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98700000004

第4章 语言使用动态

导言

2015年的语言使用整体稳定和谐,但不健康语言现象也有所表现,并引起了有关方面的关注。

汉字问题是2015年的语情热点之一。繁简字的争论仍在持续,还需要逐步凝聚共识;信息化的发展等因素对汉字产生的影响引起普遍关注,有人认为出现了“汉字危机”,尤其书写能力日渐退化问题严重,大家普遍对汉字文化的传承和汉字尊严问题深感忧虑,呼吁有关方面采取应对举措,加以保护。与此相应,关于汉字保护的建议和活动纷纷出台或推出,例如倡导手写汉字、设立汉字书写日、书法课堂进校园、举办汉字展,以及推出《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电视节目等。

“一带一路”、“互联网+”、“全面二孩”、“吃土”、“伊斯兰国”等成为本年度热词,不仅反映了大众对国家战略、国际形势和社会现状的高度关注,而且也是人们社会心理和相关诉求的语言表现。

语言规范及健康问题是受到各方重视的话题,主要是由于所谓网络语言不断涌现,其中有很多充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的词语,但也充斥着不遵守语言规范、破坏汉语美感、趣味低俗的表达。一些不健康表达不仅流行于网络,还有向传统媒体和日常语言生活蔓延之势;再就是“标题党”大行其道,从网络媒体侵入出版物;同时,还有一种现象是从台湾滋生的“语言癌”逐渐入侵华语圈。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2014中国网络语象报告》和《网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对这些有较为集中的反映。有专家和社会有识之士指出,如果任由非规范的汉语词语传播,不仅会直接影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最重要的还会伤害汉语数千年的根基,拉低民族的审美水准,影响中华民族的形象。还有人士指出,低俗语言的泛滥与传播,不仅会对语言生活和语文教育形成冲击,更会影响青少年的文化情趣,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负面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规范网络语言的必要性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人们在纷纷呼吁文明用语、优雅表达的同时,要求相关部门出台网络语言使用规范;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并开始施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台规章禁止网络词语上广播电视;“减少网络语言污染,加强汉语保护”也成为政协委员的提案和热议话题之一。

网络语言暴力的蔓延引起普遍担忧。有调查显示,39.6%的青少年总是或经常遭受网络语言暴力,而25.3%的青少年存在总是或经常实施网络语言暴力的行为。问题已经十分突出。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仅干扰了和谐的语言生活,而且其危害超出了语言本身,已经危及社会安定和受害者的身心健康,甚至生命,亟待从教育、法制、技术等方面加强治理。

普通话推广宣传工作继续取得成效。浙江省诸暨市店口镇通过字画展示、猜灯谜、成语接龙、模拟普通话水平测试等活动将普通话推广到基层、农村、边远地区;湖北、山西等地开展多项活动促进公务员在工作中使用普通话,但也有人指出,公务员是说普通话还是方言还应取决于办事群众;湖北省举行第四届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通话大赛;拉萨中小学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黑板报、电子显示屏、横幅、宣传画等载体多形式地进行推普宣传。

此外,公共标识的英文翻译、文言文的使用等诸多问题也是2015年社会非常关注的语言话题。

一 汉字的使用与传播

王永民:去中国化与“汉字危机”

(摘自:求是网,1月8日)

有人认为,汉字是一种“难学难认很有局限性”的文字,限制住了中国人的思维,尤其是科学抽象能力。甚至一些“去汉字化”人士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与国际接轨,汉字仍然是“绊脚石”或者“包袱”。对此,王码五笔字型发明人王永民认为这是受西方文化影响、中国人自我矮化的“汉字落后论”观点,这是根本站不住脚的,是崇洋媚外自我矮化,缺乏民族气节和自信心的表现。王永民认为,要克服“去汉字化”的倾向,最重要的是要从爱祖国爱中华出发,从意识形态入手,从理论上和思想上,抵制长期泛滥的“汉字落后论”和“去汉字化”思潮,要强调“爱汉字就是爱中华”,要让颂扬汉字、研究汉字、学用汉字成为新风时尚,让源于崇洋媚外的“汉字落后论”及“去汉字化”没有市场。

汉字繁简争论:眼光应向前看

(摘自:光明日报,1月28日,作者:靳晓燕 李达)

2014年11月18日,《汉字简繁文本智能转换系统》在京发布。技术,可以让繁体字、简体字的转换不再是难事,精确度也一再提高,但关于繁体字与简体字的争论,却不曾停息。北京大学教授龚鹏程认为:“繁简之论,之所以日益引起大家的关注,背后的因素是新时代的文化身份焦虑。现在,中国正在逐渐走出欧洲中心主义的阴影,寻找自己的文化身份认同。文字,是最重要的文化符号,当然格外引发关注。民情须知、民气可用,我们应利用这个机会,好好来探索一下:汉字与科技发展、汉字与英文西班牙文的国际竞争、汉字的推广等相关问题,不要继续斗嘴。”

设书写日以留住汉字文化

(摘自:新华网,1月30日,作者:何勇海)

目前,北京中小学生汉字书写普遍出现“荒漠化”现象,具体表现为笔顺不分、书写潦草、卷面不整洁等。在23日召开的北京“两会”上,有委员针对这一现象,提议设立首都“汉字书写日”。当我们纷纷习惯在电脑或手机上用拼音或五笔拼写汉字而非书写汉字,汉字书写水平就会整体下滑,汉字文化就会面临传承危机。

有识之士建议设立“汉字书写日”,倡导全民无分老幼、地无分南北,不打拼音,手写汉字。相关部门不妨开门纳谏,从善如流,并付诸行动。应对汉字危机,是全民族、全社会都应该重视的工作。

98种甲骨“羊”文字郑州展出 形态各异

(摘自:中国新闻网,2月15日,作者:门杰丹)

由安阳殷都文化艺术院主办的98种不同写法的甲骨“羊”文字巡展在郑州街头展出,众多市民大饱眼福的同时,也被人类造字的智慧和灿烂的文化深深震撼。

“我在多年的研究和收集中发现,甲骨文中‘羊’字有98种不同写法,甲骨文拓片中有16片有关羊的记载,可见,羊在3500多年前的殷商时代就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羊’字从甲骨文简化而来,是象形文字,仅《汉字大字典》中,以羊为部首的汉字就多达204个,充分说明,‘羊’字对先民生活影响的巨大,羊文化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韩书清介绍说。羊背后的知识、故事十分丰富,它承载艺术,代表美丽,孕育文化,体现正义,象征安泰。

汉字有必要继续简化吗?

(摘自:每日商报,2月17日,作者:岑荣)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周溯源表示,汉字还有继续简化空间。那么汉字是否需要进一步简化呢?这里有两方面的考量,一方面来自文化的,简化字是否会丢弃文化中的重要信息。我们目前所使用的很多简化字包含的文化含义已经丢失了,比如我们常说的“亲不见,爱无心,产不生,面无麦”。另一个方面的考量就是效率。简化汉字的动机无非是提高效率,然而将汉字进一步简化反而降低效率。当我们日常的书写越来越多地通过电脑输入后,汉字的简单和繁琐并不成为问题,简化,并不能提高速度。另外,当改变汉字时,整个庞大的体系,标牌、标记、牌匾等都需要更改,涉及的方方面面远远超过想象。

冯骥才称议政要有言有诤 5委员激烈交锋讨论繁体字

(摘自:长江日报,3月5日,作者:蔡木子)

要不要让部分汉字重回繁体写法?这一个问题引发了政协委员们认真、严肃、激烈的讨论。冯骥才力挺冯小刚:“字体演变与传播速度有关,但在追求速度的同时,不能丢掉传统。我觉得小刚委员的建议很好,起码要让孩子们认识、知道字体是怎么演变的。”

全国政协委员张国立从文字之美的角度赞成恢复部分繁体字。“漂亮的书法,大部分都是繁体写就,学校给孩子们教一教繁体字,也可以提升下一代对书法的兴趣。”

郁钧剑对此不以为然。他认为,“汉字首先是工具,会认字、写好字是对每个人的基本要求,用不着上升为一种艺术!”他坦言,自己在以前政协会议时提出过关于繁体汉字的建议,但教育部出具一个函就给打回来了,因为我国有《汉字简化方案》,简单说,恢复繁体字是违规的。

评论:小学生课本中增加繁体字未尝不可

(摘自:山西日报,3月5日,作者:郭志英)

近日,在全国政协会议分组讨论中,导演冯小刚呼吁恢复部分有文化含义的繁体字,增加到小学课本里,让小学生感受传统文化。

当然,识繁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阅读古代典籍。更重要的是,繁体字是对汉字演变的一种记录,如果繁体字彻底消失,汉字的演进链条中就会缺失一环。今天,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汉语在世界上有着深刻的影响,按照冯导的提案,我们可以在小学生课本中增加繁体字,仅认识而已,并非普及,这样做也未尝不可。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拟接受汉字注册国际商标

(摘自:中国经济网,3月5日)

联合国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将修改制度,允许以汉字和日本的平假名注册国际商标。随着亚洲各国经济的发展,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认为仅仅允许以西文字母注册国际商标难以保护亚洲等地的品牌。时尚和音乐等日本文化在亚洲不断传播,日本的大型流通行业也开始直接以汉字店名进驻海外。这一新动态对日本企业也构成利好。此前,如果不以西文字母注册商标则无法得到国际性保护。中国和日本等使用汉字的国家,以及使用阿拉伯语的中东诸国虽然可以在本国用本国语言注册商标,但是国际商标必须以西文字母注册。

学习兵团精神,提倡手写汉字

(摘自:兵团日报,3月10日,作者:章海安)

近日,为弘扬兵团精神,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和群众的硬笔书写水平,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推出的《兵团组歌钢笔楷书》正式出版发行。全篇用楷书字体书写,共收录汉字7000余个,16开本,双色印刷,内夹拷贝纸装订,适用于手写汉字的临、摹、描三种书写方式。

如果从传承硬笔书法的角度来看,本字帖也许起不到如此重要的作用,但是提倡手写汉字,似乎才是出版者本意。汉字,是中华文化最精髓的部分。它不仅是一种书写工具,更有深刻、深厚的精神涵养和审美功能,这种美感是每个国人都应该拥有、保留和培养的。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振濂代表:树立汉字的尊严与威严

(摘自:光明日报,3月11日,作者:张进中)

“将保护汉字文化系统上升到国家层面,形成有序的汉字文化系统工程的顶层布局。”陈振濂代表提交了《关于在国家层面有序组织“汉字文化工程”并启动 〈汉语文字保护法〉立法的议案》,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启《汉语文字保护法》立法程序。这已是陈振濂代表连续三届提交有关汉字保护内容的议案。

面对日益盛行的网络语言,陈振濂认为,正规出版物和公共媒体使用粗鄙的网络语言,是一种对汉字轻薄的态度,会让人们忘了汉字是有格调的,让懂中文的外国人认为中国文化不值得尊重,因为首先我们自己都不尊重。“希望《汉语文字保护法》能够为树立汉字、汉语的尊严,巩固其作为复兴中华民族文明的核心地位发挥作用,进而树立中华民族的信心。”

评论:繁体字复活有意义吗?

(摘自:大连早报,3月12日)

作家长征认为,首先,传统文化的传承不能只做表面文章,而应该重视精髓把握。文字只是传播工具,是一种交流载体,过分强调文字的符号意识,是重表轻里的浅层思维。其次,汉字简化只是简化了书写难度,并没有丢弃它的内在含义,也没有背离造字“六法”。

媒体评论员鹏越认为,简化字笔画少,可减少书写所耗时间和精力,结构清晰也更容易辨认,印刷时可采用更小字体,节省油墨和纸资源。但是,简化字也存有问题,诸如:部分字形相近容易误认、无法呈现内涵及解释字源、合并汉字导致歧义增加、丧失艺术美感、破坏汉字系统性,等等。

教育工作者阎姝宏认为,每一种文字的完善和演进都是为了交流和沟通的便利,汉字简化正是为了适应在更大范围内的交流和沟通所需。尽管从现在来看,复活繁体字有利于在港台和海外华人聚集的地域扩大交流,但从更长远的目标来看,汉字简化能够适应走向世界的大趋势。从这一点来看,复活繁体字意义不大。

市民陆云认为,简体汉字的使用范围有限,过度简化的汉字只能成为中国大陆的书面语言,连和港台及海外华人沟通及交流都有困难。从这一点来说,繁体字复活很有意义。

汉字尊严需要全民去捍卫

(摘自:河南日报,3月13日,作者:盛人云)

现在汉字书写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提笔忘字”的情况却越来越频繁地发生在我们身边,让人笑不起来。面对日渐退化的书写能力,人们产生了对汉字文化传承和汉字尊严的忧虑。以立法的形式树立汉字、汉语的尊严,发挥汉字作为复兴中华民族文明的核心的地位作用,进而树立中华民族的信心,实在很有必要。

事实上,保卫汉字、拯救汉字的呼声多年以前已经开始有了,从“书法进课堂”到设立“书写日”,人们也提了很多好的建议,但多年以来,在具体落实上还不尽如人意,汉字书写和汉语学习离生活与传统文化传承依然太远,难接地气。因此,捍卫汉字尊严,需要以立法的形式予以强制规范,更需要我们每个人的积极努力,这不仅是对中华汉字文化的尊重和延续,或许更是一种获得温暖与真诚交流的方式。

简体字“爱”民国教育已普遍使用 曾现于北魏碑刻

(摘自:文汇报,3月18日,作者:童薇菁)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副教授郭永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所谓简体字“爱”,早在北魏和隋朝的碑刻里就有与今天相近的“无心”的写法,而且早在民国教育已普遍使用。从古至今,汉字由繁趋简的基本变化方向,本身是由文字的工具性特点决定的,也是为了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而做的调整。

相比于“繁简之争”,汉语言文字研究者更关注的是简体字的“进化”。“汉字简化存在的问题很多,特别是音同音近的‘一对多’的替代、简化字破坏汉字部件表音表意作用、为了简化字形打乱文字系统性等,造成了许多问题和麻烦,这些都是简化字的弊病。”郭永秉认为,如今攻击简化字的人,却很少去系统地总结这方面的问题,而是空洞地停留在传统文化的保留、道德争论等方面,这些都是对文字记录语言的功能并没有深刻透彻理解的结果。

汉字发展须尊重字理与规律

(摘自:文汇报,3月21日,作者:王彦)

最近,在社会和文化界,有部分人士提出要恢复繁体字。作为一个学术性问题,汉字的简繁之争在新一轮讨论中又成为主角。同过往几十年并无二致,发言的、围观的,志士仁人,聚讼不休,但仍然只争论无定论。不过,引人深思的是:不论争论各方立场多么不同,但已形成一大共识——汉字是发展的。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申小龙接受记者采访时更进一步强调,汉字要发展,这是自然规律,但发展必须尊重其本身的字理与规律。

事实上,学界早有种声音——汉字简化是大势,普及业已多年,尤其在运用书写方面,简体字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考虑到汉字的本源大多由繁体而来,为保留文史渊源,当允许一部分繁体字重返公众视野。亦是出于如此考量,现仍发行的《现代汉语词典》与《汉语大词典》都采取一致方案:所有的字头词条均用繁体字,而解释的语言使用简体字。学者认为,允许一定范围内的共生,提倡从一部分人开始的识繁写简,是承认汉字超越语言工具的一种传统文化认同。

古时有“曌”现有“Duāng”网络生造字引热议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3月23日,作者:张力为)

生造字并不是近几年才出现。早在唐朝,朝臣宗秦客就造了“曌”(zhào)字,献给女皇武则天,意为“日月当空,普照天下”。

网络生造字的走红,引起众网民的围观。不少网友表示,没想到汉字还可以这样“玩”,也有部分商家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借势造字进行广告宣传,曾在T恤上印生造字就是一例。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研究员唐正大持明确的反对态度。他说:“字不同于词,字作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书写符号系统,需要一定的规范,这样才能保证文字在记录语言时的准确性和可沟通性。网络作为新媒体,具有传播快、受众广等特点,更应慎重使用此类文字,尤其应该注意是否用在引号中,是否明确标识出戏谑、娱乐的语境。”

李禄兴则认为,对于网络生造字,我们一方面要抱以宽容的态度,因为网民的发明创造以及人们追求“新、奇、特”的心理是难以阻挡的;另一方面,我们要意识到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在文化交流传播中的重要作用,注意规范用字,避免误导社会和受众。

文字传承有自身规律 无需谈“新”色变

(摘自:新华网,3月24日,作者:王莹)

不可否认,不论是萌萌哒、么么哒这类乖巧可爱风,还是笑cry、duang这类任性自我风,产生于互联网语境下的新表达层出不穷。它们好玩好记、表情达意可谓形神兼备,一经产生即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贴吧、微博、微信等方式扩散开,继而成为被人们广泛使用的网络新说法。与传统的汉字、词汇需要经过系统、严格的教育传承相比,网络新用语无疑是速成的。

汉字发展到今天,也是经过了几千年的复杂演变和改造,源远流长,底蕴深厚。与其担忧新现象的破坏力,不如换个角度看,汉字文化的演变本来就是一个继承与发展的动态过程,这些网络新说法,不正是一种发展的表现吗?它们作为当下社会发展的映照,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的汉字文化是一种充满活力的、可再生的文化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讲,人们或许没有必要谈“新”即色变,用包容、发展的视角,遵从文字传承的自身规律就好,如果真的有一些新说法被留下来了,也不失为一件悦事。

青海打响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西北地区海选第一战

(摘自:中国教育新闻网,4月3日,作者:王英桂)

日前,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全国巡回赛青海省冠军赛在西宁启动,打响了全国海选西北赛区的第一战,其他各地海选也将陆续开启。

赛事共分为四个阶段:校内基础赛事、县区晋级赛事、地市晋级赛事和省域冠军赛事。日前,大赛组委会已向青海省近330所中学发出邀请函,凡2000年9月1日之后出生、各科成绩良好的全日制初中一、二年级在校学生均可报名参加本次比赛的角逐。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自2013年开办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2014年,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共在全国举行了4700场初赛体验活动,近3万所中学、1200万初中学生参加。大会内容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期间,首播平均收视率达1.1%,在各类文化节目中居首位。目前,全国很多新闻媒体都已加入,协助大会积极搭建弘扬传统文化、普及经典教育、培育母语情感的教育活动平台。

