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80900000001

第1章

老鹰山连绵起伏,有人说它长约百里,也有人说比百里长,它的形状像一条龙是没有争议的,龙肚子的地方叫“冲”,龙尾巴的地方叫“垬”。垬的地理位置比冲偏远,村人进城不方便,眼下虽有公交车进城了,但跑动太慢,半小时才开一班,天黑和早起都没有,如果进城办事回来晚了就要靠脚板跑路。因此垬里的人比冲里的人能吃苦,脚能跑路,手能干活,庄稼都是自己种,很少雇人。

进入六月,李锦茹每天要干的事情几乎都是一样的,晒麦子、伺弄菜地、喂鸡喂鸭、做饭烧菜……就像她必须要履行的劳动义务一样,少了哪一样,心里都会像揣了只蹦跶跶乱跳的小兔子似的不踏实。

自从儿子考进了城里的大学,李锦茹感到家里空落得如未耕的荒地,看到哪里都是凄凉和寂寞。好在老实巴交的丈夫老安总是不离自己左右,他不会打牌,也不喜欢喝酒,更不会跟别的女人眉来眼去。每天除了干农活和家务,就是陪李锦茹在床上唠嗑睡觉,村里谁家的鱼塘又转包了,谁家的苗木多卖了钱……这些垬里新闻都是老安午饭后在村里溜达一圈听来的,老安吃过午饭总喜欢到村里东转西看,这样每晚上床前才好对李锦茹进行“新闻联播”,而李锦茹也就习惯成自然,百听不厌了。日子久了,他们唠嗑聊天的时间倒比看电视的时间多了,老安甚至不喜欢看电视,说那都是瞎编的,没有村子里的事情真实有趣。

这天晌午时分,太阳一下子就从半山坡上的树林里跃了出来,红红火火地挂在了天上。李锦茹急忙和老安在马路边晒麦子,难得赶上这样的好天气,晒麦子就是要跟太阳争分夺秒。如今在村里,真正种粮食的农户已经寥寥无几了,种粮食不赚钱,弄不好还要赔钱,一亩地能赚400元钱都算是很会种地的了。种子、农药、化肥哪一样不是钱买来的,有的农户把地包给了别人,有的改种苗木,可李锦茹家的几亩地仍在种粮食,他们种稻子也种麦子,打下的粮食从来不去卖,只留着自家吃。李锦茹和丈夫老安都有同样的观点,买回来的粮食吃着不放心,打农药不说,还有什么高科技转基因。有次李锦茹看电视发现一个农民用脏棉花制作大米,掺进大米里充斤两,如果不是火眼金睛根本发现不了。李锦茹就和老安决定自家那几亩地不干别的,也不图赚钱种苗木,只种粮食,每天吃进嘴里的东西总要心安吧。除了种粮食,他们还养鸡,如今菜市场卖的鸡鸭只长两三个月就上餐桌了,全靠激素催生。猪也是激素催大的,村里有个小兽医,专门给老安介绍过那些养殖专业户如何给猪和鸡鸭打各种药水的事情。还有豆腐,电视上介绍某些不法分子去医院捡病人用过的石膏点豆腐……这不是毒又是什么呢?李锦茹家里的农事都是为自家人嘴里的干净,病从口入,只有嘴里吃下的食物干净,肚子里才能不生病。

李锦茹和老安正翻麦子,一辆小车突然出现在马路上,小车鸣笛几声,李锦茹抬眼看看,继续低头翻麦子。一旁的老安挥挥手,示意小车可以开过去。小车却停了下来,车门推开了,从里面下来一个四方大脸的干部,大眼睛阔嘴巴,脖颈后边坠着一堆槽头肉。老安好像在哪里见过这个干部,他脖子上的槽头肉很是显眼,电视上吗?老安记不清了。

四方大脸的干部大摇大摆走到李锦茹和老安跟前说:“你们怎么还在马路上晒麦子呀?烧秸秆和在马路上晒麦子都被明令禁止了,难道你们还不晓得吗?”

未等老安开口,李锦茹抢先说:“我家门口这条路,不常跑车的,一年到头,也跑不了几趟车。”

四方大脸的干部笑道:“我今天不就跑来了吗?我就喜欢跑没人愿意跑的地方,深入群众嘛,哪里偏僻我就到哪里深入群众。”

这时,办公室秘书跳下车走过来说:“许主任,我们中午要赶到机关食堂吃饭呢。”

李锦茹看看日头说:“哟,这会儿都过晌午了,机关食堂踩点,你们怕是赶不上吃饭了。要不就在我家吃饭吧,正好我们也要做晌午饭了。”

办公室秘书立刻问:“你家有啥好吃的?”

