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09900000007

第7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王弼注】天地任自然,无为无造,万物自相治理,故不仁也。仁者必造立施化,有恩有为。造立施化,则物失其真。有恩有为,则物不具存。物不具存,则不足以备载矣。地不为兽生刍,而兽食刍;不为人生狗,而人食狗。无为于万物,而万物各适其所用,则莫不赡矣,若慧由己树,未足任也。

“天地不仁”,天地不以为它自己是仁德,因为“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此为上天之德行,它又作、又生、又为,可是它不自以为“仁”。

“以万物为刍狗”,它拿万物和刍狗是一样的。“刍狗”,万物中最卑微的。

【宋龙渊注】刍狗之草,本是祭祀所用,燎帛之具也。祭祀则用,祭已则弃。天地之化育,及于万物。未尝不及于狗刍者。狗刍虽是至贱,亦是万物中之一物。天地观刍狗,未尝不与万物同,观万物未尝不与刍狗一样。一体同观,一般化育。天地以无心为心,不自有其仁,正是仁之至处。故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二句。

“刍狗”,北方一种草,长在人行道边上,北方称毛毛忽(取老师语音),极柔软,穷人以之烧炕,极热。因为柔软,烧炕热,大家都抢刍狗,为万物中最卑微者;可是郊天祭地时,把这个也得拿来,摆在供桌上。郊天,皇帝主祭。皇帝为天之子,替天行道。祭天即祭其父,即尽孝。每年向天报告一次,做孩子的怎么替你行道,要老爸爸放心。做孩子的,不但把最重要的东西放在心上,就连刍狗也没有忘,都放在祭台上。祭完之后,向后转,上一个台子,要望燎。望燎,各样祭品都取一点,置柴上,以刍狗引火,叫烟跑到天上去,上达天庭。望燎,要看到烟没为止。望,是看;燎,是烧。

烽火台,又叫狼烟台。狼烟台,主要是针对北方民族。狼粪晒干,久置不变味,撒在木柴上烧,不论多大风,风一过,烟都是直的。祭天,烟要直,也得搞狼粪,但这得偷着弄,否则上天生气;偷着弄,他不辨味。嗯!他“食而不知其味”嘛!(戏语)。

望燎,基督教《创世记》也有这个规矩。台北的迷你裙祭孔(隐含二义:一、祭礼不全;二、参与祭孔之人穿迷你短裙,与礼不合),也有这个仪式,可惜仅余形式。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王弼注】圣人与天地合其德,以百姓比刍狗也。

圣人教育天下,也不自以为有仁德,拿百姓和刍狗看作同一重要,因为“民胞物与”,民是我同胞,物也是我同胞。

【宋龙渊注】刍狗虽是至贱之草,天地与万物同施化育。是天地之至仁,无足此而遗彼。圣人心同天地,以一心观万心,以一身观万身,以一物观万物。博爱周遍,贵贱无分。体万物而无心,顺万物而无情,亦无足此而遗彼。故曰“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二句。

宋龙渊的讲法为正统道家,偏统道家或说:用刍草做成狗打靶。没听说圣人拿百姓当狗打靶的,这不合理。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王弼注】橐,排橐也。籥,乐籥也。橐籥之中空洞,无情无为,故虚而不得穷屈,动而不可竭尽也。天地之中,荡然任自然,故不可得而穷,犹若橐籥也。

【宋龙渊注】天地无私,不自有其仁者,盖以虚中而无心。观“间”之一字,可知天地合炁,万物合德,人心合理,不有不无,妙无妙有。造化从此而出入,物理自此而成就,故取橐籥之物而喻之。无底之囊曰橐,有孔之窍曰籥。取其动气鼓荡之义。有虚中之妙,动则风生,静则风止,愈动愈有,愈有愈出。所以四时行,百物生,皆是天地之橐籥所出也。人能处中,则身中之橐籥即天地之橐籥。天地与我,又何异焉?

