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3600000002

第2章 温情是生命的证明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这是一首非常感人的诗,它有着令人惊诧的完美的意境;这也是一首令解读者困惑的诗,因为按照主题一致性的原则,很难确定水光月色、宇宙人生和游子思妇三者之间的关系。它激起每一个读者的表达欲望,但面对这首诗,你又能说些什么呢?当艺术家们尝试用色彩、乐曲、舞姿来再现诗歌的意境时,他就不得不做出艰难的选择:忧伤的月夜,或者月下相思?可是,谁愿意承认这首诗只表达了其中之一呢?也许,除了赞美它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外,我们只能哑口无言?这是一个令人沮丧的感受,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会忘怀这首诗,那么,让我们再一次追随着诗人的足迹,走进这片月色,开始一个新的精神历险的旅程。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这一片景色曾引起我们多少遐想:一切都消融在水光月色之中,天地一体,无边无际。铺天盖地的潮水中,一轮明月冉冉升起,澄明的宇宙里充满了灵动的生机。明月君临这个世界,将一切都收敛在自己的光芒里,于是宇宙中就只有月光:澄明而颤动着的空气,细密得若有若无的花林,还有蒙蒙眬眬隐约着的沙滩……它们使月光飘动、闪烁,散发着淡淡的香味,它们自己不存在,它们只是月光的某种属性,是月光的一部分。月光是完美的,它轻灵,通透无碍,随波而去,无处不在。

面对着这样的景致,我们也许会感到一丝隐隐的怅惘。它完美,但却过于静谧,过于清冷。它根本就不是什么景致,而是一个完满而自足的境界。置身于这个境界之外,我们总能感受到冷冷的月光背后所隐藏着的深沉的缄默,并为此惶恐而孤独。月色中也许会有什么与我们相关吧?但花林似霰,流霜飞动,白沙隐约,在那不见不觉之中,我们又能捕捉到什么呢?那些听起来实在的事物,但等你伸出手时,都又成了一个纤尘皆无的空空的存在,只有那一轮永恒的孤月在注释着什么叫空寂。月光笼罩了一切,月光使它们都成为幻象。也许,这个美丽的春江花月夜是一个缺乏实质的景象?它像幻觉一般美妙,它虽然无处不在,却离我们那么远,它以自己的完美扫荡了人类的踪迹。在这月光的世界里,没有我们立足之处。

在另一首诗中我们也有过同样的精神体验:“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王维《辛夷坞》)那也是一个完美的世界,山涧里,芙蓉花在自生自灭中,在永恒而又悄无声息的开开落落中,展示了瞬息和永恒的交融,从而漠视了人类生命的节奏,把人类生命活动排斥在这个世界之外。王维是佛家信徒,他用空寂之境无情地悬置了人类生命。我们所面对着的这一轮明艳缥缈的月亮又何尝不是如此!生命的缺席是一个重大的事件,谁也不能无视这一事件,面对这样的宇宙境界,我们能不重新审视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吗?

张若虚不是王维,那轮月亮也不是山涧里自在明灭的芙蓉花,它曾经满怀希望地关注着人间。在诗人反复的发问中,有着留恋和惋惜:“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最初相见那一刹那应该有着无限的惊喜,但人类生命又给月亮带来什么呢?人的生命太短暂了,太虚幻了,它甚至来不及举起头来问候一下那轮明月,就匆匆逝去,淹没在汩汩的流水中,不留下任何痕迹。代代生民虽然像长江流水一样绵绵不绝,可是有哪一朵浪花值得期待呢?人类生命不过是个虚幻的瞬间显现,永恒的只是月亮。月亮也因永恒而孤寂。明月在岁月中渐渐冷却,渐渐高高地挂起,它注视着的目光里,应该有失望,应该有怜悯。

可即使希望渺茫甚至绝望,仍然有期待:因为不甘心,不甘心就此归于虚无,就此湮灭在蒙眬之中。像王维那样直面虚无,需要坚强的毅力,更需要有坚强的神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能做得到吗?生命由于自身的短暂和虚幻,在宇宙之间失去了自己的落脚点,这我们知道;没有什么人值得江月期待,我们也知道。但总应该相信,期待本身是值得的,那是我们不能放弃的立场:找回自己。

