妇女生活,朝着自己的治学理想走去。她一边帮助戴先生编《金文大字典》,一边给戴先生的两位研究生沃兴华、王文耀讲授甲骨学史。后来她的这部讲稿整理成了一本专著《甲骨学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你想想看,戴先生也才刚刚平反,处境还不算好,就把我招在身边,那完全是为了编《金文大字典》啊!”谈了自己的这段经历,潘悠有些激动。

两位研究生也都修成正果,都是有些名气的新一代金文历史学家,戴先生谈到他们时颇为得意地说:“他们都是学有所成,又各有所好,王文耀研究周易气功,沃兴华搞书法,也都有成功之处。”

金石大家方介堪是戴先生的童年时代好友,一生为戴先生治印数百方,灿然成册,名之为《白鹃楼印蜕》,从王季思为此印谱所写的序中得知,戴先生青年时代就欢喜白杜鹃,故榜其居为白鹃楼。方介堪镌刻的“白鹃楼”朱文大印的边款刻有戴先生的《鹧鸪天》词,其一首为:“瀚海黄河不耐秋,东风一夜锁红楼,鲛绡皓齿三更梦,瘦骨穷骸万里愁。风瑟瑟,水悠悠,抛残锦字倩谁收?幽禽难说人间事,底事伤心只泪流。”这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读此词可以触摸到他青年时代的忧郁。他出世十三天就被卖给戴家当儿子。戴家有田千余顷,只有两个女儿。他到戴家应该很享福的了,“可是不知为什么,养母既然把我收养,又为什么那样虐待我”,戴先生的目光中仍然闪现着迷惘。几岁时,他的养父去世,十几岁时养母又去世,他的叔伯和外祖父为了争戴家的财产发生了纠纷,“我是亲眼看到他们之间的尔虞我诈,感受到世界的不清白”,从此他开始欢喜白杜鹃的洁白与纯净。温州老家的环境使他无法生存,在未婚妻的父亲的支持下,毅然去北平读书了。离开王国维的讲堂,他就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他在几所大学里教过各种课,也当过中学教师。他的一身正气又常常不为人所容,只好奉行“与其仰面求人,不如低头养猪”的宗旨。他养猪,他挑担卖菜。即使这样,他还是写了一部有关金文甲骨文的著作,完稿后放在朋友处,因兵荒马乱,原稿的大部分都散失了,只残存了第九章,其中的许多内容,都融入了《金文大字典》。

如今多有一类文字,或说古,或凭吊,其中不乏幽远之笔,读了令人为之心动。但是,稍作理性的检点,就会发现文中所说的“古”错了,所凭吊的遗迹已是后代虔诚的好事者所为,并非原来的地方。当然,境由心造,在如是的文字中情绪是主要的,史实或真迹的确凿程度已不重要。《金文大字典》是探索文字之源,从事这项工作,情感已隐在文字背后很远很远的地方了,历史的真实却是它的第一生命。而在宋代,就出现了青铜器的仿制品,明清的伪品更是越来越多。在山东的潍坊,北京,江苏的苏州,形成了制造伪品的中心,有的是按照原物仿制,有的是把铭文移到他器上,还有的铭文或器物都是仿制者的创造。编《金文大字典》首先就遇到一个鉴伪的问题。戴先生把马承源引为知己,他说:“编《金文大字典》,马先生功不可没,他不但无私地把馆藏拓片提供给我们,而且每一张拓片都经过他的鉴伪。可以说这部大字典里没有伪劣产品。”

起始,《金文大字典》的编辑得不到资助,戴先生在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挤出钱来作编辑经费,前后共用去7000元。如果按现在通行的惯例,这点钱连买拓片都不够。上海博物馆藏有从全国购得的拓片,马承源不仅对他们使用这些拓片分文未取,还提供免费复印。每次,都是潘悠去取复印了的拓片,有一次她取了拓片回到家中,患癌症的女儿去世了。《金文大字典》出版以后,戴先生把马承源应得的稿费送去,又被马承源原数退回。

承担《金文大字典》出版的学林出版社社长雷群明说:“《金文大字典》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当然这里有他的自豪,在这部大字典编成而出书无门的时候,他们投资50万出版1000册。当时,他们是铁了心准备赔本的,未料想出版后竟销售一空,现在他们准备再印2000册,以满足读者的需要。

简略地说了《金文大字典》的故事,可以说是“前无古人”了,能不能说“后无来者”呢?也许会有人对金文的研究超越前人,但还会有人能耐得起心思去编这样的字典吗?英国出版的《英语词典》,最近被《华盛顿邮报》评为一千年来人类最伟大的一本书,但是谁能想到,这部词典的编者塞缪尔·约翰逊编完词典时说:“你想要惩罚谁吗?就让他去编字典。”

