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94800000006

第6章 大写的处境

当我想要回顾自己的诗歌生涯时,首先想起曼德尔施塔姆的这句诗:“残忍又虚弱,你将回头凝视,∕脸上挂着笨蛋的微笑:∕一头从前那么敏捷的野兽∕望着自己的脚印。”

最初,对我来说,写诗是一种私人性的自我救赎。后来,渐渐变成了一种敞开的日光下的见习。我的那些个人体验,已经直接地写在诗歌里,它们对我极其重要。但也许现在我可以讲一讲我的见习。

在2005年,我开始明白,自己要以文学为业。从那时开始,我大量地阅读外国文学作品。就我的阅读面而言,我所看到的翻译家们的语言,远远比本土作家们的语言优美。我曾武断地说,我要做一个自觉地以翻译体(外国文学的中文译文风格)写作的人。我在那些日子读了河北教育出版社的一整套外国诗歌丛书,还读了黑塞、卡夫卡、穆齐尔、尤瑟纳尔、科塔萨尔和卡尔维诺等人的小说。

那时,我读到本雅明对翻译的论述,“曾有一位哲学天才,他的特征就是渴望一种在译作中表达自己的语言”,他还说,“太初有言”,这“言”广阔无比,每一次翻译行为都是在对它进行永远不可能的完成(然而确是完成)。我想起邻国日本的经验,因为他们民族对中国和欧洲都曾有过狂热的学习。在谷崎润一郎的小说里,我读到20世纪初日本的一些日常场景,他们那时已经完完全全地在使用欧洲的生活方式,穿套装、去咖啡馆休闲。而在两千多年前,在亚历山大港或安条克,人们理所当然地成为一个希腊人或罗马人。

在卡瓦菲斯的一首诗里,罗马的人们在等待蛮族的入侵,最后却传来了野蛮人不来的消息。诗的结尾说,“而现在,没有了野蛮人我们会怎么样?他们,那些人,是一种解决办法。”在一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你看到那种大写的(请原谅我还是用异国的表达方式,实际的情况是我只能加个引号)“处境”。卡瓦菲斯对这种场景的兴趣,正是我对“文化”的兴趣。庞贝古城被修复后的模型,就是我们的“普遍的”生活。这也是人们为什么要演习戏剧;有个轶闻,说一个女演员演完《茶花女》之后仍然沉浸在戏剧氛围之中,流泪不止;一个老太太安慰她说:“好姑娘,你现在是在1970年代的日本!”

也可以说,我期待置身于群体中,我渴望和他人共有某个同样的观念。我写过这样的句子:“假如你来自异乡,来到这里,睁开眼睛,你会惊异于我们土地上落日的霞光。”我会无意识地想,假如我是另一个人,走在街上,我所看到的将是什么;空气是一种奇妙的媒介,它呈现给我和别人的不一样。

渴望进入一种普世的文化,并不是为了弥合差异,它实是一种交流的本能。《曼德尔施塔姆诗选》的英文版序言,名为“对世界文化深怀眷恋的诗人”。我在曼德尔施塔姆的文论里明白了他的美学,我也想成为一个“眷恋世界文化”的写作者。

同样地,我同时也开始眷恋空间上的异域:历史。我的友人向我引用过这句话:“过去犹如异邦。那儿的行事方式完全不同。”这是卡瓦菲斯的兴趣。与他相似的是法国诗人谢阁兰,我喜欢他的碑体诗,在这之前我从未用那种观看方式来看自己国家的历史。我终于要提到一位中国人了:沈从文。他的《雪晴》是我极其喜欢的作品,这本书清晰地揭示了,我们的生活是怎样的一种“过去与未来之间”。

我曾困扰于那些由个人体验带来的问题。“死亡是什么”,这是带我走进诗歌生活的问题,然而,在今天,它正在变形。我是谁?我们都知道这是一个抽象的问题。但现在,我的回答是,人是他所行的事,是他的小小的历史,“是他社会关系的总和”,是某种旧有事物的流变。我终究发现,自己的个人精神,其实是一朵“公共的玫瑰”,它终于引导自己走向了外部。阿米亥曾索求一种“公共的遗忘”,如某种公共设施,你可以在广场的一角找到它。个人体验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永远是不可替代的,是“阿拉法”。只是,如果你成为一个及物的存在之时,你必须辨识出“俄梅戛”。

现在我知道,基督教的观点是,我们从“太初”来,到“末世”去。我截取这块巨大地毯上的一个小小方块下来,它就是普遍意义上的“诗”,即使我不存在于大家所共有的这个世界,我仍然可以带着它在宇宙之外旅行,像携带女友的一缕头发。我摆脱了二十五岁之前的厌世,写诗对我来说,成为一种在世界上、在人们中间拓印自己的行为。

