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风散淡惯了,去年永保堤出险的时候,他就吃过比别人更多的苦,他就是不长记性。去年水位比今年还低,突然S市的永保大堤出险了。一声令下,S市各部办委局的全体干部,除了留值班的人外,倾巢出动,从河上游上船,统统拖到出险的永保堤段。那时候不到一华里的永保堤,两头都用武警设了卡,只准进,不准出。S市五万民工,一万干部,加上邻县赶来增援的人,一共十几万人,就集中在不足一华里的江堤上。出险的江堤上,密密麻麻蚂蚁似的全是人。出险是因为大堤发现了蚁洞。水位不高时,蚁窝由于压力不大,没有出现管涌。水位一上升,蚁窝就出现了管涌群。政令如山倒,高风连草帽都没戴,就随宣传部的干部们上船,拖到出险的永保堤。船不能靠岸,高风他们就踏着在江心搭起的长跳朝岸上奔。高风奔上岸时,一百多米的江堤裂着口子朝下陷。那时候,当时的市委书记和市长都站在下陷的江堤上,市长拿着高音喇叭,对着江面喊:同志们,我和市委书记站在这里了,你们不要怕!听命令,党员干部们上!情况太危险了,岸上的少数民工和干部朝后退。市委书记愤怒了,愤怒的市委书记嗓子哑了,吼得声音一点也出不来。市委书记就弯腰拾起一根棍子,胡乱地打后退的人。后退的人马上镇住了,纷纷地朝指定的地方跑。高风身上的血一下子沸腾起来,看到市委书记和市长的身子随着江堤朝下陷,若是江堤溃了,首先殉职的就是市委书记和市长。高风整个的擎了起来,义无反顾地朝江堤上跑。脚下的大堤裂着口子,高风在下陷的大堤上飞跑。黑脸说的市委书记用棍子打人,就是指的那一次。
那一次出险,惊动了中央和省领导。中央领导下指示省领导赶到了。后来管涌群被胜利地堵住了。除了十几万干部群众,舍生忘死地保堤堵管涌外,保住大堤有点得益于偶然。正当大堤要溃而无法挽救的危急关头,市委书记记起了江面上被封航的三条驳船。这三条驳船每条装载一千多吨的小麦,由于长江封航,抛锚在江中。经过请示,上级很快同意了抛麦包救险的行动。一乘快艇过去,三声枪响,驳船无条件地过来了。没有什么条件可讲的,先抛再说。货方惨白了脸,无条件地同意了。于是S市的干部们组织敢死队,上驳船抛麦包。三条驳船呈弧形沿江堤在江面上摆开。敢死队上船抛麦包,九十多公斤的麦包,力小的两个人抬一个,力大的一个人掀一个,江面腾起了冲天的浪花。驳船边的麦包很快抛完,驳船中间的麦包,就很难抛。干部们不一会儿汗就流完,天太热,平时又不是做体力活的。换了一批又一批,麦包下抛的速度,怎么也快不起来。江堤在下陷,急得市委书记和市长,用棍子打人也没用了。就在这时候江面上传出了快艇的声音,武警部队开来了。清一色的橄榄绿,清一色的后生,在猎猎的军旗下,登上驳船,换下干部们。江面腾起的浪花迷离着天上的太阳,看得高风眼睛都湿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声解放军万岁!大堤上解决军万岁的声音,像雷一样滚动。关键的时候还是靠子弟兵啊!先是盲目朝水中抛,管涌小了一些,但还是不管用。这时候邻市的一个潜水队来了,冒着生命危险下水,探准方位,在水面上用浮标作标记,让战士们朝方位里抛麦包。抛了两驳麦包后,管涌明显的小了。大堤保住了。但是干部群众的心,一刻也不能松弛,他们一方面朝堤外扩堤,一方面在堤里制管涌。两夜两天,硬是将大堤朝外扩了五十多米,新做了一道堤。
那次高风两天两夜,就战斗在江堤上。高风那次没戴草帽,只穿一件圆领汗衫和一件西装短裤。两天下来,高风露肉的地方全晒成赤红色,像是红烧肉。高风那一次挺感动,因为高风看见所有上堤的干部不论官职多高,统统与他一样,人太多,供应不上,一天一夜没有喝水没有吃东西。累了,就在江堤上找块草地躺下喘口气儿。夜里,江堤的迎水坡和背水坡上,横七竖八,睡的全是人。各级各种媒体的记者们,躺在堤上,怀里抱着摄像机。那一次高风真正体验到了感动。那一次满头白发的范主任,比年轻干部还干得好,一刻也没有休息。回来后高风特地写了篇《我们的长堤》的散文,登省报和市报的副刊上。文中提到了范主任。那年范主任得到了市的表彰,五十七岁本来要退到二线的范主任没有退二线。年底的时候范主任感谢高风,高风莫名其妙,问范主任,你感谢我什么?范主任没有说,只是笑了笑。高风才记起了那篇文章。高风心里很不是滋味儿,像是跟范主任搞了什么交易。想想,也就没有说什么。
那次浑身通红的高风,最后周身像火一样烧得不行,跳到冰冷的江水里泡了一会儿,上岸后,就再也动不了,当了逃兵,回家住院。那一次胜利之后,市委书记升到大市里去了。市长升成了代市委书记。市长代市委书记后,高风浑身死一层皮,病好了。代市委书记的市长找到他,说要花十万元在永保堤上立一个抗洪纪念碑,要高风写碑文。高风摇头说,碑文我不能写,碑你也不能立。代市委书记问为什么?高风说,有贪天功之嫌。代市委书记说,我贪什么天功?这是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之下,S市人民共同取得的胜利。高风说,据科学家预测,现在到了洪水时代,你能保证S市百里江堤永不出险吗?以后岂不是笑话。有十万元钱,不如写一个抗洪的戏。代市委书记一愣,马上说,你到底是个读书人。后来纪念碑的计划,果然没有实行。高风以为是他的聪明补得好。后来才知道没有立纪念碑,根本的原因不是他反对,是抗洪取得胜利后,省里的一个主要领导开总结会,成绩充分总结了以后,省主要领导问代市委书记,请问当时你们在堤上有多少人?代市委书记说,群众五万多。省主要领导问:干部多少?代市委书记说,几乎全上了。省主要领导又问:你想过没有?当时要是堤万一保不住,群众和干部怎么办?代市委书记浑身的汗就下来了。是的,当时要是万一堤保不住,不到一华里长的江堤,十万多的干部群众,要死多少,谁也说不准。当时一心死保,根本没有想到安全措施。要是当时江堤溃了,现在他还不知道在哪里,谈什么功啊!
后来代市委书记接受了高风的建议,叫高风以永保堤为背景,创作了一部大戏,他亲自抓,花了四十多万,正式上演后就在全国得奖打红了。代市委书记不再代了,正式当上了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