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72600000003

第3章 1~2岁篇

宝宝的心理是世界上最难读懂的“书”之一,并且每个宝宝都是一本不同的书。

宝宝兴奋就咬人怎么办

Q 儿子1岁多,一兴奋起来就不由自主地咬人。有时和他讲道理,还能起一定作用,但马上就会忘;有时讲道理也不听。请问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改掉这个坏毛病?

A 宝宝最初咬人是生理性原因,尤其是长牙时因为口腔黏膜受到刺激而出现牙痒的现象,于是有的孩子就会咬人。这时给宝宝提供磨牙棒、磨牙饼干或者将一些纤维较丰富的新鲜蔬菜及水果(如白菜、菠菜、苹果、雪梨等)切成条或颗粒状,为宝宝提供咀嚼机会,宝宝就不会去咬人了。

除去这个原因,有的宝宝咬人属于不良行为习惯,可能是模仿家长的行为方式。有的家长喜欢宝宝细嫩的皮肤,与宝宝玩得高兴的时候,禁不住想亲近宝宝,并采取轻轻地咬宝宝胖乎乎的胳膊、脚丫或小屁屁的方式。宝宝以为高兴了就可以这样做,所以他一兴奋起来也会不由自主地咬人。如果是这种原因,家长就要注意自己先不要“咬人”了。有的宝宝咬人是想表达与人交往的愿望,却又没有掌握正确的交往方式,家长要制止宝宝的这种行为,但又不可以吓唬与呵斥宝宝。家长可以语气平静、态度严肃地告诉他:“妈妈不喜欢宝宝咬人。”并为他示范用语言表达需求的方法,让他明白并训练用文明的交往方式与其他人交往。可是,有的家长自以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却做出错误的教育行为。例如有的妈妈反咬一口宝宝,让宝宝感觉到疼,然后教育宝宝咬别人也会疼,所以宝宝不能咬人。岂不知这种方式适得其反,宝宝不但理解不了家长的用意,反而被吓着了,认知变得更加混乱:“到底能咬还是不能咬?妈妈为什么咬人?”

充分的亲子活动是预防宝宝咬人的根本之策。很多宝宝没有养成咬人的不良习惯,这固然与宝宝的体质特征有关,主要是因为宝宝后天的生活环境比较好——家长经常与宝宝说话,陪伴宝宝做游戏,积极回应宝宝的要求,很少让宝宝处在无聊和无助的状态。要知道,无聊和无助是宝宝产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温床。如果家长整天忙于工作或者自己的事情,与宝宝互动得不充分,宝宝感觉无所事事,就可能不由自主地出现咬手、咬人的行为。

怎样让宝宝平静断奶

Q 宝宝12个月,该断奶了,可是我有点儿犹豫,一方面不忍心看宝宝断奶时难过的样子;另一方面又担心宝宝长时间吃奶会过度依恋母亲,对他的性格产生不好的影响。是不是这样呢?该怎么办呢?

A 从宝宝生长发育的需要来说,1~2岁是断奶的适宜年龄。断奶对宝宝而言,不仅具有生理意义,还具有心理意义。6个月以后,母乳中的蛋白质和矿物质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宝宝的生长发育,家长可以逐渐给宝宝添加辅食,为断奶打基础,12个月左右很多宝宝逐渐从流质、半流质过渡到固体食物。但是,有的宝宝断奶比较顺利,有的则比较麻烦,这与宝宝的气质、生活习惯以及亲子关系有很大关系。根据宝宝的个性特点妥善处理宝宝的“心理断奶”非常重要,比“生理断奶”的影响更大。家长不能迁就宝宝不断奶,也不能用恐吓的方式强行断奶,而要多抽出时间与宝宝玩游戏,满足孩子对妈妈的依恋。有的宝宝虽然不吃奶了,还要看看、摸摸妈妈的乳头,妈妈应该适当地满足他,同时要跟他讲道理、立规则,例如有小朋友和客人的时候不可以、吃饭喝水的时候不可以等。

宝宝不敢学走路怎么办

Q 我的孩子1岁2个月了,从五六个月就喜欢站着,10个月就可以走了,但是到现在,他总是需要拉着大人的一个手指才敢走,是什么原因呢?应该怎么锻炼他呢?

A 10个月就可以走了一,说明他是个了不起的宝宝!在孩子大胆和独立行走之前,需要一个扶物行走的阶段,这是宝宝学习掌握身体重心的时期,虽然他只拉着大人的一个手指,但是大人的手指帮助他稳定自己的身体平衡,而且让他有心理安全感。家长在这段时期不要急于求成,如果想进一步锻炼孩子,可以让宝宝在大人的手臂范围内自己走两步,他的步态可能不稳,但大人的神情要放松,不要让宝宝感到紧张,让他放心大胆地走;可以让孩子推低矮的小车一,方面小车对他的身体有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增强他对走路的兴趣。在此过程中,家长要加强看护,以免发生意外伤害。家长也可以准备一根平滑的短棍,横握短棍的两端,宝宝两手握住中间,家长慢慢向后退步,宝宝随着向前挪步,这种方法比拉手学走路所要求的心理素质更高,对宝宝独立走路有促进作用。

宝宝抗拒喂药怎么办

宝宝1岁多,体质不好,经常生病。每次生病吃药对于宝宝来说简直比登天还难啊!请问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宝宝吃进去药呢?

A 喂宝宝吃药是家长感觉最难的教养技巧之一。家长应掌握好适宜的水温和药量以及喂药时间一,般在饭前半小时、饭后1小时喂药比较合适,以尽量降低喂药之后宝宝呕吐的概率,但也要注意看药品的说明。如果宝宝呕吐了,家长不宜马上再喂药,也不宜加量喂药。喂药时不要捏着宝宝的鼻子硬灌,也不要吓唬和责怪宝宝,要在宝宝的情绪比较放松和平静的时候先小口喂药,再多喝几口水。还可以把药研成粉末,用糖水调成稀糊状慢慢喂下,但不要用牛奶或果汁喂药,这样不但会影响药效,而且敏感的宝宝可能以后还会对牛奶和果汁产生抗拒心理。喂药还要避开嘴巴的敏感部位,苦味味蕾集中在舌根,酸味和咸味味蕾集中在舌头两侧,甜味味蕾则集中在舌尖。1岁多的宝宝已经开始懂事了,能听懂吃药对身体好的道理,还喜欢“勇敢”,做大哥哥、大姐姐,家长可以从这个角度鼓励宝宝:“喝了药就‘长大’了,可以当哥哥、姐姐了!”如果劝说不管用,也可以用小饼干、小糖果、小玩具等物品当作奖励,鼓励宝宝吃药。有的家长在喂药的时候,还会给宝宝播放平时喜欢听的故事或者喜欢看的动画片与广告,趁宝宝情绪好的时候把药喂下,家长可以尝试一下这种做法是否有效。

没懂宝宝的心思,宝宝着急怎么办

Q 发现宝宝对事物的名称很感兴趣,她手指什么,我就告诉她这是什么,但有时我告诉了她手指的事物,她却不满意,一副很着急的样子,我又不明白她到底想知道什么。我应该怎样读懂宝宝的心理?

A 宝宝的心理是世界上最难读懂的“书”之一,并且每个宝宝都是一本不同的书,想读懂自己的宝宝是每个家长的一大心愿。当宝宝开始用手指吸引家长关注某一事物的时候,说明宝宝的智力发育出现了一个飞跃,她开始主动与家长一起共同关注和探究世界了,所以家长的有问必答对促进宝宝的理解水平和语言发展都有重大意义。如果觉得宝宝只是胡乱指指,家长敷衍应付一句,甚至忽略没有应答,这将怠慢宝宝良好的发展机会。然而,宝宝手指的含义有很多种,有时是想知道“这是什么”,有时是因好奇而想接近或者抓握某物,有时是因恐惧而想远离某物,有时是家长答非所问而继续探究……所以家长要尝试多种方式解答宝宝的疑问,并用准确而清晰的语言将信息传递给宝宝——即使没有准确读懂宝宝,也给予了宝宝丰富的语言交流机会。

宝宝为什么会怕熟悉的人

Q 女儿1岁5个月了,最近两三个月看到有些人就大哭起来,特别怕的样子。比如,以前我们楼下有个叔叔,她小的时候还常常让他抱,也和他玩儿,可现在看到他就躲,用手捂住眼睛。但有的人她就不怕,这是怎么回事呢?

A 6个月至2岁的宝宝处于依恋关系单一化的情感发展时期,离开依恋对象,例如经常与她在一起的妈妈或者奶奶,她就会感觉不安全并产生焦虑和害怕的情绪这一阶段的宝宝会强烈地依恋某一。个家长,同时强烈地拒绝其他人。但宝宝的这种选择性和暂时的回避态度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以同一程度出现:当宝宝很快乐、放松的时候,她对外界人物的接纳程度就高一些,心理设防也弱一些;当她还没有接纳外人的心理基础时,外人越热情她越退缩,甚至出现害怕的情况。这时候,家长不要认为宝宝这样没有礼貌,不给大人面子,进而强迫宝宝接受外人这会使局面变得更加难堪,——宝宝不但不配合大人,而且会更加强烈地拒绝别人,她的挫折感也更强。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家长要关注宝宝的情绪状态与心理感受,巧妙地替宝宝说一声“叔叔再见”,到其他地方玩儿。

宝宝说话晚有问题吗

Q 我家宝宝已经1岁9个月了,还是只能说“爷爷”“妈妈”“爸爸”“阿姨”等一些简单的词,认识并说出10以内的几个数字,邻家宝宝却能说很多。不知道我家宝宝会不会有什么问题,会影响他以后讲话吗?是不是有些孩子开口比较晚?