谁是“汉字英雄”听写大赛上见分晓

(摘自:燕赵晚报,4月9日,作者:郭鹏)

“刀俎”、“杀戮”……昨日,伴随着一个个词组的听写,石家庄第二届中小学生汉字听写大赛在市第一中学正式启动,这也标志着石家庄全市范围内的“汉字英雄”报名海选正式拉开帷幕。

据了解,今年的大赛遴选队伍的范围从市区扩大到县(市),全市各县(市)中小学生及高中生均可报名参加,同时特别设立的社会组可以让学生父母、大学生、书写爱好者等群体参与进来。在参赛词组选择上,与一些电视节目组织的汉字听写比赛过度追求生僻字词,脱离了教育初衷不同,在本届赛事中,比赛用题都是由一线教师和教研员结合平时教学自行设定的,决赛题库也将邀请市级教研队伍及专家编写。

一次对汉字的追根溯源

(摘自:新闻晨报,4月10日,作者:林颐)

“汉字英雄”、“汉字听写大会”……荧屏上,“汉字”正热。任何“热”,都不会凭空出现。“汉字热”的背后,是“手写汉字”的被边缘化,以及我们对自己的母语知之甚少。

《细说汉字:1000个汉字的起源与演变》,正是一次对汉字的追根溯源。为了更好地讲解这1000个汉字,作者以直观的图案,罗列了它们从甲骨文、金文向小篆、楷书、简化字演变的过程。通过形体分析,具体解释了每个字的字形与字义的内在关系,同时以古代诗文中的例句为证,述及了每个字的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

3000人名地名生僻字进字库 字库汉字将超7万个

(摘自:北京日报,4月14日,作者:刘宇鑫)

只因自己的名字里含有一个生僻字——“瓛”(音同“环”),多年来,银行存折、火车票、社保卡、驾照等处都无法正确显示全名,如今只要牵扯到电脑录入姓名或核实身份证上的姓名,不得不耗费很长时间。市民邵先生反映的取名生僻字困扰有望在近期得到解决。

13日,记者独家从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方正电子”)获悉,方正电子确定承担“中华字库”中第17包“当代人名地名用字搜集与整理”和第20包“字库制作一:中间字库、宋体楷体等成果字库”项目研发,前者预计会收集人口信息中3000个左右未编码生僻字,该项目在明年年底完成后,可以有效解决取名生僻字在经济社会中难通用的问题。

重视母语教育 专家学者给中国汉语听写大会点赞

(摘自:中国新闻网,4月25日,作者:盛捷)

24日,“2015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全国巡回赛启动仪式在南京举行,知名学者郦波等人分别从汉语研究和汉语教育上指出了学好母语的重要性,并对中国汉字听写大赛的形式予以赞扬。

2013年开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播出引发社会关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也引发了国人对汉字、汉语,甚至是母语教育的思考。《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导演关正文介绍,为了达到传播母语、传播汉字之美目的,并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2015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全国巡回赛从去年已经开始展开地面参与体验活动,辐射全国2万所学校,有约一千多名孩子参与体验。

葛永瑞《道德经箴言》汉字书法艺术展暨著作版权新闻发布会在日照举行

(摘自:黄海晨报,4月27日,作者:李清)

4月26日,祖籍日照、寓居青岛的77岁老人、中国古汉文字研究学者葛永瑞先生,带着他研究几十年挥笔而就的甲骨文、金文书法作品,回到故土,在日照御青茗茶馆举行老子《道德经箴言》汉字书法艺术作品展暨著作版权新闻发布会。

2014年,葛永瑞通读三译《道德经箴言》81章,以汉字书法艺术“金文体”、“小篆体”、“汉简体”,于2014年6月完成《箴言志稿》并成书首次发表。2015年1月23日葛永瑞书写的《道德经箴言》由山东省版权局颁发著作登记(鲁作登字-2015-a-000358)。这部《道德经箴言》原创是汉字书法艺术,每章8字《箴言》,全文648个字,易精易深,易记易懂。同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发明的《道德经箴言》筷子文化系列产品,在国内外实属首创。

起名太任性,当心办证难

(摘自:长沙晚报,5月5日,作者:邓艳红)

最近,喜得贵子的何先生碰到了一点小烦恼,当他兴高采烈地给小孩办出生证明时,医院却告诉他办不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何先生给小孩取名梓稢(音yu第四声),稢字虽然在字典里可以查到,但在湖南省出生医学证明管理系统中却没有,因此系统打不出“稢”字,也就办不了出生证明。

记者了解到,湖南省出生医学证明管理系统中关于姓名用字根据国务院颁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制定,而公安部门启用的“姓名用字字库”也是根据《通用规范汉字表》制定。《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共收录汉字8105个,一些很少用的生僻字及近年流行的网络字如“囧”等不在表中,如果姓名用字不在表内,将无法办理出生证明及户口登记。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安徽冠军赛圆满落幕

(摘自:合肥晚报,5月12日)

由中央电视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组主办,安徽省语委办指导,合肥及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合肥及第教育登科培训学校)独家承办的2015“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全国巡回赛安徽省冠军赛于5月10日下午在合肥庐阳高中艺体中心落下帷幕。

在全省各地市16支优秀代表队的角逐中,来自合肥寿春中学的甘芷彤、陈天琪、周静远,全椒县第三中学的沈度,宿州市宿城第一初级中学的席浚源等5位同学获得了进京参加中央电视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全国总决赛资格。

退休教师质疑古迹牌匾“写错”:繁简字用混

(摘自:南方都市报,5月14日,作者:张明术)

去年11月,在同济涌靠近文华里的位置,首次发现了明代天后庙的古迹,目前的修缮工作已经接近尾声。然而,古庙正门“天後古庙”四个大字,被市民指出“写错”了。主管修缮工作的禅城区文体局对此表示已经责令施工方尽快更正。

一直关注佛山城市发展的退休教师邓京汉提出了三点质疑。他认为,此处的“天後”应该用回简体写法的“天后”,因为繁体字的“後”是解释为前后、先后的意思,而此处祭奠的妈祖是在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封“天后”,所以,只有简体写法,而没有“天後”一说。而“古庙”则应写成“古廟”,天后庙是古建筑,用“庙”字,而不是繁体的“廟”字,就失去了对古建筑的文字传统书写形式。

保护汉语汉字人人有责

(摘自:珠海特区报,5月21日)

放眼望去,CRH,VIP,IOC,BOT,BT,EG,……这都是什么意思?其实它们是:高速铁路,贵宾,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机器人,变态,举例……为什么本来有相应汉语的词不用,却用英语字母代替?这都是语言不规范惹的祸。汉语和英语比,具有自身优点。中国的小孩,只要智力正常的,很少有患失读症的,因为,汉语是“二维的”和“形象的”。中国人的思考速度比美国人快,因为汉语的声音的种类比美国多。

美丽的语言文字现在受到破坏,哪里出了问题?首先,我们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到大学的汉语教学和考试的指挥棒出了问题;其次,汉语汉字的保护依靠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此外,也希望我们每个人,特别是从事翻译工作和传播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发挥表率作用,自觉维护汉语言文化,保持汉语的纯洁性、规范性。

《汉字》展走进北京语言大学 留学生惊叹汉字之美

(摘自:人民网,5月21日,作者:赵青)

今天上午,北京语言大学和中国文字博物馆联合主办的《汉字》展进校园活动在北语图书馆开幕,水袖舞蹈、拓印、甲骨……多样的展览形式让前来参观的中外大学生们目不暇接。

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冯克坚告诉我们,《汉字》巡展自启动以来,先后在加拿大、德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展出,反响强烈。

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李宇明也表示,此次《汉字》展展现了中国数千年来积淀下来的汉字文化精华,可以让留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让学校师生认识到中国汉字的魅力,同时也加深了世界对中国的理解。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到27日,在北京语言大学图书馆和第四教学楼都设有展区,参观者将看到汉字的起源、发展、演变历程和当代汉字使用的先进科技成果。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我的趣味汉字世界》③④首发

(摘自:中国教育报,5月25日,作者:缇妮)

日前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办了第三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北京赛区决赛,高禹观、杨婉婷等五位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等学校的初中学生晋级全国总决赛。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我的趣味汉字世界》③④作为官方唯一授权图书在决赛现场亮相。该书除了继续保留“辨析”(分析字词易读错、易写错、易理解错的原因)、“例句”(大多摘自名家名篇)、“字里字外”(讲述词语背后的文化趣闻故事)板块外,还特别设计了“名家解读”和“你知道吗”两个板块。其中“名家解读”约请《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文化嘉宾、《百家讲坛》主讲人郦波、钱文忠、蒙曼等名家,带读者深入浅出地探寻汉字的前世今生、品评文化典故。

简体字书在台卖得很红火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6月4日,作者:任成琦、吴亚明)

台北诚品信义书店近日起以“阅读不设限”为主题,正式设立简体书区,并同步扩大艺术书区范围,共计新增百家合作出版社、上万册藏书。如今在台湾,不少学校开设了教简体字的课程,旅游业兴起“简体字风”,各类图书馆对简体字书的需求也有增无减。随着简体字书卖得越来越火,相应专卖店也陆续登台,粗略统计已有数十间,较大的如天龙书局、若水堂、上海书店,名气越来越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台湾一些网店也开始卖简体字书。

据统计,美术类、理工类、百科工具类简体字书最受台湾读者欢迎,艺术专业学生青睐大陆美术类书籍;逻辑、经济、哲学、建筑和理工类的大学生欢迎相关专业的大陆简体书;购买工具百科类简体书则是大学生和中老年知识分子共同的需要。

2015“汉听”启动,生僻字让位

(摘自:新闻晨报,6月7日,作者:陈文)

往届汉听大会,观众看到的都是某省选拔出某一所学校的选手捉对厮杀。今年大会在赛制方面有了重大调整:从选拔阶段,由单一学校组队变为全省选拔精英,力求让更多的高手入围。5月下旬,各省、市、自治区的选拔全部结束,包括港澳台代表队以及国际联队在内的36支代表队全部产生。

据悉,本届汉听大会将调整题库,全面消除冷僻字词带给观众的不良感受,每对选手均将从常用易错字词、应知应会字词开始,观众可全程互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导演关正文称,今年的考题都采用了从语词检索例句,从例句延展到作者、原文全篇的筛选流程。他说,以前节目偏重语词,但语词、文字源流的知识无论价值多高,也只是少数专业人士的兴趣。“今年直接传播字词所在篇目的内容智慧,它可以激发大众兴趣。我们将因此改善与大众的沟通,实现传承经典的目标。”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决赛开赛 深挖传统文化

(摘自:中国新闻网,6月7日,作者:唐云云)

6月5日,第三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河南安阳录制现场举行媒体见面会暨汉字文化论坛,宣告全国总决赛正式拉开帷幕。总导演关文正、嘉宾郦波、评委张伯江等出席,介绍了本届汉字听写大会的亮点,并就经典古籍中的处世智慧及其传递的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下社会的观照意义等问题进行解答。

关文正导演介绍道,本届汉字听写大会赛题的难度有所提高,加入了对古籍的考查。在关文正看来,语词也许是专家层面的东西,但其背后的智慧精神和思考,却是大众层面的。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古人多元多样的价值观,以及古人在面对人生、社会困境时的解答,对当今仍有启发意义。

据悉,完成后期制作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将于今年暑期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中文国际频道、科教频道周末黄金档播出。同时,授权图书《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我的趣味汉字世界》第三本、第四本即将上市。

高考数学惊现古汉语“鳖臑”网友:老师你别闹

(摘自:长江网,6月8日)

昨日下午文科数学卷上,一道几何题中出现了“鳖臑(biē nào)”“阳马”两个名词。数学考试出现古词,迅速在网上传播起来,成为热门话题。

因为这两个“从未谋面”的古代数学词语,在新浪微博上,#2015湖北高考数学#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网友和考生都在讨论《九章算术》和“鳖臑”,觉得“难出了新高度”。“鳖臑”与“别闹”发音相似,不少网友吐槽:“鳖臑!出卷老师你别闹!”及“别闹(鳖臑),回家养马(阳马)吧。”“鳖臑”甚至成了今年湖北高考的代名词,用于“两个字来证明你是湖北高考考生”。

《良渚文化刻画符号》聚焦中国文字起源

(摘自:光明日报,6月10日,作者:陶枫、夏涛)

近日,《良渚文化刻画符号》在杭州市余杭区首发。来自故宫博物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上海博物馆、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国内考古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对本书和相关的文字起源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据了解,《良渚文化刻画符号》的编纂出版工作前后历时四年,收集、拍摄工作涉及苏、浙、沪多个博物馆和考古机构。全书收集了550余件各地馆藏良渚文化遗址出土文物中的656个刻画符号,同时附有刻画符号的专业摹写,使符号具有图片、拓本、摹本和文字描述四位一体的记录信息。全书包含3000余幅出土文物图片,将古老的良渚文化以图录的形式予以直观展示,集学术性、系统性、可读性、工具性于一体。复旦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高蒙河教授表示,它填补了国内史前刻符纹饰资料的空白,对这方面学术研究提供了更为广阔和更有潜力的空间。

高校教师规定用繁体字答题可加分引发热议

(摘自:山西新闻网,6月23日,作者:李芳、张奔设)

“期末考试用繁体字答题可加分!”昨天,湖北大学知行学院一名老师的考试“加分政策”引发学生热议。这是该院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课的刘卫华老师定下的“加分政策”。她表示,这门课教授中国古代文学,文字是文化的载体,用繁体字可以更加贴近历史,了解作者在创作作品时的思想情感。“虽然使用的教材也是繁体字,但是平时只是读和看,同学们并没有使用到繁体字。”她希望通过这项“加分政策”,可以激发同学们书写繁体字的动力,让同学们不仅认识还会书写。

“繁体字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应当学习和传承。”该班的贾扬超同学表示,在书写繁体字的过程中,自己也对汉字有了更深的了解,通过加分的鼓励措施,也让更多的同学去练习繁体字。但是,也有同学表示,繁体字难写也难认,考试时会浪费时间,增加书写难度,所以即便有“加分政策”也不会考虑。

“汉字西游记”走红网络

(摘自:邢台日报,6月26日,作者:刘镇、何连斌)

最近在各大视频网站,一段名叫《汉字教学改革西游记》的视频逐渐走红。视频制作人临西县大刘庄乡后闫小学教师张翔升随之也声名鹊起。张翔升潜心研究“汉字教学改革”27年,发明了拆拼汉字教学模式,并把这种模式以小学生说相声的方式录编成教学视频,受到学生和家长的交口称赞。同类视频还有《汉字英雄一》、《汉字英雄二》和《汉字英雄三》,全部由张翔升指导拍摄,由他的学生演示。记者在优酷、土豆等视频网站都能查看到这些视频,并且点击率很高。

正体字的回归

(摘自:成都晚报,6月30日,作者:朱晓剑)

汉字的繁简之争由来已久,但给人的感觉更多的是偏离汉字的本义之争。最近,在读流沙河先生的《正体字回家》,许多眼熟耳详的汉字,却一时也搞不清楚它的原意,至于读懂,也未必是真正地“懂”汉字,所以才有汉字解读的风靡一时。此册《正体字回家》,是在考证汉字简化失据,也是在探索文字的本源了。

沙河先生所说的简化字没道理,在某种程度上是我们对习以为常的汉字逆向思考,但这种叛逆时常只是文字领域的一朵浪花,很快就消逝在历史长河里,汉字还是那一个汉字。

读《正体字回家》,不仅在于了解正体字的来源,因是手稿本,也能从中了解书法之美。试想,当我们对汉字手写越来越困难的时候,是不是有必要尝试手写汉字。文化复兴,或者回归,在某种程度上并非是一种口号所能替代的,而是要通过具体的行动,才能体察到文化的涵义与价值,沙河老师所提倡的正体字回家,也是包含了这一层意思。

破解文字背后的文明密码

(摘自:人民日报,6月30日,作者:杨雪梅)

今年5月至6月,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与山东博物馆展开合作,在济南举办了为期约1个月的2015年度出土文献保护、整理、研究培训班。除了黄天树,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胡平生、刘绍刚,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研究员李均明,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刘钊等都是授课教师。山东博物馆利用周末做了4期齐鲁文博讲坛。

现在应该是出土文献和古文字研究的黄金时代,胡平生说,既有李学勤、裘锡圭这样的大家,北京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的中青年研究力量也已形成规模。而由11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建立的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更是聚集了国内最优秀的“说文解字”者。

第三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顺利完成

(摘自:语用司,8月19日)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指示精神,为进一步发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传承弘扬优秀文化中的品牌辐射作用,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高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2月13日,国家语委下发通知,继续联合中央电视台组织开展第三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5月31日至6月7日,本届“汉听大会”全国总决赛在“文字之都”河南安阳正式开赛。36支省级代表队、港澳台学生代表队以及外籍学生代表队共180名选手开启了新一届的汉字争锋。

域外汉籍拓展近代汉字研究

(摘自:中国社会科学报,8月26日,作者:唐红丽、高欣然)

“基于域外汉籍的汉字研究,可以扩大近代汉字的研究领域。因此,基于域外汉籍的汉字本体研究、汉字传播研究,理应成为中国文字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8月22日,在中国文字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上,浙江财经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何华珍提出要加强对域外汉籍与近代汉字研究的关注,亦是会议研讨的焦点之一。

对于域外汉籍的研究现状,何华珍提出两点建议:“首先,从字形入手的汉语俗字传播与域外俗字研究,应当成为本领域研究的首要任务。其次,域外汉籍语料固然重要,但本土历史语料更加重要,应将域内域外研究结合起来。”

生僻字爆红网络 边认边长见识

(摘自:三秦都市报,9月8日,作者:赵丽莉)

囧、槑、氼、烎、垚、圐圙、嘦、嫑、怹……这些字本是汉语中的生僻字,如今却在网络上流行起来并被赋予新的意义,意外爆红。虽然很少有人认识,但专家认为,生僻字作为网络语言,实际上是对汉字、方块字的一种重新解读和积极的文化传播现象,一定程度上可以让人们守住“文字阵地”,改变会读不会写的状况。

街头听写汉字 部分市民提笔忘字显尴尬

(摘自:呼和浩特晚报,9月10日,作者:王伟晴)

