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4600000003

第3章 原道训(3)

是故以中制外,百事不废。中能得之,则外能收之。中之得则五藏宁,思虑平,筋力劲强,耳目聪明。疏达而不悖,坚强而不。无所大过,而无所不逮。处小而不逼,处人而不窕。其魂不躁,其神不娆,湫漻寂寞,为天下枭。④

[注释]

①淖(nào)溺:柔软。遁:逃逸。②叶累:即积累。③澹:平静。④湫漻(qīn liáo):清寂。枭(xiāo):英雄。

[译文]

天下万物,没有比水更柔软的了。然而它大到没有边界,深到不能测量,长到无边界,远到没有天涯的尽头。它的兴盛、耗损、减少、增加,都是不能计算的。它上升到天就变为雨露,降落到地滋养万物。没有了它,万物不能生长,百事缺乏了它便不能成功。大到包容各种生物,而没有喜欢和憎恶的区分;恩泽遍及到爬行的小虫,而不要求回报。它富足赡养天下但没有边界,恩德布施百姓而丝毫不耗费。它不停地流转,没法知道它的终点,非常细微很难把握。遇到撞击没有创伤,遇到刺没有伤口,斩它不断,用火不能烧到它。柔软地流动,交错纷乱,不能捣碎分散。它的锐利能够穿透金属石头,强大能够流通天下,它在没有形体境域内流转,在混浊迷蒙的太空中飞翔,在迂回曲折的山谷间停留,在荒漠旷野中奔流涌动。剩余和不足,都由天地决定。它给予天地万物没有天地之分,因此无所谓私念,也无所谓公心,泛滥、激荡,散漫于天地间。无所谓左,也无所谓右,曲折交错,和万物共始终。这即是最高的德。水之所以可以成为天下间最高的德,是由于它的柔软、润泽。因此老聃说过:“天下最柔和的东西,能在天下最坚硬的东西里面奔驰,能出没在无有之地,能渗透到没有空隙的地方。我因此知道了无为的益处了。”

无形生有形,所以无形成为万物的最高祖先。无音生有音,无音便成为声音的老祖先。无形的后代(光有形)是光,它的孙子(水有质,比日光等而下之,故是孙子)是水。这些可能都是由于生于无形吧?光能够见到而不能够把握,水能够抚摸而不能够毁灭。因此凡属有形象的东西,没有比水更高贵的了。从清静之道出生,到匿情想入死道。从无形到有形,离去了根本;从有形到无形,不能重得根本,因此说走向衰亡之路了。

所以说,清静是道德的最高显现,而柔和是道的要害所在。虚无恬漠,正是被万物所任用的原因。恭敬地互相感动影响,果决地回到根本,那么就又沦落到无形之中了。

所谓无形,就是常说的一。所谓一,天下没有和它相应和的。它突兀地立于天地之间,傲岸地独自居处;上能够和九天相接,下能够九野连为一体;说它是圆的其圆度与圆规不合,说它是方的,其方度又与矩尺不合;它巨大浑朴,混为一体,聚集却不能看到根基,怀抱包涵天地,成为把守道的门户;它没有影迹,只有纯德得以存在;普遍施与万物但是却没有受到损害,对万物发生作用但是却不感到困顿。因此,它的形迹是看不见的,它的声音是听不到的,它的身躯更是触摸不到的。无形才出现了有形,无声才出现了各种音调,无味才产生了丰富的味道,无色才形成各种缤纷的颜色。因此有从无中出现,实从虚中出现。如果把天下当作一个圈,那么名实就统一在一块了。

音调的数量最多不多余五个,而五音相互调和所产生的声音却听也听不完;用以调味的味道不多余五样,但是五味所调出来的味道却丰富得尝也尝不尽;颜色的数目至多也只有五样,但是五色相互调和所调出来的颜色却看也看不完。所以,在声调中,只要宫音成立,五音便形成了;就味道来说,只要甘味成立,五味就因此确定了;就颜色而言,只要白色成立,五色于是就具足了;在道之中,只要一成立,万物于是就自然形成了。因此说一的道理,能够遍及四海;要是一分解的话,能够接天抵地。它的整体形状来看,纯洁质朴就如同璞玉一样;它分散开来时,浑然不清的状态显得浑浊。浑浊缓慢澄清,空虚缓慢充盈;恬静安适就如同深渊一样,飘荡不定就如同天上的浮云一样;若无而实有,若亡而实存。万物的汇总,都有一个焦点;百事的源头,都来自同一个门径之中。它的运动没有具体的形状,它的变化就像神灵一样神奇。它的行动看不到任何踪迹,常常在后面有时又显现在前面。