A 宝宝的语言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大致的顺序是这样的:1~1.5岁的宝宝处于单词句阶段,说话的积极性还不高,只在高兴或有所求助的时候才主动说话,具有以词代句、一词多义和单音重叠的特点。例如“猫猫”可能代表“我看见了猫”,还可能指带毛的物品。1.5~2岁的宝宝处于双词句阶段,说话的积极性突然高涨起来,语言表达能力迅速提高,出现电报式语言,例如说:“妈妈,车车。”(可能表示:“妈妈,你看汽车来了。”) 2~3岁的宝宝处于完整句阶段,是口语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3岁的宝宝能掌握 1000个左右的词,能说完整的简单句,并出现一些不太复杂的复合句。4岁宝宝的语言发展走出简单句阶段,但是还不能完全理解结构复杂的句子,例如被动句 “小梅被小强打哭了”,他可能会理解为小强哭了,小梅打小强。可见,你的宝宝处于双词句阶段,他的语言发展属于正常情况,家长不必过度焦虑,继续为宝宝提供丰富的语言刺激和环境即可。

宝宝爱跟随家长如厕怎么办

Q 1岁9个月的小宝宝对上厕所有强烈的好奇心,总是要跟随家长一起进厕所,还认认真真地看家长怎么上厕所,我想可能是想看看大人和她是否一样吧。但是厕所脏,有气味,而且妈妈到了生理期也不方便让她进来,是否告诉宝宝不可以进来看?还是应该口头跟她说一下家长是怎样上厕所的?

A 小宝宝对家长上厕所有好奇心,这很正常,她喜欢跟成人一起在厕所里待着、聊天,但是厕所毕竟有异味,而且妈妈处于生理周期的时候,也不宜让宝宝关注。所以家长上厕所的时候,虽然不必断然把宝宝拒之门外,但也不宜频繁地让宝宝跟随如厕。如果宝宝很想知道家长是怎样上厕所的,家长可以让她进来看一次,也可以口头跟她说说一。般情况下,还是让她站在门外等着比较好,等待时可以跟家长说话,或者直接告诉她厕所臭,给她拿本书,或让她看电视、光盘,让她自己在厕所外打发一段时间,家长则踏踏实实地上厕所。宝宝以后还会对男孩和爸爸上厕所感到好奇,这也没关系,宝宝通过观察这些现象初步知道男女的不同,对于纯洁的小宝宝来说,男女身体结构与行为方式的不同只是客观现象,没有任何主观意念,所以家长不必从成人的角度对宝宝的行为进行判断和过分干预。

宝宝总是抢人玩具怎么办

我家的宝宝1岁7个月大了,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在和小朋友玩耍的时候总抢玩小朋友的玩具,不玩自己的玩具,而且直到他玩够了才会把玩具还回去。请问如何纠正宝宝的这种行为?

A 这么大的小宝宝抢玩具是正常现象,而且他玩够了再把玩具还回去的行为,比起玩够了不还回去的宝宝,已经是优秀的超级宝宝了!3岁前的宝宝具有“见异思迁”的心理特点,他总觉得别人手里的玩具更好。即使两个完全相同的玩具,放在别人的手里,他也有可能觉得比自己手里的玩具更好。他认为抢来的玩具才是珍宝,所以很多这么大的宝宝在和小朋友玩耍的时候总抢玩小朋友的玩具,不玩自己的玩具。怎么办呢?家长要帮助宝宝提升玩具的趣味性,丰富玩具的多种玩法。你不妨动手把宝宝手里的玩具“抢”过来,并玩得津津有味,他才会发现自己手里的玩具也是个宝,禁不住家长的“诱惑”,他可能就索要自己的玩具了,也顾不上抢别人的玩具了。如果这个方法不灵,就要明确告诉宝宝一个行为规则,即学会轮流玩玩具和等待别人,以及向别人征求意见。如果他做不到,就把宝宝抱离现场,不宜助长宝宝抢玩具的行为,也不宜助长宝宝养成强迫别人让着他先玩的行为习惯。

宝宝抵触学习说话怎么办

Q 我的宝宝已经1岁半了,但还是只会叫“爸爸”“妈妈”。教她说别的她也不学,有时候还有很强的抵触心理。我该怎么办?

A 你的宝宝属于正常情况,1岁半的宝宝还处于语言准备期,特点是听得多,懂得多,但说得少一,比较被动。当她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才会偶尔说些简单的词语,并且具有一词多义的特点,例如叫一声“妈妈”,可能是“妈妈抱”,也可能是“妈妈不要走”,或者是“妈妈陪宝宝玩儿”。这时候的宝宝虽然说话少,却未必说明她的语言发展滞后。许多宝宝开口说话较晚,但是储存在大脑的语言素材并不少,随着语言器官的不断发育成熟,有一天她会突然开口,而且很可能说起话来滔滔不绝,词汇丰富,甚至很快超过一些说话早、说话多的宝宝。对于你家这个语言准备期却不爱说话的宝宝,家长要利用各种机会与她交谈,当她想要某个东西的时候,家长要清晰地告诉她事物的名称;当她想玩某个游戏的时候,跟她讲这是什么游戏。家长的角色就像解说员一样,把宝宝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事物和活动解释给他听,让她多听、多看、多理解。这一切都做到位了,宝宝自然就开口说美妙的语言了。

怎样让宝宝愿意坐安全椅

Q 嘟嘟1岁了,为了保证他乘车的安全,我们特地在车上安装了婴儿汽车安全座椅。但是嘟嘟一坐到上面就开始哭,到现在每次坐车外出都要妈妈抱,还没正式用过这个座椅。宝宝是害怕这个椅子吗?怎样让他适应这个安全座椅呢?

A 对宝宝来说,安全和安全感不是一回事。“五花大绑”地坐在安全座椅上,虽然更加安全,但却没有被妈妈抱着坐车来得温暖、放松和安全。如果有时车速不均匀,造成宝宝的身体陡然失去平衡,他对安全座椅的安全感就更弱了。要想使宝宝对冷冰冰的安全座椅产生安全感,需要丰富他的相关经验。例如,很多公园或商城都有上下或左右来回摇动的音乐摇椅,让宝宝坐在上面,妈妈一只手帮助宝宝抓紧把手,另一只手轻轻扶着宝宝的身体,以后再慢慢松手,锻炼宝宝的平衡能力。平时宝宝走路累了,妈妈不要抱他,让他坐在婴儿手推车里,锻炼他独立坐椅子的心理素质与身体适应能力。

宝宝太爱哭怎么办

Q 儿子1岁3个月了,比较喜欢哭,一旦目的没达到或不满意就哭,问他也不说话。我是一个急性子的人,一听到他哭就很烦躁,有时候就会骂他、打他屁股,这时他哭得更厉害了,真不知怎么才能让他用说而不是哭来表达。

A 众所周知,完成一件事需要3个基本能力和环节: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宝宝来说也是如此,这么小的宝宝还不具有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家长的帮助和指导。孩子首先具备了发现问题的能力,不会说话的宝宝主要是靠“哭”来发现问题,当他身体不舒服、遇到困难、有某种需求、表达某种情绪,都是用哭来传递信息。如果家长不让宝宝哭,就是不让宝宝发现问题,或者对宝宝发现的问题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那宝宝岂不是面临更大的困难?所以即使性子急躁的家长,也不要打骂宝宝,否则宝宝会更加委屈,哭得更加厉害,这对他的心理健康发育极为不利。家长应该尽力试图理解宝宝通过哭声所传达的各种身体或者心理需求,帮助宝宝说出他的需求,对他进行安抚,帮助他解决问题。同时,这一过程也有助于发展他的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1岁3个月的宝宝已经能听懂基本的生活语言,会说一些单词一,般不能说完整的简单句。这时候家长可以帮宝宝说出他的心里话,说对了就让宝宝点点头;说得不对,家长继续翻译和解读宝宝的心理密码。家长的耐心解读会换来宝宝的安静和镇定,以后他渐渐就会用语言而不是用哭来表达需求了。

宝宝执意使用左手怎么办

Q 我的儿子快1岁半了,最近我发现他自己吃饭或画画时都喜欢使用左手,即使是我有意识地将勺子或笔放在他的右手,他也会很快将物品换到左手再用。我担心孩子会成为左撇子,想请教专家现在改正是否还来得及,以及应该如何改正?