当日,呼和浩特晚报记者选取了10个常见汉字:蟹、霸、璨、崇、豚、赋、戛、尴、拨、羁,来到新华广场随机抽选20位市民进行了现场听写。这些市民中有学生、工人、职员和护士等。听写汉字活动中,有的市民手比划,有的查手机,也有的面对着白纸“干瞪眼”。“真没想到螃蟹的‘蟹’竟然不会写,我只会写‘螃’,真是不好意思。”市民杨先生说。一个多小时听写汉字活动中,20位市民只有6位市民正确地写出了全部字词。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市民都因为提笔忘字遇到过尴尬事。回民区钢铁路小学张姓老师受访时表示,提笔忘字、开口词穷等现象与网络科技的发展有很大关系,但若在学习时加强对汉字的理解其实不易忘记。

老师认真批改学生礼物 把繁体字当错字引议

(摘自:红网,9月9日,作者:贺姜华)

教师节在即,网友“茶陵毛老师”却在红网论坛爆料,学生送给他的两张明信片有点怪,他怀疑上面印的是错别字,身为语文老师的他对此无法容忍。

记者看到,明信片以教室为背景画面,印着四行文字,两张卡片“怱怱”二字被画,注上了红色批语“忽还是匆,语文老师我懵了”。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罗孟冬介绍,“匆”从汉字造字法中来说,可以说形声,“怱”,从心,匆声。“匆”与“怱”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通假字,也可以理解为繁体字与简化字之别。由于明信片全部是繁体字,这么使用没有错误。罗教授同时提醒,根据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要求,作为私人交际交流的语言文字,使用繁体字无伤大雅,是可行的;公开场合用繁体字,则不行。

河北省首届师生规范汉字书写大会暨京津冀师生规范汉字书写作品展举行

(摘自:河北省语委办公室网站,9月30日)

9月25日,由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河北省硬笔书法协会共同举办的“河北省首届师生规范汉字书写大会暨京津冀师生规范汉字书写作品展览”在河北外国语学院举行。教育部语用司司长姚喜双出席开幕式。

河北省首届师生规范汉字书写大会于今年4月上旬启动,大会主题为“书写规范汉字,传承中华文化”,旨在通过作品展览、公益讲堂、现场书写等方式,普及汉字文化和规范书写知识,全面提高广大师生汉字书写水平,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今年6月份《京津冀语言文字事业协同发展战略协议书》签订后三地加强语言文字展览协作与共享的开端。

汉字源流展在杭开幕

(摘自:浙江日报,10月3日,作者:缪佳敏、汤洁)

10月2日,由中国文字博物馆、杭州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汉字源流展》在杭州博物馆南馆开幕。整个展览以汉字为主题,用最新颖的形式、最科技的手段和最新的研究成果,讲述了“汉字的起源与流变”、“汉字的研究与传播”以及“汉字的艺术与意趣”,展示了汉字的书写艺术及其数千年积淀的妙趣精华。

本次展览共选出120余件各类文物、实物及图片,当然也少不了文字界的重量级珍品,例如中国文字博物馆镇馆之宝贾伯壶、温县盟书,以及杭州博物馆的文徵明行书轴等。本次展览从10月2日开始至12月30日结束,展览地点为杭州博物馆南馆机动展厅。

节目趋冷:观众深感“太生僻”

(摘自:新民晚报,10月3日,作者:俞亮鑫)

央视2015《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年度总决赛昨晚举行。来自河南省信阳九中的女学生徐玮琦接连击败实力强劲的对手勇夺总冠军,而陕西的曹蓉和江西的丁煦宁并列亚军。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从2013年开办至今已有3届,虽然开办之初受到观众广泛关注,引发社会各界对汉字文化的极大重视,但遗憾的是,本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却出现了明显降温迹象。原因之一是赛场上的出题“太偏”“太难”,那些生僻字、冷僻词让许多观众望而生畏。有语文教师建议,现在很多学生写字时笔画、笔顺不对,书写难看、提笔忘字、写错别字的现象很普遍。《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应该在这方面努力,而不该一味求难、求偏、求僻,这对汉字文化的传扬不利。

维护文字纯洁 十七年碑文错字终得改

(摘自:新民晚报,10月4日,作者:顾钟毓)

今年是五卅惨案发生九十周年祭。不久前接到龙华烈士陵园的第二封来信,告知我陵园内被错立的五卅惨案雕塑碑文已经改正,那纠结于心十多年的悬案总算解决了。

在新碑上我发现有以下四处错误:(一)将激昂悲壮误作激“昴”悲壮;(二)将北洋系军阀误作北洋“係”军阀;(三)将压制罢工误作压“製”罢工;(四)将前仆后继误作前“僕”后继。毫无疑问,这文章作者既然被冠以蔡先生之名,则蔡先生难辞“白字先生”之“美名”了。

汉听大会引争议“冰封汉字”如何焐热?

(摘自:新民晚报,10月4日,作者:俞亮鑫)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有项“全民焐热冰封汉字行动”,每周精选一个“冰封词汇”,通过广泛传播,激发亿万人学习和分享,旨在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真正活起来。

这用意虽然不错,也颇有使命感,但没想到的是,节目不仅没有焐热“冰封汉字”,自身也因肩负让众多“冷门”汉字从故纸堆里走出来的重任,而降温遇冷。北京大学教授苏培成表示,让初中学生去背字典,掌握一些生僻字,很不合时宜,“它没有生命了,你焐热了又能怎么样?”其实,对大多中小学生来说,只需按教学大纲掌握数千汉字足矣,埋头在古籍堆中死记硬背,其实真没有什么大用。何况,许多汉字已在古籍中沉睡,有必要重新唤醒以增添学生负担吗?

名字与方言不雅词谐音 26年后终改名

(摘自:齐鲁晚报,10月16日,作者:韩微)

近日,枣庄的杨女士终于决定,向所属派出所递交更名申请。而让已经成年的杨女士产生更名想法的原因是,陪伴了自己26年的名字和家乡话里一些不雅的词谐音。于是,在查询了相关的更名资料后,杨女士最终选择换个名字。

据了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九十九条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公民变更姓名,应依照规定办理。

大众媒体用字每年约万个

(摘自:北京日报,10月16日,作者:任敏)

2005年,我国启动语言监测工程,至今已有十年。有关机构统计分析发现,每年媒体语料约10亿次,汉字使用呈现很强规律性,可概括为“千字万词”。用字方面,每年大众媒体上使用的汉字在1万个左右,覆盖语料80%的汉字量约600个,覆盖语料90%的汉字在1000个以内;用词方面,覆盖语料80%的词语数量在4700个左右,覆盖语料90%的词语约1.3万个。

十年间,各年共用汉字在65%以上,各年独用汉字基本不到5%。专家从语料库提取到的200多万个词种中,出现最多的是人名,占比达三分之一,其次是机构名、地名等,普通词语仅占十分之一。

中医说明书没有错“卫”非“胃”特指“卫气”

(摘自:京郊日报,10月27日,作者:高继林)

近日,4岁的小孙女有些咳嗽,老伴儿买来一盒“小儿咽扁颗粒”药。一看说明书,功能主治上写着“具有清热利咽,解毒止痛之功效,用于小儿肺卫热盛所致的……”。老伴儿说:“怎么把‘胃’字印成了‘卫’,我们给孩子治的是咳嗽,胃又没毛病,这个药不能吃!”

带着疑问,我查阅了《汉字源流字典》,发现“卫”字并没有印错。原来“卫”字除了保卫、防守的意思外,在中医里还特指“卫气”,即人们食用水谷化生为精气,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简单说“卫”就是保护肺的精气。听了这个解释,老伴儿才放心地给小孙女服了药。

云南省教育系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教师组决赛落下帷幕

(摘自:教育部语用司网站,11月9日)

为落实《国家语委、中国书法家协会关于开展“书法名家进校园”活动的通知》,搭建一个由学生、教师、书法美术教育工作者、书画家等共同参与的活动平台,全面提升汉字书写水平,2015年10月29日,云南省第二届“书画名家进校园”文化志愿活动暨教育系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教师组决赛成功举办。此次活动由云南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云南省文化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普洱学院承办。

普洱学院院长成文章、院党委书记伍中华,云南省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林政军,云南省语委办主任金程,云南省部分书画家代表,云南人民出版社相关负责同志,教育系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决赛教师和普洱学院师生近1000人参加了活动。36名教师获得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

“书法名家进校园”活动走进鲁东大学

(摘自:中国语言文字网,11月21日,作者:鲁东大学)

11月19日,由鲁东大学承办的“书法名家进校园”活动暨胶东清代书画馆、王树春书画馆开馆仪式在鲁东大学博物馆举行。受邀书法家及鲁东大学师生代表、烟台市中小学生代表共300余人参加了活动。

“书法名家进校园”是国家语委与中国书法家协会2013年起推出的重要活动项目,通知下发以来,分别在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华文学院、北京海淀区民族小学以及鲁东大学直接举办了四场活动,并推动全国20多个省份下发通知、开展相关活动,成为提升青少年汉字书写能力和文化素养,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品牌活动。

《中日韩共用常见808汉字表》发布

(摘自:北京日报,12月1日,作者:马峥、姚琪琳)

“东北亚名人会”第十次会议30日发布了《中日韩共用常见808汉字表》新书,成为名人会十年历史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在2010年“东北亚名人会”第五次会议上,中方代表提出编制一份《中日韩共用常见汉字表》的建议,得到日韩代表一致赞同。经过中日韩三国有关人士历时近6年的共同努力,《中日韩共用常见808汉字表》韩文版新书编成发布。

国家通用规范汉字字帖《写字基本法》首发式在京举行

(摘自:大公网,12月1日)

12月1日上午,由人民日报出版社主办的国家通用规范汉字字帖《写字基本法》首发式在全国政协礼堂金厅举行。民盟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曲伟,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主席张华庆等出席会议,并为《写字基本法》首发式揭幕。据悉,自12月中旬起,国家通用规范汉字字帖《写字基本法》将在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和各大网络图书交易平台上市。

专家网友热议:新版百元人民币有错字?

(摘自:北京晚报,12月21日)

继指出居民身份证上存在语文差错之后,《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近日在该杂志“2015年十大流行语”发布现场又出“大招”,指出在新版百元人民币上存在错字,“壹佰圆”的“圆”字系错用。“《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辅币是角、分。我们的规范用字就是元。过去用圆是历史造成的,因为过去有银圆,但是现在我们已经有法了,在这个情况下,新发行的人民币怎么能用字不规范呢?这个‘圆’字从法的角度来看有根据吗?”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申小龙表示,能否用“元”字替换“圆”字是个需要商议的话题。他表示,人民币是比较庄重的汉字使用场合,因此货币数字和货币单位的书写应当一致。但申小龙同时也指出,其实“壹佰”这两个字是繁体字,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那么“圆”字应书写为“圓”。他建议,汉字书写在人民币上,属于特别庄重、严肃的场合,最好由国家相关部门做统一规范。

华语世界2015年度汉字有哪些

(摘自:新华网韩国频道,12月28日)

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年度汉字的评选近几年在华语世界也流行开来,以这种方式用笔画反映过去的365天。

中国:年度字——“廉”、年度词——“互联网+”。评选机构说,“廉”,反映出人们对净化社会环境、提升政府公信力的迫切期待;而“互联网+”则因为其反映了中国经济的转型和新动力而当选。

马来西亚:“苦”。在今年遭到油价大跌、汇率触及创纪录低点以及政治丑闻打击的马来西亚,在汉文化中心举办的调查中,1.3万多受访者中的16%说,“苦”字最能反映2015年。

日本:“安”。据报道,以“安”字作为“今年的汉字”是历年异议最少的一次。“安”表达了日本人民对一年来天灾人祸的不安情绪和对安定的期盼。

韩国:年度四字成语——昏庸无道。韩联社报道,12月8日至14日,《教授新闻》对全国886名教授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约59.2%的教授推荐了“昏庸无道”这一成语,其意多指社会政治黑暗,天下无道。排在榜单第二位的则是“似是而非”一词,获得14.6%的支持率。去年领跑韩国年度四字成语的是“指鹿为马”。

二 新词新语流行语

任由新词泛滥会伤了汉语的数千年根基

(摘自:辽宁日报,1月9日,记者:张晓丽)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程荣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任由非规范的汉语词语传播,最重要的后果就是会直接影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语言如果失去了准确性,语言交流的效果和质量就大大降低了,总是“词不达意”对我们造成的困扰可想而知。从一个更高的角度看,也会影响中华民族的形象。如今“簈丝”这个词广为流传,甚至在有些电视台时常能够看到。从字面来讲,这个词是低俗不雅的,不能当作规范的新词来使用。如果这种不规范的词语在正式场合中用多了,时间长了,难免就会影响中华民族的形象,必须要引起大家特别是主流媒体的注意。

《2014网络语象报告》:展现中国网络语象变化

(摘自:新华网,1月20日,作者:王佳宁)

中国网络流行语虽来去匆匆,但始终是反映和传接当前社会心态的一盏聚光灯。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0日发布的《2014网络语象报告》指出,从2014年网络流行语看中国社会心态,总体趋向平和包容。报告显示,网络流行语呈现出爆炸式和周期性的特征,“挖掘机技术哪家强”等流行语的热闹和淡出都十分迅速;网络热点事件层出不穷,使新的网络流行语对原有流行语的使用形成分流和稀释;一部分网络流行语的表意不具有多种语境的普适性,如“且行且珍惜”等,较难长时间应用在日常的网络表达中。报告建议网络语言规范引导适度、尊重自净。报告认为,网络对社会生活的全面渗透,已使网络流行语成为社会文化传播不可忽视的存在,但网络语言中的低俗、恶俗现象也必须予以关注和规范。

网友归纳写不出的“词”:duɑ ng biɑ

(摘自:扬子晚报,3月4日)

近日,网友“丁一晨DYC”归纳整理出了一组“词”:diou、biu、shi、deng……它们和duɑng一样,能拼出来,但写不出汉字。目前,这条微博的转发量已超过1万次。这组写不出的“词”,共有9个。“丁一晨DYC”图文并茂地对这些词做了注释,每一个“词”都有自己的解释和举例说明,引起不少网友关注。比如“duɑng”被解释为“头发与特技在化学反应中产生的声音,或金属制品如大钟碰撞的声音”。“biɑ”则表示“实心物体落地或与肉体碰撞的声音。此声音在躺被窝里玩手机时经常发生”。

“看图说话”版的网络字典让网友很有认同感,“都是我们熟悉的字,也是我们经常在网上说的”。“小时候只要听到diou、diou的音乐,就知道《西游记》开始啦,一栋楼的小伙伴们都挤到一家去看。”网友“孙欣虫虫”感叹道。网友“周小V乖乖有人爱”则补充说,“你们有没有用过这么个词‘nó’,比如有人问你什么东西在哪,你说‘nó,在那儿’”。

网络热词走红期平均仅47天 有明确语义能活288天

(摘自:绵阳晚报,3月5日)

从“886”、“灌水”、“plmm”到最近横扫朋友圈的“duɑng”,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热词也是“来去匆匆”。以最近爆火的“duɑng”为例,在刷屏三四天后,其搜索热度已经下降五成。记者选取“duɑng”以及其他20个近年来热度最高的网络热词,对比、分析它们的百度指数。结果显示,这些热词从爆发流行到明显消退,平均只用了47天,而它们的平均“寿命”,也不足半年。专家分析称,很多网络热词就像一个游戏,网民用它们创作各种搞笑句式,并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的帮助下快速传播。然而语言是不断发展的,网络热词的产生原因和其代表的语言魅力,也决定着热词的“寿命”。像“duɑng”这种本身没有什么意义的热词只会在短期内流行,不会长期存在。

“土豪”最早出于《宋书》指“一方名人”

(摘自:江南时报,5月13日,作者:黄勇)

2013年,一句“土豪,我们做朋友吧”开始流行,原本有点贬义的“土豪”二字听起来似乎变得“高端、大气、上档次”起来。

“土豪”一词最早的出处就在《宋书》内,指“一方名人”。学者段双印介绍,在古代,土者,是土著的意思;豪者,指有才能、有威望、有权势的人。《宋书·殷琰传》记载:“叔宝者,杜坦之子,既土豪乡望,内外诸军事并专之。”

《宋书》里还有“土人强梁”的说法。“土豪”强调的是在地属性,“豪民”则强调其社会属性,总而言之,都是民间势力的代表。他们既可能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官僚士大夫的身份,也可能因为天灾人祸而沦落为破落户。

网络新词语——日文腔

(摘自:今晚报,5月24日,作者:张莹)

网上常见“日文腔”,又叫“日本腔”或“日式中文”,指的是带有日文特征的中文表达。有的“日文腔”,是对个别词语的借用,比如借音,即采用音译的办法借入日语词,例如“撒鼻息”是日语词“寂しい”的音译,意思是寂寞的、孤单的,但这种音译没有统一的形式和标准;又如借字,即直接借入写作汉字的日语词,如“一生悬命”是对日语词“一生懸命”的借用,意思是“拼命地”。有的“日文腔”,是受其语法影响,比如语序,“日文腔”中常见“理解不能”、“吐槽不能”等说法。还有的“日文腔”,是受其表达习惯的影响。

网络新词语——“什么鬼”与鬼无关

〔摘自:今晚报(天津),7月4日,作者:梅强〕

微博上但凡出现一种稀奇古怪的新事物、新概念,网友们便会俏皮地留言:“什么鬼?”你千万不要认为网友在讨论什么灵异事件,“什么鬼”跟鬼无关,而是在问,这是什么玩意儿?

