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2400000004

第4章 唐五代(1)

一唐概说

唐朝自开国,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至开元时期,政治清明,经济高度发达,文化百花齐放,国力强大,社会富实繁荣,生机勃勃,史家艳称为“开元盛世”。随着统治者的日益享乐腐化,重用奸佞,政治混乱,在富庶太平的外表下,已经潜藏着巨大的危机。朝廷在军事上重用胡人为藩镇,更埋藏着致乱的祸根。天宝十四载,爆发了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叛乱。安史叛军攻占了首都长安和广大地区。经过数年的战争,安史之乱才平息,而局部的战争仍然在延续。战乱重创了唐王朝,虽然中唐有元和中兴、会昌中兴,但很短暂,力度也弱,唐王朝已无法再现昔日的辉煌。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百姓沉重的负担,使王朝日益衰落。最终,唐王朝在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的打击下灭亡。

唐代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安史之乱实际上是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杜甫正是生活并创作在封建社会由极盛而大衰的盛唐至中唐时期,杜甫学也是在这一时期产生与发展的。我们只有站在封建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才能透彻解读杜甫和他的作品,才能透彻解读杜甫学。

唐代是杜甫生活的时代,是杜甫学初始的时期,也可以称作基础时期。

唐代的杜甫学又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为杜甫生前时期。

伟大文人的文章能流传万载,必定生前已名震天下。杜甫的诗在当时已有巨大影响,杜甫又与当时众多的著名文人如李白、王维、高适、岑参等交往唱和,在当时文坛有重要地位,杜甫学在杜甫生前就已经发端,当时即有大名。李肇载“开元曰……位卑而著名者”(《唐国史补》卷下)即有“杜工部”杜甫。严武说:“也知光禄最能诗。”(《巴岭答杜二见忆》)韦迢说:“大名诗独步。”(《潭州留别杜员外院长》)任华的研究最为重要,他这样描述杜甫在当时诗坛的地位:“昔在帝城中,盛名君一个。诸人见所作,无不心胆破。”(《杂言寄杜拾遗》,见《右玄集》上)他评论杜诗的风格和历史地位道:“势攫虎豹,气腾蛟螭。沧海无波似鼓荡,华岳平地欲奔驰。曹刘俯仰惭大敌,沈谢逡巡称小儿。”(同上)对杜诗宏伟磅礴、浑涵汪茫的诗风有准确的把握,认为杜甫的成就远远超过前人。

更值得注意的是,此时人们已经将杜诗称为“诗史”。孟棨记载:“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本事诗·高逸》)所谓“当时”,按常理应该是指杜甫在世之时,或逝世不久的一段时间,故我们将此说放在这一时期。这里所谓的“诗史”,按孟棨的记载,有两层含义:其一,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后的社会和杜甫自己的经历,这就是“毕陈于诗”;其二,表现了杜甫的内心世界,特别是忧国忧民的情怀,这就是“推见至隐”。换一个角度说,所谓“诗史”,就是杜甫用诗全面真实地记载了当时的社会,记载了自己的经历与生活、思想与感情。这样来评价杜甫是非常准确、精彩的。这也说明当时的人对杜甫和杜诗的研究非常深刻,也反映出杜甫在当时诗坛的地位非常崇高。杜诗为“诗史”之说,经孟棨记载,遂一直为人们所沿用,是杜甫学史上最经典的话语之一。

第二时期为中唐时期。

准确地说,是杜甫逝世后的中唐时期。这是杜甫学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是杜甫学史上第一个高峰时期。

重要的杜甫学者有韩愈、元稹、白居易、樊晃、刘禹锡。

这个时期的杜甫学主要是有四大成就。

(一)编辑杜甫文集和杜甫小集。

杜甫文集为六十卷。从樊晃记载“文集六十卷,行于江汉之南”(《杜工部小集序》,见钱谦益注《杜工部集》附录)看,又从郭受“新诗海内流传困”(《杜元外兄垂示诗因作此寄上》,见《杜工部集》卷一八)推知杜甫在湖湘时尚未有文集流传,杜甫文集的编纂当在杜甫逝世后的40年内。杜甫之子宗文、宗武能文,杜甫文集当时是由他二人编成的,我们推测杜甫集编成的大致时间当在杜甫逝世后20年内。这时编成的杜甫文集是一切杜甫集的始祖。杜甫以文鸣世,杜甫文集的问世对于确立他在文坛的地位至关重要。从杜甫学的角度说,他为杜甫学提供了最重要的资料。

