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道新与我交谈的西客厅,西北两堵墙上都是一式顶天立地的核桃木书柜,里边陈列着一套纪晓岚主编的《四库全书》。
钟道新津津乐道地向我讲了核桃木书柜和这套《四库全书》的来历:
为了充填“空巢”,我随即订购了30个到顶的书柜,而且是核桃木的。公司经理是我的朋友,他认为根本没有必要,普通的木头,30年也没问题。我坚持要做:这东西对我,不仅是实用,而且有美学价值。他接着给我讲了唐代名将郭子仪的故事,说皇上批地给郭建房,郭每天都去看,嫌地基不牢,嫌柱子太细,不一而足。工匠于是问他到底要干什么?他说要传五代。工匠于是对他说:“我家祖传干这个的,京城的大宅子都是我家建造的。迄今为止,还没有见过一幢传过三代的。”郭子仪听说之后,默然良久,从此不再来监工。我反驳说:“郭子仪是郭子仪,我是我。”
1995年春节,我与一位爱书的企业家朋友一起喝酒时,他对我说:“上海古籍出了《四库全书》,只印了2000套,你要不要?”我毫不犹豫地说:“当然要。”稀缺就是好,这是计划经济过来人的一个固定观念。
大约一个月后,朋友电告我书已经定下。又过了一个月,他把书给我送来了。我一看就傻了:《现代汉语辞典》那么厚的书,整整1500本。没地方放,只好堆在阳台上。这50箱书,害得我一晚上没有睡着觉:生怕把阳台压塌了。次日清晨,我就开始了“上架工作”,整整用了3天时间,才让它们归位。我望着四种颜色的经史子集,心里很高兴。
我看看满满两堵墙的《四库全书》,问钟道新:“这得好几万吧?”
钟道新说:“12万。”
我顿时目瞪口呆:“你看得过来吗?”言外之意:花12万买闲书,你钟道新一掷千金,也潇洒得可以。
钟道新说:“不止一个人问过我。这书就不是看的,而是查的,需要什么查什么。书到用时方有用。备而不用。一共3亿4000多万字,全看了就成了纪晓岚了。”
钟道新又补一句:“还有人问我,这书有什么用?我一律斥责他们庸俗。晚霞有什么用?白云有什么用?中央芭蕾舞剧团有什么用?干吗非要有用呢?我看着高兴就行。本人现在什么都不缺,就缺高兴!”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有钱难买一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