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5400000005

第5章 代词篇(2)

(22) 吾所以荐子者,欲令辅国家以道德也。(《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

(23) 处虚,非不悦子之言,顾吾不能行,如何!(《郑范陈贾张列传》)

“子”有尊称的意味,关于这种用法的来源,顾炎武在《日知录·大夫称子》中认为来自五等之爵说,而邢公畹在《〈论语〉中的对称指别词》中则认为表尊称的“子”字与五等爵之“子”无关,并以《诗经》为例指出“子”只是普通男子的尊称而已。吕叔湘先生(1982)也说过:“‘子’字本来是一种美称,比‘尔’‘汝’略略客气一点而已。”我们赞成邢公畹先生的说法,结合《后汉书》中的例子,可以发现“子”多用于平辈之间,也可以用于上对下,如上例(21),老者称晚生为“子”;同时由于“子”兼有名词的性质,可能稍削弱了它用以指称的用法。

卿:用于对对方(男子)的敬称,可以是君称臣,也可以是同辈之间互称。《史记·刺客列传》“卫人谓之庆卿”司马贞索隐:“卿者,时人尊重之号,犹如相尊美亦称子然也。”这种用法的“卿”似乎在汉魏文献中异军突起。《后汉书》表第二人称用法中,“卿”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具有特色的词。陈燕在《论南北朝的“卿”字》一文中,通过文献用例分析了南北朝“卿”的大致使用情况,认为这一时期“卿”、“汝”混用,二者意义相同,但使用的场合不尽相同,“汝”“尔”这类古语词在南北朝做为第二人称代词应当属于郑重称谓,而“卿”则是非郑重称谓。

《后汉书》中“卿”、“子”都可表示对人的尊称,相比之下“卿”使用得更多,从同期其它文献来看,“卿”在魏晋时期的口语中有愈趋发展之势;而“子”则更多的用在文言书面语中。《后汉书》中“卿”的这种用法共76例,多作主语,也用作宾语、定语:

(24) 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吴延史卢赵列传》)

(25) 朕今遣卿归营勒兵,鸣鼓相攻,决其胜负,不欲强相服也。(《刘玄刘盆子列传》)

(26) 今欲与卿戮力同心,共安社稷,将何以匡济之乎?(《袁绍刘表列传》)

(27) 卿父劝吾协同曹操,绝婚公路。(《刘焉袁术吕布列传》)

(28) 卿曹皆人隶也。(《独行列传》)

(29) 如卿等欲不可复贱,居高坚自持,勉思鄙言。(《马援列传》)

(30) 帝见永,问曰:“卿众所在?”(《申屠刚鲍永郅恽列传》)

其中“卿曹”“卿等”“卿众”表复数,如例(28)至(30)。在魏晋时期,“卿”作为敬词被广泛地使用着。“卿”在《后汉书》中用例76次,仅次于“汝”字出现的次数,其语法功能分布较为全面,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词。在稍后的《世说新语》中,“卿”的使用达到196次,“汝”、“尔”分别才64次和16次,“卿”的使用居于首位,而且“卿”还可活用作动词,动词后面带宾语,构成“卿卿”、“卿之”等。由此可知在东汉魏晋时期,“卿”是个十分活跃的词。

小结:上古中表示“你”的概念如“汝、尔、若、子、戎、乃、而”等,相当复杂,而在《后汉书》中已逐渐统一为“汝、尔、子”,且“汝”字占较大优势,“汝”至今仍存在于闽东方言的福州话和闽南方言的海南话;同时,这一时期新生的有谦敬意味的“卿”字也越来越发展起来。

3.这(This)

“这”位于《百词表》第4位。《后汉书》中“这”的概念下有6个词:此、斯、是、兹、之、然。

此:《助字辨略》卷三:“此,是也,兹也,彼之对也。指物之辞。”“此”作为指示代词,未见于甲骨文及西周金文,在先秦文献中较为多见,且功能颇为完备。《后汉书》中“此”是最典型的近指代词,主要作主语、宾语、定语,并有一些由“此”组成的固定格式。

(1) 此亦天亡之时,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也。(《宗室四王三侯列传》)

