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05200000005

第5章 始计第一

《孙子兵法》传入日本,备受推崇,日本人拼命念,战后用于商场上,复兴了日本经济,但是他们了解的境界低。日本对中国学问,勉强来说只有阳明学谈得上懂。因为文化不同,真了解一文化不易,就如同我们在国外十几年,但也未必真懂得别国文化。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高明之处,想学到一境界也不易。

求智慧时,必要有信心,“心诚求之,虽不中,亦不远矣”(《大学》),只要有信心,就如老太太错将猪骨头当佛骨拜,因为有信心也会拜得发光。

师尊曰:心诚则灵。某老太太虔诚信佛,供养僧侣。某僧感其热忱无以为报,乃予舍利子。老太太日夜拜之,舍利子居然被拜得光亮。数年后,该僧再至,见而异之,明言所赠实为猪骨,而非佛骨。老太太信心顿失,从此不再拜,猪骨头也不再发光。

世路人情皆学问,人生就是跑接力,学做事才能历练,经验愈多,得的愈丰富。《孙子》真要有所得,必熟,熟才能玩味。时常玩味,年龄愈大,体悟愈深。智慧与年龄并进,熟才能生巧。玩味、体会,真明白才行,体验方知其难。应将《孙子》置于床头,读一辈子,一生受用不尽。

学多少不重要,不懂得用,没用。学,必要懂得怎么用。看书必细心才有用,学任何一东西必细心,心细了,学过的就能用,否则尽管读书也未必能用到事上。

一切事皆始于计,生死、成败、荣辱攸关之所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皆如此,天下事“一致而百虑,殊途而同归”(《易·系辞下传》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方法有别,及其成功,一也。

在“计”时,要先计失败,而非计成功,因为失败的事能处理好即智慧。有机智,如诸葛亮使“空城计”,可以善后,还可以耍一阵子;如无机智,则时过境迁,就到此结束了。

大凡成功的人,乃是下过真功夫的。做事能够成功,莫不是有其远因、近因,绝非凭空而来,突发而至,所以平时就必须有万全的准备,一如诸葛亮能“借东风”,因他平日对天文早有研究。所以要多读有用书,常识愈丰富愈好,因为不知哪一天就用上了。

读书,熟了才能生巧,融会贯通了智慧才用得上,自“敬事而信”入手。

敬,本义恭敬、端肃。恭在外表,敬存内心。《论语·宪问》“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论语·学而》“敬事而信”;《礼记·曲礼》“毋不敬”。

遇事,要冷静,才能达“定静安虑得”,真静了才能用智慧。

《大学》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聪明是天生的,但是智慧可以培养,要用古人的智慧,启发自己的智慧。书有古今,智慧无古今,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读《孙子》,必要懂得怎么详细思维。读古书,不要存有神秘感,前人立说,绝不会故意和后人捉迷藏。历代帝王只要自家儿孙读明白,对别人则实行“愚民政策”,以保住自家江山万万年。所以,要读历代帝王儿孙读的书,不要读御用文人写的书,哪代都有八股,哪代都愚民。读书是要学习解决问题的智慧,要“智周万物,道济天下”(《易·系辞上传》云“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以“裁成天地之道,辅相万物之宜”(《易·泰卦》:“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夏注】始,初也。

始,不是“始计第一”吗?

始是什么?初也。《说文解字》(下简称《说文》)的解释。初从哪里来?就是元。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易·乾卦·彖传》),有始,才有初。《易·讼卦》称“君子以作事谋始”,做事必谋始,慎始才能诚终。

【夏注】计,算也。

“计,算也”,此解不对。

计,十言为计,十者物之成。遇事找人商量商量,即计。

算(算),篆体字由“竹(竹)、具(具)”二字构成,双手操持。造字本义即双手操持着竹枝或竹签计数。《说文》云:“算,数也。”

都说“你这个人计算得很好”、“算计得很好”。“计算”和“算计”,不是一件事。

“策”,竹束,简也,连编诸简乃名为策,即将竹片一条一条地捆在一起。划策,将决定的事笔之于书。如《治安策》、《教战守策》、《战国策》。

“谋”,言某,二人对议。《说文解字》称:“虑难曰谋。”《尔雅·释言》云:“心也。谋虑以心。”《尚书·洪范》云:“聪作谋。”出谋,乃提出自己的主张。

“韬”,弓或剑的套子。韬略,用兵的谋略,如太公《六韬》,姜子牙的兵法就叫韬。常赞美一人,说“这人很有韬略”。韬和略有什么区别?

“略”,田各,经略土地。经略,经营天下,略有四海。凡举其要而用功少皆曰略。谋略,张良受黄石公《三略》。

“猷”,《尔雅·释诂》云:“猷,谋也,言也。”《尔雅·释言》云:“猷,图也,可也。”引申为鸿猷、计划、谋划。

算,竹、目、廾。算定,将二十个细目笔之于书,是实计得出的结果,可以付诸实行的。

经过计、策、谋、韬、略、猷后,所得出的算,乃兵之全胜也。

【夏注】言欲兴师动众,君臣必先订计于庙堂,而后决胜于千里。

庙,宗庙,议政之处;堂,朝堂,施政之处。以现在而言,就叫政府。

昔决大策必得在皇帝的家庙,就是太庙。太庙供的是皇帝的祖先,开国功臣、世袭罔替的大臣都陪祀太庙。他们的子孙在那儿开会,没有一个敢愧对其祖宗。

欲兴师动众,君臣必先定计于庙堂。议政的结果,得出计策、谋略,而后决胜于千里之外。

【夏注】计,乃兵之先着(着,下棋落子。先,第一着)也。

先着,就是第一着。落一个子,叫一着。无论做什么事情,要是不懂什么是第一着,永远不会成功。赢了,别人就说“你就这一着高明”。

做事必知其所以,故必计算、计算。“计,乃兵之先也”,可见做一事得用多少思想。处事不经大脑,怎能不失败?自一个人的一举一动,即可知其成事与否。

权、巧、应、变,是应变的四步功夫,第一就是权,第二就是巧。为什么要用权和巧?为了应当前、面前之变。面前之变是什么?就是无备之变,亦即无预之变。例如在屋里什么都计好了,到那边开会,往里一坐,全盘都变了,要以权、巧应未备之变、应未预之变。

算,乃兵之全胜也。事情盘算好了,因为经过计、谋、策、略了,乃没有问题。但是战争没有胜负,胜负只是美其名而已,胜负双方的损失皆不可胜计。所以不到生死攸关时,决不可以轻言战。

中国的智慧在“智、仁、勇”三步骤完成。智者不惑于欲,因为“智者利仁”,智必以义控制之,“义者,宜也”(《释名》),即恰到好处;仁者爱人,仁者无不爱,故仁者不忧己私;勇者见义必为,不惧人势。

【夏注】计所指,盖兵之体要所在。

什么叫计?说个人很有计策,很有计谋。

计,就是兵之体要所在。有计谋,有韬略。计和谋,韬和略,有何不同?有何关系?

