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05700000002

第2章 摘要(2)

台湾的第二本萨义德中译专书是1999年9月立绪出版的《东方主义》,这本经典之作的中译距离原书初版的1978年整整二十一年。第三本中译专书《乡关何处》则因为前两本反应良好,所以中文版(2000)和英文版(1999)只相隔一年,就中译而言这是很难得的情况。第四本中译专书《文化与帝国主义》(Culture andlmperidism)则是2001年1月出版,与原书初版的1993年相差了8年。对于《文化与帝国主义》的中译,我在书评中虽然举出一些毛病,但基本上是存着哀矜勿喜的心情,而不是痛下杀手,因为我多少了解全书生产过程中所遭遇的困难,知道出版社有心做好,但各方面的条件,包括学术界的环境,未能配合,以致留下相当大的改进空间。

台湾对萨义德的中译非常欢迎,译书频频得到出版界具有象征意义的奖项,如《知识分子论》于1997年获得中国时报开卷十大好书奖、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东方主义》于1999年获得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乡关何处》于2000年获得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中央日报翻译类十大好书榜、明日报十大翻译书奖。关于《东方主义》的生产与再现模式,我曾专文探讨过不同的中译方式,包括大陆的译本《东方学》、台湾的《东方主义》以及香港节译的章节,比较了两岸三地如何“再现”萨义德。

“再现”(representation)对萨义德而言是很重要的观念。一般说来,“再现”指的是对他者的再现,但萨义德特别提到另一个观念:在再现他者时,此再现的方式其实也再现了自己。这也是为什么我特别撰文探讨台、港、大陆的不同的萨义德翻译,藉由脉络化(contextualization)的方式,来看两岸三地如何再现萨义德,而各自再现的萨义德又如何再现了各地不同的认知与生产模式——当然,选择以这种方式来再现两岸三地的萨义德中译,也再现了我对于翻译的关切与重视。

就台湾所出的上述四本中译而言,从最先的选书、取得版权、寻找译者(校订者)、编辑、出版、市场营销、书评等等,学术界,尤其是大学老师,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以《知识分子论》为例,就是我当年游学哈佛大学,在学校附近的哈佛书店买到这本新书,看完后打电话给王德威教授,向他推荐,双方都认为当时台湾的情境与文化背景,应该对“知识分子”这个议题会有兴趣,而萨义德也可提出另类的观点供国人省思。此书出版之后除了流通于市面上,也被大学的通识课程指定为教科书或参考书。这个例子多少显示了在选书者、译者乃至于消费者、使用者各方面,大学老师都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

此外,从这四本中译可以看出再现的方式以及各自具有的意义。我自己以往的各项翻译虽然也很认真,但总觉得未尽理想。在累积了多年的经验和“不满”之后(《知识分子论》距离我出版的第一本翻译《魂断伤膝河》[Bury My Heart ot Wounded Knee]整整二十年),这本书在出版社的全力支持以及我个人研究的配合下,总算比较能放手去做。基本上,由于台湾恶劣的翻译生态以及学术界的偏见,从事翻译并无名利可图,学者既然决心投身翻译,就该有些理想性,超越一般的翻译。我一向认为,面对原作,译者其实就是精读者、研究者、再现者、再创造者,要时时自问:为什么愿意投注自己的时间与精力——这岂不就是“生命”吗?!——于此时、此地翻译这一本书?对我而言,这是很重要的问题。我很不能接受的就是,一本译作一翻开来就是译文,而且全书也就只有译文,没有译序、译注、译跋,不但译者没有任何交待,编辑或出版者也没有任何意见,让读者根本不晓得出版社和译者是在什么时空环境下,基于何种考虑,愿意花这么多成本和工夫,出版这么一本书。

对我而言,尤其是翻译像萨义德这样一位重要的学者、批评家、政论家、实践者,译者有责任让读者了解萨义德更宽广的文化与社会脉络。那也就是为什么《知识分子论》的正文前有绪论,正文中有译注,正文后附加了我和另一位学者与萨义德进行的两篇访谈录,提供了萨义德专书的书目提要,并编制了原文所没有的中英索引及英中索引。总之,我认为身为译者,要以中文再现萨义德这位在多方面具有重大意义的知识分子,似乎只有透过这些重重的再现方式,才比较接近我心目中的理想。然而,这种方式必须各方面条件的配合,而我有幸遇到王德威教授这样尊重译者的主编,和麦田这样充分配合的出版社。