(2) 古人有言:“仁远乎哉?我欲仁,而仁斯至矣。”此之谓也。(《列女传》)

(3) 今关门禁严,君状貌非心,将以此安之?(《李王邓来列传》)

(4) 钟离尚书若在,此殿不立。(《钟离宋寒列传》)

(5) 此二王者,虽有圣德,假使时无失道之过,无由逼而取也。(《刘焉袁术吕布列传》)

上例(1)作主语,例(2)作一般动词宾语,例(3)作介词宾语,例(4)作一般名词定语,例(5)作数量结构的定语,表同位关系。

如此:可用于指代上文内容,如例(6);可表示假设的条件,如例(7);可表示程度之深,如例(8)。

(6) 初,太后新立,当竭二祖庙,欲斋,辄有变故,如此者数,竟不克。(《皇后纪》)

(7) 苟如此,律何故禁之?(《卓鲁魏刘列传》)

(8) 往者遇祸,天下同义,知故不少,何至自苦如此!(《杜栾刘李刘谢列传》)

若此:表示程度之深,同“如此”。

(9) 今皇太子以聪睿之姿,通明经义,观览古今,储君副主莫能专精博学若此者也。(《桓荣丁鸿列传》)

当此之时:

(10) 当此之时,功有横而当天,讨有逆而顺人,故娄敬度势而献其说,萧公权宜以拓其制。(《班彪列传》)

由此观之:

(11)由此观之,则刑轻之作,反生大患。(《梁统列传》)

斯:《尔雅·释诂下》:“斯,此也。”“斯”做指示代词,甲骨、金文均不见。《论语》用“斯”不用“此”,应与时代方言或个人用语习惯有关。在《后汉书》中,“斯”可作主语、宾语、定语,作为近指代词出现频率低,与其指示性较轻相联系,王引之《经传释词》:“斯,语助也。”

(12) 汉初诏举贤良、方正,州郡察孝廉、秀才,斯亦贡士之方也。(《左周黄列传》)

(13)《诗》云:“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其斯之谓也。(《列女传》)

(14) 朕仰观天文,乃兴于斯,以今月壬辰即位赵宫。(《王刘张李彭卢列传》)

(15) 盛哉乎斯世!(《班彪列传》)

是:《广雅·释言》:“是,此也。”“是”作为指示代词,主要用于复指上文,使得行文简洁。在《后汉书》中“是”可作主语、宾语、定语,还可作谓语,这是与“此”、“斯”不同的,“是”作谓语如例(19),在《后汉书》中共33例。

(16) 攻破城邑,周遍天下,本故妻妇无所改易,是一善也。(《刘玄刘盆子列传》)

(17) 十二月,赐三公已下金、帛,各有差。自是三年一赐,以为常制。(《孝献帝纪》)

(18) 六年十一月丁亥,太白昼见。是时,邓后家贵盛。(《天文志》)

(19) 臣闻图尧、舜之事而不能至者,汤、武是也。(《冯岑贾列传》)

于是:《经词衍释》卷一:“于是者,承上之词也。义各有别。如《左传》‘于是闰三月’之属,谓是时也。‘于是有庭实旅百’之类,皆言因此也。”《后汉书》中这两种用法都可见,如例(20)中“于是”犹言“当是时”,而例(21)中的“于是”则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于是”,隐含事件在时间上的承接性。

(20) 明年,刘备称帝于蜀,孙权亦自王于吴,于是天下三分矣。(《孝献帝纪》)

(21) 于是内外从化,被服如一,诸家惶恐,倍于永平时。(《皇后纪》)

是以:《尔雅序》“是以复缀集异闻”邢昺疏:“是以者,因前起后语。”《助字辨略》卷三:“是以,犹云所以。”“是以”同上述“于是”的第二种用法,表示“因此、所以”。

(22) 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

(23) 是以议者每称盛时,咸言永平。(《樊宏阴识列传》)