据网友“考证”,“什么鬼”这句流行语来自网络搞笑视频《暴走大事件》,“张全蛋”这个角色的口头禅就是“什么鬼”。“张全蛋”这句诙谐的口头禅在南方许多地区早已十分普遍。在广东话中,有句“乜鬼”的问话,“乜”相当于“什么”,“乜鬼”就是问“什么东西”“什么名堂”。

警惕“颜值”一词带来的污名化 树立正确的美丽观

(摘自:中国社会科学网,7月20日,作者:李岑星)

话语就是权力。今天我们发现,新的话语歧视再次出现,比如“颜值”。“颜值”是网络词汇,源自日语“脸”的汉字,外文翻译为“Face Score”。“颜值”表示人物颜容英俊或靓丽的数值,用来评价人物容貌。如:“颜值爆表”。“颜值”不仅可以应用在美女身上,也可用于男性,如:“胡须对男人颜值的影响”。

“颜值”作为一个数值,有高有低是很正常的,但是“颜值”背后隐含着三个逻辑。首先,它把本来没有高低贵贱的相貌硬性两极分化;其次,“颜值”的数值的确定方式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把美丽也抽离得只剩下了脸;最后,“颜值”是社会数字化的异化反映。

我们更应该追求的是健康的、发乎良善的“美”,特别是由高尚道德生发出来的内在美。

争取早日把“屌丝”淘汰出汉语系统

(摘自:中国社会科学网,7月20日,作者:李岑星)

早在今年各地“两会”召开之际,有人认为“屌丝”一词粗鄙猥琐,污染了汉语的纯洁性,理由是这个词作为网络流行语就罢了,电视节目主持人居然也说,应该借鉴其他国家对本国语言文字保护或纯洁性维护的举措,制定相应的语言文字保护条例。

“屌丝”一词粗鄙猥琐。“屌丝”本网络词汇,常指一个人符合穷、丑、矮、呆、胖这些特征,是中国网络文化兴盛后产生的讽刺用语,其中“屌丝”最显著的特征是穷,它来源于网络贴吧。“屌丝”一词从网络到日常生活的流行实际反映的是全民矮化的问题。“屌丝”文化反映的青少年自信心缺乏、社会夹心层进退维谷的现实困境。“屌丝”应该少说,更需要注意的是“屌丝”形成的社会现实,争取早日把“屌丝”淘汰出汉语系统。

网络新词

(摘自:扬子晚报,7月20日)

“零科技”旅游:是从2014年起,全球兴起的一种新的度假理念,是远离被数码产品包围的生活,不用手机电脑,不玩社交媒体,安静地享受不插电的清净时光。

盲订:是一种创新的众筹营销方式,这种营销利用的是名人的粉丝经济基础。通常消费者在不知道名人即将发布的产品具体样式、价格和发布时间的情况下下单,却最终获得物超所值的商品回报。

Z世代:指年龄在18至24岁的年轻人,在中国已成为当今全球网上购物最为活跃的人群。逾70%的消费者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购物,在亚太区各国中比例最高。

砍单:就是当我们在购物网站上已经下单并且完成支付后,突然收到商家的短信或者邮件告知该笔订单被商家取消掉了。

盘点2015年网络热词“然并卵”、“duang”等新词入围

(摘自:视界网综合,7月21日,作者:李淼森)

然并卵:“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出自一个游戏主播MR.QUIN玩游戏时说的一句话。表示最后一点用都没有,多用来表达无奈、调侃之情。

Duang:2月24日前后,一个由成龙代言的曾被工商部门打假的广告再次被网友们挖出来进行了新一轮恶搞。在网络上用来形容有弹性的物体的声音,后来逐步可以用来形容各种声音,也可以用来表达各种心情。

你们城里人真会玩:戛纳第68届电影节开幕,“披着东北大棉被”的张馨予被媒体和网友讽刺得体无完肤。张馨予自己在微博上称“你们城里人真会闹”。后衍变为“你们城里人真会玩”。渐渐被网友们简缩为“城会玩”,表达对一种新鲜事物的认知态度,敬佩中带有一些不屑,一般用于朋友间调侃,也可以用于评论不理解的事物。

韩媒:赴日中国游客狂爱购物 催生日语新词“爆买”

(摘自:参考消息网,7月29日)

韩媒称,2015年上半年赴日旅游的外国游客数量比2014年增加46%,达到913.99万人次。日本媒体认为,日元贬值、签证放宽、扩大免税是吸引外国游客访日的主要原因。

中国游客甚至催生日本出现了“爆买”(日语:爆買い)这个新词。根据日本2015年的旅游白皮书,2014年外国游客共给日本创造2.0278万亿日元的收入,中国大陆游客占5583亿日元(27.5%),大幅高于台湾游客的3544亿日元(17.5%)和韩国游客的2090亿日元(10.3%)。

日本政府从2014年10月开始将针对外国人免除从5%上升到8%的消费税的免税品类扩大到食品、饮料、药品和化妆品等消耗品上,在免税店密集的街道上,还特别设有退税柜台,在减轻店主增雇员工压力的同时,大大方便了游客。外国游客还正在改变日本产业界格局。

《100年汉语新词新语大辞典》印刷版网络版齐发

(摘自:解放日报,8月11日,作者:施晨露)

昨天,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100年汉语新词新语大辞典》(以下简称大辞典)在上海图书馆举行首发暨专家研讨会。除了传统印刷版,该辞典还推出网络版,读者登录后可实现查询功能,还能通过“创建新词”模块,成为辞典未来的编撰者。

大辞典印刷版三卷共计370余万字,收录1.1万个词条,记录了1912年至2011年一百年来汉语新词新语的音义和首次出现的时间。主编宋子然介绍,这套辞典的编撰起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四川师范大学汉语研究所以两年一编的形式推出《汉语新词新语年编》。大辞典立项后,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等8所高校的31位学者及116名资料人员投入到编撰工作。

洋气!花千骨新词走红:谈恋爱叫“生死劫”

(摘自:中国日报,9月21日)

搜狐娱乐讯 近日,仙侠大剧《花千骨》收官,剧中许多新词走红网络,神经病不叫神经病,叫“执念”,谈恋爱不叫谈恋爱,叫“生死劫”,毛蠟子叫“糖宝”,算命的被叫做“异朽君”,而发脾气也有了正当理由,不叫脾气不好,叫“控制不住体内的洪荒之力”。观众不禁附和道:“你为何执念如此之深!”“都闪开!我要释放洪荒之力了!”

10年提取年度新词5264个,规范网络语言使用成共识

(摘自:人民日报,10月16日,作者:赵婀娜)

10年来,报告共提取年度新词5264个,这些词语记录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据了解,教育部陆续设立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平面媒体、网络媒体、有声媒体、教育教材、少数民族语言等中心,每年采集逾10亿字数据,为社会语言生活监测与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专家指出,近10年是社会转型期,也是网络文化尤其是自媒体开始盛行的时期。在网络时代,数量多、使用小众化成为新词语的一大特点。此外,传播快、消亡快、生命周期短也是这一时期新词语的特点。网络语言已成为汉语系统中比较活跃的一部分,但由于网络“虚拟社区”和自媒体“缺少把关人”的特性,网络低俗语言大量出现,并从网上蔓延到网下,规范网络语言的必要性正逐渐得到社会认同。

三成新词生命力仅一年 专家:不少“脏词”毁汉语根基

(摘自:北京日报,10月16日,作者:任敏)

近十年来,低俗、充满戾气的“脏词”也频繁出现,在网络语境中尤其严重。“脏词”一般分为脏话、低俗词语两类,在2014年度国家语言监测语料库中,一些“脏词”甚至成为年度热词。今年春节兴起的“微信红包”提及频率甚至都输给了“逗比”等低俗词语。去年使用频次最高的“脏词”为“屌丝”,达1942次。

“脏词”兴起令语言学家甚为担忧。中国社科院语言所词典编辑室副主任程荣认为,这种以丑为美、以低俗为流行的价值取向将伤害汉语数千年的根基,使千年流传下来的中华文明变味儿。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侯敏分析,网络低俗语言泛滥,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自媒体缺少把关人。她建议,有关部门应该建立“脏词清单”,主流媒体更应该以身作则,杜绝“脏词”。

2014年度字词:法、反腐、失、马航

(摘自:现代快报,10月17日,作者:金凤)

2014年的年度字词为:法、反腐、失、马航。十大热词为依法治国、失联、北京APEC、埃博拉、一带一路、巴西世界杯、沪港通、占中、国家公祭日、嫦娥五。

对此,国家级教学名师、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生导师董志翘表示,这些年度热词往往反映了社会语言生活中的生活百态,有的是在生活中使用频率高,有的是经常见诸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的舆论倾向。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侯敏表示,年度新词语往往在第二年时就有三分之一不再出现,成为“隐退词”了。董志翘认为,网络热词良莠不齐,有的是网友间的戏谑,有的与当前的时事热点相关,它们的存在有一定的时代表征,所以快速隐退也在情理之中。

“汉语盘点2015”正式启动

(摘自:教育部语信司网站,11月20日)

11月20日,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人民网、央视新闻联合主办的“汉语盘点2015”启动仪式在商务印书馆举行。“汉语盘点”活动至今已举办十年,旨在“用一个字、一个词描述当年的中国和世界”。

在各版本的字词推荐中,“习马会”、“二孩”和“阅兵”具有高上榜率,“巴黎恐袭”也颇受关注,“股市”的涨跌和往年一样榜上有名。

世界那么大,只在字词间!“汉语盘点2015”即日开启荐词入口,网友可通过人民网、商务印书馆官网等平台推荐字词并说明推荐理由。12月8日至11日,专家评委将选出各组前10位字词,随后网友可通过网络活动专区或手机进行投票。“汉语盘点2015”揭晓仪式将于12月21日举行,届时将公布2015年度字词,并发布“年度流行语、年度新词语、年度网络用语”。同时,还将揭晓记录十年来社会变迁的“十年时代字词”。

台主持人造新词“古今台外”网友改近百成语调侃

(摘自:中国日报,11月23日)

台湾主持人彭文正近日在台湾谈话性节目《正晶限时批》中自作聪明,为表反中态度,将古今中外说成古今台外:“(情搜)每个政权都会用,想尽办法古今台外,外国也是这样,要不水门事件怎么来的。”

面对台湾主持人“古今台外”这样的说法,有网友一口气列举近百个含“中”成语,改成“台”版调侃:“砥柱台流,非池台物,个台妙趣,个台滋味,管台窥天,海台捞月,击楫台流,击台要害,饥焰台烧,急台生智,家道台落,俭不台礼,进退台度,井台求火,井台视星,口台雌黄,苦台作乐,筐箧台物,揽辔台原,连台三元,笼台之鸟,马台关五,忙台有错,忙台有失,美台不足,梦台说梦,命台注定,目台无人,逐鹿台原,如日台天,学贯台西……”。

“双11”造新词“吃土”

(摘自:阳江日报,11月23日)

2015年天猫“双11”交易额达912亿,而这900多亿是凭借无数剁手党在这个特别的日子狠下心来创造的。继剁手党这个因为淘宝购物而创造的名词之后,2015年的“双11”又成就了一个新晋网络热词:吃土。

其实吃土只是网购一族的自嘲,因为双11已经成为了消费族的节日,这一天商家打折优惠,而消费者会大肆超预算购买商品,不仅花费了辛苦攒下的钱,甚至还透支了以后的收入,以至于消费者自嘲吃不上饭了,以后要“吃土”度日。

网友吐槽:“前几个小时还在吐槽双11是个消费陷阱,然而现在已然成为吃土少女。”

中国时报:表情符号成新世代社交主流语言

(摘自:中国新闻网,11月25日,作者:赵哲圣)

台湾《中国时报》25日刊文称,牛津字典2015年宣布的年度之字(Word of the Year),选出一个“喜极而泣”表情符号(emoji)为代表字,直接反映新世代沟通中社交主流语言与情绪特点。这个符号,并不会出现在牛津“字”典中,但却能反射这历史悠久的文字载具,也不得不向“新媒体”致敬或妥协。

“乌镇时间”:这是世界的乌镇

(摘自:新浪国际在线,12月15日)

近日来,“乌镇时间”一词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乌镇”成为媒体、专家和网友的热议话题。12月16日到18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将于浙江乌镇举行。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世界”两字,可不是吹出来的,可是实打实的“世界”!2000多名中外嘉宾,包括8位外国国家领导人、近50位外国部长级官员等,不辞辛苦来到乌镇。另外,参加本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嘉宾还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他们来自五大洲的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20多个国际组织的负责人,以及600多位互联网企业领军人物、互联网名人和专家学者,涉及网络空间的各个领域。

《咬文嚼字》2015十大流行语公布

(摘自:新闻晨报,12月16日,作者:徐颖)

《咬文嚼字》编辑部昨天公布了2015年度十大流行语,它们分别是:获得感、互联网+、颜值、宝宝、创客、脑洞大开、任性、剁手党、网红、主要看气质。

据《咬文嚼字》执行主编黄安靖介绍,今年“十大流行语”评选仍坚持一贯的“评选原则”,即流行、创新和文明三大标准。“不收低俗不雅、不符合社会文明规范的用语,之前‘屌丝’、‘蛋疼’等没收,甚至‘小伙伴’因为来源不雅也没有收选,今年最流行的无疑是‘然并卵’,但在第一轮就被淘汰了。我们评选流行语有向社会推荐、推广的意思,不符合社会文明规范的用语,不在推荐、推广之列。”

“和”字当选2015两岸年度汉字

(摘自:新华网,12月16日,作者:吴济海、吴炜玲)

“2015年海峡两岸年度汉字评选”结果18日在台北揭晓,“和”字高票当选。主办方表示,“和”字既概括了两岸关系2015年的发展,也浓缩了两岸人民对未来的期盼。

《海西晨报》副总编辑陈炜明在解释年度汉字时说,自古以来,中国人相信以和为贵。2015年,两岸交流持续热络,两岸领导人会面在两岸关系发展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家和万事兴,和平红利正为两岸人民共享。和气生财、和气共赢,“和”既书写了两岸的今天,也启迪着两岸的明天。

“汉语盘点2015”十大候选字词出炉

(摘自:光明日报,12月16日,作者:谭华)

日前,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人民网、央视新闻联合主办的“汉语盘点2015”活动正式发布2015年度十大候选字词。

国内字:实、跌、拼、廉、稳、强、灾、改、梦、创。

国内词:二孩、阅兵、习马会、互联网+、新常态、打虎、创业、股灾、雾霾、反腐。

国际字:悲、恐、乱、廉、法、俄、难、呦、战、变。

国际词:反恐、一带一路、伊斯兰国(ISIS)、难民、亚投行、巴黎恐袭、共赢、包容、空难、和平。

贴吧出品“老走嗨”走红全网

(摘自:中国网,12月22日)

近日,魔性热梗“老走嗨”迅速火爆各大社交网络平台,成为时下大咖小咖秀潮流、《万万没想到》等热门电影借势炒话题的新宠。还不知道这个梗的网友,请查询百度百科词条“老走嗨”自学补习。

据了解,“老走嗨”源自百度贴吧内一名老师晒出的小学生作文。老师布置了题为“老师或爸爸妈妈不在时自己会做什么”的题目,谁知竟打开了小学生的脑洞,诞生了“老师走了起来嗨”、“老爸走了起来嗨”等很多逆天小作文。在围观吧友的推波助澜下,“老走嗨”迅速火了起来,还衍生出“老板走了起来嗨”、“雾霾走了大家嗨”等众多版本。甚至连贴吧官方都参与进来,迅速推出了“老走嗨”系列表情包与海报,与网友嗨成一片。

“降”字当选理财市场年度汉字

(摘自:新闻晨报,12月23日)

又到一年盘点时,理财市场新事多。年年岁岁人相似,岁岁年年“景”不同。投资者还是这些投资者,但理财市场的风景却已大不一样。在对“降”、“乱”、“慌”、“冷”、“灾”、“网”、“跌”、“荡”、“动”、“破”等候选汉字进行多轮反复筛选比较后,最终“降”字突出重围,成功问鼎由《理财周刊》编辑部评选的2015年中国理财市场年度汉字。

降增速、降通胀、降息降准、降杠杆,理财产品降收益,“降”几乎贯穿2015年整个理财市场。“降”是一个多音字,既可以理解为“下降”,也可以理解为“降服”。这也是理财市场年度汉字评选中首次出现多音字。

2015十大科技热词

(摘自:光明日报,12月28日)

《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环球科学》近日遴选出2015年度十大科技热词:乌镇、互联网+、屠呦呦、三体、雾霾、精准医疗、中东呼吸综合征、工业4.0、火星、基因编辑。它们是2015年的科技烙印,也是科技史上的十大坐标。

2015,“热词”折射的大众关注和诉求

(摘自:中国教育报,12月30日,作者:赫琳)

热词是社会的晴雨表,透过热词可以把握社会温度,观察大众的关切和心理诉求。2015年大到国际话题、国家政策,小到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都有社会大众的关注焦点。“一带一路”、“互联网+”、“全面二孩”、养老金改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吏治反腐、出租汽车治理、“僵尸肉”、“康师傅”、“双11”、巴黎恐怖事件、难民危机、“伊斯兰国”等引起了广泛关注,表明大众既关心与自己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具体问题,也关心国家的大政方针和世界安危。

2015年部分热词相互关联,共同反映出某一社会现状和大众对相关问题的普遍诉求。“互联网”联系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在热词中皆有体现;“一带一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等理念、战略互为融合,互为促进;“你妈是你妈”等不合理规定存在的一大原因即当前信息互通共享不够充分。“全面二孩”政策作为一次人口政策的调整,当前的老龄化问题正是其背景之一。社保问题的热议、养老并轨改革的实行、延迟退休方案的推出等无不与当前社会结构、老龄化趋势等现象相关,这些话题都是相互关联的。“社保”、“养老”、“退休”三词在关注度上整体呈正相关,就证明了这一点。国内国际灾难性事故受到普遍关注,既反映了大众对受难人群的关心,同时也折射出大众对应急救助机制的关注和反思。

不仅2015年年内热词相互关联,诸多热词还具有历时的延续性。就“社保”、“养老”、“退休”以及食品安全相关热词而言,近些年来热度未减,反映出这些是国家和社会持续高度重视并急需解决的问题。“PM2.5”、“雾霾”自2011年始,每年的年末、年初都得到了广泛的高度关注,并且关注度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一方面说明空气质量问题的严重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大众对环境、生态问题重视程度的提升。

2015年十大旅游热词

(摘自:北京旅游网,12月31日)

由中国旅游报社、中国旅游协会、黑龙江省旅游局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年会暨首届中国(国际)冰雪旅游峰会,今天在哈尔滨开幕。在即将跨入“十三五”的历史时刻,本届年会发布了2015年度旅游热词:515战略、厕所革命、旅游+、投资收购、青岛大虾、市场整治、5A 摘牌、游客黑名单、境外血拼、旅游创客。

1.语言翻译

三 公共场所用语

镇江金港大道现“神翻译”路牌 拼音英文夹杂

(摘自:人民网,4月9日,作者:叶明旻)

近日,网络上流传一张“令人哭笑不得的路牌翻译”的照片,拍摄的是在金港大道上一处路牌上“越河街立交”被翻译成“yue he street li jiao”,英文拼音交替,不伦不类,令人哭笑不得。

“越河街立交”究竟该如何翻译呢?市语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早在几年前,江苏省就出台了《江苏省公共场所标识英文译写规范》并由省质监局发布。出现这种翻译混乱的现象,可能与政府部门的多头管理有关。根据译写规范,先翻译越河街,再翻译立交。根据英文读写习惯,地名越河街,应译为Yuehe Street;我国的公路立交桥一般译为Overpass;越河街立交,应译为Yuehe Street Overpass。

“神翻译”频现,上海首推公共场所外文使用规定 用洋文千万别出洋相

(摘自:人民日报,5月12日,作者:姜泓冰)

社区指示牌上,“小卖部”变成了“Small buy”;在银行业务窗口,“对公业务专窗”赫然写着“To male business”……近来,国内公共场所错用、滥用外文现象频出,“不仅给不懂外文的市民造成了识别障碍,也使一些外籍人士产生误解”。

自今年1月1日起,国内首部规范外文使用的省级政府规章——《上海市公共场所外国文字使用规定》开始生效,公众可通过12345市民服务热线和“上海语言文字网”设立的网络信息服务平台进行投诉、举报。

别让不中不洋的文字成沟通障碍

(摘自:人民日报,5月12日,作者:葛亮亮)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员来中国居住、工作、出差或旅游。不是每一个老外都懂中文、识汉字,不少人来中国,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语言障碍。

在公共场所的标牌上,标注外文,最大限度地消除语言障碍,是应该的。但一些标牌不中不洋,“翻译不当”、“拼写错误”,不仅闹了笑话,也给外国朋友带来了误解和麻烦。

在规范外文使用,消除外籍人员语言障碍的同时,公共场所的标牌同样不应为本土居民带来障碍。一些餐厅、酒吧,单独使用外文,常让不懂外文的人,特别是中老年人感到困惑。这不仅会流失一部分潜在客户,从深层次上说,也是一种“服务歧视”。

文字是交流沟通的工具,别让不中不洋的文字标识,成为人们的沟通障碍。

引进片得了“翻译病”字幕君到底肿么了?

