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8100000009

第9章 道之本体论(1)

"自然者,道之真也"

——南北朝《无上秘要》

道之本体论是道教宇宙生成论思想的深化和发展,是道教对宇宙本体存在的深入思考和逻辑把握,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哲学要为千差万别的具体事物找出一个共同的本原(或本体),这个本原必须包含一切具体事物的特征,反映它们的共同本质,而本原(或本体)自身却只能是抽象一般的,或关于理念或关于实体的概念。"卢国龙《中国重玄学理想与现实的殊途与同归》,第274页。在中国,""本体"一词,始于晋代。西晋司马彪在所作《庄子注》中解释"而侈于性"说:"性,人之本体也""。张岱年著,邓九平编《张岱年哲学文选》,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第562页。"魏晋以后,哲学界关心和讨论的中心问题是"本体论"。以本体论取代两汉宇宙构成论。这一变化,说明中华民族理论思维的深入与提高。"任继愈《天人之际》,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307页。道教道之本体论从本质上讲是宗教化的本体论,但其对"道"本体运动及本性存在的理解和认识,则包含着许多"合理"的内核,闪烁着不少唯物主义的思想火花,为树立唯物和科学的本体论世界观提供了借鉴和帮助。"将本体作为一个哲学概念,进行分析,加以论证的,第一个人就是亚里士多德。"参见汪子嵩《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的学说》,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页。而在中国第一次提出"道"这个概念的是《论语》,在孔子思想中,"道"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将"道"作为本体存在的是老子,道教又将其丰富与发展。《老子想尔注》认为:"道者天下万事之本。"《老子想尔注校笺》第18页。王玄览在《玄珠录》中也认为:"道无所不在,皆属道应。"《道藏》第23册,第620页。"道最初是一个哲学概念,表示规律、法则,但它潜在着一种被神化的内涵。一旦社会有了需要,它可以转变为一种宗教的核心理念。"宫哲兵《老子与道教》,《宗教学研究》2004年3期。韩国李顺连在《道论》中提出,道家、儒家、佛家、基督教之道具有体用、有无、一多的统一,并认为:"大道一本而多元,异途而同归,一体而多用。"(韩)李顺连《道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97页。道教道之本体论思想与道教宇宙生成论一样,道教哲学思想的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了许多不同的观点和认识,具有多样性的特点。"道的意义不是单纯的,而含有深奥的复杂的内容。"刘鹗培主编《张岱年文集》(第四卷),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8页。但是,在这种多样性的背后却有着共同的规律,体现于"道"的"本体"统一性。

§§§第一节道之本体存在认识论

本体论是关于存在研究的理论,最早具有"本体论"思想的是公元前6世纪末希腊爱利亚派巴门尼德的"存在",他试图撇开宇宙万物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寻找出一种永恒不变的本原--"存在"。柏拉图则将这种"存在于人的心中",又独立存在于事物和人心之外的实在,称之为"理念"。亚里士多德则认为,"本原"、"本体"表达了一切存在物都由它构成,都由其产生,又复归于他。希腊文logos(音译"逻各斯")一词,基督教哲学中亦译作"道",意译为"理性"、"理念"等含义。赫拉克利特最早提出有关逻各斯的学说,认为逻各斯是一种尺度、大小、分寸,即数量上的比例关系,并成为其体系中的一个基本的抽象概念。孔子关于道之思想体现了"仁","朝闻道,夕死可矣。"即强调"人道"之作用,老子之道则侧重于"天道",与孔子之道明显不同。""道也是佛教论述的本体,佛教从"言语道断"出发,反复声明"道不可言"。"(韩)李顺连《道论》,第254页。道教道之本体存在认识论是道教本体认识论思想的重要内容,是道教从认识论方面对"道"之本体存在的理解和把握。"在老子以前,人们都以为万物之父即是天,天是生成一切物的。到老子,乃求天之所由生。老子以为有在天以前而为天之根本的,即是道。道生于天地之先,为一切之母。"刘鄂培主编《张岱年文集》(第二卷),第49页。老子的"道",既是"天地之始",有天地起源论的含义;又是天地万物所依据的根据,有本体论的含义。参见张岱年著,邓九平编《张岱年文哲学文集》(上),第565页。"道教哲学与西方传统的本体论哲学和现代生命哲学都不尽相同。道教所谓的本体,不是与现象毫不相关的自在之物或纯粹的理性法则,而是有生命的,能生物应物的"道体"。王卡《生命的源泉与归宿》,《儒释道与基督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208页。道教经典中所论及的"道"又称之为"常道"、"真常之道"、"大道"、"无上正真之道"等,被视为万事万物的"本根"、"本源"。"自然,道也。"《老子想尔注校笺》第32页。道之本体存在状况如何,道教通过其特有的"自然"、"应物"、"老君"、"三一"与"无为"说等对此作了系统的论述和探讨。

