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04400000002

第2章 阴符经上篇·神仙抱一演道章

《黄帝阴符经》又称《阴符经》或《轩辕黄帝阴符经》,涉及哲学与军事等方面。相传此书出自黄帝,部分学者认为是后人伪托。有人说写于商朝,有人说作者是战国时的苏秦,有人说是北魏的寇谦之,也有人说是唐朝的李筌,成书年代莫衷一是。

《黄帝阴符经》分上中下三篇,是讲演道、演法、演术,即从道这一大原则到法、术的策略、方法。说“神仙抱一”,显然是因为《黄帝阴符经》在《道藏》里头。《黄帝阴符经》和鬼谷子的《本经阴符七术》,都属于《道藏》,都用“阴符”这两个字,但内容可不是一回事,只是思维方式有点相像。

《本经阴符七术》在中国古代的哲学和兵学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道教的一部重要道经,历代对它的注解都不在少数。《本经阴符七术》,“本”是根本的意思;“本经”,主要讨论精神修养;“阴符”,强调谋略的隐蔽性与变化莫溯。《本经阴符七术》涉及策略、互动的较量招式,而《黄帝阴符经》是整个从道谈到法、术,比较全面、比较完整。冠上“黄帝”的名称称为“经”的经典在中国是很多的。西汉初年的文化复兴,系因秦始皇焚书坑儒,但到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前,还是“黄老”当道。“黄老”就是黄帝和老子,所以那时很多的书借黄帝的名,最有名的就是《黄帝内经》。《阴符经》前面挂上“黄帝”两个字,属于“黄老”这个道家的体系显然是没有疑问的。其实,整个中国学问就是源于道,这个道不是狭义的道家之道(只是道家用了道的名称),而是大道的道,儒、道都从这里来,其他的墨、法诸家都源于道。

“阴符”,“符”就是符合、符应,就像《易经》中的占卦跟事情的结果是相应的、符合的。一块竹子劈成两半,结果可以合在一起,能够契合,怎么契合的?就是表面上看不出来,而是暗中契合,这就要用智慧、用术了,尤其是道家这一套,如柔能克刚,表面上看好像不怎么样,最后赢的却是柔的一方,只是柔这一方在阴进行,不在阳进行,所以很难防范。“阴符”就是最后发现都符合预测,达到了希望的结果,暗合于大道,而且表面上不易防范,不显山,也不露水。

人生在世就是道、法、术。你是哪一道的,是同道,还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下面就要讲法,不然一个东西没有办法成形。最后一定要讲术,会竞争,会合作,会互动。术源于法,法源于道。在法家中,除了“法”跟“术”之外,主要提的就是“势”,形势很重要。

好,我们开始进入上篇“神仙抱一演道章”。

(一)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上篇开头十个字,开门见山,不讲闲话,直接就讲核心。“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尽矣”,全部都在这里了。也就是说,整部《黄帝阴符经》对于宇宙人生的看法就在“观天之道,执天之行”这八个字,就是天道、天行。

道的层次是最高的,“行”就是道由“体”启“用”,开始运转、流行,我们甚至可以画出其轨迹,就像《易经》中的十二消息卦。“剥极而复,天行也”,“七日来复,天行也”,剥卦、复卦的《彖传》都讲“天行”,“天行”也是乾卦《大象传》的概念:“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整个宇宙的日月星辰都有规范的运行轨迹、周期,那个现象就是“天行”,显现在外头。

人有人的行,天有天的行。自然现象的种种演变、运转,自强不息,就是“天行”,也是自然的运转规律,这种现象可以由观察得知其运行轨迹、规律。这些规律没有人能改变它,我们要“执天之行”,即一定要把天行的自然规律紧紧抓住。“执”,就是要抓紧,不能松掉。因为形势一定是按照规律演变,不能松脱,要执,要守,还要信受奉行。

“执天之行”前面为“观天之道”,天道是根本看不到的,要去体察,需要“仰观天象,俯察地理”。“天之行”后面一定有“天之道”,一定有规律、道理,即变易、不易、简易的规律,要用观的功夫,就像“乾道变化”我们看不到。可是因为“乾道变化”,我们才看到“各正性命”;由“云行雨施”,我们就看到“品物流形”。所以,我们要通过变化去尝试观察、观想,去想天道是怎么回事。《老子》第一句就讲“道,可道,非常道”,可知,天道没有那么容易,不是掌握知识就能对应,也不是一般的世俗智慧能够体验、体证的。

如果能够“观天之道”,就会如《易经》观卦《彖传》所说的“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神”是动词,即把天道发挥得淋漓尽致,阴阳不测到最高境界。人去观天之神道,表现在可以看得到、体察到的现象——“四时不忒”,对春夏秋冬的观察精确到极点。

“观天之道”是第一步,“万物静观皆自得”,下面就要按照天行来决定我们人生的奋斗。“执天之行”,要谨守天道、天则来行事。人生就是“观天之道,执天之行”这八个字,没有别的,真的是“尽矣”,人的成败、是非、祸福全在这其中。就像《易经》所说的,顺天之行,就能达到“大人”境界——“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先天”是反应快,但是仍然是用天道的必然规律,只是更早发现,后来应验了。“先天而天弗违”,因为天也是按照这一套,大人的高瞻远瞩也是按照这一套,只是比天还快,还没有任何征兆前就已经布好了局,最后形势发展确实也是如大人所料。要是稍微慢一点,至少也是“后天而奉天时”,看到时机来了,赶快抓住,按照自然的规律去理解、推导,思患预防,趋吉避凶。