李锦茹的丈夫老安说“粗茶淡饭呗。”

四方大脸的干部趁机说:“那我们就在你家吃午饭了,算是吃派饭吧,我和司机每人交上20元的伙食费。我是镇扶贫办的许主任。”

李锦茹笑说:“交啥钱呢,你们镇干部吃上一顿农家饭,也算是看得起我们了。”

李锦茹和老安放下麦子就回了家,许主任和办公室秘书说再到别处转转,一会儿赶过来吃饭。

李锦茹进了家门就吩咐老安逮鸡杀鸡,她在菜园里拔了几棵青菜、一把蒜苗、一把菠菜,两口子在厨房三鼓捣两鼓捣,不一会儿就摆了一桌子香喷喷的饭菜。刚摆好,许主任和办公室秘书就进屋了,他们好像掐算着时间赶回来的。

许主任拿起筷子就开吃,他的一双筷子在毛豆烧鸡块的盘子里左扒拉右扒拉,好像在攻占每一个鸡肉的高地一样,一会儿就把鸡腿鸡翅一扫而光了。许主任吃得津津有味,一边吃一边问:“你们为什么不炖上一锅猪肉呢?农村的黑毛猪好吃,炖上一锅肉,里面再放点粉丝,放点老豆腐,香得流油。”

李锦茹始终在一旁站着伺候,一会儿递烟一会儿端茶,只让丈夫老安陪着许主任和办公室秘书吃饭。许主任一双筷子霸气得横扫菜盘,好肉好菜转眼都进了他的嘴里,李锦茹就看着不爽,但心里又敢怒不敢言。吃着鸡肉又想着猪肉,许主任的一番话倒让李锦茹有了搭言的机会,便接过他的话说:“如今我们家里人一年到头都不吃猪肉,猪肉有毒,养猪户总给猪打药水。鸡鸭也不敢买,都是吃激素长大的,从蛋壳里拱出来到端上餐桌只有两三个月的时间,那肉谁敢吃呀?”

许主任一愣,当即放下筷子问:“那你给我端上来的鸡肉也是激素催大的?”

李锦茹笑说:“这是我们自家养的鸡,一共养了8只,在院子里吃虫子吃粮食吃菜。孩子放假回来,我才给他杀鸡吃,今天这鸡是我们当家的专门给您杀的,您没觉得跟食堂吃的鸡肉味道不同吗?”

许主任点头说:“嗯,味道的确不同,一个字——‘香’!”说着又拽了一块鸡肉放进嘴里嚼着说:“村里多少人养鸡呀?”

“家家都养鸡,公鸡吃肉,母鸡下蛋。要说这乡村,虽说没城里热闹,吃东西还是乡村的味道正。”李锦茹如实回答。

办公室秘书在一旁插话:“就是太脏,村路上到处是鸡屎,你们家院子里也到处是鸡屎,走几步路就要抬起皮鞋看看,脚底下是不是踩了鸡屎。”

始终未语的老安尴尬地笑笑说:“我们家院子算是干净的了,鸡屎都让我用铲子铲到菜园子里当肥料了,这叫有机菜,你看盘子里的菠菜多绿呀。”

许主任这才拽了一筷子菠菜塞进嘴里,边嚼边说:“有机菜,营养价值高,你也尝尝吧。”顺手又给办公室秘书拽了一筷子。

办公室秘书皱皱眉头,但还是把许主任搛到自己碗里的菠菜吃进了嘴里,虽然心里犯硌硬,感觉把许主任的口水吞了。

许主任这会儿真是吃饱了,他不停地打着饱嗝,用一只筷子戳着左边的牙床,那牙缝里塞了一块鸡肉,他半晌才把肉戳下来,又咽进肚里说:“今天这顿饭吃得真舒服,家里散养的鸡就是香,到底不是大路货。”说着吧唧吧唧嘴,从口袋里摸出20元钱在半空中晃着,问办公室秘书:“我帮你一块儿付了吧?”办公室秘书急忙说:“我有我有。”也从衣袋里摸出20元钱,两人一起放在桌子上。

李锦茹笑说:“免了吧,不就一顿饭嘛,吃不着咋的?过门槛吃一碗。”

老安便拾起钱往许主任和办公室秘书的口袋里塞,许主任和办公室秘书跟他推搡着跑出门。

李锦茹追出来喊:“吃着可口,下次想吃就再来吧。”

许主任挥挥手说:“你家开个农家乐不错,正宗地道的农家菜。”

老安指指大门上的对联说:“太偏僻了,没人来。”

许主任立刻往回退了几步,定睛打量大门上的对联,只见上面写道:“地僻路远客来少,清风明月我自多。”横批“乐在农家”。

许主任不禁赞道:“哟,好文采呀,谁写的?”

