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振峰[21]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2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体现了我们党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开辟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战略思想,是为适应当今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内在需求提出来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2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创立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理论体系。经过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90多年、新中国成立以来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艰辛探索,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关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十八大报告都作过明确概括。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24]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正是在这条道路、制度和理论体系引领下,才使我国经济实现了以年均近10%的速度增长,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相比,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160多倍,进出口总额增长了200多倍,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80多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近70倍。与此同时,我国民主法制建设也迈出了新步伐,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在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适应时代发展和当今中国社会进步的内在需要,适应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新要求,适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明确提出了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思想。“四个全面”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新成果,从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
一“四个全面”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
“四个全面”中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我国“三步走”发展战略的重要步骤。2002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了“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2007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大重申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并且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5]党的十八大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新要求,强调要“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题先后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和新要求,科学回答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首先,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在我们党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目标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关键性步骤,只有实现了这个目标才能为下一个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27]
其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习近平在基层调研时反复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我们既要有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也要有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两个方面要同步发展。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把广大农村建设成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28]他还多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贫苦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决不能让一个苏区老区掉队”,等等。
最后,没有全面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把人民身体健康看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他指出:“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29]“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30]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这一系列重要论述,赋予并丰富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内容更丰富、更具体,更有针对性。
二“四个全面”强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伟大历程和伟大成就表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党的十八大结合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际明确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整体规划和全面部署,强调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和新要求,这些新思想、新论断和新要求进一步丰富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内涵和任务要求,强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
第一,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31]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第二,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作了明确规定,那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32]
第三,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三个进一步解放”。习近平指出:“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全会决定提出的这‘三个进一步解放’既是改革的目的,又是改革的条件。”[33]解放思想是前提,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总开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是解放思想的必然结果,也是解放思想的重要基础。
第四,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正确的方法论。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把握和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些重大关系”。“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我们讲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其中步子要稳就是要统筹考虑、全面论证、科学决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领域改革和党的建设改革紧密联系、相互交融,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他领域,同时也需要其他领域改革密切配合。”[34]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如果各领域改革不配套,各方面改革措施相互牵扯就很难推进,即使勉强推进,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不仅深刻阐释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全面深化改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而且也阐释了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注意坚持的正确方法论。全面深化改革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持续不断的强大动力。
三“四个全面”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方略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全面依法治国”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保障。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治,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取得了历史性成就。2014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了整体规划,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原则任务等进行了全面部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依法治国”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和新要求,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指明了方向。
首先,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个根本问题上,我们要树立自信、保持定力。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一个重大课题,有许多东西需要深入探索,但基本的东西必须长期坚持。”[3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其次,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习近平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提出来的,把依法治国上升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是我们党提出来的,而且党一直带领人民在实践中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决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36]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题中应有之义。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做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
再次,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我们必须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不断把法治中国建设推向前进。”[37]全国各族人民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最后,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38]习近平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法律、执行法律,带头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39]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方略的认识,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和思想遵循。
四“四个全面”夯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保障
“四个全面”中的“全面从严治党”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我们党是一个拥有8700多万党员、在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党,能不能做到从严治党,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不仅直接关系党自身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和新要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
第一,增强管党治党意识、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只有从严管党治党,才能确保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严治党,必须增强管党治党意识、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各级党委要把从严治党责任承担好、落实好,坚持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把每条战线、每个领域、每个环节的党建工作抓具体、抓深入,坚决防止‘一手硬、一手软’”。[40]
第二,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习近平强调指出:“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41]人的思想与行动是有机联系的,“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思想问题的解决靠教育,行动问题的解决要靠制度的约束。思想教育要结合落实制度规定来进行,抓住主要矛盾,不搞空对空。要使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成为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也要使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成为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
第三,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习近平认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他指出:“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42]从严管党治党,关键是要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
第四,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习近平指出:“从严治党,重在从严管理干部。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干部掌握着方方面面的权力,是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如果干部队伍素质不高、作风不正,那党的建设是不可能搞好的。”[43]打铁还需自身硬。“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要把从严管理干部贯彻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44]。要通过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让每一个干部都深刻懂得,当干部就必须付出更多辛劳、接受更严格的约束。
第五,用铁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必须靠严明纪律。习近平指出:“党的纪律是全党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严格遵守和坚决维护纪律是做合格党员、干部的基本条件。”[45]他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要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守纪律、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46]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在守纪律、讲规矩上作表率。
除此之外,习近平在从严治党方面还有一系列重要论述,比如“作风建设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深化对从严治党规律的认识”,“注重把继承传统和改革创新结合起来”,“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使从严治党的一切努力都集中到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上来,集中到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上来”,等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进一步深化了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和领导力量的认识,深化了对新时期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
总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丰富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思路,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发展战略、发展动力、基本方略和政治保障等重大问题的科学内涵,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现实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