所有的智慧就在“观天之道,执天之行”这八个字。先观再行,“观”是思想观念,是观察的境界,先了解、认知,认知之后有心得,就按照心得、规律去行动。先知而后行,所以,“执天之行”的前面是“观天之道”。如果只有“观天之道”,没有“执天之行”,就没落实。知而不做,知而不行,都是空。

很多人对佛教的《心经》都会朗朗上口地背诵。《心经》就是先观而后行:第一句的第一个字就是“观”——“观自在菩萨”,而第二句第一个字就是“行”——“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这时智慧之光就可以“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一点不容易,我们永远都做不到。五蕴都空,就不会有任何障碍,可以直探本源,能够帮助你度一切苦厄。要是还陷在“色、受、想、行、识”的五蕴之中,当然苦厄就不可能统统解脱。毕竟,有的苦厄你可以咬牙承受,有的苦厄就让你受不了了。这是因为陷在五蕴的假象中,所以要破五蕴之苦。也就是剥极而复的意思,把假象都剥光了,真相自然就呈现;要是没有剥光、剥净,还是不究竟,脱离不了苦厄。

先观而后行,人生就是这样,观了一定要记得行。没有行的观,不算数。如果没有观的行,就一天到晚乱来,缺乏正确观念的指导。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说得很圆融,没有说“观人之道,执人之行”,因为人有很多欠缺,有欲望、业障的羁绊,一天到晚犯错,一天到晚造业,只能往天道修正。整部《易经》也是在教我们“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没有别的,就这么做。

天道是最高的境界,天行是按照天道行事,除了天道、天行,还有天命。《易经》中的临卦讲天道,无妄卦讲天命。“大亨以正,天之命也”,是无妄卦;“大亨以正,天之道也”,是临卦。但是道比命大,临卦第二爻“咸临,吉无不利”,为什么可以随心所欲?因为它契合天道,不必去管天命,所以“未顺命也”,只需“咸临”无穷的创意。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我们也可以看成乾卦和坤卦。“乾以易知,坤以简能”,一个是知,一个是能;一个是正确的理解,一个是充分的实践。如果“观天之道”是属于乾卦“知”的境界,“执天之行”就是坤卦“能”的境界。有没有这个能耐,有没有这个耐心,“地势坤”,要接地气,要在广土众民中顺着现实的形势,把乾卦高高的理想落实,是最难的。“地势坤”的“势”,执力为“势”,落实确实需要力道。

(二)

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好,我们接着看《黄帝阴符经》的本文。下面的话,就很有叛逆性,跟过去中国的一些经典就不大一样,从反面讲。“天有五贼”,“贼”不是一个好字眼,但是在《阴符经》中,公然谈“贼”。“贼”有害的意思,像我们讲《易经》的教化,在《礼记·经解》就侃侃而谈要“洁净精微而不贼”,换句话说,有的人在洁净精微的修炼上走偏了,开始害人,开始有很多私欲的东西,结果走偏,害了易道,害了他自己,在这一过程当中也害到别人,这就叫贼。贼是有伤害性的,在自然的天道里面,这种具有伤害性的现象就有五种。

贼,懂得吸收外界的资源,是典型的损人利己,一个“偷”字直接把贼描画出来了。整个宇宙的生态循环,例如食物链就是贼:大鱼吃小鱼,就是贼小鱼;小鱼吃虾米,就是贼虾米;虾米没得吃了,就吃泥巴。大国吃小国,小国吃什么?一个一个欺负。所以,人会伤害人和自然,从外界摄取一些资源,造成外界原有资源的损失,然后自己得到滋养。《易经》中的颐卦,有老虎,有乌龟,老虎贼乌龟,谁叫它是老虎呢?老虎不吃乌龟,难道吃素?既然知道老虎吃乌龟,乌龟就要晓得趋吉避凶;而作为老虎,就要想尽办法吃到乌龟。(原文为:“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颠颐,吉。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

“五贼”,即五种互相偷取,人家还没同意,就窃取人家的资源,变成滋养你的东西。这五贼到底是什么呢?后世有很多解释,但是谁也不知道作者到底讲的这五种贼到底是什么。像很多解释,说是贼命、贼物、贼时、贼功、贼神,这五贼真是如此吗?不一定。宋朝的朱熹虽然是儒家,但是他也很喜欢《阴符经》,他就把“五贼”跟中国传统的金、木、水、火、土这五行联系起来。五行也不是五种具体的东西,而是五种作用,即生、克。在《尚书》中五行就被简单地整理出来,说明在《尚书》之前,五行就在流行了。到后世,中国很多的理论几乎不可能脱离阴阳五行。五行生克,里面当然就有贼的现象,那么谁克你,你克谁,谁生你,谁又反克,这种现象是交错运作的,一定要搞清楚——“见之者昌”。至于所谓的“命、物、时、功、神”,我们且不管是从哪里来的,但是五行的共通性是非常大的,有其抽象性跟普遍性。在《阴符经》中,我们不是从谁造就谁来看,而是谁吸收谁,谁没经过对方的同意,就从别人那里夺取资源生存下去,这种不告而取,就是贼,就是偷、抢。小偷窃财,大盗盗国,有些人没那么大本事,还会欺名盗世。还有那些帝国主义国家,一直在盗、偷,不用坚船利炮打你,而是用经济控制你,用高科技窃听、控制你。你看,德国的默克尔生气了,因为美国老窃听她,她就宁愿跑到中国,和中国的领导人畅谈,把酒言欢。美国一天到晚都是在捣鬼,这些行为都是贼。所以,一定要从反方面看事情,“见之者昌”,要了解天地之间有生生克克的五种互相贼害,有时候造成伤害,不告而取。充分了解生克的关系,你就会成功,事业就会昌盛。如果不了解这些,你一进去,就被人家扒光了,所有的资源被人家偷了,还没法追究,因为都不知道谁下的手,完全没有反击能力。