【夏注】十三篇言制胜之略详矣,实托始于此。

制胜之略,兵之体要,计、策、谋、韬、略、猷。

“托”字,托始于此。

【夏注】用兵不以此始,则荀兰陵(荀子)所谓后世无本统之兵,胜不胜无常者也。故《孙子》十三篇,以《始计》为第一。

好好悟,到最后我们绝对“战无不克”。

做事必重视大本,“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终始,终而复始,生生不息。事情是没完没了的,家务事永远有。做事时,何者先做何者后做,懂得层次了,才能事半功倍。人生是跑接力的,学做事才能历练。学得经验,有智慧加上经验,才能应事、应世。

【夏注】此篇分两截看,各有结语。前结以计之得失分胜负,后结以算之多少分胜负;中间过脉处,谓为之势(造势,系客观环境)以佐其外。

要造人为之势,在我们外边作辅助。“为之势以佐其外”,谁支配谁?用人为之造势,以辅佐其外。

我那时候,没有钱就去干事,完全是用人为之势以佐其外。用现在话来说,就是利用机来制造环境。

【夏注】夫后为佐之者,则前其主之者可知已。

你要不知环境,你就没有方法造人为之佐。

【夏注】以篇内前半为胜之主,后半为主之佐,盖经、权互用之义也。

从哪儿来的?就从经权之互用,运用得妙来的。

【夏注】经主常,故计所指者,其数五。权主变,虽所列亦止八事,而万变宗焉,不可穷以数也。

告诉你了,那上面数是假的。勉强说个数,无数可计。

【夏注】故归之多算。

经,为常道,人人皆懂,跟着做;权,因利而制权,是变,但要反经而不失道,不违背人性。

【夏注】通篇大旨,在“计算”二字。

就在“计算”两个字啊!

【夏注】前后各具一“胜负”,中间特揭“佐”字,分言之而合同之也。

注意!中间特别揭发出来一个“人为之佐”,那个“佐”字,注意!

【夏注】夫经权互施,端末孰见,胜负宁有两耶?盖理不分不明,而用不合不神也。

什么叫神?“民咸用之,谓之神”(《易·系辞上传》第十一章)。

欲擒故纵,做任何事都必用此一智慧,如谈恋爱时,不能丢盔卸甲。善其始,才能诚其终。

夫妻相处,必“相敬如宾”,用遥控的力量。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记载,晋大夫臼季出使外国时,经过冀地,看到冀缺(郤缺别名)在田里除草。他妻子给他送饭时,两人以礼相待,相敬如宾。《后汉书·梁鸿传》载,梁鸿家贫却有才学,不愿出仕,和妻子在乡间隐居,过着自力更生、男耕女织的生活。当他们一起进餐时,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人都喜欢对方尊重,不喜欢人家说长道短,所以要懂得做人之道,不可以时常刺激别人。做一切事,必守分寸,分就是分,寸就是寸,不能超过。

【夏注】学者率以“计算”二字合言之,何以处两结语?乃世将守常而不知合变,用权而至于拂(违背)经,非其相佐之旨。此既失之不分,彼复失之不合,去《孙子》远矣!

这段你们明白了,和《孙子》就近了!还用多?就这一套,我们就百发百中。

看看人活着的趣味,智慧、才能就在下棋,不就是下棋嘛!我天天坐着,闭着眼睛晃,既要成佛,又要成圣,还要成能,人的贪心多大啊!所以我告诉你们,《吴子兵法》、《六韬》都要再印,我劝你们好好读,虽然不能成大业,但是也不会白活一辈子。看看天下之大,所要成的事之多,那就看你有没有智慧了。

人生最重要的是要过智慧生活,即“安于仁”,造次、颠沛皆必于是,不论在流离失所之际,或是在生活困顿之时,都必须过智慧的生活。“富贵不能淫”,就是富贵了也不过分,有所逾越;“贫贱不能移”,虽在贫贱下犹不改变自己之所守;“威武不能屈”,即在人势下亦不能屈服。在任何环境都不改变自己,为所当为,不失己之志。

任何事都得用脑,有了想法,即有智慧,但是用智慧中间得经过多少步骤才能完成,否则即是妄想。所以,就是盘算好了也未必就成功,还要看是否真正了解客观环境,亦即“势”。做事,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决生死)之地(所)、存亡(国之存亡)之道,不可不察(详究)也

【夏注】揭一篇之冒。

用兵乃宗庙社稷所系,圣主贤臣再三致谨,方令举行,故为大事。死生,民之死生也。存亡,国之存亡也。地,谓战阵之所,不胜则死于此,胜则生于此。而国之存由得其道,国之亡由失其道也。

“兵者,凶事也”,唯有中国人才有这么深的体验。

《老子·第三十一章》云:“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哀悲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孟子·离娄上》称:“善战者服上刑,连诸侯者次之,辟草莱、任土地者次之。”

兵(兵),象双手持斤(斧)。本义:兵器,武器。《说文》云:“兵,械也。”以人执兵亦曰兵;引申为战事,包括兵源、兵力、兵备,皆国之大事。

大(大),是顶天立地的成年人。《说文》云:“天大,地大,人亦大。”引申为无偶,故最为重要。中国字最难用的是引申义。古书,每字皆有深义。读书,每字都要注意。

“不察”,犹言忽略也。不可不详究,因为国家存亡亦在兵之道中求。如何察?要经之、校之、索之。

故经之以五事

“经之以五事”,乃胜之道也。承上,总结不可不察之要。

“经”,常也,常道;“经”当动词,是功夫。“经”,织纵丝,为大纲,亦即大本之所在;“纬”,织横丝,可显出织布之美。经纬天地,即“文”,亦即政事。

“经之以五事”,此“经”当动词,是主动的。经之、营之,要知彼知己。

校(较量)之以计(七计)

校,考核,以实校之。校同较,比较,较量,乃被动的,是功夫,有一相对的力量存在,作互相比较。如一布所织的时间不同,一校之下,好坏大家评。

以实比实后,才生妙计。人每天皆以兵戎相见,乃斗智也,所以做事要“始于计”,不可以逞一时之快,而贻无穷之后患。遇事必“密察”,不要捡便宜。捡一时的便宜,造成终身之忧。记住:便宜与吃亏,乃是相对的,吃小亏占大便宜,贪小便宜吃大亏。