在杜甫文集问世后,樊晃在未能见到的情况下,搜集杜甫作品290篇,编成《杜工部小集》。作序说:“今采其遗文凡二百九十篇,各以事类为六卷,且行于江左。”樊晃编《杜工部小集》,表现了当时的人对杜诗的热爱,而到宋代它又成为人们重新编杜甫集的重要资料。

(二)确立了杜甫伟大诗人的地位。

韩愈是中唐文坛的领袖,他认为杜甫是和李白齐名的伟大作家。“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对杜甫与李白在文坛的定位最高,也最准确。韩愈还对杜甫与李白的诗歌艺术进行了形象化的论述:“想当施手时,巨刃摩天扬。垠崖划崩豁,乾坤摆雷硠。”(《调张籍》)元稹在高度评价杜甫所取得的光辉成就后,推崇杜甫是古今第一诗人。他说:“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古傍苏李,气夺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使仲尼考锻其旨要,尚不知贵,其多乎哉!苟以为能所不能,无可无不可,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元稹的评论作于墓志铭中,真可谓盖棺定论。实际上,杜甫逝世后,社会已经安定,历史需要对杜甫进行评价和定位。韩愈和元稹站在历史高度对杜甫的评价和定位代表了社会的公论,因而也代表了历史对杜甫所作的评价。盛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顶峰,韩愈和元稹对杜甫诗歌的评论和定位,尽管是中唐作的,但中唐的诗歌成就没有高过盛唐的,他们的评论即便在后世来看,文字也一直是正确的,遂成为经典。自然,元稹将杜甫评为最伟大的诗人和韩愈将李杜并称,其间是有区别的。后世或宗元或宗韩,也产生了杜甫是最伟大诗人和李杜并称的区别,也产生了关于二者定位之间的争论。

(三)将杜诗的研究心得,运用于创作之中。

白居易、元稹和李绅等为了更好地使诗歌为政治服务,准备大量写作反映民间疾苦和社会弊端的诗,以引起朝廷的关注,促使朝廷改革弊政,关心民间疾苦,促进社会的中兴与繁荣。于是他们发动了新乐府运动。怎么进行新乐府的创作?杜甫的创作对他们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陈寅恪说:“二公(今按:指白居易和元稹)新乐府之作,乃以古昔采诗观风之传统理论为抽象之鹄的,而以唐代杜甫即事命题之乐府,如《兵车行》者,为其具体之楷模,固可推见也。”(《元白诗笺证稿·新乐府》)其实,杜甫对新乐府运动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新乐府运动首先是学习杜甫的忧国忧民精神,学习杜甫的现实主义表现方法,包括使用生活的语言。元稹说:“杜甫天才颇绝伦,每寻诗卷似情亲。怜渠直道当时语,不着心源傍古人。”(《酬孝(一作李)甫见赠十首》其二,《元氏长庆集》卷一八)其次,是学习杜甫表现现实的诗歌形式与技巧。元稹说:“近世唯诗人杜甫《悲陈陶》、《哀江头》、《兵车》,《丽人》等,凡所歌行,率皆即事名篇,无复依傍。余少时与友人乐天、李公垂辈,谓是为当,遂不复拟赋古题。”(《乐府古题序》,《元白长庆集》卷三〇)第三,是学习杜甫诗有深刻的寓意。元稹说:“又久之,得杜甫诗数百首,爱其浩荡津涯,处处臻到,始病沈宋之不存寄兴,而讶子昂之未暇旁备矣。”(同上)杜甫学与新乐府的密切关系说明,杜甫学一开始就注重与当时社会现实的结合,杜甫研究始终具有强烈的新的时代色彩。这是杜甫学的重要特点,也是杜甫学强大的生命力所在。

