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5400000003

第3章 改变研究模式调整教学方法——建立流行歌曲演唱专业风格化练声的新观念(1)

四川音乐学院通俗音乐学院 余政仪 施涛

引言

自流行音乐被纳入高等艺术院校的教学以来,流行歌曲演唱专业无疑成为主导学科,相关的研究文献与理论专著都反映出学术界对这一新生学科的关注。笔者查阅了关于这一学科教学研究方面的文章后发现,我们国家对于流行歌曲演唱研究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

第一类: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类,比较式研究。这一类文章的研究手段主要是通过对“通俗唱法和美声、民族唱法有哪些不同之处进行一些比较,使我们对通俗唱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第二类:纠错式研究。文章主要从研究“通俗唱法弊病”入手,指出“通俗歌手大多来自业余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不讲究共鸣”、“造成声带充血”、“通俗唱法必须注意发声”、“必须注重声乐理论”等等。

第三类:综合式研究。如郭克俭从“教育专业化、教学多样化、唱法科学化和理论全位化四方面逐一论述”,综合性地提出了“21世纪通俗唱法的发展构想”,另外在通俗演唱的专著方面,也基本是从上述几种研究方法的角度论述的。如刘天礼所著的《通俗唱法歌唱要领》、徐竞存编著的《跟我学唱歌通俗唱法卷》。

应当说无论是专题研究的文章还是专著,都对我国流行歌曲演唱的教学与研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些研究都不约而同地反映出“生理教学”的特点。这样做的目的与意义在于把流行歌曲的教学提高到科学的层面上,对流行音乐的学科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并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纵观今天这一学科的教学与研究,无论是教学观念、教学手段、研究方法等问题,还是存在着单一性和片面性。本文试图从文献与具体的教学实践入手,提倡在教学中运用流行歌曲演唱的风格化练声训练,以达到改变传统教学观念,补充、完善学科建设的目的。

一、流行歌曲演唱专业教学与研究的现状和问题

(一)质疑流行歌曲演唱生理化教学

1.研究领域现状

诚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说:“我同歌唱家们接触,跟他们谈声乐艺术,我听到了很多训练有素的声音,认识了多种多样的音色,学会了辨别喉音、鼻音、头部音、胸音、后脑壳音、喉头音和其他的音。这一切都留在我的听觉记忆里。更重要的是,我明白了把声音引到‘面罩内’,也就是引到脸的前面部分(硬腭、鼻腔、上腭窦和其他共鸣部位所在地)的好处。歌唱家们对我讲过:把声音引到牙齿上或者送到骨头上,也就是送到脑壳上去,就能铿锵有力。落到软腭或喉头腔里去的音,却好像是在棉絮里作响。”斯从体验派表演大师的论述,我们可以从侧面看出西方对声乐艺术研究,是以“技术化、生理化”为主导,其研究特点体现为,声乐基本技能训练的“科学化”。另外从我们国家可谓“繁花似锦”的声乐研究文献当中显示“当西洋美声唱法传入中国之后,绝大部分歌唱家、声乐教育家都是以生理教学为主要手段”展开了各自的研究。今天从各艺术类高校教师所发表的对流行歌曲演唱的研究文章与专著来看,应该说也继承了这一传统。其特点体现为对“生理构造”和“演唱技能”的解剖与分析。

2.教学领域现状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流行歌曲演唱专业进入高等教育领域教学也就是近几年的事,而大量教师都是由具有传统声乐功底的老师来担当的,因此顺理成章地沿袭传统声乐的方式进行教学。借鉴传统声乐模式来进行探索式的教学,所取得的成绩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从学术界的研究来看,也正如引言当中所提及的,大多数专家、学者采用“比较式”的研究,即通过比较各种唱法的发声特点、气息和声音位置的运用、真假声的转换、咬字与吐字等的不同来探讨“通俗唱法”。

