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09900000014

第14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王弼注】爽,差失也。失口之用,故谓之爽。夫耳、目、口、心,皆顺其性也。不以顺性命,反以伤自然,故曰盲、聋、爽、狂也。“难得之货”塞人正路,故“令人行妨”也。

“五味令人口爽”,“爽”,王注:“差失也。”五味把我们的嘴弄乱了,使我们口味都弄错了。如湖南人拼命吃辣,山西人拼命吃醋,觉得不吃辣、不吃醋,不得味,其实是被辣椒、醋麻醉了,哪有不吃辣椒、不吃醋就不得味的呢?

“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驰骋畋猎”,不要看得太呆板,认为只是打猎,实则人天天驰骋于名利、钱财、酒色之中。同学至黉舍读书,不要以为读书就好,那也是“驰骋畋猎”。同学来,绝对有所为(音wèi)而来,绝没说给老师白送学费的。可以说都是“心发狂”来的:有的想,到这边读一读吧,免得将来当中学教员,把古书讲错了;有的想,陪陪女朋友……总之,很多、很多,你们自己知道。这一切欲望的动,都是“驰骋畋猎”,都使你“心发狂”。

“难得之货”,塞人之正路,所以“行妨”。反过来说,我们要没有“难得之货”,怕什么东西呢?什么都不必怕,那就没有“行妨”之害。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王弼注】为腹者,以物养己;为目者,以物役己。故圣人不为目也。

我们先讲一下王注。

“为腹者,以物养己”,什么叫“为腹”?拿这个物来养己,就叫“为腹”。《论语》上说“古之学者为己”(《论语?宪问篇》),就是这个意思。反过来说“今之学者为人”——那就会说:我大学毕业,找不着中学教员的工作,那就糟糕了。这就是“为目者,以物役己”。今人多是“为目”,“故圣人不为目也”。

毓老师笔记

“为腹者,王云‘以物养己’,‘为目者,以物役己’。孔子之役物,为腹也;役于物,为目也。不役于物,去彼取此也,老孔非出一家欤?”

此段笔记出自何处,老师不复记忆,但义颇可取,所以抄给同学。

因为“为腹者,以物养己”,就是孔子所说的“役物”,“为目者,以物役己”,就是孔子所说的“役于物”。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圣人专要养自己的德性。以儒家来说即修养自己的性,以道家来说即修自己的真。不论儒家、道家,绝不叫身外之事,身外之物,“以物役己”。

像今天社会就是专门“以物役己”。今天吃这个,明天吃那个,名堂太多,忙得一天头昏脑涨,这就叫作“为目”。圣人不要这个,圣人专是修养自己之性,修养自己之真,所以“圣人不为目也”。

由此而窥,老子和孔子不是出自一家吗?退一步来说孔子和老聃的关系不论是什么样,总之,中国思想系统是一线下来的,到最后有所异,那就是各人境界的不同,不是完全没有关联。

同类推荐
  • 塔里木河传

    塔里木河传

    塔里木河在历史上担当过重要角色,四大古老文明由她而交汇,丝绸之路依托她而开通,西域文化因她而发育。书中描绘了塔里木河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绚丽多姿的塞外风光,再现了文明演进的历史,展示了塔里木河卓尔不凡的个性和生命力,抒发了作者对塔里木河深沉的爱意和忧思。
  • 少城轶事

    少城轶事

    本书介绍了成都的历史文化遗存和底蕴:街道、桥梁、河流、公馆、饭店、寺院、商铺、吊脚楼。甚至是一段老城墙。
  • 千年一坊:水井坊千年醇香

    千年一坊:水井坊千年醇香

    成都两大珍世活体文物——都江堰和水井坊。都历经千年而今仍在辛勤劳作,为人类奉献,一个灌溉着美丽富饶的天府之国,一个灌溉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我们可以这样形容,都江堰是成都农耕文明的后坊,水井坊则成为成都农耕文明的前店。汉代古井在成都市区范围内数量众多,它们就像草垛布满田野一样布满壮丽的汉代成都城郭。正是这些潜移默化的耳濡目染,奠定了千年成都独特的魅力与气质。就像一个人所在的家族需要追根溯源一样,血脉的尽头便是一个人真正的根脉所在。《千年一坊:水井坊千年醇香》中,水井街酒坊遗址所揭露的遗迹、遗物现象,为我们展示了一幅中国传统白酒酿造工艺演进历程的生动画卷。
  • 季羡林谈读书治学(典藏本)

    季羡林谈读书治学(典藏本)

    古今中外赞美读书的名人和文章,多得不可胜数。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够进步,永远不停地向前迈进,靠的就是能读书又能写书的本领。
  • 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宋元卷

    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宋元卷

    论述传统伦理思想的定型对道德生活的影响;存天理灭人欲的禁欲主义道德在道德生活中的表现;元朝种族歧视政策、民族矛盾对道德生活的影响;蒙古族的道德生活对中原地区的影响,中原地区的道德生活对蒙古族道德生活的影响,揭示这一历史时期道德生活的发展状态及其特点。
热门推荐
  • 我此生只为等你一人

    我此生只为等你一人

    高明摄,再见,永远不要回来了,我们没有任何关系了,我已嫁给了刘升之,我们连曾经都没有了,我回首,你已消失不见,爱你的人在那等你,而我不是你生中的那个她。
  • 棠园何羡相思树

