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0700000011

第11章 关于民族问题的笔记(2)

隋唐五代时期,中国结束动乱,重新走向统一。在这时期,四周先后形成了许多大的少数民族。如东、西突厥,回纥,吐蕃,南诏,契丹,室韦等。唐朝对边境少数民族的政策采取的基本上是羁縻州府制。如平定西突厥后,在西域设置安西都护府,为西域地区最高军事和行政机关,其下面还设有焉耆、龟兹、疏勒、于阗等都督府。安西后升作大都护府,下面设有北庭、金山两个二级都护府。总之,是大都护府-都护府(后改节度使)-都督府三级体制,有点类似于我们现在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体制。都护府是军政合一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招抚安置归附的各部族,维护统治秩序,镇压内部叛乱,对付外来侵扰,考察官员优劣等(而在汉族移民较多、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则仿照内地设置州、县)。在其他边境少数民族地区也大体有这样的设置,只是官职系列、名称可能有所不同。如在云南设置云南安抚司,羁縻州府一方面由中央派遣官员担任,一方面对归附的部族首领保留原来酋长政治地位,不改变原来部落体系和政治体制,不触动原来经济结构,按部落大小设置州府县,任命酋长担任都护、都督、刺史、县令等。他们可以终身为官,并可世袭,但不得擅自称王,也不得自封官职,均需朝廷册封。一经册封即是朝廷官员,领有俸禄,统领部众,严守属国礼节,定期朝贡入质。羁縻州府可以保留军队,但须受朝廷管辖征调。在羁縻州府地区,不直接征收赋税,而由土长向朝廷进行象征性进贡,朝廷则给予丰厚赏赐。

宋朝是中原政权与周围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北有辽国,后来又有金国,西有大夏,再西有高昌,南有大理,西南有原吐蕃分裂成的四个小国等。这些政权,有的向中原政权攻城掠地,有的则在一定程度上俯首称臣,最后均被蒙古铁骑所灭,进入元朝。宋朝在可能控制的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同样实行了羁縻州县制度,并且有所健全,也更为严密。如在广南西路,对当地部落,按种落大小,分为州、县和峒,峒约50余所。擢拔其首领,分别授以知州、权州、监州、知县、知峒等官职,给予印信,终身为官,世代承袭。这些首领,一方面是部落头领,从血缘角度发挥作用;一方面是朝廷命官,守疆土,听调遣。同时,朝廷又委派经略使、提举等汉官,对土官进行监控;并在战略要地驻军镇守。

元朝结束了唐以来的分裂局面,国家重新进入了统一。一般认为,蒙古族在族源上源于东胡系统,主体是东胡系室韦诸部中的蒙古部和塔塔儿部,核心是蒙古部。但蒙古民族成分也不是单一的,而是长期吸收了活动于大漠南北的许多民族成分而形成的,包括匈奴、突厥、乌桓、鲜卑、契丹等。公元九世纪,大批蒙古先民来到蒙古高原,他们属于大小不一、经济水平不同的一百多个氏族部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产生,部落组织的血缘纽带关系逐渐松散,各个部落之间为财产、人口不断混战。在混战中,氏族界限打破。成吉思汗进行的统一战争又加速了部族之间的混杂融合。大蒙古国建立后,成吉思汗实行千户制,将所有人口按照地域分为95个千户,多数千户是由不同部族的人混合组成的,千户既是基本军事单位又是基本行政单位。这样,原有的氏族组织彻底瓦解,新的蒙古民族形成。他们逐渐有了共同的地域(蒙古高原),有了共同的经济(游牧生活),有了共同的语言(迭儿列斤蒙古部落方言),共同的心理素质,也就形成了我们都是蒙古人的概念。其实,这个过程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华夏民族形成过程的缩影。

