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87900000003

第3章

丢碑事件让圪垛村的气氛陡然变得诡异,面对空茫的天空,人们隐隐嗅到了一种重浊的气息。公社下达严厉指令,一定要将事情弄个水落石出。但是一块千斤重的石头,要移开它,谈何容易,没有七八个壮汉,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更不可能做得如此了无声息。而事实却是,这块等候发落的石碑,一夜之间,竟像一片叶子被风刮走了,消失了。如此蹊跷,如此不能解释,难道真的惊动了哪路神灵?人们都谨慎而不安地观望着。

所有人不约而同把焦点都投向了前圪落那两孔破败的石窑里,似乎这种离奇事件只有赵广泰才能制造出来。公社革委会直截了当地将赵广泰认定为丢碑事件重大嫌疑人,神倌的身世、当年留在圪垛村的缘由、他的另类表现以及他对于此次公社拆庙运动所持有的态度,都是铁的证据。而一个孱弱老叟,如何将那么重的一块石头从庙院里不动声色地弄走,此类细节,革委会里的人讳莫如深。他们说,那些妄图破坏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败类,手段总是阴险的,千方百计的,你无从解释,你防不胜防。

其实这么多年来,圪垛村始终没人能弄得清赵广泰的准确年纪,只是约摸着算,六七十岁的样子;也没人知道他系何方人士,他的口音南辕北辙,混杂飘忽。他留居圪垛村的经历格外简单:一九四二年冬日的一天,一个样子很落魄的人突然来到圪垛村,人们以为是个串村乞讨的,但第二天这个人又来了,住进了前圪落那两孔破石窑里,之后天天到庙院打坐,这时人们才知道来者竟是个巫觋。他自称也姓赵,名广泰,说是因为见到了这座庙,才想留下的。起先圪垛村人很不悦意让他留在村里,一是这个人眉眼太难看,常把村里的小娃吓得不敢出门;二是他来路不明,万一在村里生个长短,他能溜,村里人可咋办。最终还是赵家四门根旺的爷爷出面,说宁肯不给土地爷上供,也要给过路人掌灯,欺负过路人不是正经人干的事,这才堵上了村里人的嘴。很快,人们发现,赵广泰是个喝过墨水,见过世面,又很懂礼数的人。更重要的是,赵广泰的确有点儿邪门歪道的本事,村里有婴娃子哭夜,脑热之类的麻缠病,他去念上两句咒,在婴娃子胳膊上搓上两下,病便好了。渐渐地,人们便接受了他。

的确,赵广泰的模样过于丑陋,天生一副嶙峋而又阴沉的脸,眼神始终像两束藏于深处的幽寒的光,很慑人。人们总觉得他身上的阴气太重,便很少和他交道。数十年过后,人们才意识到,赵广泰的本事已在蛮岭传得神乎其神,三反运动之前,常有人请他设坛扶乩,甚至几十里外的都有。传说他的咒语可以让诸多山虫野兽服服帖帖地听从他的指令,可以携人游阴曹,看先人前世,他的独门小法子能够随时要了人的命。于是关于他的身世,他的一切,越来越变得像谜一样神秘。人们发现,神倌从来都缄口不言自己的经历,他是否纳妻入室,是否留下香脉,无人知晓,自留居在圪垛村,多少年来一直鳏居在前圪落那两孔破败的石窑里。他性子越来越显孤僻,也越来越寡言少语,更为极致的是,从互助组开始,到大跃进、食堂饭,以及眼下的人民公社,他都拒绝加入集体,而是自己养了一头犍牛,在东洼里开了两块坡地,自给自足地过活。这也正是让驴娃子队长深感倒灶的一块心病,因为有这样一个怪类,多少年来圪垛村都与公社的先进无缘。

根旺听父亲说过,神倌的口音有些纷杂,但偶尔还是能捎带出一点河西味,神倌应该是河西人,父亲的言语间流露出意味深长的亲切感,要知道圪垛村赵家祖上也是从河西迁过来的,根旺很小的时候就了解了这些。父亲说遑论口音,仅就神倌对那块石碑的兴致,就能说明些什么。数百年过去,包括圪垛村赵家人,已经没有人能明白石碑上的图案到底代表着什么,更确切地说,在人们的眼里,那块石碑存在与否已是无关紧要的事情了。偏偏神倌一见到它,便像遇见久违的老朋友般亲切,而且如此决绝地将自己的未来留在圪垛村,这其中一定大有玄机。父亲说,当年赵门贡士爷放弃自己的功德表,转而将四幅图案刻在碑上,一定有其用心和道理,假如赵广泰真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兴许圪垛村赵家跟神倌赵广泰之间还真有那么一点儿渊源呢。父亲这些略显不着边际的推想一度让根旺眩晕,父亲还说过讨空会跟神倌聊聊的,这倒让根旺很渴望,奇怪的是到死父亲也没开口,他有无数个机会,但他好像总是心有顾忌,怕触及什么似的。