做事贵乎有组织、有步骤,即有既定之程序。想成功,必要有组织的智慧,大小事,一也。家庭过日子亦然,有组织家就不会散。“孝为德本”(《孝经》:“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旧社会的家庭组织是以“孝”为本,以孝作为信仰,家庭就不散。组织必须有信仰,而成功则必“有始有卒”(《论语·子张》:“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即要慎始诚终,做事不可以半途而废,有始无终。

而(能)索(当动词,搜,曲求也)其(兼言敌我)情

【夏注】总揭不可不察之要。

十三篇一言以蔽之,在索兵之情。

委曲以求全。“曲求”二字最发人深省,表明用了很多术。想求一件事,不易达到目的,必磨炼耐力,牺牲自己而曲求之。在没有办成之前,完全是在“曲”的环境中求成功。想达目的必曲求,懂得曲才能伸,故大丈夫能“曲”能伸。委身于这个曲,是为了那个“全”,能曲方能伸以得全。做事如果粗心大意,又如何能曲求?愈是无知识、无智慧的人,愈是大而化之。

遇事必加以推敲,用事之前必详加密察,用脑。找一问题,绝非单刀直入可得,得自多方面搜集资料,作为参考,再做决定。自曲求以了解真情。

欲求得敌人之真情,“开门见山”往往难以达到目的,总得绕个弯(曲),慢慢地达到目的。做事要能“无所不用其极”(《大学》),即无论在哪个地方都要用最高的办法,才能“无入而不自得”(《中庸》),无论在哪个环境都能够自得其志。儒家乃是箭不虚发,百发百中,“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易·乾·文言》),一辈子也不吃亏。中间绝无一点“自欺”,皆自得也,别人是爱莫能助的。

处世之要道即索其情,曲求对方之情,故要下“通德、类情”的功夫。人世,高明者往往现诈情,而断情才能断苦。

一个人骄傲自大,一生不会有成就,注定失败。有成就的人必须谦虚,就是假的也必如此,“久假而不归,焉知其非真”(《孟子·尽心上》:“尧、舜,性之也;汤、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如光知重视自己,而忽略了别人,就会只剩下自己。“朋友之道,先施之”(《中庸》),必叫对方先得到好处。今天年轻人最缺少群德,美更不用谈了,看朱光潜《谈美》。

朱光潜(1897~1986)有《谈美》、《美学原理》、《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书。朱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我国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

在人面前摆一样子,别人也在你面前摆一样子。知道容易,行出可不大容易。

一曰道

【夏注】所谓道者,乃恩德信义,素孚于下,能使林林总总之民,亲爱君长,同心敌忾,虽与共死生可也,绝不以艰危而畏惧之。

道(道),《说文》云:“道,所行道也。”道,乃人人必经之路。

用兵贵以有道伐无道。人和,“德不素积,人不为用;备不豫具,难以应卒”(《后汉书·桓谭冯衍列传上》)。人和为要。《中庸》所谓“率性之谓道”,顺着人性,“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上下同意也是人和。

《孟子·告子上》云:“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

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

“道二,仁与不仁”(《孟子·离娄上》)。以力不能服人,服人在克己,所以“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能行仁、能服人则能和。人能和,先立于不败之地。用兵要先立于不败之地,如何立?人无信不立(《论语·颜渊》:“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信不立,徒法不能以自行(《孟子·离娄上》:“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中国人的智慧完全是从“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来的。中国第一部法自然的产物是《易经》,伏羲画八卦,目的是要“通德、类情”。

二曰天

【夏注】上顺天时。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所谓天者,如晦明风雨之变,祁寒大暑之月,辰日支干、孤虚往亡之类,不宜兴师而犯之。

天(天),《说文》称:“天,颠也。至高无上。”本义,人头顶上的上方的无边苍穹。

“天工,人其代之”,上知天文。中国人赞美天,老子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孔子则说:“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庄子·大宗师》、《礼记·孔子闲居》)

三曰地

【夏注】下知地利。

“得地者安,失地者危”。

所谓地者,于远近之里,则计其劳逸;于险易之势,则论其步骑;于广狭之形,则分其众寡;于死生之方,则筹其战守也。

地(地),《说文》云:“万物所陈列也。”广大疆野,地域,地基,地平线。自然环境有一中心点,以此分出方位、远近。

人都以自己的环境作为中心点,去处理周遭的事物。

四曰将

【夏注】委任贤能。

所谓将者,必也先有料敌如神之智,诚一无欺之信,且有爱恤士卒之仁,摧坚陷阵之勇,更有整齐明肃之严,始可以为将也。

将,兵之首,以“料敌”为先,因“上兵伐谋”。主事者必有德,“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孟子·公孙丑上》)。

五曰法

【夏注】节制详明。

所谓法者,队伍分部曲也,旗鼓定节制也;贵贱列官爵也,转运有道路也;事务责主掌也,器物资财用也。

效天运之轨,以施于人世(事)者。天、地,乃自然环境;道、将、法,则是人事。法,有国法,有家规,如《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中国传统启蒙教材之一,清朝康熙年秀才李毓秀编,后经贾存仁修订改编而成。内容取自《论语·学而》:“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三字一句,两句一韵。先《总叙》,再分《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以学文》,加以演述。列举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和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和生活教育。

“律者,所以范天下之不一而归于一,故曰均布也”(《说文解字注》);“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管子·七臣七主篇》);“师出以律”(《易·师卦》),按应做的去做。“无规矩,不能成方圆”(《玉篇》:“圆曰规,方曰矩。规,正圆之器;矩,正方之则。”《庄子·马蹄篇》:“圜者中规,方者中矩”)。法详,明告明行。节制以明,节制详明。

天地人,三才之道,即始、壮、究,终(究)而复始。数始于一,终于十,成于三。三为成数。王者,通天地人之道。三画连一为王,即参通三才之道(《说文》云:“王,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贯三为王”)。

下列言五事之目:此五者乃国之常事,不可稍忽。兵事取胜于常政,不在取胜于疆场,有备无战,有战无胜,胜亦败也。胜负乃名辞也,其伤亡一也,何胜之有?为国者可忽常政乎?