(1996年2月28日)

同类推荐
  • 乡村拾遗

    乡村拾遗

    本故事集共有185篇故事,分为花草动物篇、风土人物篇、奇珍异物篇、乡俗玩物篇、民间传说篇等五篇,主要叙写了乡村业已消失或正在消失的花草树木野生家养动物,乡土风情人物,以及许多奇闻异事珍物,乡村人吃穿住行趣闻异事,民间传说亲历等,是一幅幅乡村民俗画,是一部乡村民俗民风史,是典型的非遗文化遗产,弥足珍贵。
  •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发展过程中精神的内在动力。如果一个民族忽略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将意味着失去了这个民族的根;如果一个民族忽略了对下一代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这个民族的发展将失去内在的动力。中国文化既是中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基础,也是历史、现代和未来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本书内容丰富全面,涉及到思想文化、汉语汉字、姓名与称谓、礼制与职官、衣食与节日、天文与历法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 中华千年文萃:风俗民情

    中华千年文萃:风俗民情

    风俗民情,也就是一些民间的风俗习惯。它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采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这种生活文化是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
  • 西学驱动与本土需求:民国时期“文化学”学科建构研究

    西学驱动与本土需求:民国时期“文化学”学科建构研究

    民国时期“文化学”的学科建构,在近代中国知识转型的一般进程中,成为多少有些异样的特例。它以学术史的问题形式而展现近代文化思想变迁的多维面相。与其他现代学科在中国的境遇相比,“文化学”显示了异乎寻常的“发展”之势,这是近代以来在西学驱动下的民族自觉和文化自觉发展的结果。知识自觉(“文化学”的学科自觉)是文化自觉(民族意识觉醒和对中国文化历史地位的自觉)的派生,近代中国社会恰好提供了这一具体学科转型的土壤。
  • 中国民间禁忌风俗

    中国民间禁忌风俗

    本书包括禁忌的起源、日常生活中的禁忌、各行各业的禁忌、人生一世的禁忌、万事万物的禁忌以及禳解禁忌免遭惩罚等方面的知识。
热门推荐
  • 清城绝恋:福晋难当

    清城绝恋:福晋难当

    初遇,我们素不相识,却结下不解之缘。再见,我已是你的十四福晋,却没能成为你心中所爱。后来,我两次变换身份,完颜安沁的名字渐渐消失在人们的心中,重新归来,已是物是人非,待到最后,我能选择谁?胤祯,我爱你,你都知道的。
  • 奥特曼之人类当自强

    奥特曼之人类当自强

    难道只有奥特曼才能救人类,奥特曼的作用是什么,人类应该靠自己守护。掌握了高等文明科技的林冲来到了奥特曼的世界,他会带来什么变化,迪迦,戴拿,盖亚,还有其他奥特曼。新书万界之拒绝悲剧已上线,谢谢各位捧场。
  • 神秘老公不见面

    神秘老公不见面

    为了回报家人十八年的养育之恩,她必须要代嫁,而那个男人半身不遂并烧的面目全非。新婚之夜,她被灌下一碗药.....从此,她伺候那个面目不清不能自理的男人!传说,霍家怪事之多,尤其是夜深人静之时!“明明警告过你,晚上不要随便走动,你看见不该看的,就要为此付出代价!”他带着邪佞的笑容缓缓而来将她逼迫于墙角。乌子菁手执一张照片,同一张脸,却出现在三个人身上?究竟谁才是自己的老公?
  • 做人与修身知识(全集)

    做人与修身知识(全集)

    犹太家庭的孩子,成长过程中几乎都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跑呢?”如果孩子回答是钱或钻石,母亲将进一步:“有一种没有性质、没有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要是孩子答不出来,母亲就会说:“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 做是种智慧,修身是智慧的升华。本书从做人和修身两方面帮大家不断完善自己,成为一个在道德上完美、做人上成功的人。
  • 扑倒Boss:亿万首席强宠妻

    扑倒Boss:亿万首席强宠妻

    “渣男,你真是不要脸啊,背着洛洛天天出去勾搭那些狐狸精,就不怕惹得一身骚啊,听说还傍了个富婆,不错,挺有骨气的嘛,都认二郎神当主人了,你...”苏洛暗暗戳了戳她的手臂:“小白,我们好像走错房间了,你看,这人明显比魏兵高了很多啊。”林宛白假装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三秒后...“快跑啊!”...“林小姐,您那晚的那巴掌打的我可是记忆犹新啊。”“这种小事您别介啊...”
  • 花式溺宠:老婆来撩我

