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起慧。请答双彰。故受之以善现起请分。
经文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直译
这时,有名叫“须菩提”的长老,从众比丘中离座站起来,他斜披袈裟,偏袒右肩,以右膝跪在地上,双手合十,虔诚恭敬地对佛说:“举世稀有的世尊啊!佛善于护持眷念诸菩萨,善于咐嘱指导诸菩萨。世尊!倘若有善男子、善女子,发愿修成至高无上的菩提心,那么他们应如何使这个菩提心常驻不退呢?又要怎样才能排除邪念的干扰呢?”
佛回答道:“好啊,好啊,问得好!须菩提,就像你所说的,佛善于护持眷念诸菩萨,善于咐嘱指导诸菩萨。现在你们认真听着,我来告诉你们。善男子、善女子,发愿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就应该如此这般地保住菩提心,就应该要这样去降伏妄念心。”
须菩提说:“我正在认真听着,世尊,我们都乐意欢喜地聆听您的教诲。”
六祖讲经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
何名长老?德尊年高,故名长老。须菩提是梵语,唐言解空也。
现代注释
须菩提,梵文的音译,古印度拘撒罗国舍卫城人,鸠罗长者的儿子,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尊称“解空第一”。此为六祖所讲“解空”之意。据传,尊者诞生之时,家中所有的财宝、用具等物,忽然不见了,家人忙请相师卜卦,相师说:“你们家所生的是贵子,室中金银宝物在贵子初生时会一切皆空,这象征着他是解空第一人呢!就为他取名‘空生’吧!这是大吉大利的事,他将来不会为世间的名闻利养所束缚,就是为他取名‘善吉’也好。”三天后,尊者家中的财宝和用具,又恢复原状。
《五灯会元》记载:唐朝百灵和尚在路上遇到禅门居士、被誉称为达摩东来开立禅宗之后“白衣居士第一人”庞蕴。百灵问他:“当年你在马祖道一处得到的一句,你曾说给人听吗?”庞蕴说:“有啊!我曾经向人说过。”百灵知道此名不可说,奇怪地问:“你曾向何人说?”庞蕴说:“我只对庞蕴说啊!”百灵笑赞:“即使是佛陀大弟子解空第一的须菩提也比不上你啊!”
【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随众所坐,故云即从座起。弟子请益,先行五种仪:一者从座而起;二者端整衣服;三者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四者合掌,瞻仰尊颜,目不暂舍;五者一心恭敬,以申问辞。
现代注释
偏袒右肩:佛教术语,挂袈裟而偏袒右肩,是表比丘恭敬尊者之相也。《释氏要览》曰:“律云:一切供养,皆偏袒,示有便于执作也。”六祖说是佛教五种礼仪之一,后世多有说法,亦为礼仪的衍变,与当时世俗生活有关。
合掌:古印度的礼法,佛教沿用至今。
白:说话,古文叫“道白”,是南北朝时候的说法,现在一般指戏曲中的说白。
【“希有,世尊!】
希有,略说三义:第一希有,能舍金轮王位;第二希有,身长丈六,紫磨金容,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三界无比;第三希有,性能含吐八万四千法,三身俱圆备。以具上三义,故云希有也。世尊者,智慧超过三界,无有能及者,德高更无有上,一切咸恭敬,故曰世尊。
现代注释
希有:很少有的,极少见的。晚辈向长辈请示前的赞叹之辞。佛教中“希”字通“稀”,谓事之甚少、难逢。尤指如来之示现及其一代教法,故有“希有大法王”“希法”之称。六祖所说的“三义”专指释迦牟尼佛。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
如来者,自真如来之本性也。护念者,如来以般若波罗蜜法,护念诸菩萨。付嘱者,如来以般若波罗蜜法,付嘱须菩提诸大菩萨。言善护念者,令诸学人,以般若智,护念自身心,不令妄起憎爱,染外六尘,堕生死苦海,于自心中,念念常正,不令邪起。自性如来,自善护念。言善付嘱者,前念清净,付嘱后念,后念清净,无有间断,究竟解脱。如来委曲诲示众生,及在会之众,当常行此,故云善付嘱也。菩萨者,梵语。唐言道心众生,亦云觉有情。道心者,常行恭敬,乃至蠢动含灵,普敬爱之,无轻慢心,故名菩萨。
现代注释
善护念——善,好好地照顾自己的思想、心念、意念。《四念处经》为:“念身、念受、念心、念法。”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第四十八卷中特别提到关于“四念处”的修学方法,而且强调修菩萨道者也应该修学“四念处”。念,一呼一吸之间叫做一念。照佛学的解释,人的一念就有八万四千烦恼。六祖说“护念者,如来以般若波罗蜜法,护念诸菩萨”,是指佛用《金刚经》护持修善众生及佛门弟子,使之不遭受障害。禅宗五祖曾说过,要成佛悟道,专心念《金刚经》就可以了。甚至不识字,不会念的,只要念一句“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就行了。六祖因《金刚经》而悟,所以后世中国禅宗,也叫做般若宗。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
善男子者,平坦心也,亦是正定心也,能成就一切功德,所往无碍也。善女人者,是正慧心也,由正慧心,能出生一切有为、无为功德也。
现代注释
善男子:指良家之男子。善女人亦同,乃良家女子之义。经典中对在家的信男、信女,每用善男子、善女人之称呼。六祖所说为佛法修持,即为学佛者必须修持的三种基本学业“戒、定、慧”。六祖曾说:“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南北分宗时,六祖问神秀门人志诚:“我听说你的老师是用戒定慧来教示学人,不知你的老师所说的戒定慧是什么样子?你说给我听听看。”志诚说:“神秀大师说:‘一切恶事不去作叫做戒,奉行一切的善事叫做慧,自己清净自己的心意叫做定。’他是这样说的,不知和尚是用什么法来教诲学人呢?”