“天地之间”,“间”字重要。

“虚而不屈”,“屈”,有两说。音jué,竭尽也。严复批:“屈,音掘,竭尽也。‘虚而不屈’,虚而不可竭也。”蠧和籥,虽然是空的,可是永远不竭尽。像风箱,空的,越拉风越大。也就是说空是空,可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是中国人“道”的观念。另一音qū,曲而不伸为屈。

再看王弼注:“橐籥之中空洞,无情无为,故虚而不得穷屈,动而不可竭尽也。”籥,竹制的乐器。橐籥之中是空的,无情无为。为什么橐和籥越空越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它无情无为。人无为还容易,无情不容易。

因“无情无为”,“故虚而不得穷屈”,永远不穷竭;“动而不可竭尽也”,这是解释“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王弼注:“天地之中,荡然任自然,故不可得而穷。”“荡然”是一种境界,“任自然”是一种修养。要达到“荡然”的境界,得有“任自然”的修养。

有人把太太管得离婚了,这就不懂得任自然。老师怎么知道?要离婚,问他们为什么?他太太说天天看着不自由,所以要离婚。哪有天天看着的?说是你和我来得不正当,你可能如法炮制,和别人不正当……要注意,这不是说是非,这是告诉你们,因为你和他来之不善,他永远不相信你。所以女同学对男孩子必要绷住。等他热,叫他一头热,总给他冷冰冰的,这才行。等你和他来之不善,他就以为你和别人也“不善”;你和他一笑,他说你和别人也“笑”过,你再和别人笑,他就疑惑了。

同学不要光听笑话,要知道其中的深意,运用得妙,才能做事;不能悟,免谈(不能做事)。记住啦!不能乱笑,笑得不是时候,就笑出毛病,笑得笑到“恰到好处”。所以儒家讲“中道”。老子更妙,说“中道”那还不行,得“守中”。要“守中”,才能不穷;不“守中”,那就穷了。《老子》不容易读就在这,所以说要“悟得老氏妙”。没有悟得“妙”,那不行的,这不是当文章读的事。

风箱,空的,越拉风越大,这就是“空”之妙。因为悟了“空”之妙,所以讲“虚”,“虚”之妙就在这。

老子之用世(事),完全任自然。等孔子言“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道不远人”,那大本就不远人。为什么远人?因人自为道。所以,孔子虽未明言“任自然”,无意之中,亦是“任自然”。“人之为道”就不任自然了。

东西多半是应时而生,过去那时,没那玩意,等到后人还去拾那杂碎,那就没用了。所以我们强调“圣之时者也”,“学而时习之”。这在过去是如此,今天也是如此,今天也有今天应时而生的东西。同学不要看王阳明一个“知行合一”,把人给唬住了,其实子路是第一个倡知行合一的。《论语?公冶长篇》“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就是“知行合一”。王阳明读书有得,针对那个时代,提一个“知行合一”。“知行合一”之说,在那时就应时而生,就唬住了那个时代。

所以,我们老说“不要做殡仪馆的化妆师”,各时代的人各有所适,思想是应时而生的东西,它是由那环境造成那个东西,不是那环境产生不了那东西;在那时它生那东西,不是那时想不到那东西。古人如此,今人亦复如是。若是老拿旧的如法炮制,抱着死人骨头老啃,还抱着跑,若说你有特殊偏好,那另当别论。若说用到今天,不要说用不上,恐怕一切都毁了。像前数日,台湾《中国时报》举办文化座谈会,几位大师讲的都是中西合璧,不中西合璧,好像在今天就不能谈了。他们谈的,我们接不接受是一回事,但必要知道,这是应时而生的。我们老说“读书是以古人智慧,启发我们的智慧”,学老子,不要张口就老子怎样怎样。思想是应时而生的,老子在今天恐怕也要改变,不改变也不能应时。