因此具有最高道德的人治理天下,掩饰起他们的聪明智慧,消除他们的文饰,依照道的规律,除去智巧之事,与老百姓同出于公正之心。限制他们的职守,削减他们的需求,抛开名位势利,消除他们的贪心,减损他们的思虑。限制他们的职守,就不会有烦恼;减少他们的需求,就能精神放松。放任自己以追逐音乐声色,疲乏形体就不能明察。凭借智巧来治理的,使身心痛苦却不会生效。因此圣人统一法令,遵从制度,不要改变那些有宜的办法,不能变更那些固定的准則,依照准绳,周到地推行合宜的办法。

喜欢、愤怒,是道的偏邪;伤心、悲痛,是德的缺失;偏爱、憎恨是心灵的过失;爱好、欲望,是天性的承担。一个人盛怒就会损害阴气,大喜就会损害阳气,两气相迫,就会让人变哑,惊慌、恐怖就会让人发狂。忧伤悲痛,常常发怒,就会累积成病。喜好憎恨的感情多,祸害就会降临。因此,内心没有忧伤、快乐,是德的最高境界;通达而不多变,是静的尽头:没有产生喜好、欲望,是虚的最高境界;没有喜好、怨恨,是平和的极致;不与物体混杂,是纯粹的最高境界。能办到这五方面,就能与神明相合了,能和神明相合的人,就能把握住本性。

所以,用内心来掌控外物,什么事都不会失败。内心能维持,就能包容外物。内心能维持,那么五脏就能安宁、思虑平和、筋骨刚劲、强健、耳目聪明。通达而没有混乱,坚强而不能折断,没有什么太过分,也没有什么不能达到,能在小的地方不感觉挤迫,在宽广地方不任意放肆,自己的心气平和,不烦躁,精神饱满不烦乱、清静淡定寂寞,就能成为天下的英雄。

[原文]

大道坦坦,去身不远。求之近者,往而复反。迫则能应,感则能动,物穆无穷,变无形像,优游委纵,如响之与景,登高临下,无失所秉,履危行险,无忘玄伏。能存之此,其德不亏。万物纷糅,与之转化,以听天下,若背风而驰。是谓至德。至德则乐矣。古之人有居岩穴而神不遗者,末世有势为万乘而日忧悲者。由此观之,圣亡乎治人,而在于得道;乐亡乎富贵,而在于德和。知大己而小天下,则几于道矣。

所谓乐者,岂必处京台、章华,游云梦、沙丘,耳听《九韶》、《六莹》,口味煎熬芬芳,驰骋夷道,钓射鹔之谓乐乎?吾所谓乐者,人得其得者也。夫得其得者,不以奢为乐,不以廉为悲。与阴俱闭,与阳俱开。故子夏心战而臞,得道而肥。圣人不以身役物,不以欲滑和。是故其为欢不忻忻①,其为悲不惙惙。万方百变,消摇而无所定,吾独慷慨,遗物而与道同出。是故有以自得之也,乔木之下,空穴之中,足以适情;无以自得也,虽以天下为家,万民为臣妾,不足以养生也。能至于无乐者,则无不乐;无不乐,则至极乐矣。

夫建钟鼓,列管弦,席旃茵,傅旄象,耳听朝歌北鄙靡靡之乐,齐靡曼之色,陈酒行觞,夜以继日,强弩弋高鸟,走犬逐狡兔,此其为乐也,炎炎赫赫②,怵然③若有所诱慕。解车休马,罢酒彻乐,而心忽然若有所丧,怅然若有所亡也。是何则?不以内乐外,而以外乐内。乐作而喜,曲终而悲;悲喜转而相生,精神乱营,不得须臾平。察其所以,不得其形,而日以伤生,失其得者也。

是故内不得于中,禀授于外而以自饰也。不浸于肌肤,不浃于骨髓,不留于心志,不滞于五藏。故从外入者,无主于中不止;从中出者,无应于外不行。故听善言便计,虽愚者知说之;称至德高行,虽不肖者知慕之。说之者众而用之者鲜,慕之者多而行之者寡。所以然者,何也?不能反诸性也。夫内不开于中而强学问者,不入于耳而不著于心。此何以异于聋者之歌也?效人为之而无以自乐也,声出于口则越而散矣。夫心者,五藏之主也,所以制使四支,流行血气,驰骋于是非之境,而出入于百事之门户者也。是故不得于心而有经天下之气,是犹无耳而欲调钟鼓,无目而欲喜文章也,亦必不胜其任矣。

[注释]

①忻忻:同“欣欣”,欣喜得意的样子。②炎炎赫赫:气势旺盛的样子。③怵然:被诱惑的样子。

[译文]