(四)中唐已将杜甫的创作经验上升为诗歌创作的理论。

刘禹锡总结杜诗的用语,提出诗用僻字要有来历。他说:“为诗用僻字,须有来处。尝讶杜员外‘巨颡折老拳’,疑‘老拳’无据。及览《石勒传》‘卿既遭孤老拳,孤亦饱卿毒手’,岂虚言哉!后辈业诗,即须有据,不可学常人率尔而道也。”(方深道辑《诸家老杜诗评·〈刘宾客嘉话〉三事》)另外,从这条材料也可以看出,唐代虽然没有杜甫文集的注释工作,而有关典故等方面的文献研究,实际上早已开始。

第三时期为晚唐时期。

晚唐的杜甫学又有新的发展。杜甫学的学者更多,关于杜甫的研究又有新的开拓。李商隐认为杜甫和李白的诗内容极为丰富,无所不包。认为他们的诗是“三才万象共端倪”(《漫成五章》其二),实际上也赞美了他们经天纬地的无比巨大的才华,赞美了他们诗歌无比巨大的力量。杜牧则从接受学的角度,论述了杜诗神奇的感染力。司空图认为作家的文和诗的风格往往是一致的,他认为杜甫与李白的文均宏拔清厉,和他们的诗风是一致的。他说:“金之精粗,效其声,皆可辨也,岂清于磬而浑于钟哉!然作者为文为诗,格亦可见。岂当善于彼,不善于此耶?愚观文人之为诗,诗人之为文,始皆系其所尚,所尚既专,则搜研愈至,故能衒功于不朽。亦犹力巨而斗者,所持之器各异,而皆能济胜,以为勍敌也。……又尝睹杜子美《祭太尉房公文》、李太白《佛寺碑赞》,宏拔清厉,乃其歌诗也。……噫!后之学者褊浅,片言只句,未能自辨,已侧目相诋訾矣,痛哉!庶俾后之诠评者,罔惑偏说,以盖其全工。”(《题柳柳州集后》,《司空表圣文集》卷二)这是杜甫学史上第一次从理论高度,从诗与文比较的角度,对杜甫之文所作的崇高评价。

杜甫生活在唐代,唐代留下了很多有关杜甫生平和诗文的重要资料。最重要的是元稹的《唐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其余如李肇《国史补》、郑处晦《明皇杂录》、孟棨《本事诗》等。尽管很多记载较简略,甚至有错误,但都能从不同的角度提供材料,供我们研究。

唐代由于人们对杜甫诗的学习和研究,杜甫产生了广泛影响。《新唐书》说:“它人不足,甫乃厌余。残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新唐书》卷二〇一《文艺》)特别是文人,从杜甫那里受益良多,包括思想、创作理念、创作方法和技巧。中晚唐的著名文人韩愈、元稹、白居易、杜牧、李商隐都受到杜甫的显著影响。

二任华

任华,盛唐时人,与李白杜甫同时。唐玄宗时官秘书省校书郎,出为桂州刺史参佐。狂狷之士。曾留书责京尹贾大夫恃才傲物,与杜中丞书责其始以文章见知而终不相顾。上御史严大夫笺,以为失在于倨,阙在于傲。任华与庾中丞书云:公幸以文章见许,以补衮相期。公顷谓李太仆曰:任子文词,可谓卓绝,负冤已久,何不奏与太仆丞?然公之相待,何前紧而后慢耶?华本野人,常思渔钓,寻当杖策,归乎旧山,非有机心,致斯扣击,但以今之后进,皆属望于公,公其留意焉。任华有当世之志,故书有干谒之意。(事见《唐摭言》卷一一,《唐诗纪事》卷二二,《全唐诗》卷二六〇,《全唐文》卷三七六)

任华是一位诗风独特的诗人,他擅长作长篇歌行,语言参差不齐,有特殊的节奏与韵味。任华作《杂言寄杜拾遗》寄杜甫,对杜甫的形象作了生动的描绘,对杜甫的诗作了崇高的评价。诗云:

杜拾遗,名甫第二才甚奇。任生与君别,别来已多时,何尝一日不相思。杜拾遗,知不知?昨日有人诵得数篇黄绢词,吾怪异奇特借问,果然称是杜二之所为。势攫虎豹,气腾蛟螭,沧海无风似鼓荡,华岳平地欲奔驰。曹刘俯仰惭大敌,沈谢逡巡称小儿。昔在帝城中,盛名君一个,诸人见所作,无不心胆破。郎官丛里作狂歌,丞相阁中常醉卧。前年皇帝归长安,承恩阔步青云端。积翠扈游花匼匝,披香寓直月团栾。英才特达承天睠,公卿无不相钦羡。只缘汲黯好直言,遂使安仁却为掾。如今避地锦城隅,幕下英僚每日相随提玉壶。半醉起舞捋髭须,乍低乍昂傍若无。古人制礼但为防俗士,岂得为君设之乎。而我不飞不鸣亦何以,只待朝廷有知己。已曾读却无限书,拙诗一句两句在人耳。如今看之总无益,又不能崎岖傍朝市。且当事耕稼,岂得便徒尔。南阳诸葛为友朋,东山谢安作邻里。闲常把琴弄,闷即携樽起。莺啼二月三月时,花发千山万山里。此时幽旷无人知,火急将书凭驿使,为报杜拾遗。

任华与杜甫有交谊,而诗又是直接寄给杜甫的,其诗内容的可信度非常高。诗有几点值得特别注意:(一)任华对杜诗的风格概括非常准确精彩:“势攫虎豹,气腾蛟螭,沧海无风似鼓荡,华岳平地欲奔驰。”写出了杜诗那种千汇万状、沧海激荡的雄奇闳深的风格。(二)任华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杜甫在安史之乱前后诗名隆盛的情况:“昔在帝城中,盛名君一个。诸人见所作,无不心胆破。郎官丛里作狂歌,丞相阁中常醉卧。”足见杜甫在身前诗文之名已非常大。(三)描绘了杜甫性格狂狷的一面。杜甫为人文质彬彬,儒雅清淳,但有时却是“郎官丛里作狂歌,丞相阁里常醉卧”,“半醉起舞理髭须,乍低乍昂旁若无”,与李白的狂放颇有几分相似。任华的诗虽是诗,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史料价值。

三樊晃

樊晃,中唐时人。官润州刺史。

樊晃是杜甫身后第一个编杜甫小集的人。他将搜集到的杜甫诗290篇,以事相类,编为六卷,让其在江左流传。《新唐书》卷六十《艺文志》:“《杜甫集》六十卷。又《小集》一卷,涯州刺史樊晃集。(周采泉按:涯为润之误。润州即今镇江。《嘉定镇江志》卷一四唐润州刺史条,有樊晃。又一卷应作六卷。)”《小集》在宋代尚存,今已佚。

可以说,樊晃也是第一个给杜甫以最高评价的人。他的《杜工部小集序》云:“工部员外郎杜甫字子美,膳部员外郎审言之孙。至德初,拜左拾遗。直谏忤旨,左转,薄游陇蜀,殆十年矣。黄门侍郎严武总戎全蜀,君为幕宾,白首为郎,待之客礼。属契阔湮阨,东归江陵,缘湘沅而不返,痛矣夫!文集六十卷,行于江汉之南。常蓄东游之志,竟不就。属时方用武,斯文将坠,故不为东人之所知。江左词人所传诵者,皆公之戏题剧论耳。曾不知君有大雅之作,当今一人而已。今采其遗文凡二百九十篇,各以事类为六卷,且行于江左。君有子宗文、宗武,近知所在,漂寓江陵,冀求其正集,续当论次云。”(钱谦益注《杜工部集》附录)从序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这样一些情况:(一)杜甫诗生前就在江南流传。(二)杜甫去世不久,文集六十卷在江汉之南(即今湖南湖北一带)流传。因为战乱,江东对杜甫文集知之较少。(三)樊晃认为杜甫后期的作品是大雅之作,认为杜甫是当时最伟大的诗人。(四)樊晃寻求杜甫文集,想进行研究,并进行评价。樊晃的序很有史料价值。