不过,话说回来,人各有所适,思想虽是应时而生,不可以离开“时”,但你特有偏好,像老西(山西人)爱吃醋,说我就是爱这个味,我就好宋明理学,自己愿与时脱节,那也可以。如日本就有一帮和尚,他说他圣洁,也和中国和尚穿一样的和尚衣服,不结婚。另有一帮和尚,比较进步,他们不同,他们结婚,然后大儿子再出家当和尚;他可以做官,只有在掌法时才穿僧衣,仪式一完,啥都可做。

我们若从正面去认识这个问题,不从“素隐行怪”去认识这个问题,不结婚是违反人性的。日本那帮和尚,不是进步,而是反正;至于那帮不结婚的和尚,等多读经之后,也知道自己是一帮怪物。因为执意“素隐行怪”去认识问题的,毕竟是少数。

打开佛教史来看,释迦不但结过婚,而且有儿子罗睺罗。和尚不吃荤,是到梁武帝才开始的。结果梁武帝饿死台城,死前不但开了荤,连麻雀、老鼠都吃了。可见成佛,与做和尚结婚与否,是两回事,千万不要说他特别,这我才相信他。再特别,不过是怪人而已。但是,和尚虽可以结婚,不可偷婚,偷偷摸摸的不可以。偷婚是人格问题,结婚是光明正大,光明正大还可以请上几桌,热闹热闹。一般人不明白正面认识问题,专从“素隐行怪”去认识问题,那不是大道。

“动而愈出”,愈动愈厉害,就是生生不息的意思。

参阅【宋龙渊注】。

虚者,虚其中也。不屈者,言气之往来出入,未尝屈而不伸也。此言虚中之妙,一来一往,一消一息,动静不已,出入无间,流通于上下,贯彻于始终。其妙用之机轴,未尝屈而不伸;其机轴之运动,未尝动而不出。是故不虚中,则不能不屈;不妙动,则不能愈出。得此虚中之妙,阴阳故能动静,五行故能变化,天地故能定位,万物故能生成。所以生生不已,化化无穷。观此而知圣人之动静,修道之功能愈可见矣。

这里宋龙渊注、王弼注都对,但宋龙渊注不如王弼注好。“动而愈出”,愈动愈厉害,愈动愈多,也就是无穷。“愈出”,就是生生不息。“动”之观念,在《老子》中要特别注意。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王弼注】愈为之则愈失之矣,物树其恶,事错其言。不济,不言不理,必穷之数也。橐籥而守数中,则无穷尽,弃己任物,则莫不理。若橐籥有意于为声也,则不足以供吹者之求也。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数”同“术”。“多言”则“术穷”,“术穷”那不垮杆了吗?所以说“为政不在多言”,为政不多言,那不是有术了吗?

我们讲书,要脱去马路上那些智慧人研究《老子》的方法,我们用笨方法研究《老子》,看看它到底有几句话是形而上的?现在许多人,《易经》没等读,就形而上的;《老子》也形而上,《庄子》也形而上。那可真“形而上”!那可真“装子”——装神、乱讲。

回头看王注:“愈为之则愈失之矣。”最简单地说,就是越小心,越出纰漏。像我们端东西,往往越小心、越谨慎,越打了。

不过有时候,打个碗还出息了。相传,袁世凯每日习惯午睡,睡醒,必用一只心爱的玉碗喝茶。银器、玉器遇毒变色,所以有地位的人,多用它。有一天,侍候的小厮端茶时,忽见袁所睡的床上,躺着一只大蛤蟆,这一惊,失手便把玉碗打了,小厮吓得哭了起来,好在没惊醒袁大帅,慌忙把地上收拾干净,跑去向袁氏某姨太求救。某姨太了解袁氏心理,告诉小厮,就说:“看见一条五爪金龙躺在床上,所以把碗惊打了。”小厮依言而说,不但没招罪,还得了赏。于是一句假话,使袁世凯信以为真,自以为真命天子,断送了袁氏。所以,造谣也得有一套。袁氏洪宪登基,龙袍绿色,上有白色龙,远望确如蛤蟆。龙袍绿色,自古无之,古来龙袍尚黄或尚红,无尚绿者。

