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7000000004

第4章 D

大材小用

[释义]把大材料当做材料用。比喻对人才使用不当,浪费人才。

[出处]南·陆游《送辛幼安殿撰造朝》

[同义]明珠弹雀

[反义]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例句]让一位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去管理档案,真是有点大材小用了。

[故事]辛弃疾是南帛时期著名的豪放派词人,他的词作十分优秀,特别是他写了许多爱国的作品,所以他的作品和为人都被后世所赞美。

南宋是一个屈辱的朝廷,它偏安于江南一隅,经常被金朝所骚扰。面对朝廷的软弱、金国的侵略,许多爱国志士挺身而出。辛弃疾也英勇地投身到抗金的民族战场上,被世人称为“爱国词人”。

公元1161年,金人南侵以后,辛弃疾组织了两千多人的队伍在故乡起义,他配合朝廷的军队作战,英勇顽强地打击金朝入侵的军队,得到许多人的爱戴。

但是,在当时南宋的朝廷中,投降派占主导位置,他们打击排挤这些主战的爱国志士。辛弃疾始终末受重用。到了1203年,才被任命为绍兴知府兼浙江东路安抚使,而那个时候,他已经六十四岁了。到任之后,辛弃疾拜访了居住在绍兴的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两人相见恨晚,一见如故,成为十分要好的朋友。两个人在一起谈论国家大事也十分投机,辛弃疾对当时形势的分市斤和统一全国的设想都得到了陆游的极力赞赏,他觉得辛弃疾的见解非常有意义,认为辛奔疾是一个十分有才能的人。

第二年的春天,辛弃疾奉旨要到京城去为皇帝分析北伐金国的意见。陆游听说了这件事很为他感到高兴。后来为他写了一首诗,诗中认为辛弃疾与古代大军事家管仲、萧何一样的有才能,应该得到重用,而现在朝廷对他实在是大材小用。

辛弃疾始终不得重用,这位爱国英雄由于忧愤,在67岁时就去世了。

大逆不道

[释义]逆:叛逆;不道:不符合道德标准和宗法观忿。原指犯上作乱、破坏封建秩序的言行。现用来形容罪大恶极。

[出处]汉·班固《汉书·高帝纪》

[同义]犯上作乱罪大恶极

[反义]循规蹈矩唯命是从

[例句]就因为母亲管得他太严,他就动手打了母亲,这真是大逆不道啊!

[故事]秦代末期,统治阶级统治残暴,横征累敛造成了社会的动荡,百姓苦不堪言。为了反抗暴政,各地的豪杰纷纷起义反叛朝廷。刘邦和项羽都是当时起义部队中著名的一支。经过三年艰苦顽强的斗争,终于使秦朝灭亡了。

但是秦朝的灭亡并没有使天下从此安定下来,因为一场旷日持久的王位争夺战争又开始了,这就是项羽和刘邦之间展开的楚汉战争。

有一次项羽的军队与刘邦的军队交锋,项羽在阵前大声喊话,要与刘邦单打独斗一决胜负。刘邦当然知道自己绝对不是项羽的对手。于是就对项羽说道: “你是一个大逆不道,十恶不赦的罪人,根本就不配与我作战。”然后他就宣布了项羽的十大罪状,包括:项羽违背了他们之间的约定,先攻入关中的人应该成为关中王,而刘邦先攻下了关中,按约定应成为关中王,项羽却凭借自己的实力强大,自己作了关中王;项羽杀死了上将军宋义,自己取而代之,是非常不讲道义的,应受到严厉的指责;还有项羽违抗了楚怀王的命令,私自入关等等十大罪状。最后刘邦说: “你犯下如此大的十条罪状,是一个罪人,又有什么面目向我挑战?实在是太可笑了。”

顶羽听到了刘邦的这一席话,觉得无可反驳,气得怒发冲冠。顶羽本来就是勇力胜于智谋的人,在言辞上自然敌不过刘邦。在这种情况下,气得发抖,拉起弓来就射向刘邦。刘邦武功不高,来不及躲避,中箭落马。汉军只得落败收兵了。

后来,刘邦凭借自己的智谋手段终于赢得了胜利,在垓下大破楚军,结束了这场楚汉战争,他也成为了汉朝的第一任皇帝汉高祖。

党同伐异

[释义]党:偏袒;伐:攻击。偏袒跟自己一派的人,攻击跟自己意见不同的人。原指学术上派别之间的斗争,后泛指政治斗争。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党锢传序》

