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2000000007

第7章 “本际”义与《本际经》(5)

敦煌本《太极左仙公请问经》中,表现了道教早期灵宝派经典对佛教因缘学说的吸纳。该经撰人不详,约出于东晋,原为上、下二卷,然《道藏》未存。陈垣先生在《敦煌劫余录》道书类中,著录了S1351号唐写本《太极左仙公请问经》。经陈国符先生研究指出,这就是《无上秘要》中多次征引的《仙公请问经》见《道藏源流考》第206页,中华书局,1963年。日本学者大渊忍尔先生研究指出,该经属于古灵宝经,并辨识出《道藏》所收《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宿缘经》就是它的下卷。

《太极左仙公请问经》上卷称,太上太极高上老子无上法师为太极左仙公所说。“太上太极高上老子无上法师”就是早期灵宝经所神话的老子,“太极左仙公”即葛玄。其下卷托称太极真人高上法师为葛玄所说,“太极真人高上法师”即徐来勒,是早期灵宝派为自神其说而虚构的一个人物见姜伯勤先生《〈本际经〉与敦煌道教》,《敦煌研究》1994年第3期。“本行宿缘”是这部经典的核心思想,高上老子说:“人根各有因缘,种种相生,悉从愿来,非愿不成,小乘之学故与大乘乖,不为因缘妙绝玄流也。”《中华道藏》第4册,第120页。显而易见道教对佛教有关概念的借鉴,已经把是否借因缘说明人生本源,看做区别大、小乘道教的关键。在其下卷,太极真人高上法师徐来勒说:“夫人生各有本行宿缘命根,种种相因,愿愿相随,以类相从,辗转相生,福祸相引。是以世世不绝,玩好不同,用心各异,皆由先愿也。”《中华道藏》第4册,第121页。“命根”一词源出佛教,后为道教所用。如陆修静《灵宝经目》中的《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诀》:“恶恶相缘,善善相因,是曰命根。”《道藏》第9册,第872页。徐来勒还说:“恶恶相缘,善善相因,其罪福难说。罪福之报,如日月之垂光,大海之朝宗,必至之期,万无一失也。罪福之不灭,若影之随行。转轮之对,若车之轮矣。”《中华道藏》第4册,第122页。可见,该经完全吸纳了佛教的轮回报应说。

道教传统学说本身也讲报应,只不过将其称为“承负”。道教的承负思想根植于中国古代宗法社会,与佛教强调善恶的因果报应、轮回理论是完全不同的思想观念。《太平经》中充分体现了承负思想内涵,盖谓祖宗作业之善恶,皆影响于子孙。先人流恶,子孙受承负之灾。帝王三万岁相统,臣承负三千岁,民三百岁,皆承负相及,一伏一起,随人政盛衰不绝。承负之最大则至绝嗣王明:《〈太平经〉合校》第22页,中华书局,1960年。佛教的因缘论、因果学说,显然比“承负”说更具系统性,也更有说服力。《太极左仙公请问经》中虽然仍有承负观念的痕迹,但由于借鉴了佛教的缘起思想,其关于善恶报应论的核心,已经完全是佛教因果轮回说的翻版了。