元朝与其他边境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好的。这可能与它本身是少数民族,没有华夷之偏见,能够平等对待其他少数民族有关。以后清朝处理这个问题也比较好,也应与此有关。元朝在前代实行羁縻政策的基础上有发展,在少数民族地区除将兵镇边外,还设立行省,在政治上与内地划一。同时,在西南民族地区,又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土官,以确保有效统治。在元朝设立的10个行省中,岭北、辽阳、甘肃、云南、湖广等均为少数民族地区,行省下设路、府,直至基层。这一措施无疑是一个伴随着痛苦的艰难过程,但也确实加强了对民族地区的治理。元朝在进行武力征伐的同时也实行诏谕招抚的另一手,这在西南地区最为典型。为减少与当地少数民族的冲突,又能进行有效控制,在最初用了一段流官后改用当地民族上层为官,统称为土官。此法从任用丽江麦氏、大理段氏开始,后遍及云南、湖广、四川,成为元政权在当地的基础。土官系列有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招讨司等(这是土司系列,基本是元朝创立的土司制度);还有土知府、土知州、土知县等(这是土官系列);还有土巡检、土千户、土酋吏等基层官员。土官的职责是维护当地秩序、征收赋税、到京朝觐、服从征调等。土官也允许世袭。元代实行的土官制度比较秦汉以来的羁縻制度,一方面对土官管理上更加严格,一方面又对其权势加以限制。但比起对流官来,还是相对松一些,有罪时常“罚而不废”。土官在历史上是起了作用的,终元一朝,在边境民族地区没有发生过独立称王的政权。元朝还使用乡兵,建立驿传,实行屯田。

元朝时期与西藏签订了归顺协议。公元1247年,阔端与萨班在凉州就此取得一致,萨班写信昭告全藏归顺蒙古,从此西藏正式并入中国版图。元朝为治理西藏,在宣政院下设三个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分别管理四川部分藏区和整个西藏。忽必烈是把西藏作为一个行省来治理的,萨班的侄子八思巴被委以西藏地区政教合一的权力。忽必烈还派遣官员入藏清查户口、设置“甲姆”(驿站,兼有行政职能)。八思巴推荐设立的行政长官均须由皇帝任命,萨迦地方政府没有独立行使权力的自由。也就是说,西藏不是独立的一国,而是整个大元帝国的一个部分、一个省。

明朝在西南、中南少数民族地区沿袭了元代的土官、土司制度,并更加完善。土官、土司制度源于汉唐以来的羁縻制度,但在不同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分别采用。凡接近内地、汉人较多、经济相对发展的地区,设置土官,使之逐步与内地趋于一致。而沿边汉人较少、经济相对滞后的地区,则设置土司区。土官区设土知府、土知州、土知县等,归吏部管理;土司区设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等,归兵部管理。土官土司均给印信,准予世袭,并有等级、承袭、考核、惩罚、贡赋制度。这就把土官、土司在制度上区别开来了。这是一个进步。此外,还伴有卫所和屯田制度。

对于明朝来说,土官、土司制度的建立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在统治之初,为了不使少数民族分裂出去,使用这种办法是正确的,也是有效的。但明朝统治者的最终目的还是要以汉族文化积极施加影响,而当统治稳固或逐渐与内地达到一致时,则实行改土归流。正如刘文征在《天启滇志》卷三十《土司官氏》中所说:“施羁縻于夷狄,非络首穿鼻之术,盖授之爵赏,被之章服,俾自为治,而用夏之变与焉。”在明朝中期以前,土官、土司制度在维护统一、稳定边疆、发展经济方面是起了重要作用的,特别是各类各级土官皆由中央任命,比起汉唐宋均是一个进步。而且,土司土官为了承袭职务,还得学习汉文化。在实行土司土官制度的同时,明朝还采取驻军屯田、夷汉参用、流土相间等措施,以为限制和防范。这些,也是为最终改土归流创造条件。

最先实行改土归流的是湖广。从1413年始在以后三年中,废宣慰司,改安抚司,再改州;初时仍以土官为州长,很快改流官。但州府以下,仍参用土官。1436-1505年,明朝在有条件的地方大规模改土归流,贵州、云南、广西能改尽改。

朱元璋在河州(元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驻地)置西安行都指挥使司,下辖乌斯藏、朵甘、与河州三卫,管理整个藏区。不久,升朵甘、乌斯藏为行都指挥使司。朵即安多,今甘肃、青海藏区;甘即康,今四川甘孜、西藏昌都一带;乌斯藏相当于今拉萨、日喀则、山南、阿里和拉达克地区。明朝还给予喇嘛各教派领袖人物各种头衔、封号,如法王、国师等。明朝与藏族关系是比较好的。

