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思想的女人更美丽,这不仅是读书与思考为她们带来了气质上的变化,也是思想的通透,让她们活得更从容。有思想的女人大多自带光环,不仅明媚自己,也能照见那个懂她的人。
前段时间,回看了一段女外交家傅莹在2016年两会期间回答中外记者问的30分钟小视频。
画面中,这位笑容温婉、白发微卷、举止端庄的优雅女性,总是能以轻柔的语气和平实的腔调,传递出一种强劲的声音,举重若轻地化解一系列难题。即便是面对不友善的提问,她也能因势利导地拆解于无形。
我当初就这样被她瞬间“圈粉”了。而此番作为全国两会的首位女发言人,她更是俘获无数国际粉丝。
她语气很轻,但力量很强,粉丝们这样总结。她的这套柔中带刚、刚柔并济,处处将东方女性的气质与神韵发挥到极致的风格,被誉为是典型的“傅氏style”。在硬朗的国际交锋中,有如一种温柔的软实力。
而如果仔细品味她的语言和思路,“傅氏style”的背后,多半没有艰深术语,也没有老生常谈,而往往是以一个普通人物的角度,从寻常生活入手,先形成情感共鸣,再在理解和懂得中,逐一甄别假象和击破漏洞,从而消解疑虑和表明立场。
所谓上善若水,莫过如此。
那么,如何才能炼就这样一番境界?
从她的言谈里继续揣测,大概是源于一个人平时对生活的细细留意和常常思考。纵观她的半生,经历丰富、酷爱阅读,而只有留意和思考,才能将“见过的”变成“存储的”,将“过眼云烟”变成“胸中沟壑”,变成信手拈来的素材与感悟。
人因思考而存在,上天也格外垂怜喜欢思考的女人。
镜头里,63岁的傅莹依然姿态轻盈、不见老态。她的美有种知行合一的味道。而思想,大概就是那个润泽皮肤、灌溉心灵,让她成为东方冻龄女神的奥妙。
有思想的女人,都自带一种光环。不仅明媚了自己,也能照见那个懂她的男人。
想说说胡先生和他的初恋情人。
这位胡先生,就是民国时期大名鼎鼎的胡适先生,被称为“文化偶像”和“八大美男之一”的胡先生。据说在赴美留学的青春日子里,他就曾爱上一位特别有思想的女人。
很多人好奇,英俊儒雅的东方绅士,究竟会迷上怎样的金发碧眼女郎?
还真是位神奇的女子,胡适曾用“狂狷”来形容她。据说她衣着随意、洒脱不羁,没有什么精心刻意的打扮,却总带一张高洁骄傲的脸。她不单很少添新衣,帽子烂了也懒得理会。嫌头发太长不好打理,就干脆剪了,乱蓬蓬地过了一两年。
某次派对上,仪表堂堂的绅士男和衣着随意的不羁女邂逅了。这女子比胡适大6岁,两人开始只是随意地聊天,可是,她说话的样子,瞬间吸引了他。
胡绅士完全被秒到了,他惊叹于眼前这位女子的思想、见地和哲思。
那天他在日记里不遗余力地夸赞:她人品高、学识富,极能思想,高洁几近狂狷,读书之多,见地之高,诚非寻常女子可望其项背。
胡先生自己就很喜欢智识方面的训练,碰到这么有才情又有口才的韦莲司小姐,自然高兴不已。由此相互爱慕,也就不足为奇。
起初只是朋友间的联系,慢慢地,有了“行月光中”的侃侃而谈;再后来,他们“循赫贞河滨行”,度过了许多美好时光。
只是不久,胡先生难违母命,只得痛别初恋,回国迎娶了自己的“小脚女人”。
但难得的是,婚后的二人却还一直保持着纯真的感情,并且韦莲司与胡适的“悍妻”江东秀,也一直相处得很好。那时的他们,更像是精神层面的相亲相依。
胡先生65岁那年回到纽约,还专程去韦莲司当年住过的公寓转了一圈,怀念当时时光。
他的老乡唐德刚不以为然,觉得绮色佳那么多美女,为什么偏偏要喜欢她?
一向谦和的胡适听后激动强调:“Miss Williams是个了不起的女子!极有思想!极有思想!”
和有思想的女子相爱,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这事儿或者可以问问我的一位男闺蜜。
无独有偶,我的这位二十几岁就当上财务总监、身高一米九的“鲜肉级”男蜜,几年前也爱上了一位相貌平平、极富思想的女子。
五年前他宣布要结婚,我们就曾采访过他:“你也相亲无数,怎么就被她收服了?”
他神采奕奕地告诉我们:“她和别的女孩不一样,她从不盲目地认同和崇拜,和她聊天,有时真觉得是一场神交。”
当时我们都笑了,但他却很认真。婚礼那天,他的感言是:“一辈子那么长,我要找个聊得来的。”
婚后五年,他的人生继续像开了挂,一路稳妥地加薪、升职、当奶爸。某次他向我们一本正经地总结了他妻子身上的四个特质:尊重、宽容、懂事、远见。
或者也可以这样理解:一个不断知新、喜欢思考的女子,通常也懂得尊重他人,她不将自己的观点强硬塞给别人,也不会盲从地轻信别人,而是在沟通中不断纠正和刷新自己的认知;她对世界充满好奇的思考,也对世界充满思考的宽容,她们善待这个世界的不完美,她们活得更通透,继而也有了宽容、懂事和远见……
有妻若此,当然旺夫。男人的家庭和睦,事业也如有神助。
但某次在街上偶遇他夫人,才觉得被婚姻所“旺”的,其实是她自己。
此前那个其貌不扬、衣着朴素的姑娘,如今已变成了开着入门级豪车、戴着某大牌墨镜的贵妇。且明明做了妈,还一袭白裙,清新扑面,窈窕婀娜。或者因为有气质和思想作为基础,这些轻奢品在她身上,倒没有矫揉造作的感觉,反倒有种相得益彰的韵味。
她的美大概从30岁才开始,而思想就是那个让她变美的作用力。
所以,如果说人生即是一场向美而生的修行,与其不断武装自己的外表,倒不如不断革新自己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