这也是道家常用的方式,就如《老子》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有五贼”,需要很冷静地去看这种资源借用,“见之者昌”,要是能够有真知灼见,就可以把里面的生生克克的现象都看清楚。人生的昌盛,就是因为了解了这些现象,不管是非常熟悉的金、木、水、火、土五行的生克,或者是命、物、时、功、神,对这些现象心中一定要有数。社会是错综复杂的互动,就算你对人际交往没兴趣,人与大自然环境的天地、鬼神还是有互动。互动不好,就被伤害,有时怎么死的都不知道。所以,当然要了解,了解你自己,了解别人,了解这个天地世界。也就是说,不仅要知彼知己,还要知天知地、知鬼神。人生无时无刻不在跟天地人鬼神互动,互动关系是好、是坏、是伤害、是造就,一定要知道,这就是“见之者昌”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五贼在心”,心里始终有对五贼的了解。人生做事就是心中自有一个道道,有蓝图、勾画,才可以“施行于天”,在这个天地之间,把它施行出来。也就是说,“观天之道”,发现天里面就有五贼,然后了解、熟练,念兹在兹,在人生的奋斗中,处理好人际的互动、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就懂得“执天之行”,“施行于天”,根据你的智慧去面对复杂的天地人鬼神的关系。如果你练到《易经》中谦卦“谦,亨,有终”的境界,天地人鬼神都不会找你的麻烦。但是,如果你稍微有一点失去平衡,骄傲自大,就有可能失去一切,反被贼害。这就是“五贼在心,施行于天”的运用。如果能够这样子运用自如、得心应手,很多事情就会迎刃而解。《庄子·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就是如此。对一切都胸有成竹,就算是杀牛,也可以运用到最高的境界。达此境界,怎会随随便便被人家击垮呢?

“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只要充分掌握主动性,天地间的千变万化都不在话下。形势要怎么变,环境要怎么变,都由你控制,就像“时乘六龙以御天”(《易经·乾卦·彖传》),也可以从你一生之中创生出来。一旦掌握变化,启动变化,“宇宙在乎手”,宇宙在你手中易如反掌。宇宙就是时空,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时空完全由你控制,翻手为云、覆手作雨,一切都在运筹帷幄之间。了解了变化,就是了解“六位时成”(《易经·乾卦·彖传》),位是空间,时是时空的关联性,宇宙是相关的,不是截然不相关的,完全可以主控。“宇宙在乎手”,说明你可以做那个看得见的手,也可以做那个看不见的手。“万化生乎身”也是如此,很多的局面、形势完全都是因为你造成的,因为你站在一个相当的高度,完全掌握了复杂的五贼现象。

电影《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中,几个顶尖高手,就可以搞得武林大乱,也可以让武林大定。电影中东方不败有一句台词:“天下风云出我辈。”这就是“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不是这样吗?天下风云就是我们寥寥几个高手在操纵。但是,后面还有“一入江湖岁月催”,本来是美少年、美少女,现在都变成老头子、老太婆。一入江湖,的确很耗精力,岁月催人老,不服都不行。人有时候觉得自己虽然是高手,可是一卷到江湖里面,也没办法,到时候要归隐也不行,所以东方不败最后也感慨:“皇图霸业笑谈中,不胜人生一场醉。”可见,初入江湖,可能会对霸业很着迷,要做天下第一人,要创一个大门派,后来发现其实也没什么,“不胜人生一场醉”。所谓的皇图霸业,到头来还不如喝一场酒来得过瘾。

北宋易学家邵雍有一句诗称“帝皇王霸大铺张”,这种气势也是“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我们不讲“帝皇王霸大铺张”,就讲那个气势,这个不容易。历史上有两个帝王,一个刘邦,一个朱元璋,他们的事业没人做得来。虽然他们诛功臣,朱元璋比刘邦还狠,但是他们的长处你办得到吗?他们杀的人,真的是统统不该杀的吗?很难讲。明太祖朱元璋无中生有,闯荡了一辈子,杀了无数个人,很多身后的事情他还是没有办法控制。人怎么算都不如老天算,所以他安排长子接班,结果长子死,安排长孙,长孙被干掉。他留下遗训,不要用宦官,结果后世诸皇拼命用宦官。可见,人能够控制什么?朱元璋活着的时候,没有人斗得过他,每个人都不敢动,虽然这些人在某些方面是有霸道意味的。朱元璋至少也是“时乘六龙以御天”,其领导统御不是被动挨打,而是掌控形势的,“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万物皆备于我,站在中枢的位置上,睥睨天下。为什么能够办得到?就是因为彻底了解“天有五贼”,加上“见之者昌”,所以气势饱满,几乎目空一切,可以充分掌握领导统御的积极主动权,成就就不得了。

