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国庆节的第二日,第一次由亚洲国家举办的“国际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上海开幕,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开幕式,并宣布大会开幕。
这是一次被国际特奥会主席蒂姆·施莱佛称赞为“一流设施、一流服务”,“举办最成功”的特奥会。出席此次盛会的国家和地区有一百六十多个,运动员、教练员共计一万多人。
运动会只进行了十天时间,但是许多国家的运动员提前几日就来到了上海,盛会闭幕后又迟迟不肯离去。不仅仅是“东方明珠”的迷人风采吸引了他们,更是上海市民们的热情好客留下了他们的脚步。他们因身体原因,更需要人间的温暖,中国的大上海给了他们关爱,捧在他们眼前的是一束束鲜艳的玫瑰花,市中心各区各街道都积极热情地开展了“欢迎各国运动员进社区做客”的活动。运动员们走进住宅小区,与上海市民零距离接触,品尝中国月饼,学包中国饺子,收获的快乐与感动,并不亚于在运动会上夺得了奖牌。
身材魁梧的埃及马术运动教练穆罕默德也有幸走进了一户上海人家,并且他比其他人更加幸运,因为他得到的是一块“金牌”!
穆罕默德是一位美术爱好者。他早就对神奇莫测的中国水墨画心驰神往,梦想有机会拜见中国画家,亲眼见一见那一幅幅堪称“天下奇观”的花鸟、山水及人物画是怎样在毛笔下诞生的。现在到了上海参加运动会,又遇上好客的主人们举办进社区活动,这不是天赐良机吗?于是他提前好几日便大胆地向接待人员道出心愿:希望走进一户画家人家。接待人员未作肯定答复,穆罕默德一直心情难安:我多年的夙愿,能实现吗?
天高云淡,金风送爽。穆罕默德的愿望没有落空,他被领进了一位创作成就斐然,并且德艺双馨、深受人们敬重的老画家家中。走进客厅,穆罕默德的眼前一亮,只见墙上悬挂着几幅老画家的水墨画,正是穆罕默德最想见到的牡丹、红梅、松竹、花鸟!穆罕默德眼花缭乱,对老画家肃然起敬。老画家年过花甲,鹤发童颜,耳聪目明,举止儒雅洒脱,他一边热情邀请穆罕默德和其他两名运动员、一位叙利亚朋友(留学上海的大学生)快快入座,一边招呼老伴及五岁的孙女给客人上茶点。客人们落座后,活泼可爱的小孙女立正站立,向埃及、叙利亚客人表示欢迎,并向客人们献上了一段舞蹈和两首歌曲。陪同房东待客的居委会书记熊英的红领巾女儿,也向客人们献上了一首甜美的歌曲。
客人们为两位小主人的精彩表演连连鼓掌。但穆罕默德却在掌声中动着脑筋,此来的最大愿望是看中国画家如何泼墨作画呀,怎样才能不虚此行?他灵机一动,通过翻译向老画家请求道:“老师,我可以看看您的画室吗?”
“当然可以,请随我来。”老画家起身,将客人们引进书香味浓浓的画室,并在画桌上铺排笔墨纸砚。“哈,老画家要作画了!”穆罕默德心中暗喜。却不料,待绵白的宣纸铺展之后,挥动画笔的却不是老画家,而是他的能歌善舞的小孙女。只见这小姑娘跪在爷爷的大椅子上,用笔挥洒自如,时而淡墨泼,时而浓墨勾,不一会儿功夫,几串缀在枝叶之间的水灵灵的紫葡萄便跃然而出,似乎画室里顿时弥漫着水果的芳香。
神奇,中国画,真是巧夺天工的伟大艺术呀!穆罕默德暗暗称奇。同时也安慰自己:虽然老画家不肯献艺,但是能看到他孙女的画艺展示,也算是极大收获了。他万没想到,待小姑娘的画作完成之后,老画家又令孙女铺展宣纸——
谢天谢地,老画家提起画笔了!人都说大上海是一座海纳百川的城市,而老画家的襟怀,不同样也是一片大海吗?他在画他最钟情的牡丹,边画,边向客人们介绍中国画的技法,泼墨、写意、白描、勾勒,现场讲解,宛如一位热心的老师在给学生讲课。穆罕默德知道,牡丹是中国的国花,它象征着和平、和谐、吉祥、幸福。今天可真是大饱眼福了!可是,如果能把这幅意义极不寻常的牡丹画带回埃及,岂不更是幸运中倍添幸运吗?心情迫切的穆罕默德已顾不上唐突之虑了,也不劳翻译了,直接就向老画家比划手势,希望得到赠画——呶,这要求是否太过分了,老画家肯赐墨宝吗?
老画家笑了,笑得慈祥又和蔼,重又提起毛笔,在画纸上写好题款和署名,并郑重地加盖了印章。“冯涨础——石川”,穆罕默德双手捧着赠画,听翻译介绍着老画家的姓名和笔名,激动得只是点头。突然,站在他身边的、长着一张胖乎乎的娃娃脸、被同伴们昵称为“嘟嘟”的运动员冲上前去,抱住冯老画家就亲了一口。在场的人一起发出开心的笑声。笑声中,穆罕默德又向老画家比划手势,示意借来纸笔颜料一用——原来穆罕默德也要作画了。他用藤黄、土黄、赭石三种颜色画了三座埃及的国宝金字塔,工工整整签名之后,将画作献给冯老画家。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穆罕默德并不知道,其实冯老画家在接受了接待任务之后,早就为客人们备好了礼物。他用心用意画了三幅以马术运动为题材的彩墨画,栩栩如生地表现了马上健儿们的勃勃英姿。现在,冯老画家将这份寄托着厚重情谊的礼物也一并赠送给客人,使得穆罕默德一行更是喜出望外,一遍又一遍合掌礼谢。
事后,冯涨础应邀写了篇记录此次接待活动的文章,题为《我们家的特奥客人》,发表于10月18日的《解放日报》(上海市委机关报)。文章风格一如画家的为人之道,朴实无华,举重若轻。叙述自己如何接待客人,只是轻描淡写,将一幕感人的画面浓缩成几百字的“白描”。但老画家的内心却是“大泼墨”似的激烈炽热:“我们虽然彼此言语不通,但我们之间的心灵是沟通的,感情是融洽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在彼此的心里留下了美好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