[同义]结党营私排除异己

[反义]无偏无袒不偏不袒

[例句]各学派之间有不同看法可以自由讨论,但不能相互压制,更不能拉帮结派,党同伐异。

[故事]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一个皇帝。掌权以后,他在前朝皇帝与民怖养生息的基础上,又采取一些加强封建统治的措施,使西汉的国势越来越强盛。

在他当政的第二年,下了一道诏书,命朝廷大臣和各地诸侯王、郡守推举贤良文学之士。诏书下达后不久,各地送来了一百多个有才学的读书人。武帝亲自考试,挑选了十多个人。其中,最让武帝赞赏的是广川人董仲舒。

董仲舒曾呈上过三篇文章,都是论述天和人的关系的,称为《天人三策》,又称《举贤良对对策》。其中宣扬的理论,叫做“天人感应”。这种理论把封建统治尤其是皇帝的权力神化:谁反对皇帝,谁就是反对“天”,就是大逆不道。为了贯彻这种理论,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懦术”。也就是说,要拿孔子的学说统一思想,而将诸子百家的学说当邪说,一律禁止,以通过文化上的统治,达到政治上的统治。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懦术”的主张,非常台乎武帝一统天下的心思。他传令,将《诗》、《书》、《礼》、《易》、《春秋》等五部儒家著作奉为经典,称为五经。并在国家最高学府太学设立五经博士,专门向太学生教授五经。还规定,只有通晓儒学的人才能做官。从此,儒家思想就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到了汉宣帝刘询的时候,儒家学说更为盛行。刘询还召请儒学家萧望之进宫教授太子。但由于当时儒生们对《五经》有各种不同的解释,汉宣帝不喜欢这种现象,决定组织儒生对五部经典中有争议的部分进行一次大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儒生们把和自己观点相同的人看做是自己的同党,引为知己;对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称为异党,大加攻击。所以,《后汉书》的作者范晔在评论这种现象时,称之为“党同伐异”。而这次讨论,进一步确立了儒家思想在维护封建统治中的正统地位。

倒屣相迎

[释义]屣:鞋子。倒穿着鞋子急急忙忙地出来迎接客人。形容待客热情。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书·王粲传》

[例句]他是一位求贤若渴的长者,一听说有才华出众的人来访,便倒屣相迎。

[故事]王粲是东汉末年的著名诗人,他才华横溢,风流倜傥,受到很多人的尊敬。

一天,东汉时期的重臣蔡邕正在家中招待一些客人,他们谈笑风生,高谈阔论正在兴头。忽有家人来报,说门外有一个名叫王颦的年轻人求见,请示蔡邕要不要让他进来。蔡邕一听是王粲求见,就急忙站起来,匆匆对客人们说: “老夫失陪了,去去就来。”拖了鞋子就跑出去迎接,慌忙中鞋子都穿倒了,客人们面面相觑,不知这王粲是何方高人,竟然让蔡邕这样权重的大臣如此热情。

不一会儿,蔡邕领着一个又矮又瘦的少年来到众客人面前。客人们纷纷问道: “王粲在哪里?让我们见一见。”蔡邕抚须笑道: “这就是王粲,大家不要看他其貌不扬,便小看了他。他才华超群,记忆惊人,我都自愧不如啊!我要把家中所有的藏书送给他,让他有更深的造诣啊!”客人们这才明白,都不好意思起来,但王粲却大度地与他们一一相拜。

王粲果真是智力超群,过目不忘。一次他与朋友外出游玩,来到一处风景秀丽之处,他诗兴大发,吟诗作乐。忽然,朋友见到路旁有一块石碑,便跳下马来,仔细欣赏起来,朋友觉得碑文很有文采,想抄录下来。但又嫌麻烦,趁机想考考王粲,便对王粲说: “都说你记忆力惊人,你能给我背下来吗?”