李锦茹笑说:“我们村有个土画家,你没见家家都贴春联吗?都是过年时他免费给写的。”

许主任由衷赞道:“高手在民间呀。”说罢又打了一个饱嗝,转身与司机上了车,车渐渐远去。

李锦茹望着小车的背影跟丈夫老安说:“这个许主任吃相真是难看,一双筷子翻遍了盘子里的鸡肉,还让不让别人下筷子了?”

老安笑道:“这说明咱家的鸡肉香,对他胃口。”

李锦茹仍碎嘴嘀咕:“脖子上的槽头肉都那么厚了,再贪吃就变成大肥猪了。”

老安忍不住推了她一把说:“真是老娘儿们见识,不就吃了一只鸡吗?又不是没给钱。”

李锦茹不服气地说:“20块钱,还不够个手工钱,鸡等于白吃了。”

老安冲她说:“咱家的鸡有人欣赏,有人喊香,这是求之不得的好事情呀。”

李锦茹这才住了嘴,匆匆扒了口残汤剩饭,下午继续与老安晒麦子,直到看见每户人家的炊烟蹿到天上,才收了麦子回家。

同类推荐
  • 学会做富人邻居

    学会做富人邻居

    本书中的穷人在受到富人的欺侮之后,还被要求“好好学会做富人邻居”,这已经不仅仅是对贫富对立的反思了。实行“共同富裕”政策的结果却是在农村孽生了一个新的压迫阶层,这个阶层在发展经济的强势语境下凭借所占有的优势资源不断膨胀实力,最后蜕变成了新的土豪劣绅。
  •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全景展示了推翻清朝政府、结束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的辛亥革命的整个过程。以孙中山的革命历程为主线,围绕中国同盟会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以及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后进行二次革命、护国战争到取消帝制等重大历史事件,真实地展现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艰难曲折,生动再现了伟大先行者孙中山“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九死不悔的奋斗历程,讴歌了暗夜下追求民主自由的民族精英、仁人志士的不屈意志和下层群众、新军官兵奋勇投身革命的牺牲精神。全剧尊重历史真实、尊重革命实践,浓墨重彩描绘了一幅中国近代史风云激荡的多彩画卷,堪称一部形象的辛亥革命教科书。
  • 等生

    等生

    那一天,祖母颠着小脚从庙寺下来,救了我。我在无忧愁潭下面的一块青石边洗手,然后提起双手,交叉着抱在胸前,看恢复平静犹如镜子般光滑的水面。有人(是谁呢?)在后面伸出双手蒙住我眼睛。刹那,我右脚一滑,重心偏移,人就滑到潭水里了。祖母正从庙寺下来到了无忧潭边。庙寺在山林,山林下就是无忧潭。无忧潭宽广浩淼,一路沿着山林绵延,却又心事重重地裹紧内心,深陷于四围。祖母早已经下来,走到庙寺对面的潭水边。看见我滑进潭水,哎哎下坡,伸手给我,而我还在潭水里滑,手臂被绿幽幽的潭水迅疾淹没,只剩下了掌心上的手指。祖母前倾身子,右手朝我手掌拽去。
  • 桃花扇

    桃花扇

    一个可以让戏剧日久弥新的时代如约而至。为适应青少年的阅读习惯和审美需求,我们组织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适当删减,简化了情节,强化了故事性和趣味性,并重新编撰目录,划分章节,配以精美彩图。赏菊芬芳你我,品戏演绎人生。
  • 玻璃珠游戏(全集)(黑塞作品14)

    玻璃珠游戏(全集)(黑塞作品14)

    《玻璃珠游戏》是黑塞毕生的压卷精心杰作,也是他一生最后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描述主人翁克尼克在艺术的理想国成为最佳珠戏导师的过程,全书通过完整的奏鸣曲的结构,把主人翁的出生、感召、修业的心路历程淋漓地勾勒出来,可以说是黑塞毕生文学的高峰,也是他文学创作的总结。这部小说出版三年后,黑塞荣获地位崇高的歌德文学奖,同年又获得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这部小说是了解黑塞思想的锁匙,也是他一生文学事业的天鹅之歌。
热门推荐
  • 大方广佛花严经修慈分一卷