(摘自:京华时报,5月19日,作者:聂宽冕、高宇飞)

每年重点引进大片的上映,都能成为影迷们的狂欢。不过近年,受关注的除了引进片内容本身外,还有字幕翻译。近日,迪士尼电影《复仇者联盟2》上映后,翻译再遭吐槽,引来翻译刘大勇亲写回应,将翻译时片方提供的原版台本进行对比,并发到网上“叫板”网友。

替刘大勇发布回应的译制片专业评论人陆柏宇介绍,所有的翻译最后都是为配音服务的,这也决定了许多网友喜爱的字幕组翻译人员不容易成为官方字幕翻译,“首先要承担很强的保密义务,再次他们的翻译风格并不是非常适合进行配音”。对于目前翻译人手不足、时间仓促导致的一些失误,他认为不可避免。

进口大片,为何屡陷“翻译门”

(摘自:人民日报,5月25日)

热映大片《复仇者联盟2》(简称《复联2》)自打上映,就遭遇了“翻译门”,雷神的一句“I am Ordin.s son”,意为“我是奥丁的儿子”,被翻译成“我是奥丁森”。这些字幕翻译闹出的笑话,被不少网友吐槽。2012年上映的《黑衣人3》,字幕中加入了“地沟油”、“坑爹”、“穿越剧”等当年国内流行语,被指“往老外嘴里硬塞国产热词、潮语”。

每次好莱坞大片上映,总有人热衷于给中文字幕“找茬”,并调侃为“神翻译”。而译制机构也有自己的理由:时间紧、任务重、收入低,加之需要保密,人员招募严格受限。有人认为,时代在进步,观众眼光变得更加挑剔,而固有的译制模式难以满足需求,二者的失衡导致争议频发。随着中外文化交流越来越密集,翻译如何兼顾快准稳,进而实现信达雅,这是一个挑战。

北京部分路牌英文翻译不一,难倒老外

(摘自:新京报,5月31日,作者:李馨、王大鹏)

近日,记者走访多地发现本应为市民带来方便的指路牌却存在诸多问题,一些路牌指错了路,如“湿井胡同”路牌把东指成南,一些路牌上的字迹剥落,如“灯市口”,还有同一路段的两块路牌,有两种英文翻译,如“东四西大街”:“DONGSI West St”、“DONGSI XIDAJIE”……让不少外国游客犯晕。

根据《地名标志管理试行办法》,地名标志要保持清晰完整,对字迹模糊不清、污损严重的,应及时修复或更换。北京《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规定,地名通常采用英文直接翻译,英文单词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

中文地名英译标准不统一 专有词汇划分不明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6月10日)

近日,《上海道路名称音译导则》出台,细心的网友发现,同样是“东”字,“东宝兴路”译为“Dongbaoxing Road”,而“南京东路”译为”EastNanjing Road”。之所以有不同的翻译,是因为前一个地名是专有词,后一个地名属于非专有词。《导则》中规定,专有词汇需用拼音表示,非专有词汇则可以用英语直译。随着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中国与世界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到中国工作、游览、交流、学习和居住的外国人也越来越多,地名翻译的标准化越发重要。而目前各地的地名翻译中却存在着翻译标准不够统一、专有词汇划分不明等问题,有些地名翻译莫名其妙,不光闹了笑话,也给不懂中文的外国人造成困惑,带来不便。

2.广告用语

2015新广告法正式实施 极限用语处罚细则

(摘自:海商网,9月1日,作者:缪艾君)

9月1日消息,今天开始2015新广告法正式实施。根据广告法,极限用语不得出现在商品列表页、商品的标题、副标题、主图、详情页,以及商品包装等位置。使用极限词语的违规商家,将被扣分,并遭到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者将被直接封店;顾客投诉极限用语并维权成功后,赔付金额将由商家全部承担。

据悉,极限用语包括如下词汇:国家级、世界级、最高级、最佳、最大、第一、唯一、首个、首选……网络平台、品牌方最喜欢用的极限用语主要有:国内最大、全网销售第一、销售冠军、全球领先等词汇。

新广告法通过“20万”限制的不只是品牌商家,还有电商平台。并且,如果品牌方的违规广告词刊登在购物平台主页,购物平台也需承担责任。

“极限词语”都被封杀了?专家解读最严《广告法》

(摘自:荆楚网,9月2日,作者:陈红、上官晓敏)

9月1日,“史上最严”的新《广告法》开始实施,其细致条款引发业界和坊间的广泛关注。日前,网络上流传着一个“极限词语”词库,全球首发、顶尖、第一、唯一、最高、王牌、独家、永久、填补国内空白……都被列入其中。

对于网上的言论,叶义权说,广告不得贬低其他生产经营者的商品或者服务,因此如果说自己是“全球第一”“领导品牌”,即意味着其他的同类产品“稍差”、“是被领导的”,这不利于公平竞争。他还补充说,广告如果要使用数据、统计资料、引用语等,应当真实、准确,要表明出处,不能欺骗、误导消费者。

调侃OR谣言?揭开新广告法对“极限用语”规定的真相

(摘自:搜狐网化妆品财经在线,9月3日,作者:何辰)

记者对比1995年和2015年新旧广告法发现,除了新广告法加大“违反本法规定”的处罚力度、使得夸大或虚假宣传“成本”提高,新旧广告法对极限用语均提出了“广告不得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的规定,然而对于“极限用语”具体包括哪些表达方式,法规内并未呈现。而淘宝已于2015年1月1日推出“信息与实际不符的认定和处罚的规则与实施细则”,网络盛传的“极限用语”具体囊括哪些表达方式,或从淘宝行业传出。

律师张华告诉记者,上述淘宝规定是一种对于“合同双方”的“约定”,不具有“法规”程度的约束力。而在广告法对应“细则”暂未出台之时,可以将上述广为流传的可能被纳入法律禁止“极限用语”的列举词语,看作是一种参考依据和善意提醒,防患于未然。

新广告法正式实施 用违禁极限用语将罚款

(摘自:搜房网房天下,9月4日)

新广告法违禁词一览:与“最”有关:最、最佳、最低价、最先进……

与“一”有关:全网第一、销量第一、排名第一……

与“级/极”有关:国家级、顶级、极佳……

与“首/家/国”有关:首选、独家、全国销量冠军……

与“品牌”有关:大牌、领袖品牌、世界领先、领导者……

与“虚假”有关:永久、特效、纯天然、100%、正品……

与“权威”有关:中国驰名商标、质量免检、特供……

与“欺诈”有关:点击领奖、点击有惊喜……

涉嫌有诱导消费者:秒杀、万人疯抢……

与“时间”有关:倒计时、周年庆、闪购……

严禁使用:随时结束、随时涨价、马上降价。

广交会电商关于新广告法中极限词语使用的通知

(摘自:广交会电商,9月6日)

为了遵守新广告法的相关规定,引导平台上的用户合法、正确地使用广告语,广交会电商对于新广告法中极限词语的使用作了以下规定。

极限用语包括但不仅限于商品列表页,商品的标题、副标题,主图以及详情页,商品包装等。对于极限用语的企业,一经发现违规内容将给予下线处理,出现情节严重将直接进行封店处理。而一旦遇顾客投诉极限用语,并维权成功,赔付金额将由商家全部承担。因此,请平台上的卖家们重视广告语的使用,自查自纠,及时进行修正和更改,以免被罚。

3.政府工作报告语言

山西运城市盐湖区人大常委会再续诗韵报告

(摘自:中国新闻网,2月12日,作者:王胜管)

2014年,盐湖区人大常委会报告采用“五言诗”形式,开文风创新的先河,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2015年2月6日该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治所作的人大常委会报告,仍然采用了“五言诗”格式,洋洋洒洒6000言,文风清新,诗韵依然,听起来耳目一新。

工作报告、法律文书等等公文,使用诗歌体是否可以表达很精准?诗歌体是不是最恰当的形式载体?这大概是另外一个话题了。但在这里,我们要向他们此举点赞,更要向他们敬一个礼!

“五言诗”报告之争,不在文体而在文风

(摘自:光明网,2月15日,作者:堂吉伟德)

盐湖区人大常委会报告采用“五言诗”形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然而新鲜过后,难免不透过形式去审查内容。再新奇的格式,再工整的诗韵,都无以掩盖内容上的苍白与陈旧,并没有逃离“吹捧文”和“八股文”的窠臼。

工作报告作为一种公文,有着约定俗成的文本要求和格式规范,并不提倡超越规制范畴而作过多的改变,否则就会“没有规矩,难成方圆”。试想,假若其他公文都以诗的形式呈现,又如何做到通俗易懂,又如何进行有效的约束?对于众多人大代表和广大受众而言,他们所期待的新文风,在于工作态度和作风的改变,并以文本的形式全面表现。

“五言诗”报告创新也莫太任性

(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月15日,作者:何解)

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是一种应用公文,担负着向法定对象汇报工作的重任。中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也规定了公文起草的基本遵循。工作报告既然是一种公文,就必须坚持公文的行文规则。“五言诗”人大报告,这种文体文风,新则新矣,却难以承载全面、完整、准确地报告工作的职责。

“五言诗”报告是一种新东西,但未必是好东西。几乎可以断言,它是人大常委会主任权力任性发挥的产物;同样可以断言,换一个主任就不会再用“五言诗”写报告。因此,它注定是一个短命的报告体。改进文风,要改的不是文体,而是空洞无物的内容、空泛无力的措施。如果只是在形式上创新,换汤不换药,难保不会陷入另一种形式主义。

“五言诗”工作报告能否“走心”

(摘自:光明日报,2月16日,作者:杨慧婧)

五言诗的语体特点与公文相差甚远,工整对仗的格式、字句间的韵律,感染力确实很强。相比有些地方两会上的公文抄袭、议案雷同的情况,这样的工作报告称得上下了功夫,文风为之一新,现场为之一振。问题是五言诗的形式虽然新颖,但诗歌的表达范畴还是有限的。

对于机关单位来说,空话、套话太多的问题确实要改一改了,但究竟怎么改才能让公众听得明白,听得不难受、不费劲?其实,公众听不懂,关键问题不在于表达形式是现代汉语还是五言诗,而在于工作报告有没有直面问题,有没有遮遮掩掩,有没有将心比心地与公众站到同一个立场上。把这些做好了,公文不需要多少润色与新花样,平淡如水地说出来,读者也不会觉得厌烦。毕竟,人们对政府部门工作报告的态度,是期待它能“走心”,而不是看“走形”。

人大报告“五言诗”引关注:创新可以有 只要别跑偏

(摘自:新华网,2月17日,作者:王莹)

在绝大多数人心里,党政机关的会议,报告人都是庄重沉稳,拿着“千锤百炼”的定稿,向人们清晰地传递相关声音。习惯了这一模式的大众,自然会被五言诗形式、脱口秀形式“震撼”。从网络上反馈的声音看,人们对这些新举措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这些是创新之举,并认为它改变了会议的固定套路,让人眼前一亮。也有些人认为只不过是形式大于内容的哗众取宠,有华而不实之感。

四 不健康现象及反响

语言癌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1月9日)

“贵宾您好,先为您进行一个点餐的动作”,“那今天疗程的部分,我们就先为您做按摩的部分”,“所谓的冬粉,就是所谓的绿豆,在经过一个磨粉的动作后所做出来的产品”……这样的句子在台湾的服务业、电视播报中天天出现。近日,台湾《联合报》将此现象称为“语言癌”,指出“语言的癌细胞不当增生,扩散到了媒体、大众口中,也入侵到标语、告示及平面媒体,从口语内化为文字语法”……

对此,余光中认为和中文的“恶性西化”有很大关系,大家只顾学英文、看翻译小说,不再看用字精简的中文经典,结果英文没学好,却把中文学坏了,化简为繁,以拙代巧,加上电视、网络推波助澜,讲病态中文变成时尚。作家张晓风认为电视台记者常在现场连线时拉高音调,吐出长串累赘、不知所云的话语,电视影响力又很大,令语言错误用法逐渐感染到受众。

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年双提出,连很多教师都在用病句,更未及时纠正学生,久了便积非成是。语言癌背后隐藏着思考力弱化的危机。台北市景美女中老师陈嘉英表示,每天花数小时滑手机阅读零碎的信息,脑袋就会充满网络用语,无法思考论述,话说不好、作文写不好,都和思考力弱化有关,必须时时刻刻警惕自己说“笨话”。

为什么语言成“癌”?台湾学者朱家安有另一番分析,他认为一是说者想树立专业形象,因为学术界喜欢用或需要用较冗长的句子解释复杂的事物,学术界在社会中的形象是高深、正式,因此想要表现专业形象的人,就会无意识地模仿这种冗长的叙事方法。二是要以委婉态度示人,长一点的句子听起来较为委婉、温顺、礼貌、尊敬,这些都是服务业希望带给客人的感觉。三是争取思考时间,需要边观察边说话的人需要思考时间,因此在语句中加入冗言赘字,可以帮助他们争取时间。

以优雅表达治疗“语言癌”

(摘自:光明日报,1月14日,作者:刘巽达)

台湾媒体新近提出一个名曰“语言癌”的概念,一时间应者甚众。最先“发难”的对象,是针对“做一个……的动作”之类的冗词赘字,如“拥抱”“接吻”“按摩”“点餐”。这些词在现实生活中表达得非常烦琐,无意义地叠加赘词,最先表现在服务行业,似乎长一点的句子听起来较为委婉、温顺、礼貌,但一旦敷衍开去,不分场合,尽皆“拉长”,这种“语言的癌细胞不断增生”,扩散到媒体、大众口中,也入侵到标语、告示及平面媒体里,从口语内化为文字语法,令人担忧。这种现象在大陆也同样存在。在“语言癌”话题引发广大共鸣后,台湾有关部门纷纷亮出应对方策,比如在会考中适时出一些“语言癌”的辨正题,引导教学,提升语文表达能力等。此外,针对“语言癌”,我们必须适时进行语言清污,对形形色色的“语言癌细胞增生”梳理判别并加以遏止,让它们在“雅语雅风”面前式微。唯有如此,“语言癌”才会逐步治愈。

《人民日报》:“标题党”的语言暴力

(摘自:人民网,1月23日)

在网络信息的海洋中,措辞平淡就会无人问津,于是“标题党”盛行。他们不惜用煽情、惊悚、污秽和侮辱性的词句赚取眼球,甚至连许多内容严肃的文章,也采用了恶俗的标题。如一篇原名为《诗里诗外余秀华》的评论帖在转入微信后,其标题却被改为《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无论是“脑瘫诗人”,还是低俗的“睡你”,让标题党的“语言暴力”进入人们视线。网络语言的活力赋予人们以更大的表达自由,但我们不应付出语言粗鄙化和趣味衰退的代价。大众媒体必须考虑受众,遵守文明道德规范,提高分辨力和抵抗力,肩负起严格区分、审慎选择的责任。而自我约束也依然是公民成熟的标志,网民只有保持理性、维护道德、秉持文明,才能使语言使用走向真正的健康和自由。

上海政协委员建议“减少网络语言污染,加强对汉语保护”引热议

(摘自:中国新闻网,1月27日)

在24日召开的上海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委员张怀琼呼吁“减少网络语言污染,加强对汉语保护”的消息一传出,旋即引发热烈探讨。

“即便是台湾、香港也没有这么多粗俗猥琐的网络流行语言。”张怀琼认为语言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最典型的特征和最珍贵的文化载体,中国应大力弘扬和传播汉语的文字美、语意美和语境美,用优美的汉语对外讲好“中国故事”。

张怀琼再三强调,对网络语言不能“一棍子全部打死”,要区别来看。符合语言发展的网络语言要鼓励,对粗俗猥琐的下流语言则要坚决清理。

台媒曝光“语言癌”:说话啰唆累赘 自创冗长句子

(摘自:中国广播网,2月9日)

台湾某家报纸将一种啰唆、累赘、不合常规的病态表达称为“语言癌”。这种“语言的癌细胞”不断增生,已经“扩散到大众口中”。而且这种“语言癌”大有向整个华语圈蔓延的趋势。

例如,不说“小鸡”,而说“鸡的幼体”;不说“散步”,而说“比爬行快比跑步慢的无目的的行走”;不说“疮”,而说“皮肤上一个发生病变的突起”……这是当今某些学者显示水平的手段。市井阶层也一样,用“表面形式”掩饰“实质内容”。

“语言癌”怎么治呢?药怎么样,关键看疗效;学者的论文,关键要看内容;理发店说得天花乱坠,最终得看发型。说白了,说人话,干实事。

“语言癌”正侵入华语圈

(摘自:北京日报,2月9日,作者:黄安靖)

“语言癌”的病因很复杂。从语言角度看,“语言癌”现象和中文的“恶性西化”有很大关系。除此之外,可能还有“积非成是”的误用、网络语言的冲击,以及所谓“学者”自作聪明的“创造”,等等。从心理角度看:一是想表现出自己的“不同”,以期引起别人的注意。二是想表现出自己的“专业”,以期取得别人的信赖。三是想表现出自己的“高深”,以期达到糊弄别人的目的。“语言癌”的破坏性,绝对不可低估。一方面是对语言“肌体”的破坏。另一方面是对社会“肌体”的破坏。

“标题党”入侵图书界“雷人”书名排行榜出炉

(摘自:江南时报,2月9日)

《文艺女青年这种病,生个孩子就好了》、《我讲个笑话,你可别哭啊》、《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近日,豆瓣上有一则“书名为什么这么长:当代中文书名大赏”的帖子引起了众多网友关注。按照网络时代的惯例,帖子标题一定要长,这样才能吸引观众,如今这股风也吹到了图书界。在“书名为什么这么长”的帖子中列了200多种图书,相当大一部分是超长书名。网络时代的另一特点就是:雷同。图书界这事也不少,至于这属于“撞名”还是“雷同”?还真是说不清楚。比如广西师大出版社的《只愿你曾被这世界温柔相待》、百花洲文艺出版社的《愿你被这世界温柔相待》、长江文艺出版社的《我与这个世界温柔相处》以及九州出版社的《和这个世界温柔相处》,不知道这几家出版社的编辑们是不是同时感应到了世界的温柔?

