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89300000001

第1章 有一个地方叫太古

来源:《黄河》2004年第05期

栏目:纪实文学

请不要怀疑这是事实,这些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真实的故事。那里面有平凡人的不平凡经历,普通人的不普通之处,我们为之震撼,我们无法移去目光,并且要让更多的人关注这样的人生!这段话写在《榕树下》对《关注》栏目的注释里。正是因为这样一段话,才使我下决心将这些纪实的文字和图片交给《榕树下》。是的,你不要怀疑它的真实性。生活在城市,生活在优越或者说生活在因繁华而困惑中的我们,不会想到,在黄河边,有那样一群人,有那样一群孩子,他们挣扎在生存与饥饱中,他们奋斗在求知与无望中。是的,当我在无意中把目光投向他们时,就再也无法移去。在同一片蓝天下,当我们坐在宽敞的麦当劳餐厅里,抱怨面包烤得太硬时,他们却在为某一顿饭能有菜吃而欢喜无限;当我们付费坐在网吧里与网友感慨生活的无聊寂寞时,他们却在为借下50元钱,又能多上半年学而欢欣鼓舞。和他们相比,我们的困惑显得那样可笑,我们的空虚显得那样苍白,我们的无聊显得那样浅薄。

那么,今天,我笔下的倾诉,并不渴求更多的什么。从我幼稚的文字和图片里,我想,你也许会哭、也许会笑、也许会吃惊、也许会震撼、也许会同情、也许会感慨、也许……只是淡漠。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只希望,更多的,和我一样的你,能够了解,那一条真实的黄河,那一群人,和他们那样的人生。

——写在前面的话

落笔之前,总得说些什么。然而,我想了很久,不知该给我这次特殊的探访一个怎样的开场白。

生活在城市,生活在网络的我们,习惯了感叹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的疲惫和空虚、颓废与茫然。但我们不会想到那遥远的、陌生的、好像与我们毫无关联的农村,也不会关心他们真正的生活。

在互联网上,我们偶尔能读到的消息是:何乡何村何处农民上网,农产品远销天下;又或者:何处义拍义卖,捐给希望工程。然而,真实的农村,真实的那一群人,他们真实的生活又是什么样的呢?

一年前,在《南方周末》上曾读到刘天时先生的一篇报道文章——《四个乡村教师的现实》。在文章的最后一句他这样写道:“我一面努力在又挤又晃的车里站稳,一面哭了。”那时我一面读着这句话,一面也哭了。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知道我该去做一件事。

我要去的第一个地方被称为“太古”,我不知道它为什么会给自己取这样一个名字,是因为它也知道自己的确是太古老、太闭塞了吗?

太古是山西省贫困山区大宁县的一个小乡,离大宁县城有50公里的路程。据说,它是大宁县最穷的一个乡。穷是因为闭塞,太古乡3000多的人口,每天仅有一趟能容20人左右的班车在跑,班车每天早上8点从太古村出发到县城,下午3点再从县城开回去,50公里的路,一趟要走3个多小时。

即使这样,条件也已是相当好了,因为,就在两年以前,太古的学生来县城读高中,村民来县城办事,还都要靠一双脚来跑。

下午3点,我在县城车站坐上了去太古的班车。

车箱里吵且挤,仅有十几个座位的中巴车,挤上了不下30个老乡,还有他们大包小包,千奇百怪的行李。我比较幸运,因为上车较早,挤上了一个靠窗的座位。

在经过一番拥挤与吵闹之后,车终于摇摇晃晃地上路了。

开出城区,车行在不太平坦的的山路上,因为负重太大,倒也不觉得很颠簸。我带着随身听,耳朵里回响着田震有些苍凉的歌声,眼睛从车窗看出去,冬天的田野,寂寞而且荒凉。

不知过了多久,耳机里田震的声音渐渐小了,周围有老乡说话的声音隐约钻进我的耳朵中来。

……

“太古啥时候能出个能行人,把这条路能给咱修宽修好呢?”“可不是!出一次门太难了,尤其像俺们那村,清早4点就得赶早起来往太古赶着搭车,这下了车再往回走,夜里10点前还不知能回去么?”“我看今儿别回去了,回咱家里住,明一早再走。”