人生如寄,生命个体时常要领略无常的悲哀,就如同飘忽不定的白云,又知道归宿何处?“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这片白云,它是转蓬一般浪迹天涯的行踪,还是一段依依不舍的别情?当诗人用“谁家”、“何处”来发问时,他所要描述的实际是一个无家不有、无处不在的生命现象——离别。这是一个永恒的、超越的生命之问。中国古人对别离有着刻骨铭心的体验,“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江淹《别赋》)。离别不仅是人生中最为突出的无常现象,它还最真切地凸显了此在的孤独,最形象地暗示了人生的结局。林黛王正是在永恒之“散”的压力下,才对“聚”小心防范,说还不如不聚的好。有一首叫《央金玛》的歌,用神秘而苍凉的乐调,反复而含糊地唱着这样一个故事:“我一生向你问过一次路,你一生向我挥过一次手。”一个偶然的相逢正揭示了永久的离别和永恒的孤独,也就触发了人生的无限悲凉,所以它才是一个生命事件。从生离死别这四个字的组合中,我们知道,分别并不仅仅是分别,它是一种温馨的生命体验。

分别的意义不仅是为了体验悲凉。从那个为相思所包裹着的柔弱的心灵中,我们还能领略更多。那徘徊左右、“卷不去”、“拂还来”的是月光,也是少妇心中的孤独和思念。但月光又是什么呢?那轮古往今来的明月不也在孤独和期待之中吗?当它如此痴迷地纠缠着那个少妇的时候,我们的心激动起来:难道月亮所期待的是这个柔情满怀的少妇吗?你看,当少妇沉浸在无边的思念之中时,月亮和人不再有隔膜,她们交融为一体,“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这是一个奇迹:这个微不足道的生命浪花,凭着自己对孤独的真切体会,凭着自己的一腔深情,在这个寂静的夜晚,和月光汇而为一。这时,鸿雁翩飞,鱼龙潜跃,江水中荡起美丽的波纹。感情使个体生命绚丽,心中的月光亦是无穷无尽的,这个时候,生命不再虚幻,她和月光一起在飞。

离别不仅是寂寞,离别还催生着温情。对离别执著的人,也就是对温情执著的人吧,就像林黛玉。“闲潭落花”,是一个何等清丽的梦境,在那脆弱而美丽的梦境后,是一颗让人深深感动的满怀期待的心。生命就要在落花流水中耗尽了,但没有悲愤,没有悔恨,只有无尽的悠悠别情。在又一个为浓浓的月光所包裹的夜晚,让我们一起相思吧,“碣石潇湘无限路”,即使爱人永远不会回来,我们也要用期待紧紧地拥抱这轮月亮。这时,不再有对虚无的恐惧,有的只是此在的欢愉,巨大的幸福像潮水一样涌来,温暖了我们。宇宙不再冷寂,片片温情如花一般,在这春江花月夜里绽放、摇曳。

从“皎皎空中孤月轮”到“落月摇情满江树”,诗人完成了生命探险的历程。当我们用自己的生命赋予那个貌似自足而完美的江月以温情的时候,我们从宇宙间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我们确证了生命的价值。生命短暂,人生如逝,但温情,恰是人类在这宇宙间之所以立足的理由和根据。

这是中国古人的第一次补情冲动。自这次艰难的历险之后,温情在中国文学中就具有了本体超越的意义。每当个体生命面临着虚无的绝境时,就会有一只充满温情的手给诗人以巨大的安慰,帮助诗人抗拒着无边的黑暗。从那以后,我们的祖先就没有停止过对温情的追逐,从片片红巾翠袖到月光如泻的大观园,有条温情的河流一直在默默地流淌,在冲刷着我们内心的悲哀。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问月》)让我们推开紧闭的窗,让如水的月色涌进来,照亮并滋润我们的心田。