3.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的双重误区

在研究领域,无论国外、国内老一辈声乐艺术家早已经站在一定的理论与实践高度上将声乐艺术的生理特点与发声方法论述过了,再在流行歌曲演唱的研究领域展开这些前人都已经做过的事情,显得是越来越不合时宜。在具体的教学实践领域,专业创建之初我们“探索式”地借鉴传统声乐的教学方法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一些后遗症。例如:我们观察到个别老师在教学中,过分地强调上述理论研究中的技术,我们甚至看到过,有些学生在台上唱歌,台下老师用望远镜观察学生的喉头是否存在技术错误的现状。因此在这一新生学科的研究成果(即学生所购买的从“生理化”角度研究流行歌曲唱法的参考书)和教学实践领域中(即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强调技术),使得一些“不开窍”的学生在理论和实践当中走入了技术的误区。

随着呼吁建立流行音乐学科意识越来越浓的今天,我们认为不应该只停留在“依附式”教学阶段,应该在探索中找到一条流行歌曲区别于传统声乐门类的教学手段。

(二)质疑流行歌曲分级教学

1.关于分级、考级、分级标准

分级,就必然要涉及分级标准、规定曲目、考级以及资格认证等问题。观察现行音乐类考级制度实施相对较早的钢琴类,按照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经典文献,以演奏“技术”层面为重要分级标准的考级制度,造就了一大批好学生。在十多岁就拿到了10级证书,不但打下了好的童子功,也为这些孩子今后从事音乐相关职业打下一个好的功底,而且也确实推动了我国整体的国民钢琴演奏水平。但是社会上也客观存在着一些不负责任的、急功近利的老师,为了自己获得好的声誉只让学生练习考级规定曲目,造成学生级别高、能力差的现实。应该说是有弊端的。

2.流行歌曲在艺术类高等教育中不适合分级教学

流行歌曲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国内、国外也都有采用分级教学的现象,那么为流行歌曲分级,首先要考虑的也是分级标准的问题。我们观察到国内外分级标准中,都或多或少地把流行歌曲的音域,也就是所谓的歌曲难度作为一个重要因素考虑。而且这也符合一部分的教育单位、教育个体、社会和大众对流行音乐的认知度。他们不但认为流行歌曲音域的宽度是衡量流行歌曲难度的一个标准,而且也是衡量一个流行歌曲演唱者水平高低的标准,因此出现了按照音域来分级的现象。“大歌”、“小歌”的称谓由此而出。试想如果按照分级去严格教学,把音域作为标准,一味地追求所谓的大歌、追求飙高音的唱功,用一种声音或一种标准来衡量流行歌曲演唱,不是对歌唱者个性特征的抹杀吗?如果这样也就永远没有劳伦·希尔、卡朋特、斯汀、邓丽君、罗大佑、崔健等不同的色彩斑斓的声音与演唱风格,而只有玛丽亚·凯莉、惠特妮·休斯顿、刘欢、孙楠这些清一色以演唱高音见长的歌手。一首歌中只有几个高音,却用一辈子的时间去追求,而放弃更重要的音乐文化显然是不合适的,我们注意到在国外一些流行音乐院校对歌曲所做的分级,初级阶段并没有对风格表现进行明确要求,往往在高级别中才开始强调风格表现的重要性,可见国外对分级别教学的最终目的,还是放在了风格的要求上。而我们认为,在学习开始之初就应该灌输、强调风格的重要性,只有在了解、熟悉和掌握各种风格的基础上才能谈创新和创造,而这些要求都是需要时间来堆积的,因此这种分级观念的缺陷,将会导致流行歌曲演唱教学误入歧途。如上述,我们对在社会层面实施分级、考级持保留态度,但质疑在高等艺术教育当中实施流行歌曲分级教学。

(三)质疑流行歌曲的“科学唱法”

1.“科学性”的基本技能训练

在声乐演唱中一直以来约定俗成,存在美声、民族和通俗三种唱法。“美声唱法”(Bel canto)实属“美声学派”在我国的误译。近年也有学者称“Bel canto”应准确地翻译为“美歌”。“美歌”也好,“美声唱法”也好,普遍的共识是,它是目前为止较具有科学性的唱法。其科学性就是建立在解剖学的基础之上研究人体发声机能、演唱技能等。它的最大贡献是,为声乐艺术提供了一套较为完善、系统的基本演唱技能的方法。因为我们今天不但用这种发声方法演唱意大利歌剧,而且还适用于所有国家的歌剧体裁。被纳入我国学院派教学的民族唱法中,同样是借鉴美声唱法来训练的。那么在流行歌曲演唱教学的探索阶段中,使用这种办法来训练基本技能应该说是较具科学性的,是对传统的一种尊重和认同。我们认为,借鉴这种具有科学性的发声方法在这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训练基本技能,如解决发声、共鸣、气息、声音的位置等问题是可取的,站在这个角度,我们认为基本技能是没有唱法之分的。比如体育运动当中的各种项目有所不同,但是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是大同小异的,这就是基本技能训练的统一性。作为我们国家进入高校教学的声乐体裁当中,借鉴美声唱法的发声方法作为基本技能的训练应该是较为合适的,这样就使基本技能训练不分唱法,达到了练声的统一性。至于把自己归结为哪种唱法,那是由所演唱歌曲的体裁所决定的。

