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8200000002

第2章 引 言

本书主要考察汉晋时期文学中的《庄子》接受状况。本书所谓汉晋时期,主要指东汉中后期至晋末这一段时间。之所以将这一时期划作一个单元来考察《庄子》在文学中的接受状况,不仅因为这一时期在思想、文化、士人心理和文学艺术等方面都呈现出大致相似的风貌,还因为这一时期是庄学全面复兴并且融入文学创作领域,形成中国文学中很重要的文学传统的时期。

汉晋时期,《庄子》因为契合士人的思想文化需要而得以全面复兴。复兴的《庄子》对于汉晋士人的生活、思想和艺术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汉晋文学也接受了《庄子》的影响而呈现出与此前文学不同的风貌。汉晋文学究竟是怎样接受《庄子》的?汉晋文学接受了《庄子》的哪些内容?汉晋文学中的《庄子》接受对于其思想艺术特点的形成究竟有何影响?这些问题的回答对于我们深入把握汉晋文学的特质及其形成原因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而对这些问题的追寻也为我们理解汉晋时期的思想文化打开了一个很好的入口,为我们观照《庄子》思想在后世的发展状况划出了一个很好的截面。

以往的相关研究从不同侧面不同程度地接触到了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将其大致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文学史研究的角度,在论述《庄子》的文学成就及其施于后世的影响时,谈到《庄子》与汉晋文人文学的关系,或者是在论述汉晋作家作品时,将其思想文学的源头追溯至《庄子》,如宋效永先生的专著《庄子与中国文学》、孙明君先生之《〈庄子〉与中国诗史之源》;二、从学术史研究的角度,在论述庄学的传播和接受史时,提到汉晋文学中的《庄子》接受,如尚永亮先生的专著《庄骚传播接受史综论》,熊铁基、刘固盛、刘韶军先生合著《中国庄学史》等;三、从思想史研究的角度,论述道家、道教和玄学发展和影响时,提及汉晋文学中所表现的庄子思想内容,如葛兆光先生的《中国思想史》第一卷、任继愈先生的《中国哲学发展史》汉晋南北朝卷等;四、从美学史的角度,论述《庄子》的美学思想、美学特征及其对于中国美学史的影响时,谈到汉晋的文学和美学,如刘绍瑾先生的专著《庄子与中国美学》;五、从交叉学科的角度,在研究道家道教与文学,或汉晋玄学与文学的关系时论到这时期文学与《庄子》的关系,如张松辉先生的专著《汉魏六朝道家道教与文学》、卢峰先生的专著《魏晋玄学与文学》等。

近年来,也有研究者开始对这个问题作正面研究,如宗明华先生的博士论文《庄子与魏晋文学》、李建中先生的论文《〈庄子〉人格理想与魏晋文学的人格起点》等。

以上成果对于本课题的研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也为以后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其中的缺陷,以明了这一问题的研究亟待努力的方向。笔者认为,从总体上看,以往研究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对《庄子》本身的理解及《庄子》与汉晋文学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有待深入。有些研究采取“贴标签”的方式,将庄子思想以“消极”或“避世”或什么什么主义一言以蔽之,没有深及《庄子》的内里。而对于《庄子》与汉晋文学关系的研究也流于表面化,没有涉及《庄子》与汉晋文学在思想、表述方式等方面的深层契合,甚至一些冠以“《庄子》与某某作家或某某文学现象”的研究往往停留在《庄子》文本与后世文学文本的比照。

二、没有注意这一时期《庄子》接受的阶段性差异。学界在论述这一段时期的历史和学术时,总是习惯笼统地说“汉魏”、“汉晋”、“六朝”如何如何,这种说法注意到了一个时间段的历史在政治、思想、文化上的共通性和连续性,但却忽视了各时期的差异性。而其实庄学在汉晋各个不同时段有不同的发展,揭示《庄子》在文学中衍变的真实情状,更有利于我们把握这一时期思想文化的发展脉络。

三、在研究思路上,一味强调这一时期《庄子》对于文学的影响,而没有看到《庄子》在思想、文化、文学领域的出场其实是士人主动选择的结果。而如果我们能将思路从被动的“影响”的探讨转向主动的“接受”的考索,就更能明了《庄子》的复兴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思想文化背景中浮显出来的,它与具体的人文活动有何关联,以及庄学本身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怎样的发展。

本书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具体探讨汉晋时期思想学术领域庄学全面复兴的背景下,文学中的《庄子》接受状况。将主要回答以下问题:汉魏之际庄学复兴有何表现?复兴的原因是什么?汉晋文学是通过怎样的途径接受《庄子》的?汉晋各时期的《庄子》接受有何特点?汉晋文学接受了《庄子》的哪些方面?有何表现?