A 1岁之前的宝宝左右脑功能尚未分化,左右手也尚未分工,所以他经常同时使用双手抱、抓、拿;2岁的宝宝,左右脑逐渐分化,但还没有形成优势左手或者优势右手;3岁以后的宝宝动作更协调,如果这时的宝宝经常主要使用左手学习和做事,才可能断定他是左撇子。左撇子通常与父母遗传有关,由于中国人书写汉字使用右手更方便,所以大部分中国人都是右手优势。即使是左撇子也不影响宝宝的发展,家长不必强行矫正,否则会给宝宝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因为人的左脑支配右半身的活动,右脑支配左半身的活动,所以习惯使用右手的人,左脑的抽象思维较发达,右脑的形象思维有待开发利用;左撇子则正好相反。宝宝的大脑全面发育才更有利于他的成长,因此应该同时开发左、右脑,民间流传“左撇子更聪明”的说法也是片面的。家长可以用游戏的方式多让宝宝锻炼右手,使宝宝的双手都变得灵巧起来。

宝宝为什么不爱笑

宝宝很聪明,对什么事情心里都明白,别人逗他,他也很高兴,眼睛炯炯有神的,精气神儿特别好,但就是不爱笑,其他小宝宝都比他爱笑。请问这是为什么?怎样让宝宝爱笑?

A 每个人表达情绪的方式会有所不同,这是人的个性不同导致的。例如,同样是奥运会乒乓球世界冠军,王楠爱笑,张怡宁不爱笑,其实她俩获得冠军时所感受到的高兴和欣喜是一样的。你的宝宝用激动和专注的眼神表达了自己的喜悦,与手舞足蹈、眉开眼笑所传达的情绪情感是一样的,说明宝宝的情绪体验并不缺失,所以你不必担心。当然,爱笑的宝宝特别讨人喜欢,家长自然也希望宝宝爱笑。比较好的办法是多为宝宝示范表情丰富的笑容,家长号召全家人都要用笑容对待宝宝;遇到好笑的事情就在宝宝面前哈哈大笑;把鞋子挂在耳朵上对着宝宝幽默地“坏笑”;对着镜子让宝宝看“笑妈妈”和“哭妈妈”的不同表情从互联网上下载;“笑宝宝”和“哭宝宝”的图片,指给宝宝看……这些办法可以丰富宝宝对笑的感知,对宝宝识别情绪符号、加强情绪记忆、建立积极的情绪加工模式,都将产生积极、深刻的影响。

怎样才能让宝宝变得比较专注

Q 宝宝的注意力时间很短,给他讲一个故事,故事还没讲完他就跑了;与他一起搭积木,还没有搭几块,他又跑去做别的事情了。怎样才能让宝宝变得比较专注呢?

A 注意力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1~2岁宝宝以无意注意为主,也就是说他的注意力主要受外界刺激的新奇性所吸引,随着他关注的兴趣点而转移,集中注意的时间很短,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有意注意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注意,1~2岁宝宝的有意注意时间一般也就1~2分钟。因此,大人为宝宝讲的故事要简洁而有趣。另外,1~2岁宝宝还不会搭积木,他还处在感知积木形状、材质的阶段,所以大人希望他好好玩一会儿积木的愿望是好的,但却超出了他的年龄发展水平。在宝宝无意注意比较发达的低龄阶段,有一种误解是家长认为只要自己吸引宝宝去注意某个对象,便是有意注意,其实不然。当宝宝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并专注地探究它,这是宝宝自我发展注意力的黄金时刻,大人不要自己认为这个事物不值得关注而打扰他。如果大人希望宝宝有意识地注意某个事物,就需要学会与宝宝进行他能看懂且充满趣味的语言和动作交流,用夸张的语言和动作示范吸引宝宝的注意力,让宝宝产生兴趣,这是初为父母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功。

怎样让男孩子有男孩子的样子

Q 儿子1岁4个月,特别像个女孩子,长相也是,玩的时候不是特顽皮的那种,平时比较文静,说话柔柔弱弱,只会叫“妈妈”“婆婆”“姐姐”,说一些非常简单的常用词语,比如要吃奶时会叫“奶奶”,要吃菜时会说“妈妈,吃”。对于这么大的孩子只会说这些是不是太简单了呢?我应该怎样做才能让他像个男孩子?

A 2岁以内的孩子一般还不会说完整句,只会说一些单词,还处于积累语言素材的时期,日常生活丰富的语言环境有助于他对语言的理解。大约2岁以后,随着发音器官和发音技巧的成熟,他说话的能力就会迅速提高。在当下这个阶段,男孩女孩的差异不大,2岁以后他们开始逐渐出现差异:首先,差异表现在玩具上,女孩喜欢一些可以安静摆弄的布娃娃,男孩喜欢动感的车、船、飞机和枪炮,家长可以为宝宝买这样的玩具。所谓“让男孩有男孩子的样子”,是家长对孩子的社会性别期望,希望男孩子应该体现得更加主动、活泼、大胆、好动一些。这需要丰富的宝宝生活经验,逐步发展与社会期望一样的性别角色行为。家长不宜过早对孩子提出这样的要求。家长可以为此做一些基础工作,例如当宝宝走路走稳了,家长要带领宝宝多运动,使他的身体棒棒的;带领孩子多出去见世面,使他的言行大大方方的;宝宝遇到挫折的时候,鼓励宝宝敢于面对,大胆克服困难;随着宝宝渐渐长大,逐步培养他关爱、帮忙别人的儒雅风范。长此以往,宝宝一定会成长为一个可爱的阳光男孩。

宝宝多愁善感怎么办

Q 宝宝1岁9个月了,可最近不知道为什么,只要他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哭,或生气地躲到某个角落。我怕他以后老是这个样子,变成个多愁善感的娇气宝宝。我在生活中该如何引导呢?

A 1岁9个月的宝宝正是情绪情感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宝宝学习调节情绪的好时机,情绪调节水平的高低会影响以后性格是趋向积极还是趋向消极。当宝宝哭或者躲到某个角落的时候,家长首先帮助宝宝认识自己的情绪,家长蹲下来,看着宝宝亲切地问:“宝宝哭(或不高兴、生气)了,是吗?”这种询问会让宝宝觉得自己的情绪被家长接纳了,会让他放松很多,有的宝宝甚至委屈地依在家长怀里。家长再把宝宝抱起来,或者搂着宝宝说:“没关系,妈妈与宝宝一起想办法。”接受帮助也是宝宝面对困难的积极态度,把问题解决之后再对宝宝说:“看,有妈妈的帮助,宝宝不用怕!”随着宝宝渐渐长大,家长逐渐培养宝宝的自理能力,锻炼他自己面对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提高他的情绪调控能力。

有的宝宝则可能不会马上回应家长的询问,继续闷闷不乐。这时,家长不要着急要求宝宝做出回应,也许宝宝正在独立处理自己的情绪。家长可以试探宝宝是否需要自己的帮助:“你需要妈妈陪陪你吗?”如果宝宝不吱声,妈妈可以说:“那好吧,你想自己安静一会儿,如果你需要妈妈,请你叫妈妈。”妈妈可以在孩子的视线范围内做一些小事,等一会儿再关切地看看宝宝,观察宝宝是否需要自己的帮助或者陪伴。可见,关心孩子未必就是插手孩子的事情,给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时间与空间,也是尊重孩子的表现,非常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宝宝爱喝洗澡水怎么办

Q 宝宝1岁,让她学拿杯子喝水的时候,她不感兴趣。到洗澡时,却拿起舀水的杯子一个劲儿喝洗澡水,一边喝还一边笑,不让她喝就哭闹。怎么纠正呢?

A 这说明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玩具和游戏是伴随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好伙伴。也正是因为孩子爱玩,所以他常常把正经事和游戏玩耍混为一谈,舀水的杯子被当作玩具,能喝的水不喝,不能喝的水却笑着喝。这是活泼可爱的小宝宝们常玩的把戏,我们要尊重孩子的这一天性。同时可以看出,你的宝宝已经掌握了拿杯子喝水的技能,你要做的是既满足她玩拿杯子喝水的游戏,又让她渐渐习惯于正经喝水的方式。

不妨尝试下面几个策略,看看效果如果。一是洗澡的时候不再提供水杯,而是提供皮球、水鸭子这样的玩具。二是如果孩子非要水杯不可,就给她提供两个水杯,示范并吸引她将水从一个水杯倒向另一个水杯;或者提供一个水杯和一个水壶,做法同上。三是需要喝水的时候,孩子可能正在或将要做某种游戏或玩玩具,可以此为交换条件,完成拿杯子喝水的动作再继续玩儿。当然,家长最初不宜提太高的要求,宝宝只要能自己拿杯子喝一两口水就要表扬他,以后可以慢慢增加任务难度。

宝宝睡前总是吸吮手指怎么办

Q 儿子2岁多,我白天不在家,但晚上一定带儿子睡。可是儿子睡觉前总是吮手指,请问这是因为宝宝缺乏爱抚吗?

A 3岁以下的宝宝吸吮手指属于正常现象,主要由两个因素导致:一个是生理因素,研究发现缺乏微量元素锌的幼儿喜欢吮吸手指或咬手指甲;还有处于饥饿状态的宝宝常常通过吮手指暂时自我安慰。另一个是心理因素,吮手指替代吮吸母乳,使宝宝获得安全感,暂时摆脱焦虑和紧张的心理。宝宝的主要看护者,包括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保姆阿姨,由于种种原因与宝宝接触少,如果出现对宝宝的呼叫信号反应冷漠,甚至呵斥宝宝,那么这些缺乏爱、关怀和温暖的信息就能被宝宝识别出来,并产生不安。宝宝要怎么办呢?他们又不会说话,只是隐隐约约记得吸吮母乳或牛奶的时候,自己仿佛得到过看护者的关照与爱抚,于是绝大多数宝宝就会自然而然地开始吮手指,以表达渴望得到看护者关爱的心理需求。

矫正宝宝吸吮手指要敏锐地发现宝宝的需要,并及时地给予回应,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宝宝太喜欢拥抱怎么办

Q 小女1岁9个月又23天,和小朋友在一起熟悉了就喜欢拥抱,速度极快,看也看不住,制止也制止不了,该如何引导呢?