道者,令(使)民与上同意

道,人人必行之路。《中庸》云:“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在古文中,“人”是做官的,“民”则是纯百姓。

“令民与上同意”,“同意”,下与上同意,“性相近也”,上下一体,乃无所隔阂,才能情投意合。

【夏注】“令”是潜移默化,日相忘于训行之中,不是用术以邀结之。

“潜移默化,日相忘于训行之中”,但非一日之工。

【夏注】“令”字当重看,盖与上同导,共死生,不畏危者,虽在民,而令之权,实自上操也。

“先难后获”(《论语·雍也》),“先之,劳之”(《论语·子路》),结之以恩,以德治民,因为“小人怀惠”(《论语·里仁》),所以“世路人情皆学问”。平时用钱不能浪费,到用时必用,“世路难行钱为马”,但“宁填城门(主事者),不可填壕沟(非主事者)”,否则为无底深渊,且不得其效。

做事的入手处——“通天下之志”,找志同道合的,而非以利合,因为“势利之交,无不凶终隙末”,没有好的结果。《中庸》称“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其一“体群臣”也,不是用嘴说,而在行为。需要而有用,不在多少。

一个成功的人必是个超凡的人,成功非简单容易的事。最亲密莫过于父子、夫妻,如都未能同意,何况其他?不能使太太与你同意,最后的结果是“同床异梦”。必要有“德之行”。

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为国致命)也

道者,不言而民信,不倡而民应,故可与之死生。死生,战争是死里求生。能为国效命,至此境界,则无敌,可以同生共死,可以临危致命,如桃园三结义。

但究竟要用什么道,可有此一结果?“贵通天下之志”,志为人心之所主,故知民之好恶为入手处;由“通志”而“同志”,进而“贵除天下之患”,尽国家、社会责任。

事之不成,内奸最为可怕,必防之!知人难在此,故谓“知人者智”。

天者,阴阳(以昼夜言)、寒暑(以冬夏言,会影响人的心理)、时(谓天干地支)制(五行相制克也)也

四时之运,相生相克。以时制之。

地(地势)者,远近(以地理言)、险易(以地势言)、广狭(以地形言)、死生(以环境而言,盖安营决胜之处也)也

此皆必具有分析、判断之智,方能临事即断。

地,即环境,有生地,有死地,由此决定死生。但是他人的死地,可能是自己的生地,必要随时留心环境。计划做任何事,不可以忽视自然环境,必摸清楚了再去做。

将者,智

智能发谋,以“智”冠下面四德。智者不惑于欲,智者利仁。将,必才德兼备。主持一事,必懂得用将才。

俗语说“千古文章千古贼”,同样,“千古智慧千古贼”,但智慧最难用。智者,必先有自知之明,不以知人为智。人必自知,而后能知人,故曰“知己知彼”。至死不悟,乃因不自知也。儿子不听老子的话,老子必自己研究研究。

信能赏罚。人言为信,诚也。“信近于义,言可复也”(《论语·学而》)。人无信不立。信则不疑,军中“信”特别重要,无伸缩可言,朝令夕改就坏。军无戏言,军令如山。治军、为政贵乎立信,言出法随。但必信而有权,不能学“尾生之信”——愚信。

《庄子·盗跖》载,尾生与女子约定在桥梁相会,久候女子不到,水涨,乃抱桥柱而死。福州民间信仰:八爷为守信约,被水溺死;七爷见八爷抱桥梁而死,也先跳河、后上吊而死。七爷的形容是背着雨伞,吐着舌头;八爷则脸赤黑,面貌难看。为了尊敬他们为信义而死,建庙奉为谢将军和范将军。

仁能附众。《韩诗外传》云:“夫兵之要,在附亲士民而已。”故仁乃为将五德之一。二人相偶为仁,“仁者,人也”(《中庸》);“仁者,爱人”(《论语·颜渊》);“仁者,无不爱也”(《孟子·尽心上》);“仁者能爱人能恶人”(《论语·里仁》)。为人君止于仁——为民之父母;为人父止于慈,为人子止于孝。

勇(勇),胆大无惧。勇,甬力,《说文》云:“气也。”

勇能果断。勇者见义必为,勇者不惧人势,胆小不得将军做。

严也

严能立威。公而无私,公然后能严。严于司命,最后决定。

严,要严于无形。严,敬也,威也。严己身,律己,有德,“师严然后道尊”(《礼记·学记》云:“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父亲称“家严”,能严己身,为家之所尊、所敬;母亲称“家慈”。

法者

法,古字“灋”。

《说文》云:“灋(法),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从水,平之如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从廌,即獬豸,法兽,似鹿而一角,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它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能用角去触理曲的人。中国古代法官戴的帽子称“獬豸冠”。

方法,法则,刑法,法律,法度。法令,法典,法式。军令如山,言出法随。

曲(部伍有分)制(形名有别),官(管事,有职守也)道(粮饷辎重,有路径也),主(主事,各司其事)用(牛马器械,需用之物也)也

设官分职,各有专司。“出纳之吝,谓之有司”(《论语·尧曰》),称其官为“有司”,乃专掌一事之官。

主持一事,官盛任使,分层负责。官不同于主,主其事权大。“事务责主掌,器物资财用”。

闲人多,没事做,应好好研究,究竟是人力过剩,还是不足?

书不在读多少,在多想,而且要细心想才能用上。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

【夏注】专任智则贼,固守信则愚,偏施仁则懦,恃勇力则暴,令过严则残,五者兼备,用之各当,斯为才德之将。五者相须,阙一不可。

魏武曰:为将不徒闻此五者,而知其变极斯胜也。

凡举兵伐罪,先察恩信之厚薄,次度天时之顺逆,次审地利之险易,三者已熟,然后命将征之。兵既出境,则法令一从乎将,此其次序也。

闻,属乎耳;知,存于心。口耳之学,“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荀子·劝学》)口耳之学,过耳的知识,缺少“存于心”的力量,乃一事无成。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论语·公冶长》)子路是“知行合一”的祖师,被王阳明捡去,倡“知行合一”学说。

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夏注】紧要只在“知之者”三字上。“胜”字,是说知之效验处。

“知”、“不知”二句,是孙子叮咛再三,要人加意于此。

言之重复,再三叮咛,即深意之所在。

知,在于心。知之者胜,因能知行合一,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真知者,知而必行,身体力践;不能身体力践,结果一事无成。

你读《孙子》,人亦读《孙子》,就看谁妙境高!

故校(较)之以计(七计),而索(曲求)其情(实情)

校之以七计,胜之实也,此申言经之以五事之实。

做事必有对象,即敌,相匹,相对。既有对象,故必较量较量,敌我两相较量、对比,校谁有高深之修养、内涵。校之,必实际校量。每个作战的都自以为有必胜的把握,最后之所以失败,乃因校量不实。人比人,气死人,“既生瑜,何生亮!”