一"自然者,道之根本也"

——道之本体"自然"说

道教继承了老庄"道"之自然性的思想,并在宇宙生成论的基础上,逐渐产生了"道本自然"的存在论思想。"道教在教理上承袭了道家学说,其生命本体以道家自然哲学为基础,故而其自然本体皆以道家自然本体为依据。"李大华《生命存在与境界超越》,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版,第17页。道教自然本体存在说是道教宇宙生成思想的深化和发展,其"大道自然"、"道本自然"、"道合自然"是道教宇宙本体存在论的具体体现,对于深入认识道教的宇宙观具有重要意义。十七世纪荷兰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斯宾诺莎经常把实体称为"神"(上帝),有时也称为"自然"。"神"和"自然"两个术语表达的是同一概念,都是表示作为万物存在的原因的实体。阮籍在《达庄论》中阐发了他的"万物一体"的宇宙观,认为:"天地生于自然,万物生于天地。"阮籍《达庄论》,《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二册,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1311页。道教自然观继承了这种"万物一体"的思想,将"自然"作为"道"之本体存在的体现,认为:"道、自然、天为同一事物,是万物之源,它是无限的。"(日)漥德忠《道教史》,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43页。道教通过"自然"所表达的与道之本体存在之间的关系,展示了"道"作为宇宙本体存在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并成为我们认识和理解"道"之本体存在的出发点和基本内涵。

第一,"道法自然,自然之道"。《老子想尔注》说:"自然者,与道同号异体,令更相法,皆共发道也。"《老子想尔注校笺》第35页。自然与道虽然名字相同,二者表达的都是一种存在状态,但实质是不一样的,二者相互效法,但是"自然"则是道之本体存在的一种体现,"道"是最根本的,"自然"不过是一个名号而已。道教将"自然"界定为道之本体存在的一种体现,反映了道教在本体论上所具有的判断标准。《太平经》对这种"自然"所表达的"道本"作了进一步解释,说:"自然者,乃万物之自然也。"《太平经合校》第16页。"自然"所表达的乃为万物之自然存在,这种自然存在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自然表达了万物所具有的存在之客观性,二是表达了万物存在的一种本然状态,是道教自然观对于"道本"存在之特征的一种表达形式。对此,《西升经》认为:

道要不烦,一言该之曰自然而已。道法自然,自然之道,行之为上,不行则不至也。

道教自然观从认识论上对"道本自然"的普遍性作了深入解释,认为其"自然"是道所具有的本质"本然"属性和运动规律存在之重要体现,表达了"本体本然属性"的道是一种客观存在。"自然是理性,有概念性质,是在并列中的概念,是有广袤形式的概念。"(美)梯利著,武德增补,葛力译《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481-482页。道教的道之本体存在论思想,主要在于通过"自然"表达了道之本然属性及规律存在所具有的无所不入,无所不在,并普遍存在于世界万事万物之中的特征。