而《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在敦煌道教遗书P2256号陆修静《灵宝经目》中称《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属于“元始旧经”)则反映了早期灵宝派在吸收佛教“缘起”、“三世说”后所面临的困惑,在古灵宝经系对“承负”与“因果轮回”关系阐述中具有典型意义。经中太上道君请问元始天尊,“功德轻重,拔度阶级,高下次第,何者为先?先世负重责,为止一身?为流及子孙?己身行恶,为身自受报对?为上误先亡?如今所见,百姓子男女人,见世生身,充受涂炭,百苦备婴,不能自解。又见死者,行魂忧恼,流曳三途五苦之中,长河寒庭,风刀万劫,不得解脱。经传或云先身行恶,殃流子孙。或云己身罪重,上误先亡。或云善恶各有缘对,生死罪福,各有命根。如此报应,善恶缘对,则各归一身,不应复有延误之言。又云自非功德,拔度先世谪魂,则无由解脱,功德既建,则生死开泰,若各有缘对。行恶之者,死则长沦万劫,长系幽夜,何缘复得建此大功,以自拔赎。若子孙建功,上为亡者,则于延误,理无复异。愚情浅狭,所未能了。……天尊欢喜答曰:善哉、善哉。子之所问,要乎深矣……天地运转,如车之轮。人之生灭,如影随形,故难终也。气气相续,种种生缘,善恶祸福,各有命根。非天非地,亦又非人,正由心也。 心则神也,形非我有也。我所以得生者,从虚无自然中来。因缘寄胎,受化而生也。我受胎父母,亦非我始生父母也。我真父母不在此也。父母爱重,尊高无上,今所生父母,是我寄附因缘,禀受养育之恩,故以礼报而称为父母焉。故我受形,亦非我形也,寄之为屋宅,因之为营室,以舍我也。附之以为形,示之以有无,故得道者,无复有形也。及我无身,我有何患?所以有患者,为我有身耳。有身则百患生,无身则入自然。立行合道,则身神一也。身神并一,则为真身,归于始生父母,而成道也。无复患也,终不死也。纵使灭度,则神往而行不灰也,终身归其本,不相去也。身犯百恶,罪竟而死,名曰死也。死则灭坏,归于寄胎父母。罪缘未尽,不得归于真父母也。神充涂役,形成灰尘,灰尘飞化,而成爽也。魂神解脱,则与爽混合,故魂爽变化,合成一也,而得更生,还为人也。形神相随,终不相去也。如此善恶,身各有对。岂可咎于先亡及后子孙乎?龙汉之前,逮至赤明,旧文生死,各由一身,亦不上延,亦不下流,罪福止一,各以身当。赤明以后,逮及上皇,人心破坏,男女不纯,嫉害争竟,更相残伤,心不自固,上引祖父,下引子孙,以为证誓,质告神明,竟不自信。负违誓约,致三官结簿,身没鬼官,上误先亡,下流子孙,致有殃逮,大小相牵,终天无解,祸及一宗。此罪恶之人,自求大殃。至法明言,永不得同。达士积行,当取诸身,无求乎人。明真旧典,岂虚言哉。”《道藏》第6册,第883-884页。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否定了宗族“承负”观念赖以生存的基础,认为在汉至赤明时代本来是罪福生死各由一身,只是在赤明以后到上皇时代由于人心破坏、心不自固,遂讲承负,并上引祖父,下及子孙,终天无解,祸及一宗。完全是罪恶之人为了减轻自身罪责而进行的辩解。

然而,是否存在因果报应却成为东晋时护教与反佛教斗争的焦点问题,因为在现实社会中毕竟存在大量显而易见的和因果报应理论相矛盾的客观事实。

庐山慧远“因俗人疑善恶无现验”而作《三报论》,并撰《明报应论》、《形尽神不灭》等论文,明确、系统地阐述了佛教的因果报应理论。他提出报应有三种,即:“现报”,“善恶始于此身,即此身受”;“生报”,“来生便受”;“后报”,“经二生、三生、百生、千生然后乃受”《三报论》见《弘明集》卷五,《大正藏》第52册,第34页。“生报”与“后报”说,弥补了反佛阵营所诟病的“现世受报”说的理论缺陷。

《太极左仙公请问经》明显吸收了慧远的思想,该经卷下中说:“夫人见世行恶而不报者,是其先世余福未尽,福尽而祸至。见世行善而不报者,是其先世余殃未尽,殃尽而福至。或后生受报,不必在今世也。人能见世大建善功,必以功过相补,乃可免先世殃对。施恩望报则不报,阴阳必然矣。”“愿定,无不报也。其报喻如影响之应,四时之节矣。但罪福不俱报,其相差次,功过推移,或在来生,或在见世。罪福由人本行所习,盖非道德之悠诞也。而人民皆欲交报为有验,推移后世,谓之无灵。愚夫因兹快情极欲,轻忽天网,而遭遇八难,履触十苦。当斯之时,莫晓所由。不亦悲哉!不亦悲哉!”《中华道藏》第4册,第122、124页。

在此思想基础上,《太玄真一本际经》卷二《咐嘱品》中,天尊专门说:“若人劝言,人生受报,任命自然,数尽则终,非关习业……凡圣愚智,贵贱富贵,谁作之者?但当守分,达其所禀,从容自足,何须苦行求学善法,矫性自伤,劳而无获,尚无现益,何道之有?作此说者,名恶知识,不可亲近,宜即远离;若有说言,一切果报由业缘来,肉眼不睹三世业相,谓言自然。此非实义,汝勿信之,当发善志,寻师问道,修行正教,为来生缘,转入信根,成无上道。如是说者,名善知识。如是之人,常应亲近。何以故?是能生成法身惠(慧)命故,能生三世福利故。”可见,到了南北朝末、隋唐早期的时候,佛教三世因果、轮回报应的理念,早已融入道教基本教义之中。