王粲微微一笑,说道: “这有何难!”于是看了一遍,便从头至尾背了下来,竟然一字不差,朋友敬佩万分。

还有一次,王粲看别人下棋,不料一阵狂风把棋盘刮翻,棋子乱了。下棋人要重新下,王粲就动手把乱了的棋子按原祥摆好,居然和原来棋局一样,足以见王粲的记忆力之好。

得陇望蜀

[释义]陇:甘肃省东部;蜀:今四川省中西部。得到了陇,又想占有蜀。指得到一处,又想得到另一处,比喻贪得无厌。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岑彭传》

[同义]得寸进尺贪得无厌

[反义]知足常乐知足不辱

[例句]日本侵略军占领了东北三省,得陇望蜀,他们又要攻占中原一带。

[故事]东汉初期,刘秀称帝之后,还有两股势力反对他,一是巴蜀的公孙述,另一个是陇西的魄嚣。刘秀决心除掉他们。他首先攻打魄嚣,并把他打败。隗嚣逃往西城,不久又被包围在上邽,由于西城、上邽难于一时攻下,刘秀决定自己先回洛阳,并给当时指挥围攻两城的大将军岑彭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说,如景攻不下西城、上邽,也可以移兵去攻打巴蜀的公孙述。然后在信中发出感慨: “人若不知足,既得陇,又望蜀。每一发兵,头须为白。”意思是人是不容易满足的,既平定了陇西,又想得到巴蜀。我每次领兵出战,头发胡子都要白一些,可不这样天下又怎么能够统一啊!

岑彭是刘秀手下一位作战勇敢、智勇双全的大将,曾为东汉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次他接到了刘秀的信,决定按照信上写的那样实现统一全国的愿望。他派人仔细观察了西城的地势,决定用水淹西城这个方法。他让士兵用口袋装满泥土,然后去截断山间流水,使水涌向西城,不幸的是,水深还不到一丈的时候,公孙述派来的救援隗嚣的蜀兵赶到了,岑彭无奈,只好撤兵。

后来,魄嚣病死了,他的儿子继承了他的位置,归顺了刘秀,于是汉军得到陇地。不久,岑彭又一次率军由水路攻打四川,一路上取得节节胜利,大军逼近了成都。此时的公孙逋却还蒙在鼓里,以为汉军尚远在万里之外。当敌军已来到城下挑战的时候才仓皇应战,自然是准备不足,伤亡惨重,自己也不免一死。于是光武帝刘秀又得到了巴蜀,统一了国家,彻底实现了他“得陇望蜀”的计划。

掉以轻心

[释义]轻心:漫不经心。指对待事物采取轻忽、不经意,不谨慎的态度。

[出处]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同义]漫不经心等闹视之

[反义]郑重其事小心谨慎

[例句]孩子的素质教育,对其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家长礼老师切不可掉以轻心。

[故事]柳宗元,唐代著名的大文学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章结合实事,深刻而犀利,讽刺现实又非常辛辣。所以许多篇章至今为人所称颂。

公元805年,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的时候,他收到了一个青年的来信,信中很诚恳地希望可以拜市90宗元为师。对此,他感到很高兴,于是便很快地回了一封信。信中写道,在当时人们并不崇尚拜师求学,这种良好的风气几乎消失了,甚至,9口景有人想要拜师求学也会受到别人的嘲笑。然后柳宗元举了一个例子: “在古代的时候,男子长到二十岁的时候,就表示他已经成年了,要举行加冠的仪式。随着时间的流逝,几百年来已经没有人再举行这仪式了。后来有一个青年在二十岁的时候,举行了这种成人的加冠典礼,却被许多人所嘲笑。可是这种礼仪与拜师的风气是一样的,应该去赞许推广的。在这种风气不行的时候,你能够拜我为师来学习道理,令人十分欣慰,我就把我自己写文章的体会告诉你。在我年轻的时候,我曾以为评判文章好坏的标准是看文辞好不好,于是我写文章很注重文辞的运用。成人之后我才了解到,文章是用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说明道理的,要言之有物。从这以后,我每次写文章都不敢掉以轻心了,不是追求用词的华美,而是力求做到朴实、严谨、深刻、合理。”

那个写信的青年看到柳宗元的回信后,感到很受启发,于是按照信上所提到的观点来要求自己,努力学习,在写文章中注重言之有物、言之有理,不久便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后来还中了进士。

洞见症结

[释义]洞:透彻;症结:腹内结块的病。透彻地看出腹内结块的病。形容观察锐利,能够看到问题的关键所在。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例句]作为一名出色的政治家,他目光敏锐,对一些疑难问题,能洞见症结。