(三)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性,人也”,《中庸》第一句话就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意思是顺着天命的顺序去做,率性就合乎道,要是违反天命自然的本性,就不是道。所以《易经》才会说“苦节不可贞”(《易经·节卦》),当然纵欲也不行。“天性,人也”,人也是自然的,人不可能违反天性,人活天道,在天行中。宇宙日月星辰是天行;我们的内心,我们体内的气血运行,身心的平衡,则是天性。天性是人也,人就很尊贵,人是有天命的,人的作为顺着天性,可以实现高贵的天道。所以,人都有天性,佛教讲人有自性,有佛性,儒家讲人有良知良能。“天性,人也”,这一点看来不必怀疑,小孩子一生出来就“元亨利贞”,过了一个月,“元”就没有了,就“亨利贞”了,需要发蒙,但是一定是来自天性的,只是“乾道变化,各正性命”(《易经·乾卦·彖传》),所以到启蒙的时候,就要记得“蒙以养正”(《易经·蒙卦·彖传》),要把它恢复。从天贯到人,人就负有天命、天性。

“人心,机也”,人生成败的关键就在心,不在其他。心主导一切,心决定一切。人心不是静态的、一成不变的,有时每一个刹那都在变,那叫机。我们平常说某人心机好深,有城府,就是如此。有时人的起心动念,一天不知道上天堂、下地狱多少次,有时是天地之心,有时候就起一些贪欲的想法,就变成了明夷(黑暗)之心。“人心,机也”,人心变,机就出来了。人的起心动念,第一念可能是正确的,发善心;第二念就可能有自私自利的想法,不是善心了。就像《易经》中的无妄卦从第二爻就开始走偏了,无妄之灾、无妄之疾接踵而来。这就是机,片刻都不停,每一刹那都在变。机一旦起来,就决定了后面的势,机顺着后面的势,就会发展成一个状况。像履霜就变坚冰,潜龙就变飞龙,所以要掌握人心,因为人心时时都在变的。但是,人心真能够掌握吗?很难。“人心,机也”,永远要跟上,永远要察机,知机察微。有时候一个眼神,我们就可以发现自己的讲话别人根本没有听,他心中可能在想别的,不知道在动什么鬼脑筋,那时我们就要注意了。

人心千变万化,知人知面不知心,那你怎么能掌握到人心的变化呢?《易经·系辞传》说“枢机之发,荣辱之主”,要知机应变,随机变化,当机立断,见机而作。人心机动的变化,前念、后念截然不同,决定他最后如何做事。人与人彼此的互动较量,胜负、吉凶、输赢、成败的结果就是这么来的。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所以最值得注意的是人心,这一点可以说直接受《易经》的影响。《易经》下经第一卦咸卦就讲人心,有人心才会感,“感而遂通”,“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等等。可是,咸卦的心是无形无象的,什么时候感,自己都不知道,有时突然发作,自己都不知道脾气从哪里来,其实原来早就种下了。“咸”是无心之感,无心之感最自然,没有做作。有心的就是恒卦,要费心经营长久。这就是从无心到有心。另外,我们发现在咸卦中,《大象传》说“君子以虚受人”,意思是说人要虚心,心得放空。《老子》称“致虚极,守静笃”,这样才能“观复”。在《易经》同人卦就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人卦第五爻“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也提到了人心。人心的重要性随处可见。

可见,“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真要了解天,要从人来了解;真要了解人,要从心来看。那才是决定性的因素。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说明不能偏离天道,如果偏离,就算你暂时成功,将来还是垮。“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在我们人生行事中,一定要建立一个依循的天道,按照天道、天命、天性来行人事,这样就能够定人。人生就可以安身立命,取得不错的根基以立身行事。我们如果不“立天之道”,也不去“观天之道”,我们在人间世是站不住脚的。就像恒卦那样任凭雷风动荡,都“立不易方”,这是一日心为恒,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尚书》)那样练出来的。一日心为恒,有了一日心,日积月累就有亘古心。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对“恒”的解释说:“恒,常也。从心从舟,在二之间上下。心以舟施,恒也。”也就是说,人的心像一艘小船,在此岸、彼岸渡来渡去。恒如心舟,在两岸飘来飘去。可见,人生要定得下来,一定要立天道,不能立魔道。

(四)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

人的起心动念,到后来会有好结果的很少,因为要修得成功不容易,有些人在不知不觉中偏离了正道。如今这个世界,业障其实蛮深的,大家在不停地斗,破坏环境,破坏自然,就像佛教讲的末法时期、忧患乱世,天地人鬼神的关系全乱了,所以杀机就出来了。前面讲“贼”,这里讲“杀”,这就是“天发杀机”,后面还有“地发杀机”、“人发杀机”,而且天地人还会合发杀机,造成整体环境的大变化,产生大浩劫。

其实“天发杀机”之前一定是含蕴很久,潜伏到时机成熟才发生的。《易经》的坤卦第三爻属于人位,它就说“含章可贞,以时发也”,还有姤卦陨石撞地球一样的大毁灭,也是“以杞包瓜,含章”,外面都看不出来,突然之间就爆发了。在发之前是含的,就像箭要射出去之前,一定有准备的工夫,一旦发出去,就决定了结果。酝酿很久,杀机就含蕴很久,有时借着天灾人祸,借着重大的事件就发出来了。发之前一定含蕴很久很久,只看你有没有观察到。

