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上,是一片什么地方呢?
其实,大家都不陌生。它就是清朝康乾皇帝开辟的木兰围场的中心地带,也是现在京津地区暑期旅游的热地——塞罕坝。
塞罕坝,是一个蒙汉合璧的名字。“塞罕”是蒙古语,表示美丽;“坝”则是汉语了,合起来的意思就是“美丽的高岭”。
这是一块极其特殊的高地,位于北京之北,内蒙古高原的南缘,却又隆然而起,比内蒙古高原还要平均高出500米,恰似床沿的一个枕头。
历史上,塞罕坝及周围地区曾经森林茂密,禽兽繁集,辽、金时期,“落叶松万株成林”。公元1681年,康熙皇帝“立马一望,千峰万峰俱在足下”,遂设“木兰围场”,成为皇家猎苑。其实,康熙的真正用意还在于炫耀武力,威镇漠北,阻止蒙古民族南侵。
从康熙、乾隆到嘉庆皇帝,曾在此举行105次猎狩。塞罕坝,成为大清帝国的绿色长城。
鸦片战争之后,国运式微,外债日巨。同治二年,即公元1863年,清政府被迫开围放垦,对塞罕坝地区森林进行掠夺性采伐。到清末,官伐、商伐、偷伐加上山火,原始松林已经所剩无几。民国之后,军阀混战,日本入侵,这里沦为土匪的巢穴,更是山火频频,把残存的次生林也烧光了。
建国初期,塞罕坝一带已经彻底荒漠化。
漠北的狼烟没有燃起,沙尘却滚滚而来了。
从地图上可以明显地看到,内蒙古高原大漠横亘、沙海相连。世界著名的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沙地,扇形围聚在北京的北面,构成三千多公里的风沙线,而距北京最近的就是东北方向的浑善达克沙地,直线距离只有180公里。
浑善达克沙地的海拔高度1400米左右,北京的海拔呢?43.71米!
有人形容,如果这个离北京最近的沙源堵不住,那就是站在屋顶上向院里扬沙。
而站在浑善达克沙地南缘的,就是塞罕坝!
塞罕坝,距离北京最近的也是最关键的一道风沙屏障!
此时的塞罕坝地区,方圆150万亩,除了在阴坡地带残存着零星的天然次生林之外,全是一望无际的荒漠,裸露的沙丘与沙丘之间,是散散漫漫的浅根草皮,在勉强地维护着脆弱的生态。如果进一步恶化,与浑善达克沙地连为一体,对北京的威胁简直不堪设想。
必须扼住这个风口,不管多大代价!
从1955年开始,仅在塞罕坝一线,各级政府就建起阴河、大唤起、山弯子林场和大脑袋机械林场等。
但由于气候条件过于恶劣,各家林场难以立足,奄奄一息,几欲下马。
1962年,国家再次调集数十名干部、专家和147名大学生,专门成立林业部直属的塞罕坝机械林场,带领200多名职工,雇用数万名农民,开始在这一片并不适合人类生存的高寒地带植树造林,向极限挑战。
……
4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造林者大多已去世,但一片浩瀚的人工森林却奇迹般地站立了起来。
从卫星云图上可以明显看到:一弯深深的碧绿,像一只展开双翅的雄鹰,紧紧地扼守在黄色的浑善达克沙地的南缘。
这一弯绿色,就是塞罕坝!
她的面积是960平方公里,恰好是共和国面积的万分之一!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森林啊。
今年春天,北京的权威媒体发布了一条消息:北京地区的沙尘暴危害已经明显减轻,这是北京以北地区多年来植树造林的结果。
消息很短,简简单单,没有什么具体内容。
看到这里,我的心底突然生发出一种异样的感觉。这种感觉里更多的是一种悲哀。
哦,塞罕坝,这一块冰冻的雪原,默默地站立于北京的身后,那么近,却又那么遥远,那么陌生……
那是一段怎样悲壮、凄惨的历史啊!