    花式溺宠:老婆来撩我

    这是一个阅尽了千帆,看遍了人生百态的女人的故事。这是一个生活自理极其差劲,智商天才的男人的故事。娱乐圈中,有这么一个人,她有着“金手指”的称号,据说,被她称赞过的人,还没有不红的,除了他。学术界中,有这么一个人,他有着绝对不输爱因斯坦的智力,据说,他大大小小的奖项拿过无数,从小到大,见过他的人无不被他的魅力折服,除了她。她,因一次机缘,从女越国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她还从堂堂的一个王爷,又变回了一个小屁孩?简直不能忍,只是,好像,在这里生活,好像还蛮有乐趣的嘛。就是那个一直跟在她屁股后的小屁孩太烦人了一点。忍无可忍之下,出了国避难。一走就是五年,原来,那个小屁孩,从什么时候开始也长大了?他,从会开口说话的第一句就是“姐姐”,从小就觉得这个女孩真好看,他也要向粑粑说的那样把她娶回家,寸步不离的跟在她身后。就是,是他太烦了吗?为什么忽然消失在他的世界里?五年后,既然你回来了,那么就别走了。小剧场小时候,“诗诗,这个鞋带怎么系的啊?”一个萌萌哒的小男孩拖着零散的鞋子,拖到了一个正在留着口水看电视上美男的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女孩面前。好巧不巧的挡住了她的视线。“你好笨啊。”小女孩生气了。不过,看着眼前水汪汪的自己看着长大的男孩,还是无奈的蹲下了身子帮他系上。小男孩看着蹲在自己面前的小女孩,顺手关了电视,脸上露出一个胜利的笑容。长大后,“诗诗,帮我系下领带。”一个周身如玉的男子看着正坐在沙发上,泛着花痴的某女,把刚刚系好的领带重新解开。“你怎么还是这么笨啊。”某女一脸不情愿的站起了身,走到男人面前。系好后,男人摸了摸某女的脑袋,嘴角扬起一抹笑。不经意的瞥见刚刚某女看着的杂志,眼睛里划过一丝危险的光芒。Ps:男主从小就是个腹黑的主,女主比较花痴,自认为及其有魄力,最后还是被男主收归囊下。双向宠文,青梅竹马,从校服到婚纱,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就是你喜欢着我的同时,我也爱着你。
  • 快穿女帝的成神之路

    快穿女帝的成神之路

    一代女帝姑苏晓带着系统前去各个位面去修行,从此,开启更加传奇的人生。“我会用一生来陪伴你。”“我不求你能独属于我,但我也不想你属于他。”“之前我的世界是灰暗的,是你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色彩。”……她总是一人独来独往,身上的气质和无数的迷使她充满魅力,但又有谁能拿下她,又或者她一人足以。精彩内容:“师傅……我想你了。”姑苏晓轻轻说,原本明亮的眼睛此刻充满了孤独与寂寞,她的头埋在手臂里,周围的一切都好像暗淡下来,给她一个安静的环境,此刻时间停下来,一个身影慢慢显现。“晓晓,乖,师傅来了。”温润又慵懒的声音响起,闻声而去,只见男子穿着一身白衣,袖口缝有茶叶枝叶,腰间别着一枚白玉佩,一双桃花眼正看着她。……【咳咳,看本文须知,请注意她师傅对她没有特殊感情!!!只有师徒情和亲情!!】
  • 劫体成仙

    劫体成仙

    吾之白衣翻飞,吾之大道已满。……这是一个劫体成仙的故事。
  • 地狱妖王

    地狱妖王

    生来便是奴隶命,又怎甘于被人束缚,他日定当扶摇直上九万里,这天地再无人能困,这世间再无人能敌……
  • 花朵

    花朵

    雨夜,杀人现场,一位妇女被害,她用自己的命救了警察,警察却躲开了。这一切都被记者悄悄拍了下来,记者清晰地看到了杀人犯,被害人,还有警察,她该怎么办?她要坚持正义,她要报道此事,她要让有罪的人渎罪。她做的一切似乎都是对的……菜市场是野生的。说它野生,全因为没人管。城管不管,卫生不管,道路不管,公安也不管。不管,就是没人来收费的意思。万一有某个人来管一管,小菜贩们就一窝蜂逃窜散去。电视新闻记者吴媚就住在这个野生菜市场的对面。吴媚年过三十,至今未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