随时注意:自己的行为、做事有所偏差时,应将之矫正过来。

曰:主孰(谁,哪一方)有道

【夏注】“曰”,是心口相语之词。

然必先之以有道之主,盖有“主胜”而后有“将胜”也。

但有人专用必败之将!

主其事者,应是贤(有德)者,“贤者在位”。在未战之前,敌我相较,看谁与民心合,得民心者得天下。

读《孙子》,目的在求一“胜”字,而最要在“本”能立。立本,欲有所成,必有所牺牲。“嗜欲深者,天机浅”(《庄子·大宗师》:“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想成就大事业太难!一个成就大事业的人必天机(智慧)深,故必牺牲自己之嗜欲。

年轻人无不有志,但能成其志的究竟有几人?必是上智者,天机深者。要好好培养,“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中庸》),骗不了人,只是自欺。真有抱负,必先去自己毛病。一个人失去分寸,不上轨道,敌人必乘机取你,战胜你。人生不能乱七八糟,夫妇都得如此,家和万事兴。

将孰有能

一方面之能为“偏”,对整个事务皆有了解为“全”。

能者在职,能干。将两方的将互相作一比较,看谁较有才能。

天地孰得

天时、地利,看谁得优势?

法令孰行

法令,看谁先执行?法贵乎能行,立法容易,执法难。徒法不能自行,光有法,不能执行,也没有用!

兵众孰强

作战时,全国皆兵,有前勤与后勤。

士卒孰练

《说文》云:“士,事也。数始于一,终于十。从一从十。孔子曰:‘推十合一为士。’”

兵士,武士。在车曰士,步曰卒。士兵,尤指将帅身旁的卫兵。干部要受严格训练,才能出去作战。

赏罚孰明

不可吝赏,易失军心;亦不可泛罚,则不前。赏罚明,最不易!赏罚不明,所有人的信心都没了!

无论做任何事,赏罚必分明,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许多事外人不一定知,主管自己必知,此乃“慎独”功夫。

为人就在分和寸上,任何事你赞美他总是对的,故夫妇之间必相敬如宾,家礼必得经常维系。

昔女子早起不整好装不见人,彼此保持美好形象。以前中国式建筑,以二门作为男女分工,丈夫白天不许待在二门内,夫妻距离远,不常见面。今天的家庭格局不易维持人的尊严。

吾以(因,根据)此知胜负矣

【夏注】申言校之以计,而索其情。其所校量之七计,究不出乎五事之中。

将听吾计,用之(用计)必胜,留之;

【夏注】欲出奇制胜,务在偏裨之得人。

想出策略后,亦贵乎偏将能执行、有作用。计之胜,无论做任何事,这是人事去留的标准。

此一去留,专指任事说。有功必留,是大智慧。

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花好也得绿叶扶”,想成功,副手最为重要。

造就人才非易事,不要轻易开革,应不使之任事,再加以严格训练。

但去留不易,事的成败乃现,在乎善用智慧,不背感情包袱。人事之去留,长官必有魄力,不养冗员以祸事。不怕敌人厉害,就怕窝里反。

计利(五事计之,于我皆利)以听(能用上),乃为之势(造势),以佐(助)其外

“为势”二字,义至极矣。圣人不能生时,君子能为之势以佐其外,此特揭一“佐”字,佐者助也。计也,算也,经五计七,以虚佐实之不足也。自“秘招”分出胜负。

英雄造时势,为势者也,可以旋乾转坤;时势造英雄,乘势者也,可以拨乱反正。计算之利已得,而另为之势,此“乃为之势”也。

“乃为之势”最难做,洞悉环境,造成人为之势,此端视人智慧之高低,境界有别。

由此可见内谋为本,利上加利,何等智慧!何等魄力!何等阴险!

记住:你读《孙子》,对方亦读《孙子》,想胜人,必有超人之智。

势者,因(当动词,根据)利而(能)制权(权变)也

【夏注】度势以制权宜,以佐内谋之不逮。

度势,不单考虑本身问题,还要考虑客观环境,再去做事。

权,因其势而行其事。制权之目的,佐其外以达其利。“因利而制权”,要控制临时之变,因势就利而制其权,此一“制”字,言运权之审慎也。

四诡八权,贵乎随机应变,是最现实的。在人的行事上,亦可以用得到。

“巽以行权”(《易·系辞下传》),“权”不易,无法用言语表达出,必用“悟”。权,乃知道随时要怎么用理的境界。“可与适道,未可与权”(《论语·子罕》:“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但行权必反(返)经(《公羊传·桓公十一年》:“权者何?权者反于经,然后有善者也”),必懂经了才知用权。

权,知所以用理,放诸四海而皆准。权不离道而得其成功,“反经而合道”,既非诈亦非诡,以“时”为标准,用得合乎时,但在智慧。试看《辜鸿铭的笔记·权》:

张文襄(张之洞)尝对客论余曰:“某也知经而不知权。”余谓文襄实不知所谓权者。盖凡所以运行天地间之物,惟理与势耳。《易传》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者,理之全体也;器者,势之总名也。小人重势不重理,君子重理不重势。小人重势,故常以势灭理;君子重理,而能以理制势。欲以理制势,要必知所以用理。权也者,知所以用理之谓也。孔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所谓可与适道者,明理也;可与立者,明理之全体而有以自信也;可与权者,知所以用理也。盖天下事非明理之为难,知所以用理之为难。权之为义,大矣哉!譬如治水,知土能克水,此理也。然但执此理以治水患,则必徒为堵御之防。如此,水愈积愈不可防,一旦决堤而溢,其害尤烈于无防也。此治水者之知经而不知权也。知权者,必察其地势之高下,水力之大小,或不与水争地而疏通之,或别开沟渠河道而引导之,随时立制,因地制宜,无拘一定成见,此之谓知所以用理也。窃谓用理得其正为权,不得其正为术。若张文襄之所谓权,是乃术也,非权也。何言之?夫理之用谓之德,势之用谓之力。忠信笃敬,德也,此中国之所长也;大舰巨炮,力也,此西洋各国之所长也。当甲申一役,清流党诸贤但知德足以胜力,以为中国有此德必可以制胜于朝廷,遂欲以忠信笃敬敌大舰巨炮。而不知忠信笃敬,乃无形之物也;大舰巨炮,乃有形之物也。以无形之物,攻有形之物,而欲以是奏效于疆场也,有是理乎?此知有理而不知用理以制势也。甲申以后,文襄有鉴于此,遂欲舍理而言势。然舍理而言势,则入于小人之道,文襄又患之。于是,踌躇满志,而得一两全之策,曰为国则舍理而言势,为人则舍势而言理。故有公利私利之说。吾故曰:“文襄不知权。文襄之所谓权者,乃术也,非权也。”