樊晃是早期一位重要的杜甫研究学者。

四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南阳(今河南孟县)人。幼孤勤学,擢进士第。为宣武节度府观察推官。后为宁武节度府推官。调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贬阳山令。累官职方员外郎。官比部郎中,史馆修撰,知制诰,进中书舍人。谏佛骨事,帝大怒,贬潮州刺史。改袁州刺史,召拜国子祭酒,转兵部侍郎。为吏部侍郎,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后复为吏部侍郎。长庆四年卒,年五十七。(见《旧唐书》卷一五九本传、《新唐书》卷一七六本传)

同类推荐
  • 林徽因画传

    林徽因画传

    林徽因,1904-1955,原名林徽音,福建闽侯人。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新月派女诗人,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 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4)

    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一代女皇武则天

    一代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性的一位女性。通过众多的影视作品,我们已经对武则天的故事有了基本的印象。围绕着武则天的故事,一直都有正史、野史之争,那么在外国人眼中,武则天的历史又是什么面貌呢?在劳雷尔·洛克菲勒的这本书中,武则天本名武照,公元705年在她去世前几周改尊号为“则天”;她是唐朝官员武士彠次女,天资聪颖,精于算计,从小就不符合儒家贤妻良母的标准;她沉浮于宫廷,最终成为一位帝王。她是如何成为中国历史上毁誉参半、最具争议性的人物的?让我们跟随外国人的全新视角去探索则天皇帝曲折传奇的一生。
  • 历史上最有争议的女人

    历史上最有争议的女人

    她们有倾国倾城的美貌与聪慧过人的智慧,但她们的作为充满争议。有人说,她们用“肉弹”和“妖媚”从男性秩序中打开了缺口,获取了循规蹈矩的女人难以企及的物质生活和历史地们,也有人说正是因为她们不信这个男权世界的潜规则,才在这个世界上演绎了女人的精彩!好与坏,肯定与否定,历史将如何为她们定位?
  • 大军事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大军事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战争,也许是人类历史上变幻莫测的一种现象。正因如此,那些在战争中用兵如神的大军事家便令人惊叹和折服。他们的性格特点与战斗故事被人久久传诵。
热门推荐
  • 特工小姐很逍遥

    特工小姐很逍遥

    风逍遥:Z国专属特工杀手A组组长。特点:腹黑,狠辣,狂妄,多面,还有最最重要的,就是死也不吃亏!凤逍遥:运城凤家嫡长女。特点:孤僻,自闭,不屑争取,受闷气。还有最最重要的,死要面子活受罪!当有一天,从不吃亏的她成了死要面子的她!凤家足不出户,传闻丑陋,体弱的嫡长女,立即惊艳世人。什么?长时间不出门,未婚夫婿被庶姐所迷?眯眼勾唇,那正好,咱还看不上你,不过,既然你们相爱,那咱定当让你们好好的爱…爱的…死去活来…永远也不可能在一起。小妾庶姐欺上头?那好啊,正愁生活太闲也没意思,只盼你们不要太愚笨,这样生活才更HAPPY…有事没事,斗斗小妾,惹惹庶姐,吃喝不愁,万事无忧,仰天长叹一声小姐好,小姐秒,小姐生活呱呱叫!本想前世劳苦命,今生安乐度余生,却不想,本就是风华绝代神仙人,一身光辉哪是小城能掩,王爷驾到啦,精彩人生开始啦…看咱什么都吃就是不吃亏的特工小姐如何在这能人辈出的古代世界,过的风生水起,逍遥无比!----------------------------------------------------------------------------------------------推荐好友文文,很精彩哦~~~《-花痴郡主-》妖娆小桃《激战女神》柳一一
  • 重生千金嫡女擒渣男

    重生千金嫡女擒渣男

    未出阁前她是相府尊贵无比的嫡长女,即使是嫁了人她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帝后。她为了他和家人反目,为了他充盈后宫,甚至为了他委身他人……卑微的低到尘埃里却只换来三尺白绫了此残生。她以为她无怨无悔,至少她轰轰烈烈的爱过,没想到换来的是无情的背叛。且看她如何重生步步复仇,这一次一定不要再后悔。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宗教音乐(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宗教音乐(阅读中华国粹)