我扭头,顺着声音看过去,说话的像是两个刚从外地打工回来的农民,由于长年的劳苦,单从外表上无法判断他们的年纪。显然,他们的话引起了一车人的兴趣,抑或是由于大多数人无处可坐,只能站着,所以得找一个话题来打发这段难熬的时光,又抑或是这些话刚好触到了太古人的伤处,所以一触即发,车上的气氛马上因为这两句随意的对话开始变得活跃了。

“能人能咋地,咱太古也不是没有能人,关键没有当官的。”有人接住话头提出了异议。

“这话有道理,贾宝良不是能人么?能给太古修一条路?”“嘁,嘁——,你说贾宝良,太能行的人也不管事,能出个县长最管事了。”“你是说俺们村去外国开过会的宝良么?”“嘁,太古还能有几个宝良去外国开过会?”“那孩子就是能行,才念了高中,就能弄出什么研究成果来,可是不简单。你看现在那些念高中的娃娃,懂个什么屁事!”“现在?现在村里有几个娃能念高中?我看全太古超不过5个。现在的高中,哪能和老牌子的高中比呢?”“就是,现在还不如以前了呢,以前是说娃笨,考不上谁也不能怨,现在呢,是能考上也念不起。”“现在咋了,不行还是不用功?人家宝良,赶着毛驴下沟驮水时都拿着书念呢,就是后来忘了驮水又赶着驴驮着空桶回去了,叫他爹好一顿臭骂。”这句话引起一车人的大笑,我也忍不住要笑了起来,这个贾宝良,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让太古人能引傲如此,又念念不忘他曾经的笑闻。

转过头去问身旁的老乡,他诧异于我的普通话,很惊奇地打量我,说:“贾宝良?你没听说过,那是俺太古人,了不得哩,八几年的时候,念高中没考上大学,一个人在家里拿本什么化学书啃,后来写了篇论文发表了。了不得,外国人直接写了封信来,叫他去开会,村里谁能看懂外国信呢?县城里也没有,是县长把信拿到省里,省里直接派车来把宝良接走的,接走那还能回来?后来念了大学,在外面有大本事了……”我正听老乡讲得津津有味,不知为何车忽然停了下来,司机跳下去检查了一下,说:“车坏了。”于是,车门一开,拥挤了一路的老乡都下车去透风了,车箱里顿时显得空荡起来。我正犹豫着是下车呢,还是继续坐在车里,忽然前排座位的一个女孩站了起来,她问我,要不要一起下车去透透气,车里太闷了。我才注意到,原来在这一车的乘客中,仅有我们两个女生。

我愉快地点头,和她一起下车了。

车已行至山岭间,周围是高高低低的山岭沟壑,远离了城市的喧嚣热闹,这儿的天空蓝得炫目,空气也清新得醉人,加上刚刚听到的一个关于太古的近乎传奇般的故事,一刹那居然感觉像是在梦里。

“你去太古吗?”女孩问我,眼睛里显然有忍不住的好奇。

“是呀,你也是吧?”话刚说完,我们都笑了,坐在这趟班车里,不去太古又会去哪里呢?

陌路相逢,加上如此好的心情和环境,我们的交谈很愉快地就展开了。

我很奇怪,在城市里对来来往往的陌生人总要时时设防、时时小心的我们,为什么换一个环境,感觉就完全不同了呢?

很快,我就知道了,女孩名叫红霞,是刚刚分到太古小学的老师,家在县城,今天是周日,搭车返校。

红霞老师看上去还很小,脸上还有稚气未退的天真与爽朗。我问她对太古的感觉怎么样?虽然就是大宁本地人,但她还是用了一个大大的感叹号:那儿可真是太穷了!

一番感叹,车修好了。上了车,我们不约而同调换了位置,坐到一起继续聊。

红霞老师说,来之前,已听别人说过太古很穷了。但是没有办法,她是今年的中专毕业生,已不在县里的分配指标内,想出去打工,但父母不放心也不同意,试着出去过一次,但又被父母千方百计地找了回来。正好山区县里师资力量不足,有文件规定,若愿意到村里当老师的中专毕业生,在村里干足代教两年后,可按师范生的待遇进行分配,于是,她就到太古来了。

但她说,她真的没有想到,这儿会这样穷。

也许“贫穷”二字,刚好暗和了我此行的目的,于是,对于她所定义的“穷”的概念,我便很想了解。

对于“穷”的解释,红霞老师举了个例子,她说她来到太古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是吃饭的问题。