《东方主义》一书共有6位中译者、3位校订者,初版有一篇导读和校订序(修订版增加一篇导读),但一年后出版的修订版,就校订者透露,还是有人致函出版社严词批评。《乡关何处》的译者彭淮栋先生是我在台大外文研究所硕士班的同学,文笔优美洗练,文化素养甚佳。我在两次与萨义德访谈时,他都提到当时撰写中的回忆录,并嘱意由我中译。当台湾的出版社找我时,我立即阅读全书,但由于自己的研究、教学占去太多时间,出版社的时间紧迫(只给半年时间),再加上自知文笔无法呈现该书华丽、悠缓的风格,对于书中提到的古典音乐也所知无几,实有“望洋兴叹”之感。而且,以往台湾没有翻译授权时,一本书译坏了,其它人可以再译,市场上可以有几个译本彼此竞争,佳译自然就淘汰了劣译。现在则是因为法律保障智慧财产权,只有拿到翻译权的出版社才有权翻译,如果原著“遇人不淑”,而且出版社无意修订,这就会成为读者所能读到的唯一译本,其它人完全束手无策,反而使得原作者与读者两蒙其害,而译者与出版者也未必蒙其利,形成“四输”的局面。为了避免一本好书遭此厄运,我一边向出版社大力推荐彭淮栋先生,一边打电话劝说老同学来翻译这本书。巧的是,打电话时,我从话筒这头都能听到他正在聆听古典音乐,而他当场把接到多日的邮件拆开,一翻书就看到萨义德讨论古典音乐的部分。至于我在引介同学翻译的同时,也承诺要为这本书撰写绪论,后来并以写论文的功夫写出。因此,这本书最后的再现方式包括了绪论、书评、译序。至于《文化与帝国主义》,其实数年前已请人译出,但译稿不能用,再加上无人(包括我自己在内)愿意校订,出版社只得找人重译,过程复杂而艰辛,最后呈现的就是现在的样子,有导读与译者序。

以上是从萨义德著作的中译情况谈起,呈现的是“萨义德在台湾”的比较具体的面向,至于其它方面,就涉及理论与观念的旅行、翻译与运用。底下介绍萨义德若干重要观念,或许有助于各位的阅读、研究与写作。

首先是“traveling theory”。前面提过,萨义德认为一个理论的旅行、转移,有四个不同的阶段,包括起点、经过的距离、另一地的条件以及最后的应用与转化。萨义德以卢卡奇(Gyfirgy Lukdcs)的理论之流传,来印证自己有关“理论之旅行”的理论。他以革命分子卢卡奇的理论首先传于法国的戈德曼(Lucien Goldmann),再传于英国的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为例,说明原先的革命理论在成为学术论述时,不但有所转化,而且批判的力道也一再减弱,似乎是个单向、递减的过程。萨义德后来在续篇《再论理论之旅行》(“Traveling Theory Reconsidered”1994)一文中,特意用两个极端的例子,说明卢卡奇的理论之旅行可以是南辕北辙:一端如阿多诺(Theodorw.Adomo),运用卢卡奇的理论来讨论音乐,可以几乎与社会现实完全无关,另一端如法农(Frantz Fanon),运用卢卡奇的理论来从事反抗帝国主义的革命事业。萨义德以这两个极端的例子来说明,理论在旅行时未必是朝单一的方向,也未必力道递减,而是可能朝着完全不同的方向发展。

同类推荐
  • 春风沉醉的晚上(郁达夫小说精选集)

    春风沉醉的晚上(郁达夫小说精选集)

    浪漫郁达夫,传奇私小说。不只有性苦闷,不全是感伤。郁达夫最可贵的品质,是文学上的诚实。那个年代的作家,大胆并细腻呈现种种似乎不该也不能有的人物心理,自然是有勇气,更为动人的,是文学上的天真之气。他写性苦闷,没有诲淫,不猥琐;叙述生存艰难,全不回避,无怨气。面对文学,他像仆人一样忠诚。读郁达夫的小说,不能唤起甜美的感受,他似一个备受煎熬的人,把伤感压向你。爱情的无望,穷困的难捱,向善的焦躁,贪恶的苦闷。这些主题反复出现,以致你不得不热爱现世生活,毕竟那里还有喘息的可能。
  • 下乡养儿

    下乡养儿

    这是一本我们从来没见过也无法归类的亲子书。在此之前,我们看到的个案都以成功者的面目出现。书里的孩子都是成功的,都上了哈佛耶鲁或北大清华;家长在书里也是成功的,拥有强大的内心、生活的智慧。然而,《下乡养儿》里的角色却是软弱无力的。一对有社交障碍的夫妻,带着一个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孩子连续换了几个小学都无法适应,结果辍学在家一年,最后变得连睡觉都害怕,因为总是噩梦连连,一家人晨昏颠倒,以至于很久都没见过太阳。书中的父母看上去懦弱无能,没有单位,从事的工作是出版业的兼职校对……
  • 珠玑巷

    珠玑巷

    《珠玑巷》是以珠玑巷为原点、以“再生人”罗伟琳回忆自己的前前前世的贵妃生涯为切入点而展开的一部长篇玄幻历史小说。作者温燕霞结合详实的史料,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历史和现实两条线,以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的视角生动地讲述了发生于800多年前宋朝的那段生死攸关、惊心动魄、波澜壮阔的珠玑巷人的南迁历史,以及主人公们的前世今生的种种,让人产生无限遐想的同时,油然生出身临其境之感,一呼一吸扣人心弦。
  • 夏风吹向那年的画像