2.反对流行歌曲“科学唱法”

同类推荐
  • 舞蹈:妙舞历史长空

    舞蹈:妙舞历史长空

    西周周公旦制礼作乐,这实际上完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乐舞大整理,形成了周代祭祀乐舞的《六代舞》,对后世舞蹈发展影响很大。由于先秦时期民间歌谣大都是载歌载舞的,歌词和舞蹈是紧密相连的,所以《诗经》中的很多诗歌都可以看做是那一时期民间乐舞的变相记录。在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之间所进行的“女乐”歌舞互相赠送的情况一时成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列国乐舞文化的融合与发展,而中原之外的少数民族舞蹈也已经受到了人们的注意。
  • 教你中国绘画史

    教你中国绘画史

    石器时代是中国绘画的萌芽时期,伴随者石器制作方法的改进,原始的工艺美术有了发展。但在若干年以前,我们所掌握的中国绘画的实例还只是那些描画在陶瓷器皿上的新石器时代的纹饰。但近年来,在中国的许多省份发现了岩画,使得史学家们将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推前至旧石器时代。
  • 昆曲

    昆曲

    这本《昆曲》由金开诚主编,吴风华、张海新编著,适合大众阅读: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主要以中州官话为唱说语言。昆曲是发源于14、15世纪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糅合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术等表演艺术。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明朝汉族音乐以戏曲音乐为主。明代人称南戏为《传奇》。明以后,杂剧渐渐衰落,《传奇》音乐独主剧坛,兼收杂剧音乐,改名昆曲。
  • 中国书法全集1

    中国书法全集1

    《中国书法全集1》主要内容分为“汉字文化”、“书法与篆刻”两个章节。
热门推荐
  • 小楼传说贰

    小楼传说贰

    小楼众人通过模拟入世,开始了一次又一次,不同的人生。太有性格的皇后,对宫斗人生没有兴趣,却以打压皇帝为乐趣。他们的故事,与乱世得治,建国立业,息息相关。寒微时的并肩携手,终变成辉煌时的斗法较量,其间喜乐,唯有自知。据说很荒淫的女王,有很多爱人。她说她是一个好女人,她说她努力当一个好爱人,可最后发现,原来宫斗故事都是假的,他们爱的,争的,为之努力的,从来都不是她。奸臣的人生是快乐的,奸臣的乐趣在于吃喝玩乐之余,欣赏忠臣们跺足咬牙,切齿怒目的精彩神态,奸臣的幸福在于,让所有正人君子跳起来奋力批斗,最后却遭遇惨败。奸臣的人生意义在于,与天斗,与地斗,与忠臣义士斗,其实,偶尔与皇帝斗一下,也是蛮好玩的。阿汉在第六世的转生里,意外地活到了高寿(三十九岁)意外地结婚成家,甚至会意外地同意开放已经连续封锁三世的纪录,这才让大家,看到了他第七世的故事。
  • 如何与陌生人打交道

    如何与陌生人打交道

    本书总结了很多人际关系心理学原理,从分析心理入手,以生动的事例加以阐述各种行为、动机、感情等方面的问题,道出了与人交往的心态和处世之道。书中运用传统心理分析方法去解决人际交往中的冲突和难题,是解决心理问题方法的总结。
  • 幼科切要

    幼科切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提高思考记忆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提高思考记忆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小时候,老师经常会说:“大脑要多用才会越聪明,要多思考。”思考其实是指针对某一个或多个对象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思维的活动。与“思考”相关的“记忆”,是人类心智活动的一种。无论是“思考”还是“记忆”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非常重要;本书提供了很多对思考记忆能力的培养方法,如“将心中的记忆描绘成图画”、“学会‘健忘’,为大脑减压”、“勤于指导,优化方法”等。
  • 数字化与人类未来