留居圪垛村后这数十年间,神倌赵广泰将所有的心力都放在了庙院里,除了每月的初一、十五和年节给大小殿上香,他常常会坐在那块石碑前默默念经,一念就是大半天光景。四清以后,村里再没什么人敢往庙院里去了,而赵广泰照样去,照样让香烟从庙院里袅袅升起,照样在那块石碑前打坐默祷。拆庙通知下来后,神倌来庙院的次数更为密集,到后来几乎每天都会默默来一趟,把大殿和小殿每个角落都清理一遍,奉上香,然后面对着石碑坐上一阵子,他似乎对那四幅古怪图案有着无穷无尽的迷恋,似乎要赶着从那里面寻出什么宝贵的秘笈来。渐渐地,赵广泰一旦走进庙院的门甬,就会有一些好奇的村里人从上村下村前村后村零零散散地聚拢过来,探头探脑地跟着走进庙院,都想看看在这种风声鹤唳的气氛里,神倌到底会弄点什么诡秘的事情。根旺看到过,一门二门和三门里的大爸大妈先后都来过,桐树园子老寡妇五娘娘也来了,正巧碰上驴娃子队长,驴娃子队长断喝一声,不让她进去,说你钻到牛鬼蛇神窝子里作甚,你还是不是公社社员。但五娘娘很犟,对着驴娃子队长捩了一下脑袋,小脚却直往庙院里颠。驴娃子队长嗔怪着,竟也跟着进来了。一走进庙院,望着袅袅缭绕的香烟,他没再作声,只是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一嘴烂牙缝里喷出一团浑浊的雾。

在根旺的记忆里,他走近神倌是极其自然的事情,他没有惧怕过什么,反而好奇。他喜欢看赵广泰捯饬那些稀奇古怪的法器,常像影子一样跟在神倌身后,没完没了地追问。他问他真能把山里的野生弄得很听话吗?问他天底下真有狐仙爷吗?问他后村庙院里深更半夜常会有呜呜的怪叫,是花娘娘在哭吗?如此种种。

丢碑事件发生后的第三天后晌,赵广泰去到根旺家,亲自把根旺的铺盖卷子搬到前圪落,摆放在自家炕上,还特意在根旺的铺盖底下铺了一条厚厚的粗布褥子。晚上,他告诉多少有点儿受宠若惊的根旺:“明天我要出个远门,你把家里看好了。”

根旺梦寐以求的向往就这样实现了。要知道,寄住到前圪落一直是根旺的愿望,理由很简单,是神倌的经歌吸引了他。是什么时候的一个晚上他已经记不清了,他去前圪落,就在院外头,忽然传来一阵低沉而悠扬的调儿:

一炷信香点东方

点起东方青衣裳

青毛狮子青毛将

青毛褡子挂两旁

昊天皇敕——

……

尽管他无法真正明白经歌里的内容,但他觉得这调儿好听极了,甚至觉得经歌的发音本就应该那样含混不清,他实在没想到神倌爷还能唱出这么让人着迷的调儿。很久以后,他才知道那调儿是神倌爷神事里的经歌。

昊天皇敕!

根旺同样不能领会经歌每一段结尾时的那一声长长调子的含义,但在不知不觉中,这四个音符已经深深刻在了他的心底,神倌每次都把这一句唱得字正腔圆,郑重其事。有时会把最后的调子拉得很长,显得格外意味深长,宛如幽怨的哀告,宛如深长的呼唤,让根旺心里滋生出一种莫名的伤感。

母亲生下根旺后不久,忽然得了一场怪病,没挨过他满月就死了;两年前,父亲又不幸死在公社水保队的工地上,父亲是给水保队打石头的,那天头顶上的石窝忽然塌落,直接把人扣在石头窝子里。关于赵家谁来抚养根旺,驴娃子队长颇费了一番心思,一二门明确拒绝,三门金娃家还算痛快,金娃爸说只要娃愿意,过来就是了,锅里多碗水,筷钵钵里多双筷子就是了。但是根旺拒绝了,他就是指望着有一天能和神倌爷住在一起,听他的经歌。之前,他的每一次请求都遭到拒绝,驴娃子队长也替他恳求过一次,神倌同样没有留面子,说他的炕上没窝,还用极为阴沉的目光剜了驴娃子队长一眼。根旺第一次觉得神倌的眼光会蜇人,那天他偷偷淌了很长时间的泪。