“移星易宿”,讲得非常夸张,原本在夜空中应该有固定位置的整个星宿,好像都会换位置,这就代表剧烈的变化,影响了整个宇宙。天所发的大杀机,对人来说,自然不可能抵挡。这样的杀机就连星宿的位置都会转移变化,何况人呢?这样的状况在整个宇宙中应该是有的,像星星的诞生,星星的爆炸灭亡,要知道星球也有生老病死的,有时候就会出现大状况。从我们的肉眼所看到的星空,像北极星,与孔子那时的北极相比,位置可能都不一样,因为经过几千年,它真的会换位置。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未必是神话,《易经》中杀机很盛的卦,都可以抖出一箩筐。第一个马上想到的是噬嗑卦,六个爻就有三个爻是“灭”,四个爻是“噬”;第二个想到的是剥卦,也是灭灭不绝,刀兵相见;第三个则是大过卦和坎卦,这些卦都有重重杀机。而且“天发杀机”之前,也是像噬嗑卦之后的贲卦一样,含藏得很好。噬嗑不止是地球上的丛林法则,也是宇宙的丛林法则,大星星会吃小星星,宇宙星球中有黑洞,虽然时间长,最后可能爆炸或者被大的星系并吞。可是外人看起来,星空好漂亮,那就是贲卦的掩饰。所以,每一个很漂亮的背景后,都在进行着杀戮的动作。

“地发杀机”,大地的杀机,我们的经验就是地震、海啸。“龙蛇起陆”,龙蛇本来应该在地底下的,可是“潜龙”变“见龙”,甚至变“跃龙”、“飞龙”,那就糟糕了。龙蛇一般潜藏在地底或者渊底,一旦出来兴风作浪,肆虐大地,就代表环境已经没有办法把它们压住。“地发杀机,龙蛇起陆”,这个很惊人的意象,也不见得不可能。因为“地发杀机”,蛰藏的龙蛇就有机会了,它们就破地而出,开始肆虐。那种巨大的山崩地震,真的很恐怖,潜藏在地底、海底的都跑出来了。其实“地发杀机”也是有征兆的,就像大地震之前,总有一些不正常的现象出现在动物界或自然环境中。动物比我们的感应要灵敏,它感觉到快要地震了,我们却还在睡觉。“地发杀机”,一瞬间爆发,而“龙蛇起陆”就是一个征兆,这样的灾难人类是很难预防的。

看起来,天灾已经很可怕了,下面的人祸可能更可怕。尤其是人类在科技进步之后,发明那些可以把地球毁灭多少次的核武器。战争、斗争、大规模的毁灭性的武器就是“人发杀机”,人的杀机也是起心动念,因为“人心,机也”,一些大国的领袖,一些军火商,都有可能是“人发杀机”,结果就是“天地反覆”,造成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人的杀机可以对环境造成剧烈的反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有很多人就死于毒气等化学武器,实在是残忍,不管是同盟国,还是协约国,很多的化学专家在所谓的爱国主义热情中,都研究毒气等化学武器,结果对人和环境的毁灭更厉害。现代战争中禁止用毒气了,但是比毒气更可怕的核武器,则可以把整个地球给毁灭掉。

“人发杀机”,就“天地反覆”,绝对可能。在《黄帝阴符经》的时代,人没有这么厉害的武器可以破坏环境,造成这么大的生态反转,没有那么多的遗毒。美国在越战的时候,很多武器的遗毒,几十年都没有办法消除,日本的广岛、长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能住人。这种“天地反覆”使整个环境都变了,其实也告诉我们,天地人有非常深刻的错综的互动关系,所以,我们看事情一定要平衡天地人鬼神。要知道,“满招损,谦受益”,如果你的实力强,那就有破坏环境的能力,但是环境一旦破坏了,反过来人也就会倒霉,所以要谦,不要自大。

“人发杀机”的“机”,有时候只是某一个重要人物,可能是希特勒,可能是成吉思汗,他们的一个想法就会造成天翻地覆的后果,整个稳定的结构就变了,变了之后就回不去了。“人发杀机”是跟“人心,机也”来的,所以很可怕,有时是杀人,有时是自杀,有时是无妄之疾。选择自己结束,就是一个起心动念,就是那一瞬间,天地就反覆。另外,“天地反覆”也有革命的象,例如改朝换代。毛泽东在解放军攻下南京城的时候,写下一首有名的诗: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意思是说国民党被打败了,解放军进入南京。“虎踞龙盘今胜昔”,南京城是虎踞龙盘,认为可以超越古人,“天翻地覆慨而慷”,是不是翻天覆地?这就是人的雄心、人的霸气。

人的正面情绪发动,可以改朝换代,但负面情绪一旦发了杀机,就会导致人祸连连。据保守估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伤亡就有九千多万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两三倍,一战是壕沟战、毒气战,大概死了三千万人。二战死得最多是哪一国的人?不是我们中国人,中国人也是死得比较多的,一两千万,因为在我们国土上打仗。苏联人死得最多,大概占一半,因为纳粹几百万大军去打苏联,死伤特别多。美国人一定死得最少。南京大屠杀,一杀就三十几万,所以如果在自己国土上发生战争,你就认倒霉吧。苏联那么大一块土地,差一点没有守住。我们从小看到的那些西方的战争片,都没有说苏联死多少人,不说我们中国牺牲很多人,其实他们那些国家死的人数根本很有限。诺曼底登陆死伤那么多人,贡献就在于把纳粹几百万的兵锁在那里。中国死这么多人,日本几百万兵就不能到别的地方去。

“天人合发”就是天灾人祸并至。就像《易经》复卦的上爻所说的“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可谓灾祸频仍。天灾人祸合发,以致“万化定基”,也就是说我们生活的环境、生活的国际空间、生活的世界局势变成一个新的样貌,就是天人合发杀机的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世界,跟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绝对不一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也肯定跟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不一样。很多东西都是一样,“9·11事件”之后的世界跟“9·11事件”之前也不一样。这就叫“万化定基”。虽然中间是灭,灭了之后还有生;虽然有杀,杀了之后还有一个新的风貌。都是革故鼎新,是突然爆发的灾眚之后决定的。