A 拥抱是一种比较主动、热情的交流方式,但是1岁多宝宝走路、站立等身体动作的发展还不够稳定,还掌握不好拥抱的速度、力度。另外,并不是所有宝宝都愿意接受别人的拥抱。现在你的女儿还不明白拥抱之前需要征求对方的同意,有时主动、热情的拥抱可能会吓着同伴,所以家长还要引导宝宝学习安全、礼貌的拥抱。家长在家里可以先与宝宝进行演练,让宝宝先说:“我可以抱抱妈妈吗?”等妈妈同意后再抱。家长想抱宝宝,也要先征求宝宝的意见:“妈妈可以抱抱你吗?”抱的时候,指导宝宝要站稳,身体不要过度倾斜,以免摔倒。走在外面看见熟悉的小朋友,家长问宝宝:“如果你想抱抱他,你应该先怎么做?”启发宝宝“先动口再动手”。如果遭到同伴的拒绝,也不要伤心难过或者强迫别人拥抱,培养宝宝学会尊重别人的意愿,告诉宝宝还可以用拉手、分享玩具、一起游戏等方式表达对同伴的喜爱。

宝宝哭的时间很长怎么办

宝宝从小到大都爱哭,同事说采取冷处理的方法,就是随便让他哭,他知道哭没有用,就不哭了,我就尝试了这种办法。有一次,宝宝连续哭了40分钟还不停止,我忍不住去哄,哄了更长的时间,宝宝才渐渐不哭了。真是犯愁!怎样让宝宝不哭那么长时间呢?

A 冷处理并不是冰冷的处理,而应该是冷静的处理。让宝宝随便哭到疲惫,经过多次哭到疲惫才明白哭没有用,最后在心灰意冷中停止哭声,这种冰冷的教养态度并不好,让宝宝身心遭受的折磨太多、太久。针对哭闹时间比较长的宝宝,家长可以采取温情而又冷静的态度对待宝宝。例如,对于连续哭40分钟的宝宝,家长可以每隔3分钟去关照一次宝宝,问他:“哭不能解决问题,如果不哭了妈妈就陪你玩一,个游戏。你是继续哭,还是玩游戏?”如果宝宝选择继续哭,家长3分钟后再来进行一次这样的询问一。每次询问都给宝宝一次思考和选择的机会,让他既感受到了家长的关照,又感受到了家长坚决的态度,长久下去便可以培养宝宝的自律能力。

怎样让宝宝学会谦让

Q 宝宝在家吃东西时懂得让给家人吃,可去了早教中心,在老师发玩具时,她就把老师手里的玩具都抱在怀里,要么去抢别的小朋友的玩具。我要怎样纠正她?

A 你所反映的问题涉及宝宝的谦让行为。对于你家这个低龄宝宝来说,她在熟悉环境比在陌生环境出现的谦让行为多,是因为她在陌生的早教中心缺乏安全感,担心失去自己刚刚得到的新玩具。成人在陌生环境能够做到谦让是出于礼貌,而幼小的宝宝不会为了礼貌而谦让。鉴于宝宝的这种年龄发展特点,家长可以先征求她的意愿:“你愿意把玩具给小朋友玩儿吗?”如果她不愿意,家长不要强迫宝宝谦让。如果她去抢别的小朋友的玩具,家长要告诉她:“这个小朋友不愿意让别人玩他的玩具,我们不能抢人家的。”然后把宝宝抱离争抢现场,培养宝宝尊重别人的意识与行为。

另外,在宝宝学会谦让之前,先让宝宝做到分享。分享是一种互惠双赢行为,谦让则是割舍自己所爱,对宝宝来说要求更高一些。家长可以让小朋友彼此交换玩具,共同游戏,体验同伴交往的乐趣,宝宝会逐渐学会分享与谦让。

怎样应对宝宝莫名其妙地撒气

Q 我的宝宝1岁8个月了,我觉得他太调皮了。有时我忍无可忍打他两下,吓唬吓唬他,但他会还手。他不高兴时还会莫名其妙地拿我们撒气,动手打我们。我们该怎么办呢?

A 对于调皮的小宝宝,打和吓唬不但是最无效的办法,而且对宝宝还有不良的示范作用。因为调皮的宝宝也很聪明,有旺盛的精力和较多的需求,打和吓唬都是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遏止宝宝的需求和行为,宝宝的游戏愿望并没有得到满足,所以他会尝试更多的办法继续调皮,甚至模仿家长的方式,打和吓唬家长。宝宝莫名其妙地撒气常常是因为没有什么好玩的了,即环境单一或者游戏单调让宝宝觉得无事可做,所以就借“撒气”来制造点儿动静。宝宝越大,越容易用这种方式来调节生活气氛。可见,家长要妥善应对。如果家长精力比较充沛或条件许可,就正面引导和满足宝宝的游戏。例如,有的宝宝喜欢拽别人的头发,这是让人不舒服且不受欢迎的行为,同时说明宝宝对细长的线绳感兴趣,他想通过拽的方式来感知这一事物的特征,家长就可以拿一个替代物(玩具娃娃的假发或家里的废旧毛线)满足宝宝的这一兴趣。如果家长比较疲劳或当时的条件不允许,就把宝宝抱走,让他玩其他游戏,分散宝宝的注意力即可。

怎样矫正宝宝的急脾气

Q 宝宝性子特别急,不能等待。如果出门,他不能等家人穿完衣服一起走,而是自己穿完衣服就要走,所以我们家是大人先穿完衣服,再给他穿,以免让他等待。怎样改改宝宝性子急的毛病呢?

A 等待是适应生活需要的一项基本能力,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对于宝宝来说,需要一个自然成熟的过程。等待是在磨炼宝宝的心智,是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和做事的先后程序在宝宝头脑中的反映。宝宝在生活中不断体验等待是有必要的。反复的等待经验培养了宝宝对顺序和程序的理解与预见能力,他的等待能力也会随之逐渐发展成熟。虽然家长采取出门前大人先穿衣服,再给孩子穿衣服的方法,可以减少宝宝等待的时间,以缓解宝宝的急躁情绪,这是在现实生活中立即奏效的方法,但宝宝应该具备的等待意识与等待能力并没有培养出来,遇到其他生活场景,他可能还是非常着急,不愿等待。因此,家长要从根本上改变宝宝的急脾气,应该让宝宝完整地体验等待过程,并用简洁的语言耐心地给宝宝讲解这个过程,例如用“首先”“然后”“最后”这样的词汇,或者用数“1、2、3、4、5”的方式表达等待的开始与结束,由此锻炼宝宝的等待意识与等待能力,进而培养宝宝良好的性情。

宝宝具有两面性怎么办

我发现宝宝具有两面性,同样是陌生人和陌生人的孩子,对有的人他就愿意说话,对有的人他看一眼就不再理睬,而且使劲儿往我怀里钻,弄得我莫名其妙。怎样改变宝宝的两面性?

A 宝宝的表现不是两面性,而是他具有了主动的选择性。同样是陌生人,陌生人与陌生人之间的相貌特征、表情性格、衣着打扮,尤其是与宝宝的“缘分”是不一样的。宝宝与有的陌生人一见如故,可能是这个人的言谈举止,或者是某个细节正好符合宝宝的喜好,宝宝就禁不住地打量他、对他笑、与他交流;而有的陌生人不苟言笑,不会逗孩子,看起来比较严肃,所以宝宝看一眼就不再理睬,甚至使劲儿往家长怀里钻这一。对比说明宝宝的辨别与选择能力增强了,家长可以从中发现宝宝的自然爱好与倾向,不必强求宝宝与人打招呼,操之过急会让宝宝更加害怕陌生人。为了锻炼宝宝,家长可以经常带宝宝与人打交道,同时给他充分的观察与判断时间,让他逐步对外界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他就不会再畏惧了。

怎样让宝宝喜欢早点儿睡

Q 宝宝1岁3个月,平时睡眠有规律,但是最近一段时间突然睡得很晚,经常玩到夜里十一二点才睡,有时玩到凌晨一两点钟,爸爸妈妈轮流陪着宝宝玩儿也感觉吃不消。上医院检查身体没有什么问题,家里也没有发生什么事情。宝宝这是怎么了?

A 如果宝宝不是因为身体不适或者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而晚睡,那么家长应当主要从创设良好的睡眠环境着手,来促进宝宝按时上床睡觉。睡觉之前让宝宝参与一系列的“睡前仪式”,有助于培养宝宝按时睡眠的意识。家长可以对宝宝说:“10点了,妈妈和宝宝都该睡觉了,咱们先拉窗帘,然后关灯吧。”并让宝宝亲自动手参与拉窗帘、调暗灯光的动作,接着是睡前洗浴活动。夏天坚持每天给宝宝洗一个热水澡,冬天坚持每天给宝宝洗脚泡脚,然后休息一会儿,让宝宝浑身的热散失一下。其间可以玩一些安静的游戏如搭积木,不要玩让宝宝兴奋的游戏,如运动、逗乐。最后,播放宝宝喜欢听的故事,这比家长睡前给宝宝讲故事更有利于催眠,因为家长讲故事容易与宝宝产生互动,宝宝的问题和渴望听故事的要求会一个接着一个,兴奋将持续很长时间,难以入睡。

怎样让宝宝愿意洗澡洗头

Q 宝宝1岁11个月,特别不爱洗澡、洗头,怎么办?