早期道教灵宝派对佛教“因缘”、“轮回”、“因果”、“三世”说的吸收,意味着此时的道教教义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来,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是道教根本教义之一,接受、承认轮回、三世等观念,也就等于接受、承认了人的形体都会死亡,不灭的只是人的“神性”。如《太极左仙公请问经》所云:“人身假借暂会耳,因炁而生。炁散人死,神真各去,身亦分离,变虫而食之灰土,为一切鬼,受苦毒,殊于生时。岂不哀哉!岂不哀哉!”虽然也讲成仙,但已经不是肉体成仙,而是轮回成仙,同时特别强调把成仙与得道紧密结合在一起。“惟得道体真,身常安全。得道之由,积德行善,轮身炼神,故致成真身焉。”此道又称“玄”、“无为”、“灭度”等。《太极左仙公请问经》又说:“善古之时,人民纯朴,各怀道德,虚心玄寂。无为为事。此风既散,百兢烟起,万流分析,奸巧互攻,愚智相凌,鬼神执威,众圣并出,制作教化,惟令民修善自守。是以有五经儒俗之业,道仙各教,其大归善也。仙之言亦同于大梵天人语耳,仙者弥罗无上天人语也。玄宗无异,故分化天人,广开法门,使同入无为之堂也。”“夫人修善精进,慈心触物,奉受大经于家,礼拜专心不怠,亦必获灭度,得无为之道,会当升仙,世世生王侯家,是谓转轮圣王家,终入真仙之道也。” 《中华道藏》第4册,第124、119、120页。

“灭度”一词本源于佛教,如《涅槃经》云:“灭生死故名为灭度。”《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七,《大正藏》第12册,第781页。即“涅槃”之古译,亦名“寂灭”、“无为”等。汤用彤先生指出,安士高、支谦等俱以“无为”译涅槃,佛之涅槃寂灭,又可比于《老》《庄》之无为见《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172页,中华书局,1983年。《太上洞玄灵宝智慧本愿大戒上品经》是古灵宝经,在陆修静《灵宝经目》中称《太上消魔宝真安志智慧本愿大戒上品》,为“元始旧经”之一。经中太极真人徐来勒说:“夫为父母、兄弟、姊妹、夫妻、君臣、师保、朋友、借前世所念,愿为因缘,辗转相生也。莫不有对者哉,故曰倚伏难穷矣。唯学仙道士,当兼忘因缘,绝灭生死,同归乎玄,以入妙门。能如是者,始可与言学道之夫也。”《道藏》第6册,第156页。由此可知,早期灵宝派受到大乘佛教的影响,这里的“玄”基本上已经等同于佛教的“涅槃”之义。

四《本际经》中的“因果”与“因缘”

早期道教灵宝派的思想特征与理论成果,成为《太玄真一本际经》的重要思想基础和理论素材。在《本际经》中非常重视辨析“因果”意蕴,高度警觉它对道教义理的瓦解破坏作用,反而接受了“因缘”。

在卷八《最胜品》中,太上命太极真人为大众“示因缘道,随顺世间说假名义,深畅元始天尊正果不因因相,为今来生得法眼净,无所有性”,“元始正身非因非果,非修非得,等道界性,同虚空相”。“夫因生法,名之为果,本无今有,有必还无,是破坏相,非常住法。元始身者,非造作法,非生因生,亦非生果,无始无终,无生无灭,是常是实。以是义故,非因非果。”“演说身相非因非果清净妙法。又闻太极都教法师开因缘义,不动实际而示假名,巧辩因果,微妙方便。”

《本际经》借“元始正身”这个概念,意在突出强调道教的理论特性(“道”的特质),可以归结为“常”、“本”、“源”、“根”的特点。而这正是和佛教“因果”意蕴相悖的,如同沙门法琳在《辩正论》中所云:“纵使有道,不能自生,从自然出。道本自然,则道有所待。既因他有,即是无常。”但是,如果说“道”非“他有”而是“今有”,则“本无今有,有必还无,是破坏相,非常住法”,对于“元始正身”从何而来的问题无法自圆其说。故《本际经》所谓“天尊正果不因因相”,即“道”自因,也就是“无造无作,名曰无为”(卷四《道性品》)。“所言道者,通达无碍,犹如虚空,非有非无,非愚非智,非因非果,非凡非圣,非色非心,非相非非相,即一切法,亦无所即。”“是故正道非从因生,亦非无因,体非是果,亦非非果,非常非非常,非灭非非灭。”(卷九《开演秘密藏品》)这是对《庄子·大宗师》中“(道)自本自根”描述的继承发挥。这样一来,既然“元始身者,非造作法”,那么,也就和“因果”推论毫不相干了。