“×丝”、“×格”,部分网络语言超文化底线

〔摘自:新快报(广州),3月15日〕

“×丝”、“撕×”、“×格”……这些让人难以张口的词汇,现在堂而皇之出现在网络上、出版物上,成为一些人口中的时髦词汇。一些全国人大代表和专家认为,语言的更新发展不可改变,新词汇的出现不可避免,但是遣词用句应有底线,尤其是在教育、传媒、出版等领域,应防止肆意滥用粗鄙词汇,防止污染语言文字。

有关人大代表和专家建议,净化语言环境,首先,要充分发挥媒体的示范作用。媒体在用语上要严格遵守并达到国家语言文字的规范要求,使读者在阅读、收听、观看媒体的传播内容时得到积极、正确、规范的引导。其次,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各类媒体在语言文字规范化上的监管,制定相关制度,明确标准。第三,强化规范语文教学。很多在校学生可能正处在语言系统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要强化语文课堂教学,让他们对现代汉语的语法、词意等有正确的认识和了解,养成正确的语言习惯。

网络语言不能“任性”

(摘自:新华日报,4月7日)

第五届国际语言教育政策学术研讨会日前在东南大学结束,专家们对网络语言暴力等语言热点问题进行深度研讨,指出青少年实施网络语言暴力问题较突出,需要引起关注。

网络语言暴力问题源于一些人的法律意识淡薄和文明修养的欠缺。要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就必须采取恰当的措施净化网络环境。首先要让网友认清网络世界不是法外之地。其次是个人道德的约束,在现实中“温良恭俭让”的网友,不应在网上缺失理性、文明、责任感等品质。

张维迎:极左流行也是种语言腐败

(摘自:人文经济学会,4月7日)

所谓语言腐败,是指人们出于经济的、政治的、意识形态的目的,随意改变词汇的含义,甚至赋予它们与原来的意思完全不同的含义,忽悠民众,操纵人心。语言腐败的典型形式是冠恶行以美名,或冠善行以恶名。

事实上,极左的东西之所以能流行,有市场,有人追随,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中一些人士善于语言腐败。在这方面,“四人帮”可以说达到登峰造极。

语言腐败有什么严重后果?第一,语言腐败严重破坏了语言的交流功能,导致人类智力的退化。第二,语言腐败导致道德堕落。第三,语言腐败导致社会走向的高度不确定和不可预测性。

25%青少年常在网上“语言施暴”

(摘自:南通日报,4月9日)

第五届国际语言教育政策学术研讨会5日在东南大学结束,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及国内高校的专家们对网络语言暴力等语言热点问题进行深度研讨。与会专家指出,青少年实施网络语言暴力问题较突出,需要引起关注。

网络给全世界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网络语言暴力频发,主要表现为肆意谩骂、诋毁、骚扰、欺凌、人肉搜索等。尤需引起注意的是,不少青少年也是网络语言施暴者。参与此次研讨会的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高健,曾就网络语言暴力问题对2所中学144名在校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对网络语言暴力的总体认知率仅为44.6%,39.6%的青少年表示总是或经常遭受网络语言暴力,而25.3%的青少年存在总是或经常实施网络语言暴力的行为。

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陈美华教授通过调查问卷和采访,对大学生在网络语言暴力事件中的动机、成因等做了具体研究。结果表明,网络语言暴力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非常普遍,表现形式主要为贬低和诋毁、辱骂和谩骂、诅咒以及说话带脏字四类,大多数学生作为施暴者或旁观者的角色存在于网络世界,受害者在遭受到网络语言暴力后大多不愿向他人求助。陈美华表示,网络语言暴力“管理真空”的状态应该改变。

新华社批名人“口祸”:涉黄涉暴语言当个性和时尚

(摘自:新华网,4月9日,作者:涂洪长)

某网络红人在调教宠物狗时,配以“逆天”旁白并将其搬上微博,在遭遇批评后的第一反应竟是大爆粗口。“娱乐至上”的时代,把涉黄涉暴语言当个性和时尚者大有人在。网络脏话的泛滥,反过来会刺激和助长现实社会中的戾气和低俗之风。

娱乐真的可以无极限么?从两位不当言论引发的舆论风暴来看,答案已经不言自明。

黑话、粗话、下流话横行,绝非网络空间之福,更不能作为表达自由的象征。这两起名人“口祸”事件对当事人是一次教训,对于围观者而言又何尝不是一种警醒?

作家刘斯奋:汉语写作低俗粗鄙化是文化堕落

(摘自:中国新闻网,4月20日,作者:韩帮文)

在《白门柳》获得茅盾文学奖、书画诗文创作亮相中国美术馆之后,刘斯奋如今对社会文化问题予以更多的关注和思考。

我们要坚守审美传统中国文化应“反俗复雅”。必须看到我们的语言面临很严峻的问题。比如,汉语写作的某种低俗化、粗鄙化、暴力化的倾向,已经十分严重了。面对现代汉语写作的低俗化与粗鄙化,大量恶俗的网络语言蔓延肆虐,再者,网络上的语言暴力、语言粗话化已经蔓延到日常生活与写作中。你看“屌丝”这样的词语就堂而皇之地成为公用语言,真是岂有此理!他大声疾呼:语言的堕落,就是文化精神的堕落。

有话好好说,别让暴力语言成为凶器

(摘自:无锡日报,4月30日)

“这么简单都不会,你是猪脑子吗?”“你不嫌丢人,我还嫌丢人呢!”……在我们周围时常能听到这样的训斥。从表面上看,语言暴力比体罚显得文明,但它带来的伤害绝不会比体罚小。沈阳市心理研究所的一项研究表明:暴力语言可能成为最平常的杀人武器。青少年犯罪与童年时期遭受语言暴力有强烈的联系。

受害者?施暴者?青少年网络语言暴力竟成时尚

(摘自:半月谈,5月10日)

四川泸州19岁的曾某因为失恋在微博上直播自杀。其间,他曾发出两条微博放弃轻生念头,然而遭到网友疯狂辱骂。众多网友竟留言“不行,必须死”、“真矫情赶紧死”等,一些网络大 V 甚至转发微博围观,导致曾某最终在家中烧炭身亡。

现实中,针对未成年人的校园暴力行为正大量地向虚拟的网络世界转移。在诸多网络语言暴力事件中,校园的青少年成为最大受害者之一。值得关注的是,网络语言暴力的受害者是青少年,实施者也是青少年,从制造到传播,每一个环节都能看到青少年的身影。

台湾:十大语言癌票选——“其实”、“然后”最难戒

(摘自:人民网,5月16日)

台湾票选十大语言癌。“其实”有115万票,名列榜首,“然后”紧跟其后,83万票。“对”有79万票。“进行一个× ×的动作”,78万票。“× ×的部分”35.8万票。“所谓的”,79万票。“一种× ×的概念”,18.8万票。“基本上”,18.1万票。“老实说”,6.8万票。“我这边”,2.6万票。

曹雅欣:你我善语良言为青少年创造网络的“绿水青山”

(摘自:新华网,5月29日,作者:李晶瑶)

“六一”国际儿童节将至,为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提高青少年网络安全意识,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于5月20日至6月7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护苗2015·网上行动”。

根据《国家网信办2015年网上“扫黄打非”实施方案》,“护苗2015 ·网上行动”作为今年新增的专项行动,将对淫秽色情、暴力、恐怖、残酷、迷信等有害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信息进行全面清理。近日记者采访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副秘书长曹雅欣,请她介绍网络语言环境对青少年心态塑造与价值取向的影响。

《网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全文发布

(摘自:人民网,6月3日,作者: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人民网电,6月2日上午,由国家网信办传播局指导,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主办的净化网络语言主题座谈会在京召开。会上,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了《网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

报告指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进步,网络舆论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地扩大加深。互联网语言的不断更新,反映出网民趣味的交流、智慧的调侃、创意的批评,与此同时,现实生活中的市侩、低俗、恶俗甚至反文化现象也在互联网上出现。一些生活中的污言秽语经由网络变形而广泛传播,输入法造词产生的象形创造、英文词汇的中文化、方言发音的中文化也产生了不少秽语新词。另一方面,网民自我矮化、自我丑化的一些词语也在网络间疯狂生长。

整治低俗语言,净化网络环境

(摘自:人民网-观点频道,6月3日,作者:郭晓冉)

当前,网络信息泥沙俱下,网络语言也是五花八门,其中包含了一些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也有着一些比较消极的“尼玛”、“屌丝”、“逗比”等低俗语言。这些网络语言,其运用不仅仅局限于虚拟的网络空间,而是直接延伸到了社会生活当中。

整治网络低俗语言,不仅是净化网络空间的题中之义,也是净化现实社会环境的应然举措。整治网络低俗语言,需从“线上”和“线下”齐发力。一方面,需要着力于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缓解社会矛盾,消除低俗网络语言的现实根源。另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媒体做好网络舆论的引导工作,多多宣传正能量,引导广大网民客观、理性地看待社会事物特别是社会问题、社会矛盾。

中学教师:禁低俗网络语言比禁烟更难

(摘自:中国江苏网,6月3日,作者:李丹丹)

今日,在国家互联网办公室指导下,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主办召开净化网络语言主题座谈会。北京市第十二中学党总支副书记田敏在会上表示,禁低俗网络语言比禁烟更难。

田敏在会上说,网络正深刻影响着现代人的思维模式与消费习惯,更是影响学生。在刚刚过去的六一儿童节,“禁烟”成为关键词。同时,启动“网络安全周”活动,推进“净网”也成为另一个关键词。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他认为这一举措非常必要。

在田敏看来,在校园里面禁烟容易,然而禁网络语言却不容易。他表示,社会文明是一个整体,线上线下不能有两个标准。在现实生活中强化道德底线思维的同时,在网络空间也要强化网络文明建设,维护共同价值体系。

既要引导也要相信语言有自净力

(摘自:北京日报,6月5日,作者:胡宇齐)

网络低俗语大行其道,原因大抵在于满足了某些情绪表达的需要。有人将之作为一种个性鲜明的表达方式,似乎不吐不快、不说不帅。网络的匿名性,则又为这种做法增加了一层“保护色”,说来更加没有挂碍。然而,这粗俗语说来轻巧,造成的伤害却有些沉重。首先是对语言文化的污染。更重要的是,这些低俗语往往带有浓重的负面情绪宣泄,很容易发展成语言暴力。

从根本上说,网络低俗语言都有其来自现实世界的源头。它们的存在是否会实质性影响语言体系的主流演变态势?似乎不必那么悲观。应该看到,语言体系本身是博大宽容、动态发展的过程,它自有一定的演化规律,自有新陈代谢、推陈出新的能力。当下的一些网络低俗语,基本上属于网络热点的直接投射,待热度消退,自然也就销声匿迹。而对于某些顽固型的,则需要加以科学引导,尤其是对青少年要加强教育。我们应该有相当的文化自信和语言自信,即便在日新月异的网络世界里,话语的主流依然还会是向上向善、阳光温暖的。

调查称近6成医生遭语言暴力 医生称数据或保守

(摘自:中国高陵网,6月7日)

日前,中国医师协会对外发布《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在医疗暴力这一项,白皮书称59.79%的医务人员受到过语言暴力。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医务人员遭受语言暴力现象较为普遍,语言暴力或侵犯医生的人格权、名誉权,但现实中,很少有人真正用法律为自己筑起“保护罩”。相关专家认为,语言暴力是“软暴力”,跟严重的恶性伤医事件相比,虽不至于造成极大的危害,但是由于语言暴力普遍存在于医疗机构当中,对医生的身心健康影响极大。专家认为,在医改逐步推进的大背景下,这种现象有望改观。

人民日报谈网络暴力病根:话语权利话语能力不匹配

(摘自:人民日报,6月11日)

互联网技术和平台赋予了人们前所未有的话语权,“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降临了,人人可以很方便地在公共空间发表意见,言说的欲望空前高涨,言说的权利人人重视;然而,权利并不能同步提升人的话语能力,很多人找不到适当表达的方法,情绪话语、道德话语因为门槛低、好操作而倍加流行,跟风围观也能带来很大的参与乐趣。

从积极方面看,道德批判会形成无形的舆论压力,围观也能改变社会,悠悠众口,确实起到了激浊扬清、监督膨胀的公权力的作用;然而,当道德批评转化为道德大棒,情绪化语言泛滥,声音传送效果主要看“拗姿态”和言辞激烈,副作用就会显现,理性思考的声音就会被盖住。不恰当表达中,尤以话语责任的匮乏为劣。毫无顾忌地谩骂、肆意公开他人隐私,不仅挑战道德底线,而且涉嫌违反法律。

捍卫汉语纯洁性须区分语境

(摘自:太行日报,6月29日,作者:常江)

互联网对社会文化的冲击和解构是全方位的,语言也在其列。近日,又有政协委员呼吁“减少网络语言污染,维护汉语的纯洁性”,而类似的诉求已不新鲜。从中国人可以上网那天开始,新的网络语言便层出不穷。有一些字句的确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用语,绝大多数则在短暂的“风靡”后迅速被淡忘。

语言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也有多个层面,严肃的学术探讨和知识生产需要语言,轻松的日常言谈和打情骂俏也需要语言,故而在讨论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考虑到语言及其文化内涵的多个面向。因此,在维护汉语纯洁性的问题上,区分语境和场合是至关重要的工作。在官方的、严肃的、公共性的文化表达领域,理应对网络语言的使用持极为谨慎的态度。使用网络语言应当是一种出于修辞目的的选择,而非进行意义表达的唯一技能,但我们却在太多时候看到人们离开了网络词汇便陷入词不达意、语句匮乏的状态。因此,把“捍卫汉语纯洁性”确定为互联网时代社会文化发展的一项核心议题,很有必要。

网络语言,想说爱你不容易

——关注“互联网+军营”现象系列调查之四

(摘自:中国军网,7月1日,作者:王少亭)

随着军队信息化建设的迅猛发展,网络已深深地嵌入到军事训练、政治教育、官兵生活等部队建设的方方面面,深刻影响着青年官兵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同时,一些不良网络现象也相伴而生,特别是网络低俗语言随之进入军营,虽然仅数个别,但其对部队建设的负面影响却不可低估。净化网络语言环境,引导官兵文明上网、文明用网也变得十分迫切、非常必要。

“扫除笼罩在军网上空的网络语言环境‘雾霾’,根本上还是要加强教育引导。”徐州军分区司令员房益旺说。有专家认为,抵制低俗网络语言还要依靠技术,也离不开业务部门的监管和全体官兵监督。应由军务、自动化站等部门牵头,组织网络纠察,全时开展网络监督,也可发动广大官兵参与监督,有效管控低俗网络语言无序传播。

文明说话是迈入文明的第一步

(摘自:中共如皋市委新闻网,7月4日,作者:吴环宇)

近日,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了《网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按照原发微博提及量排行,“尼玛”位居网络低俗词语排行榜第一位,“屌丝”、“逗比”、“我靠”等词汇均榜上有名。

这些语言不仅在网络上传播极快,在生活中,也逐渐演变成了人们的口头禅,更有甚者将这些低俗的语言视为流行和时尚,并觉得“不说这些话,便是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可目前,在网络上什么样的语言可以使用,什么样的语言不能使用,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此,打造健康干净的网络交流生态,还需要有关部门出台网络语言使用规范;各大网站也要积极行动,加强自我约束;同时作为普通网民,我们也要自觉抵制那些低俗的语言。

粤媒:作恶无需成本 中国足协在变相鼓励语言暴力

(摘自:新快报,7月25日,作者:林炀)

昨日,中国足协公布了郜林事件的处罚结果,因被辱骂做出“打脸”的庆祝动作,以及被骂后向球迷扔鞋的举动,足协对郜林做出禁止参加中超联赛5场的处罚,罚款人民币2.5万。辽宁盘锦赛区被通报批评。

同时,中国足协也发出了一篇名为《文明观赛 向球场语言暴力说不》的文章。文章中透露,已经对于赛后辱骂郜林的球迷做出治安管理处罚。足协透露:球迷付某某(男性),在赛后以污秽语言辱骂、挑衅球员,严重扰乱比赛秩序,赛区公安部门经过调查,依法对付某某做出治安管理处罚。同时足协也呼吁球迷应该文明观赛。

中国记协等单位呼吁:抵制网络低俗语言、倡导文明用语

(摘自:新华网,8月14日)

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中国记协联合举办的“抵制网络低俗语言、倡导文明用语”专题座谈会14日在京召开。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单位有关负责人,中央和北京市新闻单位、网站以及社会有关方面代表和学者40余人出席座谈会。中国记协、首都互联网协会在座谈会上发布《抵制网络低俗语言、倡导文明用语倡议书》,号召新闻媒体和网站负起主体责任,净化语言传播环境。

扣紧语言文明的“扣子”