接下来,王注:“物树其恶,事错其言。不济,不言不理,必穷之数也。”“物树其恶”,“恶”为“慧”之讹,“慧”与“惠”同。为什么“树其惠”,“错其言”?因为大家有一个观念:“不惠”就“不济”,“不言”就“不理”。所以,一般人认为,为政要“惠而不费”(费,本作违逆不通解,“惠而不费”,即“民之所好好之”,此处借以说一般人的观念,非经书本义),没有惠不能成其事,得有惠才能济其事。一切事成功都叫“济”。日本至今尚保有此规矩,事情办完,盖个章——“济”。

“不言不理”,凡事聒聒到处老讲,认为我要是不讲就没有办法了。甚至“讲道理”,也成立一个骗人的地方,说是有传授的(指台湾地区专门管思想办宣传的学校)。

然而要用惠,惠必有所不济,等到不济了,老百姓就有怨言了。你什么都免费,这回要一点钱,也不行了。因为要惠终有不济,到结果还是不济。人以为不言不理,天不言而能理,人能言而不理。大家都能讲,而事情总不能做得好。所以孔子说:“予欲无言。”弟子说,“夫子不言,小子何述焉。”弟子就是不言不理的观念,孔子就高一招:“天何言哉?”孔子要法天。

因此,“不惠不济”,“不言不理”,都是“必穷之数也”。这不仅是一定的,也是经验之谈。

王弼注:“橐籥而守数中,则无穷尽。”“中”在此即上面说的“空”“虚”,第六章的“谷”说的也是这个。道家“空”与“虚”的观念特别重要。

王弼注:“弃己任物,则莫不理。”“弃己任物”就是“荡然任自然”(见前句王弼注)。“弃己”者,弃己之私见,弃己之私智。下面第六十五章即言:“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我们果能“弃己任物”——弃己之私智,而任物自然之性而治之,臻“荡然任自然”之域,则“莫不理”——则没有办不好的事情。这就告诉我们:道不远人,人自为道而远人。

道为常行之法,常行之路,它有必然的道理,根本就不远人。等到人为之道,离开了必然的道理,则远人。

看今日之事,一部廿五史,完全是“任己弃物”,完全是任己之私智,而违物自然之理,结果都是人自为道而远人,没有不砸锅的。砸得厉害的,几十年就垮;不厉害的,就像一个破瓜,慢慢烂,到最后也完。追究它的原因,就是不能“弃己任物”。假如能弃己之私智,而任物自然之理而理之,没有治理不好的。

在今天,我们真想救民于水火,就应该平心静气看看人的智慧到底有用没用?三国时代智者辈出,好像智者在那个时代都出来了,可是他们那个时代最短。人的智慧如果没用,我们现在要救民于水火,最重要的就是“任自然”。要注意的是:“任自然”并不是放任不管,而是我们得认识自然,然后按照自然之理而理之,就是不违背自然去做一件事情。许多事情方法越多,越违背自然。戕贼人性,例子太多了。

王弼注:“若橐籥有意于为声也,则不足以供吹者之求也。”如果橐和籥都有意作声,“则不足以供吹者之求也”。因为吹的人,要找的声音太多了,我们能预备几个声呢?就因为无意为声,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像古时以水为鉴,水无意照谁,谁来都照,照完之后一点痕迹都没有。等有意为之,哪怕想得再周到,一个人的智慧总有限,绝达不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境界。所以橐和籥都有意为声,则不能使那些求声者都得其满足。明白了这个,为政者就要知鉴戒,少再想些臭方法,哪时代想得愈多,愈用智慧,哪时代亡得愈快。你们看《三国》就知道了。