六祖说:“如果我说我有佛法给人,那就是欺骗你;只是为了随顺方便替大家解除执缚,而假托个名称叫做三昧。至于你的老师所说的戒定慧,实在是不可思议,我对戒定慧的见解又有所不同。”
志诚说:“戒定慧应该只有一种,为什么会有不同呢?”六祖说:“你的老师所说的戒定慧是接引大乘人,我的戒定慧是接引最上乘人。理解领悟能力不同,见性就有迟速的差异。你听我所说和他所说的有相同吗?我所说的法,不离自性,如果离开自性本体而说法,就叫做著相说法,自性就常被迷惑。要知道,一切万法都是从自性而起相用,这才是真正的戒定慧法。听我说偈:‘心地没有过失就是自性戒,心地没有痴念就是自性慧,心地没有散乱就是自性定,不增不减的自性坚如金刚,自身来去自如皆本于三昧。’”
志诚听完偈颂后,向六祖悔过谢恩,并呈上一首偈子:“五蕴假合成幻化身,既是幻化怎会究竟?即使回向真如自性,倘犹著法还是不净。”六祖称许说好。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须菩提问:一切发菩提心的人,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须菩提见一切众生躁扰不停,犹如隙尘,摇动之心,起如飘风,念念相续,无有间歇,问欲修行,如何降伏。
现代注释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梵文音译,直译为“无上正等正觉的心”,意指“完成之人”。六祖曾于五祖处初发菩提心云:“何其自性本来清净,何其自性本不动摇,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能生万法。”五祖闻后赞叹曰:“若不识自心,不见本性,学法无益;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天人师、佛。”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
是佛赞叹须菩提,善得我心,善得我意也。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佛欲说法,常先敕,令诸听者,一心静默,吾当为说。
【“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阿”之言“无”,“耨多罗”之言“上”,“三”之言“正”,“藐”之言“椟”,“菩提”之言“知”。无者,无诸垢染。上者,三界无能比。正者,正见也。椟者,一切智也。智者,知一切有情皆有佛性,但能修行,尽得成佛。佛者,即是无上清净般若波罗蜜也。是以一切善男子、善女人,若欲修行,应知无上菩提道,应知无上清净般若波罗蜜多法,以此降伏其心也。
现代注释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六祖将“阿”释为无妄念,“耨多罗”是无傲慢,“三”是心常住在一种等持中,“藐”是心经常住于智慧之中,“三菩提”是心常安住于寂灭中。
众所周知,六祖大师依靠《金刚经》而获得证悟成就,六祖曾说:善知识!如果想要进入甚深的一真法界及般若正定的人,必须修持般若行,持诵《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即能见到自性。大家应当知道,这部《金刚经》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在经文里面已经很清楚地予以赞叹,不能一一细说。这法门是最上乘的教法,专为有大智能、有上等根性的人说。小根性、小智能的人听闻此法,心里会生起疑惑不信。为什么呢?就好比天龙在阎浮提降下大雨,城市村落都顺水漂流,如同漂流的枣叶一样。如果雨是下在大海中,海水不见增加,也不见减少。大乘根性、最上乘根性的人,听闻他人说《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就能领悟理解,知道本性里面自有般若智能,这是经常运用智能观照所得,而不是假借语言文字而成。譬如降雨,不是从天而有,原是龙能兴云致雨,让一切众生、一切草木、有情无情,统统蒙受润泽。百川众流注入大海中,与海水合为一体,众生本性中般若智能也是如此。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唯然者,应诺之辞。愿乐者,愿佛广说,令中下根机,尽得开悟。乐者,乐闻深法。欲闻者,渴仰慈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