本书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一、思路上,变以往研究主要探讨《庄子》对汉晋文学的被动的“影响”为考索汉晋文学对《庄子》的主动的 “接受”;二、方法上,采取了多样化的研究方法,如采用数理分析的方法对《文选》引用《庄子》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用比较研究法对屈骚与《庄子》在汉晋各个不同时期的接受状况进行比较分析;采用综合分析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汉晋文学中“卮言”的叙述方式进行讨论等;三、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如认为庄子理想人生境界可分为三个层面——游于无穷的绝对自由境界、游于有间的相对自由境界和游于心或游于艺的精神自由境界,汉晋文学对庄子的三重理想人生境界各有不同的选择和接受,认为庄子的“卮言”是一种跳跃性叙述等。

全书分为引言、正文、结语、附录四个部分。正文部分分作四章,各章的基本内容和主要观点如下:第一章介绍分析汉晋时期的《庄子》接受概况。本章分为三节:第一节描述汉魏之际庄学复兴的状况;第二节分析汉魏之际庄学复兴的原因;第三节以《文选》所收先秦至晋末的作家作品为例讨论汉晋文学中的《庄子》接受状况,横向讨论《文选》引用《庄子》的方式,纵向分析汉晋各时期文学对《庄子》的不同接受情况。

第二章论述汉晋文学对庄子生命意识的接受。本章分为两节:第一节讨论庄子因时空忧惧感、世界荒谬感和自身遭遇的生活、人格、言说的困境而产生的生命焦虑;第二节探讨庄子的生命焦虑及于汉晋文人文学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天人之际的表现模式、强烈的生命意识和人格选择的焦虑。

第三章论述汉晋文学对庄子人生理想的接受。本章分为三节:第一节论述《逍遥游》的主旨是表现理想人生境界及臻于这种境界的方法;第二节论述庄子理想人生境界的三个层面——游于无穷的绝对自由境界、游于有间的相对自由境界和游于心或游于艺的精神自由境界;第三节以汉晋游仙文学、隐逸文学、玄言诗以及魏晋文学自觉问题为主要考察对象,论述汉晋文学对庄子的三重理想人生境界的接受。

第四章以“卮言”为中心论述汉晋文学对庄子言说方式的接受。本章分为三节:第一节对庄子“卮言”旧说进行辨析;第二节探讨“卮言”乃无心无己之言的本质及其跳跃性叙述的特征;第三节主要以《洛神赋》为例论述汉晋文学中所体现的“卮言”的叙述方式。

另外,要说明的是,关于《庄子》一书,传统认为其中的内篇为庄子本人所著,而外、杂篇为庄子后学所著,现在又有学者提出相反意见,认为外、杂篇为庄子本人所著,而内篇为其后学所著,至今未有定论,本书对此不拟辨析,而将《庄子》视为一个整体本书认同徐克谦先生在《庄子哲学新探——道·言·自由与美》一书中表达的观点:“如果把庄子放在先秦百家之学乃至整个中国思想史和中国文化史的宏观背景之下来看,《庄子》一书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资源中一个具有独阐发一的思想文本的整体特征是很明显的。”“事实上,就其在后来中国思想史、文化史上的意义和影响而言,人们所谓庄子思想,也就是《庄子》这部书的思想。”所谓“庄子思想”是以《庄子》这部书的形式面向人们而“存在”的,而实际存在于中国思想文化史的阐释和理解中的庄学思想传统,也主要是以《庄子》这部书,而非历史上庄子那个人为源头的。

同类推荐
  • 人生三味茶:智者眼中的人生三境界

    人生三味茶:智者眼中的人生三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炼出的三种人生境界犹如人生的三味茶,我们用清茶、花茶、普洱茶隐喻人生的三重境界,作为上、中、下三篇的标题,意在对人生过程有所概括,而每篇的第一节均采用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意在描述人生从青春到壮年到晚年的自然过程。细心的读者将会发现本书每篇的最后一节则采用了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概括,分别用“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描绘了人生的三重境界。
  • 现代散文鉴赏

    现代散文鉴赏

    书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引导人的一生走向成功。正是基于此,我们编著了《中华阅读文库》,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人首先要认识自己,才可以认清世界。这些已经被中外智慧人士不断印证过了。他们的成功,正是因为有着矢志不移的追求;有着不可摧毁的意志;有着对痛苦等闲视之的心境。在一次次生活的坎坷与磨难中自我提升与超越,才使他们成就了自己,丰富了自己。
  • 致我们不愿辜负的未来