大道平坦笔直,离你自身不远,就在身边找寻,前往便可获得。得道的人,有触动能反应,有逼迫能行动。“道”深邃无穷,变化无形,得道的人,能悠闲地委曲归服,就像回声附和、影子随形一样,登高临下,不会丧失秉持的“道”,走上险地,不会忘却守护着“道”。能够在心里保持到这种程度,他的德性就不会缺失。万物纷繁混乱,能和它一块转移变化,凭这个来管理天下,就像顺着风奔驰一样轻松。这就是最高的德行。具有最高德行,人就快乐了。古代有人居住在岩洞中还是精神饱满,末世有人居于天子之位却日日悲伤。从此看来,圣贤不在于治人,而在于得道;欢乐不在于富贵,而在于得和。知道重视自己而看轻天下的人,就近乎道了。

所谓快乐,难道必定要居住京台、章华,游遍云梦、沙丘,耳听《九韶》、《六莹》那样美妙的音乐,品味煎炒烹炸出来的各种美味,奔驰于平坦大道,垂钓射猎于潇湘才算是欢乐吗?我听说的快乐,是指人可以得到他所要得到的那种快乐。所谓得到所要得到的,就是不把奢侈作为快乐,不把清廉作为凄苦。能够和“阴”一起掩藏,和“阳”一起开放。因此子夏跟孔子学习,入学后对先王的“道”很喜爱,出门又对富贵的欢乐很钦慕,两种思想开展斗争,身体就瘦弱下来,而当喜欢“道”的想法战胜了,身体就胖了起来。圣人不让外物奴役自己,不让贪心扰乱自己的中和之道。因此高兴时不洋洋得意,悲伤时不忧心忡忡。不论外物如何千变万化,动摇不定,我独胸怀坦荡,抛开外物而与道一道进退行止。因此,只要有什么可以自得天性,尽管是栖身大树之下、山穴之中,也足能够适应自己的情趣。没有什么可以自得天性,尽管是君临天下,把万民当作自己的臣妾,也不能够保全性命。能够达到“无乐”边境的人,就没有什么不是快乐的,没有什么不快乐,那么就获得最大的快乐了。

设立钟鼓,摆设管弦等乐器,垫上毡毛毯子,用旄尾、象牙来装扮,耳朵听着朝歌野外的放荡音乐,面前排列着妖娆的歌女,桌上摆设着美酒,劝酒行令,夜以继日,或者拿着强劲的弓箭去射高空的飞鸟,带上猎狗去捕获狡猾的野兔,这种快乐,真是非常盛大,很有诱惑力。可是等待卸下了车,让马休息,撤下酒席,停息音乐,心中突然若有所失,怅然之情若有所亡。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不是靠内心的快乐引发外物的感应的,而是依赖外在的刺激来娱乐内心。奏起音乐能够使心中感到快乐,音乐结束就感到悲痛;悲喜这两种感情相互转变,精神就会紊乱,不能获得片刻宁静。推及它的原因,是没有得到快乐的根本,而一天天地伤害了身体,丧失了本来应该保持的东西。

同类推荐
  • 近代社会变革中的伦理探索:从戊戌到五四

    近代社会变革中的伦理探索:从戊戌到五四

    在近代伦理道德变革史上,从戊戌到五四是一个关键性的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政治舞台上激进的革命家,对人的现代化这一近代重大的历史课题极为关注。他们在近代社会伦理思想变迁中的守旧与创新,为我们考察中国近代伦理思想的沿革提供了独特的视角。《近代社会变革中的伦理探索:从戊戌到五四》选取了从戊戌变法到五四运动期间在近代伦理思想变革过程中做出积极探索的六位思想家,试图对他们的伦理思想进行梳理,以管窥时代典型人物身上近代中国伦理思想变迁的坷坎不平的历史道路,以及近代中国在人的现代化历程中的多舛命运。
  • 听冯友兰讲中国哲学

    听冯友兰讲中国哲学

    本书稿是针对我国著名哲学大家冯友兰先生的哲学思想和著作,进行全方位解读分析的社科读本。作者将哲学通俗化的一种尝试,试图跟着冯友兰先生的思路,以中国哲学问题为核心,来讲哲学。本书系统地讲解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和演变,介绍了我国古代哲学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思想及其代表人物。而且,本书对冯友兰有争议的思想,也试图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改造,并补充了一些新颖的内容,使本书增加了更多的哲学容量。
  • 菜根谭(中华国学经典)

    菜根谭(中华国学经典)

    从《菜根谭》中体现出的有时孤高无为、有时又乐观进取的思想中,可以看出作者激烈的内心冲突。古人云:性定菜根香。静心沉玩,乃得其旨。读《菜根谭》,思人间事,常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样一本囊括了中国几千年处世智慧的经典文献,自它一问世,便经久不衰,流传至今。其旺盛的生命力就在于人人都可以在其中汲取有用的智慧,成功者读它,失意者读它,孤傲者读它,平凡者读它,生意人读它,居官者读它,就连僧舍道观、骚人墨客也莫不悉心研习。
  • 曾国藩冰鉴(第七卷)