“天人合发,万化定基”,这一句话耐人寻味,人在这里面占非常重要的地位,虽然是天灾人祸并至,但不一定不好。因为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如果没有剥,就没有复。这就是新陈代谢、剥极而复,几乎是任何一个生态都存在的事实。换句话说,包括我们的起心动念,我们的身体,每一刹那都有东西在剥,每一刹那都有东西在复。把这个放大的话,宇宙的沧海桑田没什么好奇怪的,原先在海底的突然翻上来“龙蛇起陆”,变成了高山,原来的高山沉到了海底,是很正常的。我们说地震很正常,不震才奇怪,不然永远没有办法平衡。就一个长距离、远而大的整体观念来讲,“天人合发”是杀机,可是给新世界的形貌定了基调——“万化定基”,所以人不能老是回顾过去,要往未来看。《易经》中的姤卦“有陨自天”看起来是杀机,可是“天地相遇,品物咸章”。陨石撞下来是毁掉一些东西,但又给新的东西打好了基础。恐龙灭亡了,其他的物种才有可能再往前演化。很多臃肿的企业没有办法生存,倒了,对企业来讲是悲剧,但又有新的产业出来,那就是生机。

产业是如此,王朝是如此,人的一生也是如此。在不期而遇的时间爆发,爆发之后,几家欢乐几家愁,一定有很多东西毁灭掉,但是毁灭之后的清场,又让很多新的东西有生的机会。灭的另外一面就是生,也就是革故鼎新。可见,“天人合发,万化定基”是《阴符经》超人的智慧,它不认为杀机和贼就是坏的。有杀就有生,《庄子》里面庖丁解牛明明是在杀生,可是它是借着杀生在讲养生的道理。也就是说,怎么来的怎么去,怎么死的怎么生,怎么生的怎么死。

正是因为这个观点,我常常讲所谓的世界浩劫、世界末日,那是西方宗教的想法。中国的《易经》没有末世的观点,六十四卦中,第六十三卦既济卦短暂的成功之后是第六十四卦未济卦的终而复始,永远生生不息,任何一个东西都不会毁灭殆尽。即使是如离卦突如其来的灾难,后面还有“王用出征”的重建。通常任何宗教或者是宗教意味比较浓的,一定要讲末世,因为有末世才有救赎,有救赎才有专业修行的人,这样才有市场,对于一般的愚夫愚妇当然就是威胁加利诱,天堂跟地狱,信我的就得救,不然就准备毁灭。末世的观点是宗教的特性,不然有谁信呢?比如《圣经》里面那几个罪恶之城整个毁掉,而《易经》中没有,“生生之谓易”,所以中国没有大量宗教产生的土壤,因为不需要末世,也不认为有末世。再大的浩劫都会过去,即使是“天人合发”的杀机,充满着多大的毁灭的能量,也是“万化定基”。也就是说,中国人的思想里有忧患,没有末世,永远有新的开始,毁灭的另外一面是创造,这个世界仍然会继续走下去。

(五)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每一个人的根器不同,这是没有办法的,有些人生性比较灵巧,有些人就比较笨拙,一定是形形色色的,但是,不管是聪明巧智的,还是笨拙的,都要懂得伏藏。也就是说,人要借助后天的修行降伏妄念,绝对不能纵欲,要节制与生俱来的种种欲望,饮食男女、名闻利养,统统在内。不能因为有欲望,就完全不保留,完全发出来,那一定是天下大乱的天人合发杀机。人的后天修行就是要惩忿窒欲、止欲修行,要把这些欲望藏得很深,克制伏藏。不管你是巧的还是拙的,是智的还是愚的,一定有欲望。嗜欲深者天机浅,不能够毫无保留地发泄欲望,要把它隐伏起来,降伏自己内心不当的欲望,不然大家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这个世界就太可怕了。所以,性虽然有巧拙的不同,但是巧也好,拙也好,智也好,愚也好,都得有后天的修炼,就是尽可能地像《易经》中的损卦、艮卦、节卦,要惩忿窒欲、止欲修行、节制自己,不这样的话,世界就不可收拾。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像巽卦之伏,八卦中的巽卦隐藏得很深,巽卦的另外一面是兑卦,即完全表露了出来。兑卦有毁折之象,因为爱说,不慎言语,故易引来杀身之祸。巽是能够潜伏,并不代表没有,而是有效地控制,就如《中庸》所说的“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不管你有哪一种法门,都是在做伏藏的动作。人有很多的野心,“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易经·颐卦》),那是台面化,而有些东西是潜龙的状态,哪一天潜龙变成见龙,就不一样了,龙蛇就起陆。“藏”有坤卦的概念,“伏”是巽卦的概念。从后天修炼来讲,这就叫“神仙抱一演道”,得贞一。天得一,地得一,王侯得一以为天下贞,一致而百虑,殊途而同归,不管你是巧还是拙,都可以伏藏。伏藏就是用了固守正道的贞,守得住,不乱来,“非礼弗履”(《易经·大壮卦》)。“贞”,不是一味地压抑,而是适可而止、恰到好处,不是节卦的“苦节不可贞”,而是要适度节制自己的嗜欲。