    大方广佛花严经修慈分一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世界上最伟大的致富圣经

    世界上最伟大的致富圣经

    为什么这个世界上富人积累财富的能力这么强?是不是他们有什么秘密的法宝?这本书集合了世界上最经典的六本致富圣经。全方位为您揭秘获得财富的秘密。
  • 明天去巴黎

    明天去巴黎

    派出所长冉晴光在仕途屡战屡败,把家迁到了成都。穷困,没朋友没工作,为了省钱吵嘴,生活平淡、郁闷、压抑。养尊处优的太太决心去家政公司工作。临去她在公共汽车上大声讲电话:啊,是我,对对,我明天去巴黎,飞机票都买好了。一车人都羡慕地看着她,而后,她下车,泪如雨下。
  • 孙子智慧故事

    孙子智慧故事

    开阔知识视野,造就智慧人生。 本书汇集的是最经典、最有趣、最发人深思、最耐人寻味的孙子兵法中的智慧故事。该书内容丰富,文字优美,情节生动,这些充满智慧的故事,仿佛是一盏盏明灯,照亮我们成长的一程又一程。
  • 你在父亲的身体里哭泣吗

    你在父亲的身体里哭泣吗

    我文明父亲也不见了。再怎么也找不见了。再之后人们发现我爷爷奶奶的墓旁添了一座新坟。人们惊讶和害怕得说不出话来,他们不知道这座新坟怎样添上去的,它是谁的?我知道,它是我文明父亲的。书写也终于撑不下去了,我虽然做他的儿子不久,却有感情了,书写不愿意死,我也不愿意死,虽然大家病得很难过,可命运无情,死前书写拉着水莲的手哭了很久,我也随着哭了很久。生命终结前的一刻,我的魂魄离开了书写,回到我文明父亲身旁,我告诉他,我这一生,最爱的是他,最恋的也是他。我告诉他,如果他有幸再次做人,我还做他的肾为他排毒。我父亲把我捧进手里放声大哭。
  • 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超危恋人饲养秘籍

    超危恋人饲养秘籍

    生前的一次交易,让少女珈蓝的身体里住着一个名叫“忘笙”的声音。由于妄图改变神鬼学院的不公,珈蓝得罪了学校中一手遮天的鬼苑,也因此吃尽苦头。她不知道,接踵而来的灾难都是多年前设好的局。后来鬼苑昏迷,忘笙离去……“一切都是对神的复仇剧!”神鬼学院与珈蓝懵懂的恋情同时陷入巨大危机!她梦中花田里那双魂牵梦萦的银色眼睛在闪烁……而让珈蓝奋勇前进的,是回忆与信仰中的决不放弃。爱与希望的歌谣,奏响在待雪草盛开的路上!
  • 大人强娶的美娇妻

    大人强娶的美娇妻

    对年纪轻轻又俊帅禁欲系的大理寺卿狄君阳来说,喜阳这个未婚妻上下都充斥着勾人的气息。对于上辈子被退亲又被抢回来圈禁强势宠掠的喜阳而言,她只想逃得越远越好,偏偏事与愿违。狄君阳:夫人,今天可卜卦否?喜阳:?“我看黄历上说,今日孕气不错”“滚”
  • 都市里的生产队(中国好小说)

    都市里的生产队(中国好小说)

    城市郊区有一个白鹤庄,庄里还有二十多户人家,保留着生产队的治理模式。张东升是这个生产队的队长,试图在坐拥土地的实力上让庄子富起来。他找关系,使手段,在生产队里大建豪华商业城。东升曾经受到过不公平待遇,坐过牢,心里压抑着仇恨。他渴望着绝对的权力,在文化转型后还按着旧的标准尽可能地圈自己的领地。最终因对员工私自用刑,再次被捕入狱。
  • 静静的天轮

    静静的天轮

    天亮一会儿了。杨怀新翻了个身,手碰到了堂客的汁儿包。堂客不高兴地推开杨怀新的手。你不是要上班吗?还不起床。杨怀新说,罢工了,不上班。堂客一翻身坐起来,罢工?哪个带头的?杨怀新说,你管哪个!睡会儿。杨怀新手往后反,垫脑壳下。昨夜下四点班,在井下,陈绍益讲过,罢工的事,不准讲哪个带头的,谁说出去,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哪个带头的,能告诉堂客?堂客是长舌妇,管得住男人管不住舌头,同其他堂客讲了,就会传开去,还不传到陈绍益耳朵里?那会惹出大麻烦。杨怀新闭上眼,不再理堂客。堂客把头扬起,张起耳朵听,绞车的轰鸣声没有了,翻罐笼倒煤的撞击声也没有了。只有麻雀在屋檐下叽叽喳喳。好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