本雅明所说的“翻译”概念,诞生于巴别塔之后的语言混乱。博尔赫斯和帕维奇说过类似的话,说世界是一部圣书投射下来的影像,我们命定对它进行修补和加增(只有基督才知道哪一天会完成);赫西俄德和奥维德也提到黄金、白银、青铜、黑铁诸时代的更迭。东方似乎没有“末世”的概念,毕达哥拉斯的希腊也是如此,智者们认为永恒轮回、万物有灵,这是我同时相信的另一种宇宙观。

但“石头沉重,蛛网轻盈”。每日细微的生活,构成与那些虚无概念相对的充实,相生相成,我惊叹于这种对称。吃橘子的时候,每次我都会不厌其烦地撕去上面所有的橘络,这是多么地微妙。阿伦特曾提到,一个人的基本特征是“对于事物是其所是的惊讶”。

在世界之魅褪去的时代,这惊讶在逐渐减少。20世纪的作家,比如加缪,描述过这种每日乘坐电车去上班的经验,他说,对于这种生活我们总有一天会厌倦。但自然从来都在维持它隐秘的平衡,传统也在不断地调整它的坐姿。“用黑格尔的话说,它无非是主体心灵和世界秩序斗争、最后被纳入这个秩序的过程。”即使是加缪所感受到的那种“厌倦”,也成为一种变形的“惊讶”,或者说它们生自同一对父母。赫西俄德对他的兄弟说,“天狼星在生来就有痛苦的人类头顶上漫步,但它白天走的路程短,夜晚走的路程长。”而穆旦说,“在它们长久的秩序下∕我只当一会小小的演员。”

回到自己写的每一首诗上来,我明白,自己幸运地是一个朴素的抒情者。我不再像刚刚习诗之初,幻想写一首解决世界本质问题、超越死亡的诗。我顺从了时间,它也对我变得柔和,像融化的冰块。我开始观看大写的处境。

我不再极端地强调“以翻译体写作”。同样地,我也知道“对异地的渴望”正是一种本地声音。只要你的诗触摸的是真实可及的东西,它就是能够依附在我们土地上的。本地声音是一种对于“我”和“本地”的理解力,“照‘我’思索,能理解人”。

白话语文只有一百年的历史,而当代诗歌,又只有不到四十年的历史。我们若想写一首古诗,就会注意到前人所用词汇的惊人重复,可以想象,在历史的末端,每一句话都已经被可知的前人说过。19世纪的中国诗歌,已经在“等待野蛮人”,因为那是“一种解决办法”。尼采转述古希腊人的观点,认为历史是造物者的游戏,“就像一个孩子在海边堆积沙堆又毁坏沙堆”。我们在废墟上继承了古代的抒情诗,同时也在发明新的传统。我们的文学,“像一个孩子在夜里∕抖出便鞋里的沙子”,现在,它又穿上了“屈原遗落在沙滩上的白鞋子”。

我有幸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个诗歌写作者。我引用曼德尔施塔姆的一句诗来作为结束:“我们的蜡烛在正午造出了黄昏。”

2014年2月28日

同类推荐
  • 2011年度思想随笔排行榜版

    2011年度思想随笔排行榜版

    遴选了2011年发表在各类文学报刊上的优秀思想随笔作品,全面展现了2011年的思想随笔创作成绩及美学风貌。
  • 中外民间故事杂谈(下)

    中外民间故事杂谈(下)

    “中外民间故事杂谈”包括上下两册,精选了古今中外各种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等数百则,是启迪智慧、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的良好读物,也是青少年学习和研究民间故事的最佳版本,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下册收录了尼西情舞的由来、佛教圣地的传说、天津城也叫算盘城、石林彝族火把节的传说、春节的由来、中秋节的由来、泼水节的由来、“爱鸟周”的由来、贴“囍”字的由来、生日祝寿的由来、“压岁钱”的由来、献哈达的由来、比萨饼的由来。
  • 冰心散文精选(名家散文经典)

    冰心散文精选(名家散文经典)

    《冰心散文精选》精选了冰心所作的散文。主要内容有、笑、梦、闲情、好梦、往事(一)(节选)、往事(二)(节选)、寄小读者(1923-1926)、再寄小读者(1942-1944)、再寄小读者(1958)、山中杂记、南归、关于女人、像真理一样朴素的湖、小橘灯、忆意娜、一寸法师、樱花赞、一只木屐、尼罗河上的春天、腊八粥、我的故乡、我的童年、童年杂忆、我和玫瑰花等。
  • 思路花雨

    思路花雨

    很难想象,一个人在家庭上遭受打击,又在人生路上经遇了风雨坎坷,其内心的痛苦总是难以描述的。但,他并没有被痛苦压倒,他调适心态,以坚强的毅力,拿起手中的笔继续“战斗”!
  • 我读故我在

    我读故我在

    “我读故我在”源自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我读”和“我思”是最好的对应。著名出版人俞晓群搜集两年多专栏文章,除后记外共计九十九篇文章,结为此集。全书从出版人、名作者写到媒体人、书装者;从论选题、约稿写到书出版、逛书店。书人江湖,逸闻轶事,皆亲切有味,涉笔成趣。其间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出版业细节趣闻,“在场”的记述、特色的点评和解读,无不体现了一个出版人的“书之爱,出版之爱,文化之爱”。
热门推荐
  • 温暖你的春夏秋冬