中国的老话:“老不看《三国》,少不看《西游》。”老年人本来就老谋深算,再看《三国》,愈看愈奸;少年人本来就爱胡思乱想,再看《西游》,更是忽而天忽而地不着边际地想。历史如此,人事亦复如是,看看那些善用心智者,成功者寥寥。等到不善用心智者,就是任自然,也可能就是历史人物。人就是不任自然,就以己之“明”来造,结果不待自己死,己之“名”就死了。因为历史、社会,甚至自己,早就把我们宣判了,我们先就死了。这中间的深意,细玩味(按:玩,《现代汉语词典》简化为“玩”,因保留毓老师特定风格,故“玩味”保持不变),不是言语所能传的。

总之,音乐之声变化多端,像中国音乐《百鸟朝凤》,可以说美到极点,“若橐籥有意于为声也,则不足以供吹者之求也”。

既然人为的东西,无法取之不不尽,用之不竭,那就得顺自然,得“弃己(之智)任物(之自然)”才行。

在这,再给大家提个醒,像(教)小孩,我们如果懂得“弃己任物”,可能把他自娘胎带来的聪明都发挥出来。反之,许多小孩都为父母戕贼了。父母自己是笨牛,偏要小孩向笨牛看齐,否则责骂随之。所以做父母的该下点功夫,先看看自然如何做,然后在旁边做个舵手,调整调整,不必完全干涉。有时小孩想的,可能比做父母的还高。有些父母就要小孩和自己一样,人不一样是必然的事,你偏要他同你一样,那是偶然的事。这就像唱戏,要每个人都唱“梅派”,结果成“没派”,如果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可能都自成一派。

人要懂得发挥自己的长处,像讲书,要讲自己百分之百懂的,纵使行家听了,也得说你“准”;千万不要说自己不懂的,一张嘴,把别人都笑死了。天下事太多太多,我们懂得却太少太少。即使做假,也得装得像真的——“妙伪若真”。所以不必多说,不要以为多说就懂。“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还不如守住空的。

【严复批】太史公《论六家要指》,注重道家,意正如是。今夫儒、墨、名、法所以穷者,欲以多言求不穷也。乃不知其终穷,何则?患常出于所虑之外也,惟守中可以不穷。庄子所谓“得其环中”以应无穷也。夫中者何?道要而已。

严批即以为儒、墨、法家多言,不如老子守中。为何多言?就怕人家不懂,结果越多言,人家越不懂。人言太多则“数穷”。数,同术。是以谚曰“为政不在多言”,不多言即“有数”。

这里“言”不单是“说”,写太多了,也“数穷”。看那些写太多的,前后就矛盾了。几个大家都如此。像儒家骂法家即多言。

在这里,特别提醒同学,一般人对老子误解得很厉害。等读古书的,都说“商、韩出自老氏”。商、韩读老子之书未读通,故承续老子之弊,而造法家之言,明乎此则知老子为法家之祖,他的道道(智慧方法),超过商、韩。因为商、韩未明老子最高境界,故有流弊。是故若“悟得老氏妙,商韩弊可调”,这全在乎学者。反过来,如果一样有商、韩的偏僻,则仍有其弊。

此都是古人之言,所以老子绝不像今天讲老庄的,讲成发疯(指放浪形骸、邋里邋遢)。

毓老师笔记

“数,同术。中者,妙、徼之祖也。老子教人不言者,以观妙、观徼为治世之不二法门,以体悟、体验为应世之道。不以理论惑世,而以践履福民。”

你讲的目的,就为达到你的“术”,这一多言,“术”倒穷了。这一来就不如“守中”。中即道,即“妙”和“徼”的祖师爷。守中是什么?我们要“观妙”——观,察、体悟。体悟自然之生,体悟自然“妙万物而为然”的然(《易经?说卦传》“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老师易“言”为“然”。然,解为“样子”)。我们要“观徼”——体察、体验自然之迹,体察自然生万物之迹。“观妙”是体悟,“观徼”是体验。用体悟、体验的“观”,来“观徼”——体验自然之迹,“观妙”——体悟自然之生。