第一次去灶上打饭时,她领到一个又黑又小的馍头,而菜只有白菜和萝卜,说是炒菜,却和水煮的差不多,一点油花也看不见,让人看一眼就没有胃口了。好容易挨到下顿的晚饭,再去灶房时,却发现菜只有萝卜了,且连炒都没炒,仅是切成条拌了盐和醋。没办法,肚子饿得在抗议,她只好把萝卜条夹在馒头中,然后再把又粘又软的馒头捏成长条,快快地吃下去。

后来的几天,她才慢慢发现,其实这儿的菜,就只有白菜和萝卜。因为这儿人穷,基本上就不买菜吃,能吃的都是地里种的。想买一些鲜菜的话,就得坐车去城里买,路远、菜又贵,灶上即使做下也卖不了,所以,就只卖白菜和萝卜。

不过,红霞骄傲地跟我说,经过近一个月的锻炼,她已经快能习惯这儿的生活了。她告诉我,每次吃不下饭时,她就告诉自己:别人能吃,你怎么就不能吃?连这点苦都吃不了,还能叫锻炼吗?

“只是,就是不能回家,回一次家,来到这儿,总有一两天又不能适应了。”她又补充,说完,孩子气地伸伸舌头。

车到太古的时候,天已几近黑了。几个学生模样的孩子听见班车响,从对面的学校挤拥过来(这趟班车的终点站就在太古小学对面的一个坡上),争着抢着替老师拿行李。

我听见一个孩子在问:“老师,来了。”

然后,十几个孩子,同样的一句话,争抢轮流着每人都说了一遍。红霞老师笑眯眯地点头,回答他们:“嗯,来了。”十几句问候,她就回答了有十几次。

沾红霞老师的光,我的行李——一个旅行包,一个随身手提包——也被孩子们抢去背了。

被孩子们簇拥在中间,红霞老师边走边说,这儿虽穷,但人却很好,同校的老师、家长、孩子都热情极了。所以,她想,无论如何,她要尽力教好这些孩子们。

在学校门口,我与红霞老师道别,她坚持邀我与她去同住,我想了想,还是拒绝了。走之前,朋友已辗转托人为我安置好住处,等不到我的到来,厚实的老乡大概要为我担心一夜了。好在应该不远了,朋友说,过了小学,只要转一个弯,再转一个弯,门前有棵歪脖子树的土墙里就是。

山村的夜晚很黑,伸手不见五指的那种,习惯了城市的灯火,心中几乎消存了对黑夜的概念,乍然走在黑暗里,总有些惊惧与不安。

才走两步,一束灯光刺破暗夜,红霞老师已举了手电筒,叫了同屋的老师出来要送我到住处。

于是,我们三双脚步喧哗着踏进暗夜深处……

同类推荐
  • 思恋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思恋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人与超人、圣女贞德(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人与超人、圣女贞德(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全新的译文,真实的获奖内幕,细致生动的作家及作品介绍,既展现了作家的创作轨迹、作品的风格特色,也揭示了文学的内在规律。题材广泛、手法各异,令人在尽情享受艺术魅力的同时,更令人在各种不同的思想境界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启迪,从而领会人生的真谛。
  • 宁静中的沉实

    宁静中的沉实

    受余秋雨历史文化散文的影响,中国散文开始将目光投向“历史”,于是从“历史深处”发掘文化的内蕴,成为散文家的集体意识和无意识。从一个方面讲,这是有价值的;但从另一方面说,它也带来一个问题,即作家对于时代的忽略、盲目甚至麻木。也就是说,历史成为一个很大的磁石,它将散文家都吸走了,从而导致了作家之于当下时代的“缺席”和“冷漠”状态。近年来,尤其是2009年的中国散文对“历史”渐渐疏远,而将目光投向现实,尤其对于时代有了穿透力。
  •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2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2

    人类创造了文明和文化,人在文明和文化中生存,文明和文化同时制约着人。人是文化动物,去掉了人身上的文化,或者说人丧失了创造文明和文化的能力,人就不成其为人了。这是人唯一区别于动物的要着所在。
  • 书缘与人缘