[故事]扁鹊,战国人,是我国古代一位十分著名的医生,他的医术高明,救死扶伤,无论在史书中还是民间传说中都有许多关于他的故事。

但是他年轻的时候并不是一个医生,而是在一家旅店中做事,在这样的环境中他可以接触到许多从事各行各业的人,后来他认识了一个叫做长桑君的民间医生。长桑君的医术很好妙手回春,又常住在扁鹊所在的那家旅店,于是扁鹊就经常向他求教。

在那个时代,无论是什么技艺都是父子相传而不传外人的,医术当然也不例外,可是长桑君孤身一人,并无后代,他又见扁鹊为人善良诚恳,又虚心好学,就把自己的一些医药知识和医疗技术传授给他。

一天,长桑君对扁鹊说: “由于我多年行医游走四方,积累了许多治病救命的秘方,我又没有亲人可以传授,而你与我的关系胜似亲人,我就把这些秘方传授给你,但你千万不能泄露给别人。”扁鹊答应了,于是长桑君就把这些秘方传授给他。接着长桑君又拿出一包药交给扁鹊: “你用草市上的露水送服此药,要连着服三十天就能够练成一双慧眼,可以看到平常人看不到的东西。”交待完毕,便与扁鹊告别,飘然远去了。

据传说,按照长桑君的方法,服下了那包药之后,扁鹊能隔着墙看到对面的人。在他给病人看病的时候,能看到病人身体内部器官的病变,经过分析就可判定所生何病,十分准确,从不失误,再对症下药,就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于是扁鹊成为了一代名医。

同类推荐
  • 山东大鼓

    山东大鼓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山东大鼓》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山东大鼓相关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山东大鼓》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论语日记(上册)

    论语日记(上册)

    《论语日记(全2册)》以日记的形式把《论语》二十篇作别开生面的解读,如道家长里短般向读者娓娓道来。作者注重对《论语》每一个重点字词和句子的详细解读,且汇集历代儒学名家的不同解构形式,让读者可以从不同角度梳理《论语》所反映的内涵。同时,作者还深挖《论语》中每一个字的来源及引申义,让读者可以了解汉字的由来和该字的微言大义。《论语日记(全2册)》在阐述《论语》文本所包含的深意时,还结合经典佐证,以及史料、文献、文学资料进行侧面的阐述和对比,读者从中得到的不仅是视野的扩增,更重要的是知识的累积和智慧的提升。总之,《论语日记(全2册)》堪称一本阅读《论语》的工具书。
  •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

    本书反映了犹太民族的形成发展,赞颂了犹太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这些美丽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是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曾给无数的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提供无穷的灵感与启迪,至今仍有极高的阅读价值。是生活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的古代希伯来民族数千年历史长河中集体智慧的结晶。
  • 布洛陀经诗:壮族创世史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布洛陀经诗:壮族创世史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布洛陀经诗》是中国壮族民间古籍之一。一般认为成书于明代。它共有八篇,序歌、造天地、造人、造万物、造土官皇帝、造文字历书、伦理道德、祈祷还愿等。它唱诵壮族祖神布洛陀创造天地万物,规范人间伦理道德,启迪人们祈祷还愿消灾祛邪,追求幸福生活。这部经诗贯穿着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的原始宗教意识。《布洛陀经诗》各篇都可独立成篇。
  • 拓荒者的足迹:中国文化产业改革发展十年路径与政策回顾

    拓荒者的足迹:中国文化产业改革发展十年路径与政策回顾

    文化蓝皮书(产业)的10年堪称是“凿空”和“破壁”的拓荒之旅。作为文化蓝皮书(产业)的主编,本书作者亲历了中国文化产业从萌芽到现在的生机蓬勃、飞速发展,10年来,亲手撰写每年度蓝皮书的总报告,从长时段、全球视野俯瞰中国文化产业在历史、在世界的位置,他提出的政策建言屡屡为中央决策层采纳。中国文化产业从无到有的出生成长轨迹,在文化蓝皮书10年的总报告中,如此鲜明地呈现。10年,沉甸甸的脚步、艰难的转型、从最初“还处在转型过程中、总体图景相当破碎、发展前景却非常远大的产业”(首部文化产业蓝皮书总报告语),到“我们相信,坚冰已经打破,航道已经开通,中国的文化产业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必将创造新的奇迹”(第十部总报告语),本书真实呈现了中国文化产业10年发展现场。
热门推荐
  • 人生不过如此而已