下面就讲得更具体了:“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人的潜伏的欲望,有几个关键的资源出入口,叫“九窍”。“九窍”是单属人的特点,包括人面部的七窍——双耳、双鼻孔、双眼、一口,加上下体的“水道”和“谷道”,即前阴、肛门。九窍处理不好,不懂得慎言语、节饮食,要出大问题,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天有五贼”,讲“天发杀机”,讲“九窍之邪”,给我们人生带来很多无穷烦恼的就跟窍有关。所以《老子》就讲“塞其兑”,要把兑的窍塞起来。“九窍之邪”,可以很邪很邪,“在乎三要”,九窍里面还有更重要的,哪三要呢?耳朵、眼睛,还有口。九窍里面最要命的是耳、目、口。讲耳目口就不考虑我们的下半身,下半身可能是听命令的,因为看到了,才想要,看到想要的东西,别的东西都看不到了。换句话说,眼不见则心不烦,眼见就麻烦了。然后是听到了,听到不该听的。还有嘴巴,要吃要说,管不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这是重点中的重点,要把守好。“可以动静”,耳、目、口是九窍邪的出入口,管不好不行,那个地方的一张一合就决定动静。“三要”清净了,就不会受负面的干扰,就能够让你好好地看,好好地观,好好地说,动静皆如,没有问题。

(六)

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火生于木”,从这一点看,前面的“五贼”,说是五行生克是有一点道理的,因为这句话讲的就是火跟木生克的关系。我们要钻木取火,用木材才能生出火来,可是火如果一烧大,木头就没了,这就叫“祸发必克”。所以,有时候要小心火,就像养老鼠要小心咬布袋,免得最后反噬一口。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都有起因。对于所有事物的生克关系,我们要充分了解,五贼必有复杂的循环,就如五行无常胜。每一个动作,都不简单。我把木材准备好,要生出火来,火势要是失控呢?不但是木材,连房子都可能被烧掉了,这就是“祸发必克”。前面是生,后面变成了克,就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样。而且到那个时候,一旦失控,根本就逃不掉,一切都焚烧殆尽。可见,“火生于木”,要在有效的控管范围内,火可以取暖,可以照明,可以烹饪,一旦失控,就不得了,就会有离卦第四爻“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的灾难,再不然就像旅卦的“山上有火”,“鸟焚其巢,旅焚其次”,一切都付诸一炬。在《易经》里面,火的可怕,常常是变成浩劫式的灾难,就是因为不小心,刚开始根本就是日常生活需要的取火、烹饪,结果一不注意,任何一个可能是正面的“生”的东西,后来都变成毁灭的“克”。所以,要注意适量的关系,要注意生克的分量,还有周边的条件。换句话说,“火生于木”,是每个人大概都要做的事情,但是到最后发现“祸发必克”,如果失控,一定会受到重大的损伤。本来想创造的,结果变成毁灭。

下面就做一个类比了。“奸生于国”,奸是国家养出来的,《中庸》云:“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奸生于国,时动必溃”,对于那种养奸的人,他觉得没有关系,等到养大了,就像寄生虫、传染病,最后它会让你全局溃烂,等到时间到了——“时动”,整个被寄生的体就崩溃,而且是“必”——绝对的,不要不相信。这就是坤卦初爻“履霜,坚冰至”,霜到最后变成坚冰的时候就是“时动必溃”,结果导致上爻的“龙战于野,其血玄黄”,所以在“履霜”之初就要注意,一旦到“坚冰”的时候,就没有办法防范了。本来是一个正面的东西,失控之后变成一个负面的东西,结果导致亡国灭家,这也是人类历史上常有的悲剧。

我们对事情的两面性一定要了解清楚,就如太极图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极转阳、阳极转阴。这些事情一定要了解,了解之后要很冷静地思考,也就是修炼了,修炼得不错,可以成为圣人。这就是“知之修炼,谓之圣人”。完全了解前面讲的“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不要养奸,不要随便点火,这些事情彻底了解了,冷静地修炼,修得不错了,就是圣人。

从上篇来看,整个宇宙人生充满了危机,隐藏着毁灭的因子,以致不可收拾的突如其来的大祸患,所以我们要有先见之明,要见机早,早一点把危机化解掉,这完全是《易传》《老子》的思维。

只有圣人,在面对天地大宇宙、人生小宇宙的恐怖和颠倒梦想时,才不会后退、厌世,反而是积极勇敢地面对,修炼成百炼金刚,去解决问题。圣人在《易经》里面是“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面对任何事物的吉,要想到其凶;面对成功,要想到失败;“既济”要想到“未济”。人就修炼这些,不要逃避,而是勇敢地面对。“知之修炼,谓之圣人”,对上篇做了一个总结。人生要修炼的东西太多,面对很多的不完美,面对很多的痛苦,面对很多的灾难,最后还是要修炼。不管你是巧性,是拙性,可以伏,可以藏,人世间的种种色相,后面都是争斗,要懂得用智慧去面对。

同类推荐
  • 杭州:烟柳画桥中的写意时光

    杭州:烟柳画桥中的写意时光

    本书为“城市映像”系列之一,以杭州为主题城市。主要收录了现当代著名作家,如俞平伯、郁达夫、丰子恺、张抗抗等人关于杭州风土人物的经典之作。通过他们的笔触,可以看出杭州历史的兴衰更替,人文风景的如诗如画。文笔含蓄隽永,读来韵味悠长。
  • 高风亮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高风亮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成熟自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成熟自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谜语实用集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谜语实用集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介绍中国的谜语文化:自然谜、植物谜、动物谜、常用物谜、工矿交通谜、军事武器谜、商业贸易谜、海外港台谜、文化体育谜、书报刊谜、字谜、词语谜、歇后语谜等。
  • 中华成语故事(利)

    中华成语故事(利)

