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章回小说》1994年第04期
栏目:大人物纪实
20世纪30年代末期,太平洋上一个小小岛国的武夫们,竟用刺刀和大炮,将堂堂的中华民国政府机关从南京逼到了依山傍水的重庆。于是,原先并没有多大名气的这个山城,一下子成了举世瞩目的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国共合作的非常时期,各党各派的头面人物聚集在这里,不断地酿制出一个个令人莫测的故事。
1939年9月,一位身着灰布军装、短发齐耳、双目炯炯的中年女性,风尘仆仆走进了这座城市,住进了紧靠长江岸边的白象街一个小小的印刷所里。
此时,日本飞机几乎每天都要光顾这个国民政府的陪都。而凌空扔下的一枚枚炸弹,回回都要爆响出令人惨不忍睹的悲剧。于是,每天尖利沉闷的警报声,便成子山城生活中的主旋律,把上百万居民的日子搅得惶惶恐恐。
那位客居印刷所的妇女,每天也和昔通老百姓一样,经受闻警而动躲避飞机轰炸的奔跑之苦。尽管她的动作带着一种军人的敏捷,但进入偌大的防空洞里,她也同样象挤沙丁鱼一样夹在芸芸众生之中,呼吸洞内异常污浊的空气,在难耐的烦躁中,盼望着那令人诅咒的飞机轰鸣声早点消逝。
然而,几天之后,那位妇女便被请进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战地党政委员会副主任李济深的官邸。于是,一份委任状和一道指令送到了她的手中。委任状上两行大字间:“兹委任胡兰畦为军事委员会战地党政委员会少将指导员。”委任状后面,军事委员会战地党政委员会主任蒋中正、副主任李济深的鲜红大印,赫然‘醒目。命令她迅速奔赴3、6、9战区视察与工作。
在“男尊女卑”阴魂仍然四处游荡的旧中国,一个女人当上了将军,却是开天辟地的头一回。这无异于水缸里长出了美人鱼,顷刻在陪都引起了一阵骚动,而官场上的反响尤为强烈。
“嘿,这个胡兰畦真是好运气哟!这下她一定要好好风光风光了。”有人羡慕得眼窝窝发烫。
“一个女人家,有多大个本事!凭什么能当上少将?”也有人嫉妒得心尖尖冒火。
更有甚者,颇不服气地跑到李济深那里说三道四:“胡兰畦是个女的,任少将,外面有很多闲话啊。”
岂知,虽是副主任但实际主持战地党政委员会工作的李济深不客气地回答:“正因为她是个女的,所以很多人都大惊小怪。但拿她参加革命的历史来说,要是男的,中将都当上了!”
胡兰畦并没有因此而眉飞色舞,反而有些心事重重,一双聪慧的大眼睛里,不时流露出几分惶惑,几分迷茫。
这天,市区曾家岩50号周公馆门前的小街上,走来了一位身着普通旗袍、举止端庄的妇女。到了周公馆门前,她机警而不霹声色地打量了一下周围,确认没有暗探盯梢,便敏捷地一闪身,走进了周公馆。她,就是两天前刚刚获得国民党少将军衔的胡兰畦。
这位颇有几分神秘色彩的妇女,凭什么受到了国民党上层人物如此的器重?既然获得了国民党的少将军衔,她为何还要行动诡秘地进入中共中央驻陪都重庆的最高机构?
雾都,给这位众人瞩目的女将军蒙上了浓雾般的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