    数字化与人类未来

    当今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在大量信息进行互动交流之时,是谁在背后把人们连接在一起呢?人们预测,在不久的将来,几乎一切信息都要转换成数字进行传播与交流。运用数字化技术中的虚拟现实技术,人们将可以逼真地模拟出任何环境。数字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导致人类信息处理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本书为广大读者朋友打开了一扇通向数字化高科技的大门。
  • 飞碟未解之谜(世界未解之谜精编)

    飞碟未解之谜(世界未解之谜精编)

    本书是《世界未解之谜精编》系列之一,该系列精心收集了众多千奇百怪、扑朔迷离的世界未解之谜,内容涉及宇宙、生物、地理、飞碟、人体、恐龙、宝藏、百慕大、历史、金字塔、文化等多个领域,书中令人耳目一新和不可思议的未解之谜,给予了人类新的思索。人类究竟创造了多少奇迹,又留下了多少谜团,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我们深信,通过不断的努力,未知一定会变为已知。让无数探寻声化做利刃,刺破一桩桩人类千年未解之谜。
  • 尚论篇

    尚论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医宠狂妃

    医宠狂妃

    她,是组织里最出色的魔女特工,妖娆魅惑,徘徊暗夜,心狠手辣,除尽罪恶。她,亦是红遍军、政、商界的美女医仙。素手银针,救人于危难,杀人于无形。他,是这纷乱战国炙手可热的一方枭雄,权倾四方,冷酷邪魅,孤傲霸道。他,亦是深不可测,袖手天下的翩翩谛仙,银面遮脸,无心,亦无情。天辰大陆,天下四分,群雄逐鹿。一朝家国破,草包公主成了亡国公主送到敌国和亲。一霎移魂,金光作,凤凰现。她变成世人诟病的草包公主,花痴公主。十日弃妇?草包么?我会让你们知道草包也不是好欺负的,看我纤纤素手如何颠覆天下,让你们万劫不覆。本文穿越女强文,过程美男多多,结局绝对滴一对一!无虐无纠结!亲们放心跳坑哈!小片段一:风若言正想说着什么,一时感觉左胸口处如火烧热灼般疼痛,她用力的捂着胸口,冷汗潺潺的冒了出来。不一会这种疼痛遍及全身。半响过后,她目光变的沉静清明,一抹厉光闪过,既然你们如此负我,便要做好付出代价的准备了……小片段二:风若言睁大眼睛盯着白玉盆,果然,那几滴落入清水里的鲜血不但没有在水中扩散,还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凝结成小粒一串一串圆滚滚的血珠,不但色泽艳丽还在水中反射出妖艳的红芒。美人泪,竟是美人泪。小片段三:面前的人墨发飞扬,一袭红衣随风而舞,手执寒芒森森的银针,嗜杀冷凝宛如那来自地狱的修罗“今日我风若言在此立誓,从今往后与水家势不两立,至死不休!”红衣潋滟,墨发飞扬;医术无双,名扬天下;容颜倾世,风华绝代。一笑倾城,问天下谁能携手并肩。
  • 错爱桃花妃

    错爱桃花妃

    一朝穿越,爱过,恨过,错过。颠覆朝纲,倾覆天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腾讯是怎么长大的

    腾讯是怎么长大的

    在很长的时期里,腾讯是中国互联网世界的一个秘密。马化腾很少接受采访,也不太出席公开活动。甚至连腾讯也对自己的历史漫不经心,重要的内部会议几乎都没有文字记录。2011年,吴晓波开始腾讯企业史的创作,他访谈了包括马化腾在内的60多位人士,查阅了内部资料和文件,走访了互联网业界的从业者、观察家和腾讯的竞争对手。2016年10月14日《腾讯传》出版前夜,吴晓波在大头思想食堂首次公开演讲——《腾讯是怎么长大的》,解读腾讯的“成长密码”,以及再创作调研过程中产生的更为浓烈的困扰。本书是这次演讲的精华内容,是对《腾讯传》的一个补充,讲述了诸多《腾讯传》中无法提及的故事以及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