    棠园何羡相思树

    无简介,看文作者简介一直审核不过,放弃挣扎【本文预计2021.6.9重新更新作者去写另一篇了】
  • 《道德经》意释致用

    《道德经》意释致用

    老子《道德经》问世后注本数千,解读的角度、方法各异,笔者无暇用“小学”、“版本学”对之作出一一甄别。为了使从事实际工作的管理人员尽快把《道德经》的知识转化为操作智慧,笔者以《道德经》方面的权威专家朱谦之先生撰写、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的《老子校释》作为底本,用王弼“得意而忘言”的方法对《道德经》进行逐章“意释”,同时根据个人阅历和体悟逐章加写“致用”。
  • 遇见苏黎世

    遇见苏黎世

    单纯千金遇到霸道冷傲的星耀掌门人安逸尘,温柔贴心的超人气演员言瑾轩,充满艺术气息的设计师文艺男神许凉笙。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三种不同类型的男生谁才是你的菜?
  • 时太太又失忆了

    时太太又失忆了

    他是莫城时家的长孙,S国顶尖娱乐集团总裁,时帧。她是离家出走寻找梦想的呆萌少女,厉米欣。传言,他有很严重的洁癖,活了二十五年,性子冷漠情窦不开。意外相逢,她为他挡下致命一击。记忆丢失,她被他拎回家,摇身一变成时家的小姐,时萌。从此,时家常有护妹狂魔——“不准吃垃圾食品!”“不准穿膝盖以上的裙子!”“不准化妆!”“还有,不准早恋!”直到有一天,时家长孙宣布,他要娶厉米欣。一时间,全城哗然!(无血缘)
  • 婚情薄

    婚情薄

    【全文已完结,新坑准备中】【婚姻是座城,困住的,又岂止是你我两人】盛大的婚礼上,当着上千宾客的面,司仪问新郎。“顾承耀先生,你愿意娶姚友芊小姐为妻,一辈子照顾她,爱她,跟她相守到老吗?”顾承耀沉默良久:“我——不——愿——意。”台下一片哗然。洞房花烛夜,他去某女星家里过夜。她听闻之后冷笑,换上一身性感皮衣,去夜店跟男人跳贴身热舞。第二天新闻头条,顾三少“能力不行。”妻子另寻他欢。他眯着眼睛看着新闻头条,眼里一抹阴狠闪过。好,很好。该死的女人,你惹到我了。他是顾家三少,天之骄子。视女人如无物。她是暴发户之女,心机深沉而略带一丝狡诈。他不想娶。她也不想嫁。却因为一场意外的局,两个不相爱的人被迫进入婚姻。她想桥归桥,路归路各过各的。可是他却不给她那样的机会。宴会上。一个珠光宝气的女人端着酒杯向她走来,手上的镶钻白金表闪闪发亮。“顾太太,昨天顾少在我那过夜忘记拿走了。我帮他收了一下,你不介意吧?”她浅笑,摇头:“当然不介意。我还要感谢你呢。你知道,我实在讨厌跟别人共用一个东西,尤其是男人。我嫌脏。”腥红的眼瞪着她一脸的嫌恶抗拒:“嫌我脏?我就来看看是谁脏——”……
  • 瓜坏,籽不坏

    瓜坏,籽不坏

    《瓜坏,籽不坏》所收作品,多为往事旧话。所涉猎的人物,有帝王将相,历史伟人,也有贩夫走卒,才子佳人,市井百姓。书中的故事,有些来自民间传说;有些借助于地方掌故;有些演绎了江湖段子;有些纯属于作者道听途说,做了艺术加工。但,每个故事都讲得妙趣横生,跌宕起伏,神乎其神!每个故事的背后,或正直或邪恶或清廉或贪婪或惊奇或趣然,皆不乏对生活哲理的探求与陈规陋俗的贬抑。作者以小说家的语言,把玩这些故事,其文字简约,笔法娴熟,开阖有度,节奏轻快,读来如品茶饮酒,颇具韵味。
  • 少年侠(守卫者系列1)

    少年侠(守卫者系列1)

    本书讲述刘秀、张布、朱甫和班骠四个结义兄弟,合力推翻了暴君的统治,但在朝廷奸臣的奸计挑拨下反目为仇,只有皇帝刘秀活到了最后。五年后,刘秀的次子刘阳私自出宫,途中遇上土匪,幸而被同龄少女张小龙出手相救……
  • 毒王走险

    毒王走险

    一九四二年的重庆。妓院集中的较场口,马路上丁丁当当驶来一挂三套马车。马威风凛凛油光水滑,弹簧座椅上的坐车人魁梧气派,引人注目:西服礼帽大墨镜,肩宽背厚腰板挺直。连车夫和吊在两边车门上的保镖一个个都那么精干利索,这么一挂马车跑在马路上,比一辆雪铁龙或者福特轿车还显得富贵堂皇。马车沿着较场坝兜了一圈。“吁——”车夫一拉辕马的口缰,回过头来问端坐着的主人:“大哥,去哪家堂子?”被称做大哥的人双手抱在胸前,头微微低着发闷,不答话。
  • 写作与语言教程

    写作与语言教程

    本书是适应21世纪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而编写的新型教材。着力于提升当代大学生的语言素养和写作能力。其特点是用1+1的形式结构教材的纲目,上编“写作技能”,下编“语言修养”,每编各有一个以实用为根本的知识系统,将语言运用与写作实践紧密结合,加强了写作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本教材适用对象为高校传媒类和艺术类各专业学生,以及广大写作、语言表达艺术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