A 很多宝宝都有不爱洗澡、洗头的问题一,般原因是水淋湿了眼睛或耳朵,感到不舒服;洗发水刺激了眼睛;水温让宝宝感觉烫;在水里坐不稳;淋浴水流太大而感到害怕;家长情绪比较急躁,强迫宝宝下水等,于是让他产生害怕的情绪或者逆反心理。如果宝宝不愿意洗澡、洗头,家长不要吓唬他直接下水,可以先用湿毛巾擦擦身体,慢慢地换少量水洗一小会儿,然后逐渐增加水量,给宝宝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另外,没必要每次都给宝宝用浴液和洗发水,还可以给宝宝买一个婴儿专用浴帽,只有帽檐而且头顶是空的,较大的帽檐可以防止水淋湿眼睛,空顶方便家长给宝宝洗头。在澡盆里放一些玩具吸引宝宝一,边洗家长一边给宝宝讲故事、说儿歌,创造轻松的气氛,有利于安抚宝宝的情绪,使其愉快地配合洗澡、洗头。

宝宝怎么突然变胆小了

Q 儿子1岁半。一个儿子熟悉的阿姨,平时头发是扎起来的,一天散着头发来到家里玩儿,儿子就害怕得往后退,不敢让她进,我让阿姨扎着头发,儿子就让她进了。然后又让阿姨把头发散开,儿子就吓得躲在后面,斜着眼睛看阿姨,儿子在逃避吧?这是怎么回事呢?孩子是不是太胆小了,需要治一治吗?

A 宝宝最近的变化显示他的智力发展可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开始关注事物的细节以及事物的变化,而对细节和变化的新发现打破了宝宝原有的认知模式,因此心理上缺乏了安全感。因为他观察的是事物的表象,阿姨扎着头发是一个样子,现在散着头发还是阿姨吗?阿姨怎么会变呢?好莫名其妙啊!他的大脑开始怀疑自己的眼睛,产生了不安全感。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家长要继续带宝宝经常出去玩儿,对于他不敢接触陌生人和陌生环境的表现,不要强迫他,允许他远远地观察;另一方面,平时家长可以跟他玩这个游戏:“宝宝,妈妈给你玩个小魔术吧!变变变,看看家长大变样!”让孩子认识妈妈扎头、散头、戴帽或者围围巾的样子,不管妈妈的外表有什么变化,妈妈还是妈妈。这个过程实际就培养了宝宝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认知发展过程,以后宝宝就把这个认识水平和能力逐渐从熟人迁移到陌生人身上,把熟悉环境迁移到陌生环境里,宝宝的安全感水平也随之逐渐提高了。

宝宝只喜欢自己闷着玩儿怎么办

Q 宝宝1岁2个月,从小就不怎么爱发音出声,到现在还是喜欢一个人闷着玩儿,半天也不出声。如果我老逼她说,她就不理我,自己去玩儿。为什么有些孩子会自言自语地说个不停,而我的宝宝只喜欢闷着玩儿呢?

A 宝宝的语言发展包括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两方面。在语言表达方面,每个孩子在发音态度和发音器官成熟度上会呈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有的孩子比较积极主动,自觉地哼哼唧唧、自言自语,边玩儿边锻炼发音;而有的孩子喜欢一个人闷着玩儿,可能是因为孩子没有积极的态度,也可能是因为孩子的发音器官正在发育。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孩子没有学习语言,他们时刻都在丰富的视听环境中发展语言理解能力,在大脑里积累语言素材,待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就脱口说出可爱的童言稚语。所以,如果家长发现大人说什么孩子都懂,但是不愿意开口说话,不要轻易地判断或者担心宝宝语言发展上存在什么问题,而是采取积极等待的态度,坚持与宝宝说话交流但并不强迫宝宝说话,否则会伤害孩子说话的兴趣和信心,反而延迟宝宝开口说话的时间。

宝宝总爱摸乳头睡觉怎么办

我儿子2岁了,才断奶1个多月,断奶的时候没有哭,可是他最近却有了个爱摸乳头睡觉的习惯。现在不让摸着睡就哭个不停,有时候能哭上1小时。我该怎么办?如果这样形成习惯了,我怕会影响他以后的心理健康发育。急死了!

A 摸乳头睡觉的主要不良影响是宝宝更加黏妈妈,如果妈妈有时不能陪宝宝睡觉宝宝就难以适应与他人一,起睡觉,更难以养成独立睡眠的习惯。如果宝宝第一次出现摸着乳头睡觉的行为时就遭到拒绝,他就不会养成这种不良的睡觉习惯即便。“现在不让摸着睡就哭个不停,有时候能哭上1小时”,也不能迁就孩子摸着乳头睡觉的行为。可以劝宝宝抱自己喜欢的毛绒玩具睡觉,让宝宝把毛绒玩具当作自己的“宝宝”,学会照顾它。

宝宝耍两面派怎么办

Q 宝宝在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面前表现得很不一致。爸爸妈妈上班的时候,宝宝在家里很乖,听爷爷奶奶的;爸爸妈妈下班回家了,就不听爷爷奶奶的话,为所欲为,还故意欺负老人。我们要是批评他,他就使劲儿哭。爷爷奶奶会说:“算了算了,就依孩子吧。”宝宝有时讲理,有时不讲理,怎么办呢?

A 学会察言观色,在不同人面前有不同的表现,这是宝宝人际交往智能发展的表现,但是这种智能用得不适宜,可能会形成不良行为习惯。为给宝宝树立良好的行为标准家人对宝宝的要求应该一,致。例如,宝宝不尊敬老人,父母要温和而坚定地要求宝宝重新说礼貌的话、做礼貌的事。即使老人心软地说“算了算了,就依孩子吧”,父母仍然要坚持宝宝做他应该做的事情。同时,父母还要帮助老人树立在宝宝面前的威信,遇事经常征求老人的意见,积极支持与配合老人的做法和建议,不让宝宝觉得爸爸妈妈不在家,就是爷爷奶奶说了算,所以得听爷爷奶奶的;而爸爸妈妈在家,爷爷奶奶就“靠边站”,然后就仗着爸爸妈妈的“势”,欺负爷爷奶奶。这种微妙的家庭关系都是在不经意的日常言行中被宝宝觉察的,所以家长要谨言慎行。

宝宝不会说话就发急怎么办

Q 宝宝1岁10个月,曾经跟着大人说话发音,比如教“马自达”,他跟着说“达”。最近他不跟着大人发音了,只对自己喜欢的事情说“好”,有时喜欢自言自语,但大人听不懂。以前还说“爸爸”“妈妈”,现在也不说了。当孩子想做什么的时候,就用手指着,如果大人没有理解他的意思,他就会急得直哭。大人该怎么办?

A 2岁前宝宝的语言发展有两个特点一:个是重复单字一,个是自言自语。不管是日常用语还是儿歌诗词他都喜欢重复其中的关键词或者最后一,个字词,这是宝宝练习发音、学习说话的自发行为。例如,教他说“马自达”,有的宝宝喜欢跟说“达”,有的宝宝喜欢跟说“马”,很少有宝宝喜欢跟说“自”,因为这个字音不容易学标准,他容易发成“计”音。所以,宝宝的语言学习有选择性,他会根据自己的发音能力自动调节模仿对象,家长不要着急地让宝宝发标准音、说标准话。宝宝的自言自语也通常难以听懂,当孩子因此而着急的时候,家长先不要着急,而要耐心地“翻译”宝宝的心里话,一次不行就多“翻译”几次,即使最后没有。“翻译”出来宝宝的“心意”,宝宝也得到了多种语言信息,对于宝宝提高语言理解力和表达力也是有积极作用的。

怎样让宝宝接受理发

Q 宝宝1岁2个月,理发是个难题。他小时候就害怕理发,哭得厉害,我们就在他熟睡的时候赶快给他理发。现在大了,白天睡觉不多,以前的办法不行了。可是天气渐热,宝宝头发长又容易长痱子。我们怎么让宝宝接受理发呢?

A 大部分宝宝都有害怕理发的经历,这是宝宝自我保护本能的表现。剪刀看着锋利,电推子比较响或者理发时头部会失去活动的自由,都会让宝宝觉得害怕、不舒服,所以他就用哭声表示恐惧与抗议。

父母不要紧张,如果父母显示出担心和害怕的表情,会加剧宝宝的不安全感。类似“宝宝不害怕”“好了,好了,我们不剪了”的话通常起不到安抚宝宝的作用,家长还要采取其他更加有效的办法鼓励宝宝理发,例如在家里可以当着宝宝的面给宠物或者动物玩具剪毛,宝宝看到小动物不哭不怕也不痛,有助于他降低对理发的恐惧心理。另外,有时可以带宝宝到理发店看别人理发,他一定会觉得好奇,看得不亦乐乎;爸爸还可以现场理发,显示出很有趣、很舒服的样子,为宝宝接受理发加油鼓劲。为宝宝选一个专业的理发师也很重要,家长不要随意给宝宝理发或剪发,因为宝宝颅骨较软、头皮柔嫩,理发时也不懂得配合,而儿童理发师有逗引宝宝的经验,能较好地把握理发的长度、力度与速度,熟练的理发技术以及专业的工具和座椅等设施都有助于降低意外的发生。

宝宝学习坏榜样怎么办

Q 宝宝1岁,我给他买了一本在国外获大奖的绘本《大卫,不可以》。这本书讲述一个淘气的小男孩做了许多不应该做的事情。宝宝非常喜欢这本书,看的时候哈哈大笑,看完之后就学大卫的样子玩食物、抠鼻孔,还故意让我看,我越不高兴他越做。我后悔不该给宝宝讲这个故事,我是不是错误地选择了绘本?