成规之外,人的智慧更重要,因高低、深浅有别,成败不一,以“秘招”分胜负。先装孙子,再动手,无毒不丈夫。

行权最难,要根据事情、情势之演变,因我们之利,随时而权变。此必有“知时”的功夫,要控制临时之变。要时常问自己:“此何时也?”因为时、位的不同,利就有别。

兵者,诡道也

【夏注】以道胜者,必讳言诡。而孙子直以兵为诡道焉。

诡者,“示其形,隐其情”之谓也。

盖兵无常形,以诡诈为道,无往而非愚敌者也。

诡,危言,正言(《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正以外为诡,“诡其处而逆其理,鲜不乱矣!”(《春秋繁露·仁义法》)行权可以诡其处,不可逆其理。诡,非诈。

四诡八权,人世之诡!将真情叫对方看不懂。声东击西,叫对方摸不清。处小事,也应当大事处理,必特别慎重,成形了就动不得。

以下四诡,胜之术也,因利制权之事。

故能而(能)示之不能

示,故令敌见也。示不能,以怯为诡,故示敌以不能,使之有轻忽之志。

以怯为诡,作伪,先装孙子,使对方无戒心,如良贾(商人)深藏若虚。脑中不要尽是乡愿式的圣人偶像。

一个人能,要叫他能而示不能,极不易。“有若无,实若虚”,“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论语·泰伯》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诡中之诡!只有颜回能如此,大弟子,列孔门“德行科”之首,中行之士,有小圣人规模,“具体而微”(《孟子·公孙丑上》:“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

不要假惺惺,讲诡道的是贤人。兵家曰“诡道”,儒家曰“自谦”,其实一也。

经与子有何区别?南宋之前,《孟子》就是子书。此何时也,还分经、子?不要走腐朽的路子,专制时代只许“一家春”,不许大家多说话。

子书较为开门见山。如孟子称:“臣弑其君可乎?”“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此即师说所在,孟子“乃所愿则学孔子”(《孟子·公孙丑上》)。

用而示之不用

【夏注】示不用,以废为诡。故示敌以不用,使之无忌惮之心。

用事,对什么事能发挥作用?

近而示之远

【夏注】欲近袭之,而反示之以远去以诡之,使之撤防。

与人关系近,却示之远。

远而示之近

【夏注】欲远攻之,而反示之近逼以诡之,使之不守。

示远示近,以缓急为诡也。

乱人视听,叫人摸不着边。

【夏注】战阵之事,君子不厌诈焉,其此之谓也。

与敌对垒,必分兵以扰之,设诈以疑之。扰之,则其力不给;疑之,则其心不安。

以下八权——利诱、乱取、怒挠、卑骄,此因敌之失者制权也;备实、避强、劳佚、离亲,此因敌之得者制权也。

利而(能)诱之

【夏注】“利而诱之”八句,分明写出“权”字示人。故析观之,有锱铢不爽意;统观之,有低昂无定意。而究权之用,则因也。

“世路难行钱为马”,投其所好,以达己目的。

人生就是战场,商场亦如战场,随时随地皆可运用。对方如好利,就以利诱之。故不可示人己之所嗜,否则就被人抓住弱点了。

中国人懂“人情”,“小让如伪”(《礼记·儒行》:“其大让如慢,小让如伪”),客气客气就算了!

乱而取之

制造对方乱,乱能取之。

以下言自己方面。

实而备之

对方实,不打没把握的仗,必严备以伺其虚,然后乘虚而入。

为政最惧“虚内务而恃外好”(《公羊传·隐公二年》:“二年春,公会戎于潜。”何休注:“凡书会者,恶其虚内务恃外好也”),军事亦如此。做人有一规范,不可巧取。人生极不易,最后胜利的必有长才。重视人家是怎么成功的,不要嫉妒。对方很实在,不打硬仗,应加倍备之,以实对实。

你们生活多半从心所欲,极危险。有知识,有智慧,才懂得摆布自己的人生,走向成功之路。读书贵乎能明理。

强而避之

对方强,暂避以俟其弱,不以硬碰硬。

非守株待兔,必设法叫对方弱。

怒而挠(刺激)之

对方暴躁、好怒,故意刺激之,使怒以挠之。

年轻人易犯“遇事先怒”的毛病。“智者不怒”(《论语·子罕》:“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如对方知你易怒,则天天剌激、恼怒你,不花本钱,就可以把你送进精神病院。

卑而骄之

对方自卑,骄之,骄兵必败。

骄者多半内自卑。如自己有自卑感,为对方所知,对方表现出骄傲貌,就使你心神不宁。

佚而劳之

对方安佚,必声东击西,使之疲劳。

如敌人天天摆出闲情逸致貌,必劳之,想办法使他坐卧不宁。

亲而离之

敌人和谐,使离间计,必反间流言以离之。

两股力量合力对付你,必先离之,找机会离间。

必懂得道理,不可以轻信流言。二人处得好好的,要保存朋友的力量,不受人离间。

明朝之亡,在中离间计,杀袁崇焕。

袁崇焕(1584~1630),广东东莞人,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万历四十五年努尔哈赤起兵攻明,逼近山海关。天启二年(1622年),明军广宁大败,十三万大军全军覆没,四十多座城失守,明朝边关岌岌可危。袁崇焕挺身而出,投笔从戎,进兵部,守卫山海关及辽东,出镇山海关。四年之后,努尔哈赤率兵十三万,攻打孤立无援的宁远,却被袁崇焕的一万守军打得大败而归。努尔哈赤纵横天下数十年,第一次尝到了惨败的滋味。这是长期交战中,明军取得的首次胜利。又过了一年,皇太极欲为其父报仇,“灭此朝食”,亲率两黄旗、两白旗精兵,围攻宁远、锦州,攻城不下,野战不克,损兵折将,连夜溃逃。袁崇焕从此威震辽东,令清兵闻名丧胆。崇祯二年(1629年),皇太极采高鸿中建议,率领大军,绕过袁崇焕驻防的辽东,直抵北京城下。袁崇焕回师解围。皇太极则施反间计,崇祯帝听信谗言,以通虏谋叛,擅主议和,专戮大帅毛文龙等罪名,将袁崇焕下狱后凌迟处死,此举使忠臣良相蒙不白之冤,不啻自毁长城,加速了明朝的覆亡。