(摘自:新华网,8月15日,作者:李斌)

伴随网络洪流滔滔而来的,并非全是文明的种子,也有低俗语言、庸俗表达等不文明的泥沙。“抵制网络低俗语言、倡导文明用语”,既是对这一不良现象的有力校正,也是对社会心态与价值崇尚的正本清源。

如果说,文明用语是网络文明的“第一粒扣子”,那么,新闻媒体和网站就是扣好这粒扣子的第一责任人。从媒体发布网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促进网民反思,到网站下架120首内容低俗、庸俗和恶俗的网络音乐产品,表明越来越多的第一责任人没有缺席。网络文明人人受益,善用语言就是善待我们自身。每一位网民都能卸掉粗粝、拥抱理性,网络上的生态环境就会一天天美起来。

新媒体应为优雅语言垂范

(摘自:光明日报,8月20日,作者:刘巽达)

让网络语言优雅化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工程。我们不妨从主流媒体做起,现在主流媒体涵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新媒体这块,我们应特别重视“垂范”优雅语言。新媒体语言有其轻快活泼的特点,读者面对新媒体,其心理期待会与阅读传统媒体有所不同。所以研究和把握新媒体的特点和规律,让读者在文字愉悦和视觉愉悦下受到正能量的感染,领悟“高级轻阅读”的魅力,乃是我们不可绕过的课题。

教育部等发报告规范网络用语 盘点海外网络语言使用情况

(摘自:央广网,10月17日)

近年来,随着大量的网络语言如井喷式出现,有些不合适的网络语言用在不合适的场合也引起了人们的反感。部分互联网新词,格调不高、品味低下,却被一些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使用。近日,教育部、国家语委连续第十次向社会发布年度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其中,对网络语言做出一定的规范。

田立新介绍,现代汉语规范辞典新一轮的修订当中,也增加了一些网络词语,比如网购、微信、吐槽、拍砖。去年底,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也发出通知,要求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不得使用或者介绍根据网络语言仿造成的词语,可以说语言是不断更新发展的,一些新词的出现,也不可避免,而且有些词汇确实也是丰富了我们的语言生活。但是网络语言粗鄙化确实是需要治理,规范网络语言的必要性也逐步得到社会广泛的共识。

低俗网语拉低民族审美意识

(摘自:半岛网-半岛都市报,11月15日,作者:吴敏)

网络低俗语言由于和网络的特质密切有关,大众参与度高、群众覆盖面大、阶层交流范围广。从目前传播的网络语言来看,大部分网络热词都有一个传播周期,随后大浪淘沙,生命力往往不会特别长。可整治网络低俗词语不能等其自生自灭。第一是堵,加强互联网规范管理;第二是防,大众媒体应严格恪守底线;第三是疏,注重区分幽默诙谐与低俗恶搞的本质区别,多疏导沟通。

汉字汉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生存的基石,也是民族审美意识最鲜明的体现,经过千百年淘洗,是老祖宗留下来弥足珍贵的财富。如今网络低俗语言泛滥,将拉低我们的民族审美意识。

网络低俗用语蔓延,必将带来的是满满负能量,故唯有对低俗语言“敬”而远之,方可自由健康地在互联网世界遨游。

网络流行语能否登大雅之堂?

(摘自:天津日报,11月18日,作者:丁佳文)

由于网络是虚拟社区,再加上一些自媒体缺少把关人,是网络低俗语言大量出现的主要原因。低俗网语不仅在网络上高频使用,也在少数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中出现。比如2014年产生的“逗比”在当年度国家语言监测语料库中出现了1117次。另外,像“草泥马”、“屌丝”、“逼格”等造词格调不高、品位低下,却被部分媒体大量使用。因而,网络语言粗鄙化也亟须治理,网络语言也面临着规范。

如何促进语言规范化呢?天津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委员、天津师范大学教授谭汝为认为,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其次,要处理好语言文字规范同语言文字发展的关系。再有,语言文字工作者要关注信息网络时代的语文应用。肩负起严格区分、审慎选择的责任,网民要保持理性、秉持文明。

专家抨击低俗语:不仅污染语言 而且危害社会生态

(摘自:人民日报,11月24日,作者:陈鹏飞)

当前,我们的语言生态系统中出现了一类格调低下、内涵庸俗的词语,如“叫兽”、“砖家”等,人们称之为“低俗语”。

低俗语产生有四大途径。一是生活中的脏话经由网络变形受到广泛传播,如“草泥马”等;二是电脑输入法运用而呈现的象形创造,如“我艹”等;三是源于英文音译或方言发音的文字化表达,如“碧池”、“坟蛋”之类;四是网民自黑的创造性词语。从功能上看,低俗语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以情绪宣泄为目的的网络谩骂、以恶意中伤为手段的语言暴力、以粗鄙低俗为个性的网络表达。

网络的普及为当下低俗语的泛滥提供了空间和便利的条件。如今,低俗语不仅流行于网络,还有向传统媒体蔓延之势。低俗语不仅污染语言,而且危害社会生态。最直接的表现是对语文和语文教育的冲击。

王旭明:“逗比”是否低俗要分场合

(摘自:环球时报,11月25日,作者:王旭明)

尼玛、屌丝、逗比、叫兽、然并卵——近来,对网络上流行的这些热门词语,有人斥为低俗,并为捍卫语言的纯洁要把这些语言驱逐出网;许多网友则不以为然。此类语言到底是低俗还是不低俗,该不该被驱逐出网,我认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这些词显然不属于雅词,不能登上大雅之堂。但是,不是雅词也可以是俗词,但不一定就是低俗词。这样说,是不是意味着可以不分时间、地点、对象和场合都可以用这类词语了呢?当然不是。

譬如说,在一些学术会议上,有不少学者在发言时很喜欢把这些网语挂在嘴上。比如用“撕逼”代替学术争论,用“屌丝”代替底层等等,这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网络语言是否低俗要看谁说,更要看在什么时间、地点和场合下说。

荔枝时评:有些场合,不能低俗!

(摘自:荔枝网,11月27日,作者:俞香顺)

低俗语言,包括脏话,自古有之,只不过是于今为烈,我认为文明社会必须要有文明禁忌。而且我更认为,大学必须要有“境界”。“根叔体”、“凡客体”的流行其实折射了中国大学精神缺失的现状;大学应该有“大学之道”,语言必须要能“载道”。

除了大学校长、高校教师以外,从事文化批评、社会批评的知识分子亦都是精英,具有“话语权”的文化精英在语言的使用上本该有精英意识,承载相当的社会责任。

低俗语言是社会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低俗语言与语言低俗化是不同的两个概念。网络将整个的社会语言“扁平化”,加速了低俗语言的传播。但是,语言有“语体”之分,有的语言在口语中、人际交流中可以用,但在书面中、大众传播中就不适合用。

网络语言成时尚 低俗词汇让人忧

(摘自:商丘日报,11月28日)

网络语言受网友热捧,“逗逼、屌丝、然并卵、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城会玩……”作为一名爱上网的90后,网友“哈哈艳阳”称这些都是自己的口头禅。

粗俗词语令家长担忧。“有时候和孩子说话说得好好的,孩子突然就会蹦出来一句粗俗词语,不知道从哪里学来的。”市民宋女士告诉记者。

网络语言的低俗粗鄙,必然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在我市一所初中任教的蒋夏认为,由于不少网络语言充斥着不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一旦学生有了长期使用这些网络语言的习惯,其正规语言的运用能力就会下降。网络语言中低俗不堪的脏话更会影响青少年的文化情趣。她表示,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规范网络用语、净化网络语言非常必要。

五 推普及其他

说流利普通话 写方正中国字

——鄂托克旗让汉语言文字运用接地气

(摘自:鄂尔多斯政务网,4月14日,作者:杨超)

近日,由市汉语委、教育局开展的第五批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评估验收工作告一段落,评估组通过实地查看等一系列严格评估后,最终授予鄂托克旗棋盘井中学和桃力民小学“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称号。截至目前,鄂托克旗14所中小学校(其中两所为蒙语授课)有8所获得“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的殊荣。

近年来,鄂托克旗非常重视汉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把提高全旗语言文字规范化应用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将“说流利普通话,写方正中国字”的理念推广,让汉语言文字运用更接地气。

四川高校将建立普通话测试站

(摘自:成都日报,4月16日)

4月15日,记者四川省教育厅获悉,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和《四川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办法》等系列文件精神,强化高等院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基础作用和主体责任意识,省教育厅、省语委出台《关于加强高等院校语言文字工作的若干意见》。据此,高等院校要创设实施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软硬件条件,建立普通话测试站,面向校内师生开展测试。

校长不说普通话,学校不得参评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

(摘自:中国甘肃网-西部商报,5月23日,作者:郭涛)

记者昨日在兰州召开的全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了解到,目前甘肃省大部分学校通过营造氛围来培养学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习惯,不少学校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我省学校在用语用字的规范化程度上普遍有差距。会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校长一定要说普通话,对校长不说普通话的学校实行“一票否决制”,不能被评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

会议指出,学校要把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要求纳入培养目标、纳入常规管理、纳入基本功训练,渗透到德智体美和社会实践等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逐步形成日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工作格局和工作模式。

甘肃省今年将创建200所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

(摘自: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5月23日,作者:李欣瑶)

记者从今天召开的全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建设工作推进会上获悉,甘肃省今年将创建200所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

2007年,我省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评估工作正式启动,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的推荐工作也同步启动。该项评估工作开展恰逢我省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期,省级示范校创建备受关注。2014年年初,省教育厅又提出了“创建千所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计划,进一步推进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我省共建设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269所,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36所。

云浮年均普通话测试人数增长均超过15%

(摘自:云浮日报,7月3日,作者:甘姮华、彭华荣)

三年来,广东省云浮市普通话测试站培训测试人次达3万,近年年均测试人数增长均超过15%。近年来,云浮市认真贯彻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积极宣传引导,加大语言文字执法力度,引导市民说普通话、写规范字,以规范社会用语用字环境,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方面,云浮市积极进行宣传引导。另一方面,云浮市重点加大语言文字执法力度。据云浮市语委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云浮市语言文字工作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农村地区普通话普及程度仍需进一步提高,规范社会用语用字执法标准和执法程序还需进一步细化,语言文字工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语言是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

(摘自:人民日报,9月15日,姚喜双)

14日,第十八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正式启动,今年的主题是“依法推广普通话,提升国家软实力”。其宗旨不只是调动社会各个方面的资源积极参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工作,更在于把它们应用到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

语言是打开一国之门的钥匙。习近平主席2014年3月在柏林会见德国汉学家、孔子学院教师代表和学习汉语的学生代表时指出,“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就是语言。一个国家文化的魅力、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通过语言表达和传递。掌握一种语言就是掌握了通往一国文化的钥匙”。语言是打开智慧之门、未来之门的钥匙。未来的国际竞争中,语言问题已经从一般问题上升到了国家层面,语言已经成为维护国家利益与安全的战略武器。

学校是推普主阵地

(摘自:辽宁日报,9月15日,作者:王景巍)

学校是推普的基础阵地和主战场,师生是推普的主力军。9月12日,记者从大连市语委办获悉,目前,全市顺利完成验收的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有国家级4所、省级33所。市语委办还分4批组织开展了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工作,共有110所学校进入了大连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行列。

早在2004年《大连市进一步推广普通话规定》就经市人大第30次常委会通过并颁布施行。在2007年就通过了国家一类城市语言文字评估,完成了5万余名教师、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公务员以及其他社会人员的普通话培训测试。自2009年实行计算机测试至今年上半年,共有44038人参加普通话测试。不仅参加测试的人数年年递增,而且测试取得的成绩也逐年提高:获得二级乙等以上成绩的达92.4%。

普通话推广进农村基层

(摘自:浙江日报,9月17日,作者:马悦)

字画展示、猜灯谜、成语接龙、模拟普通话水平测试……简单轻松的各类活动一字排开,吸引了村民纷纷参与。16日,全国第18届推广普通话宣传周重点活动在诸暨市店口镇拉开帷幕,标志着全国推普工作重点向基层、农村、边远地区转移。

据了解,今年初,我省的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已全面完成,区域推进语言文字试点工作全面展开,重心从城市转向了农村地区。目前,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已成为我省公务活动、教育教学、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公共服务的基本用语用字,成为不同方言地区之间人们交流的主要工具,“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已成为越来越多浙江人的自觉行为。

公务员讲普通话,规范也要接地气

(摘自:光明网,9月17日,作者:王营)

近些年来,随着普通话使用率的提高,其成为基层机关单位“标配”是一种必然趋势。但同时,也不能完全排斥方言的使用,将其与普通话对立起来。公务员讲普通话,应视场合、情况和服务对象而定,以群众听得懂、方便交流沟通为要旨。如此这样,工作才能既规范又接地气。

公务员在工作中应使用普通话,这不仅是维护国家机关形象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法律的明确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九条明确指出:“国家机关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公务用语用字”。“群众语言”和“推广普通话”也是并行不悖的事情,入乡随俗讲方言俚语能拉近和群众的距离,而在正常的公务活动和接待时说普通话,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提升服务形象。

卢竹轩:利民便民,公务员讲普通话或方言都OK

(摘自:搜狐时评在线,9月17日)

江苏出台规定,公务员上班讲方言,将要被扣分。这个规定背后还有着深刻的语言学考量。江苏吴方言的语音语调,以及语法规则,都和普通话有着严重的差别。这决定了江苏必须高度地重视普通话的普及工作。在江苏境内,甚至我们会惊奇地发现,两个相邻的县,他们的人民之间是无法听懂彼此言语的。

当然,公务员上班讲方言被扣分,还需要注意一些特殊情况。比如面对那些只会讲方言,且又听不懂普通话的百姓时,公务员还真不得不采用方言和他们进行交流。另外,那些从外地考到江苏来的公务员,面对着陌生的吴方言,必须要认真学习“方言土语”,以融入群众的话语体系之中。只要是利民便民的,公务员是说的普通话,还是方言,这个其实都OK。

让“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成为公务员队伍的新时尚

(摘自:太原新闻网,9月21日)

9月16日,正值第18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之际,一场别开生面的“语言文字知识竞赛”活动,在太原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会议室拉开帷幕。参赛者均来自太原市人社局的公务员队伍。

为进一步提升公务员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党政机关中率先营造“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良好氛围,并使之成为大家日常的自觉行为,根据本届推普周“依法推广普通话,提升国家软实力”的主题要求,太原市教育局、太原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与太原市人社局共同组织开展了此次活动。内容包括“语言文字规范知识测试”和“语言文字知识竞赛”两种形式,并结合公务员队伍的工作特点,增加了“公文写作格式规范”的考查。

第四届湖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通话大赛成功举办

(摘自:中国语言文字网,9月21日,作者:湖北省语委办)

9月15~16日,由湖北省语委、省教育厅主办的第四届湖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通话大赛复决赛在黄石市成功举办。省政府副省长、省语委主任郭生练,省教育厅副厅长、省语委副主任欧阳建平,黄石市副市长苏梅林,黄石市语委、教育局领导和黄石市广播电视台领导出席颁奖仪式,并为获奖单位和选手颁奖。此次大赛以“依法推广普通话,提升国家软实力”为主题,历时5个多月,全省17个市州(林区)近百个县市区的4万名农村教师参与了此次活动。经层层选拔、复赛,40名选手进入决赛。此次大赛是湖北省第十八届推普周的系列活动之一。

约4亿人不能用普通话交流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9月21日,作者:肖正强)

记者20日在甘肃省会宁县闭幕的第18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上了解到,目前全国有70%的人口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95%以上的识字人口使用规范汉字。但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只能听懂的单向交流,相当于全国仍有约4亿人不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闭幕式在会宁县红军会师旧址举行。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姚喜双在发言中说,推普周举办18年来,社会语言规范意识不断提高,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显著增强。但实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全国范围内的真正普及,依然任重道远。

拉萨市各学校 积极推广普通话学习

(摘自:西藏商报,9月23日,作者:麦垛)

记者从拉萨市教体局获悉,按照教育部等九部门及自治区语委的要求,该局于8月11日向各县(区)教育局和市直学校下发了《关于转发教育部、自治区语委等部门关于做好第18届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的通知》,并安排布置了相关工作。

据了解,江苏实验中学、北京实验中学、北京中学、拉萨市第八中学、拉萨市第二中学、拉萨市第一小学等学校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黑板报、电子显示屏、横幅、推普周宣传画等载体,多形式进行推普周的宣传。部分学校活动开展富有特色,市第二中学在推普周期间以“说好普通话(读书),写好规范字(练字)”为主线,为学生每天专门安排一节阅读课(汉藏文阅读),每天下午都有10分钟的练字时间(汉藏文字体),并将这一活动常态化。

依法推广普通话,切实提升语言应用能力

——上海市举办首届大学语文教学决赛暨总结展示活动

(摘自:上海市教委,9月25日)

9月19日,作为第18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全市性活动之一,上海市首届大学语文教学决赛暨总结展示活动在华东政法大学松江校区进行,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姚喜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陆靖、华东政法大学校长叶青、东华大学副校长邱高、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刘晓红,市教委高教处、语管处和市语测中心负责人,上海高校语文教育联盟常务理事单位代表,参赛选手所在高校有关部门负责人及学生代表等近200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姚喜双司长在讲话中强调,掌握一种语言就是掌握了通往一国文化的钥匙,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既体现着我们的民族精神,也体现了我们的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他指出,要提高大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

推广普通话,公务员队伍应该勇当“标杆”

(摘自:张家口在线评论,9月30日,作者:李然)

普通话的推广是长期的国家文化层次的战略,身为一名普通公民,学好普通话,用好普通话,这应该是最基本的。而作为国家公务人员,则更应该是责无旁贷,应该身先垂范,应该对此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公务员队伍要重视普通话,学好普通话,用好普通话,这是一个最基本的交流工具,有了这样一个标准化的工具,才能让全国范围内推广普通话的工作变得更加深入人心。

科学家要以平等的姿态、直白的语言与民众对话

(摘自:新浪网,1月31日)

著名学术刊物美国《科学》杂志29日发表社论,指出美国科学家和公众对一系列热点科学问题的看法存在严重分歧,其中分歧最大的是转基因食品。88%的美国科学家认为转基因食品可安全食用,但持这种看法的美国民众只占37%。社论认为美国民众与科学家在转基因问题上的观点分歧并不令人惊讶,主要问题在于科学家,他们应以平等的姿态、直白的语言与民众进行“真诚、相互尊重的对话”,直面而非躲避民众的关切。社论的撰写人艾伦·莱什纳认为科学家是自己工作最好的发言人,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最了解,有义务把这些工作“翻译”给大众。与公众交流的技巧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训出来的。