    人生不过如此而已

    人生,不过是一段来了又走的旅程,有喜有悲才是人生,有苦有甜才是生活。我们最重要的不是去计较真与伪,得与失,名与利,贵与贱,富与贫,而是如何好好地快乐度日,并从中发现生活的诗意。梁实秋一生讲究雅量,喜怒忧惧不形于色,任情不随于俗,举止不拘礼法,纵酒任性,放诞不羁,始终追求一种优雅从容的风度。他有他的生活方式,他的人生趣味,对他人概不艳羡,亦不模仿;他总是以“有趣”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即便面对令人不快的事情,他也做着愉快的文章,令人易生亲切、有趣之感。
  • 岁月与你暖时光

    岁月与你暖时光

    短篇暖文,随意写的。关于学霸与学霸之间的爱情。
  • 金刚经纂要刊定记

    金刚经纂要刊定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欢笑夏侯

    欢笑夏侯

    一个在校时只知傻笑的差生,时常成为同学和老师的嘲笑对象,高考落榜却得益于官人相助,在市某机关谋得一职,每天虽只是帮领导跑腿,多年之后却让众多过去嘲笑他的同学自惭形秽。是什么让他如此神通广大并让命运发生逆转?夏侯阳光是开学好几天以后出现的。我们学校是全省最牛的重点高中,中考录取分数线、高考升学率从来都是全省的至高点。每到中考招生,校领导那儿就明里暗里挤破了人头。有带着上至中央下至顶头上司的批条的,有带着大大小小的红包或银行卡的,有批条、红包、银行卡一样不少的。之前,主要次要的校领导栽了好几任。
  • 梦笔汶川

    梦笔汶川

    女儿,政府开始供应稀饭了,有几家私人饭店和火锅店也开始免费发放赈灾稀饭了,我们能挺过去。女儿,移动手机机站开始架线了,马上就能听到你的声音了,咱家的房子只裂了几条细缝,维修一下还能住人。女儿,我和你妈妈再也不闹离婚了,我们三个人好好活着,我向你保证,以后的每一天,都跟你妈妈在一起,快快乐乐走完后半辈子,你能原谅爸爸以前的不好吗?……丁香把手机握在手心,渐渐暖和起来。丁香知道,手机已经有了人的体温。
  • 因你时光欢喜

    因你时光欢喜

    天雾山是一处避暑胜地,十七岁少女唐爱因为长居在山上的客栈又缺少父母的关爱而变得害怕接受新事物。热情乐观的席风将唐爱带出天雾山,在所有人排斥且怪异的眼神中替她周全护航。唐爱觉得席风是造梦者,弱小的她永远也变不成像席风那样阳光的人,可命运偏偏为他们互换身份。当所有人慢慢走近唐爱,发现她内心的单纯善良后,席风的秘密也随之被揭开。隐秘的身世、充满仇恨的暴躁性格,让他被家族所有人唾弃。然而当大家都远离席风的时候,唐爱却以一腔柔情包容他。他温暖过她,而她要以同样的方式,将从前的他带回来。
  • 廉政微阅读

    廉政微阅读

    该书是给喜欢廉政文化的人们茶余饭后或工作间隙随便翻到哪一页,都能津津有味地读下去的口袋书。虽只是人类廉政文化整体的一鳞半爪,但却是精粹所在。全书分为“清廉为官”、“清白传家”、“廉史留痕”等 16 辑,每辑由若干则短文组成。篇幅短小而信息量大,语言简洁而活泼,让读者在轻松之中领悟廉政文化的精妙。
  • The Wouldbegoods

    The Wouldbegood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这个穿越大有问题

    这个穿越大有问题

    萧雪瑛是个热衷各种小说动漫电视剧的宅女,被一只蛾子吓到摔死从而开启了她的穿越之路。这个穿越之旅,怎么感觉这么坑呢!
  • 物业管理与服务

    物业管理与服务

    本书是高等职业教育物业管理专业系列项目式教材之一,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物业服务及管理的工作内容。全书共分七个模块,包括物业管理概述、物业管理与服务机构、物业管理与服务的工作过程、物业管理专业化服务、各类物业的管理与服务、物业管理的服务质量与标准、物业服务人员的素质要求。本书的编写结合职业教育的最新理念,在教学方法上有较大突破,主要采用任务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方式进行课堂组织,按照模块教学方法组织教材内容,内容新颖、充实,重点突出实务操作技巧。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物业管理、房地产管理等专业的培训教材,同时也可作为物业管理行业、房地产管理行业等从业人员的参考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