“以观妙、观徼为治世之不二法门”,即无为而治。为政,不要人自为道而远人。“多言”即人自为道。“数穷”即远人。老子所言完全是法天、法自然。天是自然之子,天法自然;法天,就是法自然。

“不以理论惑世,而以践履福民。”“不以理论惑世”,不拿理论来惑世;“而以践履福民”,要拿实际的行动来福利民生。

说这么多,你们不要听糊涂了。“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就是说你讲的那么多,虽然讲的都是术,到最后你的术也穷尽了。那不如守中,观自然之妙,观自然之徼,然后循其迹来做事。

此处之“中”,与儒的中道没有什么不同。不过老子把“中”字讲得很活,一个是妙——自然之生,一个是徼——生万物之迹。前言“道必有复”,复即迹。“中”在此即上面说的“空、虚”,道家空与虚的观念特别重要。

毓老师金句

精义入神:对一件事认识得一点驳杂都没有,即能彻底了悟,即有精义的功夫。有了这个功夫,做事的时候,恰到好处,指哪打哪,即为入神的结果。

同类推荐
  • 祝酒辞与红白喜事致辞金典

    祝酒辞与红白喜事致辞金典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祝酒辞。通过从酒的起源到祝酒辞的兴起、发展、演变,乃至最后成型,对祝酒辞进行了全方位阐述,希望读者了解祝酒辞的“前世今生”,并对酒文化有一个重新的认识。此外,还遴选出数百例题材丰富的祝酒实例。下篇为红白喜事致辞。书中对红白喜事的礼俗和红白喜事致辞的特色进行了详尽的讲解,同样选取了诸如婚礼、生日、节日、会议、商务庆典、送行、就职、升迁、升学、乔迁等多种不同场景的案例供参考。本书具有很强的阅读性和实用性。“一杯美酒,笑迎五湖四海宾客;一本奇书,恭奉千秋万代读者。”
  • 学国学,用国学

    学国学,用国学

    本书紧紧围绕“本领”和“能力”,通过分析国学与现代社会的一系列问题,让领导干部能够清楚地了解国学知识,学会用国学知识中的精髓来分析当今社会出现的问题,懂得用国学知识来提高自身执政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性。可以说这本书所讲的内容,把握住了时代发展的脉搏,点明了国学精髓的所在,开创性地把当今社会的突出问题与国学联系起来进行探究,是一本既讲得时尚,又要讲得明白;既讲得有深度、有层次,又讲得很管用、很实用的国学经典书籍。
  • 民间婚俗

    民间婚俗

    婚姻礼俗是男女建立婚姻关系的必要途径。由于结婚是人生最大喜事,关涉到家庭幸福、家族香火的延续和社会的安定,因此有关婚姻的习俗也就特别繁多。哭嫁仅仅是婚俗中的一个插曲。以上简单梳理了哭嫁习俗流变的轨迹,从中可以看出,婚俗的历史非常悠久,并且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婚俗还包含丰富的文化意蕴,充溢着美好的情感以及人们对幸福家庭生活的向往。本书将依照婚礼的程序,展示婚礼中重要环节的风俗画面。
  • 贞观政要(全集)

    贞观政要(全集)

    《贞观政要》是一部以记言体为主的政论性史书。全书记录了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徵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作者从古今借鉴的意图出发,将君臣问答、奏疏、方略等材料,按照为君之道、任贤纳谏、君臣鉴戒、教诫太子、道德伦理、正身修德、崇尚儒术、固本宽刑、征伐安边、善始善终等一系列专题进行归类,使这部著作兼史实与政论性于一身,既是贞观之治的历史写照,又蕴含着治国安民的政治观点和成功的施政经验。本书在参阅不同版本的《贞观政要》基础上,按照原文、译文、注释、评析的体例,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为读者奉献上具有现实意义的管理学大餐。
  • 寿阳县:中国寿星文化之乡