清代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和发展的时期,而且地域辽阔。生活在这一地域内的中国各个民族,此时都已成为稳定的民族共同体。国家的空前统一,促进了各民族的交流和发展。同元朝一样,清朝也较好地处理了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有许多创造性的政策和措施。

同类推荐
  • 哲学的慰藉(译林人文精选)

    哲学的慰藉(译林人文精选)

    《哲学的慰藉》既是一部论述哲学和神学问题的经典名著,也是文学史上的伟大篇章,以散文与诗歌交替的形式描述作者在狱中绝境对人生终极问题的思考。涉及命运与天命、上帝的预知与自由意志、上帝的永恒性与时间等重大问题。
  • 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纵横家与合纵连横》纵横家指春秋战国时期从事合纵或连横外、交运动的政治家、外交家及军事家。纵横最初只是表方向的概念,南北向称为“纵”,东西向称为“横”。到战国时期,演变成政治概念,当时割据纷争,王权不能稳固统一,需要在国力富足的基础上利用联合、排斥、威逼、利诱或辅以兵法不战而胜,或以较少的损失获得最大的收益。于是,熟悉政治形势,善于辞令和权术,充分利用智谋。思想、手段、策略处理国与国之间问题的纵横家就应时而生。《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纵横家与合纵连横》适合大众读物。
  • 人生的智慧(西方经典文库系列)

    人生的智慧(西方经典文库系列)

    1850年,时年62岁的大叔完成了一生中最后的巨著《附录与补遗》,这部著作给大叔带来了世界性声誉,结束了他几十年的不得志和默默无闻。《人生的智慧》即摘自此书,但其实也独立成书。在阿图尔·叔本华著的《人生的智慧(典藏版)西方经典文库系列》中,大叔放弃他一贯坚持的唯意志论的悲观哲学,而采用优雅的文体、简洁的笔触阐述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在书中,大叔完全从世俗的角度探讨了诸如成功、金钱、名利、健康,以及为人处世、接物待人等应遵循的原则。这些问题与我们日常生活最为接近,因而很适合大众阅读。大叔采用平易近人的论述方式,用深刻的思想利剑刺穿那繁杂纷纭、百口莫辩的复杂世俗和人间世惰,使问题变得清晰、简明、透彻。
  • 一生成就悟《论语》

    一生成就悟《论语》

    《论语》是一部古老的哲学经典,同时也是一部现实生活的指导书,它的许多思想和原則影响了中国几千年,从古至今,很多人通过研读《论语》获得成功的智慧和方法,宋代开国宰相赵普就曾自称以半部《论语》治天下。本书目的正在于解析《论语》智慧对人们在当今社会成就人生的重要意义。书中以生动的事例和精到的点评,对《论语》中有关如何自我修养、为人处世、齐家立业等方面的思想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把《论语》的智慧导入现代社会的生活情境中,帮助读者更透彻地领悟《论语》,用《论语》的智慧成就事业和人生。
  • 挺经

    挺经

    《挺经》是曾国藩生前的一部“压案之作”,用李鸿章的话说,这部书是“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秘诀。所谓“挺”,即势不可用尽,功不可独享,大名要推让几分,盛时要做衰时想,刚柔相济,无为而无不为;百尺竿头,不能再进一步;欠缺本身就是完美。曾国藩以盖世之功而能于众说诋毁中安然保全自身,全赖这一“挺”字。主动、积极、谦虚,以出世之心来入世,在困厄中求出路,在苦斗中求挺直。如此方能不受困、不为他人左右.到达气定神闲地享受人生之至高境界。
热门推荐
  • 往生客栈

    往生客栈

    墨白喜欢酿酒,她酿的第一壶酒是为了一个叫覃袁的凡人。很久以后她为那种酒取名叫剜心,听起来并不美好的名字,所以她一生只酿过两次剜心。后来她去了凡间,学会了更多酿酒的方法,也酿过无数的世间美酒,却再没有酿过剜心,在凡间她得到过也渐渐的失去。终于得偿所愿,经历了凡尘走过了凡尘成为了神灵,做了天界的酿酒仙官。“得此失彼,寻复伦常,失者得也,得者失也,此为往生。”那个叫覃袁的凡人曾这样评价过她酿出来的往生,那时候的他,仅仅是一个快要溃散的魂魄。
  • 美人间谍