第二,"道之自然,物之自然"。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经典《无上秘要·入自然品》认为:"自然者,道之真也。人为道能自然者,故道可得而通。是故凡人为道,当以自然而成其名。"《道藏》第25册,第294页。如果人能遵循道之本体--"自然"存在所具有的规律,则"道可得而通"。道教这种通过"自然"所表达的道之本体存在之"真"的认识,是道教把握道之本体存在的理论基础,"人为道能自然者"则表现为对于道之本体存在"自然"性的把握和认识,凡是能认识和把握"道"之存在"本质"客观实在性的,则可以被认为"自然"。道教最终将道之本体存在思想落实在"自然"所体现的"本然"及内在运动规律存在上,反映了道教自然观对于道之本体存在认识所具有的科学探索。道教这种对"道"之"本真"认识的主要依据乃为"道法自然"、"道本自然"等思想,是道之"本然"存在的本质反映。同时,南北朝时的《无上秘要》还认为:

道之自然与物之自然名同意异。……道自然也,得之者,知其自然,不得之者,不知其所由然。《道藏》第25册,第295页。

这里将道之自然存在与物之自然存在作了区分,认为二者"名同意异",即道之自然存在所表达的是道之本然本性及内在运动规律性的本体存在,是一种内在的而又不能被看见的存在状态;物之自然所表达的存在乃为物质的物理化学属性自然存在形态,这种存在状态和属性是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加以认识和了解的。对于道之自然存在之内涵,只有深入了解其存在的内在本质属性及运动规律,才能"知其自然"并顺道之"自然"存在而得之。道教隋唐时期的经典《道典论》对于道之本体存在的状态作了如下论述:"自然之太和,御九精之灵气者也。夫道之纳用,贵自然也。德之为精,尊恬愉也。摄自然以载真,抱恬寞以正邪者,则横犯不生,飞害自减,可要道之旨者也。"《道藏》第24册,第854页。道之本体"自然"存在表现为"太和",其本然本性的存在体现于"道之纳用",是"道"通过"自然"所表现的本性存在的重要体现。这种"道"之自然存在之"旨"则具体表现为"贵",即通过"尊"、"摄"、"抱"等方式遵循道所具有的本质本性之存在,并表现为"横犯不生,飞害自减"等道所具有的内在运动客观存在之属性。

第三,"道本自然,无所不入"。杜光庭在《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中说:"道本自然,无所不入,十方诸天,莫不皆弘至道,普天之内,皆为造化蠢动含生,皆有道性,若能明解,即名为得道者也。"《道藏》第17册,第187页。"道"作为宇宙的基本存在具有普遍性和客观实在性,其本性存在则具体表现为"无所不入"、"莫不皆弘至道"、"蠢动含生皆有道性"等方面,如果人们能够认识道之本体本质属性及其内在运动规律之存在,则可以"得道"。这里道教将"得道者"作为对于道之本体存在认识的主观能动者,认为只有认识和把握其客观规律性才能顺应道之本性存在及"本然"运动规律。道教根据"道"之本性存在,从对于道之存在及运动规律的认识上解释"自然"所表达的"道"之本质客观存在性,对"自然"的基本含义作了具体而形象地解释。唐徐灵府(号默希子)《通玄真经》说:

自然盖道之绝释,不知而然,亦非不然。万物皆然,不得不然。然而自然非有能,然无所因寄,故曰自然也。《道藏》第16册,第710页。

道教从认识论的角度对"自然"所表达的道之本体存在的客观性作了四个方面的解释:一是自然是对道之客观存在最完美的解释,称之为"绝释";二是万物的发展变化都遵循着道之客观规律即"万物皆然";三是道所体现的发展和变化的存在形态乃为"自然非有能"并且"无所因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只能顺应道之规律而不能违背它;四是只有遵循并顺应道所具有的客观本质本性及运动规律之存在,才可以称之为"自然"。这是道教对于道与自然之关系最完美、最精彩的解释。

二"道能遍物,即物是道"

