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敬请收藏和推荐。新人码字不易,请多支持鼓励。谢谢!
裴茳三人跟在林仁翰身后进了书房,却见那少年也跟了进来。
裴茳看了那少年几眼。他要跟林仁翰商量的可是抄家灭族的大事,自然不希望无关人等听见。
林仁翰会意,向裴茳介绍道:“这是我族弟林仁肇,还未冠字,有个小名叫虎子。他父母早亡,自幼便跟着我,名为兄弟,情同父子。有什么事,不用避开他。”
林仁肇!林虎子!这可是南唐后主李煜时期的最后一位名将了,裴茳不由又惊又喜。
相传宋太祖赵匡胤非常忌惮他,视他为南侵唐国的最大障碍,为了除去林仁肇,特意精密策划了一出反间计。他先命人窃得了林仁肇的一副自画像,悬挂在东京一处豪宅内。然后故意让一位与唐国使节李从善(李煜胞弟)交好的臣子把李从善引到那处豪宅参观,李从善见了自画像问道:“这人好像是我唐国的林仁肇啊?”那宋臣就回答说:“本来就是啊,林仁肇愿意归顺宋朝,而这自画像就是信物,这座宅子也是皇上赐给林仁肇的。”那李从善信以为真,便把这件事秘密传回金陵。李煜竟简单的信了这么粗陋的反间计,用毒酒鸩杀了林仁肇,自毁最后长城,最终得了个国灭被俘的下场。
想不到在这里竟会见到未来南唐的名将!真是幸会了。裴茳眼中异彩连连,盯着林仁肇看了半天,心中却在打着怎么弄到自己手里的龌鹾主意。名将啊,不弄到手里怎么甘心?
林仁翰见裴茳只顾盯着自己的族弟看,不禁略感奇怪,问道:“裴使,我这位族弟可是有什么不妥么?”
裴茳回过神来,哈哈一笑,掩饰方才的失态,指着鲁重楼道:“我见令弟体壮雄健,与我这位师侄差相仿佛,不觉心生欢喜。冒昧了。”
“他是你的师侄?”林仁翰奇道。这鲁重楼看起来比裴茳还大了一两岁,竟是师侄,确是有些怪异。
裴茳笑道:“我与他师傅吴中丹阳齐适高结为异姓兄弟。这是我齐大哥的爱徒鲁重楼,特意叫我带出来历练的。”
“吴中丹阳齐氏?可是东海巨寇齐适高?”林仁翰思索片刻,不由问道。
“正是。莫非仁翰兄也听说过我齐大哥的名号?”
林仁翰微笑道:“那是自然。东海海上以齐氏为尊,南海之上恐怕便要数我林氏了。”
林氏世代靠海为生,自然也会做些海上的没本钱买卖。难怪一听吴中丹阳齐氏的名号,便立刻知道是齐适高,本来就是同行。
裴茳喜道:“想不到还有这等渊源,这么说来,我们也不算是什么外人了。”
林仁翰却不置可否,淡淡道:“也谈不上什么渊源,不过都是在海上讨口饭吃而已。这位英雄是?”
好吧,同行如仇敌。裴茳热脸贴了冷屁股,却毫不在意,回答道:“这位是洪佻洪大哥,滁州人。”
林仁翰却盯着洪佻细看,眼神犀利,精光四射,道:“莫非便是日前驿馆前一箭射穿马脑的那位好汉?”
洪佻瞟了他一眼,道:“你不也曾一槊击杀连重遇么?”
林仁翰还是盯着洪佻不放,看了又看,直觉此人武功之高,自己远非敌手。不由颇为沮丧,长叹道:“唐国人才何其多也!如此英雄,竟充作护卫!”