    美人间谍

    他负了她,脱胎换骨的她重回他身边,她重生后,失了情智,只记得她恨他。“至始至终,我想要的,不过是一个你罢了!”
  • 女人一生的旅游计划

    女人一生的旅游计划

    本书将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集中起来向读者展示,内容包括:浪漫之旅——在动容中放飞生命的渴望;时尚之旅——在潮流中接受经典时尚的洗礼;人文之旅——在不老风物中追忆流水过往;奇妙之旅——在新奇中领略灵感的逸动。
  • 墨菲定理

    墨菲定理

    “墨菲定理”说:凡事可能变坏,必会变坏。许墨菲22岁,她可以拍着胸脯负责任的讲,在她22年的人生里,从未遇到一件事在她的身上能变坏而未变坏。好工作?新手机?男朋友?除了内心的那股子倔强,她一样也抓不牢。生活全是事故,努力变成故事。只有李洱会悠悠地说:“她一向运气不好,是我比较幸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落地一把98K

    落地一把98K

    【2018最爽吃鸡文】刘子浪,人称浪子刘。当然你们也可以叫他钢琴手,帝国鹰眼,爆破鬼才,战神Vic,绝地狙神。一个在“诸神之战”FPS世界大赛上陨落的国产天才少年,原本不愿再碰FPS游戏的他却意外地接触到了绝地求生。于是在梦想和现实之间,刘子浪捡起了那把98K。在这个故事里,有热血的比赛,有温馨的日常,有逗比的队友...还有一个深陷二次元做直播的妹妹!......(书友群:284132344,可以进来一起开黑恰鸡~)
  • 我叫锐萌萌

    我叫锐萌萌

    游戏的王者,夙愿终了的时候,来到了瓦洛兰大陆。黑铁,青铜,白银……一切从头,却有一颗王者的心。手中的那柄断剑,是否依然狂乱飞舞,蘸血为画。断剑重铸,骑士归来。我深爱的人啊,愿用一剑放逐,换你一生倾心!PS:书友群536174112,记得加群哦
  • 末世蔷薇物语

    末世蔷薇物语

    蔷薇帝国与洛氏帝国风起云涌着,洛兹与沫菲丝出生之时,那蔷薇便被赋予了诅咒的契约意味,篡位、魔法、迷恋、斗争、婚约等各种黑暗因素慢慢地在少年少女身边滋生着,末世花依旧绽放着,圣弥城却岌岌可危,命运选中的拯救这一切的王者少年出现莫斯街道241号,与突然转入圣弥学院高中部的资优生少女相遇了……女神哀叹着流出的眼泪:混乱苍白的世界啊!到底能不能获得那份云淡风轻后的静谧的幸福么?
  • 圆满人生不等待

    圆满人生不等待

    季羡林老人说:“不完满才是人生”,说的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的许多追求都是以遗憾和缺失而结束的。然而,人生固然注定不圆满,但我们对圆满的追求却不应该停止。事实上,圆满与否都是相对的,虽然一帆风顺非常美好,但经历过风浪之后到达彼岸反而会更加收获一种成熟之美。问题的关键在于,面对人生的风浪,我们是否能够抓紧时间,勇往直前。本书精选百余篇人生哲理美文,就是要告诉大家:圆满的人生不等待,我们不能因为可能不圆满的结果而放弃追求,其实在不断追求、不断探索的过程中,你就能够享受到人生的满足与惬意。
  • 王爷他今天也在被怼

    王爷他今天也在被怼

    (甜宠,双洁1v1)“听说秦王爱子如命。”刚被父王赶出娘亲房间的萌宝很委屈,你们秦王明明是爱妻如命。“听说秦王骁勇善战无人能敌。”萌宝看着又被娘亲揍趴下的父王,你们王妃才是无人能敌。“听说秦王狼子野心想篡位。”萌宝眼泪汪汪的看着远处的父母,你们秦王明明只是嫌我跟他抢娘亲太碍眼,于是打个天下让我管,他好独自把娘亲霸占。
  • 青少年仁义礼智信释读:信

    青少年仁义礼智信释读:信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信者,人言也。言无反覆、诚实不欺,是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