    寿阳县:中国寿星文化之乡

    寿阳不仅流传着大量与老寿星南极仙翁有关的传说和歌谣,还保存了寿星洞、寿星桥、万寿阁、寿星祠等大量的传说遗迹,并保留了许多古老而独特的与寿星相关的风俗, 所以素有“寿星故里”之称。
热门推荐
  • 接受,是变好的开始

    接受,是变好的开始

    强大不是能征服什么,而是能承受什么。当你能够坦然接受生活中的一切,不论沉浮喜忧,你的人生将会更加从容。本书以舒缓的文字,将这一心灵智慧娓娓道来,并与你一同剖析“接受”的深层意义,分享它带给我们人生的诸多好处,让你学会“接受”,坦然“接受”,乐观、豁达地面对生活。
  • 一骑红尘·财迷皇妃 (穿越)

    一骑红尘·财迷皇妃 (穿越)

    看书的朋友欢迎加入若兮轻云的QQ群:一骑红尘(1群)63999533一骑红尘(2群)67705903敲门暗号:花花我绝对是一个好人,嘿嘿,只是有一点小小的财迷。呜呜,不就躲个雨吗,就被闪电劈倒了这个陌生的时空。不过有帅哥逗我开心,还可以莫名其妙混个皇妃当当,最重要的是银子大把大把的有啊。嘿嘿,就来看看我的一段精彩奇遇吧。萧钰:一个古灵精怪现代女孩,是一个十足的钱迷。不管是谁,见钱就A,。上至皇上、公主下至乞丐、哪怕江湖XX,她都照A不误。每一个人被她A过的人都痛并快乐着。镜城祁: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多次被骗、被扁,可是那种让他像一个平常人一样被爱被恨的感觉,又是他甘心被欺。用一个儿时的乳名接近她,不是欺骗,只是想留住一份最真诚的爱。友情推荐的佳作:《转世莲华》http://m.wkkk.net/a/70911/《赖上美男皇帝》原名诱拐恶魔之骗仙皇妃--爆笑穿越,笑翻中。。。。http://m.wkkk.net/a/76498/注意:有的章节因为网络问题传重复了,所以请大家点击的时候看见同样的章节就不要看了。对不起大家,以后会注意的。。。VIP充值可以参见这个网站:http://m.wkkk.net/help/m.wkkk.net
  • 仙王御姐打破常规的生活

    仙王御姐打破常规的生活

    仙王降世,渣男出门,与女一璇,纠纠缠缠,不清不白,开始不一样的都市修仙,你经历过在新手村碰到大boos吗?你明白,当你站在终点的时候,突然被一个女人临门一脚的踢进新手村的心情吗?真巧,我都亲身经历过只是我这一生最有幸,还是遇到了你。
  • 我是阿九!

    我是阿九!

    末日二十五年后,围墙外异种横行,异兽当道,围墙内人性泯灭,秩序重整。围墙外一个世界,围墙内一个世界。阿九临死前,没有恨谁,只恨这世道!为什么没有异能就是弱者!为什么没有异能就必须被抛弃!再次归来,以血肉之躯铸就战神之名!
  • 民国名人与日本妻妾

    民国名人与日本妻妾

    戊戌变法夭折,康有为孤身一人仓皇逃上英国舰船,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在流亡前,康有为的妻子和儿女滞留港澳。后来大女儿辗转来到海外陪伴父亲,照顾他的生活。康有为曾经和弟子梁启超一道,倡立“一夫一妻世界”运动,提倡妇女解放和建立现代家庭制度。但其后师徒相继食言,各自开始纳妾。
  • 雪落凡尘

    雪落凡尘

    她是西北大将军之女,拥有倾城的容颜,灵动脱俗,向往自由与靖王世子青梅竹马,她以为他是她一生的幸福,当幸福遭遇背叛,她该何去何从……被迫嫁与晋国三皇子,他是她的命中注定,还是另一次的欺骗……
  • 让人类走得更快:汽车(探究式科普丛书)

    让人类走得更快:汽车(探究式科普丛书)