亲密关系不能为人知,人会利用以毁你。没有自信心,常受离间,不会成功。

是非者,就是是非人,必注意!看人的智慧在此。

不能中离间计,要有自己的见解。凭己智慧判断,不听是非。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夏注】攻不恃力也,伺其空虚无备之隙而攻之,出无一定也,乘其懈怠不虞之际而出之,皆所以愚敌而为制权之道也。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八字,为求胜之要诀。慎用之,永立于不败之地。

于此原则下,方可用以上之十二诡(四诡、八权)也,慎用之可济也。

令对方措手不及,此随机应变,随时而变,非先有预谋也。

“有若无,实若虚”,“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论语·泰伯》),必棋高一着。不要天天显己强,刺激对方,有肉要埋在碗里吃,自己香就好,否则被抢就吃不到了!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公布)也

【夏注】兵家之胜,在计定于中,而持之以密。不第不可形于言语,并不可露于迹象。

乘机决胜,不可预为传述也。

殆不可先为泄漏于人也。

不是不先传也,正无可先传耳。如可先传,则非权矣,且非因利制权矣!

此为将临事之智,不可先公布出来。机不可失,不可先叫人知,必守机密。

人生、事情的胜负,自此表现出来。事情之权衡,完全在于智慧,悟到深处,方能有用。所以“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读经书才可以用古人的智慧。人生即是跑接力,到该接棒时,不接也不行。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疏忽)也

【夏注】未战,不是竟不战,不过尚未战;胜,不是竟胜了,不过是算胜。

多,不是千万之多;少,不是一二之少,总是校计索情,超出于人意之表也。

此“得”字,所谓着着算到。

得算者,算之周到有得也。

庙谟,皇帝出的主意,大家认为是高。庙算,大家出的主意。

运筹帷幄之中,设想得周到,得于庙算的准确性大。遇事,不可以粗心大意。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糊里糊涂)乎?吾于此观(观的境界深于察)之,胜负见(分出胜负)矣!

【夏注】五事七计,选将度势,总以多算为贵。

此篇前半言经,后半言权,而归重于庙算。经者,常也。有经,然后可以行权,盖经以立本,权以尽变,始计之要,尽于是矣!

通篇大旨在“计算”二字,主意在“未战”二字。经在经、校,诡、权在为势,分言合用,经权互施,胜在即得也。

“经”五,胜之道也;“校”七,胜之实也;“十二诡”,胜之术也;计算,存亡之机也、胜之机也,睿智之妙运也。以计谋始,以算尽功,计在事先,算重贵实也,谋为诡母。

第一章讲军政与主德之关系,确有玄机,必真懂,将之变成有用之学。

人做事,不是成,就是败;不是荣,就是辱。故必用脑,不可以掉以轻心。做事之始,必先合计、合计。动机即“始”,实际去想即“计”。要实际研究,不可以空想,“终日所思,不如须臾所学”(《论语·卫灵公》: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荀子·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思,是有根据的思,“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中庸》)。思,“心作良田百世耕”,每天耕之、耘之,要下深的功夫。“思之思之,鬼神通之”。

《管子·心术下》云:“思之。思之不得,鬼神教之。”《管子·内业》云:“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而不通,鬼神将通之。”《荀子·劝学》称:“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明·来知德《周易集注》自序云:“沉潜反复,忘寝忘食有年,思之思之,鬼神通之。”

书有古今,智慧无古今,有用与否在于“时”,“学而时习之”,以时习之,不断演习;“君子而时中”(《中庸》),“时乘六龙以御天”(《易·乾卦·彖传》),与时偕行。时,刹刹生新,片刻不留,所以时至要能不失之,圣人“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易·乾卦·文言传》)。

学的不二法门,即“一勤天下无难事”,要下功夫。战争求速,而做学问、做事得“戒急用忍”,如猫捉老鼠,不出来就等着,有备就无患。“戒急用忍,决定不移”,做到底就是对的。对错,只是人的观念,无决定性的,天下事无标准,谁强谁就是标准,人都有偏见。遇事要能耐,“真有能耐”,拖,了不起就在能耐,慢慢爬。做任何事,想要想得彻底,做也要做得彻底,才能有必胜的把握。自己糊里糊涂,还称名士派?

读书要读成立体才有用,学好可以备而不用,到要用时就用上。善用头脑,每天都是最好的实验机会。藏书不行,必读书。读书,贵精不贵多;多读,不一定有用,能明理才有用。熟能生巧,终生受用不尽。学得精,至少可以自救,“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敌人的敌人,就是你的朋友。社会即人吃人,被吃了,应恨自己无能,不能恨人。环境生智慧,要自实际领悟,用以增长智慧。真有内里者,行为必与常人不同。培养气质,必自小就打基础,一举一动异于常人。要不偶俗才能化俗,做时代的中流砥柱。

(下文系师尊2008年7月最后一次口述《始计篇》要点,奉元弟子贾秉坤笔录。)《武经》(《孙子》、《吴子》、《六韬》)只讲一句话:“神武不杀。”《易·系辞传》谓“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阴阳不测之谓神”、“知几其神乎”!《中庸》称“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

什么都不足恃,所可恃者,智也。《武经》教人止战、止戈。仁者爱人,仁者无不爱也,故仁者无敌。仁的表现,在兵法的最高境界就是“神武不杀”。

《始计篇》只在“经、权”二字,以经为体,以权为用。

“经事、校计、索情”,《易经》讲“类其情”(《易·系辞下传》第二章所谓“以类万物之情”),《孙子》则“索其情”。索,搜也,曲求也,委曲婉转,别净用硬的。

“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环境改变了,得自己另开辟一个局势,辅佐自己,借高骑驴、乘势骑驴,以势为佐。造势、佐,即在创造一有利的环境,完全是人为的功夫,越是隐而不显,越是有效力。人要能绝处逢生,自救才能救人。

“因利制权”之外,更进一步要“权权”,要“圣时”。“权权”,权这个“权”,以穷、变、通、久(《易·系辞下传》谓“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学而时习之”,每个人都时时能够“圣时”,最后才能成为时圣,成为“圣之时者”也,即《易·乾卦·文言》所说的“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权这个“权”,圣这个“时”,这中间要经过“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三个阶段。平天下而后天下平,要先有平天下的本事,然后才可以天下平。一步步地,由齐家而治国进而平天下,然后达天下平的境界!

如何能够天下平?要经过三个步骤:一、正学——不可以索隐行怪,智慧是由正知正见而来;二、正权——权权之权,穷变通久;三、正业——经过正学和正权两个步骤,才能有正业。

学术不是私产,是要为苍生谋。“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才是中国文化,要遗爱人间!