    致我们不愿辜负的未来

    15个最暖心的励志故事,有关青春、有关责任、有关未来、有关梦想。千万网友力荐,在迷茫时必读的温暖文字!人生充满未知,每一个努力的人,都会得到未来对他最美的回赠!包括人气网络名篇《青春不怕岁月长》《未来太远,现下就是永远》《一起欣赏这世界全部的漂亮》。关于“暖读”:希望它是可以让你按自己的心情随拾随读的书;希望它是在你等车、排队、疲惫时陪伴你的朋友;希望它是在你开心或悲伤时想起的文字。“暖读”——献给所有时光中的私语者,献给有故事的人。
  • 众说钟叔河

    众说钟叔河

    本书收录了1981—2014年间评介钟叔河出版成就及创作成果的文章,根据文章内容共分为四辑。辑一“先行者并不孤独”,多为综合性文章,纵论钟叔河其人其书;或集中一件事情,一项话题,一次见面,一点印象。辑二“现代读书人的胸襟与眼界”,主要谈钟先生所编书籍。辑三“青灯有味忆当年”,偏重于钟先生自己的著作。辑四“温和的意义”,专收商榷、批评、讨论类文章,力图呈示全貌,保全“众说”况味及“百家争鸣”之追求。钱钟书、杨绛、张中行、黄裳、朱正等大家云集,字间行里,时间深处,诉说钟叔河先生的文人本色、编著成果,以及不绝如缕之文化回响,极具可读性与史料价值。
  • 思恋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思恋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热门推荐
  • 东鳞西爪集

    东鳞西爪集

    本书分三辑:风俗人情、禽兽鱼虫、草木花果。作者从历代画家常撷之入画的某一种题材入手,阐述其文史渊源、民俗特征、审美导向,旁征博引,娓娓道来,同时细说画境、画意、画法、画理,既具有宏观上的认识性,又具有操作上的实用性。
  • 芈月式宫廷传奇

    芈月式宫廷传奇

    穿越古今,还原历史真相;纵览宫廷,探索女权政治她们皆是“芈月式”的女子,从跌宕坎坷到华丽转身,一生传奇笑对人生!
  • 清妾

    清妾

    穿越成了瓜尔佳氏的小姐,苏灵儿表示咱很知足,顺利当上米虫,这是一种多么幸运的事情。 至于那个冷的让人心寒的王爷,咱还是躲远的吧,您这么优秀,咱高攀不起! 咱这种来自未来世界的呆萌二货,可得抱好几位大人物的粗腿,至于那个什么李氏,你能不能离咱远一些! 当呆萌小吃货遇到冷面雍亲王 是宠溺一生,还是蹉跎一世;
  • 神秘的厨子

    神秘的厨子

    张大奎是个极其细致周密的人,他早已利用查修管道的机会,把这里的管道口与不远处的下水道连接上了。就在他和魏国杰一起把木箱顺下来的时候,负责埋伏在下水道里接应的是肉铺掌柜,他带人迅速把上面顺下来的木箱一一运走。当张大奎跳下来的时候,就听到地面上传来了爆炸声,他的眼泪立刻就流了下来,张大奎知道此时的战友魏国杰凶多吉少,他心里一阵难过……
  • 理想国与哲人王

    理想国与哲人王

    《理想国与哲人王》是王小波杂文的精编,同时收录了他与爱人李银河恋爱时期的部分情书。作家祝勇先生说:王小波的杂文大多涉及文化状态与知识分子命运,自然少不了尴尬与苦涩,所以读王小波杂文,是不能笑笑就了事的。他的幽默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神秘幽黑的洞口,是浅尝辄止还是深入其中,就全看我们个人的兴趣了。王小波的幽默,点到为止,却是一枚余味无穷的橄榄,常嚼常新。
  • 唐易州龙兴观道德经碑文

    唐易州龙兴观道德经碑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安柠之夜

    安柠之夜

    “当我认为我的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他披荆斩棘,从黑暗中向我走来。” ——邪柠 ——“信我,我们是同类,我不会害你。”——白夜 ——“从现在起,我们就是搭档了。” ——“让我们成为互相的救赎吧。”
  • 年少无悔的青春

    年少无悔的青春

    青春也许会带来满身伤痕,也许未来都是不可能,还会把我们变成最讨厌的那些大人,也许还会发展到你意想不到的境地。但是这个青春我不悔。因为,这个青春有你,足矣。
  • 佛说五王经

    佛说五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终极陷阱

    终极陷阱

    39岁的仁朗在邻居眼中是个有几分神秘的男人,每天深居简出,独往独来。他居住在市中心一幢电梯公寓的顶层,那是整个小区公寓面积最大单位面积也最贵的一套房,135平方米欧式风格的两室两厅装饰得华贵典雅,还有一个面积超过50平方米的大露台,被装修成一个巨大的花园。与别人家的花园不同的是,他家花园里的植物浓密得遮天蔽日,几乎屏蔽了全部阳光,加上所有房间的窗户都严密地遮挡上厚实的窗帘,使得这套本应阳光充足的豪华住宅整天暗无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