辛夷坞

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同类推荐
  • 草原上的情人节

    草原上的情人节

    故事会编辑部编著的《草原上的情人节》为“中国当代故事文学读本”社会写真系列之六,不仅收入了当今故事界优秀作者的短篇精品力作,还首次整合了《故事会》杂志创刊以来尚未开发的社会写真中篇故事资源。故事严肃深刻,在反映社会现实方面鞭辟入里,让热爱社会写真故事的读者尽享故事的乐趣。
  • 金三角风云

    金三角风云

    这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以翔实的资料介绍了泰国政府和警方剿灭金三角坤沙贩毒集团的艰难过程。神秘之域金三角,漫山遍野的罂粟花,却滋生罪恶与杀戮,这里曾经拥有一个“主人”——大毒枭坤沙,他的毒品帝国是如何建立,又是如何倾塌?全世界范围内的禁毒更是任重道远。本书详细地介绍了坤沙毒集团的起源发展,重点描写了泰国警方为了保护国家利益不惜一切代价同毒贩做斗争的决心和行动。
  • 他国的你我

    他国的你我

    2013年夏天我来到旧金山留学,开始把自己在美帝的各种见闻写成一封封小信。长长短短的信里,我记录了两年来自己生活学习中的各种经历:有初入美国时的胆小局促,有课堂上的提心吊胆,有在酒吧里的不知所措,有体育场上的放肆疯狂,也有和师长们掏心掏肺的洗脑对话……这不是什么立竿见影的留学申请攻略和出国指导丛书,我只是记录和书写自己与同龄人的成长故事,那些大时代下的小人物们——有缺点,有迷茫,有无助,有迟疑,有价值观的猛烈冲击,但一直努力、勤奋、有趣、坚韧,不论生活在哪里,都尽量活得有意义——所有这些实实在在的经历和脑子里飞来飞去的想法一一落在了纸上,最后就变成了这本留学亲历手记。
  • 汶川故事

    汶川故事

    以四川灾后三年重建为背景,抒写国家力量、民族气派、人间大爱和伟大的抗震救灾的精神。全诗三千行左右,以独特的结构划分章节,作为文学的书写,三年恢复重建将在这部长诗里留下珍贵的记忆。长诗选择极重灾区的百姓家园恢复重建的深刻变化,从小的家园入手,展示四川三年灾后重建创造的人间奇迹,深刻反映社会主义中国彰显出来处置自然灾害的非凡的能力和成效,反映党中央、国务院珍视生命、“以人为本”的决策,反映省委、省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以及各级党政机关带领灾区人民奋战三年的日日夜夜。十八省市援建中的难忘故事,灾区人民自强不息、自力更生重建家园的精神涅槃。
  • 曹禺探知录

    曹禺探知录

    《曹禺探知录》是作者田本相多年对曹禺研究的相关文章的结集,也是对曹禺及其剧作的探知的记录。《曹禺探知录》分为七个部分,即从相关曹禺研究的论文,曹禺剧作的演出剧评,与天津读者谈曹禺,曹禺学术会议开幕词,怀念曹禺,曹禺论作序言,到创作纪念曹禺的剧作《弥留之际》。作者详细阐述了曹禺研究的三个阶段,即曹禺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讨论他的现实主义戏剧创作的成就;诗化现实主义;纪念曹禺的百年诞辰时,以“伟大的人文主义艺术家”来概括曹禺的成就,以及纪念文章。
热门推荐
  • 明明如月

    明明如月

    明末清初的扬州,是烟雨江南里一个耀眼的繁华存在。一个,是给明朝后宫进贡香粉的粉晴轩江府;一个,是忠心为国的任府;一个,是清朝安插在江南的细作王府。且看以扬州十日屠城为大背景的明朝子民如何在乱世末路里,演绎属于他们的地老天荒。用尽长长短短的一生,去谱写出了哪些爱恨情仇,最后如何保卫家国和天下?所谓的正义与邪恶势力的较量,究竟孰是孰非?所谓的春秋家国梦,情仇爱恨,究竟孰轻孰重?最终的一切,终究是尘归尘,土归土,是否还可回得去曾经的那些感动?
  • 当生如是心