    音乐是最容易引起心弦共鸣的艺术形式之一。以舒缓或明快的韵律唱诵经文,既能抚平心灵深处的创伤,又能深解经义。嘹亮的法音会使听者身心宁静,体验安祥和快乐。
  • 一凰惊天下

    一凰惊天下

    她,本为冥氏家族的三小姐,本借一身修为成为万剑宗的外门弟子,本想以为拥有万剑宗的庇护便能安心修炼,为报父母之仇,她忍气吞声,可到头来,却万万没有想到,父母亲之死却是冥家家主所为,而她也在这斩草除根之中。万剑宗的沉默,冥家的残忍,这些人的嘲讽,她一一刻入心底,恨意滔天!暗暗发誓,若她不死,定要这些人生不如死!冥界万年,她重生归来,这一次,她定会将那些人一一踩在脚下,让他们知道,生如死,死鬼欺,魂魄不宁!
  • 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

    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

    近代中国学术界名家辈出,形成宋以来学术发展的又一高峰。究其原因,涌现大量史料,承袭清学余荫,沟通域外汉学,当在首要之列。治学须知大势,近代国际汉学界对中国认识的深化和中国学者掌握西学外语程度的增强,使得彼此得以沟通,渐成一有机整体。通过描述分析中外学界的交往关系,可以显现学术发展的状况趋势,并把握个人及流派在其中所处的时空位置,进而探寻新世纪中国学术发展的正途大道。
  • BAT的战争与和平

    BAT的战争与和平

    硝烟无处不在,BAT们之间尤甚。他们之所以成为大佬,成为无数创业者的唯一理想。除了偶然的机遇和政策的扶持,能够在众多同行业中脱颖而出,自然也有大佬的能力和手段。可惜《南方周末》从不销售兵法和攻略,也无意于贩卖成功学。在本书中编者集结了南方周末近几年来所有关于BAT的精华文章,是对历次记者对BAT们著名事件的调查报道的一个总结。其中有腾讯阿里激烈的金融之战,也有阿里上市的历程,甚至还有近期炒得颇为红火的百度莆田之争。读者大概可从历次南方周末记者的报道中窥探到大佬们崛起轨迹,也可感受一下巨头们竞争逐利的激烈。
  • 重生都市之唯我独仙

    重生都市之唯我独仙

    渡劫天尊王恒横杀诸天万界,在触摸到那虚无缥缈的仙境门槛时,异变突生,下一秒他竟重生回到了地球。回到上一世,那个让他充满无尽悔恨与屈辱的大学时代,这一世,他要再踏凌霄!
  • 诸天之钧天云歌

    诸天之钧天云歌

    楚云歌睁开眼,就来到了波澜壮阔的洪荒世界。抱上了通天道人这个金大腿。也有神秘的离岸之轮,带他穿幽冥,临诸天。化聊斋之难,解西游之密,避封神之劫,叩钧天之道……穿越无量世界,遍阅万般风情……这,让他前途可期,长生有望。唯一有些不痛快的,就是转世,成了女子之身。变身无限流,大家慎入哦~书友群:972144669
  • 我的战舰不可能这么萌

    我的战舰不可能这么萌

    走过漫长的岁月,你我终于再次相见,我是德意志科技的结晶俾斯麦,请铭记于心.......欢迎加入陨落的铁十字书友群,群号码:601655508
  • 红线咒

    红线咒

    她:亡国公主,爱与恨,情与仇,不管折磨着她,深深的宫闱挡不住她的寂寥之心,她爱的人背叛了她,爱她的人,却是她最恨的仇人。生为仇恨生,难道她终究是躲不过命运的捉弄?他:他与她是青梅竹马,国难当头,他却为了保住自己的家族而选择背叛她,再次相见,她已是他人的妃,君郎成陌路,昔日红线相扣,今日断线斩情。他:第一次见面,惊鸿一瞥,便铭记于心,强取豪夺,却始终入不了她的心,他是她最恨的仇人,怎知,他要的,不过是她一人而已。茫茫乱世,身份高贵,却犹如一株浮草,也许,谁都不知道,明朝是何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