裴茳心内暗笑不已。开什么玩笑,人家洪佻号称拳棒无双,江北第一!在唐国之内能找出几个能与他匹敌的人物?笑归笑,也不点破,只是道:“洪大哥并不是我的护卫,只是跟着我来游历福州的。”
洪佻笑笑,并不解释。
林仁肇招呼下人奉上茶点之后,便命人远离书房,他自己亲自搬了椅子坐在门口望风。
“裴使自金陵来,不想着去说服李节度举城而降,却来找我这个退隐之人,所图为何?”林仁翰显然不是个婆婆妈妈之人,开门见山,直接问道。
“李弘义至今不愿接受唐国的好意,拖延与我会面的时间,说明此人冥顽不灵,权欲熏心已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福州军民数十万,总不能为了他个人的野心,便葬送在战火之下。我之前说过,既为唐土,便是唐人。今日我来,便是请教一下当世贤者,该如何助这满城军民免遭战火荼毒。”裴茳侃侃而谈道。
林仁翰犹豫半晌,道:“坊间传闻,唐国皇帝只问首恶?”
裴茳摇头道:“条件比这还好。只要李弘义跟着我上京朝见皇帝,其母、妻俱为国夫人,兄弟均加官一级。我唐国要的是一个恭顺而富饶安宁的福州,而不是一个饱经战乱满地尸骸的福州。”
林仁翰疑道:“当真?”
裴茳早有准备,向鲁重楼点头示意,鲁重楼便从怀中取出黄绫包裹着的圣旨,展开给林仁翰看。
林仁翰细辩真伪,发现圣旨为真,裴茳并没有说假话。
裴茳叹道:“这样的条件,李弘义若能接受,李氏满门富贵可期,缺的不过是权势而已。我唐国已是仁至义尽,只能说李弘义此人执迷不悟,反意昭然若揭,为了他个人的野心,宁愿满城军民陪他一起玩火,也要去博一博那万中无一的机会。”
裴茳说的没错。唐国皇帝确实已释放出最大的善意了,无可挑剔。而李弘义则是野心膨胀,为了成就个人霸业,全然不顾福州军民的死活。以一州之地抗一中原百万披甲之大国,这是何等的丧心病狂?这件事,无论法理还是人情,唐国代表的都是正义的一方,无可指摘。
一时间,林仁翰的心内极为痛恨李弘义的疯狂之举。多大的头就戴多大的帽子,唐军的战力,从驿馆对峙之事已可见一斑,而从眼前这三人来看,亦可见唐国人才济济,远非福州偏鄙之地可比。以福州军当前的现状,如果战事一开打,必然会是鸡蛋碰石头的局面。
林仁翰叹道:“一将功成万骨枯,此真乃独夫行径。”
裴茳又拿出给徐仁宴看过的那道陈觉的谕令。
“军政两分,闽人治闽?”林仁翰一惊,拿着锦帛手都忍不住颤抖起来。
裴茳解释道:“陈觉陈使相权福州宣谕使,有便宜处事之权。唐国控制军权,威武军节度使府不设在福州城内,北迁至福鼎县,北扼叠石、分水两关,以备钱越。而由闽人自治地方政事,设州镇兵两千人,以备贼寇,只要足额完税与服役,一应地方事均可自决。我相信皇帝是乐观其成的,毕竟,军政两分之策,互相牵制,闽地将再无实现武将割据的可能。而闽人也能安居乐业,不再受刀兵战火之苦。”
“唐皇仁慈!某感同身受。”林仁翰拿着锦帛,向北方长拜,眼中热泪盈眶。闽人苦战事久矣,日思夜想的便是能在没有战争的阴影之下,安居乐业。如今终于出现了实现这个愿望的契机。
裴茳继续道:“至于闽人自治的具体章程,还是要聚集地方各族老共同商议才是。学生有个初步的设想,请仁翰兄斟酌。”
林仁翰渐渐平复心情,恭敬地对裴茳道:“愿闻其详,裴使请赐教。”
裴茳道:“推行议政院制。地方政事首脑为刺史,由皇帝选派闽人官员担任。但州府内诸事则实行议政院制,议政院人选分由地方大族族长、乡老、德高望重的名士、富商等代表构成,一人一票。每逢刺史府有重大决策,由行政院复核投票票决,票过半数者方可施行。票未过半数者,行政院可封驳该决策,不得施行。”