    当生如是心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送了卿卿性命。天后夜蓉步步为营,计划缜密,东海水族族长江沅深谋远虑,乐萱为母则刚,甘心为孩子付出一切,两代人爱恨情仇,理不清,剪还乱。为了爱自己的和自己所爱的,澜清迫不得已放弃初衷,逼宫天帝,震烨,悦心一对欢喜冤家在经历错爱后终于看清自己的内心,勇敢的走在一起,而暄研,泓炎在双方的算计和利用中历经苦痛却终于修成正果。当生如是心,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舍妄心,以真心见法界。无为法非因缘所生,如如不动。应灭度一切众生。
  • 重生的平安

    重生的平安

    新书《娱乐圈小编剧》已发表,求收藏求投票,感兴趣的书友可以看看。李平安重生了。带着前世对家人的愧疚,自己的遗憾,她回到了过去,誓要改变前世坎坷的命运,创造美好人生。没想到重生不算,还附送一个法宝。从小跟在身上的金锁居然是个护身符,能识人善恶,挡灾保命,就是升级麻烦些。还有前世那个心心念念的人,这一世怎么提前遇见了,不过既然早到了,那就先占着再慢慢养吧。
  • 大明侠骨传

    大明侠骨传

    我飞翔在乌云之中你看着我无动于衷有多少次波涛汹涌在我心中你飞向了雪山之巅我留在你回忆里面你成仙我替你留守人间
  • 快穿99次:男神拯救计划

    快穿99次:男神拯救计划

    所有人都知道顾玄烨的逆鳞是叶千千。“顾少,叶小姐想拍电影。”“影视城买下来,让她随便拍。”“儿子,你终于回来看爸妈了”“千千看上了家里这只猫,我拿了猫就走。”“……”“顾少,不好了,叶小姐想上天!”“该死!我宇宙飞船呢!”“顾少,叶小姐要生日了。”顾少沉吟,“这个星球卖多少钱?我买了送她做礼物。”“……”众人皆哭。“叶千千,无论你在世界哪个角落,都是我顾玄烨的妻子,我顾玄烨,会征服整个宇宙,来宠你!”
  • 余生我只想要你

    余生我只想要你

    “喂,如果有一天我离开了,你们会想我吗?”一个不经意间的玩笑,没想到居然变成了真的。当她变成了她,便是王者崛起之时。校园里多了一个学神,音乐界多了一个鬼才,金融界多了一个大佬……没错,说的都是本姑娘。咳咳,低调低调。前面自恋的那姑娘,你归我管了,某帅哥喊话了。凭什么啊?某帅哥高调拿出两个红本本来向全世界宣布这个女人是我的。
  • 绝世兽王

    绝世兽王

    重生了,前世的黑帮老大,死后重生到了异世,重生在一个本已装在棺材里的少年身上,这个少年叫叶枫。是废柴一个,前世的他身为黑帮老大,纵横世间,怎么能让这身体的主人继续受人欺凌,他绝对不允许!宗主哀叹,同辈不屑,嫉妒者却使他大快人心!实力,无论如何他也要修炼。不顾一切的修炼,他要修炼兽族秘方,成为一代兽王!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本书着重从文化角度探索中国佛教的内容及其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先是从佛教的历史、典籍、教义、仪轨制度和寺院殿堂多个侧面,阐明佛教构成诸要素,以揭示佛教作为文化实体的基本内涵。然后着重从政治意识、伦理道德、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民俗六个方面,探索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关联,以阐述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规律。内容充实,雅俗共赏,为读者提供了解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是了解中国佛教文化的入门书。
  • 盗墓之瞳

    盗墓之瞳

    爷爷的失踪,念桐父亲的怪病,一切的谜团都指向柯洛倮姆----消失的乌撤古国中央大城。我们一行人,决心找到柯洛倮姆,进入鼠王墓,拿到令人永生的白色玉盘。
  • 封骥

    封骥

    东风吹破少年梦,从此再无赤子心。大陆因长安而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