——道之本体"应物"说

道之存在是一种"本在"状态,这种状态通过"道物"关系表现出来。亚里士多德在本体论上曾提出"种"与"属"的关系。柏拉图曾经通过理念来表达"本在"的思想,认为"理念的模样印于这混沌的"物质"之上,便形成宇宙万物,即我们的感知对象"参见全增嘏《西方哲学史》(上),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41页。这种"本在"虽然是绝对观念的产物,但却表达了"存在"与"非存在"之间的关系。道教对于道之本体存在的认识表现在"道物"关系方面,它继承了道家关于道所具有的有象、有物、有精、有情、有信的客观实在,表明道既是宇宙创生的本原,又是万物发展变化的生机和动力;既是宇宙的秩序和法则的体现,又可以展开为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无为无形的宇宙本初的自然节律,具有道与物的统一性。"从宇宙论出发以道为世界本源,自然面临天地万物生成之后道的适从问题。隋唐道教理论家力图从体用、本迹的角度统一道与万物。"陈兵《道教之道》,第5页。说明道之存在具有与物之统一性,即所谓"道能应物,物能得道"《道藏》第23册,第625页。反映了道教对于道之本体存在的基本认识。

第一,"以物禀道,道之应物"。王玄览在《玄珠录》中对于物与道之间的关系作了如下论述,认为"道物"关系体现了"本"与"表"的关系,即道作为物质存在之本,而物则是其本之上的"表",是"本印"与"被印"之关系,物作为道之表,体现了道之本体属性与特点:

万物禀道生。万物有变异,其道无变异,此则动不乖寂(如本印字)。以物禀道,故物异道亦异,此则是道之应物(如泥印字)。将印以印泥,泥中无数字而本印字不减(此喻道动不乖寂),本字虽不减,复能印多泥,多泥中字与本印字同(此喻物动道亦动)。《道藏》第23册,第620页。

这里将"道物"关系做了三个方面的表述:一是道教认为道为本,"万物有变异,其道无变异。"道在宇宙生成演化中的本体地位具有"无变"之特点;二是物之变化乃是道之内容的反应与体现,具有"透过现象看本质"之功能,即"物异"乃为"道异"之反应,称之为"道之应物";三是"道物"相应之关系如"印泥印字","泥中无数字而本印字不减",物质世界的千变万化都是由于道之"复能印"的结果,尽管物质世界纷繁复杂,但其本质则体现了道所具有的本质本性,其属性则与道同,即"字与本印字同。""道与万物的关系就好比印与泥;将刻有字的印去印泥,无论是什么泥、有多少泥,泥中可以印出无数字,而本印字不减少。本字虽有一定,却能印许多泥,字与本印字却是相同的。同样,万物禀持道而产生。万物有变异,道无变异,这就是道的应物无穷。这里所说的道,已具有柏拉图所谓"理念"的意思。"丁培仁《道教典籍百问》,今日中国出版社1996年版,第90页。

第二,"道能遍物,即物是道"。道亦生亦灭,又不生不灭,道自性与"空"合,所以道能遍物,无所不在。《玄珠录》认为: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轻松读

    圣经故事轻松读

    创世的故事告诉我们神怎样用话语从混沌中创造了有序的世界,因为“神的话没有一句不带能力”,所以人们称上帝为“造物主”,人可以从身边存在的物质认识到造物主的存在。圣经用“起初,神创造天地”一语概述了创造者、被造物和伟大的创造作为,简洁地描写了神创造万物的过程,怎样从混沌空虚中将光和暗、天和地、陆地和海洋分开。在造物主的眼中,他创造的这个世界十分美好。他使万物布满天空、陆地、海洋;他安排日、月、星辰的运转;创造飞禽、走兽和水中生物,最后,他照着自己的形像创造了人。
  • 佛海中的摆渡