A “绘本”这个名词出现在10年前左右,其实就是图画书,英文称“Picture Book”,是由日本传入的名词。现代流行的绘本以图为主、文字为辅,儿童绘本不需要成人太多的讲解,宝宝就能通过图画语言读懂。而且绘本上的图画充满童趣,内容贴近童心,张扬现代教育观念,深受孩子喜爱。这是绘本风靡图书市场的主要原因。但是绘本阅读并非没有选择,不同年龄的宝宝需要不同的绘本,这样才能发挥早期阅读的积极意义。

《大卫,不可以》获得的是美国图画书界最重要且代表最高荣誉的奖项——凯迪克奖。但它不适合3岁以前的宝宝阅读,因为小宝宝分辨是非的能力弱,模仿能力强,出于好奇以及吸引大人注意力的心理需要,会以模仿大卫的行为为乐。而且3岁正是宝宝自我意识和逆反心理比较强烈的时期,他会以做大人不允许的事情来显示自我的存在。而宝宝四五岁以后,辨别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增强了,他会以更高级的形式显示自我的存在。可见,3岁前的宝宝宜选以正面形象为主的读物。

宝宝总是让抱怎么办

Q 宝宝1岁4个月的时候就已经很会走路了,那时候蹦蹦跳跳的,非常可爱,可是到了现在1岁10个月的时候却故意犯懒,一出门就让抱。有时一步都没走,他就说累了。为此,我们给他带上小推车,但他还是不愿意坐,仍然让抱。本来带孩子出去玩儿是想让他开阔眼界的,但是宝宝体重增加了,总是抱着让大人也感觉很劳累,怎么办呢?

A 很多宝宝都是这样,学步的时候不让抱,非要下地走路不可;等走路扎实了却不愿意走,非让抱不可。出现这种情况并非宝宝要故意为难家长,而是他的一种心理需求。抱使宝宝紧紧地贴着家长,还能避免路面上的各种危险,让他感觉温暖和安全。抱还使宝宝能够眼光平视与家长交流,从而获得更加丰富和清晰的交流信息。另外,不管是自己走还是坐小推车,宝宝看见的都是来来往往的大腿,这是一个单调甚至有点儿恐怖的“低矮世界”,他根本看不到丰富多彩的“高大世界”。可见,总是让抱并不只是宝宝懒或者累,而是体现了他渴望交流和观察世界的心理需求。事实上,当宝宝到超市、儿童乐园、商场儿童部以及上下电梯和自动扶梯的时候,是不让家长抱的,这是因为他进入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世界。成人常常是自己需要购物、逛商场而带宝宝去人多嘈杂的地方,宝宝无法适应这些地方但是又不会说,只好踮起脚尖让家长抱来将就家长的需求。所以,出门的时候选择宝宝自己能走、自己能看的地方非常关键。

怎样培养宝宝讲礼貌

Q 宝宝1岁11个月,会说话但很内向,在人群中不太爱说话,这一点有点儿像她爸爸。不管家里来了客人还是去别人家做客,宝宝就是不爱叫人,即便叫也是很不情愿地小声说一句。离开的时候也不喜欢说再见,我行我素的样子,让人觉得孩子不太礼貌。我该怎样教育?

A 宝宝小时候都很“自我”,凡是自己所需要的就做,凡是自己不需要的就不做。礼貌是家长所需要的,却不是自己所需要的,所以不少宝宝都不喜欢叫人,显得没礼貌,让家长觉得尴尬。有的家长强迫宝宝叫人,结果越强迫宝宝越不叫;有的家长还会当着宝宝的面对别人说“这孩子不爱叫人”,结果越这么说宝宝,宝宝越是不叫;有的家长则采取利诱加威逼的办法,例如说“宝宝叫阿姨,叫阿姨有糖吃;不叫阿姨,妈妈就不理你了”,宝宝可能叫人了,却形成不了稳定的好习惯。宝宝不爱叫人不完全是礼貌问题,可能是他对陌生人没有安全感,或者正在专心做自己的事情,也有的宝宝不好意思叫人或者不愿意配合妈妈的要求……不管怎样,家长都不宜强迫宝宝叫人。家长应该做的事情是不断地为宝宝示范大方打招呼的方法:“这是张阿姨张阿姨好,!”坚持下去,宝宝渐渐就会好转的。如果宝宝礼貌叫人了,家长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宝宝真有礼貌,妈妈喜欢有礼貌的宝宝。”这种强化有助于提高宝宝礼貌叫人的动力。

宝宝不爱与人交往怎么办

Q 宝宝已接近2岁,可是他却不爱说话,只会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或是简单的“走”之类,其他就不会说了。有别的小朋友来玩儿,他也不知道怎样跟小朋友玩儿,小朋友给他玩具也爱理不理,大人逗他更是抗拒。可是跟家里人一起的时候又觉得他挺活泼,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该怎么办?

A 你的描述涉及宝宝的语言发展和人际交往发展两个问题,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它们将合并为一个问题。接近2岁的宝宝不喜欢说话,不会说简单的完整句,属于正常情况。但是宝宝的语言发展潜力已经处于蓄势待发的状态,因为2~3岁是宝宝口语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3岁将能掌握1000个左右的词,能说完整的简单句一一,并出现些不太复杂的复合句,所以家长要抓住这发展时期。同时,语言是用于交流的,并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不断进步,所以语言交流和人际交往能力将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因此,你要带宝宝多出去走走,扎堆儿钻进小朋友多和社区居民多的人群里。开始时宝宝会很警惕,不轻易参与别人的活动,也不轻易地接受别人的主动邀请,这是因为宝宝出来得不够多,对外人和外界还没有建立足够的安全感,因而显得不像在家里那样活泼。可见,家长要留给宝宝充分观察的机会,不要急切地强迫他迅速进入角色,宝宝将渐渐减少陌生感,增强信任和了解,产生与人交往和交流的需要过一。段时间,宝宝就会建立对外界的安全感和信任,也敢于与外人交往了。见多识广的宝宝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的适应性会更强一些。

宝宝特别喜欢照镜子有问题吗

Q 宝宝快2岁了,很喜欢照镜子,吃饭都要对着镜子喂他,换上新衣服也要到镜子前转悠一下。出门在外时,常找镜子照,有时你还真得带上面小镜子。宝宝这么喜欢照镜子,这样对他的心理发育有影响吗?

A 照镜子是宝宝观察自我、认识自我的一种方式,他不但在镜子里看见了自己的模样和身上穿的衣服,还观察自己的动作和神情。喜欢照镜子还说明宝宝比较喜欢自己,这是一种积极的态度与情绪。因此一,般来说,喜欢照镜子不会对宝宝产生不良影响。如果妈妈担心宝宝过度依赖照镜子,可以蹲下来对宝宝说:“宝宝看妈妈的眼睛是不是很亮?这里面也有一面镜子,你就在妈妈的眼睛里。妈妈笑着看你,就说明你很漂亮,表现得很好,这样我们就不用天天照镜子了。咱们现在就试试吧!你在妈妈的眼睛里看见自己了吧?”这样让宝宝以人为镜可为亲子之间增加温情与浪漫!

刚会说话的宝宝学说脏话怎么办

前段时间,我和儿子一起玩儿,他突然冒出一句“他妈的”,我特别吃惊,也很着急。我不知道孩子是从哪里学来的这句脏话。我不断地告诉儿子不能说这句话,说这句话不对,但是收效甚微。我该怎么办呢?

A 一两岁的宝宝正是模仿学习语言的关键期,但对于语言是否文明还没有判断、选择的能力,所以他常常是听见某个词句就发这个词句的语音,大人对这个语音关注度越高他越爱发这个音。虽然家长告诉他这是脏话,但不明白什么是脏话的他依然我行我素。因此,当宝宝首次说某句脏话的时候,家长要像没听见一样忽略它,使宝宝不对这一脏话产生特殊的记忆;如果宝宝反复说一些脏话,说明宝宝已经重复受到不良刺激,需要家长的特别关注与教育了。家长要先寻找脏话的可能来源,避免宝宝以后再在这样不文明的语言环境中受污染。同时,蹲下来看着宝宝严肃地说:“妈妈不喜欢这样难听的话,妈妈喜欢‘你好’‘谢谢你’‘请坐’(依情况举例)这样好听的话。”幼儿教育有一个普遍的原则是,当宝宝做某件事的内容与方法不适宜的时候,如果家长不让他做这件事,就应该同时告诉他可以做什么事情以及可以怎样做这件事,这样才对宝宝有具体的指导意义。因此,当宝宝在某种情景说脏话的时候,家长要直接示范和指导他应该说什么话。

怎样管理宝宝才适度

Q 我的儿子现在1岁8个月,看见孩子干什么事情基本上不去管他,除非对他是有危险的我才会阻止。可是最近我发现他的脾气好像很大,要是有什么事情不顺着他,就会大哭发脾气!我和我先生都很苦恼,不知道应该如何处理。管教宝宝的度到底在哪儿?