    温暖你的春夏秋冬

    她冷酷,无情,却因为他的出现而改变……她腹黑,可爱,却因为他的出现而沉沦……一场注定的相遇使他们走在一起,却使他们陷入了一场残酷的战争……
  • 往事如风,流年似水,记忆无痕(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往事如风,流年似水,记忆无痕(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似水的流年,律动着如风的往事,撩拨着无痕的记忆。经典的散文恰如这似水的流年,勾起诸多往事和记忆。一篇短短的散文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因为它的到来应当属于灵魂的澄清和精神的拯救。正如人们常常形容可以使我们迅速摆脱困境的那棵稻草,虽微不足道,但很有力量。这本书正有这种震撼心灵的法力。
  • 恨不初见未嫁时

    恨不初见未嫁时

    (新书《结发为夫妻》))有一种遗憾叫做今生相见恨晚,有一种许诺叫做来生情定初见宛若无奈选秀入宫,本该做皇妃的她阴差阳错成了王妃,嫁给了天下最有权势的福王,然她却是福王拿来和自己母后赌气的工具,福王一心思念亡妻,然自己婚后备受冷落,雪花盛开时与他初见,然相见恨晚,注定一生纠缠,虽与皇帝无缘,然却被皇帝惦念。相爱的人不能够相守,只能够把彼此推向他人怀抱面对福王的爱她却与他若即若离,一次凌辱,她走向了生命的边缘,一次重生,记忆全失,她活在了福王为自己编织的谎言里,面对曾经挚爱的男人自己却只能够仇恨,虽然重生,然苦难却不曾远离她,爱与恨的纠缠,情与欲的交织,幸福却总是与她擦肩而过。无心入繁华,可终究被推向了历史的舞台,从王妃到皇后的转身是一念误的却是一生。红尘是道场,烟雨洗楼台,既然此生注定在红尘里享尽繁华,那就在繁华纷扰里寻找安静,学会修行。能了诸缘如幻梦,世间唯有妙莲花。
  • 百家姓新读

    百家姓新读

    《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它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读来顺口,易学好记。在《<百家姓>新读》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时期、各个不同人物的不同方面,从皇帝到平民,从名人到凡人,在他们的身上我们能够了解到朝代的更替、历史的变迁、文化的积淀,从而能够启迪我们的心灵,开发我们的智慧,使我们懂得应该珍惜什么、追求什么、把握什么。全书涵盖内容广泛,文字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 渡江

    渡江

    渡江战役,亦称京沪杭战役,自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作战起,至6月2日解放上海崇明岛止,历时42天,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继晋灭吴、隋灭陈、宋灭南唐之战后,第四次大规模的渡江作战。它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实施战略追击的第一个战役,也是向全国进军作战的开始也是史上的奇迹。
  • 名门的新宠

    名门的新宠

    当了他三年的床伴,她从来没有争风吃醋过,因为她知道她没有资格,他恨及了自己。然而,听到他即将订婚的消息传来,她心如刀绞。当他的未婚妻找上门来,她心如止水,倔强地转身藏起那一纸验孕单。*一个月后,本城省委书记的儿子祁墨,海龟高干子弟,在最落魄时遇到的男人,强拉着她到民政局登记。他说,“只有嫁给我,才能保你平安,还能打击那个伤害你的男人。”他说,“嫁给我,能够让你脱离目前的困境,反正这辈子我不可能再爱上另一个女人了,因为我爱的女人,嫁给了别人。”眼前的这个男人英俊挺拔,完美的轮廓挑不出丝毫的瑕疵来,她不明白他为何看上自己,她不是傻子,不想刚逃脱了狼窝又进了虎穴。她冷静地问,“为什么?”他高深莫测地笑道,“因为你是我回国后碰到的第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女人。”他或许没有说真话,但是她定定地望着眼前的这个男人,她需要疗伤,而这个没有爱情的男人,对她而言,是最好的选择。没有爱的婚姻,一辈子是那么的遥远,但是她却不再会受伤。(原来的《以身还债》大修之后,内容改头换面,男主待定,先PK)
  • 熙朝新语

    熙朝新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万人鼓掌

    万人鼓掌

    把身边发生的事写出来,有灵感就写。写出来觉得读的下去就发。
  • 小偏方·小食物治百病(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小偏方·小食物治百病(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本书中没有为读者介绍名贵、罕见的单方或偏方药物。只是为读者介绍了上百种常见、价廉的治病小食物或小偏方。而且每一种都有可靠的疗效。相信定会给您的健康饮食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 女人一生的财富

    女人一生的财富

    当财富这个词与女人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人们不免会想到杨澜、张欣、洪晃、张璨等知名的财富女人。然而,当人们对她们进行品头论足的时候,在她们身上所看到的并不仅仅是之于金钱上的财富,在她们身上都有着一笔不能用银子来衡量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