    佛海中的摆渡

    我们经常听到或读到,个人对事情的看法可以改变周遭的一切。从客观上来说,外在的一切并没有改变,我们仍然是原来的自己,因为心灵的修行改变了我们的观点及看法,所以一旦心灵产生了变化,世界的一切也随之改变。可以那么说,世上一切的根本都在于心性,心灵的修为是至高无上的。佛陀教诲的奥妙就在这里,一切都在改变。
  •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四分册,讲述耶稣门徒的故事并介绍使徒的书信作品,对应《圣经·新约》的后23卷。使徒保罗原本是迫害基督徒的急先锋,但在去往大马士革的路上得到神启,归信了基督,从此冒着巨大风险坚定不移地展开三次传教,曾被投放监狱,依然坚持信仰直到最后被杀害。本册同时也讲述了基督教早期领袖彼得、基督耶稣厚爱的门徒约翰等其他使徒传播基督之道的故事。由于早期基督教是被罗马帝国禁止的,这些使徒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然而他们都展现出了强烈的大无畏精神,对后人有相当大的榜样作用。
  • 做才是得到

    做才是得到

    现在,许多人常抱怨生活太苦,想尽各种方法寻求解脱之道。实际上,就算有人告诉了你苦的真相,以及改变逆境、离苦得乐的究竟智慧和方法,但你不相信,就是不去做,最后还是只有在人生中高一脚、低一脚地跋涉,从一种苦陷到别一种苦中,对快乐只有望洋兴叹。本书开示我们:唯有敬畏因果、感恩无常,依靠佛法的殊胜加持,方能挣脱逆境,不怕苦、不怕死,享受人间各种福报利益。如此,人生不同年龄段的所谓“难关”,也只不过是通往解脱的阶梯而已。
  • 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

    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

    生本来就是活也苦,死也苦,有钱没钱都痛苦,但很多人就不明白这一点,遇到一点违缘就怨天尤人:“老天太不公平了!为什么我这么倒霉,所有的不幸全落到了我的头上?”却不知轮回的本性即是如此。《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是一本帮我们解脱生老病死之苦的珍宝之书,里面讲了很多藏传佛教中解决各种痛苦的不同方法,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经常串习,所有困难都会迎刃而解,消除痛苦轻而易举。无论是事业、家庭、爱情,全都变得一帆风顺。把它请回家,就好像与佛陀朝夕相处,一呼一吸都得到了加持,不仅今生拥有不可思议的好运,而且后世也会得到一份幸福的保险。
热门推荐
  • 诸天狂蟒进化

    诸天狂蟒进化

    重生成蟒,为了滋润的活下去,张尘只能踏上未知的旅途。狂蟒世界:吞噬血兰,基因进化。侏罗纪世界:搏杀沧龙。霍比特人世界:史矛革,有翅膀就了不起?吃我一发黑蛇的咆哮……[简介无力,请看正文。]
  • 希望在转角

    希望在转角

    人生最怕什么?没有希望当面对挫折、陷入目境时,些入总会心灰意冷,认为一切都没有了希望。于是郁郁寡欢,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甚至自己跟自已作对。这样继续下去,便真的走入了绝路,迷失了方向,以为山重水复,没有出路。请不要灰心,不要绝望,你之所以认为没有有希望是目为你只看到眼前的一条路。拓展你的视野半径,认真用心寻访,你会发现在某个不起眼的地方有一条密径,轻轻走进去,拨开藤葛.你会柳暗花明,一条宽阔的大路正摆在面前,有鸟语、南花香、有欢愉、有喜悦。你会赫然明自 原来希望就在转角。
  • 中外寓言(语文新课标必读书目)

    中外寓言(语文新课标必读书目)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中、小学生是未来的主人,必须适应现代竞争激烈和交际广泛的社会生活,在心理、性格、思维、修养等内在素质铸造方面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同时在语言表达、社会交往等才能方面也必须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才能顺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潮流。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
  • 邪神帝君萌哒哒