同类推荐
  • 西方的没落

    西方的没落

    《西方的没落》是一部深刻、丰富的书,它不仅包含着对历史深刻的洞见,而且在社会学、人类学和政治思想上也做出了非常卓越的贡献,在现代西方产生了复杂、广泛的影响。
  • 趣谈成语与文言

    趣谈成语与文言

    每一个成语,都有一个故事,搭建出一座座历史的桥梁。“爱鹤失众”、“班门弄斧”等成语故事让我们在笑前人的无知以及愚昧的同时也可反省自己,警惕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趣谈成语与文言》是从成千上万个成语中精选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成语故事,为我们在解说了成语的妙趣以及来历的同时也可教会我们一些为人处事的基本方法。
  • 水深火热在美国:真妮的北美生活故事

    水深火热在美国:真妮的北美生活故事

    说起北美,你会有什么印象?华尔街、“9·11”事件?还是美国总统布什、奥巴马?你知道美国普通人是怎么生活的吗?旅美作家蔡真妮,用幽默亲切的文字向我们描述了她和周围的中国人在北美生活的逸闻趣事、她亲身经历的东西方文化差异和撞击,展现了北美生活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许多故事读来令人莞尔之余,让人对美国、美国人、美国文化有了具体的了解。
  • 西学驱动与本土需求:民国时期“文化学”学科建构研究

    西学驱动与本土需求:民国时期“文化学”学科建构研究

    民国时期“文化学”的学科建构,在近代中国知识转型的一般进程中,成为多少有些异样的特例。它以学术史的问题形式而展现近代文化思想变迁的多维面相。与其他现代学科在中国的境遇相比,“文化学”显示了异乎寻常的“发展”之势,这是近代以来在西学驱动下的民族自觉和文化自觉发展的结果。知识自觉(“文化学”的学科自觉)是文化自觉(民族意识觉醒和对中国文化历史地位的自觉)的派生,近代中国社会恰好提供了这一具体学科转型的土壤。
  • 礼记(精粹)

    礼记(精粹)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礼治思想的资料汇编,主要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的内容及产生与变迁,记录孔子和其弟子及他人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论述如何以“礼”正确处理各种人伦关系等。这部著作内容广博、门类繁多,涉及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生活习俗、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本书对所选取的《礼记》中的重要篇章,作了注释和翻译,帮助读者加深对这部儒家经典的理解和把握。
热门推荐
  • 亿万继承者步步逼婚:你擒我不愿

    亿万继承者步步逼婚:你擒我不愿

    “宋小姐,我们谈一谈咱俩的婚事。”“咋俩才认识一个小时。”“一个小时足够闹出‘人命’来了。”“我和你不熟。”“结了婚就熟了!”男友玩车震,被她捉奸在车,她受刺激,开着车撞上了他的法拉利恩佐。她赔不起钱,只能身偿。第二天,浑身酸痛的她,甩了他100块钱,大方的不让他找零了,结果某男香肩裸露,“你睡了我,就要对本少爷负责,我吃亏点,娶了你。”“你喜欢我哪一点?我改还不行吗?”薛仲扬,26岁,未婚,A市四少之一,豪门贵胄,亿万总裁。宋得之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会和这样的大人物牵扯不清。安筱乔读者群175621768
  • 别输在时间管理上

    别输在时间管理上

    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共性:他们都会认识自己的时间,计划自己的时间。成功与成就的开始往往在于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掌控自己的时间。
  • 网游之神圣至尊

    网游之神圣至尊

    体弱多病的孤儿区煌,在接受了政府的生物仓后,进入游戏神话,获得了神话对于病弱者的补偿,却无法使用主动技能,但也从此走上了一条强者之路。集百家众长,汇聚于自身。
  • 宿裴氏溪居怀厉玄先

    宿裴氏溪居怀厉玄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世界最具推理性的侦破故事(5)

    世界最具推理性的侦破故事(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别随情绪做傻事

    别随情绪做傻事

    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人们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伴随这些问题,人们会产生欢乐、悲愁、痛快、难过、焦虑、不安、舒适、压抑等五花八门的情绪,这些情绪经常给我们造成困惑和迷茫。如果我们不能足够重视它们,就很可能会失去自我,让情绪左右我们的人生。《别随情绪做傻事》列举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各种情绪,列举生动例子来说明其表现,正本溯源探讨了产生情绪的各种原因,让我们更清楚应该怎样面对不良情绪。此外,《别随情绪做傻事》依据心理学书籍给读者详细介绍了应对不良情绪的最实用、最有效的方法。方法简单实用,人们只要稍加注意可以很快掌握这些方法,并得心应手地运用到生活中。
  • 经方合方辨治疑难杂病

    经方合方辨治疑难杂病

    本书是作者结合多年临床运用经方合方辨治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的经验总结,重点阐述经方合用治病的思路与方法,引导学用经方的操作技能与运用技巧。本书特点既突出运用经方合方辨治西医疾病,又突出运用经方合方的辨治中医证的思路、方法与技巧,通过研究诸多疾病的案例旨在深化临床运用经方合方的基本点与切入点。本书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操作,内容丰富翔实,合方要点突出,旨在启迪灵感,拓展思路,力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中西医临床医师及在校学生最佳参考阅读用书。
  • 蝴蝶谷

    蝴蝶谷

    一大早起来,蝴蝶镇的党委书记严加红就骑上向他兄弟借的摩托向山区蝴蝶村进发,那摩托的响声就洒满了镇机关内外的路。有的干部在门口嘲笑:“你看看,就是蝴蝶谷脱了贫,早晚也被这破摩托污染了环境。党委书记有车不坐,偏骑这辆借来的摩托。”“听说他是有故事的干部。已经当了十年镇长、五年镇党委书记,但就是一如既往的傻冒儿,不知为谁辛苦为谁忙,恐怕要傻到退休了。”另一个机关干部嘲讽道。严加红到蝴蝶村干啥?蝴蝶村在水库的上游,也是本市最贫困的村。
  • 福布斯财富故事会:福布斯全球顶级富豪成功商道

    福布斯财富故事会:福布斯全球顶级富豪成功商道

    本书汲取了在《福布斯财富故事会—福布斯成功商道》中多年排名前列的成功人士在创业、管理、营销、投资、谈判、决策、战略、创新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一一道来,渗透着和凝练成一条条切实可行的经典法则。
  • 九雷

    九雷

    一个不一样的斗气世界。一部绝世的《九雷功法》。注定要让这名少年,遨游九天之上,俯瞰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