这实际上是议会制的变种,裴茳有心在福州推动一下此类的政治改革,看这种政治制度在封建皇朝制度下有没有生存的土壤。成与不成,且不说它,但至少种下一点民主政治的种子,这才是他推动行政院制度的目的。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军阀混战时期。上承封建制度巅峰期盛唐,下接资本主义萌芽期宋朝。大乱才能大治,国家没有完全统一之前,有些事反而更容易推行,反抗的阻力没有那么大。因为如今各地都是武夫当国,对思想文化的控制正处于最薄弱的阶段,试一试议会制变种,说不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听到裴茳的建议,林仁翰激动地浑身发抖。这才是闽人自治的真正核心内涵啊!有了这个行政院制度,无论谁处于福州刺史的职位,其权限都要受到行政院的极大限制,凡重大事宜均需票决,一些不利于民生、不利于市面繁荣、不利于地方发展的决议便无法推行,这样一来,就能真正保证和实现闽人安居乐业的梦想。
“裴使大才!仅此行政院,便能让我闽人看见真正自治的希望。某替万千闽人谢过裴使厚德,请受一拜。”林仁翰只觉眼前被人推开了一扇窗,窗外是一个从未见过的美好世界,他从未想过自己会离那个美好的世界是如此之接近。
民主政治的蛊惑性对一些有识之士来说,就像是一杯美酒,越是见识高明,越是受其蛊惑。裴茳是深知这个道理的,实际上,没有平权为基础的民主,基本上就是伪民主。这时候却不用点破,就让林仁翰多做一下美梦吧,毕竟接下来的事还要依靠林仁翰去做。
裴茳急忙扶起林仁翰,笑道:“学生不过一时兴起的设想而已,具体的章程还需你们自己操心。只是在这之前,如何解决李弘义,才是真正迫在眉睫的事。仁翰兄,可愿助我一臂之力?”
林仁翰已被行政院制度刺激的热血沸腾,越想越觉得奇妙,越想越觉得高明,恨不得马上便能实现。
他抱拳慨然道:“为万千百姓,某义不容辞!”
“李弘义,害民之贼耳。当除之而后快。”
裴茳一开口便定了调子,不再给李弘义继续摇摆的机会,也不给会他留一条生路。
林仁翰神色一凝,沉重的点了点头。闽人要自治,李弘义一系在军中在政事上的影响力必须连根铲除,这是应有之义,没有任何妥协的可能。
两人就此事达成了共识,接下来就是商议如何行事了。这是抄家灭族的大事,一旦走漏了风声,被李弘义提前察觉动手,裴茳三人与林氏一族将死无葬身之地。
裴茳早有腹案,他对此事筹划已久,借重的就是林氏这个百年宗族盘根错节的地方势力,一举发动,将李弘义一系彻底终结。
几人根据裴茳的腹案,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了完善,一些行事的细节进行了更正。经过了近两个时辰的商讨,终于确定了行动计划,互相联络的手段等等。
“此事,何时发动为宜?”裴茳最后向林仁翰征求意见。因为其中牵涉到很多准备工作,准备不充分,容易出现纰漏。
林仁翰在心中默默计算时间,权衡半晌,咬牙道:“此事宜早不宜迟,迟恐生变。五日后,七月初一,正是我闽人普渡节之始,聚集人手不会引人瞩目,便于行事。”
闽人在七月有节,名普渡。七月为鬼节,初一开鬼门,三十关鬼门。整个七月便是众鬼狂欢,在人间四处游荡,享用香火祭祀的日子。
普渡节,好名字。只是在这样的日子,却让徐仁宴纳妾,是不是有些不吉利?裴茳微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