    邪神帝君萌哒哒

    前世,她被人烧了生魂,从神界就此陨落。重生到白虎国六公主身上,奈何六公主容貌被毁,灵根被废。不得已之下,她带着弟弟远走他乡。她来日定要让仇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什么?抢她的男人?不存在的!来一个打一个,来两个揍一双。自从知道娆儿喜欢毛绒绒的东西,曾经在神界叱咤风云的修罗神立马变得萌萌哒,撒娇卖萌一把好手。顶着粉嫩萌耳,俊美的男人对她抛媚眼:“为夫这般模样,夫人可还喜欢?”
  • 素书

    素书

    相传为秦末黄石公作。民间视为奇书、天书。《素书》以道家思想为宗旨,集儒、法、兵的思想发挥道的作用及功能,同时以道、德、仁、义、礼为立身治国的根本、揆度宇宙万物自然运化的理数,以此认识事物,对应事物、处理事物的智能之作。传说黄石公三试张良,而后把此书授予张良。张良凭借此书,助刘邦定江山。2012年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引用书中名句“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
  • 秋禾

    秋禾

    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不是看央企与国企的实力有多强,而要看民企的作为有多大。要看民企的作为有多大,很重要的一点就要看民企总经理是否具备卓尔不群的人格魅力与知行合一的超凡能力。读者们可以在这部作品中静心细品以为民企总经理艰难磨砺的心理历程,相信一定会带给大家心灵上的震撼与思想上的启迪。
  • 经理人必备销售与市场知识

    经理人必备销售与市场知识

    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项成就都是经理人员的成就,每一项失败也都是经理人员的失败。中外企业的无数案例都证明了一个结论:经理人员的学习能力、知识视野、理想、献身精神和人格决定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是否成功。本系列丛书将为广大经理人搭建出走向成功的知识阶梯。
  • 坏家伙

    坏家伙

    从办公楼出来,我趿拉着一双鞋。第一次走进这幢楼,也趿拉着鞋。我是实在等得不耐烦了,才跑去找他们的。妈妈办了提前退休的手续,回到家里已经两个多月,我顶职的事,一问就是叫我们等着。那天红毛告诉我,市长到了劳动局,在开会。我对红毛和光头说:去弄只鸡来,我把它送到会场去。两个家伙一听就哈哈笑,一齐说好。只要是捣蛋的事,他们就开心。那时候,劳动局在我眼里,就是一个嘀嘀咕咕的老头,加上一幢楼房。一年十二个月,楼房也是十二层。一层一层往垒,楼上的地板,就是楼下的天堂。一些房间其实空在那里,给我一间,我们一家就可以住得足够宽敞。
  • 王爷不好当:拽妃御夫Ⅱ

    王爷不好当:拽妃御夫Ⅱ

    穿越不要紧,有帅哥看还是不错滴……可是她苏晓晓咋那么倒霉,刚穿越来被人打不说居然被人当场拒了婚,说她不知检点?那谁谁谁,真以为是王爷我怕了你啊,让你尝尝惹恼本小姐的后果!本小姐不把你治的服服帖帖我就不姓苏!耶?怎么连邻国的皇帝都来掺一脚?她好像没招惹他吧?某王爷苦着脸叹口气:“这年头,王爷不好当啊!”某皇帝坏坏一笑:“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 从末日崛起

    从末日崛起

    本文随缘更新,反正会在八点之前!如果上了这台车,请各位男神女神点点关注收藏,小的给你们喊666!车门锁起来,一个都别想下去!一本非主流的末日小说,女主很傲娇,冷漠,心硬,禁欲系,不接受辩驳,我说的都有道理,谁觉得不对?neng死!排雷:1,丧尸也有社交活动,会搞事情围城,还会有十八房姨太太2,本文有恶俗烂大街修炼重生穿书情节,主角金手指比女娲补天的柱子还要粗。3,女主是个修炼狂,前期不谈恋爱,升级打怪复仇。4,男主非人,字面意思。作者婊出天际,所以主角也暗搓搓的婊里婊气,没圣母家人没拖后腿猪队友,经常自己打脸自己,前面不甜,后面高甜。(反正没写到,就先画一个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