    书缘与人缘

    《书缘与人缘》是由高为编写,《书缘与人缘》共分3个章节,旨在警示国人,大力提倡读书。具体内容包括《鹤坪印象》《谁的悲哀》《不可小觑的旧版书》《伪书盛行谁之过》《传记只读前半部》等。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热门推荐
  • 网王之纯白之羽

    网王之纯白之羽

    神真的存在吗?谁知道呢?没准真的有呢?如果真的有神存在,那他(她)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会是一个和蔼可亲、喜欢跟小孩子混在一起的神吗?如果是那就真的是朵奇葩。白羽就是这样一朵奇葩,明明是位高贵的神明,确贪恋人世;明明是位贵族亲王,却不喜欢摆架子。不过,正因为他是这样的一个人,才会被众人所喜爱。
  • 周公解梦

    周公解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家竹马太腹黑

    我家竹马太腹黑

    时隔六年不见,竹马摇身一变,成了她的男朋友!小青梅桃花多怎么办?掐!来一个掐一个!来一群通通灭掉!小青梅不听话怎么办?宠!宠的她无法无天,只做他一个人的小可爱!
  • 锐读(第14期·悬疑新主张)

    锐读(第14期·悬疑新主张)

    悬疑作品是一个社会的窗子,我们站在窗外,窥视里面的喜怒哀乐。 用有意思的悬疑作品打动人。
  • 东方红

    东方红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流浪厨房

    流浪厨房

    厨王赵志平在上一届的比赛中意外身亡,如今,三年一届的比赛将再度开启。从小在法国学习西式烹饪的赵清欢(赵志平女儿)与菜场负责给餐厅配送食材的落魄男人刘放(赵志平徒弟)联合出手应战,却遭到了李达斯(赵志平徒弟)的暗算。两人携手并进,克服味觉屏障,一起精尽厨艺,中西结合,在一道道美食中发酵了感情。最终,刘放和赵清欢查清当年比赛的情况并成功将饭店收回,交由其他四位同门经营,而他们二人则选择继续驾驶“移动厨房”云游四海,探寻更多不为人知的中华美食。
  • 余生我只想要你

    余生我只想要你

    “喂,如果有一天我离开了,你们会想我吗?”一个不经意间的玩笑,没想到居然变成了真的。当她变成了她,便是王者崛起之时。校园里多了一个学神,音乐界多了一个鬼才,金融界多了一个大佬……没错,说的都是本姑娘。咳咳,低调低调。前面自恋的那姑娘,你归我管了,某帅哥喊话了。凭什么啊?某帅哥高调拿出两个红本本来向全世界宣布这个女人是我的。
  • 于我而言你始终是故事

    于我而言你始终是故事

    于林默而言谢知寒就是她一生的故事。她第一次见到谢知寒的时候是她6岁的时候,那时候他就站在她面前对他的玩伴说这就是我要保护的人,我不会让任何欺负她的,就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林默记住了19年,第二次见到他的时候是他搬到了她的隔壁一栋楼里,在他搬来的那天她看见了他,以为是自己认错了,可后来她才发现原来她没有认错,他是转学转到了她的班级里,她才知道他原来就是那个男孩,就这样林默暗恋了谢知寒19年可谢知寒根本不知道。暗恋是一个人的兵荒马乱,是一个人的天荒地老。
  • 帝少的甜心老婆

    帝少的甜心老婆

    她是平凡的女子,只想平平淡淡地度过一生,拥有属于自己的小家庭。他是站在京都上流贵族最高位置,人人敬仰的冷帝。一夜过后,以为他们再也不会有交织。“别试着逃离我,这一生你只能是我的女人。”他霸道地在她耳边说道:“安心待在我身边,我能满足你任何需求……”他用着他霸道而强势的爱来宠她,就是希望有一天能得到她的回应。可面对着这样的他,她依然想逃。
  • 人生三道茶

    人生三道茶

    “青年是道苦茶”,“中年是道甜茶”,“晚年是道回味茶”。这种情怀是经过几多历练后才有的一种通透、豁达。有茶的人生又怎能缺得了风景?“江南瓦”“江南柳”“江南岸”……作者用美丽的文字语言记录着诗一样的风景、茶一样的人生,不虚美、不造作,处处流淌着一种清新,一种唯美,渗透着一种对人生的期待,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