    本书语言生动,富有哲理,在讲述知识的同时还穿插了一些关于汽车的小知识,学习中不乏休憩。易读易懂,阅读这些知识,能陶冶情操、开阔眼界、开发智力、增强青少年朋友的学习欲望,另外它可适用于家长阅读。
  • 有女撒景色

    有女撒景色

    莫名其妙的,她撒景色穿了,貌似这感觉还不错……片段一:“娘亲!”“噗——咳咳咳…”景色被两个男孩异口同声的称呼呛得脸红脖子粗。……“小桃,你怎么没告诉我有两个儿子呢?”片段二:“什么?吃了熊心豹子胆了,大白天的抢劫!”看到前面一个急速逃窜的人影,景色撒腿追了过去。……“少爷!”扭头看去,竟然是上官靖哲和上官靖磊,惊喜啊!刚要咽下口中的茶开口,就听到:“爹爹!”噗——一口茶全部喷了出来,正好一滴不落的喷到了走到她身旁的上官兄弟俩身上。……现在该怎么办呢?谁见过做妻子的,孩子都俩了还不认识孩子他爹的?……片段三:“实话?呵呵……”景色笑着,眼底一片冰冷,这就是全心爱着的男人,她不会哭,可是却管不住自己的心,狠狠的痛了!她依然好爱他,但绝不允许自己卑微的去爱他……抓过红铁,对准自己的鬓角,一咬牙,狠狠地落了下去……从此后她再不要为他心痛,他们桥归桥、路归路,她要潇洒离开,策马红尘……男猪脚们:上官漓尘:自发现她的变化,自心开始为她而变化,他知道自己爱上了她,那个做了他四年之久妻子的小女人!伤害她,他的心比她更痛,可是为什么要在伤害她之后才让他发现,原来是他错了!他还能找回她吗?在她离开之后,他病了,山庄里再没了他的身影……风孤:他冷漠、残酷、腹黑、霸道,算计她,只因爱上了她,恨不相逢未嫁时,他就让她变成凄惨的下堂妇,以后,换他来疼她爱她,再不让任何人欺负她……月无忧:他是高贵谪仙般的环月无忧王,无意之中将心遗失在大大咧咧的她身上,但是他知道她的心里只有她的夫君,所以他将自己的情深深的埋葬!可是谁能告诉他,为什么在她的夫君遗弃了她之后,她的心里依然不能有他,宁愿让那个丑陋的男子呵护她,也丝毫不接受他的关爱,难道她不知道他的心吗……树:我是为她而出现的,我暂时还不能说我是谁,你们只要知道我很爱她就好了……为了让亲有一个心里准备,草提前打个招呼,本文结局是绝对的一对一!有点搞笑、有些情殇…
  • 厉太太又暴露身份了

    厉太太又暴露身份了

    推荐新书《夫人她马甲又轰动全城了》婚前,池恩恩以为嫁给厉北爵,可以在霖市横着走。婚后,她终于知道,横着走的是螃蟹,嫁了人的是厉太太!人前,他是冷酷无情、年轻多金的帝国总裁。但只有池恩恩才知道,人后这个男人有多霸道、喜怒无常!终于有一天,忍无可忍的厉太太爆发了。“厉北爵,你到底想要我怎么样?”“我要你爱上我!”所有人都知道,总裁大人是个占有欲超强的偏执狂!恨不得24小时把老婆带在身边,一秒看不到她,会偏执发作……
  • 穿越之孤女也有春天

    穿越之孤女也有春天

    她无父无母,从小在孤儿院长大的她在半工半读的情况下完成了大学学业,现在一公司担任文员工作,正当她滋润的过着自己的小日子时。她万万没有想到睡个觉也能穿越。穿越到古代一小山村成为一寡妇,俗话说寡妇门前是非多,邻里的嘲讽,爹娘的懦弱,家庭的贫穷,面对穿越来的她,这些都不是问题,且看她如何与之斗智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