A 你和先生对宝宝爱与自由的把握上还是不错的,既没有过分限制孩子的活动,也没有忽略对宝宝的保护。最近宝宝的脾气变大了,并不是你的教育态度导致的,而是宝宝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因为你的宝宝已经喜欢在自由的空间自己探索,所以他养成了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态度倾向。但随着年龄的增大,宝宝探索的问题更多更复杂,靠自己无法解决这些问题,所以产生了挫败感,会大哭发脾气。可见,过于独立自主的人容易跟自己较真儿、较劲儿,有时反而想不起来主动向别人求助了。而旁边的人也没有及时发现他需要帮助,还以为他能自己解决呢。可见,家长要根据宝宝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发现他遇到的困难,在适当的时候询问宝宝是否需要帮助,让宝宝体验到还有一种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就是向他人寻求支持和帮助。宝宝将从这一过程中重塑自信,重拾快乐。

宝宝不听故事不睡觉怎么办

Q 宝宝爱听故事,每天晚上要讲完所有故事书才愿意睡觉,这样就会睡得很晚,不讲完就哭、不睡觉,怎么办?

A 我们常听见一些成人追忆自己幸福的童年:“每天都伴随着美妙的故事进入甜蜜的梦乡。”这种情境被默认为幸福童年的标志。等到我们身为父母的时候,才发现事实上并非如此。宝宝太爱听故事了一,个接一个讲都不过瘾,结果耽误了睡觉。如果家长不用赶早上班还好,但是当今很多家长工作都比较劳累,睡前讲故事对现代很多城市上班族家长是不适宜的,但是白天又要上班没时间讲,怎么办?这就需要家长与宝宝商量好讲故事的时间,而且睡前1小时绝不讲故事,也不要看电视,以免宝宝因故事情节兴奋不已,难以入眠。睡前可以做一些放松的游戏,如玩小汽车、布娃娃或者积木、拼图等,再洗脸、洗脚、漱口或者洗澡,看爸爸妈妈铺床,让宝宝熟悉睡前程序,有利于培养宝宝的睡眠意识。

宝宝一听故事就哭怎么办

Q 宝宝喜欢听《小马过河》的故事,可是一听到小马过不了河了就哭。看到她哭我就不讲这个故事了,她又不愿意。宝宝是怎么回事?家长怎样给宝贝讲故事?

A 宝宝喜欢小马,所以她希望小马做事都能成功,现在小马过不了河,她与小马产生了共鸣,为它着急和难过,家长要理解宝宝的这种心理。为了宽慰宝宝,家长这里要自编一段过渡语言:“后来,小马过河了,宝宝知道它怎么过的吗?”接着把故事讲下去。给孩子讲故事不一定必须按照故事原文念字,有一定阅读经验的宝宝会渐渐领悟故事的讲述技巧,并形成一定的故事推理模式,家长还没有讲到后面的情节,他可能已经按照自己的思维推测出一种结局。如果结局出乎自己的意料,有的孩子感到失望却也能接受,有的孩子却感觉不如自己所愿而不愿意接受。例如一,个宝宝一听到“熊宝贝不小心摔跤了”就哭起来,不愿意听家长再念下去。家长以为是孩子太胆小了,实际上这说明孩子有了自己的思维和想法,有选择性地不想继续听这个故事。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可以鼓励孩子说出自己想要的结局,支持孩子续编和创编故事。

宝宝多大独自睡比较合适

最近我们家针对宝宝要不要独自睡有了分歧,我要求宝宝自己睡,奶奶不同意,说小宝宝独自睡太可怜了。请教同事,大家对宝宝独自睡的时间也是各抒己见,到底多大开始让宝宝独自睡比较合适?

A 宝宝能否与大人睡一个屋,以及宝宝多大开始独自睡比较合适,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这与孩子出生的季节、所在地的气候特点及养育传统等因素关系密切。如果孩子出生在气候寒冷的冬季,家庭供暖设备又缺乏,那么大人与孩子睡在一个屋甚至一个被窝比较好。在现代化比较发达的欧美国家,其传统习惯就是孩子独自睡一个屋一,方面可能是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考虑;另一方面他们的家庭伦理观念与我国不同,我们认为亲子关系是家庭的核心,他们认为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所以在人口密度相对稀少的西方国家,孩子从小就自己独立睡觉。

由于国情因素以及地区传统因素,锻炼宝宝独立睡觉是很多家长面临的一个教育难题。家长可以循序渐进地拉大与孩子睡觉的空间,比如,起点可能是宝宝在爸爸妈妈中间睡;接下来,把宝宝放在爸爸的一边或者妈妈的一边睡,当然床的旁边应该有椅子挡着孩子,以免他翻身掉下床;等孩子适应了,就把他放在与爸爸妈妈一个屋的小床上自己睡;过一段时间,再鼓励他在自己的房间睡,这样就逐渐大功告成了。在整个训练期间,训练跨度不宜太大,家长要耐心地等待孩子适应,又不失时机地拔高要求,宝宝的适应能力就会渐渐增强。

怎样让宝宝愿意独自睡觉

我们新近买了大房子,自然女儿也有了自己的小房间。我们觉得到该让女儿独睡的时候了。我训练了她一星期,后来她就开始独睡。可好景不长,1个月后,女儿突然对独睡失去了兴趣,每次睡前必大哭一会儿,搞得我都快要放弃了。我以为这种情况时间长了就会好,可没想到3个月过去了,她还是每次睡觉前都要哭闹一番,一点儿好转的迹象都没有。我是不是应该放弃让宝贝独睡,等待她准备好再进行独睡训练?

A 虽然妈妈睡左边,爸爸睡右边,孩子睡在中间,给人以幸福温馨的三口之家印象,但是这样睡对孩子的健康有害。孩子睡在中间,成人呼出的废气“双管齐下”,给孩子造成一个缺氧而高二氧化碳的“污染”环境,孩子的睡眠质量反而不高。因此,培养宝宝独立睡觉的习惯和能力非常有必要。

宝宝突然对独睡失去了兴趣,家长要仔细分析原因,继续培养她的良好睡眠习惯。首先,不知道你的宝宝是否正在断奶或者准备断奶,断奶会影响她的独睡习惯。家长要确保孩子在睡觉之前已经吃饱了,否则饥肠辘辘的她不会愿意乖乖睡觉。当宝宝半夜睡醒的时候,家长要辛苦一点儿做好安抚工作,轻轻地拍她入睡,而不要急着抱起来,或者抱到家长的床上又搂着她睡,这样形成习惯她就不愿意独睡了。睡觉之前给宝宝洗一个热水澡也很管用,热气可以让人放松,具有催眠作用。另外,如果宝宝实在不愿意独睡,哭闹得厉害,家长可以变通一下训练方式,买一张婴儿床放在家长的房间里,你们同在一个屋又各睡各的床,不也很好吗?等孩子稍大一点儿,再睡她自己的房间也不迟。

宝宝为什么不断捻指

Q 宝宝特别喜欢光滑的平面,遇到袜子、被子面,右手拇指和食指就不停地捻来捻去,把袜子、被面拿走,他的手指仍然在做捻来捻去的动作。宝宝是不是有毛病?该怎样矫正?

A 小宝宝有发展触觉的需要,对于表面粗糙的、光滑的、黏腻的、有弹性的或者柔软的物体,都有一种想摸的感觉。有了充分的触觉经验,他才能形成正确的知觉,以后遇到相应的词汇或语言信息,他才能真正地理解其中的含义。因此,家长要鼓励宝宝动手丰富触觉体验。当然,对于宝宝特别偏爱光滑的感觉,家长一方面支持宝宝的触摸需求,另一方面还要丰富宝宝的触觉发展。例如,如果宝宝的手指一直捻来捻去,家长可以说:“光滑的平面是很舒服,球面也很舒服呀。”说完就往宝宝手里塞一个球,先塞一个光滑的皮球,再给宝宝一个涩一点儿的球,让宝宝比较。家长还要说出表现接纳不同平面特征的语言:“光面球舒服,涩面球也不错呀。”

宝宝说话不算数怎么办

Q 宝宝2岁,经常说话不算数。例如,出门前要求穿皮鞋,刚出门发现我们穿凉鞋,她也要穿凉鞋,于是我们就回来给她换凉鞋,结果她出门之后又要换皮鞋,就这样来回来去换。看电视也是这样,没有动画片的时候,来回来去调台,搅得一家人都没法看电视。怎么办?