    曾国藩冰鉴(第七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尼采的人生哲学

    尼采的人生哲学

    本书囊括了尼采思想的精髓,每篇文章都是从我们周围世界的真实事件出发,从而得出哲学观点如何关照现实世界的精妙体现。阅读本书将会彻底颠覆你对哲学的偏见。字里行间,你会感到泉水跃动成洪流奔驰着,时而热情跳跃,时而变幻无穷,既不会感觉到哲学的沉闷无聊,还会发现,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中俯拾皆是可供玩味的哲理。
热门推荐
  • 老天保佑闯江湖

    老天保佑闯江湖

    这个江湖很真实!!!一个普通人,一柄剑,一口酒。有些平淡,但也绝不轻松!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不管是三教九流的手段,还是正儿八经的比武论剑,能活着就好。(这是一个稍微,并且只虐男主的故事。本书慢热,还请见谅)
  • 人间无敌

    人间无敌

    兜率宫前青牛咆哮,一只猴子一棒挑翻了西天,往生桥上阎罗干了三碗忘川的水,“嗝~”……天意如此,我偏要反抗!在某一日,曹曦说出这句话时,天也在为此颤抖……世间遍地妖魔又如何,我要当那人间最无敌!(讲一个我心中的故事。天上地下都是妖魔在统治,当死去的生物再次苏醒,当远古的神话再次降临……人将何去何从……)(ps;无力简介,但保证看了不后悔……)
  • 逍遥游

    逍遥游

    “有一天,佛印禅师与苏东坡同游灵隐寺,来到观音菩萨的像前,佛印禅师合掌礼拜。忽然,苏东坡问了佛印禅师一个问题,人人皆念观世音菩萨,为何他的手上也和我们一样,挂着一串念珠?观世音菩萨念谁?佛印禅师回答道,念观世音菩萨。苏东坡就问道,为何亦念观世音菩萨?佛印禅师,他比我们更清楚,求人不如求己。”老和尚的年纪大概六十左右,盘坐在蒲团之上,声如洪钟,眉毛皆是白色,双手合十,一脸慈祥,一团和气。
  • 自此岁寒雪满头

    自此岁寒雪满头

    自此岁寒雪满头,不遇君来不见花开她是西辰五皇子楚离楼的谋士,也是罪臣之女。虽是女子,她也想要搏一搏。凭借着她的谋划,她帮助原本并不受宠的五皇子一步一步越来越接近那至尊之位。可是现在,她却也有些后悔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如果巴黎不快乐3

    如果巴黎不快乐3

    佟少说过:爱过他的女人,再也不会爱上别的男人。所以我们相信,一切都不会变,那些误会,是我们相爱的过程中最常见的。一切只因,我太过爱你。他们之间,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叫佟黎声。曼君成为赫赫有名的大律师,她终于可以与那个优秀骄傲的卓尧相匹配。一个律政佳人,一个商界大亨,他们的婚姻,还会浪漫如初吗?“阮曼君,你跟我比,你唯一可以骄傲的就是你的男人是佟卓尧,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论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传奇冒险家雪莱

    传奇冒险家雪莱

    神奥。远在极冷的冰原上,一位带着雪笠怪踏上旅途的训练家。从此开始了征途神奥的旅途。
  • 遂昌杂录

    遂昌杂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庶女翻身之财迷嫡妻

    庶女翻身之财迷嫡妻

    种田,宅斗。宠文、爽文,一对一,男主绝对干净,一心一意爱女主。重生后的苏喻歆发现原身真是个笨蛋+蠢蛋+倒霉蛋!生母亡故,嫡母狠毒,姐妹虚伪!前世被一块豆腐噎死已经够窝囊的了,原身竟然受尽恶奴欺压,活得够窝囊的!嫡母善妒,我丢个姨娘到爹爹床上让你妒忌个死去活来!姐妹使诈,我让你自食其果,生不如死!神马?在她大婚之日也敢暗算她?花痴小妹恬不知耻想取而代之嫁给她亲亲相公?香蕉你个芭乐!老娘不发威还当她是hellokitty好欺负呢!欠我的通通还来!!!
  • 素书(全集)

    素书(全集)

    《素书》分为原始、正道、求人之志、本德宗道、遵义、安礼六章,虽然文字简略,但每句话的内蕴却含意精湛。本书是以道家思想为宗旨,集儒、法、兵的思想于一体的智慧之作。它充分发挥诸家思想观点与方法,以道、德、仁、义、礼为立身治国的根本,揆度宇宙万物自然运化的理数,并以此认识事物,对应物理,对纷繁复杂的事理予以厘清和指导。本书采用了《素书》的权威原著,参照《四库全书》并加上了宋代宰相张商英的注和清代王氏的点评,力求为读者提供原汁原味的原典,并在此基础上甄别、博采众家之长,为原典作了简易通俗的译文以及入情入理的精彩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