《汉语拼音词汇(专名部分)》发布

(摘自:教育部语信司网,3月10日)

近日,国家语委以《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A系列形式发布了语言文字规范标准草案《汉语拼音词汇(专名部分)》。《汉语拼音词汇(专名部分)》是与国家标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实施相配套的规范性文件,收录了现代汉语中常见的专有名词约三万条,给出了规范的汉语拼音拼写形式,并按照地名、人名、作品名、事件名等十几个类别做了标注,为人们快速有效地拼写和识读汉语拼音词汇提供了方便,为社会各界规范使用汉语拼音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培训成果显著

(摘自:教育部语信司网,3月31日)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培训工作的通知》(教语信厅函 〔2012〕 3号)要求,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委托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开展了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培训。2014年培训成果显著,在宣传规范标准的同时,有力推动了教育教学、新闻出版等领域规范使用语言文字。

规范标准培训班邀请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主管部门领导和参加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制修订的专家为学员作专题报告,内容包括《通用规范汉字表》《标点符号用法》《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等规范标准解读,国家语言文字政策宣讲等。“国培计划”学员表示,这样的培训对于贫困地区一线教师非常难得,十分感谢“国培计划”为大家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规范标准培训是宣传推广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有效途径,对促进社会语言文字应用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语信司将与相关部门联合,加大培训力度,拓宽培训范围,丰富培训内容,努力将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培训打造成精品项目。

全社会都应关注语言问题

(摘自:中国教育报,4月8日,作者:沈阳)

最近读到赵世举教授主编的《语言与国家》一书,该书从语言与国家安全、语言与经济、语言与科技、语言与文化、语言与社会的方方面面,讨论了语言文字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存在的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我觉得,这本书不仅可为国家的社会、文化、经济、科技建设等顶层设计提供参考,而且也很“接地气”,对于提高全民族精神文明素质等都有重要作用,也将进一步推动全社会都来关注语言文字问题。

《语言与国家》开宗明义:“语言文字无小事。”“存在的”不一定都“合理”:很多自创词语和表达形式不符合现代汉语基本规范,重复造词、随意简缩、乱改成语、“××体”泛滥等问题,让人哭笑不得。这无疑不利于语言教育和语言文字的健康发展。

语言不是私人物品,对于语言的任何问题确实需要从社会等方面多加考虑。需要把尊重我们的语言、维护语言健康、正确使用语言变成全社会的自觉行为。

古代姓氏浅谈:上古姓氏皆从“女”字旁

(摘自:光明日报,4月11日)

中国人的姓氏,最早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时代。当时出于族际间识别的需要,每个氏族都会有一个本氏族的专用名称,而这个名称事实上就是全体氏族成员的共同姓氏。中国上古的姓氏有姬、姜、姒、妫、姚、好等,皆从“女”字旁,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姓最初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

按照现今的观念,姓、氏已经是同一个意思,但在先秦时期,姓、氏却是互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姓是氏族组织的名称,氏是氏族内部家族组织的名号。

综上,姓氏绝不仅仅是一种名号,其所反映的社会内容相当宏富,从姓氏入手,能让我们对整个中国历史文化的观察更清晰、更深入。

2015“菠萝科学奖”揭晓“呵呵”夺走语言学奖

(摘自:央广网,4月13日,作者:张国亮)

2015年“菠萝科学奖”颁奖典礼昨天晚上在杭州举行。“一根棒棒糖能舔多少次”、“蚊子为什么不会被雨滴砸死”、“有血缘关系的猴子长得更像”、“章鱼胺决定饥饿后是否觅食”、“名字偏好与幸福感”、“可以发电的纹身贴”分别夺得菠萝科学奖组委会颁出的数学奖、物理学奖、医学生物奖、化学奖、心理学奖、发明奖等9个奖项。“呵呵的网络功能研究”摘得增设的语言学奖。

由浙江省科协支持,浙江省科技馆与果壳网合力打造的菠萝科学奖始于2012年。浙江科技馆馆长李瑞宏表示,已连续举办4年的菠萝科学奖为科学传播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科学传播活动需要更大的空间,也需要有更多的包容。未来这一活动会继续举办下去。

百年《辞海》第七版编纂启动

(摘自:人民日报,5月4日,作者:曹玲娟)

《辞海》(第七版)编纂出版工作日前在沪正式启动。《辞海》是我国唯一以字带词,集字典、语文词典和百科词典主要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辞书。它最早于1915年由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出版家陆费逵动议编纂,至今已有整整100年历史,已经出了六版。

为延续《辞海》的生命力,辞海编辑委员会确立了“十年一修订”的制度。将于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华诞之际出版的《辞海》(第七版),总体篇幅将与第六版大体相当,计划收单字约1.8万个,条目约12.7万条,彩图1.8万幅,总字数约2000万字。其中,普通语词条目约占全书1/3,百科条目约占全书2/3。《辞海》主编陈至立介绍,《辞海》(第七版)定位于“守正出新”,将实行传统编纂方式和数字化平台相结合的方式。

小金县被抽选为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县

(摘自:阿坝日报,5月6日,作者:李庆峰)

为深入贯彻语言文字规划纲要和国家积极推进加强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精神,深入了解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教学的状况,今年,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被教育部、国家语委抽选为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县。

该县教育局以此为契机,把大力推广普通话、使用规范汉字作为传播先进文化的实际行动,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由教师进修校组织问卷调查组,深入全县中小学校,随机抽选7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语言文字使用情况问卷调查并现场录音。全县的学校与被问卷调查教师通力配合,现已顺利完成调查工作。

世界最难学的语言:汉语居榜首

(摘自:新华网,5月17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全球十大最难学语言,其中汉语(Chinese)名列榜首,接下来依次是希腊语(Greek)、阿拉伯语(Arabic)、冰岛语(Icelandic)、日语(Japa?nese)、芬兰语(Finnish)、德语(German)、挪威语(Norwegian)、丹麦语(Denish)、法语(French),没有英语。

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

(摘自:中国社会科学报,5月18日,作者:纪秀生)

进入21世纪,汉语在全球快速传播,在世界许多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在人类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不断升温的“汉语热”,不仅强化了人们对我们汉语母语的认同,旺盛的需求也为汉语“走出去”增添了信心。

母语自信是一种社会的文化心理和民族心态,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身母语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尊重,是对母语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属于精神层面的底蕴与力量的外溢。

然而,在过去的一百多年历史中,我们的母语一直蒙受着“低级”、“不够准确”、“不讲逻辑”而又复杂难懂、汉字不利于书写、不利于计算机输入的种种责难。要维护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就不能再对我们的母语采取那种“自贬、自侮、自戕”的态度,而是让它重新拾回“自尊、自信、自强”。

中英文“夹杂体”系“语码混合”或影响汉语规范

(摘自:人民网,5月18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一些人在写文章或说话时常常夹杂外文,尤其是英文。在百度、知乎等网络社区上,关于中英文“夹杂体”的讨论一直不断。近日,网易新闻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报道,从而引发网友们又一轮的关注和热议。

语言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和传播媒介,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人认为中英文夹杂使用破坏了汉语的纯洁性。

中英文夹杂使用这一现象在语言学上被理解为“语码混合”或是“语码转换”,即在同一个谈话中使用两种甚至多种语言或语言的变体。这种现象不仅产生在中文与外文之间,外文与外文间也很常见。多数学者认为这是在双语环境或者多语环境下自然而又正常的产物。

发展语言产业 助力产业调整

(摘自:中国社会科学报,7月28日,作者:杨书俊)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语言培训、语言翻译、语言测试、语言出版、字幕编辑、语言速录师、语言创意(主要体现在广告中)等为主的语言产业开始兴起,酝酿和产生了一大批以此为主业的公司和出版机构。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民生工作,与民生有关的语言产业,如语言康复、语言会展、语言“话疗”等相关产业也正形成积聚效应,蓄势待发。

语言产业作为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产业和依靠人才、依靠技术、突出服务的行业,符合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大思路,也理应成为“新的增长点”。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这就要求我们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川省高校要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纳入教育内容

(摘自:成都日报,8月12日,作者:陈瑾)

昨日,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文化厅、省人社厅等9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第18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的通知》,要求我省各级各部门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语言文字宣传活动。通知要求,各高等院校要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学习宣传纳入普法规划和普法教育内容,将校园文化建设与用语用字规范化工作紧密结合。学校要在师生中开展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教育活动,精心组织年度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同时,农村地区的各级各类学校,还得根据自身特点,结合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的督导工作,切实做好依法、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宣传、教育工作。此外,宣传周期间,相关单位和普通市民还将能获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手册,以提升群众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水平。

《中华汉英大词典》一部“活”的词典

(摘自:解放日报,8月20日,作者:施晨露)

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华汉英大词典》(上)昨天在上海书展首发。《中华汉英大词典》是陆谷孙继《英汉大词典》后主编的又一力作,编写工作从上世纪90年代末启动,迄今15载。编成的词典收单字条目超过2万条,复字超过30万条,成语超2万条,释义50余万条。

2014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公布 语言文字使用进一步完善

(摘自:央广网,10月16日,作者:王凯)

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15日,教育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公布了2014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这是教育部、国家语委第十次向社会公布年度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副司长田立新表示,2014年中国语言文字法制和规范化推进稳步发展,全面实施《国家中长期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提升国家语言能力,传承弘扬中华文化,构建和谐语言生活,成为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主旋律,2014年语言文字法制和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完善。

另外,2014年语言能力提升进一步受到重视,农民工语言使用问题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关注。2014年的热词、热语也是不断涌现,成为年度社会变化的记录仪。

大陆和台湾的文风,为什么差别那么大?

(摘自:壹读传媒,11月22日)

习近平和马英九在新加坡历史性的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习近平和马英九两人的致辞有着鲜明的反差,分别代表了大陆官方和台湾当局不同的语言风格,这实际上是国共两党在革命时期语言风格的延续。

习先生所用的语言非常接地气,一般老百姓都听得懂,这是中国共产党八十多年文风的延续;而马先生则承继了国民党半文半白的文风,文章引经据典,比较文雅。

怎么说话,主要是看对谁说。在革命早期国民党的文风,也有相当平民化的时候。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之后,要维持统治,国民政府就得获得城市精英阶层的认可,再往下是乡村的乡绅。共产党的风格,主要是为了向士兵和农民说话。今天我们觉得台湾文风优雅,只是因为大家的文化都提高了。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征求南方六省区意见

(摘自:教育部语信司网,12月24日)

12月15日至16日,教育部语信司组织《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课题组和普通话审音委员会秘书处,赴广州、上海就《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工作征求意见,分别召开座谈会听取广东、广西、福建3省区和上海、江苏、浙江3省意见。来自6省区的语言文字专家和语委办人员近40人出席会议。

与会代表与课题组进行了认真的交流和研讨,并结合学术研究以及在基础教育、广播影视、普通话水平测试等领域的应用对《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通过座谈征求意见,课题组进一步了解了南方省区对普通话标准学习和使用的需求,对完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具有重要作用。

冯唐译诗因争议下架未必不是遗憾

(摘自:华西都市报,12月29日,作者:王传涛)

12月28日上午,浙江文艺出版社社长郑重在其认证微博上表示:“从即日起在全国各大书店及网络平台下架召回冯唐翻译的《飞鸟集》;此后将组织专家团队对译本中的内容进行认真评估审议后再做出后续的决定。”随后郑重接受媒体采访,他坦言“译本确实有很多、很大争议”,这是出版社根据这段时间读者和媒体的反馈做出的决定。冯唐回应称,“历史和文学史会对此做一个判断。时间说话,作品说话。”

任何一部世界知名文学作品,都必然会有多个版本存在;在翻译形式与手法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是常态。读者完全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某一版本。汉语版的《飞鸟集》,至少有四五个版本。其中最受欢迎的,也是现在影响力最大、诗句流传最广的当数郑振铎先生翻译的版本。如果说翻译讲究“信”、“达”、“雅”三个基本标准的话,郑振铎先生翻译的版本可谓都达到了要求,也足以堪称经典。但是,除了这个版本,还有许多译本,总的来说,都各有千秋,各具特色。

同类推荐
  •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包括本科生、专科生和研究生约有2000万。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 光华思想政治教育论坛(2010-2011)

    光华思想政治教育论坛(2010-2011)

    本书收集了2011年在山西财经大学召开的“全国高等财经教育研究会思想政治教育协作委员会年会”会议论文和全国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师生的来稿,约40篇,论文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党史党建理论”“思想政治理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等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有的学术质量还较高。
  • 感悟

    感悟

    本书是作者在工作中对企业文化的一些思考。作为企业基层领导,作者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且不断专研,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用于指导实践。
  • 辜鸿铭:东西之中 (文化怪杰)

    辜鸿铭:东西之中 (文化怪杰)

    从晚明的波澜诡谲,到民国时期的风起云涌,历史孕生出许多独具特色的人文大家。真正的时代人物面孔始终是大众读者感兴趣的题材,本套丛书以近代文化怪杰为主题,集结十位文化名人,由专家分写,详述其不同于凡俗的言行。作者深入浅出,对文化名人中的怪杰现象究分析,以故事化哲理。图书叙述通俗,笔法精彩,立意新颖的同时具有严谨考为基础。兼具可读性与收藏性。民国人物及历史图书的热度始终在持续中升温,内容概有名人轶事类、今人印象类、崇古比今类等。
  • 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方式、方法再探讨

    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方式、方法再探讨

    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历来备受重视,但是毋庸讳言,在几十年的教育实践中也出现过一些问题,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书就是致力于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研究的一本著作。书中通过系统清理、检讨、评估传统的教育方式、方法,深入总结经验教训,特别是苏联的理想信念教育方面的经验教训,力争回归、尊奉教育的原旨、本真,寻找更有效的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方法。
热门推荐
  • 穿越之乱世妲己

    穿越之乱世妲己

    秦朝末,风云惊变,皇权零落,阴谋诡诈,成王败寇。有女一人,纤纤素手,灼灼凤目,翻覆云雨,看破春秋!奸臣名相,太子帝王,神兽毕方,西海残凰!神之有界,我自狷狂,山河踏遍,商战不方!
  • 送韦十六评事充同谷

    送韦十六评事充同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当我被求婚之后

    当我被求婚之后

    “小音,求你嫁给我!”“哈?”“我会给你幸福的!”
  • 布里档案(长篇小说连载一)

    布里档案(长篇小说连载一)

    2月的凌晨冷得刺骨砭肌。天尚未破晓,塞拉山的漫坡上,朦胧中闪过一个人影。他象幽灵似地在挂满寒霜的树丛间轻轻移动着步子。松针象尖利的指甲刺得他两颊生疼。他停下来,小心翼翼地拨开一根树枝往山下望去。透过林间一丝缝隙,波光暗淡的湖面隐约可见。他的目光掠过湖面,仔细判定着自己的方位。那所小屋还在夜幕的掩盖之中,只看得见远远湖对岸的一点灯光,犹如一粒闪烁的孤星。那灯光所在肯定便是商用船坞。他的目的地不远了。林木茂密的山坡十分陡峭,一直延伸至湖岸。
  • 河流

    河流

    尤里·瓦西里耶维奇·邦达列夫 俄罗斯当代“战壕派”现实主义作家,一九二四年三月十五日生于奥尔斯克市,反法西斯卫国战争期间一直在炮兵部队服役,军衔少尉,曾两度负伤。战后进入苏联作家协会高尔基文学院学习,毕业后开始职业作家生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任苏联作家协会理事会书记兼俄罗斯联邦作家协会理事会副主席,曾获社会主义劳动英雄勋章,两获苏联国家奖章。其早期作品,着力于战争题材的创作,真实描写战争的血腥残酷,取得巨大成功。后期作品,多侧重对社会生活和人类命运的哲理思考和探索。文吉 八〇年代生人,毕业于首都某外语院校俄语专业,曾于俄联邦国立喀山师范大学求学,现在湖北某高校任教。
  • 我很想爱他

    我很想爱他

    “江策,我们之间的爱早就死了,为什么你还不明白?”那一场爱情的追逐,她下了套,他设了局,最终却两败俱伤。热销作者蓝白色、红九、余姗姗、居筱亦联袂推荐,感动万人的都市蚀心之作,这是最无法言喻的青春暗伤,也是爱恨交织的终极互搏!我曾为你赌上整颗心,如今却再也输不起。
  • 轮回锁之不忘

    轮回锁之不忘

    因为欠宋鹤一命,馥容被他一世又一世地追来讨债。然而每当她受到伤害时,溥之麟就会出现在她身边。溥之麟说他早已在轮回里守护了她一世又一世……楔子数九寒天,除夕将近。昨夜降了一场大雪,大晟国皇城内外,银装素裹。皇宫中用于祭天仪式的祈天台中间,一个柴堆已然架起,有兵士在往柴堆上淋火油。中间的木柱上捆了一名清丽女子。尽管被捆绑着,她还是尽量地扬起傲然的头颅。祈天台下不远处传来对话声。
  • 棋诀

    棋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纳米研究

    纳米研究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科学教育,是提高青少年素质的重要因素,是现代教育的核心,这不仅能使青少年获得生活和未来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青少年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科学教育,让广大青少年树立这样一个牢固的信念:科学总是在寻求、发现和了解世界的新现象,研究和掌握新规律,它是创造性的,它又是在不懈地追求真理,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奋斗。
  • 重生皇妃:殿下,请接招!

    重生皇妃:殿下,请接招!

    前世,她为了心中所爱,毅然嫁入皇宫,抛去了女儿家的矜持,带兵上阵杀敌,只为稳固他想要的江山。怎奈何最后,她最爱的人灭了她满门,更是将她从小护着的“妹妹”,娶入皇宫,成为了六宫之主的皇后。悲愤之下,她饮恨而终,从城楼上跳下,结束了自己兵荒马乱的一生。偶得机缘重生一世,那些人的丑恶嘴脸一一被揭露,她前世万般讨厌、恨不得让他死上千百次的男人,成了她最重要的依靠。疼爱她的男人啊,有这世界上最温柔、最关怀备至的那颗心。斗渣男、虐婊妹,她在报仇雪恨的路上,马不停蹄的往前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