从音韵上看,“是”ie、“此”tshie、“斯”sie是叠韵,“此”与“斯”是旁纽双声,“是”、“此”、“斯”的上古声母很相近,用法也基本相同。

在上古汉语到中古汉语发展的过程中,“此”的用法越来越广泛,在《后汉书》中“此”是所出现的近指代词中最多的。根据郭锡良先生对先秦《尚书》、《诗经》、《左传》、《公羊传》、《穀梁传》、《论语》、《孟子》、《墨子》、《庄子》、《荀子》10部著作的统计,“是”作为指示代词的数量要高于“此”,而在《后汉书》中,我们明显可以感觉到,“是”作为指示代词的数量远远少于“此”,这主要是因为“是”开始出现新的用法,即作为系词。如下例:

(24) 昔之为我哺乳之子孙者,今尽是我饮血之寇仇也。(《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

(25) 吾尝事冯直之父而又与直善,今宣光以此奏吾,乃是韩厥之举也。(《左周黄列传》)

兹:《尔雅·释诂下》:“兹,此也。”朱骏声《通训定声》:“兹,假借为此。”“兹”作为近指代词,早在甲骨文中已经使用,此后直至春秋末期一度广泛应用,到了战国时代,“兹”只在诸子书中仅见而已。《后汉书》中“兹”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例少。

(26) 兹所谓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宁者也。(《窦融列传》)

(27) 皇后寿,得由卑贱,登显尊极,自处椒房,二纪于兹。(《皇后纪》)

(28) 王者虽质文不同,而兹道无变,四时之政,行之若一。(《卓鲁魏刘列传》)

之:《玉篇·之部》:“之,是也。”《说文·之部》朱骏声《通训定声》:“之,假借为是。”《后汉书》中这种“之”常位于名词性成分前,指示较近的人或事物,其前后表示的是同一事物。

(29) 而钟离意、宋均之徒,常以察慧为言,夫岂弘人之度未优乎?(《显宗孝明帝纪》)

(30) 萧、曹、周、韩之伦,何足不致,吴、邓、梁、窦之属,企踵可待。(《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

“之”用作指示代词,还出现在“指示代词/名词+之谓”中。如果“之谓”之前是名词,“之”显然是指前面的名词;如果“之谓”之前是“此”、“是”、“斯”等指示代词时,“之”字的指代作用就已虚化,但此时“之”字仍然不能省略,“之”的这种用法我们可以理解为:“谓”带有两个宾语,一个宾语在“谓”之后,另一宾语为“此”、“是”、“斯”所指代的内容,“之”用来表示复指。下例(31)为“名词+之谓”,例(32)(33)为“指示代词+之谓”,其中例(32)引自《韩非》,而例(33)“谓”后面的宾语省略掉了,在《后汉书》中这更是一种常见的形式。

(31)《夏书》曰:“念兹在兹,庶事恕施。”忠智之谓矣。(《文苑列传》)

(32)《韩非》曰:“佷刚而不和,愎过而好胜,嫡子轻而庶子重,斯之谓亡征。”(《袁绍刘表列传》)

(33)《老子》曰:“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此之谓也。(《舆服志》)

然:《广韵·仙韵》:“然,是也。”“然”作为指示代词通常指事物。在《后汉书》中有两种用法,一是作主语,一般位于句子的前面,强调前面所提到的事情;二是作谓语,一般用于“所以+然+者”结构用来说明原因,或单独成句。此外还有一些由“然”组成的固定格式。

(34) 臣愚以为可宣下百官,参其同异,然后览择胜否,详采厥衷。(《邓张徐张胡列传》)

(35) 虽借亲属之恩,盖源流形势使之然也。(《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

(36) 所以然者,夷虏相攻,无损汉兵者也。(《钟离宋寒列传》)

(37) 禹曰:“不然。”(《邓寇列传》)

虽然:表示语义转折,意思是“即使这样、虽然如此”。

-38

臣闻夫妇之好,父不能得之于子,况臣能得之于君乎?是臣所不敢言。虽然,愿陛下念其可否之计,无令天下有议社稷而已。(《申屠刚鲍永郅恽列传》)

然则:《助字辨略》卷三:“凡言然则,皆承上语以发下意。然者,如是也。既如是,则当云何,故云然则也。”

(39)吾意不及此。微子之言,几败国事。然则计当安出?(《虞傅盖臧列传》)