同类推荐
  • 我们的故事2

    我们的故事2

    从1968年底“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指示发表至今,已是茫茫40载春秋。当年的知青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他们以青春和生命为代价所耕耘的土地上却永远留下了印记。以他们为那个时代的“标本”,作者用纪实文学的方式描绘出属于一代人的图景:他们和共和国一起经历苦难,一同迎来崭新的时代。
  • 戴望舒作品集:流浪人的夜歌

    戴望舒作品集:流浪人的夜歌

    本书收录了戴望舒各个时期不同风格的诗歌与代表散文。戴望舒早期诗歌伤感哀婉,意象朦胧、含蓄,抒发寂寥、惆怅、迷惘的情绪;后期诗歌表现了浓烈的爱国热情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诗风变为刚健醇厚,语言洗练质朴。其散文清新隽永、意味深长,同样有着浓郁的诗的味道。
  • 戴明贤集(第六卷):九疑烟尘

    戴明贤集(第六卷):九疑烟尘

    本书收历史题材小说短篇六篇、中篇一部、长篇一部。讲述了吴汉槎、狄仁杰、秦桧、杜衍、欧阳修、米芾、龚自珍、军营歌伎严蕊、唐仲友、何腾蛟等的故事。作者有着独特的文化视角,认为过度使用小说创作的虚构权,会削弱阅读的信任感。因此本书稿中的大小故事情节,均有出处,其史料来源包括正史之外的野史、笔记等等。作者认为野史笔记中的记载,往往更接近真实,合乎情理。书稿诸多故事中只有一个虚构人物,即何腾蛟的随身护卫何七。本书保持着一种慢速、朴拙的手工感,写人、叙事、状物,针脚绵密细致,回味悠长。文学家擅长的场景和细节描写等,也使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变得亲切感人,活生生立在纸上。
  • 中国性别理论与女性文学批评

    中国性别理论与女性文学批评

    在中国女性文学批评领域,西方女性主义学说一直拥有话语霸权,“以西律中”“借西构体”是大多数学者选择的批评范式与批评路径。西方女性主义学说以西方性别政治压迫与文学实践为批判指涉创构,在中国的适用程度值得分析。走出西学话语藩篱,进行民族主体性理论建构,已成为中国女性文学批评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为此,本书在研究中国传统性别理论与观照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实践基础上,提出中国女性文学批评民族主体性理论建构的构想。
  • 魏晋南北朝思想对话与文艺批评

    魏晋南北朝思想对话与文艺批评

    本书作者在长期从事中国文学批评的基础上,力图在现有的研究模式下另辟蹊径。充分借助思想对话与文艺批评之互动关系,深入揭示魏晋南北朝文艺批评的内在生命机制与智慧方法,激活文艺批评与社会人生、时代环境的精神蕴涵,从而启发现代文艺批评与人文精神的建构,为再造当今对话文明提供学术资源。
热门推荐
  • 凤归四时歌

    凤归四时歌

    他,飞蛾扑火,纵死不悔;星星之火,足以燎原。她,身负使命,千年轮回;凤凰浴火,涅槃重生。他,天命之子,纵横天下;似是无情,并非无心。
  • 五凤吟

    五凤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家主神有点甜

    我家主神有点甜

    【男女主1v1高甜,身心干净】一朝被绑定,佛系少女卿辞表示只想咸鱼,可惜系统天天催命。被迫营业的她开始了各个世界的攻略。温柔师兄、清冷天神、傲娇战神、杀伐君主、禁欲长官、美人鬼君、腹黑大神……于是在第n个世界后,少年主神步步紧逼,将企图逃跑的某女禁锢在怀里,瞳孔幽深:“我的小姑娘,你打算跑到哪里去?”卿辞:……
  • 一品娇宠,丞相大人求休妻

    一品娇宠,丞相大人求休妻

    想她顾倾之,年方十八,貌美如花,家世显赫,钱随便花。怎么就找了一个二婚夫君,还带着一个六岁孩童,这不是眼神有问题吧?一朝醒悟,后娘难当,还请夫君赐她一封休书,自在回娘家!“相爷,不好了,夫人又去老太君那里,说是要自请下堂。”小厮着急的说道。白修然一顿,放下书:“告诉老太君,吾儿不可一日无娘。”“相爷,不好了,刘公公传话过来,夫人当着皇上的面,请求下堂。”小厮又着急的说道。“是吗?”白修然森然一笑,让旁边的小厮冷汗直冒,咋感觉自家相爷黑化了。“你把这个帖子交给刘公公,让他帮忙给皇上带一句话,就说修然连家事都管理不好,恐难帮助皇上管理国事,还是辞了这官,回归乡野。”
  • 士冠礼