A 做事不能总是变卦,说话不算数,否则无法与他人进行正常来往。如果宝宝还不能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家长在尊重宝宝选择的基础之上,让宝宝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学会自己承担选择的责任。通常的办法是“再一再二不能再三”,如果宝宝“再三”选择,就给她设置二选一的问题,让宝宝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决定。例如,宝宝数次仍然没有确定穿什么鞋,家长就要蹲下来跟宝宝严肃地谈话了:“宝宝到底还要不要出门?宝宝必须选好鞋,不能再变,否则就取消出门计划。”看电视也是一样,宝宝因为发现没有合适的动画片才不断调台,家长可以让宝宝选择一遍频道,在她不断按遥控器的时候,家长就说清楚要求:“从现在这个频道开始,如果全部调过一遍后还没有动画片就必须确定一,个频道让大人看。”

怎样安抚宝宝的情绪

Q 宝宝现在理解力很强,但是他的脾气很大,只要有什么事情不如愿,他就会眼泪吧嗒吧嗒地往下掉,不知他是不舒服,还是利用我们的心软来达到他的目的。我该怎样教育他呢?

A 相比而言,如果说成人的大脑是理性化的,那么婴幼儿的大脑就是情绪化的。3岁以下的宝宝是典型的“性情中人”,不过有的宝宝是用“眼泪”说话;有的宝宝是用“发怒”说话;有的宝宝则温和一些,跟周围环境配合得比较好,大多数时光都快快乐乐的。你家宝宝只要有什么事情不遂愿,就会眼泪吧嗒吧嗒地往下掉,看来主要不是不舒服,而是想取得你的理解和支持。

理解就是读懂宝宝此时此刻的心。成人已经习惯依赖言语理解对方,眼前的宝宝却需要你凭借当时的情境、宝宝的认知水平和情绪信号来揣测他的心。到底他的意愿是什么?要不要迁就他?如果迁就他会不会养成不好的习惯?现在怎么安抚他?这些确实考验着父母的智慧。支持就是帮助宝宝走出情绪低谷,帮宝宝逐渐走向平静和快乐。你的宝宝理解力强,但是为什么脾气大呢?因为他的理解能力和做事的愿望走在动手操作和肢体控制能力前面,他很想驾驭眼前的事物,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那么,你可以帮助他一点点地掌握相关的技能,他就会变得自信和乐观起来。

同类推荐
  • 独生男孩怎么养

    独生男孩怎么养

    俗话说:“男孩穷着养,女孩富着养”。这话不无道理。然而如果家有男孩,仅仅是“穷着养”,就一定能培养出了不起的男孩吗?未必。独生男孩与有兄弟姐妹的男孩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及心理特点。我们只有因材施教,才能让独生男孩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培养出一个了不起的男孩。 本书从家长的角度出发,根据独生男孩的成长特点,分别从生活习惯、独立个性、基本能力、身心健康、优良人格、情商教育、性教育,美德教育八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阐述。内容翔实,分析透彻,方法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从本书中,您一定能找到养育独生男孩的有效方法。
  • 多忙也能做个好父母

    多忙也能做个好父母

    无论有多忙,只要善于激发,照样能让孩子的潜能完整发挥和快速提高。要知道,所有的孩子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才能,而所有的好父母都要有一种善于发掘孩子潜能的本领。
  • 一本书读懂孩子心理

    一本书读懂孩子心理

    《一本书读懂孩子心理》从心理学的角度,以全新的教育理念、鲜活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的表述方式,让家长更好的去理解。只有走进孩子的心里,你才能在应对孩子的问题时游刃有余,才能教育好你的孩子。
  • 哈佛家训大全集(超值金版)

    哈佛家训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从哈佛大学的教育理念出发,在深入研究哈佛大学教学思想的基础上,以讲故事的形式为读者全面展示哈佛大学的育人哲理。这本书不仅是一部成年人的修身指南,更是一本教育孩子的精彩教程,能够帮助家长和青少年在浅显易懂的故事中领悟哈佛大学的教育真谛,使孩子们在轻松愉悦中学到人生智慧。
  • 每个孩子都是潜力股

    每个孩子都是潜力股

    潜力股是股票投资中的一个术语,指写在未来存在上涨潜力或具有潜在投资预期的股票。潜力股不是绩优股,但是却有成为绩优股的潜力。这些经济术语其实也同样适用于家庭教育——每个孩子本身都是潜力股,都有成为绩优股的可能,关键在于家长后天的培养教育是否得法。本书向家长介绍了让孩子顺利从潜力股进化成绩优股的七个步骤,从发现自己的不足到发现孩子的优势,再到如何满足潜力股成长的需求,通过给予孩子成长所需要的空间、给孩子做出好榜样、帮助孩子克服成长障碍,将孩子从潜力股培养成绩优股。
热门推荐
  • 佛为娑伽罗龙王所说大乘经

    佛为娑伽罗龙王所说大乘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虚凛之路

    虚凛之路

    青天道士,九花九鼎,道祖圣赋,卸天道宗圣选之高位,收天地不容之徒,游历于五界。于世间,退双生佛灭道之危。飞仙日,破天帝罚世之举。魔界中,解苍天欲灭世之祸。与地狱,收服百鬼图,三分鬼能以定鬼疆,败闺迠阴阳颠倒之策。潜浮屠世界,除永生之苦焚。下九幽,除上古痈毒之绝境。鸿蒙立道……终传道万世,成圣心之德,天地终归一同。
  • 康熙十讲

    康熙十讲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他名曰守成,实同开创。他勤于国事,好学不倦,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他所开创的“康乾盛世” 是中国古代的顶峰,是中国古代几千年发展的制高点;他励精图治,把清朝带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康熙曾是一个与天花夺命的幼童,一个拥有天下却要忍气吞声,日日如同行走于钢刀边缘的少年;他也曾是一个力排众议果断撤藩,却又在漫长的战争中险些丧失了勇气的青年;他还是一个收复了台湾,驱逐了沙俄势力,又平息蒙藏地区动乱,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和统一的中年人。同样是他,一生英明果断却在晚年陷入继承人的旋涡之中。
  • 漂亮朋友(下)

    漂亮朋友(下)

    农民出身的杜洛华胆大妄为,冷酷残忍,凭借漂亮外表独闯巴黎,厮混于巴黎贵夫人的圈内,如鱼得水,演出了一幕幕荒淫的闹剧。而那些戴着绿帽子的丈夫们却争相举荐、提挈他,使他很快步入上流社会,成了一个政治暴发户。小说揭示了上流社会的空虚、荒淫、堕落,展现了资产阶级政客的厚颜无耻,揭露了政治界、新闻界黑暗的内幕,对黑暗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有力地批判。这部小说在世界上有着十分深广的影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 政教处主任

    政教处主任

    那天上午,王展宏没课,正准备在家做点私活,手机响了,一看,是政教处主任黄鹤的电话。王展宏不用接,就知道学校有事了,这是让他赶紧回去。王展宏是政教处副主任,对于这个顶头的女上司,他说不出尊重,也说不出不尊重。果然在电话里,黄鹤一个劲地催他快来,仿佛学校失了火似的。离政教处还有一箭之地,王展宏就听到了黄鹤正和一个学生家长在吵架,那尖利的声音冰渣一样从窗口钻出来。王展宏摇摇头,苦笑一下,黄鹤太有失水准了,作为一个受过教育的人,还是学校领导,咋能和一个农村妇女一般见识?王展宏想退回去,看看黄鹤有多大本事。
  • 大小姐的田园生活

    大小姐的田园生活

    她的生活轨迹应该是安静的绣着嫁衣,等着未婚夫在良辰吉日将她迎娶回家。谁知道一夜之间,未婚夫没了,爹娘也葬身在火海之中。只能在侍卫的保护下带着才七个月大的幼弟逃离京城,去到侍卫的家乡隐姓埋名,只是……
  • 电魂(下)

    电魂(下)

    “有时候,我觉得你好像和我在两个世界。”“什么意思?”“你经常对着我看不见的东西说话,好像自言自语,可你是在交流……和什么人?”娜塔莎没有回答,只是盯着面前香气四溢的咖啡,凝视上面漂浮的白沫,还有一个小小的漩涡。此刻她不想喝咖啡,只想点支烟,但古丽安不喜欢烟的味道,所以她从离开东欧后就再没抽过。“为什么问这个?”沉默半晌,娜塔莎终于艰难地开口。“我也不知道……只是觉得,如果当初我更了解你的话,可能不会有今天……”古丽安欲言又止,不停地用手抠着皮包肩带,看得出她和娜塔莎一样,内心纠结难解。
  • 以色列的诞生(全四册)

    以色列的诞生(全四册)

    普利策文学奖获得者“以色列建国史”系列,一部浓缩的生存奋争史,一部令人感佩的卫国战士奋争史。本套书共四册,分别为《以色列的诞生:希望.1》、《以色列的诞生:希望.2》、《以色列的诞生:荣耀.1》、《以色列的诞生:荣耀.2》。
  • 十月怀胎营养必读(健康女人时尚阅读书系)

    十月怀胎营养必读(健康女人时尚阅读书系)

    顺利走过十月怀胎艰苦历程,一朝分娩带来母子平安喜悦。成功妈妈从这里起步,选择最佳怀孕时机,孕期营养的科学安排,孕期用药宜忌,每月胎教方案,分娩知识与技巧。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双语译林)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双语译林)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教育部推荐的成长励志经典读物,盲聋人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坚毅斗志曾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本书完整收录《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生命的故事》、《三论乐观》、《在芒特艾里的演讲》以及海伦·凯勒书信十封,英汉双语对照,讲述一个没有光明、没有声音的传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