然而:《经词衍释》卷七:“然而,犹然则也。”表示语义顺接,同“然则”,如例(40);《经传释词》卷七:“然而者,词之承上而转者也,犹言如是而也。”表示语义转折,如例(41)。

(40) 高祖帷薄不修,孝文衽席无辩。然而选纳尚简,饰玩少华。(《皇后纪》)

(41) 臣闻人君莫不好忠正而恶谗谀,然而历世之患,莫不以忠正得罪,谗谀蒙幸者,盖听忠难,从谀易也。(《左周黄列传》)

然后:《经传释词》卷七:“然后,而后也,乃也。”继事之辞,用于联系前后两件事。

(42)若阴阳调和,边境清静,然后行子之志。(《皇后纪》)

洪波先生(1986)将近指代词和远指代词分出一项中指代词,认为“然”当属其一;向熹先生(1993)认为“然”属“特指代词”,因为它有“如此”、“这样”、“那样”的意思。从《后汉书》来看,我们认为“然”字不仅从译意上与典型的近指代词只有微别,而且就其用例的实际语法功能而言,与“此”的功能恰为互补,扩充了近指代词的语法领域,应属此类。

小结:《后汉书》中“这”概念下的词,从语法功能上看,我们大体上可分为两类:“此、斯、兹、之”多为体词性的,而“是、然”则有谓语用法,可看作谓词性的。同时“此、是、然”有较多的固定格式搭配,反映了词汇化的进程,很多沿用至今。

4.那(That)

“那”位于《百词表》第5位。《后汉书》中“那”的概念下有4个词:彼、夫、厥、其。

彼:《玉篇·彳部》:“彼,对此之称。”“彼”作为远指代词在《后汉书》中共41例。其中作主语3例;作宾语9例,可作一般动词宾语和介词宾语;作定语29例。

(1) 彼与草木俱朽,此与金石相倾,岂得同年而语,并日而谈哉?(《朱乐何列传》)

(2) 夫事固有弃彼取此,以权一时之势,愿将军虑焉。(《郑孔荀列传》)

(3) 夫道者,以天下为一,在彼犹在己也。(《朱乐何列传》)

(4) 彼二王者,其备非不深也。(《逸民列传》)

远指代词“彼”远指特点表现最为明显,正如《玉篇》所释,它往往与“此”对称,王力先生(1980∶328)曾说:“‘彼’是十足远指代词。”所以,虽然中古时期已出现了现代汉语最常用的远指代词“那”,但此后“彼”仍然使用频繁,直至近代汉语中“彼”才被“那”取代。

夫:《经词衍释》卷十:“夫,犹彼也。”“夫”作为指示代词在《后汉书》中作定语。

(5) 观夫顺朝之政,殆不然乎?(《孝顺孝冲孝质帝纪》)

(6) 方今危急而阙里自开,斯岂夫子欲令太守行礼,助吾诛无道邪?(《申屠刚鲍永郅恽列传》)

《马氏文通》对“彼”、“夫”的异同进行了如下论述:“‘彼’‘夫’二字用于偏次者,则有指示之意。”“凡确有所指而必提明者,则用‘夫’字。‘夫’字或合本名或合公名,或前乎一读皆可。经生家误以‘夫’字为提倡之连字,盖未知夫‘夫’字之位,在句首者其常,而在句中者亦数见也。”上例的“夫”基本用于修饰后面名词结构,较之于“彼”,“夫”的指示作用语意要轻得多。

厥:《玉篇·厂部》:“厥,其也。”“厥”在先秦文献中多用为人称代词,《后汉书》中“厥”作指示代词例多于人称代词例,主要用作定语。

(7) 今供养两宫,宿卫左右,厥事已重,亦不可复劳以政事。(《孝和孝殇帝纪》)

(8) 向使国设外戚之禁,编著《甲令》,改正后妃之制,贻厥方来,岂不休哉!(《皇后纪》)