这天晚上,根旺兴奋得几乎一夜无眠。

但是一夜过后,他才明白神倌爷为什么会突然做出这样的决定。

第二天一大早,两名彪形大汉突然闯进前圪落,他们端着枪,虎视眈眈,把根旺吓了一跳。他们是公社的基干民兵,奉公社周书记指令前来押解赵广泰。神倌显然对这一出早有预见。

“爷过两天就回来。”

临走前,神倌再次叮咛根旺。根旺看见,神倌还特意带上挂在香炉后面的那根铁木拐杖。

赵广泰被带走后,又有两个知青先后三次来到前圪落,他们是王忠安排专门负责调查丢碑事件的。头一次来时,两个人径直闯进昏暗的窑洞里,在仅有的一张柜子里和几个瓮罐里反复查看,甚至连水缸、炉灰池也没放过,但他们自始至终没有动过神倌的那些法器。一个知青不小心碰了一下扇鼓,扇鼓上的铃铛哗地响了一下,竟然紧张得僵住了身子,随即小心翼翼地将扇鼓放回原来的地方。第二次他们在里外牛圈里乱翻一气,最终惹怒了那头犍牛,犍牛顶开栏杆,虎视眈眈地盯着他们,然后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靠近,两个人慌不择路地离开了前圪落。这样的遭遇显然吓着了两个知青,第三次他们没敢走进院子,而是坐在院子外面的破碌碡上,郁闷地叹着气,抱怨着天气,闲谝着一些风言风语的事,以此打发时间。

拆庙的事暂时搁下了,知青们都回到了碾子堡,吴秀红迟迟没有回来,村里一时冷清,倒是金娃见天领着一帮拥趸,可村里祸捣,常常弄出一些动静。根旺很少出去,只是讨空去过几次驴娃子队长家,他希望从广播上听到赵广泰的消息,很失望,广播里没有点到赵广泰的名字,但是根旺坚信神倌爷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回来。之后,他便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那头犍牛身上,以此打发时间。他知道,这头犍牛是神倌的心尖尖,当初专门给犍牛弄了两个窝,白天将犍牛喂在外圈,晚上转到圈窑里。根旺记得父亲说过,那时候现成的石槽只有一个,放在了圈窑里,外圈的槽是用木板拼钉的,是父亲帮忙拾掇的,那些木板子还是父亲在水保队里捡回来的呢。

同类推荐
  • 理想生活

    理想生活

    李东文, 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
  • 汗的羔羊

    汗的羔羊

    若干年后,汗的故事果然发生了。那时,汗是我老板,马族人,D国归来的畜牧博士,属海归。他应该有外国名字,叫个啥,我不知。马族名字叫乌力汗,我就叫他汗。汗是儒雅的人,笑容宽厚,有亲和力。圣诞平安夜,我们是在幽州城一个朋友家的别墅里认识的。那个朋友江湖尊称黄爷,搞花样投资,总有花不完的钱,嗜好玩烟斗,喜欢在家摆流水席,黄爷是湖南土家族,餐桌上湘西的烟熏腊肉口感惑人,餐餐都上,好像总也吃不完。在黄爷宽阔的斗室里,摆放有上千个烟斗,看得我眼花缭乱,腿软胸闷,羡慕嫉妒恨,心里颇不平静。
  • 百花村小学

    百花村小学

    我看了看窗户外边,天麻麻亮了,赶忙爬起,脸都没洗,就朝灶房跑。赛虎立即从房檐下站起,围着我转了三圈,扭腰杆,摇尾巴,尽心竭力给我骚情。我拍了下它的脑袋,蹲下身子,把脸贴在它脸上,一种毛绒绒的温乎传到我脸上,很温馨。我和赛虎亲热了一会儿,说:我去厨房给你拿吃的,吃得饱饱的,今天可要给老子壮脸!我跑到灶房,拿起头天晚上留下的两个窝窝头,三个不大不小的红苕,给自己留了一个窝头,剩下的全喂给赛虎。
  • 亡者归来