    士冠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谁的青春仓皇结

    谁的青春仓皇结

    惶惑与不安,喜悦与明媚,共同构成了青春的双翼,因此我为此书,划分出四段旅程,淡蓝溪,橘红舟,青色果,明黄岸。每一段,都有它饱满而丰沛的色泽,当舟楫划过,抵达岸边,忧伤的少年,便完成了一生中最铭心刻骨的蝉蜕。
  • 安之若素

    安之若素

    一个人,四年前,令你失去唾手可得的学位,四年后,又轻而易举将你推上风口浪尖,退无可退,那这个人,不是你命中的灾星,还会是什么?
  • 英雄联盟意识王者

    英雄联盟意识王者

    玩好LOL的关键是什么?你肯定会说,那是技术!可史翟有着和你不同的理解,技术自然关键,可如果遇到和你技术差不多的玩家,秀不起来呢?也许你说,那也没啥,快乐就行了!可史翟不会那么想,你的队友同样不会这么想,电竞的关键,是不管顺风逆风,都得想办法赢下比赛!开挂?在真正的意识面前,那根本上不了台面!秀操作?你能带领团队一起秀么?技术不如人,就不能打了么?史翟轻轻摆手,No!No!No!这是一个团队游戏,比拼的不只是技术,还有精神,思维和意识!
  • 医妃冲天:冥帝独宠废材妃

    医妃冲天:冥帝独宠废材妃

    国际上让人闻风丧胆的女特工,一朝穿越成人人可欺的废物大小姐。爹不疼娘不爱,还被未婚夫退婚!好不容易从废物一跃成为天才,却又被赐婚给残疾丑陋的二皇子。某女斜睨了身旁“残疾丑陋”的妖孽男人一眼,扶额轻叹:心好累,男人一把将某女扑倒:只是心累?那咱们还可再战三百回。【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腹黑前夫,你死定了

    腹黑前夫,你死定了

    推荐贝儿新文,《少将独霸冷妻》新婚隔天,一张离婚协议书猛丢在了脸色苍白的新娘脸上。“签了它,给我滚出去。”冷冷性感磁音一直在空荡荡的新房里回荡着。曾经的单纯,曾经的爱恋,全在一夕之间天翻地覆,六年的痴,六年的恋,换来的却是最无情的伤害。三年后的相遇,他却跟她说,“我的女人,就算是不要的,别人也碰不得,宁为玉碎。“片段一“你真以为,我喜欢你才跟你结婚!”一道冷傲的磁音在那脸色苍白的新娘耳边响起。“你那无知的缠绕,软弱跟那副白痴嘴脸,都让我感到厌恶之极。”片段二三年后。“前夫先生,请问你这算不算是擅闯民居。”斜靠在门板上,一脸亦痞亦邪的鸭霸男子,眼也没抬,鼻嗤一声,“只要我想,你、就还是我晋律冷的妻子,没我的允许,别妄想投到别人的怀抱。”别人的怀抱?呵,自三年前一张离婚书,他们还有什么鸟关系?某女黑线纵横,抬起脚,想也没想的就往那耍酷靠在门上的人给踹了出去。门一甩,“砰”的一声,又狠又绝。只放出一句恶话:“你去死吧。”片段三“你这狐狸精,勾引了我哥哥,还来勾引我未婚夫,我绝对不会让你好过的。”某女看着前夫未婚妻指着只自己鼻子骂,某女自嘲好笑的翻了个白眼。“噢,这样啊!那么不好意思,人家天生丽质,不像后天美女,魅力无限好啊,我也是无可奈何的,哪个是你凯子?我看应该也不咋滴,我就甩了他,还给你好了。”某女痞子懒散道,扫了眼那眼前绿了脸的粉美人,眸子里锐利一闪既逝。片段四“先生,我记得好像有人跟我说过,就算我脱了衣服,他也看的欲望都没有,那我这样呢?”某女缓慢,一点一点的脱得剩下贴身可爱。看着那床上男人眼里炙热眼神,某女嘴角勾起一抹讽刺冷冽笑。在他最无防备着,往他子孙堂踹去,临走时补上一脚。“我告诉你,女人可不是好欺负的,当年敢那样做,现在就得承受后果。”片段五三个月后。。某女幸福踏上红地毯,就在要说“我愿意”时,突然教堂失火,慌乱之中,新娘子不见了踪影。一间暗黑阴沉房间里,像要将人给活活给吞噬的大床上,一张阴霾脸俊脸紧紧挨着某女敏感地耳垂,冰冷的话语一字一顿地从他性感微启薄唇中溢出:“我的女人,别人休想碰,否则…。”慌乱的灵眸顿时袭上一抹凌厉,很好,敢给她撂下狠话,他,死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