其:“厥”和“其”是两个前后相继的代词,其性质、作用基本相同。钱宗武、陈宁的《“厥”、“其”在上古的历时演变》一文,详细探讨了“厥”“其”二词词义的历时演变和演变原因。《后汉书》中“其”作指示代词多作定语,在使用频率上明显高于“厥”,且指示的对象也较“厥”宽泛。

(9) 病者不堪其苦,必欲除之,佗遂下疗,应时愈。(《方术列传》)

(10) 禹曰:“间数与吴汉言,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吴盖陈臧列传》)

《后汉书》中“其”作为指示代词可与其它语素合用,如“其次”、“其余”,并一直沿用至现代汉语。

(11) 大者天地,其次君臣,所以为政。(《董卓列传》)

(12) 特赐装钱千五百万,其余诸王各千万。(《光武十王列传》)

小结:《后汉书》中“那”概念下的词,明显可分为两组,“彼”和“夫”、“厥”、“其”的区别如下:

(一)“彼”在《后汉书》中只作远指代词,而“夫”、“厥”、“其”兼为远指代词和第三人称代词。

(二)“彼”主要作定语起指示作用,也可以作主语、宾语,起指代作用,而“夫”、“厥”、“其””只作定语,仅表指示。

(三)“彼”的区别性很强,常与“此”对举,而“夫”、“厥”、“其”不与近指代词对举,区别性很弱。区别性弱的指示代词,远指性易消失,这是“夫”、“厥”、“其”转为第三人称代词的原因之一。

(第二节)代词篇(下)

5.谁(Who)

“谁”位于《百词表》第6位。《后汉书》中“谁”的概念下有3个词:谁、孰、畴。

同类推荐
  • 曾文正公嘉言钞

    曾文正公嘉言钞

    曾国藩作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自近代以来,就是中国青年争相学习的楷模。梁启超先生一生对曾文正公推崇备至,对其遗著更是“一日三复”,故从曾氏文集中摘录出此《曾文正公嘉言钞》, 以飨国人。本书为文白对照,对疑难的地方多加以注释,翻译精准简洁,将曾文正公的思想与心迹都明白地体现出来,使人以之为师为范,提升自己
  • 棋经

    棋经

    《棋经》,又称《棋经十三篇》,是中国悠久的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从内容到体裁到篇目设计,都是模仿《孙子十三篇》全书首篇总论棋局,以为黑白之棋,正合阴阳之分。以下各篇则从“得算”、“权舆”等各个角度,分别论述了对弈的战略战术,对弈者应有的品德作风。论述深刻,内容丰富。
  • 四书五经·大学中庸孟子

    四书五经·大学中庸孟子

    《四书五经·大学 中庸 孟子》归属清华大学继续教育文库,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名句”丛书之一。从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名著《大学》《中庸》《孟子》中,遴选部分代表名句,分主题原文呈现并中英文翻译注释,配以精美书法作品,附传统经典名篇全文及生僻字注音,同时定向邀请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及汉语言文字造诣的书法教育家、清华大学德艺双馨的师生校友、社会各界实力派书法名家书写主题内容,经典名句、传统丹青、中英文释义三位一体,以传统艺术形式承载民族优秀文化思想。
  • 白话聊斋(上下卷)

    白话聊斋(上下卷)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部非常有特色的作品,它是以传统文言写成的短篇小说集。共分十二卷,五百多篇小说故事。在这本谈狐说鬼的小说集中,作者用孤愤的心情和讽刺的笔法,尖锐地揭露和抨击了满汉官僚大地主的凶横残暴,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科举、婚姻等各个方面,具有很高的思想和艺术价值,也是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文学名著之一。
  • 四库全书精编4

    四库全书精编4

    《四库全书》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中国文、史、哲、理、工、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它的源头和血脉,几乎所有关于中国的新兴学科都能从这里找到它生存发展的泥土和营养。
热门推荐
  • 蝴蝶飞舞

    蝴蝶飞舞

    本篇小说由《老鬼的春天》,《晚秋》等构成。小说走进我们的生活,为心中的人物,寻找一片适宜生长的土壤。人物有着强劲的生长力。
  • 灰巫师

    灰巫师

    巫师大陆,超凡力量正在衰退。白袍巫师信奉神明,祈求神恩降临,自称神在世间的代言人,势要维护神明最后的荣光。黑袍巫师无所顾忌,魔药、灵体、诅咒、献祭,献祭、封印,都愿意不择手段的尝试利用。一个地球来客,在黑白之间的夹缝之中挣扎求生,探索未知,成就巫师传奇。
  • 男人要懂心理学