    夏风吹向那年的画像

    《夏风吹向那年的画像》中描写了围绕着张小峰一家的小镇生活,母亲艰难支撑的家庭,姐姐凶蛮背后的执着保护,看似猥琐的王伟军小小的善良,看似凶恶的黑手义隐藏的脆弱和温柔,因吸毒事件引起的矛盾,纠葛交织。就是在这样纷乱琐碎中,作者着力于书写自己对于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乡土世界内部的纠结、急躁与衰败,丰富了我们对乡土世界的理解。
  • 我很想爱他

    我很想爱他

    “江策,我们之间的爱早就死了,为什么你还不明白?”那一场爱情的追逐,她下了套,他设了局,最终却两败俱伤。热销作者蓝白色、红九、余姗姗、居筱亦联袂推荐,感动万人的都市蚀心之作,这是最无法言喻的青春暗伤,也是爱恨交织的终极互搏!我曾为你赌上整颗心,如今却再也输不起。
热门推荐
  • 钦契恨歌

    钦契恨歌

    本书为哈佛经典丛书第十八卷——“现代英国戏剧”中的一部。这里所指“现代”为本书编著者所处年代的时代划分方式。现称“古典主义”。《钦契恨歌》是雪莱著名的悲剧,这部五幕悲剧应属英国道德剧的优秀典范。雪莱根据发生在意大利历史上的一个真实案例,创作了本剧。雪莱在剧中,用简练的线索和诗意的语言,除了道尽人性的美丑外,还描写出了“神权”、“君权”、“父权”如何一步步地酿成了这场大祸。
  • 穿越之病娇王爷易推倒

    穿越之病娇王爷易推倒

    这是一个特种兵穿越成乡野丫头,碰上身娇体弱易推倒的王爷的故事。
  • 佛说八吉祥神咒经

    佛说八吉祥神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猫武士成长励志馆1:清水河

    猫武士成长励志馆1:清水河

    因母亲外出打工而不得不留守农村的宋词,刚上初中便认识了一群不良少年,也认识了两位好老师,从此开始了她另一种意义上的成长。一次意外,外婆去世,她该如何面对这一打击?经历了心灵的挣扎,她能否走出人生的低谷?
  • 陪你走到世界尽头

    陪你走到世界尽头

    结婚数月,他说要修身养性,便是对她几个月的不闻不问。其实她知道,他哪里是为了修佛,其实只是不想碰她罢了。可笑的是,她爱他,却偏偏挪不动白檀儿这座大山,越不过他心中的大佛。有一种爱,初尝时,执着。上了瘾,成毒。戒不掉,为爱成魔。--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管理员工的艺术

    管理员工的艺术

    任何一位置身于部门主管或领导岗位的人,首先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管理员工问题。管理工作之所以具有立体的和动态的操作程式,就因为这其中存在着活生生的人的因素。人是有思想、有情感、有欲望的,且有与其思想、情感和欲望相对应的行为方式。
  • 喂谈个恋爱

    喂谈个恋爱

    在错的的时间里遇到了对的人她们俩的爱情也就开始了。此小说是男女主互相喜欢。超级甜。很甜很甜的
  • 我本是狼:披着羊皮的皇后

    我本是狼:披着羊皮的皇后

    她一出生就被家族遗弃,成为狼孩,却帮助当今皇上夺得了帝位,不料惨遭他人毒手,本属于她的皇后之位被人冒名顶替。她的一生,原本将永远会是一片黑暗。一个来自现代特种兵的灵魂占据了她的身体,她聪慧过人,披着一张花狼王妃的表皮,巧妙地隐藏了自己,步步将天下掌控于手中……【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彩樱森林

    彩樱森林

    在广阔的宇宙中,有一个云团。如果你走近一些会看见裹面有一颗很美丽的星球,尽管创世神把它的美丽藏在层层云海中,也包裹不住其绝色的锋芒。
  • 影后你马甲掉了

    影后你马甲掉了

    [已完结]猫族大祭司的女儿夜离音是猫族青年心中的女神,颜值妖力都是同龄翘楚。大祭司历劫之时,被暗害意外到了人界。夜离音想,她真的不是故意掉影帝大人浴缸的,只是听说他家的饼干好吃,所以她过来闻闻味道…被撩的某影帝声音沙哑:“小猫,你的尾巴能不能别乱动。”夜离音傲娇的仰头摇动着尾巴,哼,本喵大人是你可以命令的吗!于是,她光荣的让影帝大人成为她的铲屎官。粉丝发现,只转电影宣传片的男神,化身宠猫狂魔天天晒猫了,这只异瞳猫还漂亮至极,圈粉无数。后来影帝大人的粉丝越来越多,大多是为了猫而来。直到有一天影帝大人晒了跟新晋影后的结婚证,粉丝们后知后觉的发现,影后也有一双异瞳…【甜宠,身心干净1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