    成语源远流长,是汉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多源于历史典故诗词歌赋和寓言故事中。成语把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浓郁的文学色彩融为一体,堪称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精华。每个成语都是个故事,它的形式虽然简单,但却形象生动,十分富有表现力,往往几个字就能说出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发人深省,读了让人受益匪浅。
热门推荐
  • Glossary

    Glossar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Washington Masquerade

    Washington Masquerade

    Adam Burns, Washington Post columnist and controversial presidential critic, is dead. With no clear circumstances, speculation, gossip, and rumor flood the media—was it accident, suicide, or murder? Conspiracy theories run amok, accusing none other than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Was Adam Burns the target of a government hit squad? Did someone decide to silence his diatribes once and for all?Fiona Fitzgerald, an unlikely hero in Washington D.C.'s blue-collar, predominantly male police force, is entrusted with unraveling Burns' death. Born into the elite social circles of the nation's capital, and with privileged access to what lurks behind the pristine fa?ade of the political establishment, Fiona is determined to expose the chicanery buried under prim rose bushes and concealed within the ceaseless Washington Masquerade.
  • 种田文之二嫁

    种田文之二嫁

    嫁不出去的老姑娘顾昕慈突然桃花运旺盛起来,然后她千挑万选,终于确定嫁了村里最出色的小伙子云瑞。不过后来云瑞回到故里,还是一门心思要娶回自己的妻子,造就了一段佳话。虽然顾昕慈嫁了两次,但嫁的都是一个人,这不是皆大欢喜嘛~简单来说,就是两个好青年相识相爱的过程,其实男主他也是个高大上的人物。
  • 脾胃论译注:刘涓子鬼遗方

    脾胃论译注:刘涓子鬼遗方

    本书的读者对象是要求学习和阅读中医古籍,领会和参悟医道原理,以提高中医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广大中医工作者,也包括具备一定古汉语水平的中华文化热爱者和中医爱好者。本书的目的是为广大读者提供一部系统、准确的中医古籍原文及现代汉语译注本,并进一步提供各种外国语译注本。以期正本清源,弘扬医道,泽被圜州,造福桑梓。
  • 读人与读世

    读人与读世

    《读人与读世》是由资深的出版人,香港文化界的知名人士,香港联合出版集团总裁陈万雄先生的随笔散文和学术书评合集。全书共分3个部分,读人与读世、承教的感动和历史杂说。描写的是笔者工作生活中与沈从文、启功、陈原等文化出版名家的交往经历与感受,从小学到大学受教过程中的体会,以及对黄仁宇、何炳棣等数篇大家名著的心得体会。作者用平实的语言,深厚的文化底蕴,以人、事和书的不同角度为线索,既有生动感人的生活故事,也有深入独特的学术见解,勾勒出人与世的关系之道,也体现出作者的人生智慧和深厚的学术底蕴。
  • 恨嫁恶王妃:爆笑五公主穿越系列

    恨嫁恶王妃:爆笑五公主穿越系列

    身为南城城主最喜爱的二女儿嫁不出去是有那么点点丢人了,人家只不过是声音大了一点点,脾气臭了一点点,喜欢动手动脚了一点点,小气了一点点,爱财了一点点,可仍然是个美人胚子啊,为何就是嫁不出捏?南恒嘉关于这个问题想了足足五年也没得出结论。第一次相亲竟然被自己看上的极品男人当众拒绝,哼,你是皇子了不起啊,后悔拒绝她,想娶她,门都没有。她可是好马不吃回头草,更何况她还是匹千里良驹。
  • 博弈游戏

    博弈游戏

    博弈是一种策略的相互依存状况:你的选择将会得到什么结果,取决于另一个或者另一群有目的行动者的选择。人生是永不停息的博弈过程。作为博弈者,最佳策略是最大程度地利用游戏规则;作为社会的最佳策略,是通过规则引导社会整体福利的增加。著名经济家保罗·萨缪尔森说:“要想在现代社会做一个有文化的人,你必须对博弈论有一个大致了解。”
  • 墨舞纤红

    墨舞纤红

    一缕空之界的灵气飘渺在三界中汇聚幻化成人,隐居山林、闯荡江湖、大闹皇宫。调皮淘气如落尘精灵,落落大方如大家闺秀。生杀予夺,翻云覆雨夜罗刹。不论尔虞我诈的商界,亦或是水深火热的皇朝,且看她如何迎刃有余游闯于天地。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宏图霸业笑谈中,不胜人生……
  • 彪悍农女有空间

    彪悍农女有空间

    新文《九零悍媳巧当家》已发~作为杨家大房的长女,杨如欣的乐趣就是发家致富养弟妹,但是,那个瞎眼瘸腿的家伙怎么阴魂不散啊?她做饭,他就跑来烧火;她摆摊,他就跟着出来吆喝……“我说,姓顾的,是不是我做什么你都帮忙啊?”杨如欣没好气的问了一句。“是啊。”姓顾的急忙点头。“那我现在要……”“媳妇。”姓顾的急忙从轮椅上站起来,“只要不分开,要什么都给。”
  • 芳菲的花瓣儿

    芳菲的花瓣儿

    自己送给自己的,也是北京送给我的。我知道这是一种“冒失”,比较无知和低幼的那种,但是,我喜欢这种无来由的依赖和追索,大约,是源于文字的气味吧。真的很偶然。在苏联电影人塔可夫斯基的著作《时光中的时光》里,塔可夫斯基不厌其烦地若干次提到黑塞,并小学生似的引用了他的作品《玻璃球游戏》里的话,许多许多,基本上证明了粉丝与偶像之间的“铁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