    男人要懂心理学

    《男人要懂心理学》内容简介:人际关系很重要,成熟的男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在单位里被上级重视,被下级钦佩,与同事相处融洽;在客户和朋友圈里受欢迎,被尊重;在女友或老婆面前被关怀。发言有权威。这些都取决于男人能否游刃其间,权衡每个人的心理活动,灵活把握各方面的关系。从容化解各种危机和矛盾。
  • 宋辽金夏:刀锋上的文明

    宋辽金夏:刀锋上的文明

    宋辽金夏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最激烈的时期。中原文明与周边的游牧文明在一次次碰撞中互相吸收,经历矛盾、冲突、血与火的淬炼带来的阵痛,最终顽强不屈地发展着。在这三百余年里,华夏人民以充满激情的创造力以及百折不挠的意志力,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物质遗产和精神遗产。在这个文明灿烂的伟大时代,纷争迭起,战火连绵,涌现出无数英雄豪杰,在历史长河中大放异彩。赵匡胤继五代之乱而起,南征北伐,建立赫赫大宋;萧太后巾帼不让须眉,稳定国政,促进契丹壮大;元昊野心勃勃,开疆辟土,终成西夏霸业;完颜亮文才武略,改制迁都,推动金国汉化。更有文臣忠义,武将忠勇——寇准、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辛弃疾、文天祥,不以生死贫富移其志;杨业、狄青、韩世忠、岳飞、李庭芝、张世杰,不以成败利害动其心——共谱一段悲怆壮阔、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 钢铁魔方

    钢铁魔方

    ——地球历0956年,一种名为“黑石”的物质首次被人类发现,其强大的物理性能远远超出人类的理解范围。0976年,当由黑石构造的人形作战载具“魔方”诞生时,人们意识到,属于火药的时代结束了,以后的战场将会是属于魔方机甲们的时代。随着兵器的跨时代更迭以及几十年的魔方军备发展,世界也陷入了新的冲突。而我们故事的主角恰恰因为巧合而卷入了这场战争中,他将面对怎么样的敌人?他会遇见什么样的人?他又将揭开怎样的阴谋?时而紧张时而轻松的战斗故事,就此开幕!
  • 邪皇诱宠之毒医世子妃

    邪皇诱宠之毒医世子妃

    她,前世是一枚毒医,却被前夫和妾侍算计虐死,这一世还不掀翻了他的王府。“你是让我杀了你还是让我休了你”某王妃一脸得瑟,抖着腿儿看着破门而入的暴戾世子!该死的女人,堂堂的世子妃,劫天牢,还满世界说要休夫,这女人不要不要的……
  • 云起京华:倾世废后三生恋

    云起京华:倾世废后三生恋

    直接看新书——《邪帝放狠招:请妃进宫》:白发少帝水木良缘——宁可负了兲下,唯不负卿;借我一生一世,暖一朵铃兰花开。
  • 火影之渊根

    火影之渊根

    鸣人兄弟文,主线很简单,就只是跟着剧情走。
  • 赢在谈判

    赢在谈判

    本书谈判是一场战争,有些谈判是为了和平,有些谈判是为了正义,有些谈判是为了公平,有些谈判是为了真相,有些谈判是为了解决问题,有些谈判是为了面子……而对于商场来说,谈判就是一场为了利益而斗智斗勇的战争。《赢在谈判:成功商务谈判的46个攻略》由马斐所著,系统性、针对性、实用性并重,是一本成功商务谈判的指导用书。
  • 逃婚事变:恋上恶毒皇后

    逃婚事变:恋上恶毒皇后

    她为了躲避一次又一次相亲,她为了忘记那曾经忧伤的眸子,毅然决定作为第一个人类穿越时空的试验品。却不料有去无回,命悬一线,劫后余生,她成了别人眼里的恶毒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