    亡者归来

    哈格雷夫家的儿子雅各布在8岁那年意外溺死。然而五十多年后的一天,他们亲手埋葬的儿子再一次站在了家门前,声音样貌一如五十年前那个生机勃勃的小男孩。世界各国的死者纷纷重现人间:惨遭谋杀的家庭、二战时期的纳粹士兵、声名远扬的法国艺术家……恐惧日益蔓延,世界一片混乱。面对和自己昔日亲人一模一样的归来者,有人选择了欣然接纳,有人则拒之门外。从坟墓里归来的亡者们,究竟是久别重逢的亲人,还是入侵人间的魔鬼?
  • 蔡氏春秋

    蔡氏春秋

    《蔡氏春秋》是一部长篇小说,作者以蔡氏一家创业、生活为线索,用第一人称讲述了蔡氏家族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直到今天的故事,时间跨度近两百年。小说将一个家族的繁衍史和人物命运放置于社会和朝代更迭的大背景下,人物命运随历史的延进、时代的变迁而变化。
热门推荐
  • 猫头鹰是走夜路的人

    猫头鹰是走夜路的人

    那个漫长的夜晚,母亲的双手久久在空中抓着什么,又什么也抓不住,直到抓得筋疲力尽徒然地落下。当晨曦慢吞吞地爬上窗帘时,母亲突然转过头来看着她,那一看使她明白母亲像在医院里一样仍能认得她。母亲抓住她的手,定定地看着她,接着又用力推开了,腾地坐起来叫道,走,我要走,别跟着我。力气之大,竟将坐在床边椅子上的她推翻在地,趴在地上哇哇哭起来。
  • 这只史莱姆有毒

    这只史莱姆有毒

    《巨龙大陆》明明是个龙为霸主的游戏世界,怎么玩着玩着就变成史莱姆世界了呢?应该不关哥什么事吧……
  • 冲锋号

    冲锋号

    牛子是抗日战争的第四年农历五月初二参加的八路军。这年是1941年,是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日子,牛子15岁。这天上午,牛子正在南山上放牛。小牛啃着石堰边的桃子叶、榆叶,边吃边哞哞地叫着。“叭!”突然村中传来了枪声。接着,又是“叭叭”几声。接着男人的狂吼,女人和孩子的哭声、尖叫,有两个地方还冒起了青烟。牛子觉得不妙,叫了声:“快走!”领着牛犊就往山下跑。日本鬼子的一个小队十几个鬼子兵,带了20多个治安兵出来巡逻,寻找八路军。一路上连个八路的影子也没找到,就到牛家村里来搜,搜了几户没搜到,就要抓青壮年劳力去修据点挖壕沟,还抢粮、抓鸡。
  • 含生草

    含生草

    小说时间跨度近六七年,以林子苏所从事的地产行业开始,讲述了林子苏如何在风云际会的险恶职场生存中,从一个单纯无邪的应届毕业生成长为职场精英的历程,小说人物性格刻画饱满立体,故事情节构架丰富,心理活动描绘生动,其中不乏引经据典、诗词对唱的浪漫,也有诡谲商道、智慧对决的职场现实,亲情、友情、爱情交相融汇,都触发这女主角点点滴滴的成长。
  • 九品往生阿弥陀三摩地集陀罗尼经

    九品往生阿弥陀三摩地集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法金汤编

    佛法金汤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世界思想与教育历史纵横谈(世界历史纵横谈)

    世界思想与教育历史纵横谈(世界历史纵横谈)

    本套书用生动的文字, 再现了世界历史进程的恢弘画卷, 堪称一部贯通整个世界历史的简明百科全书, 串联起全部人类发展的瑰宝, 并以其光辉不朽的价值与流传恒久的魅力, 成就一部好读又好看的世界历史通俗读物, 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知识性和可读性, 不仅是广大读者学习世界历史知识的读物, 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版本。
  • 万峰和尚语录

    万峰和尚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元代法律资料辑存

    元代法律资料辑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北京城的守望者:侯仁之传

    北京城的守望者:侯仁之传

    这一届奥运会的口号是“新北京新奥运”,可是不管是外地的游客,还是外国的游客,更感兴趣的是“老北京”,在这座建城长达3000年,建都近千年的历史文化古都,人们着迷的自然是它的历史。在这个时候,我来到了北京,寻访侯仁之。我的住处在天坛公园附近,介于北京市崇文区和宣武区(现两区已分别划入东城区与西城区)之间,这里是北京宣南文化的重要遗址。因此,到这里寻找“老北京”的游客更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